閱讀屋>設計>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2、體會作者的美好情思,學會從生活中獲取豐富的寫作材料。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2、學會從生活中獲取豐富的寫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或者說我們的家鄉)有哪些節日嗎?你們認為最隆重的節日是什麼呢?為什麼說這個節日最隆重呢?辛苦一年,幸喜五穀豐登,享受一下勞動成果。展望未來,祈求好運,祝願平安幸福。閤家團聚,增進親情,密切人際關係和和美美奔前程。同學們在我們的家鄉已經過了十幾個春節了,我們此地的大年怎樣過,你們也有了一些瞭解。那麼在京郊運河那兒,幾十年前是怎樣過年的呢?同學們想了解一下嗎?好,我們現在就隨著我國著名的鄉土作家劉紹棠到北京通縣儒林村(也就是作者的家鄉)--京郊運河的一處地方,去過一次年,領略一下那兒的民俗風情吧。這節課我們學習本命年的回想

  二、學習目標:

  1、瞭解文題、作者。

  2、領略民俗風情。

  3、體味語言、情思。

  三、達標導學:

  (一)讓學生介紹文題、作者。

  1、學生介紹。

  2、補充突出以下內容:

  本命年(見課本P95頁)

  劉紹棠:作家。40多年的文學生涯,致力於'中國氣派,民族風格,鄉土題材,地方特色。著有《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所著《京門臉子》獲北京優秀長篇小說獎,《柳敬亭說書》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峨眉》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黃花閨女池塘》獲90年代優秀小說獎。1991年7月1日被國務院表彰為'為發展我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始終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二)誦讀課文。

  1、常規要求:

  (1)瞭解課文內容

  記自己難以讀準、難以理解的字詞句

  標出自己最欣賞的詞句段2思考問題:

  你對京郊運河(或作者劉紹棠家鄉)那兒的大年有哪些初步印象?

  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三)釋疑解難:

  1、學生提出疑難問題。

  2、學生自主交流解難。

  初步印象:充滿了熱烈、純真、虔誠、期盼和對生活的熱愛,沒有孤獨、欺詐、戒備和失望,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風味。

  回顧起來,身心輕鬆,童心復萌,所以文章結尾說回憶往事,頗有返老還童之感。

  歌頌了熱愛生活、純真可愛的父老鄉親。(熱愛、歌頌、留戀)

  語言

  第三段:'預熱''增溫''紅火''發燒',用詞基本上屬於同一型別而程度有異,協調而精確。

  '臘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引炒年貨歌(學會引用生活中的諺語、民謠。)

  C、'食火上升,口舌生瘡,只得喝燒糊了的鍋巴泡出的化食湯。'

  既側面寫“大吃大嚼”的情景,也增添了幾分幽默的情趣。(民俗風景圖)

  D、課後練習二。臘八粥由“小米、玉米糝兒、紅豆、紅薯、紅棗、栗子”熬成,可謂營養豐富;“佔全了色香味”可謂達到了食品的高境界;“捨不得吃”而又吃起來“沒有個夠”,十分富於情趣。

  E、“一片殺豬宰羊的哀鳴”——似有點同情

  肥雞要被“開刀問斬”——似有點從嚴宣判

  (很有點情味)

  F、從糖果上摳下幾塊糖粘兒,抹在灶王爺的嘴唇上,叮囑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虔誠的願望寄託於愚昧的舉止之中,如實寫來,自有幽默在其中,表現了父老鄉親的可愛又可笑。

  G、換門神的細節描寫同樣具虔誠和愚昧兩個側面。

  四、探究交流:

  課文第四段具體描寫家鄉的大年情況,共寫了十件事,是哪十件呢?(即每個層次的主題詞)

  1、炒年貨2、吃臘八粥3、買糖果4、挑絨花5、殺牲禽6、備糕點7、送灶王8、換門神9、除夕夜10、拜新年

  五、作業:

  你在我們的家鄉也過了十幾個春節了,調查一下家鄉的民俗風情,回憶一下,你認為最有意義的春節是那一個,並把他寫出來。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家鄉的風俗民情(習作交流)

  2、學習本文的寫作特點

  二、檢查作業匯入:

  三、達標導學:

  (一)習作交流

  同學們都對自己的家鄉的春節做了調查,並且寫成文章,剛才我們也交流了習作。同學們誰說一下:作者幾十年前過年的風俗跟現在過年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有那些不同的地方?想想我們民族過年的習俗,除了歡天喜地,飽享一年勞動果實之外,還寄託著那些期盼?

  1、討論交流。

  2、推薦交流結果。

  (二)探究交流寫作特點

  1、生動傳神地勾勒生活情景。

  例如寫炒年貨:不但正面寫炒了一鍋又一鍋,還寫“土炕燙得能烙餅”,可見燒了多少柴禾,炒了多少年貨;玉米粒兒在鐵鍋裡“畢剝畢剝響”,與奶奶執鏟時口中唸唸有詞,充分表現了氣氛的濃烈和

  炒年貨中寄託的深義

  2、線索清晰,如數家珍,逐一敘說。

  第四段,作者安時間順序從臘月初一到除夕之夜,就炒年貨,吃臘八粥等10件事情逐一敘說,或明確交代時間,或以一定的語句承上啟下,無流水帳之嫌。讀者情致飽滿,興趣盎然。

  (三)朗讀品味

  四、作業:

  課外閱讀劉紹棠作品,作好讀書筆記。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瞭解詩歌點染的寫法。

  2、體味詩歌的意境美。理解作者在詩歌中寄予的感情有感情地反覆誦讀並熟練地背誦。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味意境。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在詩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我們接觸過許多唐代大詩人的作品,他們都各具風格。比如: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鬱頓挫。今天我們要欣賞的是以“高雅閒淡”著稱的詩人韋應物的傳世佳作《滁州西澗》。

  二、請學生朗讀,再齊讀。

  三、這是一首山水詩,那我們可以用欣賞山水國畫的方法來欣賞它。國畫中有一種技法稱為:點染法,和我們文學中講的“文眼”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這首詩歌中,每一句都有一個文眼。

  1、第一句詩,講的是?(草)那麼這個草是什麼樣的草呢?(幽草)

  這裡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來點染“草”。

  幽給人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沉靜、安閒)那麼這個“幽”字在這裡就賦予了“草”獨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獨憐(愛)這幽草。

  那麼請同學們自己來找其餘三句詩中的文眼。(鳥鳴、潮急、舟橫)

  2、鳥鳴——大家還知道哪些詩歌中出現了黃鸝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筆下的黃鸝活潑可愛,生機勃勃,表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懷。那麼韋應物筆下的黃鸝鳴叫也是這樣的含義嗎?

  高高在上的深樹林中的黃鸝傳來清脆的鳴叫,作者對它是什麼態度呢?這就要從第一句詩中去尋找答案了,是什麼?(毫不在意,因為他“獨憐”幽草)至於他為什麼不在意呢我們呆會兒再來分析。

  3、接著來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這裡首先要提到一個自然現象,在春天桃花盛開的時節,往往會出現多雨的天氣,稱之為桃花汛。這時候山澗裡河水暴漲,形成了“潮急”的景象。

  4、那麼這裡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還有別的含義嗎?作者來這裡享受清幽的環境,到晚上了,沒想到春雨不斷竟漲起了春潮。此時,作者應該是什麼樣的心情呢?(急於歸航)於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麼樣的呢?(舟自橫)為什麼會橫著呢?(水的力度很大)進一步突出了當時這春潮的急!

  四、、進入詩歌的意境

  請同學們根據前面的賞析和FLASH中的圖景來想象一下這是一幅什麼樣的畫卷呢?請發言。

  五、體會作者的情感

  1、憐——喜愛,憐惜。開篇將幽草、黃鸝並提,用“獨憐”的字眼,很明顯地表露了詩人

  安貧守節,不高居媚時的胸襟。

  2、舟自橫——這裡需要聯絡著作者的身世來理解它的深意了!

  韋應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著世襲特權,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衛隊中的一員,過著驕奢腐化的生活。經歷了安史之亂後,他深受震撼,發奮讀書,27歲中進士,走上了仕途。做過滁州、江州、蘇州等地的刺史。他深為中唐政治腐敗而憂慮,也十分關心民生疾苦,但他無能為力。這首詩就委婉地表達了他的心情。

  詩中的“舟自橫”蘊含著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以及對自己無所作為的(憂傷)。

  七、背誦詩歌

  八、判斷正誤

  1、獨憐表現了詩人對滁州西澗春景的喜愛。()

  2、幽字表現力詩人心情閒靜。()

  3、潮急導致舟自橫,有著必然聯絡。()

  4、舟自橫表現力作者無可奈何的心情。()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能夠流利順暢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過程方法:瞭解細膩生動的描寫、清晰明瞭的思路;體會作者從多方面表現表演者的高超技藝的寫法。

  情感態度:賞析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描述,感受中國古代民間藝術的精神奇妙。

  教學重點

  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有機結合。

  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的想象,使之對文章的內容有深切的體會。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口技是運用口部發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的一種技藝,在我國明、清時較流行,由於表演者多隱身於布幔或屏風之後,又稱“隔壁戲”。今天,我們就透過賞讀林嗣環的《口技》一文來欣賞一場絕妙的口技表演。

  (二)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

  2、範讀。

  要求:學生聽讀時,用鉛筆畫出描寫口技人表演時發出聲音的句子。

  播放課文朗讀。

  3、明確劃線語句,即正面描寫部分。學生齊讀劃線部分。

  (三)賞析正面描寫部分

  1、剛才大家讀的是口技人在一場口技表演中所發出的種種模擬的聲音,在平時生活中,同學們有沒有聽過口技呢?(欣賞一段口技)

  2、思考:我們課文中的口技表演與之相比怎麼樣呢?好在哪裡?

  3、學生分組討論:課文中這場口技表演精彩在什麼地方?

  引導歸納:

  (1)聲音模擬

  第二段模擬四口之家由睡到醒的過程,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到內,從小漸大,由少而多,由單聲到混聲。第三段,一家人由醒入睡,聲音由顯而微。第四段“忽一人大呼火起”而“百千齊作”,聲音由少而多,由弱而強,由緩而急。“崩倒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等多種混雜的聲音,表現不可遏止的火勢;“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表現了求救和救火的緊張、紛亂的情形,各種聲響同時發出,互相交織。

  聲音不僅逼真,而且距離、速度、節奏、強弱、數量等反方面變化多端,顯得波瀾起伏、曲折多變,毫無平板、呆滯之感。

  (2)情節構思

  口技人把這些聲音巧妙地串聯起來,使聲音在規定的情景中,有了簡單的故事情節。以一個家庭為中心,表現了生活中的幾個片段,按時間推移展現了“驚醒”→“入睡”→“大火”三個場面,內容有輕重緩急之勢,千態萬狀,盡收眼底,讓人應接不暇。

  思考:為什麼口技人在第一次小高潮過後,設計了一個再入睡的情節?第二個高潮時為什麼突然煞住,不再表演大夥撲滅的情形?

  口技人營造的氣氛有緊有松,有張有弛。第二個高潮的到來給人一種突如其來的感覺,如平地一聲雷,高潮到來時,觀眾如臨其境,又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無窮。

  從口技人聲音模擬的惟妙惟肖和情節構思的精巧來看,這真是個技藝高超的口技人。文中用一個字來讚揚他:“善”(善於、擅長)

  (四)賞析側面描寫部分

  1、剛才我們一起賞析的這些描寫表現了口技者技藝的高超,你還能從哪些地方看出口技者技藝不凡呢?

  2、學生探討

  提示:模擬如此千奇百怪、驚險萬狀的繁雜聲響,表演者是透過哪些道具表演的呢?

  “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如此簡單的道具在課文開頭已作了交代,在結尾又進一步強調,這與那繁雜逼真的聲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側面烘托表演者技藝的不凡。

  作者不僅用道具的簡單來側面烘托表演者技藝的高超,還透過聽眾的反應來表現演出的效果,從而達到讚揚表演者的目的。(學生畫出三次描寫觀眾的語句,齊讀。)

  賓客們已經到了忘我的境界,完全被口技人的表演吸引了。他們的心情隨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時而緊張,時而輕鬆,甚至以假為真,可見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觀眾,從側面烘托了表演的戲劇效果,表現出口技人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

  (五)小結

  這真是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凡讀過林嗣環《口技》的人無不為這位藝人的高超技藝所折服。是不是每一位欣賞過他的口技表演的人都能像林嗣環那樣用文字作出精彩的描繪呢?(不是)看來,今天我們能如身臨其境地欣賞這場表演,林嗣環功不可沒。你能說說這篇文章好在什麼地方嗎?

  學生自由回答。

  歸納:

  1、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2、運用了對比手法;

  3、語言準確生動。

  不僅如此,作者還極富想象力,他把聽到的聲音轉化成畫面,再把鮮明的畫面呈現給讀者。(舉例:遙文5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口技者表現的只是幾聲犬吠和女人打哈欠之類的聲音,那條幽深的街巷,那種伸懶腰的姿態卻是作者創造給我們的。)

  可見,發揮想象一畫面表現聲音,這是一種描寫聲音的好方法,也是本文的成功之處。

  (六)指導朗讀

  好的文章如果朗讀得好,那就更增色幾分。相信大家一定也想透過自己的朗讀讓更多人知道這場精彩無比的口技表演。我們試試吧。

  指導:根據情節的發展變化,朗讀時語氣由輕到重,節奏由慢到快。

  (七)作業

  1、背誦全文。

  2、課後向自己的家人或朋友講述這場精彩的口技表演。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直至有背誦;

  2.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3.品味文章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背誦課文;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難點:品味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語言。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略)

  第二課時

  一、匯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解決了課文中字詞問題,大體上了解課文內容和結構,初步體味了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下面請同學來朗讀一下課文,希望朗讀的同學在配樂中能再現作者的感情。

  二、播放《春江花月夜》樂曲,學生朗讀,然後評議。

  三、回顧一下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盼春;

  第二部分:繪春;

  第三部分:頌春。

  四、賞析第一部分:盼春

  1.本段作用:點題,總領全篇,引起下文。

  2.找出關鍵詞語,體會它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盼、來、近――表達作者迫切而喜悅的心情。

  五、賞析第二部分:繪春

  1.第二段主要內容是什麼?

  總括輪廓。

  2.作者如何總寫春天的?

  先總寫:一切

  後分寫:山(朗潤) 水(漲) 太陽(紅)

  3、作者描繪了春天哪些景象?

  春草圖

  春花圖

  春風圖

  春雨圖

  迎春圖

  4、春草有什麼特點?作者從幾方面來寫的?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

  A、正面描寫:

  寫長態:鑽(表現生命力強)

  寫質地:嫩嫩的(鮮嫩)

  軟綿綿(柔軟)

  寫色澤:綠綠的(淺綠)

  寫長勢:滿是的(旺盛)

  B、側面描寫:帶給人們歡樂

  C、運用的修辭手法:擬人、排比

  5.春花有哪些特點?作者用了哪些詞語來表現的?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

  A、正面描寫:

  花朵多:趕趟兒、雜樣兒、散

  花色豔:紅、粉、白

  花味甜:

  B、側面描寫:

  蜜蜂:鬧

  蝴蝶:飛

  C、虛實結合:由春花聯想到秋實。

  6.春風有什麼特點?作者是如何描寫的?

  A、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溫暖柔和(不寒、撫摸)――觸覺

  清香撲鼻(泥草花香)――嗅覺

  色彩明麗(繁花嫩葉)――視覺

  和諧悅耳(鳥鳴、笛聲、輕風流水)――聽覺

  B、播放音效,感受鳥鳴“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的意境。

  7、春雨有什麼特點?作者從幾方面來的?

  A、春雨特點:多而細密、滋潤萬物

  B、正面描寫:

  形: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緊密、閃光、細長)

  狀:斜織、薄煙(輕盈、迷濛)

  C、側面描寫:

  景:葉綠草青、燈、人、房屋(滋潤萬物、氣氛和平安靜)

  情:可別惱

  D、主要運用的修辭手法:比喻、排比

  E、播放春雨音效,感受春雨特點。

  8、前面描寫的是自然景觀,接著作者由景到人,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看看人們在春天裡是以什麼精神狀態來迎春的。

  頌揚了人們奮發向上、憧憬未來生活的精神風貌。(城鄉、老小、舒活筋骨、抖摟精神、一年之計在於春)

  六、賞析第三部分:頌春

  1.三個比喻句,各表現了春天的什麼特點?

  像娃娃:新(萬物復甦、新的生命開始)

  像小姑娘:美(百花爭豔、景色動人)

  像青年:力(充滿生機)

  2.三句話各自獨立成段,有什麼作用?

  三個比喻句,點明瞭春天成長的過程,獨立成段,強調了春天不同的成長過程。

  七、總結:播放電視教材《春》,進入春的意境中,回顧全文內容。

  八:作業:背誦全文。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詩歌結構 ,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3理解重點語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

  過程與方法:

  透過查閱資料,瞭解化石、現代詩歌等;透過朗讀的方法,熟悉文章內容、掌握結構特別、品味詩歌語言;透過競賽、啟示點撥、討論等方法來相互充實古生物學方法的知識,增長見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學習重點

  把握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

  學習難點

  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學習方法

  誦讀教學法

  資源利用

  網路資源

  導學設計

  師生自由空間

  學習筆記、學法指導等

  自主學習,秀出風采

  一.水滴石穿,夯實基礎

  1.你能給畫線的字註上拼音,或根據拼音寫出對應的漢字嗎?

  潛( )行 檔( )案 軀殼( ) 卓( )越 幽( )雅 háī( )骨 猛mǎ( ) cōng( )蘢 思xù( ) guǒ( )藏

  2.解釋詞語

  (1)腐朽:

  (2)化為烏有:

  (3)潛行:

  (4)海枯石爛:

  (5)蔥蘢:

  (6)歎服:.

  二.整體感知,成長心靈

  3.用簡練的文字填寫課文的結構圖。

  發問求答

  揭示了真相

  自然的重現

  合作探究,交流碰撞

  吟哦諷誦

  1.給下列詩句劃分朗讀節奏。

  肉體雖早已腐朽化為烏有,

  生之靈火卻悄然潛行在地下。

  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

  為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

  脈格梳理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並回答: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語言品析

  3.“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中的“你”指代什麼?這一句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4.“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回答了什麼真理?

  5.“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皺紋和化石是什麼關係?作者為什麼要寫皺紋?

  6.“長眠在地下剛甦醒的化石”一句中“甦醒”是什麼意思?

  拓展延伸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讀了本詩,假如你是文中的一塊化石,你能向我們講述怎樣奇幻的神話?

  當堂檢測

  1.填空

  (1)《化石吟》中的“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在這裡是 的意思。

  (2)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從 中窺見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語言,富於。

  (3)“歎服大自然”,這是作者由衷的讚歎,大自然是 。

  (4)全詩運用 的手法,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來稱呼,顯得 。

  2.對下列修辭手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A.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比喻)

  B.黑色的軀殼裹藏著沒有生命的資訊。(擬人)

  C.最早的魚兒怎麼沒下巴?最早的鳥兒怎麼嘴長牙?最早登陸的魚兒怎麼沒有腿?最早的樹兒怎麼不開花?(排比)

  D.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術師,卓越的雕刻家!(對比)

  3.根據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話說明什麼是“返祖現象”。(不超過35個字)

  什麼是“返祖現象”?生物在綿長的歷史程序中,因為客觀條件的影響,身上的器官逐漸發生了進化或退化的現象,這種變化也一代一代遺傳下去。但是,在千千萬萬次生育中,也可能有一次,本來已經退化了的器官卻突然重新出現;彷彿某種長期被掏了的微弱遺傳因素,突然又強化起來。這時,某個生物就出現了一部分不同於一般狀態的現象,這就叫“返祖現象”。

  重讀課文“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高明的魔術師,卓越的雕刻家”這部分文字,回答問題。

  4.所選這幾節緊承詩的第二小節中

  ,《化石吟》導學案

  一句展開。

  5.第一節中“造物主的存在”是什麼樣的理論?“平凡的真理”是什麼意思?

  5.所選部分的第二小節是什麼意思?

  7.從選文看,詩句發展到第 小節時詩人的感情達到了高潮,“ ”是詩人由衷的讚歎。

  佈置

  作業

  1、課外作業:

  2、書面作業: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6

  一、教材分析

  《皇帝的新裝》選自人教版語文課本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1課,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想象極為豐富的作品,要求學生練習默讀和朗讀,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理解字裡行間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寫的是愚蠢的皇帝及所有人被兩個騙子利用,上演了一場荒唐的鬧劇,最後借小孩之口說出真相的故事。表達的主題是揭露了人性中虛榮自私的弱點,告誡人們要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敢於說真話。本文的特點是故事題材虛幻奇特,描寫語言精巧多變,行文結構引人入勝,表達主題深刻凝重。

  二、教學過程

  (一)教師激趣匯入

  同學們,在你們的童年記憶中有些什麼美好的回憶呢?是在父母不經意間翻越牆頭,到隔壁鄰家樹上採摘新鮮桑葚的頑皮?還是曾幾何時在衚衕槐樹下悉數漫天的繁星,聽白髮蒼蒼的老人講述星空中那美麗的童話?這些時光都已匆匆流去,但是幸好我們還有童話。有人說,一個人不管什麼時候都應該讀些童話,這樣才能保持心靈的純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童話世界,化身為童話世界的一員去遊歷一番,看看童話到底有什麼獨特的魅力。

  (二)初讀課文,說說初讀感受

  教師不在學生沒有接觸課文前就單向灌輸,不用自己的既定結論先入為主地影響學生,而是站在學生的立場,運用歸納法來學習,讓學生開啟書本自主誦讀。誦讀時不要求全班齊讀,而是以各自習慣的方式自由進行,可以是有聲的朗讀,也可以是無聲的默讀。讓學生調動自己的知識經驗和審美情趣,“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讀得感性,讀出細膩的感受。

  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自由說說各自的初讀感受和原初體驗。先在小組內交流,說自己的,也聽別人的;然後選出代表向全班做介紹。最後,每人在紙上寫下自己經過交流後的感受。這一環節意在既培養有感即發、真情表達的習慣,也營造班級氛圍,影響和感染其他同學。

  最後教師說說自己的感受,與學生交流:一千個人眼中就與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相信每個人的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老師對這篇童話已經非常熟悉,不知讀過幾遍。但每次讀來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次讀來都會有更深的思索。童話大師安徒生把一個不合常理的事情寫得如此妙趣橫生,令人捧腹的同時又感慨頗多。人性中虛榮自私的弱點有時是那麼的可恨,小孩子般的勇敢誠實又是如此的可貴。每個人都應該保留自己最初的那份純真。

  (三)再讀課文,說說再讀感知

  學生用略讀的方式,再讀一遍課文,要求讀得理性,“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並能“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一句話準確而全面地說說本文寫了什麼。

  先每人獨立進行,然後在小組內交流。之後教師隨機點幾位學生說說。

  最後教師也說說自己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共識:這篇課文講述了愚蠢的皇帝及所有人被兩個騙子利用,上演了一場荒唐的鬧劇,最後借小孩之口說出真相的故事,揭露了人性虛榮自私的弱點,告誡人們要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敢於說真話。

  (四)三讀課文,選擇學習主題

  每人用瀏覽的方式三讀課文,然後憑自己的直覺愛好,就自己喜歡的或印象深刻的一兩個方面自主展開學習,作為自己的“小快餐”或“開胃羹”,讓自己的直覺愛好得到基本滿足——或“甜食”,或“辣味”,或“燒烤”,因人而異,自主選擇。自主學習後,分小組交流,相互交流學習心得,說說自己喜歡或印象深刻的理由。

  教師隨機抽取幾位同學發言,說說自己的想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並沒有統一標準。

  (五)四讀課文,共選式學習

  每人用瀏覽的方式四讀課文,然後共同選擇確定一兩個學習主題,作為“正餐”或“主菜”,一同展開深入的品味和細緻的賞析。

  共同選擇學習主題時,教師引導全體學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反覆論證、慎重確定,力求既反映大多數人的意向,也有利於大多數人的提高。

  共選學習主題的基本原則是“兩特一先”,即本文特有的、特別值得學習的、(其中有語言學習的獨立選項時)語言學習優先。其中,“本文特有的”,既可以從文體特點方面考慮,也可以從其他方面考慮。

  共選的學習主題如果有少數學生在自選式學習中已初步學習過,那共選式學習的主要目標是細化、深化各自的學習;如果與大多數學生的自選式學習主題相同,那就以自主提問、自主探究、最後共同討論的學習方式進行,使學習一步步走向細化和深化。

  教師準備參與發言要點:

  1. 描寫語言精巧多變:課文第5段是對皇帝進行心理刻畫,寫得十分精彩,值得反覆品味。皇帝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織得怎麼樣了,但他轉念一想,“不過,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稱職的人就看不見這布,心裡的確感到不大自然。”聯絡第一段對他愛好新衣的描寫,不難看出,皇帝自己其實很心虛,他很怕自己看不見,是一個不稱職的皇帝,而且對自己是否聰明也不敢相信,這是第一次轉折。接著是第二次轉折:“他相信自己是無須害怕的”。從“不大自然”到“無須害怕”,這其實是自己給自己壯膽,強作鎮靜。但是雖然如此,他“仍然覺得先派一個人去看看工作的進展情形比較妥當”。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動,把皇帝自信而又心虛,愚蠢而又狡滑的性格特點準確地表達出來了,不僅使人物形象鮮明,而且深化了中心思想

  寫老大臣抓住了他衰朽的特點,寫心理多用悲嘆的語氣,如"願上帝可憐我吧!""我的老天爺!"寫眼睛,一再寫他睜得怎樣大,寫語言,對一些詞語反覆使用,極力描寫老大臣對子虛烏有的衣料的讚美,和前面說的"誠實"形成強烈的對照,增強了諷刺意味,把他虛偽的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

  2. 主題的深刻凝重:對於有人說這篇童話的主題僅僅是揭露皇帝和大臣們的醜惡靈魂,你同意嗎?(點撥:文中也有對普通民眾的描寫,區別在於嘲諷程度不一樣,對前者是尖刻的,對後者更多的是同情。特別是藉由成人對立面的無知無畏的小孩之口說出真相,恰恰揭示的是一種成人虛偽、自私自利的人性弱點)

  有人認為課文中的騙子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人不同意,說說你的看法。精明:因為他們善於抓住他人的弱點,從而使自己的腰包鼓起來。自信:因為他們堅信自己的計劃可以成功,所以才能在大臣,甚至皇帝面前鎮定自若的實施騙局。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有兩面性,要學會客觀辯證看問題。

  3. 故事題材的虛幻:他每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人們提到他,總是說:“皇上在更衣室裡。”點出課文用誇張的手法寫出了皇帝愛新裝到了痴狂的地步,愛慕虛榮,奢靡無度,這揭示了故事發生的緣由,為下文騙子行騙埋下了有力的伏筆。

  但提示學生:現實中有這樣昏庸到這種地步的皇帝嗎?這樣他的國家早就不存在了。但是作者偏偏這麼寫,這就是童話“來於現實而又高於現實”的地方,用極其誇張的手法把不合常理的事情寫得理所當然,同時告誡世人。

  (六)五讀課文,積累新詞佳句

  先聚焦新鮮字詞,邊讀邊積累。

  炫耀 稱職 妥當 呈報 滑稽 陛下 精緻 頭銜 爵士 駭人聽聞隨聲附和

  再聚焦語言優美、情感優美的語句或語段,美美地讀,讀出感受和享受;對其中的妙語佳句,則熟讀成誦,生成積累。妙語佳句的範圍很廣,既可能是文學類的細膩的感性描寫,也可能是論述類的深刻的理性闡述,還可能是實用類的簡潔的事理說明。

  教師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這句話是全文的線索,顯示出了騙子的高超智慧,同時也是對人性的一次有力抨擊。在我們的身邊有沒有像愛慕虛榮的皇帝,為了自己的私利而說謊的大臣們的人呢?我想他們是現實社會中的一個縮影。人越長大,虛榮心就會越強,往往會被虛榮、自私自利佔據著頭腦,一不小心就會跨越正義的邊界。童話是一代一代孩子延續做下去的夢,孩子們會慢慢長大,知道這個夢叫做童話,於是不會再相信。但其實成人世界一樣需要童話,多保留一點童真,從童話中找尋快樂,淨化心靈,這是老師對你們以後人生選擇的一點建議。

  同時,適時插入作者及背景介紹:

  安徒生14歲就離開了家鄉,在當時世態炎涼的社會里,等待他的是一種什麼命運。飢餓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以及人們的鄙視與他結了不解之緣。但安徒生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最終得以成功。安徒生生前也寫過三部自傳,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安徒生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極其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安徒生童話所取得的巨大藝術成就和思想成就,至今仍無人能夠企及。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和現實主義傾向。他最好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還為世界上眾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有些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皇帝的新裝》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由於作者出身貧寒,對於社會上貧富不均、弱肉強食的現象感受極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摯的筆觸熱烈歌頌勞動人民,同情不幸的窮人,讚美他們的善良、純潔等高尚品質;另一方面又憤怒地鞭撻了殘暴、貪婪、虛偽、愚蠢的反動統治階級和剝削者,揭露了教會僧侶的醜行和人們的種種陋習,不遺餘力地批判了社會罪惡。《皇帝的新裝》辛辣地諷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和朝臣們阿諛逢迎的醜態;《夜鶯》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貴族的無知和脆弱。《白雪皇后》則表現了作者對人類理想的看法,即堅信“真善美終將取得勝利”的樂觀主義信念。他在最後一部作品《園丁和主人》中,還著力塑造了一個真正的愛國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話故事,特別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顯示出他思想上的侷限性。他雖然把滿腔同情傾注在窮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擺脫不幸的道路,又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極情緒。他認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時也進行道德說教,宣揚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提倡容忍與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話同民間文學有著血緣關係,繼承併發揚了民間文學的樸素清新的格調。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數取材於民間故事,後期創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間歌謠和傳說。

  在體裁和寫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樣化的,有童話故事,也有短篇小說;有寓言,也有詩歌;既適合於兒童閱讀,也適合於成年人鑑賞。他創造的藝術形象,如: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醜小鴨、紅鞋`海的女兒等,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

  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美、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

  (七)總結學習收穫或感受

  下課前,每人說一句結束語,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穫或學習感受,並把它用筆寫下來。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敘述的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諾曼底登陸前夕。諾曼底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登陸戰役。但作者並沒有描寫硝煙瀰漫的主戰場,也沒有寫正義之師如何勢如破竹,節節勝利,而是選擇了諾曼底登陸的前一天,寫了大戰前的平靜,用出人意料的人物,出人意料的情節,出人意料的結局,表現了戰爭中閃現的人性美——讓侵略者無法理解的“勇氣”。

  學情分析:

  勇氣對於六年級的學來講並不陌生,但文章所說的勇氣並不是我們平常所指的勇氣,它所表現的是一種智慧的勇氣,一種由信仰產生的勇氣。透過本課的學習,就是讓同學們從語境中感受這樣的勇氣。在教學中,教師要適度引導、點撥,讓同學們體會到這樣的勇氣,理解勇氣的真正含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擴大詞語掌握範圍。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簡要複述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題目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自學討論法、品讀感悟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文章中表現出的兩種勇氣以及對這種勇氣的歎服。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文章中兩個人所表現出的不同的勇氣。

  難點:理解文章中兩個人所表現出的不同的勇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犯了錯誤敢於承認,是一種勇氣;面對犯罪敢於站出來,是一種勇氣……然而勇氣的內涵,遠不止於此。現在就讓我們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去感受那位法國女性和美國傘兵演繹的感天地、泣鬼神的勇氣吧。

  二、請學生開啟書快速閱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對不認識的字要查字典;對不理解的詞根據反覆讀課文進行理解,理解不了的,查字典解決。

  2、讀書要認真,不但要要通順流暢,而且還要了解作者的思路及課文的內容。

  3、檢查預習:

  你知道下邊詞語的正確讀音嗎,讀給大家聽聽

  勳章 綬帶 頎長 盟軍 諾曼底 熹微

  一棟 槍斃 門閂 蜷身 吆喝 寡婦

  指名朗讀課文,要求不丟字,不落字;不讀破句,語句通順。

  三、熟讀課文概括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歸納總結

  課文敘述了二戰中一位美國傘兵的經歷,歌頌了美國傘兵的勇敢和智慧,更讚揚了法國婦女的勇敢、鎮定、堅強和心中崇高的信仰。

  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1):“我”遇到一位美國傘兵。

  第二部分(2—8):法國女人因為藏美國傘兵,丈夫被德國兵槍斃。

  第三部分(9—10)美國傘兵逃走,德國人追擊搜尋。

  第四部分(11—13):法國女人再一次把美國傘兵藏了起來。

  第五部分(14):兩個人靠自己的勇氣戰勝了敵人。

  四、佈置作業:同桌之間或給家長複述這個故事

  第二課時

  一、導言

  透過上課時我們對《勇氣》一文的品讀,我們已對勇氣有了新的感悟。這節課,我們就在此基礎上,再次透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對勇氣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細讀課文品味課文

  出示思考題:

  “是兩種勇氣打敗了他們——用智慧戰勝他們的美國青年的勇氣和那位毫不猶豫地給了美國傘兵第二次機會的法國女人的勇氣。”他們的勇氣分別是什麼?你是從哪裡體會到的?

  學習過程:

  1、先自學,注意邊讀邊劃,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再四人小組交流,然後班上交流,歸納總結。(讓學生先說一說,再讀一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2、全班交流總結:

  文章題目是“勇氣”,這勇氣體現在兩個人身上:美國傘兵和法國婦女。前者側重的是因智慧而產生的勇氣;後者側重的是信仰而產生的勇氣,透過體會,我們更敬佩的是後者的勇氣。

  體會法國婦女所表現出的勇氣:

  從“她長得並不漂亮,雖不是笑容滿面,但她的眼光卻善良而鎮定”

  正是這“善良而鎮定”讓我們找到了其後來的一系列行為的依託。

  從面對美國傘兵的求援,法國婦女只是簡單的幾個字的回答:“哦,當然啦。”然後就把他帶到屋裡,這種不假思索的回答,毫不猶豫的行動,讓我們體會到了這位法國婦女內心的堅定。

  從“她滿臉蒼白,淚眼模糊”我們體會到了法國婦女因失去丈夫內心巨大的痛苦。

  “哦,當然啦。快!”。這是法國婦女面對美國傘兵再次求助時,給予的同第一次毫無二致的回答,是和第一次一樣毫不遲疑的行動。從中,我們體會到了這位法國婦女美麗而高貴的形象。3、

  3、有感情的朗讀有關段落,體會法國婦女所表現出的勇氣。

  體會美國傘兵所表現出的勇氣

  從“他懂得,必須馬上找個地方隱藏起來”、“他不知道住在裡面的人是否肯收留他,但是他總得碰碰運氣呀。”可以感受到美國傘兵在危急時刻還是比較鎮定,不放過任何獲救的機會。

  從“突然,傘兵轉身拼命往會跑,避開敵人,離開樹林,跑進田野,又一次來到這戶人家,”中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美國傘兵的機智勇敢和勇氣。更能體會到美國傘兵對法國婦女直覺的認識與信任。正是這一切使這位美國傘兵的冒險獲得成功;另一方面也為法國婦女的形象塑造,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有感情地朗讀有關段落,體會美國傘兵所表現出的勇氣。

  三、佈置作業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對勇氣的含義是否又有了新的理解?把你新的感受寫一寫。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8

  [設計說明]:

  本文的教學設計本著以下幾個原則:

  1、廢止串講,力求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徵。

  2、不求“字字落實,句句清楚”,而務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感受。

  3、突出對課文中的“三美”(精粹活潑的語言美、超凡脫俗的形象美、含蓄深刻的意蘊美)進行教學。

  鑑於以上幾點原則,本設計以“三美”帶動全篇,整體感知、領悟全文。整個課堂教學呈總分總結構:整體感知——分步品味——總結收束。對課文的理解層層推進,螺旋上升,並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人文思想的教育薰陶。整個過程讀中品析,品讀結合,特別是讓學生在音樂美、圖畫美的氛圍中來讀,力求做到“美文美讀”。

  [學習目標]:

  1、學習課文,背讀課文。

  2、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3、學習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等可貴品質。

  [教學時間]:

  45分鐘

  [課前準備]:

  1、課前下發積累卡,指導預習,解決積累卡A面的內容。

  2、學生自讀積累卡B面的內容。

  [教具準備]:

  錄音機及磁帶投影儀及投影片

  [課型]:

  賞析、背讀課

  [主導教法]:

  誦讀、品析

  [教學過程]:

  教學板塊之一:整體感知(10分鐘)

  一、導語設計:(投影:出示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徽)

  同學們,誰能說出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徽是由哪種花構成的?(生答:蓮花)澳門人民之所以選擇蓮的形象作為自己的區徽,是因為澳門不但蓮多、蓮美,還因為蓮花能象徵澳門人渴望迴歸祖國的純潔、高尚的心。無獨有偶,宋代哲學家周敦頤也特別喜愛蓮花,寫下了千古傳頌的頌蓮言志的名篇《愛蓮說》(板書課題)。為什麼周敦頤獨愛蓮花?他是怎樣借描寫蓮花來抒發心志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愛蓮說》。

  二、整體感知:

  1、範讀課文(放錄音),使學生進入情境,感受蓮花的美。

  2、指名對譯本文大意,教師訂正。

  3、學生伴隨音樂(古箏獨奏曲《高山流水》)朗讀課文。

  4、教師簡單介紹:這是一篇美文,言簡意豐,歷來傳誦不衰。

  5、請學生自由發言,說說這篇文章“美”在哪裡?

  6、教師歸納小結(板書): 精粹活潑的語言

  三美超凡脫俗的形象

  含蓄深刻的意蘊

  教學板塊之二:分步品味(30分鐘)

  一、品析文章的語言美:

  1、小組討論:課文的語言美表現在哪裡?舉例說明。

  2、小組代表發言。

  3、教師點拔小結:

  文章的語言美:一表現在語音美。或疊音(亭亭淨植),或重韻(蕃、丹、染),音調和諧,節奏明快。二表現在句式美。凡當略者,寥寥數字;當詳者,精心勾畫,散句、駢句,長短相間、錯落有致,句式變化多姿,嘆古人,用陳述句,平實、穩妥,有“俱往矣”的韻味;嘆自身,用反問句,有知音難覓的感傷;嘆世人,則用感嘆句,把鄙夷不屑之情,透過“宜”字宣洩無遺。三表現在表達方式美。百字短文,融敘述、描寫、議論、抒情於一爐,有愛蓮史的概述,有蓮花形象的描繪,有對諸花品質的品評,有自身感慨的抒發,而這一切無不為了突出“愛蓮”這一主旨。雖惜墨如金,卻已充分表達了豐富情感。

  4、伴隨音樂或讀、或背課文,感受語言美。(播放古箏獨奏曲《流水行雲》)

  二、欣賞文中的形象美

  1、請學生讀出作者描繪蓮花形象的語句。

  2、結合蓮花圖,學生將描寫蓮花的七個短語填入,並悟出各寫了蓮花哪一方面的`美?

  3、小組討論,代表總結髮言。(投影:出示正確答案)

  4、教師點撥小結:

  七個短語的描繪,可見作者從七個角度寫出了蓮花的高潔美、質樸美、正直美、清高美等高尚品質,將蓮花的外部特徵與內在氣質融合在一起,達到了“形”與“神”的高度統一,寫花就是寫人,詠花就是言志,作者借蓮花的形象來言君子之志,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法,借花喻人,花美人更美,自然貼切。

  5、學生看著蓮花圖,聽著音樂,帶著情感試背課文第一段,感受蓮花形象美。

  (投影:出示完整的蓮花圖;放錄音:古箏曲《流水行雲》)

  三、理解文章的意蘊美

  1、學生思考並分小組討論:作者為什麼不單純寫蓮?為什麼要寫菊和牡丹呢?

  2、學生自由發言,各抒己見。

  3、教師點撥小結:

  作者寫菊和牡丹,一是對“蓮”的襯托,菊花從正面映襯,牡丹從反面襯托,使得“蓮”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卓然超群。二是由三種花引出三種評價和比較,名為寫花,實際寫人,以隱逸者、富貴者映襯君子,用菊之愛、牡丹之愛映襯蓮之愛,以此表明作者與眾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託物言志,弦外有音,這就是“意蘊美”。

  4、帶著對蓮的讚美之情或讀、或背課文第二段。(放古箏曲《高山流水》)

  教學板塊之三:總結收束(5分鐘)

  一、學生背誦課文,要求動情、動容,在音樂聲中吟誦。(放二胡曲《高天上流雲》)

  二、教師總結收束

  周敦頤的《愛蓮說》,堪稱古代散文精品,精在精粹活潑的語言風格、精在形神統一的“借花喻人”、精在“力排眾好”的高雅主題,蓮是作者生活理想的象徵,在汙濁的社會環境中,不願隱逸、不慕富貴,保持高潔的情操,這在封建社會是難能可貴、超凡脫俗的,我希望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同學們都能夠志存高遠,做胸懷磊落、行為正直、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蓮花式的人。

  [板書設計]:

  愛蓮說

  周敦頤

  精粹活潑的語言

  三美超凡脫俗的形象

  含蓄深刻的意蘊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9

  (學習《守株待兔》)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1、談話匯入,交代教學目標: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每個寓言都是透過有趣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寓言兩則》的第二則寓言《守株待兔》。透過學習課文,理解寓意,學會生字。

  2、創設情境,播放多媒體動畫《守株待兔》,激發學習興趣:

  現在老師先請大家欣賞《守株待兔》這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邊看邊想:守株待兔是什麼意思?

  3、揭示課題,正音:

  ⑴揭示課題,正音。

  ⑵釋題:

  “株”是什麼意思?守株呢?待兔又是什麼意思?守株待兔是什麼意思?

  4、學生自由讀課文,老師提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段落序號。

  二、學習課文,理解寓意

  1、學習1、2段:

  ⑴自由讀課文;

  想一想那個人為什麼會守在樹樁旁邊等待兔子呢?

  ⑵默讀課文:

  說說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這隻野兔的?找出課文的有關句子讀給大家聽。(板書:檢到兔子)

  ⑶出示生字“竄”“撞”,理解意思。

  竄──亂跑;撞──碰

  ⑷他撿到野兔後,心裡是怎麼想的?

  投影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啊),齊讀。

  他這樣想可能嗎?對不對?為什麼?

  學生交流自己對問題的理解。

  指導有感情地讀句子,指句讀、齊讀第1、2段。

  2、學習第3段:

  ⑴自由讀課文,說說這個人後來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板書:整天坐守莊稼全完了

  ⑵齊讀第3段。

  3、理解寓意:

  ⑴他這樣做對不對?錯在哪裡?學生討論、交流。

  ⑵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學生討論、交流。

  ⑶老師總結寓意。(注意語言要淺顯易懂)

  ⑷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有沒有這種現象呢?舉例說說。

  ⑸老師總結:

  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對於偶然得到的東西,我們不應該抱有僥倖的心理,只有踏踏實實地做事,透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會取得收穫。

  ⑹齊讀課文。

  三、課堂練習

  1、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2、出示要求寫的九個字,學生自己字形,提出書寫應注意什麼。

  3、指導寫字。

  3、完成課後練習“讀讀想想”。

  四、拓展活動

  把本課的故事講給家長聽,再請他們講一個寓言故事。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①背誦、翻譯全文。

  ②理解作者的精神體驗?“物外之趣”。

  ③領悟作者的奇思妙想,豐富自己的想像力。

  二、教學重點

  ①掌握文言詞句,

  ②感悟“物外之趣”。

  三、課前準備

  ①預習課文,瞭解大意。

  ②掌握字詞。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①反覆朗讀,疏通文意。

  ②理解課文內容。

  二、教學設計

  1、匯入

  同學們,兒童是天真爛漫的,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幻想。

  “青梅竹馬”這個成語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們知道其中“竹馬”是什麼意思嗎?李白有詩云:“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其中“竹馬”就是小孩子將竹竿跨在襠下當作馬來騎。這種想像和做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們許多兒時的回憶,許多奇思妙想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

  板書課題。

  2、作品、作者簡介

  3、教師導學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並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於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二是要用心領悟;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彙。

  學習本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4、朗讀課文

  採用多種形式反覆誦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朗讀方法上,教師要在語音、語氣、節奏、感情等方面給學生以指導和點撥。

  解釋詞義,疏通文意

  ①默讀課文,揣摩課文內容,試著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搞不清的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解決。

  a.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b.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

  c.昂首觀之,項為之強。d.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

  e.果如鶴唳雲端。f.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g.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h.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

  i.昂首觀之,項為之強。j.徐噴以煙。

  k.以草為林。l.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②在教師的幫助下,試著讓學生將課文譯成現代漢語。

  ③反覆朗讀課文,並讓學生試著劃分朗讀節奏。

  三、作業

  ①完成“研討和練習”二。

  ②寫複述課文內容的提綱。

  ③思考題:課文中所說的“物外之趣”指的什麼?作者為什麼會產生“物外之趣”?這對你有什麼啟發?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①理解課文中表現的“物外之趣”。

  ②認識“物外之趣”這一精神體驗的意義。

  二、教學設計

  1、檢查作業

  複述、背誦、翻譯課文。

  2、研讀與賞析

  ①教師導學

  a.這篇課文的主旨是什麼?

  b.請概括地說出作者記敘了哪幾件“物外之趣”?

  ②合作探究

  四人小組討論,教師適時啟發、點撥、引導。

  a.參考註解,試說說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麼?

  [提示]“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據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從中得到的樂趣。它是一種精神體驗。應該理解到,作者把原來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奧妙無窮而樂在其中,這便是“物外之趣”。這表明作者在幼年時已經有了自發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b.你認為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

  [提示]是藉助於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創造出來的。

  3、體驗與反思

  a.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試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鼓勵同學們敞開述說,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暢談體會,做好評價。

  b.討論:這篇課文對你有怎樣的啟發?

  [提示]聯想和想像是創新的基礎。我們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自己的聯想和想像的能力。我們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於幻想的特點,勇於實踐,做一個敢想敢做、勇於開拓的人。

  c.你認為怎樣做才算是一個有情趣的人?

  [提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富於聯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能發現美、認識美。

  答案不求統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有創意的回答,教師要給予熱情鼓勵。

  多角度思考

  “我”為小蟲打抱不平,為什麼只是“驅之別院”,而不是將癩蛤蟆處死?

  提示:a、珍惜生命。b、處置有度

  三、作業

  a、完成“研討與練習”一。

  b、將“體驗反思b”寫成300字的短文。

  四、小結

  同學們,《童趣》是一篇饒有興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發我們很多美麗的聯想和想像。其實世界上許多重大的發明,

  都是在聯想、想像甚至幻想中產生的。少年兒童有著天生的好奇心,我們應當把它充分開發出來,使我們的生活、學習更加

  多姿多彩。同時希望同學們能逐漸引起對文言文興趣,多多積累文言詞彙,為今後學習文言文打好基礎。

  五、板書設計

  自然景物

  思維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聯想和想象

  群鶴舞空

  怡然稱快

  草叢、蟲蚊、土礫

  森林、野獸、丘壑

  怡然自得

  癩蛤蟆

  龐然大物

  大快人心(鞭打、驅趕)

  六、資訊反饋:

  初中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

  一、當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與素質教育理念不符

  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跟隨教師的講課思路聽講,教師的“一言堂”教學方式,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這是應試教育產生的必然結果,“填鴨式”教學方式導致的結果是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教學質量不盡如人意,往往是事倍功半。

  (二)對語文學科的基本把握不夠

  在語文教學中不能夠很好地處理教學目標之間存在的三個維度的關係,將語文作為科學的工具與人文性對立起來,知識與能力不能相容。語文學科作為基礎性學科,具有人文的性質,也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一些教師沒有將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起來,而是看做語文學習的兩個方面,從而忽視了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培養。

  (三)教材的設定不盡合理

  隨著經濟的發展,知識的快速更新,教材內容遠離現實生活,教材內容與當今時代的差距加大,不能跟時代的發展同步。初中語文教學的設定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選取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作為範例。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的內容不能和時代的需求相結合起來,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的安排中,為了應付中考對部分課文死記硬背,而不是出於學習語文的熱情。

  (四)閱讀教學設定不合理

  初中語文閱讀沒有形成正確教學理念和思路。在傳統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一般是給出閱讀的思路,僅僅是讓學生找出文章的字詞,劃分段落大意,總結中心思想,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種教學方式犯了“只見樹木,而不見森林”的錯誤,沒有遵循“整體—區域性—整體”的閱讀教學規律。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對課文只是形成片面地理解,無法總覽課文的全域性。

  (五)初中語文教學以中考為中心,阻礙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素質教育在很多年前就已經提出來了,但是考試成績依然是衡量教師語文教學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標準,也成為教師評職稱的依據。在應試教育為中心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依然圍繞教學大綱開展,對課外的知識只是輕輕點水,忽略不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以“標準答案”作為唯一的標準,缺少新穎的觀點,這就阻礙了學生思維的創新培養。

  二、提高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素質教育的措施

  (一)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必須做到:一是教學觀念的轉變,素質教育的落實。當前的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受到升學壓力的影響,學生的學習完全為了中考。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做好素質教育和創新型教育相結合,改變教學觀念,樹立素質教育教學理念。二是改變落後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的語文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勤于思考、樂於思考和善於思考能力,改變被動學習的狀態,同時鼓勵學生多提問和敢質疑的求學精神,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和創新能力。三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對教師的授課提出疑問,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教師可以進行詳細地解答,這樣有利於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

  (二)提高農村初中語文教師隊伍的職業素質

  語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提高有利於發揚教師教書育人的傳統美德,有助於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農村初中語文教師要不斷地提高個人的專業修養。由於受到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的限制,農村教師很少有機會參與各種教學研討,同時,農村初級中學對語文教師的交流與學習不夠重視,也缺少資金的支援,這些都制約了教師業務素質提高。因此,農村初中語文教師要克服困難,利用現有的資源,在工作之餘充分利用網路和繼續教育的機會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修養。

  (三)語文課程改革,重視人文品質的培養

  在初中語文學習中,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注重語文學習的人文精神修養,將文化的學習與語文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相互滲透,透過學習語文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選取一些優秀的課文作為課外學習材料,更多地將體現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文章與學生分享,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讓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內涵和哲理。

  (四)建立新型的語文教與學觀念

  教師要建立以聽、說、讀、寫立體化的語文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語言素質的閱讀教學觀主要包括:一是改變過去平面的教學結構,建立師生同參與的立體化網路式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透過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使學生學會學習、做事、合作及生存;二是採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教學中感受到實踐中存在的事物,從實踐中感受教學內容的內涵。

  (五)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要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提高教學效率。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學習同實踐相結合的途徑,能夠開拓眼界,增長知識,培養實踐能力。農村教師可以舉辦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如詩歌朗誦、讀書會、知識競賽、手抄報、故事會等。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大語文觀念,讓學生們懂得語文源於生活,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的道理。同時,引導學生勤寫生活隨筆、日記,努力把語文學習自然而然地由課堂擴充套件到生活天地。

  三、小結

  總之,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和緩慢的過程,需要廣大的農村語文教育工作者長期不懈的努力。提高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方法有很多,各地區、各學校和各位老師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及現有資源,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思路、改革課程體系等。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恆,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定能實現。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的:

  1。掌握生字生詞。

  2。學習記敘的順序和結構。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中心意思。

  教學設想:

  本文篇幅較短,內容並不難懂,但字詞、句式難點很多,語言障礙較大,故教學時重點應放在字詞句的串講上。但字詞句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語言環境,要從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詞的含義。

  本文可用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初步解決生字生詞,以熟悉課文為主;第二課時掌握文章的結構形式和思想內容。教學方法仍以學生的活動為本,教師只能處在引導、點撥的地位。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朗讀課文熟悉課文。

  2。參看註解,理解生字生詞。

  3。複述故事大意。

  教學過程:

  1、知識匯入。

  (1)學習文言文和學習現代文不同的地方有兩點:一點是由於社會生活的變遷,造成內容的差距、認識的困難;一點是由於語言的演變,造成文字的差異、理解的障礙。這兩點又以語言障礙為主。

  (2)文言文的語言障礙主要在詞和句上,有很多詞和句在意義和用法上都和現代文不同,學習時要特別注意這些不同的詞句。

  (3)文言文閱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讀。開始時參看註解,會認會讀;然後就要朗讀,讀得琅琅上口、滾瓜爛熟才便於理解。

  (4)今天學習課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認識和方法來安排教學活動。

  2、關於課文。

  這篇課文的有關知識要記住這樣幾點:

  ①出處。本文節選自《聊齋志異》。

  ②作者。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人,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自幼勤學、聰敏,但一生考場不利,自學成才,在家鄉設館教書,創作了許多鬼怪故事,後來彙編成書,就是《聊齋志異》。

  ③《聊齋志異》是我國著名的文學作品,是短篇小說集。作者透過談狐說鬼,諷刺當時社會的黑暗、官場的腐敗、科舉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藝術成就很高,具有現實意義,故事曲折離奇,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很多篇目已改編成電影電視,為大家所熟悉。

  這一部分主要由教師講授。

  3、認讀課文。

  (1)教師佈置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參看註解,劃出生字生詞;試通文句,弄清內容大意;小聲默讀一遍。

  (2)學生髮問。

  除註解以外,文中還有不懂的字詞,要求學生當場發問,教師當堂解決。

  4、朗讀課文。

  第一遍:要求讀音準確。

  第二遍:要求大體順暢。

  第三遍:要求讀出語氣。

  每一遍,教師均有講評。

  5、默讀課文,準備複述。

  教師給三五分鐘讓學生再默讀識記,要求能大體複述故事情節。

  6、複述課文。

  找三個學生複述,每一次複述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師要作出講評。

  第一次,找中間程度的學生,讓他看著課文複述,實際上是對著課文口頭翻譯,大體譯對即可。

  第二次,找中間偏上學生,要求對著課文較為準確地翻譯。

  第三次,找上等程度學生,揹著課文複述,要求不遺漏主要情節。

  7、掌握生字詞。

  在這三次複述過程當中,其他學生主要熟悉古今不同意義的字詞。教師隨訂正隨理出掌握的主要詞語。

  擬挑出常用的、比較容易掌握的單音詞,隨講隨寫黑板,讓學生筆記,以便複習掌握。

  常用字詞:

  懼:恐懼。 從:跟隨。 故:原來(一樣)。 驅;追趕。 窘:困窘。 恐:恐怕。 顧:看到。 瞑:閉眼。 暴:突然。 斃:殺死。股:大腿。 寐:睡覺。 黠:狡猾。

  止:有兩講——

  上述的生字生詞要入文作出準確解釋,可讓學生當堂翻譯原句,不要只是單個記詞義。

  另有兩個詞用的是引申義,書上有註釋,教師可略加提示,學生懂得文中意思即可,不必深究。這兩個詞是:

  綴:原意是連結,文中意是緊跟。

  弛:原意是放鬆,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論實詞還是虛詞,可不單獨講解,以能理解文意為準。

  佈置作業:

  1、按照記敘的順序,看看本文敘述的故事可分成幾個部分,用一個詞(或片語)給每個部分作出概括。

  2、用現代漢語翻譯最後一個自然段。

  3、思考練習一。

  4、做練習二、三,答案做在書上。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串講課文。

  2、理清順序、掌握結構。

  3、正確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教學步驟:

  本課時不單獨檢查作業,將此過程溶入教學的相應環節中。

  1、串講課文並理清敘事順序與結構。

  (1)本文敘述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2)敘述了屠夫和狼搏鬥的故事。屠夫和狼的搏鬥有一個過程,按照自然段的順序來串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完整地敘述這個故事的。

  教師串講,遇到上節課列出的重點詞語可提問學生,歸納時也先提問,後訂正。

  先看第1段,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開端。我們不妨用兩個字來概括,大家想,哪兩個字合適?——可用屠夫“遇狼”來概括。

  再看第2段,寫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罷休,照樣追趕。說明狼很貪,而屠夫呢?如果仍用兩個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個字來組詞,這個字是什麼?——可用屠夫“懼狼”來概括。

  再看第3段,寫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準備搏鬥,這寫了屠夫對狼的什麼行為?文中似無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慮。——可用屠夫“御狼”來概括。

  再看第4段,寫屠夫奮起劈狼,隨後又劈一狼。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殺狼”來概括。

  (3)據此,我們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懼狼、御狼、殺狼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這個過程恰好是事物發生、發展和結局的全過程。

  那麼,這四個自然段,哪是開端,哪是發展,哪是高潮,哪是結局呢?

  關鍵在於高潮和結局都集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高潮,第2、3段是故事的發展。這點學生是能理解的。可見怎樣劃分高潮的結局,應以文章本身的情況為準。

  (4)文章還有第5段。

  先檢查上節課留的作業2,讓學生念自己的譯文,教師訂正並講評。

  這最後一段如果也用兩個字概括,與上面組詞形式相同,應是“?狼”呢?

  可用“評狼”二字概括。

  (5)本文前四段與第5段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不同?

  前四段是記敘,第5段是議論;前四段是講故事,第5段是評故事。

  (6)本文的整體結構應該怎樣認識?

  本文整體上可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敘事,又分四個層次;第二部分議論。

  這一教學環節是本課時的主體部分,包括串講、理順序、明結構。每一個程序均有板書,隨講隨寫。

  (1)本文從整體傾向看,主要寫的是人呢,還是狼?即本文的主體是人,還是狼?

  讓學生自由討論,要求自己的觀點必須在文中找到根據。

  此處勢必出現分歧意見,可讓雙方爭論,教師不必過早表明傾向。

  統一認識如有困難,教師可進一步提問,給予某種暗示。

  (2)從全文的表現傾向看,本文究竟是寫“人有狼所沒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必能戰勝惡狼”呢,還是寫“狼無論怎樣狡詐、欺騙,在勇敢機智的人的面前終究是要失敗的”?

  結論:應是後者。

  本文的中心線索是屠夫,但表現的主體卻是狼。

  根據:

  ①標題。以“狼”為題,體現出作者的著眼點。

  ②行文。透過屠夫的種種情態變化來反映狼的貪婪、狡詐。每段描寫均落在狼上。

  ③結尾。作者直接評論“狼性”及其結局,表明落腳點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現,是作為表現“狼”的對立面,其用意並不僅僅在讚揚屠夫的機智勇敢。

  (3)當然,應該認識到,人和狼的搏鬥,矛盾的雙方是不能缺少的。狼畢竟是被人戰勝的;狼的“變詐幾何”,是以人的機智勇敢為條件的。歸納時應將人和狼結合起來認識。

  中心意思:本文表明狼無論怎樣貪婪、狡詐,在勇敢機智的人的面前終究是要失敗的。

  這一歸納不應是唯一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語言形式概括。

  (4)本文中“狼”顯然是個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麼呢?

  從《聊齋志異》寫狐仙鬼怪從來都是諷喻社會的黑暗、腐朽勢力的,作者寫這部書主要是“批判現實、表達思想”這一主旨來看,狼顯然諷喻的是當時社會像狼一樣的惡人、惡勢力。這點,學生可以自己去體會,不必深究。

  3。詞語與練習。

  訂正練習二、三。

  練習二:

  1、2、3句各是前三個段的尾句,寫的是狼的貪婪兇殘;

  4、5、6句集中在第4段,寫的是狼的陰險狡詐。

  練習三:

  此題放在第二冊較難,不必要求具體確切掌握。可大體講明:

  這六個“其”都是代詞。

  現代漢語代詞有指示代詞和人稱代詞;代什麼要看上下文。這裡主要看上文,即從上文中去尋找相應的人或事物。1句中,代狼;2句中,代麥場;3句中,代柴草堆;4句中,代柴草堆;5句中,代屠戶;6句中,代狼。

  佈置作業

  1、熟讀背誦課文。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

  1、 知識與能力:積累字詞,感受作者別具特色的語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主旨,進行探究性學習,獲得思想啟迪。

  2、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親情的含義;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字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學重點難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主旨。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教學過程 與方法]

  本文難點較多,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可能在通讀兩遍後,仍然難以把握文章的要點。因此,以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課前準備]

  x學生:反覆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可從網上查閱魯迅的資料。

  x教師: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把課後練習融於教學過程 中。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情景匯入

  風箏帶給你們以無盡的夢想和快樂,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盡情享受這份放飛風箏的自由和快樂呢?讓我們走近文壇巨匠魯迅先生的兄弟之間,來了解一段關於風箏的故事。(作者簡介/背景介紹)

  二、預習檢查(多音字、形近字、部分詞語釋義)

  三、聽讀課文,感知內容

  (過渡)要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聽讀課文,並在聽讀中思考問題。大螢幕投影出示:

  1、 課文回憶的是一件什麼事情,請你概述一下?

  2、聽讀全文,我們能感受到全篇都籠罩著一種怎樣的感情?

  明確:

  1、文章說的是小時侯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小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2、 悲哀(把全篇抒寫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來朗讀,體會作者感情)

  四、質疑探究

  (過渡)從抒寫“悲哀”的句子中就表達隱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語句提出幾個問題,探究文章的結構脈絡。大螢幕投影出示:

  1、為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2、為什麼“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

  3、為什麼說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於精神的虐殺”?

  4、事隔幾十年為什麼要討小兄弟的寬恕?

  5、最後,小兄弟為什麼全然忘卻,毫無怨恨?

  明確:1、根據上下文,就可以理解。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溫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卻是肅殺的嚴冬。故鄉的風箏時節,楊柳發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驚異於北京竟在這樣的季節放起風箏來了。我見風箏而悲哀,是因為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而且這一幕永遠無法補過。說驚異和悲哀,從結構上說,是為了引出下文。

  2、從手足之情上看,當年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為小兄弟有出息,那氣恨,是恨鐵不成鋼。一旦明白自己錯了,雖是十幾年前的往事,雖為兄長,也要討小兄弟的寬恕。同胞手足之情溢於言表。

  3、從遊戲的意義上看,“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遊戲實在出於兒童天性,遊戲使兒童活潑、健康、聰明。因此,不準遊戲,無異於虐殺兒童天性。

  4、從魯迅的自省精神看,魯迅是嚴於解剖自己的,嚴於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絲不苟,知錯必改,鄭重其事,並不因為自己當初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也不因為當初的想法是受了傳統的影響而寬恕自己,也不因為時間相隔久遠就不了了之。這種精神非常可貴。

  5、從小兄弟身受“虐殺”而毫無怨恨這種現象上看,魯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腳在這一點上,小兄弟為什麼全然忘卻?原來他偷做風箏,自己也認為不正當,以為兄長該管,因此並不耿耿於懷。

  x至此,從作者悲哀的情感主線可以得出文章的整體脈絡(見大螢幕)

  五、多角度閱讀,探究文章主旨

  (過渡)《風箏》不僅是表現了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無論從哪個角度閱讀,都有意在言外的收穫。透過學習課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麼呢?

  1、兄弟手足之情。

  2、遊戲對於兒童的意義。

  3、魯迅嚴於解剖自己、知錯必改的精神

  4、對被虐者麻木不仁的精神狀態的憂慮和痛惜。

  六、課文寫法歸納,指導寫作

  1、記敘的順序有三種,本文是哪一種? 順敘、倒敘、插敘

  2、從文中找出描寫小兄弟觀望他人放風箏的語句,分析一下作者從哪幾方面寫的?他為我們勾畫了一個什麼樣的兒童形象?我又是一個怎樣的形象?(結合書中插圖體會)

  明確:

  1、插敘

  2、從課文三、四兩段的描寫中可以看出小兄弟是一個瘦弱、多病、膽小、懦弱,但天真、活潑、聰明的兒童。而“我”則是一個野蠻粗暴的“虐殺者”形象。

  七、拓展與體驗

  課文中說“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是如何看待這句話的? x利用課餘時間自己製作個風箏,相約來年三月三大家來操場放飛。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目的

  1.理解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2.把握多方面表現表演者高超技藝的寫法。

  重點、難點

  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2.注意體會作者如何從多方面表現表演者的高超技藝。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吃語(yi )齁hou)曳(ye)譁(hua)叱(chi)意少舒

  (shao)中間(jian)幾欲先走(ji)

  2.閱讀課文,試著把文章翻譯成現代文。

  二、匯入

  三·作者簡介

  林嗣環,字鐵崖,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初進土。《口技》一文選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說,以鋪寫故事記敘人物為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為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之作,形式近於搜奇誌異,並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林嗣環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3.解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它是一種流傳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本文確切而真實地抓住口技表演者發出的聲響、聽眾的反應,描繪出當時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內容,生動地再現了表演者摹擬深夜一家四日夢中醒來,繼又入睡和發生火警、救火的情景。文章可以作為描寫場景的記敘文來讀,也可以作為摹寫口技特色的說明文來讀。

  講析課文

  1.同學們朗讀課文,結合預習作業 和課文下面的註釋,串譯課文。

  教師強調一些詞語意思。

  善:擅長。會:集合。於廳事之東北角:的。但聞:只。乳:

  餵奶。當是時:這。眾妙畢備:全部。妙絕:極點。意少舒:稍

  微。間:夾雜。雖:即使。名其一處:說出,動詞。凡欲先走:幾乎,

  差點兒。跑。

  翻譯時以直譯為主,並要求學生口述課文內容,注意抓時間名詞、

  動詞和形容詞。教師更正。

  2.學生概括各段大意,口頭交流。

  討論並歸納:

  第一段:介紹口技表演前的情景。

  第二段:介紹表演一家人深夜驚醒的情況及賓客默嘆。

  第三段:介紹表演這家人從醒到又睡的情況及賓客情緒的變化。

  第四段:介紹表演失火、救火的經過和賓客驚慌欲跑的神態動作。

  第五段:介紹口技表演結束後的情形。

  3.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及寫法。

  討論並歸納:板書

  一、表演前道具簡單才技藝高超

  二、表演中

  (正面一表演)(側面一賓客)

  表現烘托

  深夜驚醒 關注默嘆

  醒而復睡 意少舒、稍稍正坐

  失火、救火 驚慌欲跑

  三、表演後 道具簡單---強調--技藝高超

  明確本文的說明方法。

  討論並歸納:

  摹狀貌,透過再現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狀、聲音等來達到說明目的。文中再現了口技表演所表現的生活畫面。作者緊扣文中第一句話“京中有善口技者”展開,很好地描摹了表演者的表演。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口技》一文,作者透過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複雜而多變的聲響、聽眾的神態變化,形象而生動地描繪出表演者技藝的高超。我們一方面讚賞口技藝人的技藝,同時另一方面也讚賞作者高超的文字表達能力。文中成功運用摹狀貌的說明方法給我們有益的啟示。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掃除文字障礙,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結合文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的語句進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3、反覆誦讀,爭取當堂背誦。

  4、理解、體會古人的某種家庭和親情觀念。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古人智慧、誠信做人的美德,言辭要高雅。

  【重點】:

  1、文言字、詞、句的理解;

  2、把握文章情節,理解文章內容。

  【難點】:

  1、謝太傅對兩種不同的詠雪佳句到底有何評價?

  2、元方批評父友失信、無禮,最後卻“入門不顧”,是否有失禮儀?

  【教具】:錄音機、小黑板。

  【教時】:一課時

  【步驟】:

  一、激趣匯入,板書課題和聰明樹

  看到同學們一雙雙充滿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詩: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那細小的身軀裡/含著偉大的靈魂,/有著無窮的機智。

  是啊,自古以來,出現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今天我們將把他們請到聰明樹上,左邊的聰明樹是代表古代的聰明少年,右邊的聰明樹則代表同學們,回答問題準而多的小組就會上聰明樹,望六個小組展開學習PK戰。請同學們首先說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聰穎機智的少年,並用一句話概括他們各自的事蹟(孔融讓梨、曹衝稱象、曹植七歲做詩、司馬光砸缸、王冕四歲畫畫、甘羅十二歲做宰相)像這樣的少年我國古代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學習劉義慶所編的《世說新語》中的兩則,再去認識兩位這樣的才女神童。(板書課題)

  二、解題:《世說新語》是部什麼書?“則”怎麼講?(搶答)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2、“則”:就是“篇”,兩則,就是兩篇。

  三、會聽:放錄音,聽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搶答)

  1、《詠雪》:寫謝太傅一家人在雪天談論詩文、詠雪。

  2、《陳太丘與友期》:寫七歲兒童陳元方對父親失信的友人義正詞嚴,用自己的聰明機智維護了父親的尊嚴。

  四、會學:檢測預習(先學後教),小組可商量弄清答案再上臺演板。任務分工:

  第一組:做《創新奪冠》自主預習1—2小題;

  第二組:做《創》自主預習3—4題;

  第三組:做《創》自主預習第5題;

  第四組:請兩個同學分別口頭複述兩則故事內容;

  第五組:做《創》實踐運用2;

  第六組: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見《創》實踐運用3)

  五、小組代表演板期間,全班齊讀課文。若學生答案還未寫完,其他學生就自由讀背課文。

  六、師生共同訂正答案。

  七、會問:質疑問難,還有沒有不懂的字、詞、句?若有,請提出來。

  八、會說:自主、合作、探究,進一步研讀課文。小組討論任務分工:

  1、“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聯絡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麼不同?(第一組)(見課後習題一)

  2、“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一句總述了謝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也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請分別指出來。(第一組)(見《課堂作業》第6題)

  3、把雪比作鹽,比作柳絮,到底哪個好?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再說幾句詠雪的名句。(第二組)(見《課堂作業》第7題)

  4、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第二組)(暗示讚賞之情)

  5、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第三組)(無信無禮)

  6、請同學們以文中的句子為依據,說說客人和元方的思想性格。(第三組)

  客人:

  A、“太丘捨去,去後乃至”說明他言而無信;

  B、“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說明他粗野無理,不講禮節;

  C、“友人慚,下車引之”說明他誠懇認錯,知錯勇改。

  元方:

  A、對客人的一番義正嚴詞可以看出,他聰明機智,很有教養,懂禮識義,同時也維護了家父的尊嚴,可見父子親情濃厚。

  B、“元方入門不顧”,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他的童真童稚。

  7、探究: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辦?(第四組)

  8、會講:創新講述,發展思維:大家都喜歡聽故事,老師想請一個同學把第二個故事講給我們聽一下,不過你要想上聰明樹就必須創新,試用陳元方或者友人的口吻來講。(原來是第三人稱,現在換成第一人稱“我”來講。)(第五組)

  9、總結兩篇文章的主旨和寫作特色。(第六組)

  九、拓展延伸:古人是很重視仁義禮智信的,那麼,“誠信”“禮貌”對今天的我們還有用嗎?請聯絡實際談一談你自己的認識。(提示:可以從社會。家庭。學校等多角度思考,如在日常生活中見到師長朋友應該怎樣?在考試的時候堂而皇之拿著參考資料是否就是“誠信”的體現呢?)

  補充中外名人講誠信的名言:

  1、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

  2、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高爾基;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人無信不立———孔子

  十、會背:點生試背課文,爭上聰明樹。

  十一、會演:創編表演課本劇,要求:

  1、揣摩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及其思想感情,儘量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徵;

  2、以藝術創編的方式,透過合理想象,對原故事人物、事件作合乎邏輯的豐富和補充,甚至改編。(兩篇短文各選一組代表上就可以了)

  十二、複習檢測,夯實基礎

  搶答《課堂作業》1—3小題

  十三、激情總結

  今天老師有幸同大家一起認識了才華出眾的謝道韞,明白事理的陳元方;老師更有幸的是培養了我們班上許多會讀、會問、會背、會講、會說的聰明學生!誠信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相信同學們今後一定會以信做人,以禮待人。

  十四、作業:解釋下列漢字在文中的意思,並根據這個意思找出相應的成語。比一比,看誰找得多。

  例:期——約定成語——不期而遇(出示小黑板)

  1、舍——捨棄成語——捨近求遠

  2、去——離開成語——

  3、信——信用成語——

  4、引——拉成語——

  5、顧——回頭看成語——瞻前顧後

  十五、附板書設計

  詠雪

  交代背景: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點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

  詠雪:白雪紛紛何所似(考題)

  兄子;撒鹽空中(笑)欣賞讚揚

  兄女:柳絮因風起(樂)道蘊才氣

  補充評價:無弈之女,王凝之之妻身份之貴(側面襯托)

  陳太丘與友期

  交代期行——不至——捨去——乃至

  開端父友:問

  元方:答針鋒相對

  高潮父友:怒——非人哉據理駁斥

  元方:曰——無信無禮正直不阿

  尾聲父友:下車引之聰慧明理

  客人:無信無禮粗野暴躁知錯能改

  元方:聰明機智正直不阿懂理識義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高效課堂展示課,同學們預習充分,發言積極,配合默契;思考問題敏捷,討論熱烈,回答問題準確。小組分工合作任務完成較好。特別是激趣教學聰明樹的設計較為恰當,激發了同學們及小組競爭的熱情,正好扣了課文主題體現聰明才智少男少女的表現,課文課堂渾然一體。因此課堂教學認真研讀課文,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很重要。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重難點。

  1、熟讀文章,疏通文意,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的解釋。

  2、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複述故事

  3、正確認識人和動物的關係,多角度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教學過程

  本課的學習分2個課時完成。

  程式一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做到通順流利

  2、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自學課文,疏通文意。

  程式二課堂教學

  一、情境匯入

  二、作者作品簡介

  三、自學成果展示

  學習文言文必須重視朗讀,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朗讀的積極性,針對初一學生的特點,朗讀競賽的形式效果較為顯著。

  1.朗讀

  ①2分鐘自由大聲朗讀,準備小組流水讀比賽;

  ②小組流水讀比賽,看哪個小組用最少的人數讀完全文。

  流水朗讀指的是各小組同學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語句通暢,不漏字,不添字,不讀破句子,不讀錯字音,一旦有誤,由下一個同學跟上繼續讀。

  2、難詞難句交流,學生翻譯課文

  ①交流自學時遇到的難詞難句,討論。

  ②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討論,教師進行指導。

  ③教師出示字詞的有關投影片,進一步落實字詞。

  四、創造性複述故事

  1、概括故事內容。

  這一問題,旨在幫助學生理清故事情節,為後面的環節做鋪墊。學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節是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以上講的是從屠夫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我又提供了另一個考慮角度即狼的角度來複述故事:“狼”眼看世界。主要情節是遇屠――追屠――誘屠――被殺。

  2、實踐

  要求:用第一人稱複述故事。用第一人稱,能使學生能設身處地地進入想象,更好揣摩語言的精妙,體會情節的起伏。

  方法指導:為展開鋪敘,可用對課文“添枝加葉”的方法來展開想象。如:設定環境、新增動靜、加上聲色、安排遠近、配上襯景、表現心理。比如開頭一句話,可以加上對夜色的描寫,還可加上風聲的描寫。

  步驟:1、小組討論,選擇角度,試著複述;

  3、小組推選代表全班交流。

  教師準備了一個影片動畫,根據學生的需要,他們複述故事時可以播放,讓學生一邊看動畫一邊講。

  五、多角度談啟發

  1.從屠夫的角度談啟發;

  2.從狼的角度談啟發;

  3.從原文角度談啟發

  六、課外延伸,辯思狼性

  “引發人與動物關係的深入思考”是本單元教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教師可以這樣引導:“這篇文章非常生動地表現了狼狡詐的一面,其實,現實中的狼還有另一面,比如母愛、多情、智慧等。那麼人類對狼應該採取什麼態度呢?人與動物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課後蒐集一些文章閱讀,讀後寫一篇讀後感說一說你對狼的認識。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