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電影> 電影奪冠觀後感

電影奪冠觀後感

電影奪冠觀後感彙編6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奪冠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電影奪冠觀後感1

  中國女排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電影《奪冠》力求從更深的層面對細節進行發掘,力求展現中國女排為奪冠而經歷的艱辛歷程。影片同時也提出了女排精神是否過時的疑問。

  據說當初潘多拉的盒子被開啟後,人類幸好還保留了一件東西,那就是希望,正是希望讓人們堅持向前。中國女排低谷時期,臨危受命的郎平說過,她只是給人們帶來暫時的希望。話雖這樣說,郎平卻竭力把這希望發揮到了極致,最大程度激發隊員蘊藏的能量,她更想要的是一支積極陽光的中國女排,看重的是樂在過程以及精神的永存,並不是寄全部希望於奪冠。在與實力相當的巴西女排決賽中,理性地說勝負結果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退其次了。事實上,不管曾經幾連冠,長勝不敗是不可能的。

  你為什麼打排球?這個問題並不是可以簡單回答,甚至都無法用語言來確切表述,但又是一個不得不回答的根本問題。朱婷打排球最初就是為了能夠離開農村,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但在老一輩女排精神的激勵下,她將自己的目標擴充套件並逐漸得到昇華,成就了球隊以及自己人生的輝煌。奪冠路上每個隊員的人生中,都具有類似的昇華過程。當然能有中國女排這樣的平臺,她們是幸福的。

  郎平率領女排奪冠的經歷再次證明,解決思想問題是首要的。到了一定年齡才能體會到,快樂和解放是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是件多麼難求的事,但它又會激發出多麼大的能量。推及我們每個人正在做的大事小情,都可以問自己是為什麼,可以嘗試在心底回答一下。

  其實每個人都有著追求的天性,追求更多精神的愉悅,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用社會學專業名詞來表述,就是具有自我實現的欲求。但追求是要付出的代價,就如同看電影《奪冠》要花錢買票一樣。每個人欲求的目標應該是無上限的,就看你願意付出多麼大的相應代價,這可不是說說那麼容易,更不是電影所能夠完全展現出來的,例如朱婷深夜裡的獨自痛哭。越高的目標越容易產生灰心的情緒,因為難度等級會讓你對正在和將要的付出產生懷疑,從這個角度說,對影片中自願退出發隊員,應該是可以理解的,誰又不曾知難而退呢?做不了英雄不可怕,只要心中依然敬慕英雄。

  雖然個體的目標最初往往顯得私人、零碎、渺小,但當心往高處的時候,普通人的大事小情足夠昇華出意義。如此,對自己的存在便少一些懷疑,不再糾結是否身體殘疾,不再糾結能力大小,最大程度地享受人生就好。精神昇華了,付出大約等於收穫的公式也就容易成立了。這不是雞湯,是切切實實的事實。

  不可否認,包括我在內的很多觀眾正是被女排精神召喚走進影院的,試圖尋找某種東西。推薦觀看《奪冠》,在觀眾的潛意識裡,必然能夠得到某種激盪,作為一名辛勞的普通公民,不斷的激盪也許是不可少的強心劑。女排站上領獎臺,國歌響起,你是否油然而生出莊嚴和激動呢?往大了說,家國多事之秋,恰恰最需要振奮的女排精神,電影《奪冠》正當其時!

電影奪冠觀後感2

  你不可以改變過去,但是你可以左右未來——

  2008年8月,天空萬里無雲,陽光燦爛,在炎熱的夏日裡,歡呼和加油聲充滿了大街小巷。大家都坐在電視機前觀看著,期待著運動員為國爭光,為祖國喝彩。

  那日北京奧運會女排比賽正式開幕。坐在美國隊的教練席上的郎平面無表情,一絲不苟,而中國隊的教練望向郎平,曾經的戰友,眼裡充滿著複雜和深意,電影也是從這一幕展開了中國女排艱辛而偉大的歷史……

  《奪冠》這部電影雖然很多人說主角是朱婷,但我卻和少數人一樣認為是郎平,像是整個故事是以她的一個視角貫穿中國女排三十幾年來的所有輝煌和低谷。而朱婷在片子中就像是另外一個郎平,讓郎平從中看到了以前的'影子,看到曾經熱血的她。

  看完電影我除了十分感動,也覺得她們身上有許多罕見的優秀品質。其中她們的努力值得我們去學習。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來,她們的汗水浸溼衣裳,當別人出門遊玩時她們在訓練,當別人在和家人團圓時她們在訓練,當別人在戀愛時她們還是訓練。她們將青春獻給了排球,獻給了為國爭光的長遠道路上。

  她們的堅持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或許最開始好像並沒有那麼熱愛,只是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不讓教練失望,甚至也想放棄,但沒過多久又會重新振作起來,踏上旅程。一次次的波折或許也讓她們更加堅定內心的想法和選擇。她們或許從沒想過,後來自己的喜怒哀樂都與排球有關。她們會因為勝利開心,喝彩卻不會驕傲自大,會為了失敗沮喪,沉寂卻不會否定自己。我想排球已經是她們生活的一部分了。她們知道,既然沒人可以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努力去左右未來。

  通常人們看完或許多少都會覺得有些不切實際,現實裡誰又會這麼努力的為夢想奮鬥呢?要不是我身邊有這樣的例子我也不會相信,這部片子也不會感動到我。

  她是我的一位初中同學,從小學習鋼琴。和電影中描寫的一樣一開始並不熱愛,甚至因為母親的強迫讓她對鋼琴開始厭惡。然而一年後這份厭惡卻在一位新的鋼琴老師的出現後慢慢消失了。她說,他很有趣,有趣到讓她開始熱愛鋼琴,從最開始的敷衍變為了認真。一開始我以為她只是因為喜歡老師而努力,但當她接著講下去時,我才明白她真正熱愛的是音樂。她期待每天的鋼琴課程,每天的練習時間,就算期間有過失敗但她沒有放棄。最後鋼琴成為了她的夢想,也和電影中一樣鋼琴成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因這相似的人生經歷,我認為《奪冠》是真的一部很真實、熱血的電影。它讓我覺得除了完成夢想,找到夢想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你必須經歷不同的事情才能找到它,因此也讓我覺得有夢想的人很厲害。當然也讓我明白了,人生的路到底有多遠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分每秒用在我們所熱愛、所追求的事上,併為此感到幸福。

  電影的最後也講述了她們成功,而中國女排的故事還未完待續……

電影奪冠觀後感3

  10月25日下午,我兒子說,你寫文章沒有題材能行,我們去看場電影吧!票己訂好,說走就走,我已二十多年沒看過電影,心情忽然特別激動。

  由陳可辛導演,鞏俐出演女排英雄郎平,電影《奪冠》開始了,這是令我期待已久的體育片,這是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很喜歡看的女排比賽。整部影片回顧了中國女排振奮無數國民的奪冠之路,重溫跨越幾代人的集體記憶,看《奪冠》讓人熱血沸騰,女排精神又一次被提起。對於這個詞,90後們尤其是95後或許不如我們那一代熟悉,然而就是這樣一幫90後為主力的女排隊員,在為第一代女排精神做代言人,在郎平教練的帶領下,將女排精神如火炬一般傳遞了下來。

  隨著電影的播放,回顧這些年來中國女排在我心中的形象,跟隨12個女排健將的身影,他們身著中國紅的運動服,那神釆飛揚的情態簡直讓我羨慕,讓我鼓掌,讓我的心為之飛翔!

  影片中中國女排於1981年在世界盃上首次奪冠,讓全國人民都為之振奮。之後,中國女排又在幾年的時間裡締造出五連冠的偉業,成就了中國體育界的奇蹟,學習女排精神,振奮中華,成了中國人民的共同口號。

  這部電影不是歷史,更不是紀錄片,它是屬於我們全體中國人的集體記憶。看到老女排隊員的艱苦訓練再現,我感動啊!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嗎!天呀!上世紀70年代,老女排就是在條件非常艱苦的土地裡訓練,在粗糙的地板場上進行防守訓練,姑娘們身上受傷,血水把衣服染紅了,看後讓人心痛。訓練完畢,大家相互包紮傷口。

  據說至今,在福建漳州訓練基地的博物館裡,人們依然可以看到當初老女排隊員訓練時的舊球衣和護膝,上面還有血印和泥土。

  這部影片的特點之一就是著名播音員宋世雄老師的解說聲,它讓我激動振奮,我好象又回到七八十年代。

  還有就是現役中國女排球員走上銀幕演出自我,但令人震驚的是她們的演繹已經超越了演員,真實再現了她們自己。特別是朱婷演自己,來自農村的他,其實內心比較自卑,剛進國家隊,就是不愛說話,在場上更不會招呼隊友,興奮不起來。郎平不斷鼓勵朱婷在場上要大聲地說話,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在隊裡都一樣,尤其是郎平問她你為什麼打排球,朱婷終於說話了,為了我爸媽,為了和你一樣優秀,你滿意了吧!朱婷放聲痛哭!

  她痛哭的表演,完全超越自己。現在朱婷已成為了中國女排隊長,成為了世界頂級球星,這在影片中真實再現的過程,讓我們扼腕感嘆,太難了,真不容易啊!

  這真實的往事,給我們以啟迪,我們要時刻學習女排健兒們頑強拼搏的精神,面對問題困難,永不言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我們的民族復興也需要這樣的女排精神,然而它又不僅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建設力量,對個人,對民族,對國家而言,猶如一盞明燈,照亮我們砥礪前行。

  觀影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電影奪冠觀後感4

  昨天首映《奪冠》,有人評價這是中國第一部體育大片,預估票房80億!

  中國女排精神!“勝不驕敗不餒,堅守本心”才是真正的女排精神,無論你是體育運動員還是普通人,打心底裡都要有一股子衝勁,一種信念!

  暫且拋去鞏俐的國籍不談,用鞏俐扮演郎平,有點太“美化”了郎平了吧?不!一位是現實活生生的、大家都熟悉的鐵骨錚錚的巾幗英雄,世界當紅體壇教練,鞏俐為了貼近郎平形象,從髮型、體態、表情、眼神、步姿等都神還原,連郎平駝背的毛病都沒放過。差不多算是畫素級還原。鞏俐和郎平兩者之間,無論是“身”、“形”、“神”、“韻”上,都散發著相似之處,鞏俐也得算的上是身心合一,靈肉交融,畢竟是以真人真事為題材的影視創作,無論這部電影到底是為了票房?還是為了彰顯英傑?都值得被尊重,值得一看!

  郎平不僅是一位非常棒的國家運動員,也是一位心懷學生的老師。在賽場上,郎平奮力拼搏、秉持中國女排精神,場下,她能盡力體察到每位隊員的情緒。退役後擔任教練,訓練出了無數出色的巾幗英雄,可以說,中國女排的里程碑上,一定會有“郎平”二字。只有像郎平這樣,把自己的學生、把自己的國家,時刻掛在心上,用發展、和愛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才能培養出心性堅韌的國家干將。女排精神是什麼?郎平說過:“不是一定要贏,而是明知道自己會輸,也要一分一分地贏回來,不到最後不放棄,到了最後也不放棄!”

  選角副導演從全國幾千個女排運動員裡挑選了最終的十幾個給表演老師變魔術一樣,把她們一個一個訓練成演員,並且重建了80年代的漳州訓練基地。在80年代留下了五連冠的奇蹟輝煌。雖然說現在的人總是回憶之前多麼多麼厲害,顯得有點自娛自樂,但這是不能缺少的一種情懷和記憶。影片開始時,彭昱暢飾演的青年陳忠和,作為陪打教練的身份緩緩走入女排訓練基地,懵懂青澀,眼神閃躲不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去向哪裡。正對應那個時代中國女排將要走向世界時的前夜,雖然迷茫但有目標,那就是拿冠軍!

  有趣兒的是,陳沖的女兒演了電影裡郎平的女兒,郎平的女兒演了年輕的郎平,呃·····這有點繞啊!用郎平老師的原話來說:“你就是我!”帶著這句話去觀影,莫名有一種錯亂時空,回到過去的感觸,吶喊、哭泣、擁抱、歡呼都交織在130分鐘熒幕當中。《奪冠》為什麼要女排隊員真人出演?我想,女排人的精神,不是能演出來的,需要內心有強烈的情感共鳴、有堅定的信念。每個時代的中國女排都有這一群可愛的姑娘們,她們不畏強敵刻苦訓練!

  好苦的是80年代落幕之後,一直到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國女排整整走過了30年時間,承受了太多終於釋放了出來。除了女排刻苦訓練時的苦楚,更多的則是默默無聞時期的堅守。小編在此想說的是“女排精神”不是用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清的,但是隻要你走進電影院看過這部電影,透過《奪冠》裡的每一個鏡頭去感受去體會,就能知道女排精神是什麼,就能知道“中國人,行的”、“中國人無所畏懼”的底氣和根源是什麼!

電影奪冠觀後感5

  傳奇的故事,傳奇的導演,傳奇的演員,終究誕生一部傳奇的電影。

  中國女排奪冠的那一天,全國人都哭了。我並不是一個懂排球的人,但是我能感受到女排奪冠帶來的榮耀。當中國國旗在里約奧運會上升起的那一刻,我為女排感到無比的驕傲,因為他們是中國的代表,而我是一名中國人。

  陳可辛作為一個香港著名導演,在香港影壇舉足輕重。他的電影細膩感人,電影《中國合夥人》成功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這部電影也是一個改編真實故事,把新東方傳奇故事演繹的惟妙惟肖。《中國合夥人》和《奪冠》雖然是兩部不同性質的電影,但我覺得在情感、失敗與成功矛盾、勝利帶來的榮譽等方面都會有異曲同工之妙。畢竟是出自同一導演之手。我相信導演能夠把他極強的感情塑造能力與這部電影相融合,讓國人為女排感到驕傲,為里約奪冠那一刻感到驕傲,為身為中國人而驕傲。

  傳奇的故事,傳奇的導演,傳奇的演員,三個傳奇合為一部傳奇的電影。七分保底,八分穩了,九分有望。

  《奪冠》講述的是中國女排的故事,說到中國女排,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女排精神”。

  中國體育界最不缺的就是冠軍,各種專案的世界冠軍數不勝數,但冠軍背後能夠總結成精神的專案卻不多。改革開放前,中國體育界有兩面紅旗:一個是中國登山隊,另一個是中國乒乓球隊。這兩支隊伍是當時中國體育界最優秀的團隊,分別創造了“中國登山精神”和“乒乓精神”。而在改革開放後,“女排精神”叫得更響,更深入人心。

  1981年,在日本舉辦的世界盃上,中國女排同樣以七戰全勝的戰績,先後戰勝美國、日本等世界勁旅,首得世界冠軍。從排球運動本身來講,東方人能夠拿到排球專案的世界冠軍並非易事。排球是集體專案,又是“高人”專案,有它自身的規律和要求,必然不是一般的訓練就能取得成就的,而是需要一種精神和動力的鼓舞和追求。中國女排隊員在賽場拼搏的身影,讓無數國人熱血沸騰。

  此後,以袁偉民指導為教練核心的團隊和老一代的女排姑娘們,在“五連冠”(1981—1986年)中凝聚締造了“女排精神”。這種精神就是“頑強拼搏、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為國爭光”的女排精神。

  袁偉民受到了陳景潤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啟發,他認為陳景潤在中國科學技術落後的情況下,依然攻克了這個數學謎題,靠的就是“迷”。於是,袁偉民將這股“迷”勁兒帶入中國女排,要求隊員們對排球也要極度專注和熱愛。在訓練時,他要求隊員們拼盡全力,克服苦累和傷病等困難。在比賽中,他要求隊員們極度專注,無論對手強弱都不能鬆懈。為了讓隊員記住比賽中的一個教訓,袁偉民會在賽後把所有球員留下加練,一直練到很晚才離開。

  精神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從嘴裡喊出來的,而是在日復一日的訓練比賽中奮鬥出來的,歷練出來的,凝聚出來的。袁偉民一再強調“拼搏”“嚴格”“協作”,說出來感覺很虛,但這正是女排精神的體現。憑著在日常訓練中鍛煉出來的堅強的意志和紮實的技術,中國女排連續拿下了五個世界冠軍,創造了輝煌,成為中國女排不斷攻堅克難,勇往直前的“傳家寶”。

電影奪冠觀後感6

  國慶期間,電影《奪冠》上映了,其中女排精神引發了許多人的討論。在我看來,女排精神可以凝聚為三個字,勇,拼,凝。我將從這三個方面來說說我看到的女排精神。

  勇,是面對困難環境時毫不放棄,是面對強勁對手時的毫不畏懼。鏡頭轉向女排的訓練室,一間掛著鐵皮燈,只有一個排球網,堆放著訓練器材的訓練室。兩筐白色的排球,因為數不清的汗水,無數次被拍在地上,牆上,已經沒有了原來的模樣。綠色的牆面上,滿滿都是白色的印子,那是女排球員一個一個,一次一次拍出來的。一個個正值青春的姑娘們,膝蓋上的白色護膝已經發黃了,汗水浸溼了頭髮,手腕打得通紅。唯一支撐的,是奪冠的信念。這是一份超乎尋常人的勇氣,條件很艱苦,訓練很累,環境很差。可最終這群姑娘們都堅持了下來,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女排精神。比賽在即,教練安排了一場與當時中國最好的男排的比賽,對方是實力最強的男排,而我們的女排,還未經歷過真正的比賽。即便如此,我們的姑娘們也毫不膽怯,拿出訓練時的氣勢,穩住自己的陣腳,一球一球將男排打得認真起來。對手再強又如何,我們不害怕!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女排精神。

  凝,是凝聚力,是對同伴的信任,是一個團隊的團結。中國教練對著女排們說了這麼一句話,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團隊比賽,最重要的就是團結,只有擰成一股繩,才能發揮最大的力量。在對戰日本隊時,中國女排其中七號球員在比賽過程中腰傷復發,教練換了一個人上去,而後三號體力不足時,教練又將七號換上去,在換球員的過程中,沒有人有異議,也沒有人質疑。這是一種信任,對隊友的信任。當比分並不如意時,大家一起相互鼓勁,相互加油。當比賽得分時,大家環抱在一起,一同慶祝,一同歡呼。這是一種凝聚力。有句話說一個人能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遠。所以,中國女排能夠奪冠,能夠連貫。團結,信任,充滿凝聚力,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女排精神。

  拼,是面對未知甚至沒人看好的未來的一種不灰心。1981年,當時的日本隊被稱為東洋魔女,可見日本隊實力之強,比賽之初,中國女排並不佔優勢,日本女排防守很好,甚至打亂了中國女排的陣腳,就連解說員都不相信女排,電視機前的百姓們也抱著懷疑的態度。可是,在調整過後,中國女排很快追回了比分,連解說員都不敢置信。最後,中國女排以三比二的成績,奪得冠軍。時間來到2020年,在里約奧運會對戰東道主—————巴西女排。所有人都不看好中國女排,但中國女排不認輸,也不灰心。一場一場地死拼下來,2:2,第五局是關鍵的一局,中國女排的蛻變,連解說員都驚訝地說中國女排好像變了一個樣。最終,中國女排用冠軍告訴所有人,我們可以!未來並不明朗,前路也有著迷霧,可是不到最後一秒,我們就是拼命,也不灰心,也不放棄!這就是女排精神!

  電影中的三場比賽,可謂是女排成長的三次標誌性時間。這個過程很曲折。三場比賽,兩個時代,同一種女排精神。不放棄,不灰心,不畏懼,不認輸,信任與團結女排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值得傳承。借用電影中的一句話向中國女排學習!

【電影奪冠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