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國學>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精選15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學經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

  以學生髮展為目標,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提倡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多背誦多積累國學文化知識,讓學生在心靈最純粹、吸納力最強的年齡段,把語言文字的精華融入到自己的精神生命裡,從而豐厚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使學生在誦讀中受到人文的薰陶,厚實自己的文化底蘊。

  根據學生的特點,我們決定本學期背誦《弟子規》,其淺顯易懂,能交給孩子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讀起來琅琅上口。

  一、原則:

  1、數量少。每週朗讀、背誦《弟子規》。

  2、時間巧。每天早午讀和放學路隊中。

  (20xx年 119 消防宣傳月活動方案及文案)

  3、必檢查。組長查、老師查、領導督促。

  4、長堅持。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二、加強背誦指導:

  班主任老師要做到領讀、正音以及簡單的釋義。使學生在讀準的基礎上真正的理解其中的深厚內涵,受到國學經典文化的感染的薰陶。

  三、化整為零,落實時間:

  (1)午讀(2:30D2:40)由班主任老師負責,使學生大體知其意,有感情地誦讀,每天背誦一部分

  (2)放學背誦晨午讀時背誦的內容

  四、背誦內容的時間段劃分:

  《弟子規》分段進行背誦:

  2月28日Dx月11日“總則”和“入則孝”

  x月14日Dx月25日“出則悌”

  x月28日Dx月8日“謹”

  x月11日Dx月22日“信”

  x月25日Dx月13日“泛愛眾”

  x月16日Dx月27日“親仁”和“餘力學文”

  五、檢查:

  1、每天午讀時,值周老師巡視檢查,每週五利用間操時間,全校統一背誦。

  2、每天放學過程中背誦檢查。

  3、學期末,學校組織抽查每班3—5名同學背誦,根據背誦情況評出“誦讀金獎班”2名和學生個人10名“誦讀狀元”。

  希望我們的班主任老師能夠真正負起責任,提升學生素質。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2

  前幾周,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學國學的講座。聽了以後增加了我更多的課外知識。

  主講師是英子老師,她1987年畢業於河南大學中文系。是吉林省青少年作家協會副會長。她曾經獲得過兩屆冰心獎大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她已經出版20多部童話、科普故事、小說等。還有一些童話已經被載入到教科書裡了。她給我們講了中國第一首民謠叫《擊壤歌》;這首民謠產生於堯帝時期,表現了堯帝時期的農民的無憂無慮的生活。然後又講了中國第一首文人詩歌《彈歌》。中國的第一首國歌《卿雲歌》,中國的第一首臣子為帝王唱的歌《八伯歌》;還有古代的學生上課用的第一本教科書《詩經》。

  通過了這一次的學國學的講座是我受益匪淺。豐富了我的閱歷。讓我明白了國學大致分為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講演錄》所分,則分為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這一次講座真是讓我長了不少見識。希望學校能多開幾次這樣的長知識的講座。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3

  近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國學經典,經過學習漸漸的瞭解了書中的意思。

  國學經典不僅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禮貌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資料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

  國學經典中不僅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些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向閃耀著異常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為不一樣時期、不一樣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原先總以為孔子是離自我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學術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歡樂的生活。作為教師,假如我們能感受到這些,那我們的心中肯定會少許多怨言,肯定會是一名歡樂而幸福的教師。真正好的教師應像孔夫子這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係講透。應對不一樣的學生,我們教師就需要堅持一個健康的心態。

  就像孔子所說的那樣要“愛人”、“知識”。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對學生多些瞭解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對成績差的學生應以一種進取的心態,正確地引導,相信他們必須會在自我的教育下有所轉變,只是遲早而已。

  國學經典裡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讓我們一齊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4

  一提到“國學經典”四個字,大家的第一反應一定會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作為教師,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帶著崇敬的心情,我認真學習了《國學經典與教育》,它分為四個教學影片。原來我對國學僅僅是知道而已,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二、國學讓我學會感恩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裡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透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蘊藏著中國五千年曆史中的智慧精髓。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古文經典中,古聖先賢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傳承給我們,我們頌讀經典,能夠聆聽到聖賢的教誨,對我們是莫大的幸事。學貴力行,聖賢文化的學習,貴在把它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從中得到真實的利益。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我會遵循古聖先賢的教誨,把聖人的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5

  7月25日至27日,我參加了明德國學中心舉辦的針對中小學教師的國學經典培訓。主要內容以以《弟子規》為主,方法是誦讀。另外,老師還針對學者都是成年人以及都是教師的原因,專門針對夫妻相處、長幼相處以如何在學校中貫徹學習〈弟子規〉以及所取得的成績。時間很短,並不能學得太深,但是其中的感悟卻是很深遠的。

  首先明德培訓中心是一個受教育局許可的民辦短期非盈利性學堂,地方是一個很幽雅的華僑老家,辦學資金主要由店鋪租金和民間熱心人士所提供,這些華僑和熱心人士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及提高國民素養作出了這麼大的貢獻,其愛心、善行讓人深深感動。第二,培訓班雖然學習時間不長,卻免費給大家發了好幾本有關修身養性教子之書,讓星星之火引起燎原之勢。第三,從上學以來,學了不少知識,上了不少課,也看了不少書,卻比較少這樣專門教大家待人處事修身養性的書,而這些知識卻又是我們做人最基本的,現在及時補上也不晚,而且作為一個教師一個母親,這次學習必將對我教育學生教育孩子產生較大的影響。

  記得課堂上,老師問過一個問題:誰覺得自己有把握把孩子教好的請舉手,我想了想舉了,據說現場七十多人聽課,只有我和另外一個老師兩個人舉了手。老師說了句你們都是老師啊!?其實,我舉手後也問自己,是否真的那麼有把握,想後也彷徨了。因為,我舉手的原因是因為覺得自己能在孩子學習及各項技能方面有把握教好,但是涉及到孩子的性情卻深感愧疚,因為在外頭看上去很聽話的孩子在家裡卻常常不聽我指揮,時常讓我生氣,這點讓我覺得很吃力,我也再三反思,是否是自己平時做出了太多不好的榜樣,或是大家庭氛圍有不適合孩子成長的東西,一直在盡力避免讓孩子接觸到看到,不過效果還是不是很明顯,一直很想找個突破口解決這個問題。

  學了國學後,我突然明白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正好能夠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像〈弟子規〉、〈論語〉、〈三字經〉、〈家庭倫理學〉等書能從小規範孩子的言行,為孩子的做人打下良好的生命底色。從此,我決定每晚睡前和孩子一起讀背這些經典,一邊背一般理解其中的意思,同時注意複習背誦和與平常的表現品行聯絡起來,及時總結表揚獎勵,我覺得這個辦法不錯,很適合我的孩子。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也不斷地補上傳統文化這些課程,讓自己也在學習中提高綜合素質,另外,因為學習我也變得更注意禮儀禮節,包括更平等地對待孩子,這樣孩子也越愛聽我的話,形成良性迴圈。

  覺得不管什麼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所以讓孩子從小學習怎樣做人特別重要,我要一直堅持下去!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6

  對於從前的我來說,感覺國學有陽春白雪的味道,似乎是雅堂之事,是飽讀詩書者的功課,在大師們口中筆下舞蹈,高不可攀。如今,透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感覺國學不僅在廟堂上生輝,在民間照樣閃光。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也是因為國學文化一直貫穿於每一箇中國人的成長曆程。

  兩千多年來,中國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聖賢的經典為基準,就是在元朝與清朝時,外族入主中原時,這種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變。這種以國學為基礎的教育,為中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與治國能臣。然而現代的教育,只是對人的智力與技能方面的開發加大重視,對於人的德育與做人做事方面卻不管不顧。其實一個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沒有德行,也會在社會上處處碰壁,不會得到幸福的人生。這些道理也都寫在國學裡面,讓現代人可以瞭解祖先留下來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讓現代人在浮躁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與幸福之本。

  網際網路,手機,汽車等現代工具讓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功利。現代化提高了國人的生活節奏,但並沒有從根本上帶給人們快樂,反而帶給人們更大的壓力。是高科技的錯嗎?我想不是,人類要進步,社會要發展,必定要進入現代化。當人們的心靈面對這煩躁的社會,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心中少了那份寧靜與自在。當大家只是以物質為基礎,而精神上卻一片荒蕪時,這是很危險的事情。是我們該靜下心來,研讀下我們聖賢的教誨時候了。

  讀讀這些經典的語句就知道,“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關於學習,事業,人生的簡單而深刻的道理我們祖先早就歸納在國學中了,而且到現代業一樣的適用,不僅現在而且在以後綿長的歲月裡也一樣適用。如果我們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讓這些指導我們人生的哲理從我們身邊白白溜走,然後還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別人。

  看到社會上的人可以越來越多的讀國學,瞭解國學,這是社會的進步,讓我們一起為弘揚國學而努力。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7

  光陰似箭,轉眼間,跟著x老師學習國學,我已經學習近三年了。在學習國語的過程中,我領悟到了許多道理。

  剛剛接觸國學時,只是一時起興,那個時候總是覺得說得一口文言文,背得幾首好詩,顯得文縐縐的,並能引來同齡人的青睞與仰慕,那是多麼高興的事情喲。但是經過學習我逐漸認識到自己當初的膚淺與虛榮。其實國學博大精深,真的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我更喜歡國學了。

  三年的學習過程中,我從“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中認識到了思考動腦與學習的重要性;從“守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人,有餘力,則學文”中體會到了古人做學問先學會做人;從“風煙望五津”“明月幾時有”中領略了唐詩宋詞的美妙。自從學習國學,我的語文成績從來沒有落下來過。

  但是,光讀書也是不夠的。每堂課上,x老師都會根據書中內容給我們延伸出許多古代的奇聞軼事。小到家事,大到政治朝綱,無一不引人入勝,每次課程我都聽得如痴如醉,兩三個小時的課程,常常總是感覺到不到半個小時,一點點都不感覺到疲勞,這是我在其他課堂不能得到的享受。

  不久,我們又增加了另一個新的元素——對對子。每節課,老師會出幾個對子留作家庭作業。這些對子更讓我見識到了古人超凡的智慧和與眾不同的見解與思維。“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蒼山原不老,為雪白頭”,x老師總是引導我們對出很多優秀的對子。

  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著許多人們未嘗發覺的真理。但現如今,有些人認為傳統文化就是糟粕。我要告訴您,就是因為您膚淺,才這樣講。

  人們不願讀古文,也不願在古詩中體會詩人的情感。人們手中捧的不再是書本而是手機、iPad。而我們要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精神弘揚下去,不忘自己是中國人!

  國學,永遠是我的最好!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8

  今晚又是一個吸收新知識的時刻到了,我又帶著我的記錄本早早的坐在培訓室等待 ,這已經是第八次的培訓了,今晚的培訓師,是一個年輕漂亮的女老師,她叫燕子老師!真是人如其名一般活潑靈巧。

  一口齒伶俐的標準普通話,高雅端正的北京人氣質,已經吸引了我。今天她所要給我們講解的是《國學經典》,這對於我真的是很有幫助了,因為我就是教小朋友這門課程的,可見是雪中送炭吶。

  她整個的局面控制的非常穩,她的思路也清晰明瞭,從最基本的給我們做講解,課程的流程,時間的把握,該注意的細節,幼兒的感受。古詩詞要求:讀 誦 吟 唱 舞,常規活動的經典問候,還有簡單風趣的小律動,真是所謂為幼兒園小朋友,量身打造 (邊做動作邊念):國學經典 大聲的讀 國學經典 有感情的誦 國學經典 放聲的唱 國學經典 翩翩的舞 ,別看小小的一個律動,可以活躍小孩子的氣氛,從而讓他們隨著老師的腳步,學習今天的國學經典內容,這也是作為一個良好的匯入工作。

  講了上課的常規活動,她又細細的與我們分享圖畫閱讀,引導幼兒完整的觀察圖畫內容 (以上到下 從左到右)切記不要指著圖畫說 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麼呀?那是最沒有教學意義的做法,小朋友只會說 太陽 月亮 海…… 這時候可以引導幼兒說完整的話 例如:我看到了海 我看到了大海 老師指導:在這副圖畫中,我看到拍打著沙灘的美麗壯觀的大海,就是加修飾詞,讓是句子變的更完整,生動,這就是引導幼兒說完整的話。

  對於上課的幾點要求,也做了較詳細的解說有七個:

  1.語言清晰

  2.減少無效性的手勢

  3.引導幼兒說完整的話

  4.注重細節的引導

  5.圖畫內容總結

  6.整體欣賞

  7.文字閱讀。

  還給我們分享了,她所遇到的一些普遍性問題,很多老師呢,講了圖片,下面準備匯入主題,這個時候孩子們有點鬧哄哄的,他們有點坐不住的感覺,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老師沒有銜接語,所以一定要保證句子的連慣性,而不是東一句西一句的,那樣不能夠給孩子吸引了,才從而容易造成那種情況。

  先後又給我們介紹了 識字遊戲, 誦的基礎 形式 和要求,吟的方式方法包括需注意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的東西,我都記在了腦海裡,這樣子的經典講座我真的很想多聽幾次,很合我的胃口,很高興自己學到了這麼有益的知識,從這一次的培訓我告訴自己,不單單總是照著別人打好的例子來做,那樣永遠得不到進步,我也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有自己的話可說,有自己的話可談,有自己的見解。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9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們炎黃子孫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靈家園。國學經典則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中國人的文化根基,是中華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誦讀國學經典,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涵養民族修為,承繼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華氣韻和民族氣質的現代中國人,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這是儒家最經典的一句話,告訴我們:學習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人,只有不斷地學習,自己才會完善。在社會不斷進步、競爭一天比一天激烈的今天,你不好好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必然會被社會淘汰。 “學”要學的精,“學”要學到老,學到底。只有堅持到底才會得到勝利;只有學以致用,為我所用,才算是真正的學。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告誡人們:學業的精深在於勤奮,荒廢在於貪玩嬉戲。成功在於多思而慎行,毀滅於隨心所欲。古今中外,古往今來,多少成就事業的'人來自於“業精於勤”——美國作家海明威成名了,但他還是給自己規定了每天的寫作字數。這種寫作上的“勤”,使他寫出了《老人與海》等不朽著作,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勤”,造就了《史記》的作者司馬遷那樣的偉大文學家,造就了鐳元素髮現者居里夫人那樣的偉大科學家,造就了油畫《蒙娜麗莎》的作者達·芬奇那樣的偉大畫家……又有多少成就事業的人來自於“業荒於嬉”,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思考。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師德是師業之魂——教師一定要修好社會公德,堅守職業道德,科學嚴謹、認真求實;為人坦蕩、光明正大、誠實守信,先人後己;廉潔奉公,端莊穩重,平易近人;知識豐富、語言生動、儀表整齊、舉止文明,以實際行動感召、帶動和影響廣大學生,要以大愛之心關愛每一位學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千萬不要強迫別人幹。不能把學生當做自己的私有財產,更不能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出氣筒。因而,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人格修養,樹立師表形象。師德是師才之本——“師德養人,師才育人;德才兼備方為社會棟樑。”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怎樣處事,怎樣做人。師德是師風之根——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笑一顰、一喜一怒都無聲無息地影響著學生。良好的師德會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一種良好的習慣,是保證我們教育百年樹人最重要的根。

  總之,透過學習,我收穫頗豐。我由衷地、感慨地說真不愧為是“國學經典”。它教人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遵循客觀規律、如何獲得快樂、如何構建和諧 ……今後,要把“國學經典”中精髓理念融入於工作和學習中,深刻牢記“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和能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0

  【內容摘要】: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國學精髓,語言簡煉,寓意深刻,都是為人處世的道德要求,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美德,敬業樂群、公而忘私的職業道德;捨生取義、見義勇為的社會公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社會風尚等。對於培養學生正直、善良、勇敢的優秀品德,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國學誦讀品質專家認為,“道德”、“品性”、“氣質”等重要價格素養,很難“教”成,靠的是“陶冶”、 “熏習”或“耳濡目染”、 “潛移默化”培養出來的。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有效載體,蘊藏著豐富的倫理資源,如果讓學生熟誦於口,濡染於心,會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品性和修養,比單純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例如《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國學精髓,語言簡煉,寓意深刻,都是為人處世的道德要求,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美德,敬業樂群、公而忘私的職業道德;捨生取義、見義勇為的社會公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社會風尚等。許多經典名句,朗朗上口,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名言。誦讀這些國學文化,不但可以讓小學生汲取國學經典的精華,也可以透過學習和借鑑先哲的為人處世之道,培養學生正直、善良、勇敢的優秀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很大幫助。我個人認為,以誦讀國學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正直、善良、勇敢的品質,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選好誦讀篇章,搭建德育平臺。

  在誦讀文章的選擇上,要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按不同年級對誦讀內容進行分類選擇。首先要精選中國經典文獻中的適合學生年齡特徵的名家名篇,去掉一些消極、片面的內容,選出勵志、上進的內容,要將經典國學教育與學生成長聯絡起來,透過誦讀、書寫、聆聽經典,多角度體現經典誦讀同智育和德

  育的結合,讓學生熟悉並熱愛傳統文化。例如一二年級學生可誦讀《三字經》,三四年級學生可誦讀《弟子規》,五六年級學生可誦讀《論語》。不同的年齡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知識經驗,所以在誦讀內容上不能是一個標準。

  二、打造人文校園,創造德育氛圍。

  1、營造誦讀氛圍,激發誦讀激情。學校堅持“四個一”,即每日一讀、每日一記、每週一課和每學期一賽:每天利用早讀、午讀、晚讀時間堅持集體誦讀30分鐘;每日精選一篇經典讓學生進行背誦學習;每週上一堂經典賞析課,講解國學經典,賞析詩詞名篇;每學期利用“五一”或“十一”慶祝活動組織一次經典誦讀比賽,“四個一”並行推進。

  2、設立國學專欄,加強宣傳力度。在校園內開闢專門的經典文化區域,設《論語》、《三字經》、《弟子規》等內容欄,在學校和班級黑板報上每週更新

  誦讀內容,舉辦傳統文化知識展,使學生了解古代人物的故事和歷史的發展變化。透過多種形式,讓孩子們觸目可及,在休閒娛樂之餘,接受經典文化的薰陶和滋養,提升孩子們的文化修養。

  三、落實活動舉措,加強德育實效。

  要想以國學誦讀陶冶學生品行就要要實現三步走:一背誦,二理解,三踐行。 《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學生剛接觸之時,不容易背誦,更不必說理解了。但是誦讀經典之作,是學生喜愛的方式,學校要組織學生利用晨讀,以及課餘時間經常誦讀,透過一段時間的誦讀過程要讓學生,記憶背熟。其次要透過國旗下的講話、班隊會活動等,讓學生透過講國學小故事,談觀點等的方式談一談對誦讀內容的理解,讓學生對誦讀內容進行內化。再

  次學校要將將國學經典誦讀與學校德育活動充分結合起來,教育學生做一個善良的人,

  一個正直的人,一個文明的人,一個會感恩的人,從而達到將理論轉化為行為的最終目的。

  四、創新誦讀形式,激發誦讀興趣。

  枯燥單一的誦讀方式難以讓學生長久堅持,更別說在誦讀中修身養性了。如果將誦讀活動科學地融入廣播操、遊戲、吟唱、快板、表演等學生喜聞樂見活動之中,使誦讀活動豐富多彩,就會激發和保護學生的誦讀興趣。所以教師要積極創設良好的誦讀氛圍和環境,提倡透過經常的、輕鬆的大聲朗讀,自然成誦,不主張佈置誦讀任務和誦讀指標。要經常在小組中、班級中、學校中開展演講賽、接龍賽以及擂臺賽等帶激勵性活動形式,充分調動學生誦讀的積極性。五、建立評價機制、完善評價體系。在活動中,學校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機制,使經典誦讀持久、有效地進行。學校每月都評選一次“誦讀之星” “解讀之星” “踐行之星”,表彰哪些誦讀國學富有成效的學生,

  以此激發學生的誦讀熱情,在優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薰陶下,更好地篤學、明志、立德與做人,從而達到在誦讀活動中讓學生的品行得到薰陶的目的。透過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可以讓學生與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美心美文,懿言懿行,在熟讀成誦之中潛移默化,培養開朗豁達的性情,自信自強的人格,正直善良的品質,從而獲得性情品德的陶冶,培養了學生的優秀品質和健全的人格。總之,國學誦讀在學校德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學校要透過多種渠道,加強國學誦讀。只有這樣,才能深入人心,學生良好的道德品格才能逐漸養成;才能讓學生在深刻地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中紮下中華傳統文化之根,進而引導學生自覺地、終身地學習,實現自我完善、自我發展。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1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有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

  “長襲宿收,風神凝遠,制行峻潔,望而知其為貴介公子”。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中國的國學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是連線炎黃子孫的血脈之橋、心靈之橋。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要想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而中國的國學就具備這種獨一無二的特質。國學經典中蘊藏著中華五千年曆史智慧的精髓,構成了我們精神生活的客觀環境,維繫著中華文化之根。

  “國學”一詞,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國故論衡》及《國學概論》的演講,它以先秦經典和諸子學說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以及歷代史學等內容,形成了恢宏的“經”、“史”、“子”、“集”四大部分,其內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國學智慧涵蓋了“四書”、“五經”、老子、莊子、偈語、禪機、二十四史、唐詩、宋詞和四大古典名著,它是萬億卷帙的古代文獻,體現了中國人對於生命和世界的理解。國學體系以“儒”、“釋”、“道”三家學問為主幹,又分為文學、藝術、戲劇、音樂、武術、菜餚、民俗、婚喪和禮儀等支脈,為青少年汲取知識,瞭解民族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便捷的渠道。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它對中國曆朝歷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影響頗深。對於傳承中華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的復興也起著重大的作用。作為炎黃子孫。每一個青少年都應該瞭解和熟悉國學,讓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時常充盈在心田,透過學習國學知識,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形成積極向上世界觀。

  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瞭解和熟悉國學,根據國學所倡導的精神指引,“正心”、“修身”、“齊家”,成為一個品質高尚、行為規矩的人,對國家和社會都能起到積極、正面的作用。推廣國學關係到民族素質的提高,關係到中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國學的精髓是“天人合一”,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關係,這又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2

  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接受新的教育方法是每個教師尤其是一個山區教師的渴望。帶著對新學校、新的教育環境的嚮往,我參觀了新學校的校容、校貌,聽了我有生以來的幾節國學課,下面就國學課做一個膚淺的評價。

  10月16日上午我們在xx實驗學校聽了三位老師的語文課,黃茜老師所教的識課,首先老師教學生學習漢金、木、水、火,然後引導學生觀察它們變成部首後漢筆畫的變化,然後引導學生學習幾個形聲,這樣教有利於學生了解漢音形義的聯絡,對訓練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有很大的好處。在漢的書寫時該老師也為我們作除了榜樣她先讓學生觀察漢每一筆在田格的位置,然後引導學生描紅,再到書寫,老師指導到位學生練習到位。17日上午第三節課我們又學習了徐素蓉老師所教的《房子》課。該老師首先複習朗讀了《四季》,然後引導學生學習新課,感受深的是該老師很注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能有效地分配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注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學生如合共同學習,如何握筆及時糾正學生寫時不正確的姿勢。在回答問題時及時糾正學生的語法錯誤。該老師甚至示範和別人交談時彬彬有禮的姿勢。在朗讀課文中學生注意了節奏、重音和語調,這些讓我開闊了眼界,思想上受到了極大的震動。

  我們學校是一所山區學校,我們使用的是全國統一編印的義教版教材,我們從事的是大眾化的教育,我看了xx實驗學校的學習目標及教材,感覺教學內容針對我們農村來說太難,坡度太大,學生是否會不容易掌握。

  黃老師佈置作業可以讓學生從街道、商店的標識上或其他書籍、資料中找一些同偏旁的積累下來,在教室的一角建一個展示臺。展示他們的成果,讓他們體會學習的快樂,語文在生活中的作用。還有徐老師的課女性化太重(不知是否與教學的內容有關我的錯誤想法),我們生活中需要沉靜、溫溫柔爾的護士、心平氣和的心理學教授,但更需要果毅勇敢的警察、解放軍戰士,教風‘“硬朗”的老師風格在徐老師身上體現有點太少。

  時間太短,我對xx只是高山仰望,儘管我們是農村,可用xx先進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我會不斷學習。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3

  4月22日,春雨綿綿,我們學校有幸邀請了北師大著名的國學教授劉冰先生來我們學校講座,其主是“用國學成就美麗人生”。

  劉冰先生帶著她的徒弟們冒著風雨風塵僕僕地來到我們學校。五、六年級的同學們坐滿了階梯教室,大家的目光聚集在大門,期待著劉冰先生的到來。

  終於,階梯教室的大門開了,從門口走進來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快步走上臺,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這一鞠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國學講究禮貌。接下來劉冰教授開始自我介紹,先生的言行舉止處處顯示著“禮貌“二字,讓人看著非常的舒坦,原來“禮貌”待人會讓人心情舒暢。

  劉冰教授將她徒弟中的兩個小徒弟請上了臺,一個是隻有三歲的小妹妹,一個是十歲的小弟弟。劉冰奶奶說:“我的這兩個徒弟很厲害,小小年紀已經會背《弟子規》、《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女兒紅》……,這些可都是小學的必修課呀。”說完,她讓兩個徒弟在現場背起了《弟子規》來,只見他們背得頭頭是道、滾瓜爛熟,我的心中不由得對他們產生了一種敬佩感。是呀,同樣作為小學生的我對這些卻一無所知,我感到萬分慚愧。他們不但會背,重要的是他們還能理解其中蘊含的意義。

  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習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一冊冊育人佳作,將我們偉大祖國的文化美德永遠流傳下去。

  用國學武裝自己,用國學成就美麗人生。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4

  學習《論語》的收穫是巨大的,在論語中,孔子表達的“學”,不僅僅是讀書學知識,而是泛指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熱愛學習,而且樂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還刻苦鑽研非常深奧難懂的《周易》,故有“韋編三絕”的美傳。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學習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是要專心致志,知難而進。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意思是讀書的人要立志於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世俗所累。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說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在教學中,我們更要鼓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但學生樹立志向後,又為這個志向做出了什麼呢?我們是否只是鼓勵學生憑空說出的一種空想呢?這個恐怕有人很少考慮。遠大的志向誰都能說出很多,也能說得很大、很遠,但關鍵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諸實際行動!

  但實際教學中,我們卻對“遠大”的理想大加讚揚,對現實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認為這是學生胸無大志的表現,沒有出息的表現。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沒有什麼捨己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內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現實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著邊際的。比如:我們教育學生愛國,怎樣做才是愛國?什麼樣的行為是不愛國?學生心目中有沒有一個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專家提出:學生能主動撿起一片紙,這就是愛國!所以我們教育學生勵志,不妨把眼光收回來,放在眼下能付諸行動的,哪怕為了理想只邁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年代已經過去,勵志要切合我們的實際,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5

  透過誦讀國學經典文章《弟子規》,我懂得了我們青少年怎樣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孝順父母長輩的好習慣;明白了對待朋友要忠誠、對待長輩要溫順謙恭,在長輩面前如何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知道了如何培養謙虛謹慎、誠實守信,泛愛眾人眾物,勤奮學習的良好行為習慣。

  總之,我們常讀《弟子規》、常用《弟子規》來對照糾正我們日常行為,會讓我們青少年成長為一個孝順、懂禮、謙恭、勤學的人,成為一個走上社會大家都喜歡的人。我還了解了《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行為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技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這幾日我又將《增廣賢文》反覆觀看了數次,覺得這本書也有很多知識值得我們瞭解,總結了一些生活哲理。內容十分豐富,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但中心講的是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增廣賢文》中的一些諺語,俗語反應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一年之計在於春”,許多關於社會、人生方面的內容,警告過人世滄桑的千錘百煉,成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藥苦口利於病”“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等,一些諺語、俗語總結了千百年來人們同自然鬥爭的經驗,成為簡明生動哲理式的科學知識,如“近水知魚性,近山知鳥音”“近水樓臺先得月”等。熟讀《增廣賢文》能從小培養誠實、守信、知書、明禮的品德;熟讀《增廣賢文》能從小培養勤學、上進、奮發、圖強的意志;熟讀《增廣賢文》能從小鍛鍊觀察、思考、明辨、豁達的本領。“得寵思辱,居安思危”意思是說得到寵愛時要想想忍受屈辱的日子,安居樂業時要多多考慮可能發生的危險。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樣,如果這次考試取得了好成績排在前面,但你不能就此滿足驕傲,不好好學習;而是要更努力爭取讓自己一直進步,而不是退步。

  國學是中國之學,中華之學,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學好國學,懂得一些國學常識,更要將國學的思想繼續傳承下去。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