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通用19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中的綜合性學習課。綜合性學習體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它重在學習過程,重在激發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能較好地整合知識,並把能力運用於實踐並在實踐中學習。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本次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就是在以上理念的指導下進行設計的。

  本節課讓學生理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包括哪些內容,透過查閱網上資料,使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親自指定方案、積極蒐集處理資訊、組織策劃,學生的合作研究的精神、問題意識、創造精神都在活動中得到發展,從而促進語文素養的形成。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學生透過查一查、說一說、聽一聽、演一演等形式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拓展活動,繼續培養了學生的探究品質,進一步激發學生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形成分工與合作的意識,在研究的過程中,熟悉蒐集資料的途徑,初步掌握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方法,並創造性地運用各種形式來展示研究成果。

  教師幫助學生從其生活世界中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和內容去進行調查,注意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知識,在學習中快樂生活。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和寶貴的民間文化知識。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和傳統文化的來歷。

  (二)、能力目標

  1、學生在自主分組的基礎上合作、探究,在調查訪問、分析整理蒐集資料、彙報交流中整合語文學習資源,學會在生活中學語文,讓語文在實踐活動中得到延伸,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素養。

  2、透過活動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人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

  2、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四)、資訊科技學科的學習目標:

  學生學會上網查詢資料,使用PowerPoint來製作多媒體簡報,使用 Frontpage來製作專題網站,提高學生運用多種媒體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和傳統文化的來歷。學會在生活中學語文,讓語文在實踐活動中得到延伸,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素養。

  【學情分析】

  我設計了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共同面對困難,分擔責任。由於活動工程的“龐大”,準備工作的繁多,他們發現以個人的精力和時間實在難以勝任,經過失敗後,他們選擇了合作研究壯族。不但組內有合作,小組之間也有合作。活動中,學生漸漸會悟出一個道理:搞這樣的活動,僅僅依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獲得成功。

  透過計劃的制定,學生不但對活動步驟十分明確,他們的分工意識也增強了,知道了誰負責找音樂,誰負責製作簡報,誰負責編排小品、誰負責學舞蹈等,在活動中學生真正感受到分工與合作是完成整個活動任務的基礎,誰遊離於小組之外的就必然被大家所指責。

  本次活動中的每一個過程,考慮到實際情況,我對學生進行了詳細的指導,特別是材料的選取和整編過程。課件和簡報都是師生共同完成的。

  【教學策略】

  本次活動中,我特別設計了“計劃制定”這一內容,其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有序地完成任務,提高效率。在初定計劃時,他們不知道什麼是計劃,為什麼要制定計劃,怎樣來制定計劃。我在學生制定的初稿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了詳細的指導,幫助學生理解什麼是計劃,制定計劃的目的和意義以及怎樣制定計劃。學生在此基礎上改進了自己的計劃,並以不同的形式設計了第二稿。我們相信,學生會將這些良好的學習策略遷移到以後的學習、活動中,而這種意識的形成將會使學生終身收益。

  學生的能力有差別,有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較強,有的學生舞蹈跳得好,有的學生上網下載資料、製作簡報熟練,有的學生有創意,能編出有趣味的小品。在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找到了自己的長處,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長處。他們也看到了他人的長處,改變了以成績為標準評價他人的習慣。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學生在以後的學習、活動中,一定會更加努力,更有自信,因為他們發現了自我價值。讓我學會綜合地評價一個孩子。

  【過程(教學或學習過程)】

  第一階段:創設情境,任務驅動

  一、創設情景,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出示 課件 :兩扇宮殿的大門緩緩開啟,“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映入眼簾。

  二、出示教師簡報介紹,明確學習目的。將學生提的專題進行歸類選擇古詩欣賞、傳統節日、民族藝術、民族風情。(備註說明:除以上幾個專題之外,學生可能還想研究其他方面,為此設定了“備註欄”,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給孩子們留有更大的空間。)三、 成立小博士活動小組,制定方案,調查研究中華傳統文化。

  [階段設計意圖: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習領域,並且充分發揮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的自主性、能動性,因此,我們設計了“課件激趣”和“自主選擇研究專題”兩個環節。]

  第二階段:制定方案,調查研究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積累和愛好,經過反覆思考和討論,明確研究的方法是:利用網路資源、圖書資源、影音資源、實地考察、向長輩或專業人士諮詢。自由組合成多個調查小組。討論、撰寫實施方案。

  一、小組成立後,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按調查的主題給組員分工,討論調查方式,瞭解調查情況表的填寫方法。調查情況表如下。

  1.結合某一專題,教師在全班進行“制定實施方案”的指導。

  2.專題小組進行討論並填寫分工計劃表。

  [階段設計意圖: 教師 結合方案表在“合作分工”和“獲取方式”上做重點指導,使學生能在教師 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 活動 ,在 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二、各小組根據調查表,利用課餘時間自主地進行社會實踐調查活動並及時地記錄活動中所獲得的基本資料,在實踐調查中發現什麼新問題,隨時做好記錄。調查歷時二週。小組學習評價表

  第三階段:根據方案調查研究

  各小組根據制訂的研究方案,利用課餘時間自主地進行社會實踐調查活動並及時地記錄活動中所獲得的基本資料,在實踐調查中發現什麼新問題,隨時做好記錄。

  [階段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精神,為最後的成果展示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四階段:解決問題,彙報結果

  (一)小組彙報交流

  師:我省要建一個“傳統文化博物館”組委會派老師來督導檢查。這節課我們召開一個模擬的“傳統文化博物館”的試營業典禮。博物館共設四展區告訴大家你們是哪個展區。(學生把標牌擺放好,說出自己是什麼展區)

  1、談話:哪個展區願意打頭陣來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組成員邊聽邊想,有問題可以及時提出。除此以外,當學生有個性化的展示時,教師應予以鼓勵,充分肯定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2、各組展示

  民族藝術組的展示:

  播放民族音樂的影片演奏及樂器圖片、看民族舞蹈的表演、出示民族舞蹈的幻燈片、小組展示自己刻的剪紙、觀看戲曲影片表演。

  詩詞賞析組展示:

  配樂詩朗誦,分類別背詩(珍惜友情、人生哲理等)、展示古詩手抄報。 民族風情組的展示:

  創設情境,民介紹各個少數民族的風情。選擇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以導遊員的身份(藏族導遊詞、藏族簡報)(蒙古族導遊詞、蒙古族課件)進行介紹,同時出示課件。

  傳統節日組的展示:

  出示傳統節日的圖片,讓學生猜是什麼節日。小組成員談每個節日的來歷和習俗、故事傳說、談自己過的最有趣的節日。

  3、談感受、提疑問或對他們再繼續充實資料提點建議。

  4.師談話:每個展區展出的太精彩了,組委會非常滿意,但是他們還提出一個要求,請各民族藝術 古詩欣賞個展區設計一、二句廣告詞,你們能行嗎?

  5.各個小組派代表說廣告詞。

  師:我對祖國的傳統文化也有濃厚的興趣,還專門製作了主題網頁,同學們可以登入我校的網站查詢,將你們蒐集到的資料連結到網站上,我們就可以在網上繼續交流,歡迎你們釋出最新資訊。

  6.教師總結本次活動的情況,以鼓勵為主,根據學生個體專題小組的不同表現頒發各類小獎章。如口才之星、形象之星、提問之星、評價之星、創意之星、同心協力小組等不同智力方向、層次的學生。

  (二)整理歸納

  1.學生將自己所蒐集的專題資料整理成冊。(教師幫助整理,幫助連結。)

  2.透過這次活動,你有什麼收穫?請把它寫下來。

  3.指名讀自己的感受。

  (三)總結: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你要掌握更多更豐富的知識,就要開啟祖國傳統文化的大門。老師希望大家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學會思考,在學習中不斷地發現新的值得研究的問題,努力探索、學會創造。你們個個都是愛動腦筋的小專家,願你們在傳統文化這座寶庫裡,繼續探索,愉快地遨遊!

  [階段設計意圖:課程標準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此我們設計了專題小組合作彙報、交流和展示,並透過說一說、聽一聽、寫一寫等形式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第五階段:繼續延伸,後續活動

  (一)教師點撥

  剛才,同學們都談到了祖國的傳統文化多麼豐富多彩,是呀,它不僅僅侷限於我們今天所研究的這六個專題,比如,你可以去製陶,體會製陶的樂趣;可以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欣賞京劇,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學唱幾曲。我們可以用“燦爛輝煌、源遠流長”來形容祖國的傳統文化。

  (二)拓展探究 祖國的傳統文化多麼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啊,願不願意繼續探寶呢?那麼,除了今天我們研究的專題,你還打算繼續探究哪些內容呢?(學生自由發言)

  (三)教師小結 出示課件:在已開啟的兩扇門之間有一幅畫卷伸向遠方,鏡頭從古代文明一步步演變到現代文明,直觀地再現各種傳統文化,再次給學生視覺上的震撼。你們個個都是愛動腦筋的小專家,願你們在傳統文化這座寶庫裡,繼續探索,愉快地遨遊![階段設計意圖:通過後續活動,繼續培養學生的探究品質,進一步激發學生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2

  一、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文化的繼承性。分析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解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而一成不變的傳統文化則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礙社會發展的消極作用。明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的道理;闡述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本領;透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辯證觀察和認識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過程:指導課前學生課前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探究中國傳統習俗、建築、文藝和思想,瞭解文化的繼承性;利用課堂時間讓個別小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師在學生探究得出結論的基礎上加以歸納總結;在學習中,繼續與學生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其他特性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明確其作用的雙重性,並樹立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2、方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透過賞析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分析當代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的進步和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傳統文化的特點,對傳統文化的辯證認識

  三、教學過程設計

  1、傳統文化面面觀

  (匯入)張岱年老先生的話引出課題——傳統文化的繼承

  (多媒體展示)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作品

  設問: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嗎?(陶瓷)什麼瓷?——青花瓷

  也許我們許多同學對青花瓷並不熟悉,但這種傳統藝術品卻與我們古老的文明的國度有著不解之緣,產於唐代,成熟於元朝,盛行於明代,而在清康熙年間達到巔峰,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幾百年間,民族精神的火炬薪火相傳,青花瓷不但沒有灰飛煙滅,卻因其珍貴而成為收藏家們的摯愛,因其繪畫裝飾清秀素雅而成為中國曆代文人家居瓷器的首選,更因其間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而讓某些人陶醉、歌唱……

  今年的春節晚會上,周杰倫演唱的歌曲——《青花瓷》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所有的觀眾,歌中古箏撩撥,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中國風分外動人,加上週董含糊的哼唱,一種超凡的意境盎然而生……

  下面我們一起欣賞這首歌,在這之前,請大家留意:歌詞中有哪些詞彙傳神地描繪出傳世青花瓷的風采?——

  (多媒體播放)《青花瓷》

  學生:認真觀看、思考、討論。

  師:提問並歸納總結。“素胚”“天青色”“仕女圖”“牡丹”“潑墨山水畫”等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詞彙描摹了傳世青花瓷的風采,周杰倫的唱腔柔情而古樸,略帶江南戲曲的雛形,絕妙填詞配復古音樂,構成了一首佳作。綜觀周董的歌,幾乎每一首都在演繹著傳統——民俗、古建築、傳統樂器以及影響著中國人幾千年的“孝”都有所體現。

  一言以概之,從周杰倫的歌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而我們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繼承性……

  2、傳統文化在今天

  (過渡)接下來我們再運用上述事例,進一步探討傳統文化有哪些特點?

  (1)傳統文化的民族性

  當週杰倫站在春晚的舞臺上,他要表達的不僅僅是對音樂的熱愛,而是一個歌唱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年輕人,一個用傳統去演繹現代、創造經典的歌手,一個黑眼睛、黃皮膚的“龍的傳人”,對祖國統一的強烈的認同感,我們透過歌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可以明顯感受到濃郁的中華民族風。這就是傳統文化具有民族性的體現。

  (2)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歌詞中傳達出的“孝”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之本,古代人們把它看作最重要的德行之一,甚至認為只有對長輩的絕對服從才是“孝”。而現代我們提倡的“孝”,則是周杰倫在歌詞中表達出來的意思,即在長輩與晚輩人格平等前提下晚輩對長輩的尊敬,當然還有關愛和陪伴。

  設問:從“孝”的演變,我們可看出傳統文化具有什麼特點?

  也就是說,“孝”這種中華傳統思想在世代相傳中仍保留著基本特徵――即尊敬長輩,但具體內涵卻因時而變――即去除盲目的部分,封建的等級思想,順應社會生活,強調了在人格平等前提下的尊敬與孝順。

  (3)作用的雙重性

  透過以上對“孝”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濟、政治的變化,如果傳統文化能夠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內容能夠與時俱進,就會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就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們成長的作用。(過渡)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既可能起積極作用,又可能起消極作用,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其積極作用呢?

  3、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意義

  (展示)歷屆奧運會開幕式的特色

  一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地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

  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

  (張藝謀)08奧運會開幕式之困惑

  設問:面對浩如煙海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如何繼承,發揮其積極作用呢?

  學生:思考,出謀獻策。

  師:總結歸納。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予以批判地繼承,做到“移風易俗,古為今用”。

  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的、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析理解詩句的意思。

  2、再誦讀的基礎上能夠熟練背誦《蟬》和《詠螢》這兩首詩。

  3、理解“垂緌”“流響”“疏桐”“的歷”等疑難詞語的意思。

  4、學會誦讀欣賞詠物詩的方法。

  5、學會藉助插圖理解古詩裡包含的意思。

  6、學習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再誦讀的基礎上能夠熟練背誦《蟬》和《詠螢》。教學難點:理解“垂緌”“流響”“疏桐”“的歷”等疑難詞語的意思。學會誦讀欣賞詠物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揭題《蟬》。(板書詩題:蟬)。

  2、師介紹作者:虞世南,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本詩與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李商隱的《詠蟬》同為當時詠蟬詩三絕。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蟬》。

  2、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2)學生嘗試用簡單的話語說說詩的含義。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師生探索,弄懂詩意

  (1)欣賞蟬的“近景圖”和蟬鳴幽思圖,藉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逐句內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瞭解《蟬》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釋義詩中難解詞語。

  1、垂緌: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嘴上的吸管形狀與其有些相似。

  2、流響:傳出的響聲。

  3、疏桐:高大的梧桐樹。

  師:現在你能完整的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嗎?書生試著交流。

  4、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四、拓展活動。

  1、師介紹:《詠螢》是虞世南的另一首詠物詩。

  2、學生試讀《詠螢》。

  3、集體誦讀《詠螢》。

  4、引導學生理解難解詞語及詩的含義。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準確流暢地朗讀經典選文,背誦經典章句。

  2.藉助註釋和大意理解選文意思,用心體會儒家的仁愛思想。

  3.生活中做到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愛幼,仁愛共濟,立己達人。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匯入一則故事《吳枯贈衣》。

  關枯是東漢人,年輕時在家多的水邊一邊放豬,一邊讀書,生潔很貧困。後來他做了膠東地區的長官,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仁愛清廉。

  有一次,負責收稅的下屬孫性,偷偷地多放了百姓一點兒錢,給父親天了一件新衣柔。孫性的父親知道衣我的來歷後,把他確寫了一頓:“吳長官是多麼好的一個人,色你怎麼忍心瞞著他幹這種事?”然後通著兒子去自首。孫性又羞憾又害怕,最後還是拿統著衣術去自首了。在辦公大變裡,吳枯看到孫性侷促不安的樣子,就讓身邊的人都退交下,然後說:“現在沒有別人了,有什麼事,就告訴我吧。”化孫性支支香香地把事情講了一遍。吳粘聽完,嚴肅地說:“你私自收錢,應當嚴厲處河!”孫性一聽,嚇得“撲通”魂倒在地。吳枯見狀,語氣支得溫和起來,說道:項“你現在能知錯就改,難能可責,以後千萬別再犯這種錯誤了!你應該感謝你父親,也李代我謝謝他老人家。”書隨後,吳枯拿出自己的錢,連同那件衣震交給孫性,囑咐道:“把這些錢退給老百姓。這件衣服,就以我的名義送給你的父親吧。”孫性被吳枯的仁息感動了,以後再也未犯其他過錯。

  學生討論之後,讓他們對照課本,熟讀文字所選經典章句,看是否與剛才討論的問題相契合。

  二、走進經典

  1.學生反覆誦讀,根據註釋和大意硫通文意。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問題。

  2.學生針對章句理解提出問題,老師與學生共同解決。

  3.結合社會現象,針對文字,學生各打己見,發表自己的見解。

  4.給出與文字有關聯的其他段落,對比分析: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5

  設計理念:

  1、對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進行成果展示。

  2、檢驗學生課外合作學習的能力。

  3、培養學生留心觀察、收集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整理本單元的知識結構: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學習的主題是祖國的傳統文化。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認識了古代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老子,學習了一個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同時還了解了古代建築藝術的代表趙州橋、繪畫藝術的傑出代表《清明上河圖》。透過學習,我們對祖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已經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那麼,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還有哪些呢?前幾天老師已經佈置同學們在課外合作收集有關材料了,有些小組收集得還不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展示一下吧。

  二、展示成果。

  1、各小組先彙報展示的內容:

  (1)、民間工藝;

  (2)、風俗習慣;

  (3)、神話故事;

  (4)、書法繪畫;

  (5)、古詩賞析;

  (6)飲食文化

  2、請各合作小組上臺展示。

  教師提示:

  (1)、有實物的話要出示實物,讓大家充分了解。

  (2)、小組成員要確定誰先介紹,誰補充。

  (3)、如果臺下同學有疑問,要儘量回答。

  (4)、還要介紹你們小組是如何完成任務的。

  3、全班評價。哪一組展示得?

  三、總結成果。

  祖國的傳統文化多麼像一個巨大的寶庫啊!在這一座寶庫中,還有很多的傳統文化等著我們去發現和認識呢。希望以後同學都能多多的留意和觀察。那麼,透過這一次活動,你對祖國的傳統文化又有了哪些深刻的認識?有了哪些收穫呢?請寫下來吧。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觀察生活和蒐集資料;

  (2)能主動參與交際活動,樂於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和才能,並善於與別人交流,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A、儘量組織語言,大膽地與同學交流了解到的傳統文化;

  B、培養專心傾聽,適當補充,積極提問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師)收集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圖片或實物,製作簡單課件。

  (生)在實踐活動中與夥伴一起了解中華傳統文化,收集相關資料並歸類整理,準備向大家展示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師:各位同學,我們中國的文化歷史悠久,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創造了無比燦爛的文化,這些文化一直流傳到今天。同學們,請小組交流一下你們所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的資料。

  (設計意圖:以最簡潔的匯入,使學生馬上進入互動交流中,節省時間,為下面學生間的展示交流留下充足的時間)

  二、小組交流,推薦導遊。

  生活中。

  4、推舉心目中的最佳導遊,說出理由來。推舉者和被推舉者進行互動。

  5、小結。

  (設計意圖:本環節播放有關傳統文化的圖片、音像資料,再次給學生以視覺和心靈的震撼,並舉例說明傳統文化並不古老,傳統文化就在我們的身邊,勉勵學生傳承傳統文化。推舉心目中的最佳導遊時,再次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自強自立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明確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惡勞,處處依賴別人的行為;對自己表現出來的依賴性感到害羞。

  2、引導學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樹立自強自立信念。樹立報國志向,培養回報社會的美好願望和信念

  3、宣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獻身國家,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教學重點:

  讓學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強不息,自強自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難點:

  由認識自強自立到持之以恆,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

  教學方法:

  情景體驗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感知自強

  透過觀看閱兵影片、圖片,讓學感知中國人民子弟兵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國防取得成就正是國家在自強不息的奮鬥中取得的。

  二、品味自強

  透過學習教材內容:

  (1)孫臏身殘志堅,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對兵法的學習和研究,他對前途充滿信心,就是在這個信心的鼓舞下,孫臏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終於消滅了龐涓,並最終寫了《孫臏兵法》。

  (2)司馬遷忍辱著《史記》,讓學認識《史記》是偉大志向和自強不息精神的結晶。

  (3)“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充分體現了徐悲鴻那自強自立的精神。

  (4)“輪椅作家”張海迪,五歲時因患病,下身癱瘓,她卻以殘疾之軀,完成了許多健全人都無法做到的事。用鏡子看書的故事更充分說明榮譽的花環屬於自強者。

  讓學生認識教材中人物的自強不息精神,並引起思想上的共鳴。

  三、深層感悟

  1、從古今自強不息的人物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教育學生要努力學習,立志成材,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欣賞歌曲《愛拼才會贏》

  四、凝聚昇華

  讓學生認識要自強自立,做生活的主人

  1請同學們聯絡實際,說說生活中自強自立的一些表現。

  2說說自強自立的一些名言警句

  3做生活的強者,你準備從哪做起?

  3、教師寄語:(要求同學們作到“五要”)

  1)、要有為國家、為民族奉獻青春年華的遠大理想;

  2)、要有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

  3)、要有建設祖國、報效祖國的真才實學;

  4)、要有文明守紀、嚴於律己的素質修養;

  5)、要有敢於拼搏、勇於爭先的競爭意識;

  五、教學總結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指中國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有益於後代的優秀文化。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其內涵包羅極為廣泛。從內容上來概括,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8

  活動目標

  1、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樂於交流自己的發現。

  2、大膽探索並發現傳統文化琴棋書畫的特徵和種類,體驗張貼活動的樂趣。

  3、初步瞭解漢字的演變。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各種傳統文化活動的照片。

  2、宣紙、毛筆、硯臺等。

  經驗準備:

  1、幼兒有寫毛筆字的經驗

  2、瞭解漢字的由來和傳說。

  3、聯絡會寫會書法和國畫的家長助教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一、出示琴棋書畫的照片,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引導語:看看這些照片都有什麼?漢字書是怎麼演變來的?國畫要怎麼畫呀?

  圍棋要怎麼下

  二、多媒體展示這些活動的照片:引導幼兒一起了解。討論:他們在做什麼?漢字到底是怎麼來的?

  請個別幼兒起來講述漢字的由來,教師小結。

  三、出示各種各樣的漢字照片,探究漢字的種類。

  1、請小朋友觀察這些漢字的形狀一樣嗎?它們區別在什麼地方?

  師小結:漢字有好幾種,就好像小朋友,他們都有自己的座位,每個座位上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

  2、介紹春聯的種類和名稱。

  漢字的種類很多,每個朝代不同的演變形成的字型不一樣。四、暢所欲言——我看到的字型。

  展示小朋友寫漢字的照片,請小朋友向其他幼兒介紹照片裡的他正在寫的人字。

  五、體驗畫國畫。

  1、教師現場表演畫國畫,並請小朋友觀察。

  2、幼兒體驗用毛筆畫國畫。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小朋友們還可以繼續用毛筆畫國畫寫漢字,下圍棋。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①學會觀察生活和蒐集資料,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②能主動參與展示活動,樂於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和才能,並善於與別人交流。

  教學重難點

  1、進一步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2、在活動中與同學進行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學準備

  準備獎品“閃光的金鑰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教室黑板上寫上活動的主題:“閃光的金鑰匙”新聞釋出會。

  2、教師宣佈會議內容,規則及獎勵辦法

  內容:

  同學們將近期瞭解到的祖國傳統文化以新聞釋出的形式向大家作個彙報。

  規則:

  ①按小組選一名“新聞發言人”,“發言人”先要全面瞭解小組內各位同學蒐集到的不同的傳統文化,再加以歸納向大家作具體介紹。

  ②“新聞發言人”在介紹的過程中要接受班內“記者”們的提問。

  獎勵辦法:

  凡是讓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發言均可獎勵一把“閃光的金鑰匙”。

  [新聞釋出會的情境創設,給學生創造了一種談話交流的氛圍,激發談話交流的慾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明確活動的規則,從而確保課堂秩序活而不亂。]

  二、民主推薦

  ①組內交流,讓全組同學充分了解各自蒐集的資料。

  ②組內評選:推出“新聞發言人”。

  ③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紹哪些方面的傳統文化。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三、成果釋出

  ①各小組依次進行介紹“發言人”介紹的時候,本組的同學可以補充,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提問。

  ②所有同學根據發言情況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估。

  [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學會自評和他評。]

  四、總結頒獎

  1、邀請獲獎者上臺。

  2、引導獲獎者發表獲獎感言。

  [這一環節的設計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五、拓展性學習

  選出出色的作品全班展示,“以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為題辦一份小報。

  [鍛鍊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

  六、佈置作業

  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傳統文化講給家裡的人聽。

  [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鍛鍊口語交際能力。]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0

  【活動設計】

  春節貼春聯是中國傳統的習俗,也是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它更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好多幼兒春節有和爸爸、媽媽貼春聯的經歷,但他們只是盲目地幫忙,覺得好玩而已,並不瞭解其中所蘊含的深厚的傳統文化,我們開展此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透過大膽交流中瞭解我們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民俗自豪感。

  【活動目標】

  1、對春聯產生興趣,樂於交流自己的發現。

  2、大膽探索並發現春聯的特徵和種類,體驗張貼春聯的的樂趣。

  3、初步瞭解春聯的演變。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春節裡幼兒與家長一起貼春聯的照片。

  2、紅紙、毛筆、硯臺等。

  經驗準備:

  1、幼兒有貼春聯的經驗

  2、瞭解春聯的由來和傳說。

  3、聯絡會寫春聯的家長助教

  【活動過程】

  一、出示春節家家戶戶貼春聯的照片,激發幼兒對春聯的興趣。

  引導語:看看這些照片的門上都有什麼?春聯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時候家家戶戶門上都要貼春聯?

  二、多媒體展示春聯演變的照片:桃梗—桃符—春聯。引導幼兒一起了解春聯的演變。

  討論:為什麼春節或辦喜事的時候門上要貼春聯?春聯到底是怎麼來的?

  請個別幼兒起來講述春聯的由來,教師小結。

  三、出示各種各樣的春聯照片,探究春聯的種類。

  1、請小朋友觀察這些春聯的形狀一樣嗎?它們分別貼在什麼地方?

  師小結:春聯有好幾種,就好像小朋友,他們都有自己的座位,每個座位上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

  2、介紹春聯的種類和名稱。

  春聯的種類很多,根據它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門心和框對就像我們班的兩對雙胞胎,他們大小、長短、字數是一樣的,分別貼在門板和門框上,且要對稱。

  四、暢所欲言——我在春節貼春聯。

  展示小朋友貼春聯的照片,請小朋友向其他幼兒介紹照片裡的他正在貼的春聯名稱及所貼的位置,鞏固對春聯名稱和使用場所的認識。

  五、感知、區分上聯和下聯。

  站立在門外觀看貼在門上的春聯,右手邊是上聯,左手邊是下聯。

  六、體驗寫春聯。

  1、家長現場表演寫春聯,並請小朋友說出其名稱和貼的位置。

  2、幼兒體驗用毛筆畫春聯福娃。

  七、組織小朋友給班級的活動室貼上春聯,鞏固對春聯的認識。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1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交流,啟發幼兒瞭解剪紙的用途。

  2、培養幼兒剪紙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及創造性。

  3、激發幼兒熱愛生活,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彩色臘光紙若干、正方形彩紙若干、剪刀每人一把、十二生肖剪紙範品、籃子、鉛筆每人一把、毛線若干條、膠水、棉籤、紙盒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12生肖剪紙)範品,提問:

  這是什麼?上面有什麼?他是怎麼做的?請你學學小動物的叫聲,看看小動物身體上的圖案是什麼花紋?

  二、出示剪紙書籤,它是怎樣做成的?

  (先用剪刀剪出圖案,把圖案貼在襯紙上,再繫上緞帶)

  三、出示剪紙圓盤做成的門箋,它是怎樣做成的?

  (先用剪刀剪成漂亮的圖案,把剪出來的紙貼在圓盤中心,在上面粘上繩子,再在下面粘上穗子)

  四、出示剪紙燈籠,這是什麼?有幾個面?是怎樣做成的?

  (先用剪刀在臘光紙上剪出各種各樣的花紋圖案,貼在正方形紙的中央,然後把正方形紙的四個角向中心折,再把六張紙的每個三角形貼在一起,給上面粘上帶子,給下面貼上穗子)

  五、幼兒分組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六、互相交流、觀賞、講評作品,佈置教室和幼兒園環境,共同體驗成功的樂趣。結束。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瞭解《弟子規》的由來

  2、明白做人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3、體會做事小心謹慎,講信用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明白做人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課前準備:

  聽相關故事。

  教學過程:

  (一)、說文解字

  1、出示: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2、解字:弟子(學生)

  聖人(孔子)

  孝(孝順父母)

  弟(友愛兄弟弟姐妹)

  謹(小心謹慎)

  信(講信用)

  3、解釋:《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聖人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

  (二)、故事引導

  1、講關於孔子和子路的故事

  2、你還知道哪些關於孔子的故事

  3、講宴殊故事

  晏殊是宋代名臣,還是著名的文學家。

  晏殊小時候便有神童之譽。一次,皇上讓他參加御前考試,拿到考題後,他馬上請求皇上另出新題,並老老實實地稟報:“這個題目,我十天前正好練習過,草稿還存在家裡,為考出真才實學,請為我出道新試題。”他這種誠實的態度深得皇上賞識。考中進士後,晏殊仍然每天閉門讀書,刻苦用功。他如此敦厚,如此好學,頗得世人好評。

  (三)、熟讀成誦

  1、開火車讀古文

  2、小組讀古文

  3、開展小組背誦比賽

  (四)、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

  (1)爸爸媽媽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裡

  (2)妹妹向我要一支鉛筆

  2、說一說,為什麼要這樣做

  3、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會有什麼後果:

  (1)小明在教室裡撿到一塊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沒人發現,就放在了自己的鉛筆盒裡。

  (2)小華答應借給曉紅一本漫畫書,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卻不帶來

  4、小結道理:一個人只有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在言語行為中小心謹慎,講信用,才會是一個受人歡迎的人。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瞭解作者李商隱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相見時難別亦難”中兩個“難”的含義以及“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詩的本意和今天人們常用它來表達的感情。

  2、過程和方法:

  在朗讀、自由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結合註釋看課文,初步理解詩歌的內容及含義。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傷與痛苦的愛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著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隱的詩歌常以清詞麗句構造優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蘊幽隱具有朦朧婉曲之美。

  二、教學過程:

  1、匯入:

  2、作家、作品簡介:

  3、具體講解:

  學生自由朗讀。讀完課文後,獨立思考理解。試用詩歌鑑賞方法。

  4、檢查初步感知和獨立思考效果

  準備課堂練習本,思考問題:

  (1)“無題”有幾種情況,你以為何種在鑑賞中更重要?

  (2)從“絲”的註釋看,該句用了什麼修辭?

  (3)三、四句一起表達了什麼情感?

  (4)解釋“曉”的意義,注意“鬢”的音、義。

  (5)“蓬山”是目的地,還是出發點?(注意句式倒裝)

  (6)“殷勤”意義(古今異義)

  5、學生討論、核對,檢查自讀習慣,反思學習方法。

  6、選生講,教師補充。

  (雙關: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無題:《詩經》、樂府詩很多;說無題,真正的“題”是什麼?文章寫的角度,前四句是……,5、6句是……,用了什麼手法?與杜甫的什麼句子最相似?)

  7、請大家分組討論:

  (1)詩中“相見時難別亦難”這句詩中的兩個“難”的含義。

  (2)如何“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詩的本意?今天人們常用它來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3)學過這首詩後,你對詩中的愛情是怎樣看的?也可以談談你心目中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請每組的學生代表到講臺前發言。

  8、賞析參考資料:

  9、欣賞歌曲《相見時難別亦難》,感受意境。背誦全詩並要求會默寫。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4

  活動目標

  1、瞭解幾種民間小吃的名稱以及製作方法。

  2、在哥哥姐姐的帶領下,嘗試用團圓、捏、搓等製作技能製作民間小吃。

  3、透過品嚐,感受民間小吃的美味,體驗與哥哥姐姐一起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糖葫蘆製作材料:山揸、蜂蜜。

  2、湯糰製作材料:米粉、芝麻。

  3、油條製作材料:麵粉、發酵粉。

  4、芝麻球製作材料:麵粉、芝麻。

  5、其它:電磁爐、電飯煲、油、糖、一次性檯布。

  活動過程

  一、欣賞民間小吃圖片,激發活動興趣。

  1、師:“小朋友你吃過哪些民間小吃?”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講述並欣賞圖片。

  3、聽哥哥姐姐介紹集中民間小吃的由來。

  二、請爺爺奶奶介紹各種民間小吃的製作材料以及方法。

  三、幼兒在大班哥哥姐姐的帶領和幫助下參與民間小吃製作活動。

  1、幼兒分割槽域進行製作。

  2、教師各區域指導重點。

  糖葫蘆製作區:重點指導幼兒串山揸的技能。

  湯糰製作區:重點指導幼兒團圓的技能。

  油條製作區:重點指導幼兒搓長條的技能。

  芝麻球製作區:重點指導幼兒滾芝麻的技能。

  四、共同品嚐民間小吃。

  鄉土教育:民間藝術、民間遊戲、民間特產搬上了舞臺。有“印板糕 ”、“ 剪紙”“ 打年糕” “ 西瓜燈十八韻”等民間製作,有“ 棉花糖”、“ 冰糖葫蘆”、“ 爆米花”等民間物品的品嚐,有 “ 拔河”、“ 捏泥人”、“ 穿項鍊”、“搓稻草”、“ 印染”、“唱戲曲”等民間遊戲的遊玩,還有特產品嚐店和名勝、名人介紹屋等觀看,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家長們帶著孩子重溫了兒時的遊戲,跳竹竿、走高蹺、丟手絹,一起品嚐年糕的滋味,粽子的醇香,穿上環保時裝走走模特秀,欣賞爺爺奶奶們的戲曲表演。笑容寫在孩子們的臉上,回憶盪漾在家長的心中,家長和孩子一起感受到真實的童年生活的快樂。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5

  活動目標

  1 知道十二屬相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增強幼兒做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2 能說出自己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屬相,增進對他人的瞭解和關心。

  3 知道屬相共有十二種幷包括哪些動物。初步瞭解其順序,重點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動物。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讓幼兒瞭解自己父母和其他熟悉的人的屬相;豐富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

  2 教具:十二屬相的大圖片一套;動畫課件《十二屬相的故事》

  3每名幼兒若干小動物圖片(其中抱括十二屬相)。

  4綵帶若干條。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年齡及屬相,並說一說自己所熟悉的人的屬相。

  二、透過觀看動畫《十二屬相的故事》,知道屬相有十二種及分別是哪十二種動物。

  1、師:屬相到底有多少種?又都有些什麼動物?聽了下面這個故事你們就知道了。

  2、教師播放動畫課件《十二屬相的故事》。

  3、看完動畫,教師提問:

  屬相有多少種?

  十二屬相包括哪十二種動物?

  (幼兒邊說教師邊出示動物圖片,不要求幼兒按順序)

  4、引導幼兒回憶故事情節,瞭解十二屬相的順序,重點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動物是誰。(教師同步調整十二屬相的順序)

  三、透過操作活動和音樂遊戲,加深幼兒對十二屬相的認識。

  (一)

  幼兒操作活動:

  1、請幼兒在若干動物圖片中將不屬於十二屬相的小動物找出來。

  2、請幼兒把自己找出的圖片給老師和小朋友們看一看。找對的交給老師,找錯的,請幼兒將它送回去。

  (一) 音樂遊戲。

  1、引導幼兒回憶曾經做過的音樂遊戲《猜面具》,並說一說歌中是怎樣描述小動物的。

  2、啟發幼兒將原來的歌詞替換成十二屬相中的小動物。

  如:我是小鼠,吱吱吱吱叫。

  3、教師和幼兒一起遊戲。

  4、當唱到“吵醒了小馬”時,教師啟發幼兒說出今年是蛇年,還沒有過完,不能現在就把小馬吵醒。

  四、通過了解十二屬相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拓展幼兒的思維。

  1、幼兒討論:外國人有沒有屬相?

  2、教師介紹:十二屬相是中國人很早很早以前發明的用來 紀年的。(紀年就是選一種東西做為某年的標誌來代表和表示這一年)所以外國是沒有屬相的。象屬相這樣在很早很早以前就產生或發明的好的有用的事或物,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直到現在還在繼續,我們就可以說它是傳統的。

  3、啟發幼兒說一說你還知道什麼傳統的事或物。

  五、結束部分:透過讓幼兒說一說“過年”的所見所聞,引導幼兒和教師一起扭起秧歌來。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6

  活動目標

  (1)瞭解中國結的編結工具與製作材料,嘗試學編最簡單的十字結。

  (2)體驗編結活動的快樂,發展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小銅錢、紅絲線等材料,

  活動過程

  一、認識製作材料和工具

  1、小朋友都說中國結非常漂亮,那我們今天也來動手做一款中國結,好嗎?

  2、那你們想想製作中國結需要些什麼材料呢?

  師生共同討論

  3、幼兒先看看、摸摸、講講製作中國結的材料和工具

  二、幼兒嘗試操作

  1、知道為什麼叫中國結嗎?結是什麼呢?

  2、觀察並討論老師製作的中國結(十字結)是什麼樣的?

  3、老師示範講解。

  4、幼兒嘗試編十字結,教師觀察,進行個別指導

  5、幼兒說說自己嘗試編結的感受。

  三、引導評價

  1、彼此欣賞各自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2、把自己編織的中國結送給同伴或小班的弟弟妹妹並說說其中含的祝願。

  延伸活動:

  陳列各色中國結及其他民間工藝品實物或資料。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的

  1、領悟評價作者的思想感情。

  2、認識白居易詩歌的藝術特色。

  3、進一步瞭解唐代詩歌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領悟評價作者的思想感情;

  2、鑑賞詩歌的表現手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問劉十九》(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寒冷的冬夜要下雪了,我備了酒,生起了火爐,你能來喝一杯嗎?

  “綠蟻”是酒上泛起的泡沫,酒是自家新釀的,還沒有經過清濾,“紅泥小火爐”是用來溫酒。沒有金樽清酒,也無玉盤珍饈,“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不是宴大賓的陳設,但卻最適合二三知己圍爐夜飲,酒不酣而情濃,不醉於酒卻醉於情。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是對朋友的邀請,也是對溫暖與友誼的需求,能來喝一杯嗎?雪夜圍爐,清談小飲,非知音者,何能為?質樸簡單的言語,如新釀和紅泥火爐一般沒有半點矯飾雕琢。

  今天看來,用這樣美妙絕倫的詩歌寫封邀請函實在太奢侈了,而在古人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接受這張便條的人或許眼睛一亮,卻也並不驚駭萬狀。於是,一種包括書寫者、接受者和周圍無數相類似的文人們在內的整體文化人格氣韻,就在這短短的書信中洩露無遺。”在這裡,藝術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藝術化相溶相依,詩歌不在是高高在上的陽春白雪,不是為賦新詞強說的愁,而是坦坦然然地點化了整體生活的美的精靈。

  不僅詩歌如此,同樣擁有這般自然而誠懇的美麗的還有散文──《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二、整體感知

  王維官至右丞,天寶三載,朝政由奸丞李林把持,有才能的人和敢諫諍的人,紛紛受到壓制、打擊。在這種情況下,王維早年經國濟民的心志開始冷淡下來,於是他便在藍田購買了輞川別業,每到休假之時,就來到這裡,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裴迪曾是王維輞川別業的常客,也是他寄情山水的同道。他們經常一起“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品嚐山林隱逸生活的樂趣。天寶三年的臘月末,裴迪在家中溫習經書,準備去應科舉考試。王維居住在輞川別業頗有孤獨之感,便寫了一封信給裴迪,約請他明年春天來這裡與他同遊。這封信就是《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1、讓學生藉助工具書,註釋及印發的參考資料,閱讀全文。

  2、學生朗讀,教師正音並糾正錯誤的斷句與節奏。

  三、品讀課文,理解“文中有詩,詩中有畫”的風格

  1、請學生朗讀課文並思考這一問題──小組探究──全班交流(教師結合學生的闡述,可結合繪畫的構圖色彩等結合文章做適當引導點評

  2、學生自行朗讀,在朗讀中請學生品味“文中有詩,詩中有畫”的風格與韻味。

  四、深入閱讀,感悟以“深趣”融貯禪趣

  1、學生較難理解,以老師講授為主,作此拓展意在讓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王維作為“詩佛”的獨特風格:

  ⑴由於受到母親的影響,王維從小與佛教、尤其是與禪宗的深厚緣分,心靈浸染了佛教清靜無為的色彩,其詩作或直接闡釋禪理,或滲透禪趣。

  ⑵《山中與裴秀才迪書》中的禪趣主要表現為王維所極力營造的一種得意忘言的“深趣”,意象空靈,境界清幽,呈現出一種閒澹冷寂的氛圍:

  2、請學生欣賞朗讀影片,感悟文章以“深趣”融貯的禪趣。

  3、學生朗讀,教師小結:

  五、佈置作業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8

  活動目標

  1、 知道自己和親人的屬相,培養幼兒和家人之間的情感。

  2、 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種動物,12生肖的輪迴及12生肖的排列順序。

  活動準備

  1、 幼兒已認識時鐘

  2、 經驗準備:幼兒事先了解自己及家中成員的屬相。

  3、 課件十二生肖

  活動過程

  一、 謎語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老師請小朋友猜一個謎語:小小馬兒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滴答滴答走不停,提醒人們記時間。(時鐘)

  點選課件:小朋友猜的真對,小朋友猜一猜鐘面上有多少數字?

  二、 瞭解十二生肖、理解其意義。

  1、 欣賞十二生肖的動物

  老師還帶來了十二種動物,看看有哪些動物?

  點選課件十二生肖

  2、 根據生肖鍾理解十二生肖

  點選課件生肖鍾

  老師要把這些動物變到鍾裡面。變變變。小動物變到鍾裡面了嗎?

  (1) 請幼兒說出鐘面上有多少種動物。

  我們來數一數,看看是不是12種。從1老鼠開始數,雞排第幾,豬排第幾?

  (2) 幼兒說說自己的屬相和家人的屬相

  老師知道這些小動物中有小朋友的屬相。

  那小朋友你的屬相是什麼?

  你還知道誰的屬相?

  (3) 採訪客人老師的生肖

  那你想知道我們的客人老師的屬相是什麼嗎?那你們想問問吧。

  (4) 結合生肖鍾觀察一共有12種屬相。

  除了小朋友有屬相是屬雞的、屬猴的。還知道了客人老師的屬相有屬豬、有狗的。那到底有多少種屬相呢?

  小結:原來,鐘面上的12種動物就是人的12種屬相。也叫12生肖。12生肖是我們中國人很早的時候發明的。每年都用一種小動物作為標誌。一共有12鍾生肖。

  (5) 講解12生肖的輪迴規律。

  為什麼有的客人老師的屬相和小朋友是一樣的?

  透過生肖鍾瞭解12生肖的輪迴。

  小結:12生肖每次輪迴要12年。一次輪迴完了再重新開始。老師的屬相是以前輪到的,小朋友的屬相是後來輪到的。

  三、 講解故事,幫助幼兒瞭解十二生肖排列的由來

  (1) 十二生肖為什麼會這麼排隊,你知道嗎?(鼓勵幼兒按經驗講述)

  (2) 介紹一個神奇的關於體育比賽的故事。

  點選課件講述故事。

  四、 教師根據故事提問,幼兒熟悉生肖的排列順序。

  點選課件提問:

  體育比賽有哪些專案?

  鑽山洞有誰?誰第一?

  爬高山有誰?結果呢?

  比跨步有誰?誰第一?

  比跳高有誰?結果呢?

  五、 十二生肖歌曲欣賞。

  十二生肖還按順序編成了歌曲呢,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六、 歌曲表演結束。

  我們也來學學十二生肖中的小動物吧!

  活動延伸

  1. 區域活動:幼兒在美工區繪畫十二生肖小動物。

  2. 家園共育:家長帶領孩子閱讀一些有關十二生肖的有趣故事。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 篇19

  活動目標

  1、認識,瞭解幾種生活中常見的茶葉。

  2、透過品茶,初步認識到茶葉是一種解渴的好飲料。

  3、引發製作“茶飲料”的興趣,培養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4、透過對茶文化的瞭解,激發幼兒對祖國文化的自豪和熱愛。

  活動準備

  1、幼兒在家品嚐家長泡的茶葉,並讓他們在品嚐的過程中瞭解各種茶的名稱並從家裡帶自己喜歡喝的茶葉到幼兒園。

  2、綠茶、紅茶等:茉莉花、菊花、玫瑰花等分別放在小盤子裡,每個小盤子一把小勺、孩子自己的喝水杯一個。

  3、有關茶知識的課件。

  4、《茶葉的聚會》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對茶的興趣:

  (1)師:“上星期老師佈置了一個任務,讓小朋友回家品嚐爸爸媽媽或者是爺爺奶奶泡的茶,並瞭解茶的名稱,有誰能把自己品茶的經過和了解到的有關茶的事情,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2)請幼兒講述,鼓勵幼兒講述的越多越好,每位幼兒講述完,教師要用一句概述性語言小結。

  2、介紹有關茶的知識

  (1)將幼兒收集和老師準備的茶葉放在桌子上請幼兒觀察,說一說他們的名字、形狀、顏色以及味道。

  (2)播放課件,讓幼兒瞭解茶葉是怎麼生長?人們是怎麼進行採摘?如何加工?以及如何沖泡?

  (3)聽故事《茶葉的聚會》進一步瞭解有關茶的文化。

  3、讓幼兒自己動手製作茶飲料。

  (1)師:小朋友,我們瞭解了這麼多茶的知識,如果讓你發明一種茶的飲料,你會做一些什麼樣的茶飲料呢?(讓幼兒互相討論)。

  (2)請幼兒將討論的結果和小朋友分享。

  (3)幼兒動手動腦發明製作“茶飲料”。

  教師要給予幼兒幫助,並提醒幼兒倒熱水時要注意安全。

  (4)泡好茶以後,待溫度適宜時請幼兒相互觀察顏色、聞聞氣味、並一邊品嚐一邊向同伴介紹推薦自己的茶飲料也可請同伴品嚐自己製作的茶飲料並根據品嚐者的建議改進配製方法。

  活動延伸

  引發幼兒繼續探究“茶”知識的興趣。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是哪個國家最先發明喝茶的?(幼兒肯定回答不知道)“如果”我們想了解一種自己不知道的知識,應該怎麼做呢?(讓幼兒討論)最後教師鼓勵幼兒運用各種方法去搜集有關茶知識的資訊。

【傳統文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