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高手教師》讀後感

《高手教師》讀後感

《高手教師》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手教師》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最近反覆在讀魏智淵老師的《高手教師》,書中給出的許多教師成長建議,源自魏老師生動的教育實踐,非常具有借鑑意義。

  邊讀邊思考自己的教育生活,為什麼我們總是一年年地陷入西西弗斯的命運?

  西西弗斯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國王。他甚至一度綁架了死神,讓世間沒有了死亡。最後,西西弗斯觸犯了眾神,諸神為了懲罰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而由於那巨石確實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頂就又滾下山去,前功盡棄,於是他就不斷重複、永無止境地做這件事——諸神認為再也沒有比進行這種無效無望的勞動更為嚴厲的懲罰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這樣一件無效又無望的勞作當中慢慢消耗殆盡。

  我們是不是也是這樣?從上班第一天起,一眼就可望到退休?生命也就這樣在無效又無望的重複勞作中失去光澤,更不要說讓孩子的生命煥發光彩了。魏老師說:作為一枚應試下的蛋,我們始終被外部世界控制著,而不是用自己內在的熱情照亮整個世界。

  我們對熱愛喪失了。

  每個班級總有那麼幾個孩子,魏老師稱之為“上天的禮物”。

  跟他咒語般地重複“棒棒棒,你真棒!行行行,你真行”?

  跟他講暫時落後沒關係,要堅持不斷地努力,並且相信未來?

  讓他接受現實,我們只跟自己比,每天進步就好?

  這些可能都有用,但都更像麻醉劑。為什麼?

  魏老師說:當我們無能為力的時候,就更傾向於訴諸態度。似乎透過作用於態度,我們就能夠有效地改進兒童的行為。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我們往往只能透過改變行為去改變態度,而不是透過改變態度去改變行為。

  這一點我們許多老師已經知道了,孩子需要的是具體而微、滴水穿石的輔導。在此過程中不斷地透過進步積累信心,這種額外的輔導,除了能夠幫助孩子獲得實實在在的進步外,還給孩子一個暗示:老師沒有放棄你。這個暗示也至關重要。

  但這就夠了嗎?

  不夠,遠遠不夠。你可以補習數學,讓一個特別差的孩子取得很大的進步,甚至擺脫了倒數幾名。但哪怕他補到了班級中游,數學仍然是他的傷痛而不是驕傲。

  什麼是孩子的驕傲?就是在同伴中,讓孩子引以為豪的領域或能力。換句話說,孩子需要一頂桂冠,每個孩子都至少需要一頂桂冠。

  而且,不是空洞的表揚,那只是紙糊的桂冠,孩子需要真正的桂冠。

  魏老師剖析自己的成長,說他讀書的時候,除了成績好,身體素質差,又不擅長與人交往,“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可是僅僅成績好,愛讀書,作文好,就讓他的生命始終保持一份驕傲,甚至覺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初三時班主任在他的作文字上留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更是讓他膨脹到了極點。

  魏老師說:考試成績只是一張門票,但是讀寫能力卻實實在在地算得上他的一頂桂冠,一直支撐著他到今天。

  對一個孩子來講,桂冠是什麼?

  可能是某一門功課特別好,也可能是所有功課都不好但是擅長跆拳道和舞蹈。甚至,他只是字寫得特別好。只要提到某個領域或某件事,他就超級自信,臉上充滿光彩,這就是他的桂冠。頭戴桂冠的孩子,臉上是有光的,其生命是有光的。

  我們不少的家長朋友總認為孩子成績不好,想要停掉孩子的舞蹈課、球類課、繪畫課、拓展課,總想把這些時間節省下來,放在教材的學習上。我們的許多老師也總是透過加班加點,靠剝奪學生的有限時間來對教材的學習層層加碼。

  殊不知,停止這些課程,不一定讓孩子成績變得更好,甚至有可能變得更糟。萬一真的因此在成績上有進步,那麼,進步或許是暫時的;如果進步不是暫時的,那麼,至少成本是高昂的。

  王紫涵,是在學校舉行的一次才藝展示活動中我認識了她,驚訝且驚豔著。恰恰、倫巴在她的演繹下激情四射,綻放著燦爛的美。活動結束,我把姑娘叫住了,對她極盡表揚與讚賞。她告訴我,媽媽怕影響我的學習,準備讓我停止學習,我能看到孩子眼神裡的憂傷。我告訴她,和媽媽談談,既然你的理想是做一名出色的舞蹈家,況且學習舞蹈也沒有影響你的學習,只要你把這種好的狀態持續下去,媽媽一定會支援你的。隨後,我讓她重新表演一次,並用影片的形式記錄下來,永久儲存在我的記憶裡。

  如今上初一的她,依然堅持自己的熱愛。因為熱愛舞蹈而熱愛上學習與生活,熱愛上了一切。

  上中學的時候,因為個子高挑,我被老師相中參加了學校體育隊。初試鋒芒,便在縣裡的運動會上拿到了200米、400米、800米的冠軍。因為學習成績較好,回來後便不想繼續訓練,父母也同意我的選擇。但是教練員不依不饒,三番五次上門做工作,迫於壓力和麵子,就繼續訓練。隨後便在市裡的全運會上拿到了三項冠軍,並打破了800米的縣級記錄(2'33)。我成了國家二級運動員,洛陽體校把我也特招走了。從此我便熱愛上了體育,熱愛上了中長跑。因體育結緣,我還做了10年的體育老師。

  因為父親熱愛文學,所以小學的時候我有幸能讀到很多書籍,這在當時那個年代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我的`閒暇時間便可以在文學中沉浸。也因此,我的靈魂有了一個高品質的棲息地,也為我後來避免成為一個庸俗不堪的人打下了基礎,也為我從事辦公室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後盾。

  我可能就是那個體育界裡數學混的最好的人,數學屆裡文字還寫的馬馬虎虎的人。

  舉我的例子,我想表達的是,不要剝奪孩子的熱愛,因為頭戴桂冠,我們才有可能去挑戰自己所不擅長的領域。

  怎麼幫助每一個孩子至少擁有一頂桂冠?如果班上有一個孩子“什麼都不行”怎麼辦?

  魏老師說:實際上,根本就不存在“什麼都不行”的孩子,認為孩子“什麼都不行”往往是因為我們看待生命的角度太過於單一,例如學科成績。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多數孩子是沒有桂冠的。因為應試教育本質上是殘酷的篩選,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少數人帶上有毒的桂冠,多數人頂著失敗者的標籤,過著平庸的人生。

  20xx年秋季,國家教育部頒佈了一系列新政:“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五項管理”“課後延時服務”“雙減”等,真正開啟了課程改革的春天。“不能用一把尺子去量孩子,不能用一個標準去要求所有的孩子,要讓教育迴歸學校,讓生活迴歸家庭,讓孩子遇見最好的自己。學校的課程越來越豐富了,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多了,書包的重量也越來越輕了。

  魏老師說,一旦我們意識到了生命的豐富性、多樣性,以及無限可能性,那麼就會明白,有時候此處的匱乏,往往意味著彼處的豐盈。我們的使命,是保持課程的豐富性,並給孩子不斷提供舞臺。要讓不同的孩子,在教師的幫助下,都有機會顯示以及錘鍊自己的能力,直到戴上桂冠。

  想起一件事:20xx年11月份學校舉行了首屆“校長杯”班級足球聯賽。賽後,聽四年級的張雪麗老師說,他們班有個孩子正是因為在足球賽中表現優異,學校給發了獎牌,班級又獲得了獎盃,這個孩子抱著獎盃親吻個不夠。從此,這個孩子改變了,原來上課不愛聽講的他現在能坐住了,能積極主動回答問題了,而且字也寫得非常好。張老師激動地說:一場活動改變了一個孩子,真是沒想到!”

  由此看來,孩子們需要一頂桂冠,就像需要一根柺杖。

  哪怕將來有一天,整個世界都在討厭他,他也敢於自由飛翔。

【《高手教師》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