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

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

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10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徵文吧,徵文具有標題醒目,讓人一目瞭然的特點。那麼一般徵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1

  語文教育家葉聖陶說,作文就是說話。其中有兩層意思:其一,要有話說;其二,話要好好說。這兒只談談後者。如何說話才算好呢?能啟用讀者大腦的話便是好話。如何啟用讀者的大腦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想想讀者的大腦究竟喜歡什麼、需要什麼。即是說,我們首先要研究讀者語言解讀背後的生命狀態。

  筆者以為讀者的生命狀態主要體現在四方面,簡述如下:

  其一,大腦機能自主化。心理學中資訊加工理論告訴我們,人的大腦及感官的執行流程分三步:接受刺激、進行加工、傳導興奮。因此,大腦工作的狀態是積極的、自主化的。如果輸入大腦的資訊簡單或陳舊,大腦便很難獲得自主加工的快感,甚至陷入疲憊。看一遍《天鵝湖》,大腦獲得快感,但看三百遍,大腦便只能進入消極的抑制狀態。因此,好的語言總是留給大腦自主加工的空間。《紅樓夢》(48回)中香菱說“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王維詩),“白”“青”兩字“念在嘴裡倒像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可見這兩字所留下的加工空間!“這個女孩長得一點不漂亮”自然就不如“這個女孩長得一點不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因為後者需要大腦對“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進行加工才能獲得“不漂亮”這一資訊。而這一加工過程給了大腦快感,因為滿足了大腦“機能自主化原則”。“峨嵋山月半輪秋”較“峨嵋山秋月半輪”有詩意,也正在於語序的倒錯而使大腦有了自主加工的快感。

  其二,資訊刺激陌生化。這是“大腦機能自主化”的延伸。陌生的資訊輸入大腦,大腦進行的“自主化”加工就更富有挑戰性,自然也就更易獲得快感。因此,我們的文字應給讀者大腦輸入新鮮資訊,第一個以花喻女兒的,是天才,第二個則是庸才,第三個只是蠢才;詩詞中同是說“山”,便有“青山”“碧峰”“翠巒”“黛岫”……諸語,說“夕陽”,便有“落日”“晚照”“夕照”“夕曛”“斜陽”“餘暉”“殘照”“殘陽”……諸語,這並非騷人墨客遊戲文字,而是自發地運用了“資訊刺激陌生化”這一原則。

  其三,思維模式立體化。中國人的思維不同於西方人,西方人長於流線型的邏輯思維,而中國人更喜歡立體化的形象思維。《周易.繫辭上》中有這樣一句話:“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聖人立象以盡意。”“立象以盡意”正是我國浩瀚詩文基本的“立體化”思維模式的最好概括。詩言志,而志不直言,巧借“象”言之。馬致遠想說羈旅之苦,便列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等象助其言之;讀者藉助“斷腸人在天涯”一句的提示,去感受這些象,自然心有慼慼,感同身受了。文載道,而道不直說,常借比喻或寓言言之。諸子百家文,無不如此。一部《莊子》,寓言(含喻)就佔十之八九。先秦而下,《詩經》,漢賦,唐宋華章……《圍城》……亦無不如此。又如“鷹鼻”的表現力自然強於“勾鼻”,“鵝卵石”也強過“壘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一個“綠”字,以形象的“色”啟用大腦,使滿腦裡皆是光鮮春色,又恍若眼前,盡得風流;而將“到”“滿”……易“綠”字,大腦便只能知道江南皆春而無餘韻,正如囫圇吞棗,知棗而無棗味,因為思維沒有獲得“立體化”的滿足。

  其四,認知選擇情感化。個人在物質的及社會的環境裡,選擇物件形成認知。在認知過程中,個人重視的首先是符合其慾望、情緒的物件。因此,讀者更願意接受情感化的主觀性語言。“綠色的郵筒孤獨地站在街的對面”的表現力自然強於“綠色的郵筒立在街的對面”。“雲破月來花弄影”中,“弄”較“搖”好,原因在著一“弄”字,花不復花,影不復影,花影皆性情中人也。

  當然,這四方面並不是割裂分立的,相反,它們是渾沌的、整體的、綜合的,相互包容而化為一種生命狀態。

  我們的文字正需要“迎合”讀者的這一生命狀態。如何“迎合”呢?作者應具有同讀者一樣的生命狀態!寫作與閱讀不就是兩種生命狀態的交流、碰撞、溝通嗎?而作品不就是這兩種生命狀態相遇的“場”嗎?也就是說,作者只有啟用自己的生命狀態,並在這種狀態下創作出作品,這作品才能去啟用讀者的生命狀態。

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2

  中華恐龍館是中華恐龍園的結晶,是一個擁有深遠歷史的博物館。那裡有著超20000平方米的土地,高達三十六米。館中有霸王龍、劍龍等36種的代表性恐龍化石,以及多個展示廳和一個影視廳,是國內恐龍化石最為集中的博物館。它以古生物的發生、演化和滅絕為線索,旨在弘揚人類和自然和諧發展的自然觀館,是一個恐龍帝國!

  中華恐龍館的大廳,十分壯麗!正前方一塊花崗岩刻著博物館的簡介,兩旁的花爭奇鬥豔,挺拔有力,吊燈輝映出的光芒讓整個館廳顯得更加神秘!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又來到了”恐龍世界“陳列廳。這裡告訴我們恐龍分別生活在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三個時期。其中侏羅紀是恐龍最繁榮的時候,白堊紀末期,恐龍才完全滅絕。它們有一支變成了別的生物,登上了大陸。

  另外這裡還有許多動物模型,魚龍有著巨大的魚鱗,眼睛死死的望著四周,彷彿在尋找獵物;迅猛龍在草地上一馬當先,根本不把魚龍放在眼裡;劍龍正低下頭,伸進灌木叢中吃樹葉;翼龍在空中飛翔,望著那生機的大陸。這兒展示了古生物的龐大家族,經過如此漫長的演化過程,終於變成了現在的自然界。

  就在這時,恐龍化石迎面衝來了。首先是龐大無比的馬門溪龍,它的頭直插雲霄,居高臨下,仰著頭矗立在我們眼前。在它旁邊的是相互撞擊的三角龍,它們彎下腰,似乎在顯示自己的威嚴。在那麼多化石中,龍鳥化石成為了鎮館之寶,它展翅高飛,歡快鳴叫。

  遙遠的史前,雖然我們不能穿越回過去的世界,但人類對恐龍的探索永遠也不會停歇,總有一天,一個嶄新的恐龍時代將展露人間!

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3

  大家必然知道,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文物,就是體現古代發展的一面鏡子,可以讓我們直觀、瞭然地看到我國的發展歷程;而化石,就是迴歸遠古時代的一座橋樑,可以令我們直面地迴歸到遠古時期的世界。在山東省博物館就可以瞭解到這些。

  下面請跟我走進省博物館的展廳。

  甲骨文和一個頭顱讓我印象很深。甲骨文“”的我覺得最像英文字母了。但一個頭顱有什麼好稀奇的呢?因為那是一顆五千年前做過開顱手術的頭顱!且那個人據說還活了一段時間。這說明古代人也做過開顱手術!

  玉刻也令我印象深刻。每一塊玉都雕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古代人沒有現在那麼好的工具怎麼能雕出比現在還好的玉刻來呢?看來這跟古代人的辛勤勞動有著很大關係。他們太聰明瞭,太細心了!

  在恐龍化石展廳,各種山東出土的化石盡收眼底:犀利的象牙,高大威猛的恐龍……各樣化石令人歎為觀止。

  在動物標本展廳,各種標本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美麗的長尾雞,精緻的鴕鳥蛋……各式標本讓人拍手叫絕。

  在藝術石刻展廳,各種的石刻形態各異,細緻入微:屹立的佛像,整齊端莊的壁畫……各類石刻使人悠然神往。

  這次展覽使我真正知道了什麼叫“美”;讓我瞭解了古人的聰明智慧,歷史的偉大;彷彿讓我回到了史前,與古生物零距了。

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4

  我只能向人們提出建議我順著古神道,穿過老虎巖,來到了南巖宮門前。巍峨的大門、硃紅的牆壁來到武當山,觀賞文物時一定要做一個文明遊客,不要破壞文物。這些文舅舅和舅媽開著車來接我們,他說先去姥爺家吃完飯。吃完飯我們就去了文物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創造的寶…… 我又仔細地檢視,發現有很多地方都有類似這種情況,甚至有著幾百年歷史的石碑及端坐在那兒的菩薩,都有人在上面亂畫亂刻。我愉悅的心情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那滿腔的怒火,可氣啊,可恨啊,可悲啊1我真恨不得變成一個警報器,一有人破壞文物,我就報警,讓警察懲治那些破壞文物的傢伙。可惜不能,所以,我只能向人們提出建議:不管你是什麼人,來到武當山,觀賞文物時一定要做一個文明遊客,不要破壞文物。這些文物都是勞動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創造的寶貝,不僅是武當人的寶貝,而且是全中國人、全世界人的寶貝。我們每一個武當人,每一個來武當山的遊客都應該自覺地保護武當山的文物。 我希望每一個武當人要自覺地保護武當山的文物。

  武當山不僅是我們的寶藏,更中我們美好的家園。如果我們自己不好好保護我們的文物,那麼還有誰會自覺保護呢? 我希望每一位叔叔、阿姨、爺爺、奶奶要自覺地保護武當文物。你們要比我們中小學生更懂得文物的珍貴與重要,你們應該做我們的榜樣,而且教育子女積極地保護文物。 我希望每一個懂事的未成人自覺地保護武當文物。我們每一個學生受過教育,保護文物的意識應該比成人更強,保護文物的態度應該比成人更積極。我們應該做到不攀爬文物,不在文物上亂刻亂劃,注意防火。如果發現有人破壞文物,及時制止或舉報。利用課外、課餘時間,積極地向身邊的人宣傳文物保護法,號召人們保護好文物。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長輩們、同學們,積極行動起來,保護好武當文物,讓武當文物更好地造福我們的子孫後代。

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5

  霧霾籠罩著北京城,這座古老神秘的城市散發著無窮的魅力,將我帶到了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那裡是國寶的聚集地,收藏著幾千年以前的珍貴文物。

  走進參觀大廳,一對巨大的牛角展現在我眼前,那尖尖的牛角經過了一千五百年歲月的洗禮,仍然那麼鋒利,在照燈下發出幽幽的光澤,我的腦海裡頓時產生了一幅畫面:很久很久以前,一頭健碩的老牛用他的特殊武器——牛角與老虎搏鬥,大戰了三百回合,不分勝負,讓世人驚歎。

  往前走,我看到一個巨大的圓形青銅器,別嫌它外形笨重,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青銅器外面雕刻著精美的花紋,青銅器的裡面還刻畫著許多古代文字,我想:古代的工匠們,在艱苦的環境下,僅憑自己的雙手和簡單的工具,竟然能創造出如此令人震撼的作品,真是不可思議。讀了介紹文字我才知道,這座體積比我還大的青銅器居然是古代貴族裝酒用的。貴族們的殘骸恐怕早已不見蹤影,而工匠們的智慧結晶卻流傳至今,讓親近這座歷史文物的人們驚歎不已。

  博物館裡珍藏著太多巧奪天工的文物,各種瓷器、玉器、青銅器,還有許多名人字畫,讓人駐足,流連忘返。在眾多文物中有一套戰國時代的銅質編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套編鐘共有13件,從大到小依次排列,鐘的兩面都刻畫了古代的文字,這美妙的文字向我們傾述著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這套編鐘音質清晰、優美,能夠演奏出各種各樣的音樂。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遨遊太空攜帶的樂曲《東方紅》,就是用這套編鐘演奏的。雖然我不能觸控到這些編鐘,但我能感受到它所帶來的奇妙意境,莊嚴、宏偉的音樂彷彿從遠古飄來,那樂聲將所有炎黃子孫的心緊緊相連。

  親近歷史文物,其實親近的是先人的智慧,我感嘆中華民族的偉大,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驕傲。

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6

  感受古老文明領略燦爛文化,今天將繼續帶您遊覽新落成的亳州市博物館,看看還有什麼新的發現。

  昨天我們瞭解了亳州久遠的歷史,其實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亳州的文化是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國根柢全在道教,中國道教源自亳州,這說的就是我們的家鄉道源聖地--亳州。

  從古時候開始,人們就在思考著人與天地自然的關係,終於有人把這種思考變成了思想,這就是一代聖哲--老子。

  亳州博物館講解員李曉燕: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號聃,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就是我們今天的亳州渦陽人,他曾任周守藏史之史,就是負責管理周朝的圖書典籍,使他得以接觸了大量的圖書,學問非常的淵博,周王室衰微以後,老子辭官歸裡,返回家鄉,研修學問,晚年西出函谷關,遇到關令尹喜,請求老子出書,於是老子就留下了《五千言真經》、《道德經》又名《老子》。

  老子說“上善若水”,說的就是做人要像水一樣,滋潤萬物,但是卻不能與萬物爭高下,這種品格最接近道。我們現在看這個展廳,它似乎沒有什麼變化,但是下一秒鐘就會有一個奇蹟給您看,看到沒有,現在這個世界好像是一個水的世界一樣,而我又被水緊緊環繞著,耳邊還有流水的聲音在縈繞,還有更好玩的呢,你看用腳這麼輕輕一點,地面上的水紋會泛起一圈圈的漣漪。

  亳州博物館講解員:我們現在來到的是一個水的世界,這個是我們利用高科技做的一個整個展廳內全部就像水的世界,遊客來到這好像置身於水的世界中,那麼我們這麼做的寓意就是要吻合老子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的思想。你可以感受一下,隨著你腳步的走動,水會有波動。遊客可以體驗一下,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看,隨著水波的散去,中間一個強烈的光束突顯出老子的畫像。

  從商湯、老子、楚靈王一路走來,亳州這塊寶地終於在三國時期孕育了一代名垂千古的帝王--魏武帝曹操。我身後的這個展廳就是曹操留給我們亳州的眾多珍貴的文化遺存。

  亳州博物館講解員:這裡是我們模擬的曹騰墓的模型,曹騰墓就是曹操爺爺的墓,他的墓是所以的曹操家族中可以說結構最好的,全部是石條砌築的,石門、甬道以及門額全部有精美的石刻人物,這個裡面展藏的是我館收藏的重要文物,銀縷玉衣,由2400多塊大小不同的玉片,用銀絲編制而成,這個銀縷玉衣是用來儲存墓主人屍身的,古人認為這樣可以使屍身不化,根據墓主人身份的高低分為金縷、銀縷和銅縷三種不同的規制,這個是銀縷玉衣,可見墓主人身份是相當高的了。

  我們現在看到這個玉豬又叫玉握,它是握在死者手中的`,因為豬是財富的象徵,象徵著死者要掌握著財富而去,不能空手而去。

  現場報道:這裡還有古地道呢,我們到裡面看一看,怎麼人不動,地道在動。這個地道就是用高科技手段仿造地下運兵道建造的,在地道下方有一個紅框和一個黃框,紅框是固定不動的,黃框照著我的臉,當黃框大於紅框的時候就是前進,黃框小於紅框的時候就是後退,我的臉往左邊,地道就往左邊看,往右就是往右邊看。這個古地道真的挺好玩的,如果遊客到亳州博物館遊覽的話,一定要到這個模擬的古地道來體驗一下,真的挺有意思的。

  從這些價值連城的文物古蹟裡,從燦爛輝煌的三國帝王文化裡,我們都能看出一代英雄曹操的偉岸形象。且不說他在政治和軍事方面的才略,就他對於文學方面的貢獻,可以說是他使建安時期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學繁榮時期。

  亳州博物館講解員:曹操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還是一個了不起的文學家、詩人,這就是三曹塑像,曹操、曹丕、曹植,他們父子三人不僅提倡文學創作,還身體力行的創作了很多反映時代風貌的作品,開創了建安文學時代。在他們的對面就是建安七子,是孔融、陳琳、徐幹、劉楨、王粲、阮瑀、應瑒,他們七個人大體代表了除三曹父子之外的建安時期的主要文學力量,他們也是詩、文、賦各有所善,對後世的文學創作也有著比較深遠的影響。

  我們剛剛看到的這個展廳有個十分貼切的名字,叫漢魏風骨,這個展廳也是整個博物館最大,內容最豐富,看點最多的一個展廳。穿越千年,跟隨歷史的腳步,明天我將繼續帶你遊覽。

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7

  中國,一個以五千年文明為積澱,以百餘年磨難為基點,以五十餘年發展為基石,多少榮辱悲歡,多少興衰成敗,成就了中國這隻浴火重生的鳳凰!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裡,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裡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裡好不熱鬧。小孩子穿著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著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夥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

  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裡,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

  可現在呢,“洋節”來襲,西方的情人節代替了我們的七夕節。洋節風靡而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們淡忘,身為一名中國人,你難道不應為此做些什麼嗎?

  現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一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嘆氣,說:“怎麼一點年兒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我們告別。

  清明節人們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去墳裡掃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人們愜意地坐在院子裡手拿月餅,抬頭賞月呢?

  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現在社會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能倡議大家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族,它更屬於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保衛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你還等什麼?快行動吧!

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8

  “圓明園獸首拍賣,牽動國人心”。最近,從新聞上看到法國佳士得拍賣行於2月23—25日要拍賣圓明園獸首。並且於25日被一位佚名人士以2800萬歐元成交。在這之前,中國的律師團也曾起訴法國,要求禁止拍賣圓明園獸首,並歸還中國,但被駁回。

  我覺得,法國拍賣從中國掠奪的東西,簡直就是對中國的侮辱!憑什麼呀,把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還給拍賣出去,這算君子嗎?難道這就是法國的愛好嗎?這根本就是小人的行為!

  而且在這件事情上,我覺得中國表現得很無能。別人搶走了自己的東西,不但不能拿回來,還被人家高價拍賣,這不是無能是什麼?我想,此時此刻,法國人一定在笑我們呢。這時,我想到了在網上看到的一段話:

  “美國說:‘我想打誰就打誰。’俄羅斯說:‘誰罵我,我打誰。’中國說:‘誰打我,我罵誰。”為什麼,中國無論在做什麼事上,都要這麼軟弱呢?難道說,是為了“以和為貴”嗎?事實證明,“和”在現實當中,只是一個好看的殼子,並不能起多大作用。什麼“中日友好關係”“中美軍事合作伙伴”,這些只是說得好聽,事實上許多國家之間的關係都只是貌合神離而已。今天,你對我有用,我就說你是我朋友。明天,你對我沒用,我連你是誰都不知道了。所以,中國一定要變得比現在更加強大,別的國家才會更加重視,才不會像現在這樣被法國侮辱。然而“少年強則中國強”,振興中華這個重擔落在了我們這些“90”後的身上。所以,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學習,將來為國家做貢獻!

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9

  新的學期,新的課程,讓同學們興奮不已。社會大課堂的實踐活動是最受同學們喜愛的,它既豐富了同學們的校園生活,又擴寬了大家的視野、增長了知識。10月26日下午,全體四年級同學在老師和家長志願者的帶領下,興高采烈地前往汽車博物館參觀。

  看,同學們臉上帶著笑容,心中揣著好奇,手中拿著早已準備好的參觀導學單,開始了汽車博物館之旅。在導遊的帶領下,大家首先參觀了三層的未來館,未來館除了介紹日趨惡化的能量消耗及交通擁堵等問題外,還展示了日趨成熟的混合動力技術以及未來有望運用的智慧化交通系統。

  同學們認真聆聽導遊的講解,積極參加各項體驗活動。隨後,大家又來到四層的進步館,那裡涵蓋了工程技術、汽車設計、賽車運動以及生產製造四大展區。同學們選擇性地來到了自己喜歡的專案體驗中,在體驗過程中,同學們各個好似汽車工程師,有的在研製世界上最節能的汽車,有的在研發最環保的概念車,還有的認真研究每一個部件之間如何進行動能的轉換。

  最後,同學們來到五層的創造館,從最早的華夏文明到蒸汽年代,再到後來的汽車工業年代,一步步走來,同學們從中瞭解及體會到汽車帶給人類的便捷。在參觀的過程中,著實讓大家領略到了汽車的魅力,以至於參觀結束了,同學們依然戀戀不捨。

  此次汽車博物館之旅,使同學們不僅對汽車的歷史有了更全面地認識和了解,更激發了同學們對汽車文化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興趣。同學們文明有序的參觀紀律及強烈的求知慾給汽車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充分展現了五一學子的風采。

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10

  今天我和我的爸爸媽媽走進省博物館的展廳。甲骨文和一個頭顱,讓我印象很深。甲骨文盛行於殷商時期,就是把字用刀刻在龜甲獸<抄完不採納死爸>骨上。

  因為獸骨堅硬,所以多以直折為主,很少圓轉。雖然圖面性強寫法上沒有定型,大小不一隨意性大,但從可識的文字來看,我覺得可像英文字母了。

  但一個頭顱有什麼好稀奇的呢?因為那是一顆五千年前做過開顱手術的頭顱!且那個人據說還活了一段時間。這說明古代人也做過開顱手術!玉器石刻也令我印象深刻。透過參觀我瞭解到了很多,也讓我越來越喜歡文物了

【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