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讀《諦聽教育的春天》有感

讀《諦聽教育的春天》有感

讀《諦聽教育的春天》有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諦聽教育的春天》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諦聽教育的春天》有感1

  寒假,閱讀了郭思樂教授的《諦聽教育的春天》,受益良多。

  在書中,我領略了郭教授深厚的文化底蘊。他讀懂了老子的思想: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他也瞭解莊子的思想,在書中引用了他的一個寓言故事,說明生命的核心部分是不可拆解的,藉以警示我們:必須把學生當作生命體來對待,要忽視其非本質的次要的缺點,而藉以保護其根本的和具有發展意義的長處。

  從書中,我欣賞了郭教授幽默和睿智。他把抽象的、無形的,難於理解的道理透過舉例,透過類比,將我們一點一點地牽引著,走進他的思想,理解他的主張。從讓學生在老師所列的數表中發現規律,編寫方程和讓學生觀察梯形,並根據他們既有的學識經驗來認識梯形的教學實踐,我們清晰而深刻地認識到:學習的基本過程是自己的悟,當下教育的真正的問題在於:學生缺少自主性,無悟可言。嚴密的知識點的說教妨礙了人的創造精神,導致了人的積極性和自悟的過程,並無形地銷蝕了教學質量。

  所以,教育教學管理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和幫助人的最大限度地自主有效的學習。從農民買用毛估估的辦法小豬和讓小豬自然地生活,發展為價值很高的"素質豬"的養豬方法進行類比,強調雖然教育本身是在為工業和科學的進展培養人才,但是絕不以為也用對待工業和物質生產的方法去對待生命,因為對於一個已經在灌注的課堂中喪失了學習的靈性學習者,你做得越細,他就發展得越差。只有給孩子們充分的自由,才能產生他們的創造,他們的知識經驗和再創造的能力才能充分地發揮出來。

  從書裡,我認同了郭教授真知灼見。他沒有一味地否定中考和高考給當今教育造成的影響,他正視它,並引導我們正確地認識和對待它。他將人的學習生涯分成兩樣:一是平時的學習,二是到終端年級備考。所以我們要進行廣義的備考,在學習階段就必須學習,在睡覺的時候就要睡覺,而不是把整個學習階段都變成備考,其實這樣做已經不是備考了,是在壞考了。在學習評價上,郭教授認為不必過細,過細就會使人陷入只重細節不重整體的行為誤區。我們要犧牲自己對於知道學生學得如何的衝動,去除過分的清晰和明察秋毫,用來包容他們前進中的'不足,和保護及激揚其向上精神。這樣的見識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和正確的引領。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研究教育就是研究人的學習規律和生長法則,就如葉聖陶先生把教育看成是一種生態事件。我們的職責是培育種子,扶植幼苗,供應養分,讓個體面對土壤、水分、陽光、氣候等生命資源,遵循生命生長的自然法則,自由生長。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走出一個誤區:以為我們的整個教學思維就是細分再細分,然後對每個細分把關,抓教學就是抓專案細分的落實,以為教師做得越多,課堂上講得越精彩,教學質量就會越高。其實這只是在包辦代替,包辦也就包辦啦,代替卻是代替不了的,這樣做只是讓我們的學生"形而上學",只看到了一個漂亮的空殼。學習的基本過程是自己的悟,人的智慧和知識的拓展全在於悟,有悟才能參透精髓與規律,有悟才能體驗到學習過程中的樂趣。所以,每一位一線教師都要放下身份,去了解我們的學生,瞭解他們的認知水平,他們的見識,他們的需求和喜好。大家要澄清認識:我們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的,我們所做的一切必須以學生為本,並把學生當成自主的人來看待和對待,我們要盡我們最大的能力保證和幫助他們最大限度地自主有效地學習。

  今後,我將在教學中貫徹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從學生的學出發,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透過我的設計和引導,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掘學生學習的潛力,讓他們自由地思考與實踐。我將與我的同行們一起努力,使每一個課堂生機盎然,使我們的校園春色滿園!

讀《諦聽教育的春天》有感2

  xx年第一學期,我讀了一本名叫《諦聽教育的春天》,當我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之前我們所做的許多努力,可能已經違背了教育發展的規律,抑制了教育自身的動力。尤其是一位網名叫春風的人對教育的看法更引起了我的共鳴,觸發我對之前的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

  郭思樂教授是當代著名的教育專家,他在長期的研究實驗中形成了“生本”的理念。《諦聽教育的春天》是郭教授的教育思想隨筆集。書中用樸實的語言分享了“生本”的理念,傳播郭教授的教育思想。有從文化層面上對生本教育的詮釋,也有對具體問題的分析解決,更有對當今教育問題及走向的沉思。很多形象的比喻、生動的例子,闡述生本的核心是高度尊重學生,充分地讓學生依照自己的學習天性學習;教學的核心是感悟,因為學生的心靈和大腦是感悟和情感奔躍洶湧的海洋,生命如同小草,你可以幫助它,比如給它找到一塊土地,但決不能代替它長大。書中展示的生本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狀態,學生擁有了思考的自由,就能迸發出各種各樣的思想火花。我的思想開始與生本產生了共鳴。而《諦聽教育的春天》中“毛估估的智慧”、“杯子邊上的智慧”、“培根”的表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尊重生命,尊重學生,把課堂變成學生自己的舞臺,也許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可它成為我們的教育思想了嗎?它體現為我們的教育行為了嗎?我想還不全是。毛估估的智慧,陳述的是聰明的農民買豬時只是目測估量豬的價值,買回來後就讓它自由地自然地生活,長大後是論斤稱重的。教育並不簡單如農民養豬,郭教授卻從中悟得智慧。農民選擇對待生命的方法對待小豬,我們教育的物件何曾不是鮮活的生命!把人當作生命來進行教育,過往我們多停留在口頭上,體現在形式上,讓學生自己學習,我們也有太多的不放心。所以對他們的成長我們做了很多事情,導致了學生在太多的灌輸中喪失了學習的靈性。我細讀了華陽小學四年級生本班的學生在《生命的掌聲》的課堂上那一幕,五十多位學生對“掌聲是什麼”的詮釋那麼的豐富多彩、各不相同,深刻而飽滿,很多表述是現場老師都沒思考到的角度和深度。這些答案都不是老師教給的,而是孩子們自己透過各色各樣的閱讀、各種各樣的渠道自己得來的。生本課堂的成功印證了“毛估估的智慧”對教育的指導意義。“毛估估”在解決生本的自由發展和終端評價矛盾時,郭教授進行這樣的類比:學習的階段就必須學習,睡覺的時間就要睡覺。不要把整個學習階段變成備考,如同農民不在小豬生長期間,為了放心天天稱重驚擾它。我們不必質疑孩子自己學習的效果,學生本能地生長,自由地發展,到了結果的季節,就會各種各樣的果實掛滿枝頭,因為孩子的學習能力是與生俱來的。我們要做的是保護生命的活躍,激揚生命的積極,讓學生自由地發展,如同小豬自然地生活。多麼簡單的道理!若是我們用心觀察和思考,還可以從很多的例子都得到同樣的結論。毛估估的智慧再次喚起了我們的思考,也把生命教育的思想深深印進了我的心中。

  杯子裝水,原本平常,郭教授卻能從中發現智慧。杯子越薄,邊薄,裝的水越多。邊是“體”,裝是“用”,而教學的目的如同讓學生用杯子喝水,老師的教是“體”,學生的學是“用”,邊薄水多,就是教少而學多;反過來,教得多,就學得少。老師把一切講得通透,學生還學什麼呢?所以郭教授認為,教師的角色只是“培根”,知識也好,德行也好,教師只是讓它們在孩子們的心中紮根,接下來就是孩子們自己的感悟。所以生本的課堂是先做後學、先學後教,以學定教。課堂上老師說得少,學生就說得多,老師做得少,只是引導學生觀察、活動、閱讀、思考,學生從中感悟了,就形成他們頭腦中穩定的精神財富。一切相信學生,高度相信學生,全面依靠學生,老師是依託學生資源,喚醒學生,點燃學生心中的火焰,讓他們自主地學習。學生成為教育真正的主人,課堂成了學生展示生命精彩的舞臺,這不正是教師職業意義之所在嗎?

  “沒有人能夠知道春風的顏色,只有當她吹拂過山川和田野;沒有人能夠知道教育的發生,只有當它讓學習者的心靈揚起風帆;沒有人能夠知道孩子們的靈慧,只有當他們自由地思考和實踐。”《諦聽教育的春天》,扉頁上的這段話讓我在思考沉澱之後把眼光轉向了教室裡的孩子們,我要把自己的美術課堂成為學生真正的學堂,我要孩子們迎著生本的春風和我共舞。我改變思路、模式、策略,踐行生本的理念。課前佈置預習、收集資料、準備工具,引導讓他們先自己學習,再把困惑和思考帶到課堂;上課時我透過個體先學,小組交流,全班彙報的步驟,創設舞臺讓學生登臺亮相,來讓他們發現問題,透過自己的朗讀、提問、回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放手讓學生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潛能,進而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能力。一段時間過去了,我的心間被預想卻意外的收穫填滿了。 “驅牛向草”,牛美美地吃起草來,孩子也一樣,潛能開發了,學習主動了,有效了。

  生本是一種理念,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但在踐行的過程中肯定會碰到這樣的問題,那樣的困惑,就讓我們從《諦聽教育的春天》一書中獲得更多的教育智慧吧。如果全國各級各類學校都能貫切生本教育的理念,讓我國新一代接班人所具備的潛能得到充分開發,那麼,實現“把我國建設成為人才資源大國”的目標將為期不遠了,我衷心祈望這一能早日到來。

【讀《諦聽教育的春天》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