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得體會>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本人在新課改的過程中,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在初中語文課文教學中運用自主學習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具體操作如下:

  一、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自主定向

  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引導明確學習目標。根據建構主義理論,讓學生自主定向,使學生學有目標,攻有方向。在自主定向的過程中,學生初次與文字對話、與老師對話、與學生對話。如《小石潭記》的教學可以從學生原有知識出發,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文章整體情緒,抓住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所在,把握文章情感基調。在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在教師指導和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明確學習目標:通曉文章大意,瞭解一些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用法;寫景及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理解文章抒發的抑鬱憂傷之情。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了目標,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把握文章。

  二、激發疑問,讓學生主動探究習得

  引導學生從教學目的出發,緊扣教材,提出問題。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無論會不會答,都應給予熱情的表揚和鼓勵,讚揚他們勤于思考的可貴精神,鼓勵他們敢於在別人未發現問題的地方大膽質疑,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和學習個性,真正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例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篇課文較長,如果教師眉毛鬍子一把抓,那麼學生肯定會無所適從。在教這篇課文時從文章題目入手,引導學生只提了兩個問題:一是為什麼要打鎮關西?二是魯提轄是怎樣打死鎮關西的?由這兩個問題作為課堂討論的向標,學生圍繞這個問題自由發揮提出問題。在發現問題、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放手於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的過程中目標的達成是透過小組內部交流答案,探討最佳方案,教師巡查情況,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實現的。這一環節中最核心的問題是發現問題,質疑交流。教師透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透過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在學生合作探討中進行自主學習

  問題提出來了,如何解決,常用的辦法是以小組為單位抽樣展示嘗試結論,教師適時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便於學生舉一反三,拓展視野。學生自由發言評價,展開討論,對學生而言,這是學習語文最需要實實在在行動的一個階段,學生將帶著問題回到文字中去有針對性地閱讀,展開較有深度的思維。如,在學習《同志的信任》一課時,學生提出了六十多個問題。經過分類和篩選,把學生可以自己查閱工具書解決的問題,全部都交由學生自己查詢討論來回答;把牽涉到文章主題的學生提問,做了一個統計和歸納:

  1.這篇課文主要寫到了誰?

  2.誰寫信?

  3.誰收信、看信、藏信、送信?

  4.這是一種什麼記敘順序?

  5.同志的信任到底是誰信任誰?

  6.誰才是文章的主人?

  7.主人公有什麼樣的優秀品質?

  8.這些優秀品質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9.作者又是用哪些寫作手法來表現的?

  經過合併處理,重新安排後,學生提出的問題,就形成了一個層層設疑、步步啟發的提綱。在這些問題最佳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探究與實踐中,再把比較淺顯的,仍然放手讓學生去尋根究底,充分發揮不同層次學生的互助性和互動性,讓他們在相互爭論中,去補充和校正,得出相對一致的看法,最終獲得問題的答案。這一過程是全體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探究研討、合作交流的過程,而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其核心。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2

  語文素質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長期以來,語文學科並沒有得到學生應有的重視,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課之外,這一點在許多學校都已是不爭的事實,非重點學校尤其如此。分析下來,語文課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語文考試成績難以拉開差距,並且往往成績與實際程度不符,導致學生不願花力氣是更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試方案是上級有關部門的工作,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則一直致力於尋找一條能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較好地結合的道路,在幫助學生提初其考試分數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激發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奠定其文學素養的根基。應該說,我們還沒有找到最佳的道路,只是在摸索中積累了一些做法,介紹出來,以期拋磚引玉。

  一、夯實基礎。

  (一)早下手,抓反覆。

  語文是一門積累的學問,靠短期強化往往毫無效果,況且從初一到初三,學生的各科學業難度逐漸加深,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年級越初就越難在語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學生初一剛入學時就抓緊其語文的學習。初一剛開學,我們就分發了一套文學、文化常識和古詩詞名句名篇摘錄的材料,讓學生在空餘時間背誦。為了克服遺忘,我們將這部分內容定為每學期開學摸底測驗的必考內容,讓學生在反覆不斷的複習中加強記憶。

  在文言文語法知識上,我們採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學策略。即在初一一開始就讓學生徹底弄清楚文言語法規則,第一篇文言文課文就讓學生自己歸納文中的各種語法現象,這樣做雖然在一開始佔用了較多課時,但幾篇課文下來老師就再不必進行文言語法方面的教學,學生的文言文學習便有了較快的初始速度,為後來的大量閱讀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用足教材,以“本”為本。

  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非常重視利用教材,按照H版教材的體例,有步驟有計劃地提初學生的能力。

  六冊書的課內文言文我們幾乎全部上過,總體上採取先慢後快、重點篇目慢非重點篇目快的原則,有變化有側重地實施教學。

  課內現代文中的必讀篇目我們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學重點不是讓學生記住對課文字身理解的結論,而是使其瞭解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並將這種思維過程中所用的方法遷移到課外文章的閱讀中去。泛讀課文則是選擇某一側面,以學生討論為主,運用所學方法自主解讀文字。

  (三)分步前進,學寫作文。

  在作文教學上,我們沒有一蹴而就,而是從夾敘夾議的記敘文開始,逐步訓練論點型議論文、論題型議論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讓學生先列並列式、層進式結構提綱,再連綴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認真批改,詳細講評,學生的寫作能力一步步提初起來。

  二、廣泛拓展

  (一)擴充套件閱讀課外文言語段。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儘量選擇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勵學生將有些故事作為論據寫入作文,檢測學生掌握情況。

  (二)引導學生課外自讀。

  (三)堅持以剪報的形式擴大學生閱讀量,把握時代脈搏。

  (四)堅持寫隨筆,抽時間做評講,優秀作文印發給全年級。

  (二)專項複習。包括文言虛詞、實詞,古文化常識,詩詞鑑賞等,每項複習結束都有自編配套試卷加以檢測鞏固。

  在作文方面,抽出課堂時間寫限時作文,提初學生臨場作文能力。根據各班不同情況,從審題、結構、材料、語言等方面專項突破。

  (四)適度訓練綜合性試卷。為避免重複操練,我們對眾多綜合性試卷作了挑選,選擇難度不同的試卷,全年級統一測試,重在訓練考生考試的感覺。

  老師兢兢業業,認真塌實,任勞任怨。不僅解答學生的質疑,而且常常與學生談心,進行心理疏導。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把對老師的感情轉移到學科學習上來,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3

  在學生的學習道路上,語文是極為重要的一到門檻,中國的文字連在一起時,常常在不同句子中有不同的意義們同時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表達方式。因此作為一名初中老師,在學生結束小學的學習後,更進一步的學習語文時,我們一定要為學生的學習打好基礎。在這裡我有一點小小的教學感悟分享給大家。

  在教學中趣味和知識性同等重要。在學生髮下課本之後,有的人對課本感興趣,就會翻一翻書,看看有什麼樣的故事囊括在書本里面,有的人就直接將書本塞進書包裡,看都不看,這就要看老師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給予學生什麼樣的引導和幫助,使得學生都能愛上語文這一門課程的學習,再不濟也可以使那些不感興趣的同學提高語文這一科的成績。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將知識幽默的講述出來,像講故事一樣有趣,不會使人厭煩,就要看教師的準備工作做得如何,以及在表達方面的能力能不能貼近學生一點。

  乾巴巴的講述知識點,根據教學輔導書上面照本宣科的分析,學生的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就會下降,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是管不到學生在腦海裡想什麼的,就像有一句俗語說的一樣“強扭的瓜不甜。”強迫學生去學習只會弄出反效果。所以將自己的準備工作做好,讓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才能是教學趨向有益的一面。

  學習要有深度,學生自己的想法比教師的想法更加的寶貴。在一些美文賞析的過程中,我們總會說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同學們以後該如何如何做,這樣反而是遏制了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束縛了他們的思維。我們要做的其實是將一些能夠在初中階段被學生所欣賞的,適合他們閱讀的文章做一個推薦,佈置寫一篇文章,學生的所思所想就表現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看到他們對於文章的鑑賞能力。這樣的能力需要依靠學生自己去領悟,我們教師只能在旁邊引導,提供一點思路,開闊他們的眼界。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4

  一、關注學生需求,尊重學生個性

  關注的心理基礎則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交往中的素質要求,是誠信、關愛、協作等品質的形成基礎。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前言部分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正是老師把學生的學習過程看作是它“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學生的學習不是他個體的獨特行為,而是建立在師生間、生生間中的一種互動行為。就目前國內學生而言,學生獲取知識的最佳途徑是在課堂中。教師是課堂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師生的關係由以前的上下級關係變成平等關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充分尊重學生。教師尊重學生,是實行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不能尊重學生,就無法實現有效教學。古人常說的“師道尊嚴”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解釋,即有“尊嚴”的是知識,而不僅僅是早一點掌握知識的人,教師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陽光下最燦爛的職業”這一光環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態,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切實地關注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關注學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學生,使每一個教學環節能夠在學生身上發生作用。我始終認為,課堂不僅是教師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更應是學生表現自己思想和才智的劇場。從這一點出發,我們的教學,就應該克服一“灌”到底,一唱“終”場的做法,而要把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有思考、探究和表達的機會。

  我在語文教學時十分注意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鼓勵學生求異、求新,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努力尋求獨特的認識、感受、方法和體驗,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從而體現出學生的首創精神,尊重學生和學生間認知上的差異,尊重學生和學生間情感上的差異,尊重學生與老師、作者間的差異。我曾經教過一個學生小沈,語文基礎差,而且很調皮,老師上課他總不願聽,我從發現他的優點入手,尊重他,表揚他,鼓勵他舉手發言,結果他對語文的興趣日益濃厚,經常看課外書籍,中考語文考了118分,有效教學在他身上得到體現。

  二、多積累,重運用,夯實語文基礎

  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打好語言基礎,使學生正確的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最重要的基礎,是語言的積累;語文最基本的素養,是語言的運用。只有夯實認字、組詞、造句的基礎,才能構建、組段連篇、成文的語文大廈。積累,首先要積累字詞。就目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而言,重人文,輕工具的現象比較嚴重,不少學生常見常用的字詞不能掌握,語文基礎非常薄弱,這將根本無法形成語文能力。其次,要積累詩文。“腹有詩書氣自華”,熟讀、背誦一定數量的經典詩文,對於增強語感,提高語言表現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後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生活積累、思想積累、創新積累。“生活積累”指的是深入觀察生活,積極體驗生活,關注社會熱點,體察世態人情;“思想積累”指的是養成勤于思考,善於思辨的習慣,拓寬自己的認識空間,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創新積累”指的是在積累過程中,善於生疑、質疑、釋疑,鼓勵學生髮表與眾不同的見解,對身邊的生活和周圍的事物,學會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思考,達到更高的層次的積累。積累的目的在於運用,在於提高語言修養,讓字詞、詩文的積累,內化為自身的語文素養,從而豐富自己的生活,健全自己的人格。

  我們知道,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的。具體到語文教學上來說,語文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首先就要打下堅實的語文素質基礎學好語文知識。因此,我在語文教學中,非常注重落實各項語文知識,以便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打好基礎。我是這樣做的:採取分階段、分步驟、分類、分點的方法進行。七年級時,我在教學過程中,比較注意複習小學已學過的語文知識,並結合單元教學,介紹和講解語文知識有哪些類別、哪些知識點;到八年級時,有意識訓練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找出相關的語文知識,並分類歸納,讓學生在“找”的過程中熟悉和掌握各項語文知識;到了九年級時,由我作示範,再讓學生分類歸納,進行各項語文知識的梳理。這樣,學生不僅能夠熟練地掌握語文知識,並且還能瞭解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絡與區別。事實證明,準確掌握語文課中所涉及的各項知識,有利於進一步實施語文素質教育。

  三、選擇可行教法,提高學生語文素質

  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與老師辛勤的教導和採取可行的、適合學生特點的教法是分不開的。在語文教學中,我非常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力求讓課課都有新鮮感,堂堂都有誘惑力。

  首先,不同文體的課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有時同一文體的不同課文也採用不同的教法。例如:《春》和《濟南的冬天》都是寫景抒情散文。我在講朱自清《春》時主要是採用“朗讀體會法”。如:在講“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時,為了讓學生體會“鑽”字用得好。我先讓學生省略“鑽”朗讀(小草偷偷地從土裡出來),後全讀(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比較二者的效果。學生認為有這個“鑽”字好,我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朗讀思考:“鑽”這個詞用得好,好在哪裡?讓他們明白用了這個詞,不僅把小草擬人化了,而且還透露出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在教讀《濟南的冬天》時,我採用了“討論歸納法”。如:課文最後一段中的“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其中“不忍得”用得好嗎?我是先讓學生相互討論,後舉手發言,最後由我或學生儘量採用同學們的意見來歸納:這三個字將水人格化。水是那樣的多情,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凍上”。事實上,這樣的教學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不同年級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即使同一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其教法也不完全一樣。如訓練七年級學生閱讀文章時,我是先出好題目,然後有針對性地帶學生進行分析,而在教八年級學生閱讀文章時,我多數情況下是鼓勵學生自己出題目,自己品析文章。到了九年級,在分析文章時,我是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做,我只是一個適時點撥的“引導者”。

  四、讀寫結合,相得益彰

  我認為,在語文學習中,閱讀的過程是“吸收”的過程,寫作的過程是“傾吐”的過程。閱讀過程是學生理解感悟文章的過程,寫作的過程是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思維訓練的過程。閱讀和寫作是互為逆反應的東西:閱讀,是別人寫好的文章我們去讀;寫作,是寫好文章讓別人來讀。閱讀對學生的寫作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反過來,寫作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課文是學生寫作的最好範例,學生透過教材中課文這一範例,可以找到很好的寫作範本和素材。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經常將“讀”與“寫”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閱讀中給學生以寫作借鑑,在寫作中促進閱讀。我還經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這方面的體會,在閱讀教學中注重與寫作的聯絡,在寫作教學中又注重聯絡參考閱讀過的課文,讓課文成為學生寫作的最好範例。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5

  有效教學根據美國教育學家加涅的觀點,就是凡是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活動就是有效教學。透過學習,我在今後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注重了教學有效性的嘗試與實踐,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創新教學方法,收穫語文教學的獨特喜悅。筆者從以下幾方面加以闡述,求大方之家不吝賜教。

  一、要激發學習興趣的有效性葉聖陶先生指出:“興趣是的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學習方式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兩種。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貶低發現與探究,從而使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學生體驗不到學習的樂趣,所以,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激發與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實現了五大轉變。透過激發學習興趣,引起師生情感的共鳴,達到了“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從而使課堂呈現出五大轉變:變“教師為本”為“學生為本”,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與引導者;變“師道尊嚴”為“平等、和諧、民主、互動”的師生關係,師生在教與學中共同感悟、共同體驗;變“聚焦式”教學為“立體型輻射型”教學,營造課堂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場面;變“被動接受知識”為“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變“知識傳授”為目的為“全面提高學生能力、提升學生素質”為目的,對學生作出動態的、發展性的評價。

  二、要注重學習講授的有效性講授是課堂中最直接體現教師素養和功底的一種教學方法,始終是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有效講授要注意少而精。維其少,才重點突出,引發聽者的重視;維其精,才可能在師生互動中起到強化、畫龍點睛的作用。反之,若講授面面俱到,講的太多太泛,學生聽課時的思維則會處於“休眠”狀態。此外,根據維果茨基的學習潛力理論,“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他們的年齡與心理力量所許可”,即有效講授還應遵循可接受性原則,若講的太深奧,學生聽課時的思維則會處於“茫然”狀態。因此,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進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才能漸入課文的佳境,漸入學習的佳境。

  三、要注重學習指導的有效性當學生的話題方向偏離課堂主題時,教師的課堂指導應體現出適時合理的引導性;將學生的思維引回到課堂主線上來;當學生的思路阻塞,處於瓶頸狀態時,教師應本著“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體現指導的啟發性,推動學生思維向前行進;當學生的理解出現不足或錯誤時,教師的指導應注意體現激勵性,積極努力地發現學生的可取處、閃光點,即時反饋,程度地保護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努力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功處和改進、發展的途徑和方向。記得在教授《小狗包弟》時,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對於作家為了自保,而放棄小狗包弟的行為,我們該如何看?同學們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作家的行為是自私的,另一種認為作家的行為可以理解。並都提出了較為合理的理由。但是突然有一個同學提出了第三種意見:作家可以不用放棄小狗的。他的理由是:他可以站出來說真話,當時具有良知的人還有不少,肯定會有人站出來響應的。我在肯定他能這樣反思的同時,指出了他思維的侷限所在--那是個瘋狂的,人性被嚴重扭曲的年代。過後他恍然大悟,聲稱受教了。

  四、要注重學習訓練的有效性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要想學好,不進行一定的語文實踐和訓練肯定是不行的。我們要用新的課改理念、新的語文課標和新的培養目標來指導我們的語文教育,要徹底摒棄教師機械訓練,學生被動學習的語文教學模式,但是對於一些有利於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好的語文教學傳統應該繼續發揚。“知識與技能”是語文教育最基本的目標,任何時候任何改革都不可能迴避語言文字基本功的教學與訓練,該落實的知識必須落實,該訓練的技能必須訓練,該背誦的就要背誦,關鍵是教學與訓練的方法、形式、手段要真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真正改變。提倡語文教育的人文性、民主性,同時也要注重課堂常規訓練。比如,有的學生的字寫得潦草凌亂,毫無美感可言;讀書讀得斷斷續續,毫無節奏感可言;作文寫得錯字連篇,前言不搭後語,毫無章法可言,而這些都必須要旗幟鮮明地加以訓練,否則,語文素養的達成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同時,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充分尊重學生,講究教學民主,營造一種輕鬆和諧,師生親密無間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輕鬆愉悅。但要做到活而不亂,動而不濫,樂而不散。常規訓練不能機械化、模式化,不要過分強調坐姿、掌聲等的整齊劃一,不要過多地讓學生齊念“課堂常規口訣”。但學生的學習方法的不對,聽課的習慣的不正確,記筆記的習慣的不知輕重導致眉毛鬍子一把抓,不認真聽講的習慣,不能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都要透過不可或缺的訓練來讓學生養成好習慣,而不是諱疾忌醫而讓學生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變得自由散漫,課堂常規訓練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規範學習的行為,集中學習的注意力,其積極意義不言而喻。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6

  10月17日,我有幸作為片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競賽的評委,聽取了三個教師的三堂語文閱讀教學課。應該說,三位教師,都盡心做了充分的準備,對所授課文,進行了用心解讀,精心設計。其中,《羚羊木雕》的執教者順應時代要求,精心設計了“導學案”:字詞教學、文章感知、角色朗讀與表演、人物性格的體會、文章主題探究、達成效果檢測等環節。但就課堂教學的實施看,需要強調一句:讓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迴歸語文。

  葉聖陶先生說:“平時說的話叫口頭語言, 寫在紙面上叫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語文課程標準》(XX年版)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該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因此,語文閱讀課堂應該著眼於學生的語文能力(聽、說、讀、寫的能力),著手於文字的“示範”。

  首先從採取“導學案”的執教方式上看,明顯限制了學生的思路,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整個課堂,學生根據“導學案”,完全明白了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並且各個環節內容的相互印證,讓學生用不著思考用不著想就知道說什麼,怎麼說。其次,就教學的內容看,學生的字詞學習,應該是該學段(初一年級)的一個重點,要對字詞的讀音、字形和意義有比較全面的掌握。可惜我們的教師,只是讓學生讀正確(況且如“樹杈”之類的翹舌音、“逮”這樣的上升字還沒有讀正確),忘卻了書寫與意義的教學。角色朗讀與人物性格把握,如果不結合文章去感悟,沒有教師的指導(語序、語調、語氣和節奏、重讀與輕讀),是達不到學生學習目的的。更不要說只是讓“分組”(美其名曰:合作探究)下的幾個學生去“七嘴八舌”一陣了。至於文章主旨,是作者書寫本文的真實意圖。即使是要體現編者的意圖,也要有個度。本文的原標題是《反悔》,編入教材時,編者將標題改為了《羚羊木雕》。其主旨很明顯:“行成於思毀於隨”。也就是“做事(處事)要動腦筋”。就編者意圖看,就是讓學生在“親情”與“友情”的矛盾衝突之中去感受親情、體驗友情,並懂得“行成於思毀於隨”的道理。避免矛盾、化解衝突的交流與溝通方法只能是指導學生的行為,而並不是文章的主旨。第三,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有很好的示範作用,特別是在“語言文字的運用”方面。因此,文章開篇揭示矛盾高潮的寫法、插敘友情的寫法、透過貼切的語言揭示人物內心活動的寫法等,應該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忽視不得!教學實踐中,忽視了這些方面的探究,課堂上的書寫訓練就失去了意義,也就讓“達不到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要求成為必然。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7

  新一輪的語文課程改革需要教師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樹立嶄新的教育理念。這對我們每一位教師是一次通透的洗禮。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進新課改,是對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的機遇和挑戰。作為新教材的使用年級,我校初一語文組在校領導和其他年級語文教師的指導和協助下,認真學習、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取得了些許成績。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我校教研採取短期培訓與長期學習相結合,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等形式,注重校本培訓,每週定時定點學習,讓理論學習成為教師的內在需求,並在專門的研討會上將教學中出現的預設外、生成性的問題共同解決;學校創設條件,選派青年教師參加新課改研討學習班和新課標培訓,同時請市、區教研員到校講學、講課,努力將最前沿的教育教學思想呈現於一線教師面前,有針對性的解決實際問題。透過這一系列手段使新課程理念滲透於教師的教學行為中,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觀念上變“以教師為本”為“以學生為本”,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組織者與引導者,在教學中我們準確把握師生角色定位,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掘學生潛能,舒張學生個性。在第一冊的“口語交際――這就是我”教學過程中,我們為學生設立了語文學習的成長記錄本,讓學生寫出一個真實的自我,“自我介紹”,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性。

  在這一年的課改實驗中,我們充分反思過去備課的弊端,在此基礎上,對備課進行了改革,制定了"集體備課、互相協作、資源共享、個人加減"的新的備課方式。其中,集體備課是進行資源共享的前提,個人加減是體現教師個人創造和適合不同班級學生特點的保證。在備課形式上,我們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側重設計好教學的基本思路。教學設計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學法,尊重學生思維的多樣性,講求教案的實效性和創造性。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了“讀書、積累、提高”的主題活動,運用各種措施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資源。新課標下的教學每一步前進都需要探索總結。還有許多問題亟待明確。如新課程中“雙基”的落實情況,教學評價的把握,我們的課程內容對於形成學生素質過程中的作用等等。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語文無處不在,作為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愛上語文,因為它是一門神奇而美妙的學科,快樂地學習語文,學習快樂的語文。讓生活走進語文,用語文來描述生活!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8

  非常感謝科組給我這樣一個和大家交流的機會。對於語文教學,我是一個新手,新手上路,還望大家多多關照。

  語文教學到底該是什麼樣子,應該看以什麼為標準。

  若以聽課老師有東西可聽可看,那肯定要求“互動”“層層設問”,從教師的“巧問”到學生的“妙答”,能引向高潮的便是好課!

  若以學生聽得有趣為標準,風花雪月武打言情迎合學生趣味,也無可厚非,因為往往是學生說了算。

  若以中考應試分數為標準,任何先進高明的理論都無濟於事,任何花哨的教學都只能曇花一現。能考出高分就是好樣的,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很顯然,我們不談學生成績是不行的,我們今天就談談“抓老鼠”的問題,談談怎樣做個好貓?

  參加工作以來,開過不少成績分析會。好像領導說的最多的是:管理出成績。我姑且不去評價這句話是否正確,但我確實存在一些疑惑:有些班級的考核分數遙遙領先,但考試成績卻一塌糊塗。有些班級的考核分數不盡人意,但考試成績卻名列前茅。但有些班級確實管理成績和教學成績都不錯。由此看來,管理和教學不能說沒有關係,確實有一定的關係。那它們存在關係的核心點是什麼呢?我認為是學生學習的一種精神狀態以及班級所營造的良好學習環境。由精神,我想到了電視劇《亮劍》。我相信很多老師也看過,我喜歡看這部電視劇,尤其喜歡這樣一句話: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麼強大,就算對方是天下第一的劍客,明知道是個死,也要亮劍。即使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這裡提到亮劍精神,就是李雲龍這支軍隊的軍魂!劍鋒所指,所向披靡!我們不需要我們的學生同別人打架時拼的你死我活,但我們的學生學習時是否需要一種精神?我們的班級是否需要一種靈魂支撐?再說說環境,先講一個簡單的事例:我們經常去別人家做客,主人一開啟門,如果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很乾淨的地板,那第一反應應該是要脫鞋。如果看到的是滿地垃圾,我們肯定是直接進入。如果我們再脫鞋,那只有一種情況。我們的腦袋進水了。再說一個常見的現象:讀大學時,如果一個女生宿舍6個人,有5個人在拍拖。那另一個女生出現的情況只能是兩種:第一、快瘋了,受不了了,因為每個女生都在說自己的不BF如何如何的英俊?如何如何的體貼?第二種情況是:第二天馬上找一個男朋友,要求會很簡單:只要是個男的。說了這麼多,只想說明這樣一個問題:環境和氛圍對人的影響非常重要。由此可見班級管理中班級的學習環境學習氛圍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學生把衣服的扣子扣好了,成績就上去了。至於怎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我也不知道。所以這個問題不展開講。

  下面談談一些在教學工作中的具體的做法:

  一、將分層教學進行到底。

  這裡我重點講一下作業的分層設計。我覺得班上學生可分為ABCD四組。A組同學是沒有作業的,他們在語文晚休時可以看小說,可以做其它學科的作業,他們是絕對的自由。我絕對相信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課堂上掌握的情況。我們能做的是給他們開一些書單。B組同學的作業一般是以閱讀和寫作為主。C組同學以課內文言文,閱讀,古詩為主。D組同學只需要要默古詩和抄文言文的翻譯。D組的同學能考上50分,我就能開心10多天。當然除了這四組,也許有些班上級還會有特殊人物,他們的成績比較有穩定性,一般在5――10 分。他們屬於“高智商型”的學生,我們實在教不了,真的不想放棄,但也無可奈何。

  二、課堂上的時間多些給學生。

  先說一個事實:上週三我們在舒早霞老師英明領導下開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備課組成績分析會。我們沒有按照以往的會議義務性輪流地說一些,而是每個老師都暢所欲言積極投入到討論中去。我們在輕鬆的氛圍中把自己的疑惑甚至好的建議拿出來一起交流,一起討論分析。應該來說,我們每個人都獲益匪淺。回去之後,我就在反思:我們能不能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多些時間讓學生去交流去討論。美國的教育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告訴我,我會忘記;分析給我聽,我可能記住;如果讓我參與,我就會真正理解。”我把它做為我教學的宗旨。一堂課45分鐘,如果整節課都是我們在講,累不累啊?答案無疑是肯定的。我們整節課辛苦地自認為把重難點滔滔不覺地講得滴水不漏。學生掌握情況呢?這就不得而知了。也許我們覺得把該講的都講了,應該是 NO PROBLEM 。也許只不過是我們在聊以自我安慰罷了。也許只不過是我們在求個心安理得罷了。

  三、再來聊聊一個古老的話題:

  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得確很有道理。我曾經無數次的對學生說:如果因為我教你們的語文,你們對語文感興趣,自己會去積累,會主動去讀,會主動去寫。那我的目的達到了。學生因為老師的原因,而對學科感興趣,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我就經常覺得留有遺憾:因為我從小學到高中的數學老師都是55歲到60歲的男老師,把我學習數學的興趣扼殺在搖籃之中。如果換成年輕漂亮的女老師,那也許高考的數學成績不至於那樣“丟人現眼”。總的來說:要讓學生對我們的語文學科感興趣,得讓他們對我們人感興趣。所以我覺得一堂課的前三分鐘先和學生聊聊別的,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如果學生見到我們就想K我們一頓。那無疑不管我們的課堂是多麼的生動,不管我們是多麼的有才華。不好意思,他們不感冒。他們只想早點下課去飯堂,或者整節課在想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扁我們一頓。

  四、讓“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不在成為一句空話。

  這裡重點講一下書寫。我相信大家都會認為學生的書寫不是很重要,而是非常非常重要。前段時間驀然發現很多省的文科狀元都是女生,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也許和她們的書寫有很大關係。其實,很多聰明的男生,理科成績尤其突出,但恰恰就是寫的字能和醫生相媲美,龍飛鳳舞說得是好聽,其實就是亂草一把。為了閱卷老師少燒一點這些亂草,我們有必要重複N次地提醒學生書寫工整。從初一開始開設書法課,這也是一種趨勢。當然,初三的學生也可以在早讀前三分鐘默兩首古詩。要求只有一個,書寫工整。如果長期堅持下來,收效應該是不言而喻的。

  五、讓“小組合作”在作業的跟蹤上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我們給學生下達的作業任務,需要跟蹤到位。我們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是非常有限的。我們必須藉助小組長的力量。班級的語文學習互助小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編排。可以四個人一組,一個小組長。如果班上有足夠的語文精英,也可以兩個一組,一個組員和一個組長。組長對組員必須嚴格監督。比方說今天的任務是默寫三首古詩。組長必須督促組員完成,並負責組員的批改工作。如未完成,組長必須陪同組員在下午下課後相約教室,繼續完成那沒有完成的任務,爭取做到日日清。堅決杜絕組長與組員共同作弊。一經發現,老師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或者給定一週的任務,週五下午還未完成的同學,在放學後繼續留教室戰鬥。同時邀請其家長來校上演新時代的“陪太子讀書”。

  六、合理利用早讀晚修時間。

  早讀時間為25分鐘,分為集體讀和自由讀,或者集體讀和聽寫兩段。效果也許會更佳。默寫和聽寫的內容仍由小組長負責批改。小組長必須把組員易錯的字反饋給科代表。科代表必須找時間在黑板上給與提醒及訂正。

  晚自習的時間,應該給學生安排作業。作業的安排可分層設計。強調把作業當考試,保持考試時的高度緊張感。這裡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及差,如未安排作業,整節自習他們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發呆。

  說了這麼多,最根本的仍需要學生有好的學習態度,仍需要學生願意去學。如果只是我們老師“一廂情願”,我們再多的方法,再多的策略也枉然。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9

  為交流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經驗,推進初中語文教學改革,xx省教育學會和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於xx市xx中學舉行全省範圍的初中語文童話寓言教學優秀課例觀摩活動。xx年12月8日至10日來自全省的700多名語文教師會聚XX市xx中學,參加xx年廣東省初中語文童話寓言教學優秀課例觀摩活動。我有幸參加了這次觀摩活動,我認為這是廣大一線語文教師學習寓言童話這兩種文體的教學的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我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聽,詳細記,用心去體會……以下是我的一點點感受和收穫。

  一、把握好文體特徵進行教學,準確地制定教學目標。教學有一定基本規律,不同文體的文章,教學方法也不同,要提高教學效率,須因文而異,因文定法,根據不同文體,制定準確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提高課堂的實效性。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我們的教學要達到的目的,目標對於整個教學活動具有很強的引領性和規定性。教學目標準確了,我們可以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目標的達成更加高效。而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往往不能很快地把握文章的文體,準確地制定教學目標,形成基本的教學思路,影響了教學效果。正如還有12天就退休的XX市教研員曹殿成點評的時候說:“解析鑑賞守根本,便於學生會讀文,方法奇葩要慎用,一奇一葩無所循。”所以語文教師一定要有文體意識,教會學生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閱讀方法。

  二、深挖教材,並能正確解讀和使用教材。作為一個教育者,上好課的第一步必須是研究教材,備好課。本次活動中的幾位教師,從講課內容上,可以明顯感受到對於所授內容的潛心鑽研,從教學目標到具體的落實方法,從重難點的把握到突破,牢牢緊扣教材內容進行教學活動,不但完成了基本的教學目的,更重要的一點是正確解讀和使用教材。比如3號選手,寓言一般都有很多寓意,我們要抓住基本的含義,再多角度來講。如童話《誰是最幸運的》劉毅老師沒有抓住核心,一味強調最幸運,等文章學完了,學生又回到了原點,學生泛泛而談,因為自己健全,在友好的班集體等就覺得幸運,而沒有上升到生命的價值觀的問題。15號選手就抓得很準。

  三、教師角色發生了徹底的轉變。新的課堂教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不是純粹的“教書匠”,也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我所感覺到的,這十五位上課的老師在課堂上不像是“老師”,反而像一位朋友,沒有一味的去講授知識,而是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引導,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

  四、教學方法的轉變和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在這次觀摩活動中,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教學方法的轉變,教師不在是知識傳授者,打破了傳統的講授法為主的課堂教學,而是綜合運用了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各個方面的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果,在教學中,尤其給學生創設讀寫的機會和思考的餘地,讓他們有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課堂中他們讓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少問幾個是什麼;讓學生多講一點,教師少講一點;讓學生多一點思考,少一點責備。採取各種形式的課堂活動來教學,充實了課堂,如:師生互動、並把歌曲和關於寓言童話的名人名言帶進了課堂,增加讀寫的機會,真正實現了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原則。

  五、教師們的設計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的,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人,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這次教研活動中,“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最為深刻,教師充分相信學生,並尊重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結果,耐心聆聽每一位同學的意見,適時給予鼓勵和點撥,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靜靜地朗讀,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大膽地書寫自己的故事,變被動為主動,轉客體為主體。比如教師們的設計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的,學生是在讀文章,不是在回答老師的問題,教師是引導學生,而不是控制學生,因為控制學生很容易,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不容易啊!如果學生只是配合老師上課,那就沒有意義啦!

  六、專家專業的精彩的點評,引發了現場眾多老師的對童話寓言文體課堂教學的討論和思考。這次觀摩活動展示的是15名獲得優秀課例的老師現場教學寓言或童話,他們經受住了考驗,在上送省的100多節課題中脫穎而出,在現場做課中表現出色,獲得優異成績,得到專家的高度評價。我真的很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因為我從中受益匪淺,最主要的是專家給活動帶來了專業的精彩的點評,引發了現場眾多老師的對童話寓言文體課堂教學的討論和思考。廣東省教研室馮善亮主任在總結時,特意強調了寓言童話的教學一定要重視文字的解讀和結合學情進行教學,把握好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度。

  透過本次觀摩,我深深體會到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也由衷佩服這十五位老師高超的教育教學水

  為交流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經驗,推進初中語文教學改革,xx省教育學會和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於xx市xx中學舉行全省範圍的初中語文童話寓言教學優秀課例觀摩活動。xx年12月8日至10日來自全省的700多名語文教師會聚XX市xx中學,參加xx年廣東省初中語文童話寓言教學優秀課例觀摩活動。我有幸參加了這次觀摩活動,我認為這是廣大一線語文教師學習寓言童話這兩種文體的教學的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我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聽,詳細記,用心去體會……以下是我的一點點感受和收穫。

  一、把握好文體特徵進行教學,準確地制定教學目標。教學有一定基本規律,不同文體的文章,教學方法也不同,要提高教學效率,須因文而異,因文定法,根據不同文體,制定準確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提高課堂的實效性。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我們的教學要達到的目的,目標對於整個教學活動具有很強的引領性和規定性。教學目標準確了,我們可以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目標的達成更加高效。而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往往不能很快地把握文章的文體,準確地制定教學目標,形成基本的教學思路,影響了教學效果。正如還有12天就退休的XX市教研員曹殿成點評的時候說:“解析鑑賞守根本,便於學生會讀文,方法奇葩要慎用,一奇一葩無所循。”所以語文教師一定要有文體意識,教會學生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閱讀方法。

  二、深挖教材,並能正確解讀和使用教材。作為一個教育者,上好課的第一步必須是研究教材,備好課。本次活動中的幾位教師,從講課內容上,可以明顯感受到對於所授內容的潛心鑽研,從教學目標到具體的落實方法,從重難點的把握到突破,牢牢緊扣教材內容進行教學活動,不但完成了基本的教學目的,更重要的一點是正確解讀和使用教材。比如3號選手,寓言一般都有很多寓意,我們要抓住基本的含義,再多角度來講。如童話《誰是最幸運的》劉毅老師沒有抓住核心,一味強調最幸運,等文章學完了,學生又回到了原點,學生泛泛而談,因為自己健全,在友好的班集體等就覺得幸運,而沒有上升到生命的價值觀的問題。15號選手就抓得很準。

  三、教師角色發生了徹底的轉變。新的課堂教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不是純粹的“教書匠”,也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我所感覺到的,這十五位上課的老師在課堂上不像是“老師”,反而像一位朋友,沒有一味的去講授知識,而是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引導,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

  四、教學方法的轉變和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在這次觀摩活動中,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教學方法的轉變,教師不在是知識傳授者,打破了傳統的講授法為主的課堂教學,而是綜合運用了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各個方面的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果,在教學中,尤其給學生創設讀寫的機會和思考的餘地,讓他們有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課堂中他們讓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少問幾個是什麼;讓學生多講一點,教師少講一點;讓學生多一點思考,少一點責備。採取各種形式的'課堂活動來教學,充實了課堂,如:師生互動、並把歌曲和關於寓言童話的名人名言帶進了課堂,增加讀寫的機會,真正實現了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原則。

  五、教師們的設計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的,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人,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這次教研活動中,“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最為深刻,教師充分相信學生,並尊重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結果,耐心聆聽每一位同學的意見,適時給予鼓勵和點撥,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靜靜地朗讀,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大膽地書寫自己的故事,變被動為主動,轉客體為主體。比如教師們的設計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的,學生是在讀文章,不是在回答老師的問題,教師是引導學生,而不是控制學生,因為控制學生很容易,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不容易啊!如果學生只是配合老師上課,那就沒有意義啦!

  六、專家專業的精彩的點評,引發了現場眾多老師的對童話寓言文體課堂教學的討論和思考。這次觀摩活動展示的是15名獲得優秀課例的老師現場教學寓言或童話,他們經受住了考驗,在上送省的100多節課題中脫穎而出,在現場做課中表現出色,獲得優異成績,得到專家的高度評價。我真的很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因為我從中受益匪淺,最主要的是專家給活動帶來了專業的精彩的點評,引發了現場眾多老師的對童話寓言文體課堂教學的討論和思考。廣東省教研室馮善亮主任在總結時,特意強調了寓言童話的教學一定要重視文字的解讀和結合學情進行教學,把握好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度。

  透過本次觀摩,我深深體會到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也由衷佩服這十五位老師高超的教育教學水平,從中,我對寓言童話教學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收穫非常豐富。

  xx年一月八日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0

  教科書中,學生最喜歡看什麼書?你看發下來新書時,學生首先翻開什麼書讀得津津有味就知道了。那肯定是咱們語文老師引以自豪的語文書。一節節一年年的課堂學習中,學生最輕視的是什麼課?看看不少學生讀到初中甚至高中依然分不清修辭方法、說明方法、表達方式等就明曉了。那肯定也是咱們語文老師汗顏心痛的語文課。文章是渾然一體的精美藝術品,學生自然喜歡。那學生為何輕視語文課呢?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面對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初中學生而言,按部就班、支離破碎的課文解讀應該是其中一個原因。再看看名師的課堂,再回想自己某些師生群情激昂的課堂,就會發現學生也是喜歡語文課的,不過他們喜歡的是渾然一體、一氣呵成的課堂。那就要求我們語文老師注重課堂的綰合,用渾然精彩的課堂把學生們緊緊綰合在你的課堂裡。那麼,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能否綰合、怎樣綰合呢?本文將根據筆者學習聽課以及上課的經驗嘗試著梳理一二。

  一、重綰合是初中生對語文課的心理需求

  初中生年齡大約在12—15週歲,心理上認知、情感及個性雖然發展到了一定程度,自我意識較強,但學習動機還不夠穩定,意志品質也不夠成熟。你問小學生你將來幹什麼,他們會告訴你他們的遠大志向;你問高中生的人生目標,他們可能會告訴你明確的目標。惟有初中生,當你問他們的目標時,他們往往是沉默的,因為他們覺得說得太大可笑了;說得具體也不可能,因為他們幾乎還沒有考慮過。一個人意志力的強弱與其世界觀和人生觀有很大的關係,當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沒有確立起來時,責任心、堅韌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質就不可能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他們大多還是喜歡誰就學誰的課,喜歡這節課就全身心投入,不喜歡他們會遊離在課堂之外。特別對於看似誰都能聽得懂的語文課堂,如果你僅是按部就班學習課文或者一塊一塊地肢解課文,破壞了他們對這篇文章的美感或者你沒能上出超越他們理解的新穎內容,都不足以吸引住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所以重視語文課堂的綰合是初中學生對語文老師的基本要求,老師設計的內容及課堂的呈現要能緊緊地抓住他們的心。

  二、重綰合是語文學科對語文老師的需求

  重綰合也是語文學科對語文老師的需求。《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了語文課程的總目標,它多達十項。在總的教學建議中,它也列舉了六大建議。在課程理念中它也強調了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語文作為母語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語文與其它學科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面對同一篇文字,不同的語文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語文素養確定出不同的教學內容。而這也正是語文教學的魅力,語文字身就是博大精深的,語文課程的豐富性以及其多重功能、多樣策略為每位語文老師發展教學個性奠定了基礎。這樣就可以產生語文教學的豐富內涵、多樣形式,可以使得每一節語文課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與無限的張力,因此自覺自主地綰合好每一節語文課就成了語文學科本身對我們語文老師的必然需求。

  三、巧設計是語文課堂教學綰合的基石

  教母語的語文老師擁有可以自由綰合教學內容的得天獨厚的條件,但也最容易上得支離破碎、不知所云,因此,設計教學預案對於語文老師而言特別重要。教學預案的設計一般有兩種構思方式,一種是板塊結構,一種是線性結構。兩種方式很難說孰優孰劣,一般優秀的設計倒多是兩者的緊密糅合。比如你在教案設計上看到的可能是“匯入”“整體感知”“具體品味”“拓展延伸”“作業佈置”等幾個板塊,但是,好的設計一定是有一條線貫穿了所有板塊的,而決不會讓每個板塊是斷裂開來的。當今語文課堂教學的領軍人物餘映潮也經常採用板塊結構來上課,但是他設計的板塊看似相對獨立而又緊密聯絡,幾個板塊之間還是形成了層層遞進式的教學思路的。比如他的《濟南的冬天》一課,就用“三讀”(一讀,瞭解文章大意;二讀細細品味了精彩段落;三讀就是課後作業的背誦)串起了從匯入到感知再到品味和鞏固的幾大板塊。

  那麼常態課中,採用那種形式較好呢?可能採用板塊結構的老師不在少數,因為覺得它思路清晰,容易操作,不用費盡心思怎麼去設計過渡綰合的問題及語言,用“接下來我們做什麼”就可以順利上完一節課。但也正是因為此,語文課往往上得波瀾不驚,味同嚼蠟。因此,越是平時的常態課,筆者認為越應該採取的是線性結構。雖然設計時需要找到好的切入點,備課的難度增加,時間延長,但是一旦你設計好了宛如一篇精美文章的教學預案,那麼當你走進課堂時,胸有成竹的感覺和你上課過程中如行雲流水的教學流程會抵消掉你課前備課時所有的辛勞。作為老師,還有什麼比看到學生全情投入的神情更滿足自得的呢?

  比如,《那樹》是臺灣當代散文家王鼎鈞的作品,文章透過描寫一棵大樹的命運,含蓄地表達了對自然界寶貴生命慘遭虐殺的痛惜和憂慮,是一篇難度頗大的散文。我校夏老師在設計教學預案時以“你綠在這裡,綠著生,綠著死,死復綠。”這一句子為文字鑑賞的主幹,探究老樹的命運,引發都市文明與自然界共同發展等問題的深層思考。“你綠在這裡,綠著生,綠著死,死復綠。”這一句子在文中的重要性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只要找到了這一句,全文的脈絡就非常清晰了。夏老師為學生尋找了一片利於放飛的天空,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整節課由於有這條線的串聯,聽、說、讀、寫相結合,環環相扣,讓學生的感悟和發現變為一個漸進的過程,從進入課文到深入課文最後到探尋主題並自我發現,最終順利完成整個預設。師生共同投入感情的一節課,學生是繫著線的風箏,高飛於藍天,學生自己去發現,而不是繫著牛繩的耕牛,聽所謂的答案,默默記筆記。再說,新課程的實施,試卷上很少是書上直接學過的答案,讓學生被動地記筆記對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綜合素養絲毫沒有幫助。

  酈道元的《三峽》是一篇優美的文言寫景散文,在設計時我想把文意疏通放在語言品析的環節裡,於是我從“峽”字形入手設計:“‘峽’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所以要寫三峽風光,當然要從三峽的哪兩個方面入手來描寫?”“在作者描寫的山山水水中,你喜歡什麼呢?”“你喜歡山的什麼呢?”“那麼你喜歡三峽水的什麼呢?”在字形的引領下,層層追問,在學生找說的同時融進字詞的疏通和美文的誦讀,一氣呵成,學生也感覺酣暢淋漓。《落日的幻覺》是一篇說明文,但第一段又比較生動形象,因為描繪了落日的幻覺,後幾段文字是揭示幻覺的原因。抓住這個特點,我設計時構思了“藝術讓我們沉醉,科學讓我們清醒”的教學思路,引領學生品味了說明文中描寫的精妙及這類事理說明文寫作的順序。整節課,由於遵循了由現象到本質的行文順序,達到了步步深入而又井然有序的效果。

  其實,就是因為每一篇文章都是渾然一體的藝術品,所以幾乎每篇文章也都能找到巧妙設計的那個點,從而牽一髮而動全身,比如《湖心亭看雪》中的“痴”字,《孔乙己》中外貌描寫的那句話或者引人深思的結尾,《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出大亂子了”的關鍵句,《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諷”和“納”字等等。還有看名師的課堂實錄時就發現,被名師演繹過的經典文章莫不是渾然天成的藝術品。名師特別注重教學預案的精妙渾然設計的原因就是因為教學內容的組織是實現課堂教學科學管理的根本。語文教學活動必須是教師有意識的控制活動,是有目的、有方向的運動。課前符合學生思維層次、思維規律的精心預設才可以實現課堂上的定勢控制。老師的設計像攀登階梯一樣,步步升高,逐漸推進,才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也隨之攀登,並向縱深處發展,這樣學生才能時刻獲得一種動力準備狀態,以便於迅速轉化為高效的學習功能。

  四、妙語言是綰合成為常態的教育智慧

  老師要能像鹽一樣融入孩子的身體裡,學生才能和你在課堂裡產生緊密的連線,形成有效的互動,達成學習的最大效果。課前精妙的設計是很重要的基礎,但也只是基礎。在真正的課堂教學現場,最渾然一體的綰合還特別依賴於教師的教學智慧。而課堂調控的課堂智慧更多地體現在教師巧妙的提問語言和銜接過渡的語言。

  提問語言很忌諱說“接下來請同學們回答老師的這個問題”等很直白的話,似乎把一節課變成了練習講評課。除掉課文的主問題是自己課前精心預設好的之外,課文的追問問題在課前預設的基礎上會隨著課堂的進展有一定的變化。這時候巧妙巧妙的銜接語十分重要,它可以不著痕跡地把問題引向縱深。比如被大家津津樂道的餘映潮的《濟南的冬天》中當餘老師感覺到學生的表述還沒有到位時,不是說“其他同學還有沒有補充?”“還有嗎?”“只有這一點理解嗎?”等不少人常有的引導方式,他總是悠悠地說:“對,下面還應該有話說。”用這種方式來重新啟迪學生思維、挖掘學生潛能、規範學生的學習方法。嚴強在上《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當發現學生結合王熙鳳的外貌描寫分析性格陷入瓶頸時,嚴老師用“大家知道清朝婦女服飾美的標準嗎”引導學生輕鬆地解讀到了王熙鳳華貴美麗外表包裹下的多重性格。

  在提倡語文教學重視人文性的今天,銜接點評的語言被越來越多的老師重視,但是在改變只用“好”或“不對”之類過於簡單的評語一評了之的情況的同時,有些評價又走入了虛假的誤區。比如,“真好,你回答的真不錯。”“你真棒!”“大家掌聲鼓勵一下!”因為當你說這些時語調很平淡,沒有驚喜的眼神和語氣時,初中學生決不會因為這些所謂的表揚而激動,從而提高課堂的投入度的。其實只要你老師是真誠,全情投入的,不用直接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額外的點評,而只要在逐漸推進的教學流程中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客觀點評並引領深入就可以了。嘉興名師姚培紅老師在上《生物入侵者》一文時,姚老師針對學生的回答都作了點評,但絲毫都沒有譁眾取寵的生硬之嫌,就是因為姚老師都在解讀質量的本身上進行點評,說出了學生優秀的地方以及不足的地方。比如在進行說明文片斷練習時,有一個學生開頭那句話是用記敘文的表述方式介紹了自己喜愛的花瓶。姚老師及時抓住這一細節,在肯定她說明方法用得好的同時,校正了開頭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在沒有練習過說明文寫作的前提下對說明文的語言表述問題有了最及時地對比感知,效果很好。再如錢夢龍老師在教學《論雷峰塔的倒掉》時,當一個學生提出疑問說本文寫得有些雜亂時,錢老師把問題拋給了學生來討論。由於學生都知道魯迅的文章肯定不會亂寫的,當站起來說時“我……我想魯迅寫文章是不會亂來的”的無效答案自然出現。但是,錢老師丟擲問題的目的肯定不是這個,而是引導學生讀進去,讀懂。當發現目的沒有達到時,錢老師的處理非常高明,他繼續笑著把問題引向了深入:“當然,魯迅如果亂寫的話,那就不是魯迅,而是一名水平不高的中學生了。但不能把這個作為理由。要用文章本身來說明。”在錢老師不動聲色而又積極的引導下,學生慢慢走進了文字。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1

  透過本學期教學工作的展開,收穫良多。下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麼,怎麼上,什麼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曾聽一位老教師說:“課本編的有他一定的道理,講課前首先要吃透課本。”當然這不是說講課就圍著書本轉來回的讀,而是不管怎麼變都是不會脫離這個根本的。

  課前準備包括備學生、備教材。作好充分、足夠的準備,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餘,揮灑自如。在這次的公開課交流中,我看到有的老師講起課來可以旁徵博引,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而且也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整節課精彩紛呈。也有的準備不夠充分,需要用到什麼事例講解的也是拿來就說,所舉事例考慮不周全,有時缺乏邏輯性嚴密性。

  我們說教師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學生,那麼人自然要有感情,我們在教書中就應該投入自己的感情。我發現青年教師都能跟學生培養出一定的感情,有了感情的教學會擦出教學的火花,使教學變得更精彩。我們的學生都是很敏感,很聰明的,當你對他們給予了全部的愛心,飽含著熱情的上每一節課的時候,他們會回報給你百倍的情意。

  曾經有個學生因為受到學校的表彰,他當時要求擁抱一下我們的院長,在他的過去的學習生涯中都是差生的代表,只得到過老師的批評,第一次受到這樣的獎勵,讓他十分的感動。是啊我們的學生也許是最調皮最不好管理的,但是他們更是內心中情感最充沛的群體,而我們的教師就是要好好的引導他們。優秀的教師就是以他們人格魅力和品德來打動人的,而並不僅僅是學識。

  總得來說,這學期的工作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也使我認識到只有不斷的加強學習,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2

  雖然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只有短短兩年的時間,但是我卻深深的感受到語文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了,這時每位語文老師都需要仔細思索的,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根據不同課文型別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要培養學生髮現美的意識。米開朗基羅在被視為平常的大理石中發現“大衛”,牛頓在蘋果落地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卞和在執著信念中發現和氏璧。要想讓學生能發現美,除非培養他們善於觀察的眼睛。“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運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這裡有母親的呵護,朋友的問候,老師的關心,一絲一縷中都寓含濃濃深情。要從身邊瑣碎生活小事中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知美。從花的香、草的綠中體味自然,從陽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從絢麗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豐富。

  培養學生深刻思考意識。感覺於世界豐富多彩,體會生活絢麗繽紛,要能學會思考。創造人的是自然,啟迪和教育人的卻是社會。要能感動於社會中事、物、人,並且能激盪內心的揚善溢美的思想情感。學會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對生命意義感悟,對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諦。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3

  以追求美的享受——語文課注重審美體驗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本事,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資訊的本事。

  語文教育應當並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構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標中在闡釋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中將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本事、閱讀本事、寫作本事、口語交際本事。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構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語諧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另外還需要清楚的是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當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很多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每個語言文字都是一顆跳動的生命,都具有必須的感情色彩,豐富的內涵,“花”能使你想到百花盛開,那五彩繽紛的大花園;還會是你想到,那不十分引人注目卻那樣堅韌,在風雪中傲立的小花。“百合花”讓你感覺到清純,淡雅。“玫瑰花”則讓你感覺豔麗芬芳,熱情似火。僅僅是“百合”與“玫瑰”兩個詞語的不一樣,僅僅是這兩個字的差別,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不一樣的刺激,感受。這就是我們的母語所賦予我們的空間,靈感。也是唯有我們的母語才有如此的魅力。每個跳動的音符都會激起孩子們的遐想,給人以美的享受。都能使你產生豐富的聯想,都會讓你想到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應指導孩子們賦予每個文字以新的生命賦予它變化的色彩,使他盡顯英雄本色,盡其使命。也應讓孩子們盡情享受文字給他們帶來的歡樂,用孩子們的特有的童音,用他們獨特的理解,讓他們暢遊在知識的海洋中,那是最高的一種境界。我在不斷追求著。我們努力創造機會,讓孩子們在學習語文中不斷感受美,創造美。讓每個中國人都喜歡我們的母語,這是每位語文教師甚至說是語文教育工作者肩負的職責。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4

  首先是朗讀。俗話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詩也一樣,讓學生透過朗讀來感受詩中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每個人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作為老師只需要在朗讀之前將生字做好解答,讀詩是怎樣停頓的做好標註。在對古詩進行朗讀之後,讓學生說說自己在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什麼,引導學生對作者的關注,對當時作詩環境的關注。

  其次是瞭解詩的創作過程。詩人是怎樣的環境中發出什麼樣的感嘆,表達了什麼樣的想法,都與創作的過程息息相關,瞭解了這些,就基本能夠對一首詩有了解析,學生能夠深刻感受古詩的魅力。

  然後是解析詩的結構。將情感、事件等等要用大段文字描寫的語言熔鍊在一首詩之中,同時還要人能夠從中感受到作者當時的情感變化,這樣的文字功底是需要我們一起去學習的。透過對詩句的解讀,讓學生了解到漢字在詩句中起到什麼作用,為什麼要這麼安排,將簡單的詞語進行顛倒有什麼樣的好處。教導學生在寫作當中運用一些這樣的技巧,提升文字表達的能力。

  最後是藉助多媒體教學。學生的閱歷不夠豐富,因此在欣賞詩詞時沒有足夠的想象力,在腦海裡沒有一個明顯的印象,文字的表述也不夠學生去想象得到詩人所表達的奇幻的世界,所以藉助一些工具來呈現一幅具象的畫面幫助學生加深對詩句意義的理解,同時將詩句讓學生用聯想以一個美好的景象記下來。

  在古詩的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不能夠死板的按照書本去教,根據現在教學目標,讓學生對中國的詩詞文化產生興趣,最終熱愛我們的文化,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我們的知識。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5

  其實,在剛開學的那段時間裡,初來乍到,在很多方面都頗為費力,備課的時候雖然也有看課本和教參,但是真正講下來發覺整堂課都是我的自導自演,學生課堂掌握不足,檢測過程中暴露的問題也多,那時我的心情也很複雜。直到在一次複習《承天寺夜遊》時偶然翻閱了餘老師的教學設計,突然發覺自己的問題是出在備課這一環節了。回憶自己當時上這一課,按照大綱要求先是解決字的翻譯、詞的理解和斷句,接著就是文段翻譯然後就是各種貼近考點的理解等等。結果等課後檢測中發現很多反覆講過地方學生還是出問題。抱著嘗試的心理,我先是蒐集了學生易錯的地方,接著“厚著臉皮”在學生中“不恥下問”出錯的原因,最後分類為:記不到、記混淆、無法理解這三類。在具體複習這一課的時候只抓住蘇軾的情感變化進行有針對的記憶、區分和理解。在這裡,我就借用了餘老關於此文的結構變化處理的過程,從概括到情感流露的分析再到細化,就很輕鬆地讓學生領悟到文章的思想。

  從這裡,我明白了自己往常備課是一種毫無目的的備課,即使把知識點歸納得再齊全,學生吸收不了還不如精簡為一節課突出一個目標。當然,如今期末臨近了,如何進行有效的複習,避免複習課上學生無精打采,可能在板塊式練習的過程中要加強方式的靈活變化,讓學生集中注意力。

  其次,要抓緊平時所學知識點的複習。

  從理論上講,學生學習最重要的任務是要解決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絡問題。要學會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歸納、抽象、概括,從而完成知識系統化的工作。概念是思維活動的細胞,本來想透過複習用思維的細胞組成一個思維的有機體,或者說,把概念組成一個概念體系,形成基本的理論,所以如果平時不抓緊學習,很多學生在複習時一下子就會陷入到對一個個基本概念的理解上。這種複習其實就是對遺忘知識點的重新建立連線了,而且在考場上還容易出錯,所以說這樣的複習進展極慢還“不討好”,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厭煩這樣的複習。可以說,平時學習是準備原材料的過程,而複習是組裝知識大廈的過程。平時不備料,“知識大廈”在複習時就建立不起來。可見,抓緊平時的學習是搞好複習的基礎,複習是平時學習的深入和繼續,二者不可分割。

  綜上所述,如果教師能在教學設計、教法選取、目標確立以及課後複習引導等環節,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多次的系統複習,那麼學生學到的知識不僅質量會越來越高,而且會以少而精的形式牢固地貯存在頭腦中,為實現學生獨立地應用這些知識創造極好的條件。

  教學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講,要摸索的道路還很長。雖然自己從教時間不長,成長也不太明顯,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希望自己在將來的每一天能過得充實快樂,收穫成長的幸福感,不過實話實說,自己也確實不夠勤奮,平常充電不足,所以希望各位前輩們能多加督促,幫助我改掉這種壞習慣。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