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調查報告> 數學調查報告

數學調查報告

數學調查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調查報告1

  課改10年,教育最大的成就莫過於課堂的變化。現將本學期調研我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課程實施情況中發現的優點與不足進行總結和提升,透過總結與提升以期能找到推動並促進我市小學數學教學進一步發展的策略與辦法。

  佳木斯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具體有哪些變化?11月,小學部分三組深入到全市各小學進行調研。

  我們這一組一行5人,先後進入佳木斯第六小學、郊區十五小、佳一小、第六實驗校、東風區松江小學、二十三小學、農墾小學等7所學校,平均每人聽課14節,並檢視、收集了教案、作業、試卷。

  從總體上看,老師們的教學研究意識濃厚,教學的獨特風格有所顯示。新的課程理念正在逐步轉化為教師們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行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正朝著課改的方向穩步發展。具體情況陳述如下:

  一、課堂教學中的欣喜

  感觸最深的是發生在學生身心上的變化:他們的綜合素質普遍提高,表現出飽滿的學習熱情、陽光開朗的氣質和團隊合作精神等。其他:

  1、老師們的教學組織形式更加靈活。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知識、探索解決問題方法,在遊戲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比如,佳一小何莉丹老師組織摺紙、填圖等操作性活動,引導學生向更高一層的抽象思維發展:線段、長方形、圓等,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與模型思想。佳六小宋一彬老師與王麗丹老師的課堂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放手,理念新、學生主體地位突出,學生髮言時、思維活躍。佳二十三小李玉榮老師“珠心算”一課,展示了數學課堂靈活多彩的一面。姜娓娓老師的《可能性》教學,故事匯入,充滿童趣。融入了“高效的學習任務單”後,讓操作性活動有序展開。孩子們分工明確,在遊戲中體驗了數學學習的樂趣。

  2、學生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方式,為學生的發展創設了更廣闊的空間。課堂上教師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符合學生學習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用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主動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教師給學生的時間、空間,獨立學習的機會明顯比以前增多,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趣且有效,滿堂灌的現象基本不存在,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人。王亮老師的《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課匯入精彩,從教學樓照片抽象出基本圖形,情境生動、貼近學生。匯入部分的鋪設、面積公式複習等,關注了各層面學生髮展。發揮了“小班額”優勢,學生數學思維處同齡孩子領先地位。生生間的深層次互動得益於王老師的獨特教學藝術。

  3、師生角色的變化,帶來了課堂教學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不再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而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課堂上,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語“能讓我說說自已的想法嗎?”“你們對我的想法有不同意見嗎?”。在十五小,所聽課題是:《因數中間、末尾有零的筆算乘法》。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探究慾望較強;教師引導學生準確把握不同演算法的特點,儘可能選擇多種演算法中較最佳化的一種,採用合理、簡潔、靈活的方法進行計算,教學氣氛寬鬆、和諧。農墾小學張海虹老師、王英濤老師、趙健老師、趙化連老師,引領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活動中做數學,問題由學生提出、由學生解決,已然有了“過程與結果並重的教學觀”。得益於校長、主任辦學理念新與創新意識強。

  4、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從重結果向重過程發展。教師十分注重對學生獲取知識與方法的過程設計,重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教師及時給予鼓勵。課堂上,不僅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有學生對學生的評價,透過評價不斷反思修正自己的想法,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能力。東風區松江小學王桂凡老師的《筆算除法》注重試商方法的指導,發揮評價的激勵與導向作用:讓學生在經歷反覆說、試商的過程中,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教風樸實、紮實。給學生留出了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時間與空間,對算理的揭示也很到位。

  5、教師都能充分利用多媒體,透過精美實用的課件演示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密度。很多老師們的課件是自制的。這說明,老師們認識到現代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作用。

  二、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標》學習還需加強,加強對十個核心概念的理解。教師學科專業化成長有待於關注,教學能力有待於提高。從理念認識的層面也好,從實踐操作的層面也好,教師自身專業化成長亟待關注。課堂駕馭能力,學科知識掌握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同校明顯,校際間明顯。教師作為一個成長的個體是需要不斷地學習,這樣才能滿足工作教學的需要。

  2、教材編排體系、編排意圖有待於深入地研究。

  讀懂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保證。教師要仔細揣摩教材,理解編者意圖,要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材。調研中我們感覺老師們對教材吃得不夠透,教學目標的把握,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一部分教師有待於提高,尤其是學習內容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承載的數學資訊,學生的思考達不到深刻。另外,新教材一改傳統教材的知識呈現方式,新知識並非都以集中形式出現,分散出現的不少。很多教師對教材的使用與創新之間關係還需進一步思考、認識與理清。

  3、情境的理解與創設有待於提高認識。

  情境教學被教師們所鍾愛。許多數學課堂因為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數學課也變得生動、富有吸引力了。然而也有部分教師對情境教學的認識和理解出現偏差,表現在:情境與數學內容關聯不大,僅限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有的情境含有數學思考,但老師們對於它的使用不當,挖掘不夠深刻。缺少對情境中數學資訊的提取與分析。

  4、評價。調研過程中發現,有幾位老師的課堂教學評價及時,但,激勵作用不足。重結果,忽略了過程性、發展性評價。對發展性的評價的理解有所欠缺。發展性評價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評價體系,它的功能是促進和激勵學生的發展,提高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必須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要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體現尊重與愛護的前提下進行評價,同時還應該關注學生個體的處境和需要,注重發展和變化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多用激勵、鞭策的語言,少用簡單、結論性的語言。對優秀的學生,除了激勵之外,更主要的是幫助他們找出不足之處,客觀地認識自我,掃清前進路上的障礙,更上一層樓。對學習和表現不是很好的學生的評價,應該更加慎重,教師必須用誠懇、信任的態度幫助他們查詢、分析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和透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比如:4行7字詩中含有字的個數,一名孩子彙報說:2x4加5x4我得到28個字。教師評語說:“錯了,老師的要求是用我們這節課所學的知識來完成,你沒有按老師要求做。”課後與老師的交流改進建議:激勵為主;先肯定孩子把詩歌分兩部分後求字數是很好的辦法。之後,再追問孩子:如果用7的口訣,你怎麼做?這樣一來,即保護了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拉回”對本課教學目標的關注。

  5、作業。教師都能及時、認真批改。還可有所創新與突破,教給學生科學的作業方法;比如:可讓學生準備一本“錯題簿”,將錯題原原本本的抄下來,把錯誤的地方標註,然後在錯題下面,按正確的方法再做一遍,最後分析錯誤的原因。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會產生很好的效果,類似的錯誤就不會再發生。也可嘗試學生編題,互評、互批等。開放性作業與評語、校本教研特色、文化建設等,我們與發達地區還存在差距,需進一步努力。

  6、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需要加強。用多樣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理解,語言是數學思維活動體現的重要的一部分。語言是思維活動的外顯,如何讓學生把思考表達清楚?教師的重視與培養是關鍵。

  三、下一步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1、教師的自覺認識與自覺行動很重要。教師應該有成長自我的認識,加強讀書學習。教師本身的這種自覺的認識與行動,是需要被認可。當領導的,做我們教研員的都要給老師們以積極的關注與鼓舞。

  2、用好校本教研這塊的陣地,加強集體備課。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是現在,乃至今後教學研究的一個主要陣地。要發揮好它的作用,關鍵是各校領導要加強認識,帶領學校的老師們注重具體操作層面內容的研究和專業引領,紮紮實實地去研究。

  3、專題研究,紮實實驗

  近十年課改的實驗,趨於成熟。課改的基本理念已經深入老師們的心中,進一步把課改的實驗進行最佳化。比如:統計與機率部分的教學,空間與圖形部分有效地經歷過程性學習,包括概念性教學的突破,計算教學有待於進一步探討,等等,從內容到方法,從形式到有效性,從教師到學生,從理念到操作,我們要上下結合,齊心共進,紮實實驗。

  4、加強骨幹教師的帶動作用

  重視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讓普通老師快速成長起來。

  5、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促進教師的成長。

數學調查報告2

  提要:圍繞課程改革的落實情況,我於20xx年3月起深入部分小學進行了持續半年的教學調查。調查的結果很不理想,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更多的是憂慮。我深深地感受到新課程的落實在我市、尤其是在農村小學任重而道遠。課改的需要與現實的差距還很大。

  我市於20xx年下學期開始試行新課程和使用新教材。教育局組織了四輪培訓,二年多來,新的理念貫徹和落實得怎麼樣呢?帶著這些問題,我於20xx年3月起深入學校進行了持續半年的教學調查。共走了25所學校,聽課86節,走訪教師百餘人。總的感覺是有喜也有憂。

  成績

  在課改的這段時間裡,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發生了許多變化。教師的教育觀念在變、教學行為在變;學生的思想在變、學習方式在變。這是可喜的一面。體現在課堂上有如下幾方面的變化。

  1、變課前鋪墊為情境匯入。

  過去我們的數學教學通常是由複習引入新課,學生感覺每節數學課只與數字和運算子號打交道。時間長了,對數學就產生一種厭倦感,尤其是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就更對學習數學失去信心。現在不同了,許多老師,尤其是低年級的老師,能夠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來引入新課,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進入新課,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變得愛學數學,想學數學了。

  2、變遠離生活為走近生活。

  幾十年來,我們的在校學生只知道學習數學是為了考試,為了升學,而不知他們生活的周圍處處存在數學,處處需要用數學。這是因為我所教的數學遠離學生活。而現當我們走進課堂時,情況完全不一樣了,我們所看到的數學課是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絡在一起,生活氣息非常濃。我感覺到數學課已經走近學生的生活。這樣教學,學生就不會感到數學離他們那麼遙遠;就會真正明白為什麼要學習數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變聽數學為做數學。

  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師走進課堂就嘰嘰喳喳講個不停、寫個不停,學生只是靜靜地在聽數學。這是我們延續了幾十年的教學方法。現在這種現象有了明顯的改變。取而代之的是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學習資源主動地去學習數學,自己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多了,學生在做數學了。這正是新的課程理念所要求的。

  問題

  成績是喜人的,在取得這些成績的同時,我感到更多的是憂慮。新的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在不同區域、不同年齡的教師之間差異很大。總的情況是年輕的教師比年老的教師好;城區、廠礦比農村好;參加過培訓的比沒培訓的好;低年級教師比高年級教師好。總之,新的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離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存在不少的問題。

  1、處理教材缺乏靈活性。

  教材是“課標”理念的載體,是課堂教學的依託,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決不是唯一資源。教師可以而且應該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環境,靈活處理教材。有些內容是可以而且是應該重新組織教學資源的。所以課前教師要鑽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真正意圖,課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四年級第八冊有一個內容是“簡單的資料整理和求平均數”,這個教學內容是讓學生透過具體的資料掌握統計知識,教材上用到了“和平一街、東大街”等地名,這只是給學生一個背景材料而已,其目的是要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教師在組織教學資源時,應該、也完全可以結合本班學生居住地所分佈的情況編一個例題,資料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找,這樣就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由然而生。象這樣的倒子教材上很多。然而,我們在調查中感覺到,教師大多是死搬教材,沒有一點靈活性。過多地受制於教材,書上怎樣寫,他就怎樣教,一成不變,缺乏生活氣息。

  2、合作學習有形無實。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方式要多樣化。“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裡所說的是重要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目前有一種怪現象:只要有人聽課或是公開課,教者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用上合作學習的方法,不管教學內容是否合適,也不管學生的實際情況如何。而且合作學習大都是淺層次、低水平的操作,動輒搞小組討論。有些問題本可以馬上由學生回答的,也要進行較長時間的討論。似乎沒有討論就缺少一個程式。

  有些分組學習是幾個同學圍在一起嘰嘰喳喳亂叫一陣,給人以表面的積極討論問題的假象,看上去熱熱鬧鬧,沒有實際效果。不僅如此,而且還會助長不良風氣的形成,影響學習效果,造成新的兩極分化。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大多數教師並沒有掌握合作學習的真正要義,老師們採用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也並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其充分展開討論。往往是學生還沒開始學習,教師就叫停下。完全是一個形式,走走過場,給聽課者看,使得合作學習有形無實,給人以做秀的感覺。

  我們不應將“新”與“舊”看成區分教學方法的“好”與“壞”的主要標準,不能採取極端主義態度,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某些教學方法。恰恰相反,我們應當更為明確地提倡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傳統的方法有它的優點,時髦的方法也有它的侷限性。我們只有透過積極的教學實踐,深入地去認識各種方法的優點與侷限性,才能依據特定的教學內容、物件和環境,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合作學習是一種好的教學方法,但它不是萬能的。不要動不動就合作,動不動就討論。

  3、課堂教學評價過於關注認知領域,評價語言貧乏枯燥。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一理念老師們似乎都知道,但是,一到課堂上情況就不一樣了,教學評價時,老師們往往只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得怎麼樣了,會做幾道題目。而學生們的思維過程,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其它面的能力;還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老師們則往往不太在意。此外,評價方法單一,評價語言貧乏。不分年級,不管問題的難與易,都用表揚他,頂呱呱;你真棒;你真行;獎勵五角星和大紅花等予以表揚。過多的、廉價的表揚無異於捧殺。教師的表揚不要隨意和漫不經心;要發自內心的,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他的答問已引起老師的興趣。這種表揚要能讓學生感受到一種成就感。否定學生的結論,則要讓其明白錯誤的原因,使其體面地坐下。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因人而異,因問題的難易使用不同的評價語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評價的目的。

  4、只見老師講課,不見學生動腦

  前面提到課堂教學方式有了明顯的改變,但這離新課程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調查中發現,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有超過40%的課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只看見教師不斷地在說,看不見學生在動口、動手。課堂上靜悄悄的,看上去課堂紀律很好,有序,可是學生並沒有積極在思維,是被動在學習,有一種被教師牽著走的感覺。這種安靜嚴重卻制約了學生的智力和個性的發展。不利於學生的成長。是與新的課程理念相違背的。

  課堂教學本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是必要的;但更應該體現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我們要關注每個學生是否在動口、動手,動腦;還要關注每個學生在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5、只管結果,不問過程。

  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大多教師在教學中過多地滿足於學生能得出某一個結論或會做幾道題目這個層面上,而對於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的思維方法則漠不關心,有些學生雖然結果是錯的,可他的思維過程則與眾不同,很有創意,對此教師則視而不見。似乎也不在意。

  6、課堂提問缺乏深度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課堂提問有開放性,所提之問題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價值,不是隨口可答的,要經過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隨口可答的問題儘量少提,最好不提。這樣,對老師的要求就高了,備課時不作認真思考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有些是需要在課堂上隨機應變。教師需一定的臨場應變能力。事實上,在被調查的物件中沒有幾人做到這點。

  此外,在課堂上,教師似乎懼怕學生出錯,尤其是公開課,一旦學生出錯,教師就馬上捂蓋子。唯恐因此而打亂自己事先設計好的教學計劃。

  課堂是出錯的地方,出錯是正常的,不出錯就不正常了。這是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學生都會了,還要我們老師幹什麼呢?學生出錯了,教師應該讓學生把問題說完,然後分析其錯誤的原因。以便對症下藥。這才是我們的教師對待學生的“錯誤答案”所應具備的態度。

  總之,從上述情況來看,我們的課改任重而道遠。

  分析

  課改在我市實施已有二年多時間,新課程理念在課堂上沒能真正得到落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觀上的,也有主觀上的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方面的原因。

  1、思想認識不到位

  有些教師認為教學改革改了幾十年,改來改去還是這個樣;還有些老師認為這是上面的領導為了推銷教材而作的宣傳,是糊弄人的。因此從思想上就沒有把課改當回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2、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不夠透徹。

  新課程培訓雖然進行了四輪,但對每個教師而言,也許就一次,回到學校後就再沒有學習,據瞭解,還有相當一部分老師沒有見過《課標》,僅憑几天的大課學習,怎能透徹地理解《課標》所蘊藏的真正理念呢。自然就更談不上在課堂上如何去實踐了。

  3、教師年齡偏大

  小學教師年齡偏大,這是多年來的老問題,可真是爺爺奶奶教小學。近幾年小學數學教師年齡偏大的問題更為突出,有些學區幾乎找不出年輕的數學教師,還有的小學,數學教師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這些教師教了幾十年書,積累了不少的教學經驗,但同時,思想也已成定勢,很難接受新鮮事物;還有些老教師認為,幾十年都這樣過來了,改不改都是教書。改革那是年輕人的事。大年齡的教師在我市小學數學講臺上算得上是一支龐大的隊伍,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存在上述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4、年輕教師同化現象嚴重。

  青年教師本應是“課改”的生力軍。在農村,由於大部分學校老年教師居多,進取心不強,學校很難形成一種教學研究的氛圍。本來就是鳳毛麟角的年輕教師由於長期處在這樣一個不利於自己成長的環境之中,使得她們在思想上過早地老化,惰性,不思進取。自然影響到她們的成長,因此,在農村小學中,缺乏優秀的年輕數學教師也就成為必然。課改的落實也就勢必受到影響。

  5、教師隊伍不穩定

  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總以為小學教師要什麼都會教,這是個錯誤的認識。樣樣都會,勢必樣樣都不會,更談不上精。系統的知識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就小學數學而言,幾加幾,我相信人人都會,收廢品的也會,可是要教好數學卻不是人人都行的了,我們知道,中學數學教師來教小學數學也不一定能勝任,何況其它學科的呢。不專就不便於教師鑽研業務,自然就不利於教師自身業務的提高,今年教語文,明年教數學,弄得教師無所適從,怎麼去專啊,教師也不適應。不用說精通,就連小學六年中系統的數學知識都不清楚,如何去教好數學?!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些數學教師師參過數學培訓後,回到學校卻改教語文,而參加過其它的培訓的老師卻來教數學,有的根本就沒參加過任何培訓,手中又沒有《課標》可學,這又如何去理解新課程理念,如何在課堂上體現新的理念呢?小學教師隊伍不穩定現象已嚴重影響了小學教育,不有說新理念的貫徹,就是常規教學都已很成問題。

  建議

  1、加強基層教學研究

  切實加強以學區和學校為單位的教學研究。要實實在在地坐下來研究問題,不要形而上學,重形式,走過場。那種只聽課,不討論的研究活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2、加強教師理論學習

  理論源於實踐,對實踐又具有指導作用。如果教師連新的教育理念就不懂,《數學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都不知,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去呢?因此,在現階段,教師的當務之急是加強理論學習。學區和學校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教師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學習《數學課程標準》。

  3、儘快充實師資力量

  新課程理念要靠教師去落實,相對而言年輕人在這方面有熱情、有開拓精神,接受新鮮事物快。而小學數學教師隊伍年齡老化現象已到相當嚴重的地步。因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作宏觀控制,儘快充實小學數學師資力量。

  4、切實穩定教師隊伍

  要使新課程得到很好的落實,切實穩定教師隊伍這是非常重要的。小學教師今年教這科,明年教那科的現象必需得到根植。只這樣才有利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才有利於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才有利於新課程的落實;才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

數學調查報告3

  1、學生普遍存在數字難學的傳統認識,導致學習興趣下降,我以學生對數字的認知狀況和思維能力為考察物件,就題目“當你知道本節課是數學的時候”,你的態度是:

  a、急於想學,很有趣b、應該學習它

  c、學不學無不所謂d、不太願意學

  e、感到厭煩畏懼

  結果如下:

  我在校門口,調查一些同學,瞭解有關情況。其中感到厭煩畏懼的人數,初一佔0.2%,初二佔10%,這是極不正常的。這表明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不高,存在著較大的分化現象。

  為了使學生的智力、能力、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培養學生創造能力,這就自然產生了初中數學“體驗學習”教學法的嘗試與探索。

  2、教學法模式

  (1)引導體驗:教師要考慮的是“儘可能適應學生的體驗去協調!”當學生體會到新的問題時,要開創新的情境,讓學生去發現新問題,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教師的任務是給學生開放廣闊的探索空間,仔細體會各種不同的思維,不同的方法,必要時進行適當的點撥、評判。如《等腰三角形性質》教學中,怎樣剪最快?學生透過對操作過程的嘗試後,提出方案。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或動手實踐),交流個人想法,小組擬定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後問:“能否一剪刀剪出一個等腰三角形?”然後讓同學們思考,並說明操作思路。

  (2)合作交流:教師要善於運用各種手段,引導學生把感受表達出來,展來討論、交流,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活動起來,讓他們自由操作,思考、討論、交流、爭辯,使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表現,發展個性。

數學調查報告4

  自主學習指學習者在教師指導下,對自己正在進行的學習活動進行主動、積極、自覺的計劃、監控、評價和調整的過程。我國正在進行的新課程改革,從根本上說,就是培養學會自主學習、自我發展,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綜合型、創新型人才。為了解中學生數學自主學習情況,我對北京、內蒙古和廣東三地的中學生進行了自主學習狀況的調查研究。

  一、調查的目的和內容

  為了解我校學生自主學習現狀,發現問題,找出原因,為課題《中學數學據,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提供依據,20xx年10月,我對本校學生自主學習現狀進行了抽樣調查。這次調查力求全面瞭解學生自主學習現狀。本調查研究採用自編問卷。該問卷共25個專案,分別從學習內容的自主性、時間管理、學習策略、學習過程的自主性、學習結果的評價與強化和學習環境的控制六個方面考查學生自主學習情況。

  二、調查物件與方法

  本調查選取高一、高二年級的部分學生。每個年級抽2個教學班。發出問卷252,回收問卷236份,回收率94%,有效問卷224分,有效率95%.

  調查採用自編的自主學習調查問卷,共25道題,每題有3個選項,要求學生在每題的選項中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回答。為了使學生表述自己的真實想法,本調查問卷只填班級、性別,而不填姓名,並且當堂完成答卷。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在數學課上,我總能保持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講。

  ○同意60%.○中立35%○不同意5%

  在數學課上,總能保持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講佔60%,而注意力不夠集中或不集中的佔40%,這說明學生的上課效率不高,比預想的差。

  2.在數學課上,我常把老師當作權威。

  ○同意70%○中立15%○不同意15%

  同意的佔70%說明絕大多數學生願意上課跟著老師走,30%的學生不能或不願意跟老師走。課堂需關注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況。

  3.我希望課堂上學生多參與與老師的互動交流。

  ○同意40%○中立20%○不同意40%

  60%學生不願意或不希望參與交流互動,說明傳統教學模式被絕大多數接受,他們喜歡被動接受,缺乏或不愛主動參與。這說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急需提高。

  4.我喜歡參加以小組為單位的課堂學習討論。

  ○同意62%○中立17%○不同意21%

  38%學生不喜歡參加以小組為單位的課堂學習討論,教學設計需激發學生的思維。

  5.每次數學課前我都主動預習,或查詢相關資料。

  ○同意30%○中立38%○不同意32%

  70%的學生課前不能或不能堅持主動預習,或查詢相關資料,這說明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

  6、每次數學課後我都主動複習,加以鞏固新知識。

  ○同意21%○中立29%○不同意50%

  79%學生課後不注重或不復習,好習慣沒有養成。

  7、我認為適時制定學習計劃是必要的。

  ○同意25%○中立50%○不同意25%

  只有25%學生認為適時制定學習計劃是必要的,少部分人學習目標明確,大多數對制定計劃目標缺乏正確認識,教師要教會學生制定計劃目標。

  8.我總能提前完成數學作業

  ○同意20%○中立66%○不同意14%

  這說明少數學生只能提前完成,有較多的自由支配時間。

  9.我經常閱讀或學習一些課本以外的數學學習資料。

  ○同意26%○中立55%○不同意19%

  這說明大多數學生不經常閱讀或學習一些課本以外的數學學習資料,教師要積極引導,推薦好資料,培養學生的拓展能力。

  10.自己數學好不好,主要根據老師和父母的評價意見。

  ○同意46%○中立30%○不同意24%

  一半的學生重視老師和家長的評價,所以教師要多鼓勵,給學生信心。

  11.我經常對一個階段的數學學習情況做反思總結。

  ○同意15%○中立28%○不同意57%

  這說明絕大多數學生不注重反思總結,缺乏自主學習的方法。

  12.每次數學考試後我總是自覺的找一下差距和原因。

  ○同意50%○中立25%○不同意25%

  25的學生考試後不找差距,不分析原因,學習缺乏主動性。

  13.每次數學成績下降時,我會馬上分析反思。

  ○同意3%9○中立45%○不同意16%

  只有40左右學生能及時反思分析成績下降的原因,找方法對策。

  14.我總是能及時地改變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

  ○同意1%2○中立67%○不同意21%

  這說明多數學生堅持自己的學法,教師要適時給學生學法指導。

  15.數學成績不好時,我總能鼓勵自己。

  ○同意32%○中立40%○不同意28%

  這說明多數學生情緒受成績影響較大,考試後教師要多與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交流,多鼓勵。

  16.每次數學遇到困難時,總是向老師或同學尋求幫助。

  ○同意24%○中立50%○不同意26%

  這說明少數學生願意主動問問題,暴露自己的思維,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資料從老師同學中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17.平時做數學練習題時,從不翻閱參考答案。

  ○同意15%○中立73%○不同意12%

  15的學生遇到難題能堅持反覆思考,學習習慣較好。

  18.我認為數學知識應由學生自己發現,而不是由老師來傳授。

  ○同意12%○中立75%○不同意13%

  多數學生上課願意跟著老師走,對老師的依賴性強。

  19.就整個學期,我用來學習的課餘時間較多。

  ○同意20%○中立63%○不同意17%

  20學生用來學習的課餘時間較多,少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

  20.對於課後的學習,我有明確的目標。

  ○同意28%○中立20%○不同意52%

  多數學生目標不明確,老師要加強引導。

  21.我上網的條件較好。

  ○同意72%○中立10%○不同意18%

  多數學生有好的上網環境,教學中要很好的利用。

  22.我上網的目的是輔助學習或搜尋資料。

  ○同意12%○中立71%○不同意17%

  多數學生上網不是為了學習,學生的自我監控有待提高。

  23.網路環境下可以獨立自主學習、交流方便、資源豐富、學習時間自由。

  ○同意23%○中立27%○不同意50%

  學生還不能意識到網路環境對於學習帶來的便捷,教學中要積極引導。

  24、我會留心身邊的問題。

  ○同意13%○中立62%○不同意25%

  多數學生不太留意身邊的問題,漠視問題就意味缺乏思考。

  25.我評價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好。

  ○同意32%○中立55%○不同意13%

  少數學生有較高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建議與對策

  1、根據我校學生自主學習情況調查的現狀看,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方法、習慣等比較薄弱,因此,開展在教學中指導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著較強的必要性和針對性,根據數學學科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研究。

  2、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十分重要,自主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個體性,教師要以很寬容的心態,去營造一個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環境和氛圍。

  3、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教師有針對性探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激發學生動機、提問的實效性、引導學習方法、培養學習習慣、學習評價、學習監控等),讓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的研究中。

  4、在教學過程中,要嘗試構建學科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形成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評價體系。

  5、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不只是課堂教學,學習過程應延伸到課外、家庭,擴大知識面,增長見識,使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鞏固和提高。

  6、教會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我監控。這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關鍵,也是目前學校教育的薄弱環節。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學會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記錄,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並學會自我評價、自我強化與自我反思。對於中學生來說,進行自我監控能力的培養是可行的,並且這種能力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提高。

數學調查報告5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推進,我縣的各科課堂教學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一年來,我們教研室小陣列透過聽課、看教案等形式,基本瞭解了新課程改革實施五年來我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看到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的可喜變化,同時也發現一些問題。

  (一)學習方式的轉變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透過聽課,我們看到80%的課堂教學基本組織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思考、交流、說明等數學思考過程,學生能在各種活動情境中有效地學習。

  如案例1:二年級“可能性”

  本課教者從學生喜愛的、熟悉的拋硬幣遊戲開始使學生感受事物的不確定性。學生在觀察、拋擲、猜測等活動中,初步體會到了硬幣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後小組內玩摸球遊戲,再一次經歷活動過程,感受事物發生的不確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發生”、“一定發生”等現象。達到了預期目標,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級“圓的周長”

  測量圓的周長時,教師先問學生:“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時,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們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你們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條去測量實驗桌上的幾個圓的周長,有幾種測法?大家實驗一下。”頃刻,課堂上人人動手參與,你用這種方法,他用那種方法,氣氛十分活躍。爾後,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有的說:“我是用滾條的辦法測出的。”

  有的說:“我認為用滾動的方法有它的侷限性,假使遇到無法滾動的圓,我想還是用繩測的辦法好。”教師在肯定學生的思維方法後,因勢利導,提出一個看得見、摸不著的實驗(一細繩的一端繫著一個紐扣,手拿細繩的另一端,繞動細繩,紐扣在空中劃出一個圓)。“象這個圓你能用繩測、滾動的辦法量出它的周長嗎?

  這說明用繩測、滾動的辦法測量圓的周長都有一定的侷限性,我們能不能找出一條求圓的周長的普遍規律呢?”接著老師利用媒體顯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在同一點旋轉一週後留下的痕跡。提問:“你們看到的圓的周長的長短與誰有關係?有什麼關係?”大家再實驗,直到得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л倍。這樣,透過操作、討論、觀察、思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問題,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總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單一的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由獲得知識結論向親歷探究過程轉變、由問答式學習向小組合作學習轉變,整個學習過程是學生一個積極主動建構過程。

  (二)數學生活化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在聽的課中,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聯絡生活講數學,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

  如案例1:三年級“搭配中的學問”

  教者透過組織學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譜等活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絡。

  案例2:一年級“認識鐘錶”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教師出示的鐘面上的時刻,回顧自己每天在這一時刻所做的事情。把時間這個抽象的知識與生活的具體事例結合起來,更加生活化。

  案例3:四年級“正負數”

  上課伊始,教師讓學生當天氣預報員,彙報課前收集到的當天天氣預報情況引入正負數。課中透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銀行存摺卡和進行智力競賽打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正負數,同時瞭解到正負數意義。

  案例4:三年級“筆算除法”

  在練習中教師設計了去藥店買藥這一貼近學生生活的開放題:愛心藥店的藥買一盒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支)。益民藥店每盒78元(每盒7支)。問學生那家藥店的藥比較便宜。題目一出示,學生就頗感興趣,積極開動腦筋,尋求答案。從而使學生對數學方法的體會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實,更能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98%的教師已經充分注意了數學生活化問題,懂得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問題並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現代教育技術應用

  在聽的數學課中,近三分之一的課應用了現代教育技術。透過多媒體的聲、像畫面,為學生創設了和諧的學習情境。用情境的聲、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參與學習活動。

  案例1:三年級“筆算除法”

  教師用多媒體形式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孫悟空分桃子的問題情境,“孫悟空從天宮帶回了48個仙桃,有兩隻小猴子看見了,請求大王把桃子給他們平均分了。”

  教師提問:從動畫中獲得了那些數學資訊呢?然後引導學生列式研究演算法。接著多媒體演示把桃子分給四隻猴子和三隻猴子的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整個學習過程貫穿在這個情境中,讓學生不斷在創設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獲得用數學的成功體驗。

  案例2:六年級“圓的周長”

  教師透過演示自己製作的課件,化靜為動,使學生直觀地感知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充分顯示了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教學領域中發揮的獨到作用和特殊魅力。

  (四)數學文化的彰顯

  近年來,在數學課程中重視數學的文化價值已經形成共識,數學課程不僅應該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還應該有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價值(包括)文化價值。在我們所聽的課中,雖然注重數學文化的彰顯不算普及,但是可以說已初見端倪。

數學調查報告6

  數學學科一直是我國中學教學中的一門極為重要的課程,那麼現在中學裡的數學教學狀況如何呢,新課程實施後有何改變呢?帶著這些問題,筆者以本人實習學校陝西省××市××××高階中學為視點,透過資料蒐集、談話、聽課和問卷調查的方式瞭解本校的數學教學現狀,尤其是“新課程”實施後,全校數學教學在這方面的改進情況,從而學習該校做得比較出色的方面,並就個別問題提出幾點看法。

  20xx年9月13日我來到××鎮××高階中學開始為期三個月的實習,我在實習期間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是針對數學教學而言的。本次調查透過資料收集、談話、聽課、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瞭解了該校整體的數學教學情況,教師教數學和學生學數學的狀況,並在自己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一些看法。

  這次調查主要是以××高階中學高二年級的學生和數學教師為調查物件,本次調查透過整體調查的方式人手一份問卷,發放問卷725份,有效問卷725份。

  陝西省××××中學創建於1956年,是全省唯一一所地處農村的省級標準化高中,20xx年10月本校又被評為陝西省示範學校。學校現有5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700餘人。學校共有教職工189人,學校辦學條件優良,教學手段先進,辦學理念超前,教師隊伍優秀,學生學風濃厚,團結奮進、追求卓越的槐中精神已經形成。20xx年學校以六個指標全優的優異成績率先成為首批縣域現代化學校。

  多年來,××高階中學教育科研一是牢牢抓住“新課程實施”這一重大課題,引導和組織全體教師結合新課程教學的實踐,探索和研究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搞好課堂教學,如何改革學生的學習和素質評價,取得明顯成果,形成有益經驗,為××市高中教育提供了積極示範。

  學校還積極給教師創造條件,為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工作,加速專業成長髮展,造就名師優師,搭建平臺,提供服務與幫助: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每週例會上領導帶領全體教師學習新穎的教學理論,注重針對性、先進性、前沿性、計劃性,使理論學習為教師業務理論素質的提高,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提供豐富營養、科學指南與實際經驗;有計劃組織教學設計評比,科研成果交流,彙編教師優秀教學設計,推薦教學設計發表等,為廣大教師提供鍛鍊素質,展示才華,亮

  相自我,實現價值的機會和舞臺。教師在教學方面的研究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利於教師學習新的教學理論,探討當前數學教學狀況,為提高數學教學水平提供了條件。

  接著,我再談談教師教的情況。由於××市的經濟條件比較好,政府對教育的投資很大,學校的經濟狀況較好,裝置先進,每一個教室都有投影機等現代教育裝置,越來越多的數學教師開始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了多媒體,為枯燥的數學學習帶來了一些趣味,而且會增加教學容量,減輕教師上課的工作量。但這不是對所有的班級都適合,而且並不是所有的數學知識適合用多媒體來教學,我發現在某些班級的教學中並不是很歡迎多媒體,因為上課時學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螢幕上去,很少有學生再看書本了。有些學生在教室利用多媒體時,容易走神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知識的重點。而且很多學生的視力不是很好,無法看清課件上的內容。再者,有些教師對多媒體使用不熟練。因此,很多老教師仍然習慣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

  透過調查發現,××鎮××高階中學的數學課堂教學,雖然老師們的教學風格迥異,但大多數老師所採用的教學方法都是學案教學法,學校採用的模式為1225教學模式,進行分小組進行學習。本校大部分是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提問方式和解釋問題的能力較強,易於學生理解。在課堂上,教師透過讓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指導解惑等方式,發現學生的不足及時改善,並精講重點難點知識,課後,學生進行自主預習,不懂的知識學生交流、詢問老師、上課提問等方式。據瞭解,學校採取的學案學習的方式,對於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很好地把握學習要點,而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這種方法反而起到一定的負作用。

  雖然一個班裡的學生數學成績是有很大的差別,而且不同的班級學生也有差異,但是數學教師採取的是針對每個學生的教學,教師對每個人的要求都是一樣的。一個老師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數學學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學生的具體情況。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有一個高考的指揮棒在無形中束縛著他們。老師不能平等地看待學生,這一點老師們能很坦誠地同我講,確實是難能可貴的。老師有時候為了趕教學進度,而不顧學生是否聽懂,造成許多學生有許多疑問,但是這也是無奈之舉。 在調查中我還發現該校課堂數學教學氛圍普遍比較好,教師提倡以引導為主,讓學生多多思考,自主學習,自主發現。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談一下數學學的情況。在調查中, 部分學生對我公開表示他們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不想學數學。因為數學在大家的印象中大多比較枯燥且難以理解,而且除了應付考試,在實際生活中用到的並不多。

  學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法一開始還是比較喜歡的,很感興趣,可是等時間一長也就無所謂了。有的學生告訴我,上課有的老師用多媒體教學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時太快,記筆記記不下來,有時太慢,學生聽起來又感覺到無聊。有些視力不太好的學生,就不太喜歡多媒體教學。但歸根到底,還是和班級的學習風格有關,有的數學老師從高一就使用多媒體方式教學,學生就會習慣這種方式,然而如果教師突然不用多媒體教學,則學生又會有一些不適應。

  大部分學生喜歡那種上課幽默的,不愛批評學生的,能夠和學生很好相處的老師,他們都希望老師能夠多關注自己,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這樣,這種願望甚至比其他學生更加強烈。看來我們做老師的要好好和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以瞭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工作。

  透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了他們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績。

  我實習的高中所實行的1225模式值得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讓學生在自己的參與中意識到學數學的重要性。上課時老師可以多舉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讓學生有個直觀的感受,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枯燥理解。對定義、概念的解釋要深入淺出,例子最好能貼近生活,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展開討論,進而使學生興趣更進一步。

  二、合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應用到現在的教學中去確實的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它的直觀性、生動性、豐富性對教學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我認為在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時要聯絡本班和教學內容的實際,而且數學教學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都適合用多媒體,而有些知識利用多媒體會更加生動,能讓學生跟好理解知識。

  三、統一要求,因材施教。

  由於高考對於教師和學生的壓力,需要學校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進行統一要求,需要嚴格遵守。但每個教師和學生需要有自己自由發揮的空間,無論學生的成績好與差,老師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這也是一個合格教師的基本要求。對於成績差的學生也要積極地鼓勵他去學習,這樣的學生只要一有進步,就應該及時表揚,表揚是促使差生進步的一種好的方法。盡力使全體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提高。

  四、數學老師不僅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而且最好能多參加學生們組織的一些活動。

  在參與中同學生交流,瞭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對遇到困難的學生給與幫助,對學生的活動成果給予肯定,這樣能和學生更好地融合,促進教育、教學 更好地展開。

  總之,以上就是我在這次實習期間調查的有關情況。其中有些看法也許不盡正確,但畢竟這是我透過實際調查得到的結果,我會從中吸取一些優秀老師的做法,結合自己實際的水平應用到今後的教學中去。這只是教學實踐的一小部分,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還將有更多的實踐,我們要將理論與實踐和理結合,促進自身的不斷進步。

數學調查報告7

  回眸四年來新課程改革所走過的路,懷揣興奮、幸福、渴求與希望的同時少不了懷疑、困惑與不安。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愈加有了冷靜的思考。“積極應對、穩妥推進,低起點、小步伐、不停歇”是我們實施課改的基本態度。基於此,“有效性”問題成了我們課改在課堂教學層面的的聚焦點。在課程改革實驗進行的今天,我們為什麼提出“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堂教學有效性究竟指什麼?強調“有效性”是否就是強調“雙基”、是否要回到原來的課堂狀態中?這是大家都十分關注的問題。為了研究以上問題我們首先從調查數學課堂低效或無效現象入手,從去年九月份開始,聽了近50節數學課,有公開觀摩探討課也有樸實的常態課。發現數學課堂教學“無效”“低效”甚至“負效”現象腑拾即是,而這種現象突出表現在教師三個意識的缺乏:一是缺乏學習效率意識,二是缺乏學習結果意識,三是缺乏學習感受意識。對此我們進行深入分析與思考,針對性提出策略建議。

  一、缺乏學習效率意識

  現象1:揮霍課堂教學時間。一位老師上《商不變性質》一課時,讓學生做練習,先是在黑板上寫題目,學生坐在下面只能“自由活動”,等到題目抄好,幾分鐘已過去了。學生各自在下面做了一會兒,基本上做好了,又突然叫1名學生上黑板板演。下面的同學又大多“自由活動”了。這樣的課節奏太慢了,效率自然可想而知了。

  成因分析:造成教學節奏慢是因為任課教師沒有強烈的效率意識,教前準備不足,應該課前寫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的卻沒有這麼做,致使寸時寸金的課堂時間白白浪費。另外,教學時考慮不周密,上臺學生板演沒有與學生在臺下練習同步,毫不吝惜課堂時間,影響教學節奏。

  現象2:盲目祛除有意義地接受學習。一些教師片面追求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課堂華而不實,教師該講的不敢講,本來一句話就可以點明的問題,非要跟學生“兜圈子”、“捉迷藏”,去進行所謂的“探究學習”,似乎教師不這樣做,就會有“灌輸”、“填鴨”之嫌而淪為沒有新課程理念的守舊教師。

  成因分析:許多教師片面地把探究式學習作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代名詞,好像課堂上下讓學生探究就說明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是落後的,於是該探究也探究,不該探究也探究,似乎成了唯一的學習方式。

  現象3:不會設計有效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當前一種較為流行的學習方式。良好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透過相互間的交流促使個體知識技能的更好掌握,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可我們不少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流於形式,收效很差。一位老師讓學生合作交流已經寫好的內容,由於小組內沒有明確分工,發言次序交流要求不明白。有的組內一學生髮言時,其他同學很少好好聽。有的因為發言人聲音很輕,其他同學沒法聽清。合作交流花去七八分鐘,可效果幾乎沒有。

  成因分析:許多教師認為新課改倡導合作學習,所以小組合作學習被越來越多地引入課堂,合作學習成了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但一些教師沒有很好地對合作學習的要求、程式作規定並進行必要的訓練,只是讓幾位學生圍坐在一起無序地進行資訊傳遞,發言者表達大多不到位,聽者更是各行其是。這樣的合作學習只是裝點門面,做做樣子而已。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只是一種形式體現,不是有效的合作學習

  對策建議:

  1、必須珍惜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保證課堂時間一定是學習時間。

  2、選擇合適的探究內容。探究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有些東西可以探究,但有些東西是不必探究的。倡導探究式學習,並不是每節課、每個知識點都要進行探究,應依據教材內容與學生學習狀況來定。

  3、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教學時教師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給學生以必要的支援、幫助與指導,組織學生進行觀察、討論、交流等活動。探究過程中教師應適時予以點撥、指導,絕不能放任自流、流於形式。

  4、選擇、設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選擇有利於產生爭論的、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換意見。若問題過於簡單,討論將變成一種形式;若問題過深,會影響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必須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即學生思考出現困難時、有爭議時、方法多樣時、新舊知識比較時。

  5、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技能。一是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二是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對方進一步解釋;三是學會表達,經過思考之後進行有序組織語言,達到表達過程有條理;四是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進行歸納、概括;五是學會分工與合作,從而有效發揮合作學習的功能。

  二、缺乏學習結果意識

  現象4:顧“點”不顧“面”。不少教師上課為了趕速度,為了完成預設的教學內容,在讓學生回答問題或進行交流時,叫的大多是成績好,表達能力好的學生,那些本來應該在課堂上得到多關注的後進學生(學困生)被冷落、忽視,致使“差”的更“差”。我問一位老師為何不讓差一點的學生回答或板演,那位老師說,如果叫這些差生回答或板演,定會“卡”住,教學任務就完不成了。那位老師的教學任務是預設好的教學內容,殊不知真正的教學任務是把所有的學生教懂(會)。

  成因分析:一部分教師教學時不願關注或過多地關注後進生(學困生),是因為他們沒有確立正確的教學任務觀。他們把完成教學內容作為教學追求的目標,而不是把如何設法教會後進生作為教學追求的目標。即便有這樣的目標或意願,也沒有透過有效的方法去達成。其實,適當降低一下難度,多讓後進生在課堂上展示獲得成功,這樣不僅能有助於知識的掌握,更能激發持續努力學習的信心和熱情。即便“卡”住,那更是教師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良機。

  現象5:練習反饋不到位。好幾堂數學課,教師在讓學生練習後對習題作了分析,分析後只是讓做對的學生舉手。至於哪些學生做錯了,錯在哪裡,分析後懂了沒有,怎麼解決這些不懂的學生的“不懂症狀”,老師沒有了下文。這樣的教學流程怎麼能轉化學困生?

  成因分析:練習反饋不到位:一是有的教師對反饋的重要性沒有足夠重視,二是由於有的教師沒有掌握反饋的基本策略。其實反饋的過程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反饋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我們不僅要重視反饋,更要找尋反饋的良策。

  現象6:不敢突破教材的束縛。在聽課的過程中,發現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以本為本,對教材中一些教學資源不能聯絡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創造性的使用,依舊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層面上。

  成因分析:目前,許多教師不具備開發教材資源的能力。他們過分依賴教材,以至於出現教材上有的不敢不教,教材上沒有的不敢補充,不能突破教材的束縛。有時教師也明明知道教材中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距離,卻不能設計更好的教學內容。

  現象7:教學要點(重難點)把握不準。有的教師教學時沒有抓住重點、難點,時間沒有化在刀刃上:該重點理解的內容沒有好好引導學生理解,該重點訓練的地方沒有組織學生好好訓練,該化解的難點,沒有有效地啟發學生化解。致使重點難點內容沒有學習掌握到位。

  成因分析:造成教師教學重難點未能把握的原因客觀上可能是教師解讀、把握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能力低,主觀上則是由於教師沒有花足夠的時間(精力)去好好地研讀、把握教材及課程標準。這對教學效果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

  現象8:面上的訓練量不夠。在一節《簡單分數的加減法》的研討課上,學生透過在一張長方形紙上畫格子理解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在接下來的5題練習中,老師都使用了同樣的練習方法,出示題目——點名回答。我發現一部分學生一直都沒有舉過手,而發言的總是那幾個孩子。這樣的練習形式應該是低效的,只有幾個優生在表現自己,沒有給中等生和差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差生也就不用動腦,聽別人的就是,甚至他們跟本就不去思考,覺得反正沒他們的事。不少教師在訓練時只是讓少數學生成為訓練者,讓多數學生成為旁觀者。這樣一來沒有面上訓練的“訓練”效果難以明顯。

  成因分析:教師對練的意識還是不夠,沒有對面上訓練的重要性引起足夠的重視。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只有透過“練”才能得到檢驗,也只有“練”才能真正到位。看看、聽聽與練練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每一個知識點的掌握都要讓面上學生都經歷“練”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效果定會比幾位優等生的表演,其他學生旁觀(聽)來得好。

  對策建議:

  1、推行集體備課。在個人分析教材的基礎上,組織同年段同學科的教師進行交流與探討,把握每一節課的重難點,明確教學目的,探討課堂結構的設定、環節的安排,特別是對如何靈活使用好教材、啟用課堂教學等方面進行探討。

  2、樹立新理念。現代課程論主張教師不應是被動的課程執行者,而應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和建構者。為此,教師必須改變“教教材”和“以人為本”的理念,建立“用教材教”和“以人為本”的新理念,透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3、提高教師開發教學資源的能力。在當前的課程體系中,教材作為一種文字,已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了。教師不僅要掌握教材內的知識,還應依據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尋找學生生活情景的切入點,並對教材中的具體情節作適當的調整、改編,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問題來導學。從而拓寬和活化教材內容,增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親切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4、加強對學習的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並不是教師可以撒手不管。學生討論、交流時,教師應該以聽、看為主,適時進行點撥、引導,在此基礎上,迅速思考下一步的教學應該作哪些調整,哪些題需要教師指導,教師應作出恰當的選擇。

  5、不僅要考量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考量學業成績的智慧含金量,當然還要考量學業成績獲得的時間成本。

  三、缺乏學習感受意識

  現象9:不能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少教師在課堂上採用簡單的回答式,一問一答,課堂氣氛很熱烈,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教師用提問的方式“灌”,學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見解,思維訓練仍在同一層面上重複,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如, 在人教版四年級〈數學廣角——合理安排〉這節課上,在教學沏茶問題時,老師問了幾個問題:“沏茶的這麼多工序中,什麼事情可以先做?”“什麼事情可以同時做?”這麼細的問題就降低了思考的價值。不如教師直接問:“你要怎麼做能讓客人儘快地喝上茶呢?”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發現節省時間的方法。

  成因分析:1、沒有把握自主學習的實質。學生站起來發言僅是一種行為的參與,關鍵要看每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是不是主動、積極地思維,有沒有獨立地思考。2、自主學習的評價標準不明確。評價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應該看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看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交往情況;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情況;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體發展情況。

  現象10:不會合理地運用評價。幾乎所有的課都沒有了批評,課堂變成了表揚的舞臺。筆者曾經就某一節課粗略統計了一下,教師表揚學生達40餘次,這樣的表揚實在過多過濫。

  成因分析:有的教師認為,傳統評價學生表揚用得太少,使學生缺乏自信心。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和賞識,教學時,應該給學生創設一種良好的心理環境,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為此,學生只要有一點點進步,就給予表揚與賞識。課堂上出現了“你真聰明、你真棒”等誇獎聲,但是表揚過多過濫,評價的作用就打了折扣。

  現象11:課堂紀律不佳。有部分教師執教的課堂學生紀律差,學生注意不夠集中,且做小動作,隨便講話,東張西望的學生比例不少於30%:教師講解時不好好聽,同學回答問題時更是不能專注傾聽,致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成因分析:課堂紀律不佳的主要責任在於教師,當然不能完全怪罪現任教老師,以前的任課老師也有一定的責任。責任在於沒有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切實抓起來,對學生應該具有的上課規矩沒有系統地持之以恆地加於訓練。有的老師對發揚教學民主,讓學生充分地表達看法,培養學生的個性與學生上課應遵守必要的紀律,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兩者沒有很好地把握處理,以為重視了前方面,對後方面不能有過分的要求。其實這兩方面並不對立矛盾,應該是和諧統一的。當然,也不否認有的教師教學組織管理能力不高,駕馭控制課堂秩序的本領不強。

  對策建議:

  1、善於啟用學生思維。靈活創設具體情境,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使學生處於積極思考的思維狀態。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一節好課應該越教問題越多,教師應該從習慣於把問題拋給學生要求學生回答轉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是數學教學中本質的變化。

  3、採取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記錄學生的各種進步,反映學生參與課堂的教學過程和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定期反饋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反思、感悟。對學生而言,過多地表揚並不會起到激勵的作用,要把言語上的表揚與學生行動上的指導進行有機結合。

  4、採取客觀評價。課堂上面對學生不同的見解、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做法,教師要有具體的意見、鮮明的觀點、準確的答案,教師不應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不斷地喚醒、激勵學生。教師應關注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樹立信心,尤其是在學生智慧的火花閃現時,教師要給予充分肯定,而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一定要認真指出。

數學調查報告8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師透過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實踐,教育觀念逐步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得到改進,為更好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更好發展,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查。

  一、教學教研工作現狀分析

  就總體情況來看,小學數學課程改革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課程改革發展不平衡

  具體表現為城鎮與農村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咎其原因,一是地理條件及裝置設施的差異,導致了大部分城鎮學校的發展優於農村學校;二是由於管理水平、改革意識和教師素質的差異,使客觀條件相同或相近的學校之間、教師之間存在較大反差。

  2、課程改革的力度不大

  透過大量的聽課調研,我們發現傳統的教師主宰課堂的現象仍然存在。相當一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中,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著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課堂上教師講得多、講得細,師生間的互動僅限於簡單的“對不對”、“是不是”之類的無價值問答,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少、空間小,而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學習這些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則很難見到。這一現象在農村小學相當普遍。

  3、教研活動開展不力

  一是教研活動形式單一。很多學校的教研活動多為聽課、評課、說課的“三課”活動,除此之外難以見到其他活動形式。

  二是活動實效性差。活動前目標不明確,方案不具體;活動中參與程度低,交流質量差;活動後缺少總結歸納,對改進教學的作用不明顯。

  三是活動的次數不足:少數學校在教研活動的次數上沒有達到基本要求。

  二、對策與建議

  1、加強學習,深化認識

  新的《義務教育法》中,已明確指出“教育教學工作應當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國家鼓勵教師採用啟發式教育等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由此可知,對於實施新課程、推行素質教育,如果以前只是一種教學研究層面的要求,現在則已成為一種法律的規定,必須在教學工作中貫徹執行。

  2、繼續加強課改理念在課堂教學操作層面的研究,將課程改革落到實處

  落實“三維目標”,促進全面發展

  ①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明確的目標意識

  一是在備課階段加強對目標的研究。要能夠將數學學科的總目標和學期教學目標細化為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時目標,並從目標的育人功能出發,去選擇實現目標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否則,沒有目標或者目標不明確的教學將是一種盲目的教學。

  ②處理好“三維目標”之間的關係

  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中,前一個目標屬知識技能目標,後兩個目標體現了新課程以發展為本的理念,屬於“過程性目標”。傳統教學只重前者,而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出現只重過程而不重雙基落實的現象。兩種作法都偏離了課堂教學的正常軌道,都不利於課程改革的正常推進和教學質量的真正提高。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牢固樹立課程與結果並重的意識,並在教學活動中努力促成各個目標之間的協調統一與相互促進。

  (3)最佳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①創設有效的情境。

  一是趣味性和問題性的統一。透過趣味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是創設情境的本質所在,因此,教學中可用掛圖、語言、故事、比賽、遊戲、多媒體等手段創設出各類情境,但要注意避免只重趣味性、淡化問題性的作法。

  ②讓學生採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學習數學

  模仿學習、接受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育人功能。對此,我們應當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既要看到傳統教學中過於偏重前兩種方式對學生髮展的消極作用,也要看到其效率高和示範性強的積極作用;既要了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等學習方式促進學習素質發展的積極作用,也要明確其適用條件和範圍。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上,再去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讓學生靈活選用多種方式進行學習,切實提高學習效果。

  ③處理好三個關係。

  一是處理好自主學習和教師引導的關係。

  一方面,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在創設、提供了必要的學習情境和條件後,對於學生能夠透過獨立探索或合作交流去解決的問題,要敢於放手讓他們去自主探求發現,在這種發現的過程中去收穫知識、發展能力和體驗成功的;另一方面,對那些不容易由學生自己發現(較隱含的)或沒有必要讓學生自主發現(如規定性的)的知識,則可以採用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即教師在關鍵處進行突出重點和提示規律的講解,否則,將出現無價值的時間與精力的耗費,從而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和教學目標的達成。課改初期,很多教師反映他們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一段時期過去,學生的成績不升反降,其重要原因就在於沒有處理好“導”與“學“的關係。

  二是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係。

  即在合作學習之前,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對要解決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想法,為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要讓學生透過合作學習對自己獨立思考的過程與結果進行反思,從而提高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是處理好操作實踐與理性思維的關係。

  ④發揮評價功能,促進學生髮展。

  一是評價時要堅持過程與結果並重的原則;二是在評價中,尤其是過程評價中,既要體現主體多元化和方式多樣化,又不能使評價複雜化;三是要明確書面考試仍然是一種最客觀、最有效、其它任何方式都不能替代的的評價方式。

  3、紮實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

  為了切實解決前面所述的若干理論和實踐中的問題,只有深入紮實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1)深入開展校本教研

  要突出“以校為本”的特徵。活動中要從本校本班的學情出發,對課程改革、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典型問題開展深入研究。在形式上,除了常規的“三課”活動之外,還應增加專題研討、集體備課、經驗交流、總結反思與課題研究等形式;在研究方式上,提倡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與專家引領。

  (2)積極開展各種交流活動

  ①師—師交流。一是開展校內的結對幫扶活動,尤其要加強已有新教材使用經驗的教師與本期才使用新教材的教師之間的交流;二是邀請優秀教師上示範課。

  ②校—校交流。即透過開展校際之間的教研交流活動,達到交流經驗、切磋技藝、優勢互補、共同提高的目的

  ③積極參加各級公開課、觀摩課聽課活動。透過參加校級、縣級、市級的各種優質課觀摩活動,吸取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提高自己對新課程的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課堂教學方法技能。

數學調查報告9

  一、 調查目的:

  在數學課堂中,我發現有些學生對於圖和文字相結合的題目讀不懂,開始找不到原因,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是因為我們往往忽視了對學生數學閱讀的培養。以致於學生對有些題目根本不理解,導致出錯。有些知識比較抽象,這就要求我們要圖形結合,學會運用數學繪本進行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己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圖和文字相結合的題目中找到有用的數學資訊。所以,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數學繪本閱讀調查與分析。

  二、調查物件:

  小學二、三年級各20名學生。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1)是否喜歡畫畫。

  98%的同學喜歡畫畫,而2%的同學喜歡程度一般。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同學都喜歡畫畫,這就為利用數學繪本進行教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是否喜歡看數學繪本。

  92%的同學喜歡看數學繪本,而8%的同學有時候喜歡。可見,同學們對數學繪本還是很感興趣的。

  (3)擁有數學繪本的本數。

  52%的同學擁有3本以下,42%的同學擁有4-10本,6%的同學擁有10本以上。調查結果顯示:同學們擁有的數學繪本還不夠多,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去開發,自己去創造。

  (4)平時閱讀數學繪本,自己是怎樣讀的。

  70%的同學選擇獨立閱讀,15%的同學選擇和同學一起讀,15 %的同學選擇在家長的帶領下讀。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都可以自主的去閱讀繪本,體現了主動性和自主性。

  (5)閱讀的數學繪本的來源。

  80%的同學是書店裡買來的,15%的同學是圖書館裡借來的,5%的同學是送來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都是從書店裡買來的,可見,他們自主創作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6)是否能獨立閱讀數學繪本,並理解繪本中蘊含的數學知識。

  66%的同學選擇的是閱讀時有些困難,34%的同學選擇的能輕鬆閱讀。調查結果顯示:多半學生閱讀時有些困難,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加以引導與指導,體現了在數學課堂上運用繪本進行教學的必要性。

  (7)閱讀數學繪本是否對數學學習有好處。

  87%的同學認為很有好處,6%的同學認為不太有,7%的同學不知道。可見,大部分學生對數學繪本還是比較認可的,極少數同學可能還沒有感受到數學繪本的好處,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的研究與實踐,來驗證它的好處。

  (8)是否看過或閱讀過手繪的數學繪本。

  60%的同學看過並閱讀過,25%的同學只看過,15%的同學沒看過。調查結果顯示:多半同學看過並閱讀過手繪的數學繪本,可見,他們對數學繪本並不陌生,這就為我們課題研究打下了基礎。

  (9)是否想過創造屬於自己的繪本。

  所有同學都想創造屬於自己的繪本。可見,學生對數學繪本還是很感興趣的。為以後讓學生手繪數學繪本打下了基礎。

  (10)是否希望老師運用相關的數學繪本進行教學。

  94%的同學希望,2%的同學不希望,4%的同學無所謂。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同學希望老師運用相關的數學繪本進行教學,為我們的課題研究創造了有利條件。

  四、採取措施:

  (1)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樹立自信心。

  (2)將數學繪本運用到數學課堂中去,並且有效的與多媒體結合,降低一些抽象知識的難度。

  (3)課外也可以進行繪本閱讀,進而積累更多的知識。

  (4)在課堂上,對指定的數學繪本進行引導與指導,讓學生自主學習,增加成就感。

  (5)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做,去繪,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數學繪本,然後大家一起分享,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調查報告10

  一、調查背景

  數學運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培養中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運算能力,是中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新課程標準把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作為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第一要求。目前由於學生過度的依賴計算器,而且對計算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普遍較差,主要表現為運算的速度慢、準確性差以及運算的盲目性大。學生運算能力發展的滯後,直接影響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

  二、調查目的

  為了更加準確的瞭解中學生目前的數學運算能力,找出影響中學生運算能力發展的深層次原因,進而尋求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提高運算能力。

  三、調查物件

  本校八年級120名學生。

  四、調查方法

  (一)問卷調查,設計問卷,展開調查。問卷如下:

  為了瞭解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現狀及數學運算方面的主要問題,使老師能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幫助同學們有效地提高數學學習興趣和數學運算的能力,我們設計了這份問卷調查,此次調查不記名,其結果只用於課題研究,不作他用。請同學們認真如實回答,你的回答對於我們的研究和改進教學方式,促進高效教學將會有很大的幫助。謝謝!

  1.對於計算題改錯,你的做法是( )

  A、認真檢查,按老師要求從頭做一遍

  B、先看同學的正確解答過程,找出錯誤後再改正

  C 從不主動改錯,老師提醒批評後才去改 D 抄同學的答案。

  2.對於簡單可以口算的題目,你通常:( )

  A.直接按計算器。 B.簡單的口算,有難度的筆算。

  3.對於計算結果你通常:( )

  A.詳細反覆檢查驗算。 B.作業多,時間緊,沒空檢查 C.基本不檢查。

  4.對於計算器你通常會:( )

  A.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使用 B.經常使用,離不開 C.遇到較難算的題目時會使用。

  5.你對草稿本的看法是:( )

  A.無關緊要,基本沒有,不用B.考試時會使用草稿紙,平時有時會使用,一般不用固定的草稿本,隨手畫。 C.很重要,一如既往地都使用草稿本。

  6. 你認為你的運算水平怎樣?( )

  A.很好,我很滿意 B.一般,有待進步 C.很不滿意,要努力提高

  7. 在數學考試中,你做錯題的原因一般大多是( )

  A.沒有思路或思路混亂,不會做 B. 基礎知識沒有掌握好或理解錯誤

  C.粗心,題看錯或運算出錯 D. 其他

  8. 你平時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是否會思考不同的解題方法( )

  A. 經常 B. 偶爾 C. 從不會

  9. 你在思考和解決數學問題時的一般習慣是( )

  A. 先分析題目考查知識點思考最簡方法再計算 B. 不想做,寫一步算一步 C. 拿到題就開始寫,不過多思考

  10. 平時在解決數學問題時,你的思維( )

  A. 較靈活 B.靈活 C. 一般 D.遲鈍

  11. 你平時在做完數學運算題時,是否對解答過程檢查( )

  A. 經常 B. 偶爾 C. 從不會

  12. 你現在覺得自己做數學題時的主要問題是( )

  A. 常因粗心大意出錯 5 B.口算、心算能力不達標

  C.公式和法則的理解和運用不準 D. 演算法、算理、算律使用不靈活

  13. 你覺得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數學運算能力( )

  A. 避免粗心大意出錯 B. 儘量多做題,多練習

  C. 多積累解題經驗,.歸類特殊題型,總結計算技巧 D. 使用計算器

  14.你喜歡簡便運算嗎? ( )

  A喜歡 B一般 C不喜歡

  15.每次月考或大型考試,你因為計算錯誤失分佔總失分的( )

  A 50 %以上 B 10%以內 C 30%左右

  16. 你做計算題經常在哪些方面出錯( )

  A 計算法則和計算公式記不住,混淆不清,模稜兩可 B 符號變號很頭痛 C 看錯,抄錯符號,數字或字母 D 靈活應用 ,需要方法和技巧

  17.你做錯計算題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 )

  A.不會做,憑感覺寫 B 會做,但不知道怎麼就出錯了

  C.小學計算基礎不好,中學計算跟不上 D粗心大意,馬大哈

  18.初中階段你喜歡做而且正確率高的計算題有( )

  A.有理數的四則運算 B.無理數的計算和化簡.

  C.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和解不等式(組) D.整式的計算

  E.求一次或二次函式表示式 F.分式的化簡求值和解分式方程

  19.你認為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最關鍵的是:( )

  A.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 B.養成良好的檢查驗算習慣。

  C.加強系統的計算訓練,熟能生巧。 D.注重對算理,性質的理解與應用教學。

  20. 關於提高數學運算能力,請你簡要談談你的想法和建議:

  (二)透過對問卷調查的分析研究不難發現,初中學生在數學運算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主要有:

  1、概念模糊不清,學生容易因概念模糊而運算失誤。

  2、公式、性質記憶不準確。

  3、計算速度很快但是準確卻率比較低。

  4、不能正確的讀懂題意,導致答題方向錯誤

  5、數學語言不過關,導致閱讀習慣差,閱讀能力差,運算無從下手。

  6、眼高手低,往往看到一道比較簡單的就不算了,導致以後的計算水平很差犯一些很小的可避免錯誤

  7、絕對依賴計數器,懶得動腦動手。

  8、對運算問題缺乏檢驗、反思、總結、歸納的意識。

  9、審題不仔細表達能力差,書寫不規範。

  10、運算習慣差,急於求成,粗枝大葉,心裡想的和手上寫的不一致。

  (三)針對以上問題的解決辦法和途徑:

  1、培養學生正確的解題習慣和心態。

  2、幫助學生辨清易混淆的概念和易錯用的運算律。

  3、教給學生正確的審題的方法。

  4、探究數學運算錯誤的型別和原因

  5、有針對性的做一些口算、心算、估算的練習

  6、平常作業、練習嚴格要求,養成好的計算習慣。

  7、培養學生認真、細緻、書寫工整、格式規範、認真審題、分析的良好習慣。

  8、培養學生在作業中自覺檢查、驗算,獨立糾正錯誤,有錯必改的習慣。

  9、聯絡生活實際,感受數學運算實際意義。

數學調查報告11

  我於20xx年xx月xx日,被分到寶雞鬥雞中學進行為期六個星期的教育實習,在這期間我用心地發奮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順利的完成實習工作。同時,我還在實習期間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是針對數學這門課而言的。為了得到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想法,我費了一番心思,最終的調查結果對我將來的從業有很大的幫忙。

  為了全面、詳細地獲取材料,我不僅僅只限於我實習所帶班級的調查,而且還跨班級、年級調查,甚至還到其他同學所在的實習學校調查。重要的調查的'形式是發放調查問卷。同時,我也用心地找學生談話,同老師交流,以便更好地瞭解狀況。

  在此,我說一下自我的調查的結果,談談對中學數學教與學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已經敘述的或者是老師們常談論到的,但我想這對於咱們實習生來說,是一次真正好處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期望我的認識能對自我以後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談一下數學教的狀況。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省重點高中,學校規模較大。該校在寶雞市地區高考成績排行第五,因此近年來生源不斷增加,因此教的好壞顯得尤為重要。寶雞對教育的投資相當重視,學校的經濟狀況較好,裝置先進,設施有電腦、幻燈機等的現代教育裝置。近幾年,該校學生的成績較好,基礎薄好,但是對於普通班級來說班裡學生水平參差,兩極分化嚴重。

  我調查發現,此刻的數學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它貼合教學的實際狀況。很多數學老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提問學生,到達和學生交流的目的。調查中有的數學老師對我說此刻的學生比較懶,對領悟不是很重視,尤其對難度大的這門課,認為發奮與否考試時得分提高不是很明顯,因此信心不斷減少,況且發奮了也不必須能取得好成績。因而,你讓他們回家預習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課要多提問題,這樣才能迫使他們課後去看。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多問個“為什麼”,這一方面能夠使老師和學生交流,另一方面也能夠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有關資料。我自我在實習的教學中也採用了此方法,成績果然不錯。

  老師們認為一個班裡的學生數學成績有很大的差別,能夠把學生分為幾等。一個老師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數學學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學生的具體狀況,及個人的基礎程度。視個人的狀況不一樣而對學生有不一樣的要求。對於成績個性差的學生一些老師就採取加強他們的基礎知識在難度上適當減小,但是老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不必須能照顧上每一位同學,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有一個高考的指揮棒在無形中束縛著他們。老師不能平等地看待學生,這一點老師們能很坦誠地同我講,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對課堂教學工作要認真、仔細的多,正因數學的教學課堂很關鍵。正因許多同學在課後根本是知難而退,因此老師提倡他們課堂動起來,留下問題,讓他們大腦都動起來,因此對於課後不練習的同學,課堂就是他們的全部。調查中,大部分的教師採用的課堂學生動起來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自我思考問題,鞏固知識,而且到達練習的效果作用。在調查中我還發現有經驗的老師進行教學時,課堂氣氛相對和諧。老師說本校一些班級學生的記律較差,自覺性不足,如果氣氛過於活躍,課堂就會亂哄哄,難以剋制。而且學生的自主領悟潛質差,合作潛質欠缺,實際效果為到達但花去了超多的時刻,從而影響教學進度。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談一下數學學習的狀況。

  在調查中,大部分學生對數學領悟存在較大的困難。課下聊天時,都紛紛向我訴苦:“老師,數學好難啊!”我一邊以堅定的語氣鼓勵他們,高中知識相對初中知識能夠說在難度上是一個質的飛躍,但只要你們咬牙堅持,不斷地在平時領悟的碰壁中摸索高中的領悟規律,找到適合自我的領悟方法,就會慢慢地找到學數學的感覺了。給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一邊在心裡苦苦思索著如何去幫忙他們儘快地把領悟方式從初中轉變到高中來,適應難度較大的高中數學領悟。此刻的學生是多麼有個性,我想學好數學還是有不少好處的。畢竟在高考時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一樣,更何況以後踏入社會後,多多少少會用到數學知識。

  學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法一開始還是比較鍾愛的,很感興趣,但是等時刻一長也就無所謂了。有的學生告訴我,上課老師用多面體教學時刻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時太快,記筆記記不下來,有時太慢,學生聽起來又感覺到無聊。甚至有的學生說,老師的方法太舊,因此影響了領悟數學的用心性。

  調查中,學生期望老師能關注他們。無論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後進的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是一致的。調查中有一個學生問我如何看待老師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還問我今後要是當老師的話會不會也這樣。我回答他們說:老師關注成績好的學生是正因他們能聽老師的話,而一般狀況下後進生的自覺性差,經常不聽話,自然惹得老師不開心。老師也是人,存在必須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體的實踐當中發覺,只要能多關注後進生,他們會很感動、進步很大。看來老師要用一種平等的心態去對待學生,多鼓勵後進生這一點對於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很重要,好的溝通有利於老師更好地教學,也有利於學生更加愛領悟你所教的那門課。

  有的學生說領悟數學時有的老師不能補充很多的課外知識,只是講課本上有的資料,其實這些他們都能看得懂,若老師總是這樣的話,他們就會認為這樣的老師不怎樣樣,水平低,進而也就不再理會老師的講解,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數學成績就會有所下降了。他們期望老師在課堂上能講些和當前社會有關的東西,多補充一些課外的知識。

  大部分學生鍾愛那種上課幽默的,不愛批評學生的,能夠和學生很好相處的老師,他們都期望老師能夠多關注自我,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這樣,這種願望甚至比其他學生更加強烈。他們期望老師多瞭解他們的真實的想法,寬恕他們的叛逆心理,同他們做好兄弟姐妹,而不是老師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去對待他們。而且,有的學生還鍾愛關注老師,對老師的衣著,對老師日常工作中所發生的一些事情都感興趣。看來咱們做老師的要好好和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以瞭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便自我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工作。

  該校放學時刻為7點30分,由於較長,學生在這段時刻顯得疲憊,雖然學生都表示考試的壓力大,有很多題目不會,但就不大會抓緊時刻領悟。平時課間課後很少去問同學問老師,這也是他們成績差的一大原因。

  透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老師就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培養學生領悟數學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了他們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績。老師能夠多組織一些數學活動課,讓學生用心地參與進來,叫學生在自我的參與中意識到學數學的重要性。上課時老師能夠多舉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讓學生有個直觀的感受,而不僅僅僅是理論上的枯燥明白。對知識的解析要深入淺出,例子最好能貼近生活,最好是當下發生的,人們關注的事情,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展開討論,進而使學生興趣更進一步。

  二、正確對待現代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應用到此刻的教學中去確實的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它的直觀性、生動性、豐富性對教學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我認為在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同時要把握一個度,過度地使用多媒體可能回引起學生的反感,這一點從上方的調查不難發現。對一些背景的解說,我推薦最好能用多媒體教學,在課件中多製作一些圖畫、flash,這樣會讓學生一下子對數學產生興趣,從而帶著好奇心去領悟新知識,枯燥的文字就會容易讓學生感興趣。

  三、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賞識每一位學生。無論學生的成績好與差,老師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這也是一個合格教師的基本要求。此刻咱們講尊重,不僅僅僅只是要求學生尊重老師,而且還要求老師尊重學生,作為一個老師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對於成績差的學生也要用心地鼓勵他去領悟,這樣的學生只要一有進步,就就應及時表揚,表揚是促使差生進步的一種好的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儘量少批評學生,以鼓勵為主,即使是批評學生時,也要注意方法,語言最好不好尖銳刻薄,不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有批評錯的地方也就應向學生道歉,這一點恐怕老師們很難做到,其實學生的寬容之心並不比老師差,真心地向學生承認錯誤的老師可能會更加受學生尊重的,我在實和調查的過程中就有這樣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我的本職工作以外,我認為語文老師最好能多參加學生們組織的一些活動。在參與中同學生交流,瞭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對學生的組織成果給予肯定,這樣能和學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動同學生談心,做學生的好兄弟姐妹,消除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鴻溝,促進教育、教學更好地展開。

  以上就是我在這次實習期間調查的有關狀況。其中有些看法也許不盡正確,但畢竟這是我透過實際調查得到的結果,我會從中吸取一些優秀老師的做法,結合自我實際的水平應用到今後的教學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夠以用心的心態堅持下去,多瞭解當下的教學狀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但願我的想法能變成現實。

  最後對在本次調查中給予支援的老師們、學生們表示感謝!

數學調查報告12

  20xx年9月我申報了關於“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課題研究。於20xx年6月結題。透過一年的努力和實驗時間,順利的完成了預期的研究計劃,達到了預期目標,現將本課題的研究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新課程指出數學課程及其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還要關注其數學能力的發展,而且還要理解數學的社會價值,體驗數學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促使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從而在生活和學習中形成必要的數學素養。

  課堂教學中老師們存在這樣的誤區:認為數學課堂的密度就是以練習量來衡量的,其實不然。新課改以來,衡量一節優秀的課是看重學生在練習中思維是否得到發展,數學素養是否得到提高,可見數學素養的培養才是衡量數學課質量的標準。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及方法

  研究內容: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是。數學素養一種個人能力,學生能確定並理解數學在社會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據的數學判斷和能夠有效的運用數學,這是作為一個有創新精神、關心他人和有思想的公民,適應當前及未來生活所必須的數學能力。有關統計數字表明:人們畢業後從事數學研究或者教育的只佔1%,經常使用數學的人佔29%,很少用數學的人佔70%。然而,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卻

  用了xx%-18%的時間在學習數學,而且還是在升學或抽測壓力下的重複、機械學習,數學學科應有的價值卻被摒棄和忽視。因此,小學階段紮實開展教學研究、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應該成為數學學習的迴歸,要透過不懈的努力給我們所有的學生: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頭腦。

  研究方法:調查法、文獻法、實踐法、對比法、實驗法

  三、課題的研究物件及週期

  研究物件:小學一年級全體學生

  研究週期:一年

  四、研究計劃與實施:

  20xx年9月立題;

  20xx年10月——20xx年5月課題研究;

  20xx年6月結題。

  五、研究成果

  1、提高教學能力:深挖教材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用於教學。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和它的物件、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小學數學教材體系包括兩條主線,其一是數學知識,這是寫在教材上的明線,其二是數學思想,是一條暗線。只有掌握好數學思想方法,才能從整體上、本質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的數學思想方法,才能科學地,靈活地設計教學方法。

  2、培養學生熟練地用準確、嚴格、簡練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的素養。

  語言與思維有著密切的關係,正確的語言是進行正確的數學思維的基本前提,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影響著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數學語言的訓練。

  要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心理學認為: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核心”,兩者相互依存。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與發展是藉助語言來實現的,而思維的發展又能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課堂上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可採取:個人小聲獨立說,同桌互相說,小組內輪流說等形式。說的內容有許多,比如:說圖意,說算理,說解題思路,說公式的由來,說操作過程等。教師要經常演示教具、向學生提供鮮明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識。教師儘可能多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其次教師要示範,讓學生知道怎麼說。 3、讓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當數學和孩子的生活現實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才是激發孩子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激發孩子的思考和創造的源泉。我們應積極地創設生活情境,使他們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透過活動去理解有關知識,而不是與實際脫節,被動地接受知識,只有源於生活的數學問題,才能使學生倍感親切,自然。在無形之中誘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心理傾向,使人人能夠學習數學,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

  4、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絡,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課題研究的結論與體會

  我組全體教師透過課堂觀察、問卷調查和文獻研究等方法,我們認為小學生的基本數學素養具有如下特徵:

  第一,學生基本數學素養具有內隱性。

  內隱性是指潛伏於事物內部不容易被人們發現和認識的特性。素養是人的潛能,在一般情況下,小學生的數學素養不具有外顯的特點,而是以“內隱”的形態存在於學生個體的潛在能量之中。 第二,小學生基本數學素養具有穩定性。 穩定性是指事物某些屬性一經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或消失的特性。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是長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應用的過程,其數學素養是以“內隱”的形態存在,也就是學生個體不斷內化的結果。所以一經形成,就不會輕易喪失。

  第三,小學生基本數學素養具有實踐性。

  小學生獲取數學資訊主要來源於新教材,但是教科書不是知識的唯一載體,也不應該只是承載知識的載體,還應該包括指導學生如何學習到哪學習?數學從社會生活中來,反過來又服務於社會、生活,在實踐中學習數學或在實踐中應用數學,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

  第四,小學生基本數學素養具有綜合性。

  綜合性是指某種屬性不是由單一因素構成的,而是由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特性。小學生數學基本素養的培養過程是小學生數學意識的培養、數學能力的提高、以及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習慣的養成等綜合性的過程。從新課標對學生培養的四個維度來說,每一個維度目標的達成都不是簡單的過程,且幾個六、課題研究過程。

  七、研究影響與效果

  透過這一年的研究,我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我的教育科研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主要方法如下:

  1、建立規章制度,保證課題研究順利開展。

  20xx年9月,課題選定,經學校課題組認定後,寫出課題實施方案交學校教導處。然後我組兩位教師做了以下工作:(1)訂閱了各類教學雜誌,並經常閱讀,然後根據課題實施情況,每月寫出與課題相關的經驗文章。⑵課題組活動與教研活動相結合。⑶儘可能多參加外出學習和交流等活動。

  2、加強學習,明確課題內涵。

  剛開始課題研究的時候,我們課題組兩位老師進行了相關內容的學習。我們認識到:從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來說,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著各種思維方法和形式,如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另一方面,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為

數學調查報告13

  一、問題的提出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重要影響,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全過程的一種心理傾向,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是一種強大的內趨力,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前提。一旦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物件,對學習充滿熱情,就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新課改倡導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這樣會使學生在課堂上有一種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使學生對學習產生積極的情感與濃厚的興趣、慾望,進而全身心地參與探索、研究等學習活動的全程序。

  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就明確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當前,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採取什麼樣的對策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我選擇了“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與課堂教學關係”這一課題研究。本研究考察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課堂教學之間的關係,旨在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更有利於新課改的實施與發展。

  二、研究方法

  1、調查時間:20xx年6月至20xx年11月。

  2、調查物件:隨機抽取榜頭中心一至六年級1000名學生,50名教師。

  3、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

  本研究對榜頭中心20所小學的師生進行了調查,發放無記名調查問卷20xx份,共收回有效調查問卷1992份。

  三、現狀與分析

  (一)、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存在顯著差異。

  表一: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結果調查表

  調查內容,選項與資料分析

  你對數學學習,很感興趣,有點興趣,沒有興趣

  208份佔21%,356份佔36%,428份佔43%

  多麼觸目驚心的百分率!多麼讓人深思的事實!無獨有偶,《江蘇教育研究》20xx年11月刊載的一則調查資料:某研究機構曾對不同地區、不同層次學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36396537校20xx多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47%的學生不喜歡數學。這一驚人資料警示我們,作為自然科學的支撐學科——數學,它應該呈現給學生的巨大魅力已喪失殆盡!

  (二)、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教師關係密切。

  表二:學生學習興趣與教師關係調查表

  教學態度,上課形式

  和藹,散慢,粗暴,灌輸式,互動式,自學式

  喜歡,88.7%,17.2%,0%,15.7%,72.3%,18.4%

  較喜歡,9.1%,23.6%,4.1%,28.1%,19.6%,21.5%

  不喜歡,2.2%,59.2%,95.9%,56.2%,8.1%,60.1%

  從上表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態度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成正比,民主型的教師受到絕大多數學生的喜歡。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影響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其中教法單一、枯燥學生學而無味,影響學習興趣;教師放任自流的“自學式”教學使60.1%的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與興趣;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自主探究式教學方法能夠引發多數學生的興趣。

  (三)、各年齡段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的程度存在顯著的差異

  表三:各年齡段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的情況調查表

  學習內容

  計算,概念定義,綜合應用題,幾何圖形

  一年級,70%,5%,10%,15%

  二年級,67%,3.6%,13.4%,16%

  三年級,57.8%,4%,14.6%,23.6%

  四年級,41%,4.7%,27.8%,26.5%

  五年級,32%,5.6%,32.8%,29.6%

  六年級,23.2%,4%,39.5%,33.3%

  從上表可以看出:剛剛入學的小學生,對數學學習中的計算等過程感到新穎有趣,但還不去注意學習的內容和結果。到了高年級以後學生開始追求學習的獨立性和創造性。調查表明,從中年級起,學生就更加喜歡比較新穎、需要開動腦筋、有挑戰性的學習作業。在數學學習中,他們更願意去解答有實際意義的應用題,而不願演算算式題。學生對比較難理解的概念定義不感興趣。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對學習越感興趣,自覺接受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對有關生活現實和自身經驗的知識較感興趣,對有關抽象因果關係的知識的興趣還在初步發展中,這正驗證了小學生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由於數學學科更多地涉及到抽象的邏輯關係,因此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有著它的不利之處,但是,如果能夠在教學中注意數學的趣味性,多讓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那麼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興趣還是可以培養起來的。

數學調查報告14

  為了進一步落實教育局強化目標,根據學期初縣教研室會議精神,從XX年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初中部的各科教研員在領導的帶領下先後到了隰縣第三中學、隰縣第四中學聽課30多節、檢視教學資料近60餘份、教師交流50多人次。現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情況總結如下。

  一、看到可喜的現象。

  1、加強對學生的尊重和對學生的鼓勵。

  課堂上經常能聽到老師說:你想得真不錯,誰還有其他的想法嗎?同學們贊成他的想法嗎?你們組表現得很好!他還沒有想好,哪位同學能幫他一下?等等。還可以怎麼做?你是怎麼考慮的?有沒有別的方法?正逐漸成為教師的日常用語;這些話語的運用,既讓學生備感親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師在鼓勵學生、尊重學生,努力構建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上所做出的努力。

  2、密切聯絡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注重聯絡生活實際,是我們課堂教學發生的一個可喜變化。如在聽隰縣第四中學董富的科學記數法一節時,能夠透過讓學生觀察課件光的速度約為300000000米/秒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科學記數法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能夠結合學生身邊的事情,創設實際的情境,使學生在實際中感受數學的價值,並學會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

  3、大膽採用新的教法,重視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逐漸被大部分教師採納。在解決探究性問題或需要實踐操作驗證等環節上,教師常常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隰縣第四中學任晉芳老師在講授位似圖形時,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為了讓學生自己發現和總結出法則,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研究,在小組觀察、分析、討論中,學生漸漸發現如何畫位似圖形並總結出位似圖形的定義,小組合作學習的不斷運用,既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初中數學課堂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在課堂教學方法上,還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一部分教師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及傳統觀念的束縛,數學教育還僅側重於學習現成的知識結論、技巧和方法,對於初中數學來說,新課標主要體現在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上,但實際效果不是很理想,有的教師是水平問題,但有的教師是態度問題,怕麻煩,想讓學生討論覺得還不如由教師講來得方便,習慣成自然,這樣新課標就難以實施,也就談不上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了。

  2、小組合作學習還停留在一些混亂和膚淺的形式上。

  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的運用,一方面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習慣,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發揮學生各自的優勢,透過互幫互助,提高整體水平。但是在實際運用中,有部分教師為了小組活動而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們有的說閒話,有的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有的學生則處於觀望狀態,這樣的小組討論不是在明確的目標下進行的探討學習。再有一種情況,老師為了體現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不顧問題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問題都拿來小組合作,導致問題過於簡單。所有這些都表明,目前的小組合作學習尚不完善,還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探討、去學習。

  三、老師們的迷惘、困惑和擔憂。

  1。是否每一節課都要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中應關注什麼?

  2。部分學生厭學數學的現象較嚴重,並且這種厭學面還有逐步擴大的的趨勢,對待這部分學生到底有何良方?

  3。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怎樣定位、怎麼把握?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孰輕孰重?強調過程體驗、經驗獲得,知識技能能否落實,不太清楚。

  4。上課熱熱鬧鬧,學生思維活躍,但一考試,分數不高,中考怎麼辦?

  5。學生學業水平的兩極分化加大,怎麼看待?這種分化是否正常,是否允許?

  6。理念聽聽好,做做有難度,活動有困難;教師工作忙負荷重,想創造,想搞教科研,想節節課創設問題情境沒時間。家長選好班等等這些不正常的教育現象的發生?

  7。重過程、重方法的教學不習慣,不能短期改得過來。

  四、針對上面的現象,我個人的一些思考。

  在以後的工作中,應該和學校的教師重新學習、一同陪他們轉變觀念;在同事之間要同伴互助、專家引領;讓老教師們對自己的研究反思進行大膽實踐、從而改善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習數學專業知識,更好的理解數學本質;學習新課標、新教材不斷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學習研究因材施教的能力。

  技能延伸:調查報告要怎麼寫?

  正文

  正文一般分為三個部分。

  (一)開頭,或稱前言,導語,概說。

  這部分一般有兩種寫法。

  一種寫法是,簡要說明調查時間、地點、物件、範圍、方式及調查的經過情況,讓閱者先了解調查報告產生的概況。這種開頭,有對調查工作本身彙報的性質,多見於機關工作內部的調查報告。

  另一種寫法類似新聞導語。就是概括介紹對理解全文有關的一些問題,如形勢、背景、調查目的、要解決的問題、意義等,先給人一個總的印象,為理解全文起引導作用。這種開頭多見於供報刊發表的調查報告。具體寫法可根據內容需要,靈活多樣。

  介紹新生事物的調查報告,開頭一般只點出要介紹的新生事物的特點就行了。

  總結典型經驗,並進行一定的理論剖析的調查報告,開頭一般是概括說明調查物件的狀況,形成典型的時間及內容。

  研究問題性的調查報告,開頭一般是扼要地提出問題,指明研究這一問題的現實意義。

  揭露問題的調查報告,開頭一般是直截了當地把要揭露的問題擺出來。

  (二)主體

  指調查報告的主要內容。這部分的表達,一般說來,如果是工作調查報告,就要詳細述說工作的情況、經驗、體會、做法或問題;如果是事件調查,就要歷述事件的具體狀況,事件的發生、發展經過、原因結果怎樣;如果是揭露性質的調查,主要是把事件或問題的真相、內幕、原委、危害寫得一清二楚。總之,要反映實情,找出規律,揭示本質,上升到理論。

  由於調查的目的、範圍、方式不同,調查報告主體的結構方式也不一樣,主要有如下四種:

  1、縱式結構。即根據事件發展過程的先後次序或按調查的順序安排結構層次。有些反映新生事物的調查報告即採用此種結構。有些揭露問題的調查報告,有時也要按調查的經過或事件本身演變的順序反映。

  2、橫式結構。即把調查得來的情況、經驗、問題等,分成幾個部分並列結構,分別冠以小標題或序號,從不同的方面圍繞全文中心敘述說明。這種結構多適應於反映情況、介紹經驗或研究問題的調查報告。

  3、邏輯結構。即按各部分內容之間內在的邏輯聯絡來安排結構。這種結構多適用於總結典型經驗,並進性一定的理論剖析的調查報告。

  4、逐點結構。即按調查的幾個點或幾個方面,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部分來結構。

  主體部分的要求是,內容上要充實、具體,由實入虛;形式上要層次條理清楚;而寫法則應根據調查內容和表達的需要靈活掌握,不要千篇一律。

  (三)結尾,或稱結語。

  指調查報告的結束語。這部分是分析問題、得出結論、解決問題的必然結果。

  有的調查報告沒有專門的結束語,就以主體部分的末段自然結束,意盡言止。

  有結束語的,一般包括以下內容:總結全文深化主題,以提高閱讀者的認識;提出新問題,指出努力方向,啟發人們更進一步地去探索;補充交待在正文裡沒有涉及到而又值得重視的情況和問題,提出有益建議,供領導參考。

  結尾要根據寫作目的、內容的需要,採取適當的結尾方式,話多則長,話少則短,無話則止,切莫畫蛇添足,損害全文。

  具名

  單位署名,可署於標題的正下方。個人署名,可署於文尾右下方,也可署於標題的右下方。年月日,一般署在正文末尾的右下方。

數學調查報告15

  一、前言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手裡可供使用的餘錢越來越多,多數人會選擇將錢存入銀行,那麼如何讓這些錢為自己獲得更多的利益,這是我們需要調查的問題。 當今社會發展迅速,國家出臺的政策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作為公民,我們應瞭解時勢,聯絡自身以適應國家的發展需求,將錢款以合適的方式存入銀行,不僅能為自己獲得利益,而且也為支援民生髮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二、研究物件

  利率,存款,理財

  三、工作流程

  1、查詢、訪問有關部門以及銀行的現有存款的利率和方式。

2、訪問銀行工作人員關於人們的存款現狀。

3、上網查詢相關資訊並作出初步分析; 4 4、 求助老師和銀行員工解決難題; 5、整理材料,製作報告,深化結論

  四、調查結果

  國銀行人民幣存款利率表

  專案年利率%

  五、分析討論與結論

  以下是我總結出的銀行存款方式及利率的具體方案:

  1、12存單法

  每月提取工資收入的10%~15%做一個定期存款單,現在的工資賬戶一般都是活期存款,利率很低,如果大量的工資留在裡面,無形中就損失了一筆收入。每月定期存款單期限最好設為一年。這樣,從第二年起,每個月都會有一張存單到期,如果有急用,就可以使用,也不會損失存款利息;如果沒有急用的話,這些存單可以自動續存。

  12存單法的好處就在於,從第二年起每個月都會有一張存款單到期以供備用,如果不用則加上新存的錢,繼續做定期,既能比較靈活的使用存款,又能得到定期的存款利息,是一個兩全其美的做法。假如堅持下去,日積月累,就會攢下一筆不小的存款。

  12存單法起點低、風險低,即可保證固定利率,又可滿足日常靈活開支。 2. 階梯存款法

  這是一種與12存單法相類似的存款方法,這種方法比較適合與12存單法配合使用,尤其適合單項大筆收入的處理。具體操作方法:假如年終獎金一下子發了3萬元,可以把這3萬元獎金分為均等3份,各按1、2、3年定期存這3份存款。當一年過後,把到期的一年定期存單續存並改為三年定期,第二年過後,則把到期的兩年定期存單續存並改為5年定期,三年後,3張存單就都變成三年期的定期存單,致使每年都會有一張存單到期。這種儲蓄方式既方便使用,又可以享受三年定期的高利息,是一種非常適合於一大筆現金的存款方式。假如把一年一度的“階梯存款法”與每月實行的“12存單法”相結合,那就稱得上是“絕配”了。

  階梯存款法這種方法既可獲取高息,又不影響資金的靈活使用。既可減少利息損失,又能解燃眉之急,適用於工薪家庭應急之需。 3、單利法

  所謂單利法是指在一定的存款期限內,存入的利息不轉化為本金的計算利息的方法。它的本息和基本公式是:S=P(1+nR),

  其中P為本金,R為每期利率,n為計息期數,S為本金P在n期末的本息和。 我國銀行在整存整取的定期存款方式中,每期內的利息是按單利計算的。

  例如:按20xx年公佈的存款利率,2年期定期整存整取存款的年利率r =4.4%。所以1000元本金,在存滿2年後本息和為:

  S = 1000 (1+2×4.4%)=1088 (元)

  如果計算現今的利息稅,稅率是5%,稅後本息和如下:S = 1000 [1+2×4.4%(1-5%)]=1083.6 (元)。 單利法適用於所有人。 4、複利法

  複利法是指結息後將利息併入本金,作為新本金轉存的計算利息的方法,即利上加利。它的基本公式是: S=P(1+R) n

  我國銀行現在有一項定期整存整取存款的本利轉存業務,即存款到期,存款人可以把所得本息作為新本金按新存期再次存入銀行,這樣各期之間是複利計算。 在上例中,如果把本金1000元的3年期存款連續本利轉存4期,到期後的稅前本息和應為: S=1000(1+3×5%)^4 =1322.5 (元)

  如果計算利息稅,稅率是5%,稅後本息和如下:

  S = 1000 +[(1322.5-1000)×(1-5%)]=1306.4 (元) 複利法同樣適用於所有人。

  六、收穫與體會

  銀行存款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的收益情況也不同,對於各個年齡段和不同收入的人群來說,選擇一項最適合自己的儲蓄方法是至關重要的,不僅要看自身的實際情況,還需與時俱進,瞭解國家政策。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是要主動探究,對形勢作出具體的分析與相應的解決方案,致力於民生並從中獲取更多有助於我們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知識。

【數學調查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