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餐桌禮儀文化

餐桌禮儀文化

餐桌禮儀文化集錦15篇

餐桌禮儀文化1

  餐桌禮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了很重要的位置,餐桌禮儀也是頭等的社交經驗。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中國傳統文化餐桌禮儀,一起來看看吧!

  (一)就座和離席

  1、應等長者坐定後,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應等女士座定後,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鄰,應招呼女士。

  3、用餐後,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賓客方可離席。

  4、坐姿要端正,與餐桌的距離保持得宜。

  5、在飯店用餐,應由服務生領檯入座。

  6、離席時,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二)酒水禮儀

  1、茶水應該倒七分滿。當別人為你斟茶時,禮節上應該用手指輕敲桌子,這樣做是對斟茶者表示感謝和敬意。

  2、白酒應該倒十分滿,但要滿而不溢。

  3、紅酒應該倒滿杯子的三分之一。在自己的桌上,要時刻留意,紅酒杯一定要放在水杯右邊。

  4、香檳應該倒滿杯子的四分之三。

  5、敬酒的順序,如果和領導或長輩喝酒,就先從領導或長輩開始,一個一個來,一般朋友就比較隨意,如果你講究一點的就是按照順時針方向來。碰杯時自己的酒杯應低於領導或者長輩。

  6、敬酒詞,敬酒一定要準備合適的敬酒詞。會說、能說出一口好聽的祝酒詞,也是非常重要的。簡單背熟幾個常用的祝酒詞,就可以隨機應變,避免舉杯尷尬場面。

  (三)用餐禮儀

  1、用餐時,不可發出聲音。也不可大聲喧譁。

  2、當你用筷子去取一塊食物時,儘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有條件的話,用旁邊的公筷和湯匙。

  3、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

  4、吃飯要端起碗。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對著碗吃飯是非常不雅觀的。不能雙手端起碗來進食;不能向碗裡亂扔廢棄物;不能將碗倒扣在桌上。

  5、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6、女士用餐前應先將口紅擦掉,以免在杯或餐具上留下唇印,予人不潔之感。

餐桌禮儀文化2

  中國餐桌禮儀文化

  1 、入座的禮儀

  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再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入座後姿式端正,腳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緣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

  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著,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著。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第二:進餐時的禮儀

  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用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儘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內的話。以示歉意。

  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佈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著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吃到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裡,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嚥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3、離席時的禮儀

  最後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謝謝您的熱情招待,歡迎您及家人有空到我家做客”。

  韓國餐桌禮儀文化

  坐姿

  韓國飯館內部的結構分為兩種:使用椅子和脫鞋上炕。在炕上吃飯,著韓服時,男人盤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著便裝時,只要把雙腿收攏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

  碗筷勺

  韓國人吃飯的順序: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從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湯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飯,然後再喝一口湯、再吃一口飯後,便可以隨意地吃任何東西了。

  碗:中國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飯碗吃飯的習慣,但是韓國人視這種行為不規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觸飯碗。不可出聲,不要讓匙和筷碰到碗而發出聲音。

  筷:它只負責夾菜。不管你湯碗中的豆芽兒菜怎麼用勺子也撈不上來,你也不能用筷子。筷子在不夾菜時,傳統的韓國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兩根筷子要攏齊,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

  勺:在韓國人的飲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負責盛湯、撈湯裡的菜、裝飯,不用時要架在飯碗或其它食器上。

  行酒禮

  斟酒,如果雙方第一次見面,則一手需托住另一隻手的肘部為對方斟酒;但如果對方是長輩,則必需用一隻手托住酒瓶底端斟酒。

  飲酒,身份高低不同者一起飲酒碰杯進時,身份低者要將杯舉得低,用杯沿碰對方的杯身,不能平碰,更不能將杯舉得比對方高,否則是失禮。

  飲酒時晚輩和下級可背臉而飲。傳統觀念是“右尊左卑”,用左手執杯或取酒被認為不禮貌的。另外要注意敬酒者離開時應鞠躬。

  特別注意

  與長輩一起用餐時,長輩動筷後晚輩才能動筷。不可以用筷子對別人指指點點,用餐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與別人統一步調。與長輩一起用餐時,等長輩放下湯匙和筷子以後再放下。用餐完畢後將筷子整齊放在餐桌的桌面上。

  不要把湯匙和筷子同時抓在手裡;不要把匙和筷子搭放在碗上;

  用餐後,湯匙和筷子放在最初位置上,使用過的餐巾迭起來放在桌子上,並相互行禮說“我吃好了!”

  吃飯時,不宜高談闊論。吃東西時,嘴裡響聲太大,也是非常丟人的。

  在韓國人的家裡宴請時,賓主一般都是圍坐在一張矮腿方桌周圍。盤腿席地而坐。在這種情況下,切勿用手摸腳,伸直雙腿,或是雙腿叉開,都是不允許的。

  美國餐桌禮儀文化

  第一,從小就自己吃飯

  美國人很少餵飯,他們覺得吃飯是個人的事情,大人一般不會參與,而且美國沒有計劃生育,通常一個家庭幾個孩子也是正常,要是一個一個的餵飯,那也太辛苦了。他們不會做這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孩子從小就自己吃飯,自己學習用用餐工具。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也習慣了用餐時會專心。

  第二,注重家庭吃飯的氛圍

  我不排除有些美國人獨自一人的時候會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但是對一個家庭而言,大部分正餐美國人都愛坐在一起規規矩矩的吃飯。大人小孩都在一起。特別是很多基督教徒,他們在吃飯前都會等大家到齊,坐定了之後,先一起禱告然後才會動手吃飯。這無形中增加了吃飯的氛圍和潛移默化了孩子對用餐的一種習慣。

  第三,感恩糧食的心

  美國是一個天主教的大國,大部分美國人都信奉上帝。前面我提到他們有習慣在正餐的時候,要先禱告,而禱告的內容基本就是感謝主賜予我們糧食之類的。孩子看著聽著,也就會讓這種行為而影響,也會覺得得到糧食是需要感恩,所以要珍惜。既然要珍惜,就自然會好好吃飯。

  第四,讓孩子選擇自己的食物

  填鴨式餵飯方法在美國家庭中是極少看見的,他們不會因為孩子挑食就大動肝火,或者強迫孩子吃飯。所以他們吃飯的時候,不會看到因為孩子的吃飯問題而產生的教育矛盾。不吃就不吃了,他們也不會說什麼。美國的用餐習慣就是把一些食物做好放到桌子上,大家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夾到自己碗裡吃,孩子也是一樣。沒有不愛吃的東西在碗裡,用餐就會更簡單一些,規矩也會更好教,只需要說一句話,孩子便去做了。

  第五,善於鼓勵

  美國人喜歡鼓勵孩子,就算是一點小事情孩子做的好,他們也會誇張的鼓勵一句。比如說,碗筷擺放的好,幫忙擺放碗筷,吃飯很乾淨不浪費等等這些都會受到父母的逐步表揚,得以激勵孩子的行為。

餐桌禮儀文化3

  人們的餐桌禮儀的變化,是經過很長時間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地域形成的,在人們完整生活秩序中,餐桌禮儀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頭等重要的社交經驗,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十分注重。

  餐桌禮儀包含著飲食文化、餐具、進餐方式、離席禮儀等一系列,反映了出不同民族的社會生活樣式和文化取向。現代社會禮儀無處不在, 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經驗,在餐桌禮儀方面的要求也有許多差別,瞭解每個地方不同的餐桌禮儀文化有助於防止失禮於人。可以簡單的從以下幾個禮儀方面瞭解中西方餐桌文化:

  一、 餐桌氣氛上的差異

  在中國,中國人平日好靜, 一坐上餐桌,喜歡客氣敬酒,然後便滔滔不絕聊天, 相互讓菜, 盡情享受美食。這樣才能突出主人的熱情好客,餐桌上的熱鬧才能反映出賓客的內心的快樂。而在西方,就餐的時候不能大聲喧譁,一坐到餐桌上便專心致志地去靜靜切割自家的盤中餐,一般都是最後餐點或者咖啡上了以後小聲耳語交流。總的來說是西方餐桌上靜, 中方餐桌上動,中國人餐桌上的鬧與西方餐桌上的靜反映出了中西飲食文化上的根本差異。

  二、 餐具上的不同。

  在中國,餐具較簡單一般只有杯子、盤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幾種,而西方分有刀叉匙杯盤等,刀叉又會細分成很多種。茶杯,咖啡杯為瓷器並配有小碟,水杯、酒杯多為玻璃製品。由於中國人喜歡全體共享菜餚,餐桌大多數是圓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長形餐桌。

  三、 進餐禮儀的不同

  在中國,賓客入席後,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舉杯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開始;客人不能搶在主人前面。吃的菜品會很豐富,而且要符合賓客要求。賓客夾菜要文明,應等菜餚轉到自已面前時,再動筷子,不要搶在鄰座前面,一次夾菜也不宜過多。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歡的萊吃,或者急忙把喜歡的菜堆在自己的盤子裡。酒菜有剩餘最佳,不然會認為主人有怠慢賓客的地方。在西方,主人或者侍者會準備好餐具,每一道菜會配有不同的餐具,賓客由外向內使用,如果是在家宴請,一定要吃完,表示對主人的尊敬也是對主人的讚美。

  四、離席方式的不同

  在中國,中途暫時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擱在碟子或者調羹上。如果將筷子橫擱在碗上,那是表示客人已經酒醉飯飽不再進膳了。結束時,會先等主人起身離席後,賓客才會起身離席,並由主人送至門口,表示對賓客的尊重,賓客同時向主人致謝 。在西方,略事休息時,會將刀叉以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意味著要略作休息;若刀叉突出到盤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邊說話邊揮舞刀叉也是失禮舉動。宴會結束時,會很紳士的為隔壁長者或者女士拉動座椅服務,並向主人致謝。

  看過中西方餐桌禮儀的不同之處,覺得中國禮儀更講究人和人的秩序,這種禮儀是以中國倫理規則為基礎的,形式化地去表現和演繹,突出地宣揚一種“人際”的理念;西方的餐桌禮儀更突出的表現於“人和工具”的和諧應用,相互融合,從這點看來中國人比西方人更懂人情,而西方人也許更理性。

餐桌禮儀文化4

  美國餐桌禮儀文化

  第一,從小就自己吃飯美國人很少餵飯,他們覺得吃飯是個人的事情,大人一般不會參與,而且美國沒有計劃生育,通常一個家庭幾個孩子也是正常,要是一個一個的餵飯,那也太辛苦了。他們不會做這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孩子從小就自己吃飯,自己學習用用餐工具。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也習慣了用餐時會專心。

  第二,注重家庭吃飯的氛圍我不排除有些美國人獨自一人的時候會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但是對一個家庭而言,大部分正餐美國人都愛坐在一起規規矩矩的吃飯。大人小孩都在一起。特別是很多基督教徒,他們在吃飯前都會等大家到齊,坐定了之後,先一起禱告然後才會動手吃飯。這無形中增加了吃飯的氛圍和潛移默化了孩子對用餐的一種習慣。

  第三,感恩糧食的心美國是一個天主教的大國,大部分美國人都信奉上帝。前面我提到他們有習慣在正餐的時候,要先禱告,而禱告的內容基本就是感謝主賜予我們糧食之類的。孩子看著聽著,也就會讓這種行為而影響,也會覺得得到糧食是需要感恩,所以要珍惜。既然要珍惜,就自然會好好吃飯。

  第四,讓孩子選擇自己的食物填鴨式餵飯方法在美國家庭中是極少看見的,他們不會因為孩子挑食就大動肝火,或者強迫孩子吃飯。所以他們吃飯的時候,不會看到因為孩子的吃飯問題而產生的教育矛盾。不吃就不吃了,他們也不會說什麼。美國的用餐習慣就是把一些食物做好放到桌子上,大家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夾到自己碗裡吃,孩子也是一樣。沒有不愛吃的東西在碗裡,用餐就會更簡單一些,規矩也會更好教,只需要說一句話,孩子便去做了。

  第五,善於鼓勵美國人喜歡鼓勵孩子,就算是一點小事情孩子做的好,他們也會誇張的鼓勵一句。比如說,碗筷擺放的好,幫忙擺放碗筷,吃飯很乾淨不浪費等等這些都會受到父母的逐步表揚,得以激勵孩子的

  美國的社交禮儀文化——女士優先

  1、公共社交場合,男士應處處禮讓女子,照顧女士。

  2、日常生活中,上下電梯,應女士在前;進門,男士開門,女士先進;入座,女士先坐;但是相反的,下車,下樓,出門,男士可以走在前面,以便照顧女士。

  3、若進餐廳影劇院,男士可走在女士前面,為女士找好座位。

  4、進餐時,邀請女士先點餐。

  5、同女士打招呼,男士應起立,而女士則不必,只需坐著示意即可。

  6、男女握手時,男士必須摘下手套,而女士則不必摘下,女士先伸手,男士才能握住女士的手,若女士無意握手,則男士要點頭或鞠躬致意即可。當然在關係不錯的情況下,女士之間可以互吻面頰,男女之間,男士吻女子面頰。

  7、女士的東西掉在地上時,男士不論是否認識她,都應幫她拾起來。

餐桌禮儀文化5

  人們總是以為,家居講的只是裝飾、傢俱等家居的元素而已。其實,我們的家就是我們的生活,家居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居的改變緣於生活態度與觀念的轉變,體現國人素質。同樣,餐桌上的禮儀也能體現出個人的素質與品位。而且中國人一定要對中國人繁雜的餐桌禮儀瞭解一二,才能不愧對我們數千年的歷史與文明,才不至於貽笑大方。

  餐桌禮儀在中國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認為,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頭等重要的社交經驗。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飲規則的知識便顯得特別重要了,無論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須掌握一些規則。

  ●圓形餐桌頗受歡迎。因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對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並不像西方長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透過他的座位而辨認。客人應該等候主人邀請才可坐下。主人必須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為一大忌。

  必須等到所有人到齊才可以開始任何形式的進餐活動即使有人遲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開場白了。進餐期間,主人必須承擔一個主動積極的角色敦促客人盡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張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當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張座位前可見放在盤上的一隻碗;右面是一組筷子與湯匙,分別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場合上,會出現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燈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驚訝的是,米飯不是與菜式同上,不過可以選擇同吃。由於菜式各有特色,應該個別品嚐,而且一次只從碗中吃一種,不是混合品嚐。不可用盤子吃,只能用碗。骨頭和殼類放在個別盤中。不乾淨的盤子必須經常用清潔盤子替換。

  ●除了湯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會提供刀叉,但身為中國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進餐的工具,因此千萬不可玩弄筷子把它們當鼓槌是非常失禮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點點或打手勢示意。當然,絕對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飯中,這是大忌這正好像葬禮上的香燭,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裡不停翻動,應該先用眼睛看準你想取的食物。當你用筷了去取一塊食物時,儘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話,用旁邊的公筷和湯匙。吃完飯或取完食物後,將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飲如果沒有茶便稱不上正式了。為此,儘可能貯存不同品種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確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顧到。有關茶的問題,應該注意幾件關鍵的事。座位最近茶壺的人應該負責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歲,由最長者至最年青者,最後為自己斟。當人家為你斟茶時,禮節上應該用手指輕敲桌子,這樣做是對斟茶者表示感謝和敬意。

餐桌禮儀文化6

  餐桌禮儀包含著飲食文化、餐具、進餐方式、離席禮儀等一系列,反映了出不同民族的社會生活樣式和文化取向。現代社會禮儀無處不在, 用餐不單就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就是很重要的社交經驗,在餐桌禮儀方面的要求也有許多差別,瞭解每個地方不同的餐桌禮儀文化有助於防止失禮於人。可以簡單的從以下幾個禮儀方面瞭解中西方餐桌文化:

  一、 餐桌氣氛上的差異

  在中國,中國人平日好靜, 一坐上餐桌,喜歡客氣敬酒,然後便滔滔不絕聊天, 相互讓菜, 盡情享受美食。這樣才能突出主人的熱情好客,餐桌上的熱鬧才能反映出賓客的內心的快樂。而在西方,就餐的時候不能大聲喧譁,一坐到餐桌上便專心致志地去靜靜切割自家的盤中餐,一般都就是最後餐點或者咖啡上了以後小聲耳語交流。總的來說就是西方餐桌上靜, 中方餐桌上動,中國人餐桌上的鬧與西方餐桌上的靜反映出了中西飲食文化上的根本差異。

  二、 餐具上的不同。

  在中國,餐具較簡單一般只有杯子、盤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幾種,而西方分有刀叉匙杯盤等,刀叉又會細分成很多種。茶杯,咖啡杯為瓷器並配有小碟,水杯、酒杯多為玻璃製品。由於中國人喜歡全體共享菜餚,餐桌大多數就是圓形或方形,而不就是西方人多用的長形餐桌。

  三、 進餐禮儀的不同

  在中國,賓客入席後,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舉杯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開始;客人不能搶在主人前面。吃的菜品會很豐富,而且要符合賓客要求。賓客夾菜要文明,應等菜餚轉到自已面前時,再動筷子,不要搶在鄰座前面,一次夾菜也不宜過多。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歡的萊吃,或者急忙把喜歡的菜堆在自己的盤子裡。酒菜有剩餘最佳,不然會認為主人有怠慢賓客的地方。在西方,主人或者侍者會準備好餐具,每一道菜會配有不同的餐具,賓客由外向內使用,如果就是在家宴請,一定要吃完,表示對主人的尊敬也就是對主人的讚美。

  四、離席方式的不同

  在中國,中途暫時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擱在碟子或者調羹上。如果將筷子橫擱在碗上,那就是表示客人已經酒醉飯飽不再進膳了。結束時,會先等主人起身離席後,賓客才會起身離席,並由主人送至門口,表示對賓客的尊重,賓客同時向主人致謝 。在西方,略事休息時,會將刀叉以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意味著要略作休息;若刀叉突出到盤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邊說話邊揮舞刀叉也就是失禮舉動。宴會結束時,會很紳士的為隔壁長者或者女士拉動座椅服務,並向主人致謝。

  看過中西方餐桌禮儀的不同之處,覺得中國禮儀更講究人和人的秩序,這種禮儀就是以中國倫理規則為基礎的,形式化地去表現和演繹,突出地宣揚一種“人際”的理念;西方的餐桌禮儀更突出的表現於“人和工具”的和諧應用,相互融合,從這點看來中國人比西方人更懂人情,而西方人也許更理性。

餐桌禮儀文化7

  1.入座。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主客左右手邊的位置,則以離主客的距離來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離則左側尊於右側。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

  2.點菜。一頓標準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盤,接下來是熱炒,隨後是主菜,然後上點心和湯,當然如果感覺吃得有點膩,可以再來一點餐後甜品,最後上水果。在點菜時還應該顧忌到客人的口味。

  3.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輩動筷。吃飯喝湯時聲音小一些,不要打擾到同桌人。特別是有的人吃飯喜歡吧唧嘴,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禮貌的。

  4.進食有骨頭的菜餚時,不要直接往桌上吐,也不要往地上吐,影響同桌的胃口。最好是用手把骨頭放到自己的碟子裡。

  5.夾菜。為客人夾菜,一定要用公筷,衛生又禮貌。

  6.為別人倒茶倒酒,要記得“倒茶要淺,倒酒要滿”的原則。

  7.敬酒。主人敬主賓,陪客敬主賓,主賓回敬,陪客互敬。

  4.進餐時不要打嗝或是發出其他不文雅的聲音。

  5.如果宴席尚未結束,但是你已經用好餐了,也不用隨意離席,等主人或主賓離席再走。

  6.為別人夾菜記得“雞不獻頭,鴨不獻掌,魚不獻脊”。

  7.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很多民族有自己的飲食禁忌,要特別注意這一點,一點也不能疏忽大意,尊重他人也能為自己贏得尊重。

  8.敬酒。可以多人敬一人,但是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餐桌禮儀文化8

  吃飯時的禮儀

  吃飯時的注意事項

  用手拿著飯碗或者木碗進餐是食用日本料理時正確的用餐禮儀。把碗放在桌子上直接吃的姿勢不甚雅觀,所以請務必注意。此外,用胳膊肘支著吃飯的姿態在日本也被認為是有失禮儀,所以不管再怎麼覺得舒服也要極力避免。

  拿筷子的禮儀

  如果從小就能夠養成正確使用筷子的習慣,從此之後優雅的使用方式就會永遠跟著,這樣才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此外,在日本有許多關於筷子的禮儀。例如:把筷子插在食物上面、對著食物舉筷不定、又或者用嘴咬著筷子等這些行為,都是沒有禮貌的使用方式。

  拿取餐具時請保持安靜

  漫不經心放置餐具而發出聲響是不符合禮儀的。另外,用筷子敲打餐具,或者擺放餐具時發出聲音也是不好的。

  請注意說話的音量

  雖然也要視用餐的場合而定,但是請避免在用餐時隨意大聲講話。因為餐廳不是私人場所,而是其他客人也一起共用的公眾場所,讓我們儘量考慮一下週圍人的感受吧。

  吃蕎麥麵時可以發出”哧溜哧溜“的聲音!

  吃飯時發出聲音,在有些國家或地區被認為是很不禮貌的行為,但是,在日本吃麵類食物時,是可以發出”哧溜哧溜“的聲音的。特別是蕎麥麵,據說在吃的時候如果發出”哧溜哧溜“的聲音的話,嘴裡就會充滿蕎麥麵的香氣。

  “我要開始用餐了”和“我用完餐了,謝謝款待”

  為了表達對食物的謝意,日本人在用餐前和用餐後有致敬的習慣。日本人認為任何食物裡都有生命的存在,向為了我們的溫飽而奉獻自己的生命說「開動了」(ITADAKIMASU)。吃完飯後通常會說“我用完餐了,謝謝招待”(GOCHISOUSAMA)來表達感謝之情。說的時候是否發出聲音則因情況而異。例如在鴉雀無聲的地方或者一個人用餐的時候,就無需發出聲音,在心裡默唸一遍就可以。

  食物方面的禮儀

  一、大塊食物

  用筷子分開食物,吃上一口,然後把剩下的放回您的盤子裡,根據您自己的節奏享用美食。

  二、祝酒

  一頓正統的日式飯食通常備有日本米酒,日本人喜歡在用餐時喝米酒,他們通常會在互相祝酒後才開始用餐,即使客人不想喝,款客者都希望客人會假裝喝一小口。

  三、日本茶

  日本人深愛茗茶,在同一餐的不同時間會端上不同種類的茶。一般來說,用餐之前會端上綠茶,用餐期間及用餐之後會端上煎茶。

  四、米飯

  吃米飯時一隻手拿碗,另一隻手拿筷子,把碗舉到嘴邊吃。與壽司不同,白米飯一般是不會同醬油一起食用的。

  五、壽司

  小盤子中倒入醬汁。注意用多少就倒多少,在資源並不豐富的日本,浪費被視為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

  一般來說,不用在醬汁中加入綠芥末,因為除了一些不需要配芥末食用的壽司以外,大部分壽司中都有新增綠芥末。如果您喜歡自己加芥末,禮貌的做法是加少量,這種做法也是對製作壽司的人的尊重。如果您不太喜歡芥末,可以事先說明,叫一些不含芥末的壽司。

  吃壽司,最好一口一個。分為幾次吃的話常常會破壞食物的精美外形。另外,您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用手或者筷子吃壽司。

  如果是手握壽司,把一片倒立浸入醬油,魚肉部分向前。有幾種新的握壽司不應該被浸入醬油,例如醃過的。 如果是軍艦壽司,正確的食用方法是倒小量的醬汁在壽司的上面,而不是把壽司浸入醬汁。

餐桌禮儀文化9

  就餐禮儀是一個國家的文化,也是其成長的家庭文化。

  我上的幼兒園規定兒童自己帶盒飯。

  我還記得在吃盒飯之前,所有人要一起表達謝意,一起說“爸爸媽媽,我今天也吃到了好吃的盒飯,非常感謝。下面我就吃飯了!”

  在那之後數十年(笑),在現在的幼兒園,據稱老師在吃午飯之前還會告訴學生,“大家一起說‘下面我就吃飯了!’”。

  像這樣,從幼兒園直到成為80多歲的老年人,日本人在就餐前後都少不了說“itadakimasu、下面我就吃飯了”和“gochisousama、我吃飽了”。吃日本菜自不必說,吃中華料理的時候仍然會說“itadakimasu下面我就吃飯了”。而在吃法國料理和義大利料理時,如果不說一句“itadakimasu、下面我就吃飯了”,心裡總覺得有點不對勁兒。

  家庭就餐文化

  我在小時候,母親徹底教會了我就餐的禮儀。

  “吃飯時不要發出聲音!”

  “胳膊肘不要放在桌子上!”

  “飯碗要好好拿在手裡。”

  “不要有公筷不用,不要直接使用自己的筷子在盤內取菜!”……。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對於日式就餐禮儀已經深入骨髓的我來說,在中國見到的情景簡直就構成了文化衝擊。究其原因,是中國的就餐禮儀很多時候與日本完全相反。

  例如在得到款待的時候。

  在中國,飯菜最好稍稍剩下一些。而在日本則要全部吃光,這才是表示感謝。

  而在吃魚的時候。

  如果是日本人,留在嘴裡的魚刺兒要在遮蓋著嘴角的情況下用筷子取出來,然後放到盤子角邊上。而中國人從嘴裡取出魚刺後,一般直接放在餐桌上。同時可以將魚刺吐出來。

  順便說一下,一位中國女性表示,“像日本人那樣,把從嘴裡取出來的魚刺放到盤子邊上,感覺有點髒。好像是把垃圾和菜放在了一起”,有道理!

  韓國和日本更加不同。

  韓國絕對不可以用手拿茶碗。而喝湯也要使用湯匙。如果在日本這樣做,會被批評為“不懂禮儀!”。日本只有1歲到2歲的幼兒才使用湯匙喝湯。

  在距離相近的亞洲國家,就餐禮儀竟然如此迥然不同,這令我深感驚奇。

  那麼,歐美和日本相比情況如何呢?

  歐美人認為,“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是沒有禮貌的”。而在日本,則並未徹底貫徹這種習慣。

  歐美人認為,“就餐時發出聲音是沒有禮貌的”。而在日本,吃蕎麥麵條最好要發出聲音。順便說一下,吃蕎麥麵條和切面時發出很大聲音,只能是較為年長的男性。而女性則不能發出動靜。

  不管怎麼說,就餐的禮儀都源於各國特有的習慣和規矩。需要入鄉隨俗。我在中國就餐時,即使還想繼續吃,也會盡量剩下一點,中國的各位朋友也請試著說“下面我就吃飯了”和“我吃飽了”吧。不過,最好不要學日本人吃麵類食物時發出聲音的習慣。因為這在全世界都受到厭惡。

餐桌禮儀文化10

  餐桌刀叉禮儀

  所有的一切關鍵點不關乎食物本身的色、香、味,在於一些有必要掌握的西方餐桌禮儀知識點。自古以來,中西文化存在著差異,但又如何在當今跨文化交際中得心應手地交流,飲食文化裡的餐桌禮儀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也許你對陌生的字母並不熟悉,可跨文化禮儀交際卻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餐桌禮儀文化裡,其所涉及的方面可歸結於進餐方式、餐具正確使用與其他一些用餐過程中需注意的細節方面。中國人吃飯有屬於自己的一套餐具,自己的進餐方式等,那麼,西方國家也不例外。不同文化餐桌禮儀反映了不同國家文化取向與飲食文化差異,如果我們在跨文化交流中忽略了這些細節,就會造成社交障礙。

  首先想要說到的是對於正餐的準備工作。無論是針對家庭聚餐、好友聚會還是商務會談,西方人在與他人有了約定以後,往往會提前致電與餐廳預約,接著就是當天前往之前服裝的考慮了,越正式的用餐越會講究一些。

  其次,想要說明的是關於座次安排的問題。與中國人吃飯禮儀一樣,西方人也分座次的。西方人很多采用長桌用餐,男女主人坐於兩端,然後按主次分配會餐賓客。

  最後需提到的是,中西方國家在用餐過程中的氣氛是截然不同的。咱們中國人吃放講究一個熱鬧,平常不常聚齊的家人聚餐可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熱情,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談資;也許平時文靜的你與好友聚會則會充滿了年輕活力的氣氛;可興許平日裡活潑好動的西方人,圍坐在餐桌邊時則會表現的是與平日裡相反的狀態,他們更多地會關心菜品的口味,安靜地去享受美好的一頓。

  正如中國一句老話“民以食為天”一樣,“吃飯”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跨文化差異交際中,補充餐桌禮儀知識卻是特別重要的一點。

餐桌禮儀文化11

  法國餐桌禮儀

  1.座位預定:座位必須要提前預定,說明人數,時間,還有位置要求(吸菸或非吸菸區)。

  2.入座:入座通常由侍應帶領,侍應更會為女士拉椅子。法國人喜歡比預定用餐時間提早到達,先在酒吧吃點小吃如橄欖及來杯開胃酒。

  3.開胃酒:侍應在遞上餐牌前,都會先問你需不需要來杯開胃酒。

  4.點菜:法國菜的選單很簡單,主萊不過10來種,但都製作精美,點菜的順序是:頭道菜一般是涼萊或湯,儘管選單上有多個品種的“頭道菜”供你選擇,但只能選擇一種,在上菜之前會有一道麵包上來,吃完了以後服務員幫你撤掉盤子再上第2道菜。第2道是湯,美味的法式湯類,有濃濃的肉湯、清淡的蔬菜湯和鮮美的海鮮湯。第三道菜是一頓飯中的正菜,這是法式菜中最為發揮的一道菜。往往做得細膩、考究,令食客難忘。正餐裡最多的是各種“排”一雞排、魚排、牛排、豬排。這所謂的排是剔除骨頭和刺的淨肉,再澆上配製獨特的汁,味道鮮美,吃起來也方便。

  5.點酒:點菜後,不妨可來杯house wine。

  6.麵包:上菜前,通常都會先給客人面包,法國長條麵包(baguette)是必備的。法國人在早餐時才用牛油塗麵包,所以想要牛油便要開口叫。法國菜注重醬汁,不妨以麵包把醬汁蘸到碟底乾乾淨淨,以示對廚師的讚賞。

  7.開胃菜:高階餐廳在正式上菜前,還有一道開胃菜,通常是以簡單的蔬菜做的冷盤。上主菜或吃完海鮮後會先給你一杯雪葩,用來清洗口腔殘餘的味道,迎接下一道菜的來臨。

  8.主菜:開餐時可說“Bon Appetit”(即慢慢吃之意)。

  9.芝士:芝士是在上甜品前的一道菜,侍應通常會拿一盤芝士到你跟前任你選擇,而芝士盤通常會給你一些提子或合桃伴吃,紅酒更是最佳拍檔。

  10.甜品:法國人習慣了吃完甜品才飲咖啡,而不會邊吃邊飲咖啡。有些人更會點杯“餐後酒”(pousse-cafe)才算圓滿。

  【注意事項】

  由椅子的左側入座。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

  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正式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是:①菜和湯 ②魚肝油③水果④肉類⑤乳酷酪 ⑥甜點和咖啡 ⑦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吃不完反而失禮。

  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開啟。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開啟,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法國餐桌禮儀——餐具介紹和用法

  法國人浪漫的情懷從餐桌可以窺見一斑,那麼,法國餐桌上那些刀叉勺又是怎麼回事呢?

  一般在用餐之前,侍者會根據所點的菜品,將所需的刀叉全部放置完畢。叉子放在盤子的左邊,尖部朝上。刀放在盤子右邊,刀刃朝著盤子方向擺放。刀、叉、勺又各分成三種:前菜刀、前菜叉、前菜勺;主菜刀、主菜叉、主菜勺;甜點刀、甜點叉、甜點勺;還會有黃油抹刀,可以塗抹黃油在麵包上食用。用的時候要注意:左手拿叉,右手拿刀,依次從外用到裡面。具體可以參考上圖。

  【餐盤】

  盤子要放在離餐桌邊緣一到兩釐米的地方。深盤,是用於喝湯;平盤,用於主菜(肉,魚等);麵包盤,通常會在主餐盤左前方,用來放麵包;裝飾盤,是自始至終從第一道菜到最後一道菜,唯一不會被收走的盤子。其他所有的菜盤都是在上菜時放置在裝飾盤上,在吃乳酪之前它會被撤掉。

  【酒杯】

  杯子放在盤子右前方,從左到右從大到小遞減。一般在餐桌上會放有至少兩個高腳杯,一個盛水,另外一個盛酒。還有細長的酒杯是用來喝香檳或起泡酒的。在換酒喝的時候,也需要同樣換杯子。

  【餐巾】

  除了餐具的擺放,浪漫的法國人還將生活享受到極致,連餐巾的擺放和使用也體現著貴族情節。歲餐具一起擺放整齊的餐巾,其目的是為了避免進食時弄髒衣服,此外,用餐間歇或完畢後還可以用它來擦手上、嘴上的油漬。

  參加正式的宴請,女主人使用餐巾代表著宴會的開始和結束。當女主人把餐巾鋪在腿上,是宴會開始的標誌;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則是宴會結束的標誌。當宴會開始時,你要做的就是把餐巾開啟,向內折三分之一,平鋪在雙腿上。

  帶著嘴角的油漬與旁人說話,顯然是件不太禮貌的事情。每當吃下一口食物,準備和餐桌上的其他人說話時,一定先用餐巾的末端順著嘴唇輕按幾下,並將弄髒的部分向內側捲起。

  用餐結束後,你要做的是將腿上的餐巾拿起,隨意疊好,把它放在餐桌的左側,然後起身離座。

  法國餐桌禮儀——紅酒禮儀

  法式生活格調的精髓在:浪漫與享受,浪漫是愛情,享受是紅酒。做一個有品位的人,先從喝紅酒開始。

  一、擺放

  紅酒杯一定要放在水杯右邊,這是西餐的講究和注意事項。

  二、倒酒

  1、紅葡萄酒倒滿1/3,白葡萄酒倒滿1/2,起泡酒(如香檳)倒滿3/4.

  2、在倒完一杯酒的最後晃一下瓶子,為的是不讓滴液留下。

  三、端杯

  端酒杯的時候,記得像圖上左邊那樣捏住杯莖,這樣既能避免酒溫升高,也可以欣賞到紅酒的純澈與光澤,看起來也更高雅。

  四、碰杯

  1、與女士碰杯時,目光需直視對方,法國有一個古老傳說,如果不這樣做,接下來的七年將運氣不濟。

  2、若你不太會喝酒,可不必每次都喝,保持微笑並謙遜有禮即可。

餐桌禮儀文化12

  中國人請客吃飯時,擺在桌上的菜花樣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如果是盛宴,主菜會更多,越名貴、越奇特的菜會越顯示主任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主人卻往往要說“今天沒有什麼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多吃一點”,“多多包涵”、“怠慢了您”之類的話。

  而西方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份量以吃完或稍有剩餘為最佳。如果在家裡,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這樣女主人會很高興,認為大家喜歡她做的菜。面對豐盛的宴席,主人會說“已經傾其所有來招待大家”的話。

  對中西主人的餐桌話語進行推理,很容易得出:中國人遵循了“貶己尊人”的原則。而西方人強調效率和實用主義價值觀,在交際中十分注重自身面子的需要。如在宴席上西方人不議論令人作嘔之事,會千方百計採用含蓄文雅的詞來替代toilet,如:“Where can I washmy hand?”、“I wonder if I could go somewhere.”、“ Can I add somepowder?”等。

  另外,在西方國家不要問“吃飯了嗎?”等我國習慣的問候語。“您吃飯了嗎?”容易使人莫名其妙,甚至會出現誤會。如在英國,你若問人吃飯沒有,其含義是你有意請對方吃飯;這對於未婚男女,則表明你有意約會對方。

  1.餐桌氣氛上的差異

  總的來說是西方餐桌上靜, 中國餐桌上動。西方人平日好動,但一坐到餐桌上便專心致志地去靜靜切割自家的盤中餐。中國人平日好靜,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絕,相互讓菜,勸酒。中國人餐桌上的鬧與西方餐桌上的靜反映出了中西飲食文化上的根本差異。

  2.餐桌舉止

  在中國文化傳統中,人們在出席各種正式的會餐時也是比較講究的,但是在現代風俗變遷和發展中,有進步的一面,也有落後的一面,有對傳統的觀看來,這種超負荷的飲食不僅造成浪費,而且危害人體。儘管中國人講究食療、食養,重視以飲食來養生滋補,但我們的烹調卻以追求美味為第一要求,致使許多營養成分損失破壞,因此營養問題也許是中國飲食的最大弱點。

  3.西方烹調遵循的是規範與科學

  西方人強調科學與營養,因此烹調的全過程都嚴格按照科學規範行事。菜譜的使用就是一個極好的證明。西方人總是拿著菜譜去買菜,製作菜餚,但相比起來,還是一個非常機械的東西,而這導致了西餐的一個弊端) ) )缺乏特色。當人們身處異地想品嚐當地美食時,肯定是不會有人選擇肯德基或麥當勞之類食品的。另外,規範化的烹調甚至要求配料的準確,調料的新增精確到克,烹調時間精確到秒。由於西方菜餚製作的規範化,使其毫無創造性。令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是, 中國烹調不僅不追求精確的規範化,反而推崇隨意性。翻開中國的菜譜,常常發現原料的準備量、調料的新增量都是模糊的概念。而且中國烹調中,不僅講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風味與特色,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個菜,所用的配菜與各種調料的匹配,也會依廚師的個人愛好特點有變化。同樣是一道/麻婆豆腐,為四川客人烹製和為蘇州客人烹製,所用的調料肯定是不同的。而在西方,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季節面對不同的食者,都毫無變化。

  4.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別與個性

  在中西飲食文化之中也明顯體現出這種文化特徵。西菜中除少數湯菜,正菜中各種原料互不相干,魚就是魚,牛排就是牛排,縱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盤中進行的,這體現了繼承,也有對傳統文化習俗的違背。比如就餐時的衣著,要遠比過去隨意多了,可著中山裝、夾克或西服等,這也正體現了傳統文化的變遷和發展,這正是中西方文化融匯,相互發生正遷移作用最好的。

  例證。

  當今許多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不喜歡吸菸或喝酒,許多人也不喜歡別人在他們的住處吸菸喝酒。而在當今的中國,許多人既吸菸又喝酒,有一種社會怪現象似乎是不吸菸不喝酒就無以社交。所以在中國的餐桌上依舊存在吞雲吐霧、爛醉如泥的陋習,儘管他們知道這有傷風範,但依舊不能禁絕之。想必這就是文化遷移和發展的不完全性、不徹底性的表現,我們有必要在正確理解和認識文化現象的基礎上,不斷推動人文文化的發展,提高民族人文素質。

  3.座位的排序

  中西都講究正式的宴請活動的坐次安排。中國人傳統上用八仙桌。對門為上,兩邊為偏座。請客時,年長者、主賓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餘客人按順序坐偏座。西方人請客用長桌,男女主人分坐兩端,然後在按男女主賓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對於餐桌的規矩,西方人進餐用刀叉, 中國人用筷子。當然刀叉和筷子的用法都有各自的規矩。透過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以及中西方餐桌禮儀的比較,不僅僅反映了各地的文化傳統,還折射出不同民族心理、價值觀與道德標準、社會關係、社會禮儀和社會風俗等方面,即西方文化主張個人榮譽、自我中心、創新精神和個性自由,而中國文化主張謙虛謹慎、無私奉獻、中庸之道和團結協作;西方人平等意識較強、家庭結構簡單;而中國人等級觀念較強,家庭結構較複雜,傳統的幸福家庭多為四代同堂等。在跨文化交際中,由於文化障礙而導致的資訊誤解,甚至傷害對方的現象屢見不鮮。有時善意的言談會使對方尷尬無比,禮貌的舉止會被誤解為荒誕粗俗。因此,研究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研究正確的跨文化交際行為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在對比研究過程中,各自的優、缺點顯而易見。這種研究有利於文化的正遷移作用,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促進本民族語言、人文文化的發展。

餐桌禮儀文化13

  XX是個性格豪爽的北方人,酒量又大,號稱“辛巴威”(斤把不違),最近又被委任為公司副總,應酬自然就多了,喝酒更是常事。在和國內客商的合作中,他的這個特長被髮揮得淋漓盡致,而且“酒醉事成”。

  8月份的時候幾位外商來考察合作事宜。在歡迎晚宴上他就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長”,不停地勸酒,一會兒來一句“感情深一口悶(幹)”,一會兒又來一句“飲酒不醉非君子”,幾位老外很快就“歇菜”了。

  第二天一早,*美美地預備好了合同書,就等外商大筆一揮了。但就在第二天上午,外商們竟然直接回國了。

  在西方禮儀裡,喝酒的時候沒有吆五喝六以及勸酒等我們認為熱鬧的場面,他們喝酒更多的成份是在品酒,而且認為勸酒、灌酒,是失禮的,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只要有一線的選擇餘地,誰願意和不尊重自己的人合作?

  一.酒的禮儀

  1.選酒及取用

  吃中國菜時可以喝白酒、黃酒、藥酒、啤酒。西餐時,可以選用葡萄酒或啤酒,而啤酒只有在吃便餐時才選用。

  在國內,白酒是飲用最普通的酒,它可以淨飲幹喝,也可以用來幫助吃菜下飯,甚至可以用來作為藥引泡藥。白酒一旦和其他酒類如啤酒、汽水、可樂等飲料同飲,就很輕易醉。

  在正式場合最好用專門的“肚量不大”的瓷杯或玻璃杯盛酒,這樣就好“對付”我們中國人講究的“一飲而盡”、“酒滿敬人”等不成文的規定。喝白酒時,不用加溫、加冰,也不必用水稀釋。

  西餐用酒分飯前、進餐和飯後三類。

  一類是飯前酒或稱開胃酒,是在入席前請客人喝的酒類,常用的有:雞尾酒、威士忌、麥亨登、浮毛斯、馬丁尼以及啤酒等。另外還應預備果汁、汽水及可樂等飲料。開胃酒的目的是刺激食慾,喝得太多反而沒有食慾,所以,不要多喝。

  一類是進餐酒,是上菜時配合菜餚用的葡萄酒,常用的有:雪醴、白酒、紅酒、香檳等,以及我國的黃酒、紹興酒等。宴會中,假如是喝中國酒類,主人僅供給一種酒,客人無需選擇。但最好多備幾種酒,請客人自行選用。正式西餐,每上一道菜,侍者就會奉上一次酒,酒隨菜不同而不同。常用的葡萄酒有雪醴酒、苦艾酒、香檳酒或雞尾酒。

  一類是飯後酒或稱助消化酒,常用的有:白蘭地、雪醴及薄荷酒等。

  在西方,正確的斟酒方法是隻倒半滿的酒在杯子裡;而吃中餐時,我們習慣於給客人斟滿杯酒,表示對客人的敬意。

  不管在家裡還是在飯店,假如你以你的酒為榮,可以讓客人看看酒籤。

  假如不是名酒,最好放在一個漂亮的玻璃盛酒瓶裡。

  紅酒應該儲存在溫度低的房間,好的紅酒要在餐前先開啟瓶蓋,讓它呼吸一個小時的空氣,口味會更好。假如在很冷的季節為客人上紅酒,應該建議客人把酒杯握在手裡幾分鐘,這樣可以使酒快速升溫。

  餐前,至少應該把白葡萄酒在冰箱裡放兩個鐘頭。假如你有冰酒器,在有冰塊的水裡放20分鐘。要多預備一些酒杯,因為在用過的杯裡倒另外一種酒,會使酒的味道改變。

  2.酒和菜的搭配

  餐前酒喝出點氣氛後,該挑選配菜的葡萄酒了。

  可以餐前選用配製酒和開胃酒,而冷盤和海鮮用於白葡萄酒,肉禽野味選用於紅葡萄酒,甜食要選用甜型葡萄酒或汽酒。酒和酒的搭配是:低度酒在先高度酒在後;有氣在先,無氣在後;新酒在先,陳酒在後;淡雅風格在先,濃郁在後;普通酒在先,名貴酒在後;白葡萄酒在先,紅葡萄酒在後,並最好選用同一國家、地區的酒作為宴會用酒。

  原則上是“白肉配白酒,紅肉配紅酒”。白葡萄酒適合於開胃菜等小菜或者蝦、螃蟹、貝類、魚等菜。燉牛肉等味濃的肉食菜,配紅葡萄酒。油炸的肉食,配味淡的紅葡萄酒。按國別選酒也是可以的:法國菜選法國的葡萄酒,義大利菜選基安蒂葡萄酒,吃臘腸和火腿腸為主的德國菜,應選德國的葡萄酒。喝湯的時候可以喝雪醴。上最後一道菜或甜品時就用香檳。

  品酒要先從酒標開始。看酒的標籤,核實一下是否是自己要的酒,可以看:葡萄的收成年、葡萄酒名稱、葡萄酒的產地。然後,先往玻璃杯裡稍倒一點,舉杯看看酒的顏色是否漂亮,再聞一聞酒的香味,最後小口嚐嚐。酒瓶開了,除了明顯的變質問題可以換酒,一般是不答應退的。

  假如很多人喝酒,你可以點一瓶;或者你可以點小半瓶;假如你是一個人喝酒,也可以按“杯”要酒。每一家餐館都提供了一兩種點酒方式,這些都是可以的。而且,在西方宴會上喝酒一般不會像我國中餐那樣拼命勸酒、不醉不歸。

  3.怎樣斟酒

  服務員來斟酒,你不必拿起酒杯,但不要忘了向服務員致謝。假如是主人親自斟酒時,必須端起酒杯致謝甚至是起身站立或欠身點頭致謝。也可以使用“叩指禮”,也就是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指尖向下,輕叩幾下桌面表示謝意。主人親自斟酒,要注重:面面俱到,一視同仁;斟酒適量,白酒和啤酒都可以斟滿,其他酒不用斟滿。在正式場合,除主人和服務員外,其他賓客一般不要自行給別人斟酒。

餐桌禮儀文化14

  飯前:

  餐桌上都不應該戴帽子;在白天拜訪別人的時候女士專用的帽子例外。在正式的宴會中,男士們須站在自己的座位後面,等女士們都坐下了以後,才能坐下。

  在開始吃飯前,主人要做飯前的謝飯禱告,這在美國的家庭裡是很普遍的,客人應該加入這個謝飯的禱告,至少要在禱告的時候保持安靜以示尊敬。如果被邀請的客人有不同的信仰,主人的謝飯禱告不應該包括深奧的宗教儀式。

  一般要等到每一個人都拿到了食物以後,大家一起開始吃。在別人還沒有拿到食物以前,不應該擅自開始先吃;除非那些還沒有拿到食物的人士請你不要等候,你才可以先吃。餐巾是放在膝蓋上的。在正式的宴會中,客人要等主人把他(她)的餐巾放到膝蓋上之後,才把自己的餐巾放上。

  在正式的宴會上,食物應該同時送到餐桌上的每一位,但還是要等主人拿起餐具之後客人才能拿起餐具進餐。如果你不能吃某些食品,在你作客的時候,(如果主人不是你的親戚,)不應要求主人為你另外再增添你要吃的食品。

  進餐時的禮儀:

  在家庭式的用餐中常常是把一盤菜傳到各位的面前,有時由主人把菜拿到客人面前,稍微講究一點的會有傭人把菜呈到客人面前。如果是傳的話,你要按其他盤子傳的同一個方向把菜傳給下一位。當你拿到傳過來的菜盤子,你可以從中取菜。在取的時候,不要取超過餐桌上人數比例的量,這樣的話餐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得到一份。如果你不想吃傳過來的菜,那就把它遞給下一位,但是千萬不要解釋你為什麼不吃或者作什麼評論。如果是有人把菜盤子端給你,他會問你是否需要,你可以簡單地回答是的,請給一些或者謝謝,我不需要。

  當為進餐人士服務的時候,上菜都是從進餐者的左邊放到他(她)的前面;而撤盤子的時候,都是從進餐者的右邊拿走。但是對於飲料,可以從左右的任何一方呈上和撤離。在喝湯的時候,用湯匙由靠近你的一處開始,向遠離你的方向打湯。不要把整個湯匙放入嘴裡來喝湯,而是在湯匙的邊上喝湯。如果湯碗裡只剩一點兒湯了,你可以用不拿湯匙的手把湯碗靠近你的一邊略略提起,這將使你比較容易把餘下的湯流入你的湯匙。

  如果光用叉子把食物叉起來有困難的話,可以用一小片面包或者餐刀幫忙;但是千萬不要直接用手。按美國人的習慣,你不一定要吃餐桌上所有的菜,而且到最後你盤子裡的菜沒有吃完,也不是不禮貌的。不要詢問別人為什麼不吃某個菜,或者詢問別人為什麼不把菜吃完。

  不要對餐桌上的菜進行批評,也不應該對菜的分量多少進行品頭論足。吃東西的時候要閉上嘴。不要在吃東西的時候發出聲音,嘴裡有食物的時候也不要講話;在吃的時候也不該有不應有的噪聲發出來。當你需要離開餐桌的時候,只要說對不起或者對不起,我得離開一下就可以了。不要詳細解釋為什麼要離開的原因,更不要說我要上廁所了之類的話語。

  不要大聲說話,好像非要全桌的人都必須聽你似的;要讓其他人也有說話的機會。千萬不要在餐桌上擤鼻子或者吐痰。如果你必須做這些,你得先離開餐桌,在隱秘的地方進行。在餐桌上不該打飽嗝兒、咳嗽、打哈欠和打噴嚏之類。萬一你做了,趕快向大家表示歉意,說對不起。

  坐在餐椅上,不可以沒精打采、裝聾作啞的樣子,也不可把椅子向後傾斜,翹椅子坐。不可以玩弄食物或者餐具;更不能拿著餐具手舞足蹈地講話,不能拿餐具指人。你可以把你手肘以下的部分放在餐桌上,但是不可把手肘放在餐桌上。

  餐桌上不可使用手機講話或者收發短訊,也不該看書和聽隨身聽。只有在早餐的時候可以看報。如果有什麼緊急的事必須通話,那也必須先向全桌的人打個招呼,然後離開餐桌才接電話,以免你的講話影響大家。

  如果有些放到嘴裡的東西必須拿出來的話,你必須按照:用什麼方式放入嘴的,也用同樣的方式拿出來。只有魚刺可以用手拿出來。在沒有把你自己盤子裡的那一份吃完以前,不可以要更多同樣的菜。在正式宴會中,男士們在女士進入和離開餐桌的時候都應該起立。

餐桌禮儀文化15

  筷子文化

  中國人都用筷子吃飯,筷子文化在中國由來已久。現在,筷子的使用也已經深入到其他許多地方,如:越南,韓國,朝鮮等等。筷子的誕生象徵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這一對筷子雖然看似簡單,但是他可以夾,繞,戳住食物。同時,在一些重大的場合中,例如婚禮喜宴,贈送筷子作為禮品也寓意幸福,吉祥。

  餐桌上的禮儀小結:

  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二、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用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儘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內的話.以示歉意.

  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佈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著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五、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裡,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嚥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八、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著,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著.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餐桌禮儀文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