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音樂> 音樂的研修日誌

音樂的研修日誌

音樂的研修日誌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日誌吧,不知不覺中一天又要結束了,想必有很多難忘的瞬間吧,需要認真地為此寫一篇日誌了。你知道什麼樣的日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日誌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音樂的研修日誌,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樂的研修日誌1

  透過中小學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遠端培訓專案的學習,作為一名新課改的參與者,我在學習中從以下兩個方面談談自己一點的看法。

  一、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

  新課程改革和指導思想和傳統體育課程的指導思想有較大差別。我們要改變過去那種體育課過於注重運動技能和運動水平提高的指導思想,把上體育課變成了“專業訓練課”。沒有顧及到學生的差異性,評價不科學,往往以學生最終成績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

  新課程的指導思想更注重於學生的參與,教學專案的選擇更豐富,更具人性化,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關注學季的身心健康,不但要求學生身體健康,還要求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如:身體素質、心理、社會適應等多方面的發展。評價不但要看結果,更要看過程,更合理的對學生進行評價。

  二、加強學習,不斷豐富自身專業內容

  為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我們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豐富理論知識體系。雖然在教學中對體育理論要求沒其它學科高,但任何專案的運動技術和技能都要靠理論來支撐的,沒有正確理論的指導就談不上科學的合理的運動技能技術。所以我們必須加強理論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滿足新課程學生的需要。

  體育學科與其它學科教學相比,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身體的示範性,示範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這由體育的特點:即身體的活動性決定的。我國中小學目前許多學校體育教師少,工作量大,而且專項搭配並不合理,有的學校甚至最普及的體育專案的專項老師都沒有。雖然各級體育學校對體育教師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培養和培訓,但比較全面的教師並不多,有的老師甚至一些學生比較喜歡的運動專案都不會。現在的學生對老師的要求高,如果教師連技術動作都很難完成,或是問個相關問題都回答不出來,那麼老師的話對這個學生就沒什麼說服力了,對學生也沒什麼吸引力,上課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學校教學專案的選擇主要受學校硬體、教師組成、學生興趣愛好的影響。我們要透過自己身的努力,克服其它不利因素,充分發揮教師因素的積極性。如羽毛球現在普遍受到學生歡迎,如果天氣條件允許(風不是很大)的情況下,只要羽毛球器材有保證,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很高(特別是女生)。象這些專案對場地的要求不高,而且器材配備相對也容易,適合廣大學校開設。這就要求我們老師也要有一定的羽毛球基礎,但我省各級體育學校開設羽毛球這課程的還很少,廣大體育教師掌握這一運動技術的還比較少,精通的就更少了。所以我們要加強運動技能的學習,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內容,這樣才能滿足新課改學生的需要。

音樂的研修日誌2

  作為一名初中音樂教師,通我的一些教學積累,我認為音樂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的知識、技能的訓練、掌握過程,在這個教學的過程中,除了相對單純的知識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體現的是對藝術的美的意識教育,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審美教育。這種審美的教育貫穿著整個音樂教學過程,對增強音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引導學生從心靈深處理解音樂、表達情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一、注重教學內容的結構美

  結構完美,佈局合理的課堂教學,不僅能給學生帶來求知的樂趣和享受,而且對教學本身有著巨大的感染和薰陶作用。

  首先要講究開頭和結尾。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應根據所授的內容,設計出有特色的開頭。結尾也很重要,切忌虎頭蛇尾,要給學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餘地。

  其次是注意運用感情。教學是一門藝術,始終貫穿著感情的線索,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主要是對人的心靈和情感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在上課時必須進入角色。音樂教學過程也是師生感情交流的過程,學生聽課時的心理狀態和情緒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師的心理和情緒制約的,因此,教師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不能板著面孔。另外,課堂內容結構還要注意雅與俗、疏與密、斷與續、理論講授與示範表演等方面的關係,使課堂教學展現出一種搖曳多姿的曲線美,讓學生在美的結構中接受藝術的薰陶,獲得知識的營養。

  二、注重教學環境的氛圍美

  氛圍是指籠罩著某個特定場合的特殊氣氛或情調。教師和學生,作為知識的施教者和接受者,要達到教學的理想效果,必須形成一個良好的、積極有效的教學氛圍。良好的課堂氛圍美,還能使教與學主體雙方產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鳴。

  音樂教學課堂的氛圍美應該是:活躍而不失之零亂,安靜而不失之呆板,緊張而不失之抑悶,愉快而不失之鬆散。課堂氛圍美是傳遞藝術的無聲媒介,啟迪智慧的無形鑰匙,陶冶品德的潛在力量,在無形中起了助手的作用,能得到顯著的教學效果。

  創設課堂氛圍美與教師的自身藝術修養、教育理論水平、知識結構能力直至言談舉止有一定的關係。首先,教師要想主動地駕馭課堂,引起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維和討論,就必須認真備課。在教學中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猝然提出的問題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這時如果教師知識面廣,備課充分,就能圓滿回答學生的問題,那麼學生就會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課堂氣氛就會變得熱烈。其次,重視學生個性,啟發學生智慧,激發其學習興趣,也是課堂氛圍美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一旦對所學科目產生興趣,就會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強烈的興趣往往成為學生樂於刻苦鑽研,勇於攻克難關的動力。再則,創設情緒場,製造一種能夠使學生情緒受感染、心理有體驗的環境氛圍,讓學生儘快進入課堂學習角色。讓學生在美的氛圍中吸取藝術的營養。

  三、善於運用語言美感染學生

  教學語言是傳遞知識,交流資訊的媒介,起著直接溝通教與學兩方面的作用。講究教學的語言美是音樂課堂教學美育的一個重要環節。語言是師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揚頓挫的語調和優美流暢的語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學們的喜愛和積極的情緒反應,也容易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課堂教學語言美有著控制、引導學生學習的“魔力”。因此,音樂教育要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活動達到預期的目的,就要講究語言美。

  音樂課堂教學語言美首先要求教師語言的準確、簡潔、精煉,並且還要易懂,在此基礎上力求生動形象,我在上分析音樂要素時,把音樂的節奏、旋律、音色分別稱為骨架、線條和色彩,這些都是同學們所熟悉的,他們很快就明白了音樂的各個要素。

  教學的語言美不僅僅指口頭語言,它還包括副語言和身勢語言。所謂副語言是指笑、哭、呻吟、嘆息之類的聲音;身勢語言是指面部表情、點頭、搖頭、聳肩、手勢等動作,這兩部分統稱伴隨語言。這也是教學語言美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音樂課堂教學與審美教育不僅僅包括以上所講的三個方面,作為審美教育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應當一切都按照美的規律,符合美的特性來進行。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獲得知識,接受美感的薰陶,培養美的創造力。

音樂的研修日誌3

  新課標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實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它的出臺,給了教師廣闊的教學創新空間。透過這幾天的研修,讓我認識到,每個音樂教師都要不斷的進行心態調整、進行理念的更新,都要成為在研究狀態下工作的教師。以下面幾個方面的問題應該引起我的思索:

  一、教學視角的變化

  新課標要求教學內容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且有益於他們解決社會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修養。因此,實施新課標迫切要求教師轉變原有的課程價值觀,開發課程資源,以多元的視角審視教學。現代社會生活中,伴隨著大量音樂現象,諸如,禮儀音樂(節日、慶典、佇列、迎送、婚喪等)、實用音樂(廣告、健身、舞蹈、醫療等)、背景音樂(休閒、餐飲、影視等)同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瞭解音樂與生活的關係,使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進而讓音樂伴隨終生,提高生活質量。在設計具體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入手,從自身音樂經驗出發,緊密聯絡社會生活及音樂現象,主動去探索、思考音樂與人生的關係,使音樂學習成為一項生動、具體、藝術化的生活體驗。比如:在一節音樂課上,給學生欣賞Flash要學生評價和修改裡邊的'音樂音效。學生積極性很高,這節課就上的特別非常生動有趣,還讓學生學會了關注自己身邊的一切音樂現象。

  二、教學方式的轉變

  1、從課內到課外

  在音樂學習中,為了讓學生有實際的體驗,可以讓學生收集課堂以外的音樂資源運用在音樂教學中,也可把教學活動拓展到課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單元的《走進大自然》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利用網路等手段收集相關資料、在大自然中找音樂中表現內容、也讓他們嘗試用自己的音樂語彙表現自己生活中的音樂。

  2、從本學科到跨學科

  實踐證明,中小學接受音樂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因此,音樂教育必須具有寬闊的視野,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度。如在中小學各門課程中:語文、歷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與音樂有著一定的聯絡,這也使得音樂教學與這些課程之間的聯絡成為了可能。課外音樂活動、社會音樂教育環境便都成為,也應該成為音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如:音樂與舞蹈結合來表現音樂;與美術結合使音樂更形象;與語文中的詩詞、戲劇溝通等。

  三、教學重心的轉變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表現能力

  新課標提出要“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其實每節課、每個音樂知識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師要做好正確的啟發和導向工作,讓學生在每次音樂學習過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美的享受。

  2、強調創造探索精神

  由於音樂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提供了想象、聯想的廣闊空間。因此,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河師大的張睿婷教授在上《音樂作品鑑賞與教學》這節課時,提出:如果僅僅把音樂創造融在其他音樂教學內容中,就不可能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審美育人的作用,只有把音樂創作作為中學音樂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獨立出來加以強調,中學音樂教學才能獲得最大的教育教益。比如:為了指導學生的創造探索精神,給學生欣賞譚盾的《水》、《破銅爛鐵敲起來》等“另類音樂”,讓學生去思考為什麼這些看似不可能發出樂音的,不是常規樂器的東西居然也能奏出這麼美妙的音樂?在關注對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同時,更要關注音樂教育方式的創新。對音樂教學更有創新探索的精神。

  四、教學評價的轉變

  教學評價是教學工作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基本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標要求:“應在體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前提下,以音樂課程價值和基本目標的實現為評價的出發點,建立綜合評價機制。”這就與我們以往的“成績考核”有著重大的區別。新課標的評價是包括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對教師的教學效果、對學校的教學管理、教學質量,以及對本課程的建設和發展進行全面的評價。總之,我們音樂教師只有重新審視音樂課程的標準、理念,在研究和思考狀態下認真學習,不斷反思、不斷進取,認識到音樂教學應該儘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會化、多元化與個性化才能做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

【音樂的研修日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