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孤獨之旅》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

  一、出示學習目標

  1、概括情節,感悟人物的成長曆程。

  2、品析語言,把握環境描寫的作用。

  二、簡介作者及其作品

  曹文軒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

  代表作品:《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青銅葵花》等長篇小說。小說《草房子》及改編的電影榮獲多項國家、國際大獎。

  《草房子》是一本表現少年成長的長篇小說。作品以優美的文字描寫了桑桑、杜小康、陸鶴、紙月等幾個孩子刻骨銘心的6年小學生活。其中瀰漫著成長的艱辛與苦痛,也閃爍著迷人的人性光輝。

  本文節選部分寫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與厄運抗爭的故事。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實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種優越感,他又是班裡成績最好和人緣最好的學生,深得老師的喜歡。然而,一次意外變故致其家中破產,他被迫輟學,過早地擔負起生活的重擔,跟隨父親背井離鄉去放鴨。

  三、整體感知

  1、積累字詞

  2、本文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3、跳讀課文,把握人物。

  杜小康語言:

  1、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

  2、我要回家……

  3、還是分頭去找吧。

  4、蛋!爸!鴨蛋!鴨下蛋了!

  一個()的杜小康

  四、合作探究

  1杜小康是小說中的典型人物,從他的成長曆程中,你獲得了什麼啟發?

  孤獨是一個人成長的良藥,物質的“孤獨”,親情友情的“孤獨”,精神的“孤獨”,會加速一個人的成長。

  2、品讀環境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

  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一個最惡劣的天氣。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天黑,河水也黑,蘆葦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覺得風也是黑的。臨近中午時,雷聲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過不一會兒,暴風雨就歇斯底里地開始了,頓時,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四下裡,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

  概寫一筆,細寫幾筆

  時間為序,有靜到動

  有實有虛,修辭並用

  多角度描繪,多層次渲染

  情景交融手法生動

  雨後天晴,天空比任何一個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這麼大,還從未見過藍成這樣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麼明亮。

  鴨們也長大了,長成了真正的鴨。它們的羽毛開始變得鮮亮,並且變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潑進了。公鴨們變得更加漂亮,深淺不一樣的藍羽、紫羽,在陽光下猶如軟緞一樣閃閃發光。

  1、增加美感

  2、設定環境

  3、營造氛圍

  4、推動情節

  5、表現心情

  6、舒緩節奏

  7、表現象徵

  8、襯托人物

  生成美的途徑儘管千條萬條,但最主要最容易收到效果的途徑就是描寫風景……風景在參與小說的精神構建的過程中,始終舉足輕重。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體驗成長的感受。

  2、學習小說的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學習小說環境描寫的作用。

  重點難點

  1、重點:

  ⑴體驗成長的感受。

  ⑵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2、難點:

  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粗字的音:

  嬉鬧(xī)覓食(mì)驅除(qū)雍(yōng)

  舊茬兒(chá)戳破(chuō)撩逗(liáo)

  2、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厚實:富裕。

  嬉鬧:笑著鬧著。

  覓食:尋找食物。

  驅除:趕走,除掉。

  回應:回答。

  撩逗:挑弄,引逗。

  歇斯底里: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3、閱讀全文,思考課後練習。

  二、匯入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節選自《草房子》,作者曹文軒。

  2、導語:

  同學們到了初三,身體長高了,都覺得自己長大了,但是你心理“長大”了嗎?這篇課文描述一個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到蘆葦蕩裡去放鴨。生活的艱苦、精神上的寂寞,壓迫著他同時也錘鍊著他的身心。在一場暴風雨後,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在人生的旅途上,每個人都要長大。你有這樣“長大”的體驗嗎?

  三、正課

  1、速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討論並歸納: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輟學跟著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們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2、提問:找出描寫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分析杜小康的性格特徵。

  討論並歸納:

  ⑴小木船趕著鴨子,不知行駛了多久,當杜小康回頭一看,已經不見油麻地時,他居然對父親說:“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表現杜小康的幼稚軟弱。戀家。

  ⑵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現在,佔據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東西,似乎更能撩逗一個少年的心思。他盤腿坐在船頭上,望著一片茫茫的水。說明杜小康已克服想家的念頭,開始展望未來。他對未來是渺茫的,未知的,但又是嚮往的。

  ⑶杜小康到達蘆葦蕩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杜小康害怕的原因是大自然的浩蕩給人壓迫感。使人感到自我的渺小和軟弱。

  ⑷在蘆葦蕩中放鴨的孤獨感強烈地壓迫著他。“杜小康開始想家,並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直至夜裡做夢看到母親,哇哇大哭起來,將父親驚醒,“我要回家……”這是小說第二次寫到他的想家。跟第一次相比,顯然有更深刻的內涵。第一次是剛離開家,便產生的一種失去依託的感覺;而第二次則是在感受到蘆葦蕩放鴨生活的艱辛和孤獨後在夢境中表現出來,這才是刻骨銘心地想家,雖也表現他的幼稚、軟弱,但他畢竟經過一段艱苦生活的磨鍊,已成熟多了。

  ⑸在蘆葦蕩遇到暴風雨時,他沒有驚慌失措,而是跟父親一起撲上去,企圖修復鴨欄。當鴨子逃散時,他緊緊地跟隨著它們。不顧臉和腳受傷,一邊追,一邊呼喚著他的鴨子。到暴風雨將歇時,依然還有十幾只鴨子沒被找回來,他雖然“一臉的傷痕和烏得發紫的雙唇”,但堅持去找鴨子。這些描寫都表明杜小康雖然還是個孩子,但在關鍵時候能表現出鎮定、勇敢、堅強和負責精神,他已經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⑹當杜小康找到鴨子時,他又迷路了。他突然感覺到他已累極了,躺在蘆葦上。“他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隻鴨的蓬鬆的羽毛裡。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個明白自己為什麼想哭”杜小康這裡的哭,並不是悲哀,傷心或感到委屈,而是一種情緒的發洩,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緒,可能是非常複雜的情緒,因此,連他自己也講不清。

  ⑺“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裡嚼著,望著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桑桑和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母親就代表著家,任何遊子都會想念家,因為家是自己的根,心靈的港灣。孩子的心裡除了家便是好朋友,好夥伴,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他這次沒有哭,他已經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有了更多的獨立性,能夠面對現實勇敢、堅強、負責地對待,這就是心靈的成熟。

  總之。小說透過杜小康與父親離家到蘆葦蕩放鴨的經歷的敘述,描寫了杜小康從幼稚、軟弱、戀家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心靈成熟的男子漢的過程。

  3、提問:你有過這種成長的經歷嗎?請與同學交流。

  4、提問:找出小說環境描寫的段落,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

  ⑴寫杜小康對遠逝的家的眺望和鴨群扇形水流的描寫,表現杜小康的幼稚、軟弱和戀家。鴨群流水雖然美,但畢竟單調、永恆,並不好玩。這些更增添了對在家鄉生活的留戀。

  ⑵寫黃昏時炊煙和河面的熱氣,是那麼的單調、虛無,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

  ⑶寫蘆葦蕩的寬闊無邊,給人一種壓迫感,反襯出杜小康的膽怯、害怕和恐慌。雖有清香的氣味,螢火蟲的亮光和水鳥,但一切無論如何也不能完全驅除杜小康的恐慌。但這種壓迫感,孤獨感也是對杜小康的一種磨鍊。

  ⑷寫蘆葦蕩的暴風雨的兇猛,把小說的情節推向高潮。更是對杜小康性格的考驗和鍛鍊。在這場暴風雨中,杜小康從幼稚、軟弱戀家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勇敢、堅強、有責任心的男子漢。

  四、小結

  本文透過多處的細節描寫表現杜小康的性格特徵和成長過程。寫得具體、生動,真實可信。文章還多次地進行環境描寫,不僅襯托了人物的心情,創造了氛圍,還透過環境描寫推動情節的發展,形成高潮,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五、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一、二、三題。

  2、選用課時作業最佳化設計。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快速閱讀的方法,把握課文情節;品味“孤獨”,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

  2、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

  3、理解“孤獨”與“成長”的內涵,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品味“孤獨”,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體會細節描寫重要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孤獨”與“成長”的內涵,感悟人生。

  教學步驟:

  一、情境匯入、出示課題

  欣賞以“孤獨”為主題的圖片,請學生談談感受,引出主題,出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走近孤獨

  請學生快速閱讀課文,並用一句話概括小說的主要內容。

  (文章講述了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跟父親去蘆葦蕩放鴨,在經歷了孤獨的磨練和暴風雨的洗禮後,逐漸長大、加強的故事)

  三、品讀課文,分析杜小康的成長過程。

  1、學生跳讀課文,簡潔概括故事情節。

  (剛剛出發——到達蘆葦蕩——蘆蕩安頓——雨過天晴)

  2、品味語句,領悟成長。

  現在,佔據他的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東西,似乎更能撩逗一個少年的心思。他盤腿坐在船頭上,望著一片茫茫的水。

  思考:你從這段文字中讀出了杜小康怎樣的內心活動,並說出你的理由。(迷茫,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前方是未知的。望著一片茫茫的水)

  當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蘆葦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他望著父親,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

  思考:找出最能體現杜小康情感的詞語,並仔細體味。(害怕、膽怯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蘆葦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

  父子倆也一天一天地感覺到,他們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

  思考:如何理解最大的敵人是孤獨?請結合文段體會杜小康的孤獨。他又是怎麼克服的?

  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天黑,河水也黑,蘆葦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覺得風也是黑的。臨近中午時,雷聲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過不一會兒,暴風雨就歇斯底里地開始了,頓時,天昏地暗,彷彿已到了世界末日。四下裡,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

  思考:仔細閱讀這部分,學生自主分析並分享或提問。

  (暴風雨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句子中的句號能不能換成感嘆號或者問號,試分析有何不同。)

  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裡嚼著,望著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桑桑和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思考:經歷這場暴風雨後杜小康“長大了,堅強了”,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裡嚼著。揣摩杜小康到底嚼出了什麼味道?

  小結——離鄉背井的孤獨、別離母親與夥伴的孤獨、空曠浩茫環境的孤獨、單調乏味生活的孤獨,對於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產生大反差打擊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隨父放鴨生活中還要承受這種種孤獨無異於雪上加霜。他內心的苦痛、迷惘與掙扎,在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注:此環節,結合不同形式的朗讀,進一步體會“孤獨”)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迷茫、恐懼、害怕、膽怯等)

  四、聯絡自己、體驗孤獨

  你成長時遇到了“孤獨”嗎?請以“我的孤獨”為題寫一段話,說說你的體驗和感悟。

  五、佳句積累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巴爾扎克

  在寒冷中顫抖過的人倍覺太陽的溫暖,經歷過各種人生煩惱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貴。——懷特曼

  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六、教師寄語

  不要把孤獨當成痛苦,孤獨也是一種享受,孤獨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享受孤獨的美,也就是享受生命。

  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曹文軒

  磨難

  杜小康孤獨——堅強

  (迷茫、恐懼、害怕、膽怯)

  伍剛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孤獨之旅》節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課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勝了恐懼和孤獨而成熟、堅強的成長曆程。孤獨,是生活給予人生成長的一道美麗又殘酷的題目,小說命名為“孤獨之旅”,蘊含深刻意味。在體驗欣賞過程中。既能擴充套件學生視野、豐富情感,又能激發學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態,樹立奮進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文中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豐滿起來的。而小說中出色的自然環境

  描寫(如鴨群、蘆蕩、風雨)又為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教讀課文。重點在於引導學生體會環境、細節描寫對人物刻畫、主題表達的重要作用。

  為此,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在自讀中圈點勾畫,快速捕捉主要資訊;在朗讀中進入情境,體會作品意蘊;在研讀中聯絡實際,體驗成長的感受。初步把握鑑賞小說的一般原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厚實、嬉鬧、乖巧、驅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詞語。

  2、理解小說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能力目標

  1、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主題。

  2、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鑑賞小說的方法。

  3、品味小說精美傳神、意味深長的語言。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悟人物的成長曆程,擴充套件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奮進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重點

  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聯絡生活實際,深層感悟小說意味。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小說的語言平白、樸實,沒有過多的文采修飾,符合少年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和主題起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透過反覆誦讀,進入作品情境,理解課文內容。

  2、點撥法 教學中透過設定疑點,引導學生質疑思索,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對文題“孤獨”含義的深層領悟。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誦讀,整體感知文意。梳理情節,領會標題含義。品味語句.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聯絡生活實際,拓展感悟。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合唱《陽光總在風雨後》)

  同學們,歌詞意蘊豐富。的確,人生旅途,並非時時一帆風順,往往充滿辛酸,飽含痛楚與淚水,其實生命也就是在這樣的鍛造中成熟豐滿的。如果說這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的話:那麼“孤獨”也應是我們無法迴避的人生題目。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去體驗少年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所經歷的一段孤獨生活。(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連結

  作者簡介:

  曹文軒,1954年生於江蘇鹽城農村。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著有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學術性著作《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面對微妙》《曹文軒文學論集》《患維論——對文學的哲學解釋》等。小說《草房子》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1999)。電影《草房子》獲第19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第4屆童年獎以及影評人獎、第14屆德黑蘭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金蝴蝶”獎。

  三、整體感知

  1、學生速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疏解下列字詞。

  投影:

  (1)注音

  (2)釋義

  厚實:豐富、富裕。

  嬉鬧:嬉笑打鬧。

  撩逗:挑逗、招惹。

  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樣子。②失意的樣子。

  乖巧:①(言行等)合人心意,討人喜歡。②機靈。

  驅除:趕走,除掉。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況、聲譽等下降得很厲害。

  置之不理:放在一邊兒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2、學生自由誦讀,用小說的三要素概括課文內容,並談談你閱讀課文的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小說講述了杜小康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的故事。

  (1):小說中杜小康面對陌生的自然環境。心理由恐慌、孤獨走向堅強的經過,體現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取得了勝利;並且使自己在鬥爭中成熟堅強起來。

  (2):課文告訴我們:人除了要戰勝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戰勝自我。

  (3):小說啟迪我們:少年要面對困難,而不是躲避困難。最終贏得了勝利,會有一種自豪感和成長感。

  生(4):人由幼稚到成熟,這是生命中的一種渴望與追求。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使人成熟、奮進。

  3、學生默讀文中有關杜小康的語段,體味有關的細節描寫,思考:

  (1)在離家牧鴨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而完成“孤獨之旅”的?

  (2)請找出文中體現“孤獨”的詞句,並體會其表達效果。

  (3)文題“孤獨之旅”,對杜小康這樣的孩子來說,“孤獨”的含義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1)心理活動的發展:①想上學(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②現在,佔據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未知的。③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④最大的敵人……它就是孤獨。⑤開始想家,並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哇哇大哭起來……⑥在心裡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⑦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說完.就又走了。⑧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⑨望著異鄉的天空……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⑩驚喜地發現鴨下蛋了。杜小康在放鴨的生活中,經歷了出發時的茫然、恐懼,到達蘆蕩時的害怕、膽怯,安頓之後的感到孤獨,時間久了的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後天晴的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走過了“孤獨之旅”。

  (2)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從未見過的面孔。“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 “寂寞”“已無一戶人家”“唯一的炊煙”“想聽到聲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這不可能”“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離鄉背井的孤獨、別離母親與夥伴的孤獨、空曠浩茫環境的孤獨、單調乏味生活的孤獨,對於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產生大反差打擊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隨父放鴨生活中還要承受這種種孤獨無異於雪上加霜。他內心的苦痛、迷惘與掙扎,在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3)可以概括為兩點:①杜小康因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學。離開同學、學校,對一個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和寂寞的。失去一起長大的夥伴,也就等於失去成長道路上的朋友、依靠。不僅如此,離開小夥伴.也等於失去了充滿童真童趣的生活。

  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人群,等於失去了人文環境。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質之間的交流,在精神上會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種折磨。 放鴨生活中,父子之間一種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實是一種空虛、貧乏生活的表現。

  ②杜小康和父親離家去放鴨,來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一種恐懼。這樣的恐懼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對自然環境的恐懼。“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大自然的空闊與未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杜小康“遲遲不能入睡”;二是對前途的恐懼,去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和無奈。

  四、品味語句

  1、學生細讀全文,體會精美傳神的語言。請找出並點評你認為文中形象生動、富含深意的語句。

  學生踴躍發言,教師歸結:

  (1)“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寫出蘆蕩的廣袤,“綠色的浪潮”不僅可見其色,更可見其動感與生機,將景物寫活了。

  (2)“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蘆蕩愈幽深繁茂愈反襯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才愈為真切。

  (3)寫暴風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寫景如在眼前,讓人彷彿身臨其境,將暴風雨的狂暴之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4)“鴨群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寫景狀物準確、細緻,描寫周到入微。

  (5)“杜小康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隻鴨的蓬鬆的羽毛裡。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想哭。”少年杜小康戰勝孤獨,適應了環境。並在維繫著家庭生計繫於一身的鴨群面臨滅頂之災時,不顧艱險疲憊,不惜受傷流血,找回了鴨群,顯示了一個小小男子漢的力量、毅力與責任感,他長大成熟、堅強了。他意識到了這一點,內心翻湧著波濤,這是喜悅的淚。欣慰的淚,領會了成長真諦的淚。

  (6)“鴨們也長大了”一段,描寫生動、形象,映襯出主人公成長曆程,具有超出語言層面的隱喻意義。

  2、文中的自然環境描寫很出色,為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請找出幾處,體會這樣的描寫對錶現杜小康成長的重要作用。

  學生髮言,教師歸納:

  (1)有關鴨群的描寫。鴨群向蘆蕩行進,偶爾“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群“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可以說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藉助。

  (2)有關蘆蕩的描寫。蘆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蘆蕩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群。杜小康表現了成人般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3、合作探究:

  小說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較大的篇幅來寫他父親和鴨子的用意是什麼?

  學生小組研討後回答,教師點撥:

  寫父親和鴨子,對完成杜小康這個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襯托作用。如:寫父親拼命趕鴨子,“不肯給它們一點覓食或嬉鬧的可能。彷彿只要稍微慢下一點來,他也會像他的兒子一樣突然地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從而也會打消離開油麻地的主意”“父親顯然也是有所慌張的。但他在兒子面前,必須顯得鎮靜”。寫鴨群“十分乖巧”“它們把嘴插在翅膀裡,一副睡覺絕不讓主人操心的樣子”。作為成年人,經歷了生活滄桑的父親對前途未來都深感茫然和恐懼,何況小小少年杜小康?作為低等動物的鴨子,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尚且感覺孤獨害怕,何況是作為人的杜小康?因此對這二者的描寫,使得杜小康的孤獨感受顯得更為真切,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五、體驗拓寬

  學生合作交流下列問題,聯絡生活實際,擴充套件語文學習。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生成長的催化劑。結合對課文主題的理解。談談你對此的認識。

  2、講述你所體驗的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就杜小康父親的教子方式,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六、課堂小結

  成長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歡樂喜悅.也有悲哀煩惱,這就是生活,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恆的主題。祝願我們同學們都能譜出一首健康的成長歌。長成一棵堅強獨立的大樹。

  七、佈置作業

  請以“成熟”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八、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人物:杜小康(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

  鴨群

  環境: 蘆蕩 人物成長的廣闊背景

  風雨

  九、活動與探究

  1、收集整理有關“磨難”的名人名言,並選擇其中的一二則作簡短的點評。

  2、請以“成長的腳印”為題,寫一篇400字左右的記敘文。

  新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孤獨之旅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

  目標

  A、知識能力:能在快速閱讀課文過程中,學習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寫對渲染氣氛、抒發感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理解文章主旨。B、過程方法: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C、情感態度: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重點

  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教學難點:對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的理解。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體會成長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節及人物形象;

  3、瞭解小說三要素,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1、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著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二、細讀賞析

  1、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並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

  (1)有關鴨群的描寫:鴨群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群“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2)有關蘆葦蕩的描寫: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時,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3)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群。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2、人物形象分析:

  杜小康是一個______________人,根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體驗感受

  教師引導學生在自由朗讀的基礎上,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感受。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

  2、你有過孤獨的時候嗎?請講述你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請你就杜小康父親的教子方式,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教師對學生的感受要充分肯定,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適當給予點撥與提示。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徵,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2.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速讀感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品味領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品味“孤獨”與“成長”的內涵,感悟人生。

  學習重點:

  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品味“孤獨”。

  學習難點:品味“孤獨”與“成長”的內涵,感悟人生。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前收聽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後》感受氣氛。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自主學習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人物形象

  請快速閱讀課文,並用下面的句式概括人物性格特徵。

  從 中我讀到了一個孤獨的杜小康。

  從 中我還讀到了一個 的杜小康。

  2、找出環境描寫,體會作用

  請跳讀課文,找出文中環境描寫(鴨群、蘆葦蕩、暴風雨)的語句,並思考這些描寫的作用。

  四、合作探究

  1、梳理心理成長過程,品味孤獨

  2、理解“孤獨之旅”內涵,感悟人生

  五、展示交流

  六、歸納總結,教師寄語

  不要把孤獨當成痛苦,孤獨也是一種享受,孤獨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享受孤獨的美,也就是享受生命。

  七、佈置作業:

  1、請以“我的孤獨”為題,寫一段話,字數不限。(必做)

  2、閱讀《草房子》(選做)

  學後反思: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7

  一、匯入新課:

  二、走近作者:

  曹文軒:1954年1月生於江蘇鹽城農村。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

  主要文學作品集:

  《憂鬱的田園》、《暮色籠罩下的祠堂》、《紅葫蘆》、《薔薇谷》、《少年》、《大水》、《追隨永恆》、《三角地》等。

  長篇小說:

  《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根鳥》等。

  三、學習目標:

  1、進一步把握小說的三要素

  2、品味表現主人公成長過程的細節描寫、心理描寫

  3、審美欣賞環境描寫對人物形象的作用,領會優美的意境

  4、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塑造堅強的人生

  四、學習方法:

  1、速讀——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2、跳讀——品味細節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

  3、賞讀——賞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4、研讀——在交流體驗思辨中,加深對“孤獨”“成長”“哭泣”“堅強”“責任”等情感的認識,在探究中自主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

  五、整體感知課文

  1、速讀全文,用自己的話概括小說的情節

  2、明確這篇小說的三要素

  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情節:一位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到偏遠的蘆葦蕩放鴨,經歷了生活的艱苦,精神上的磨練,最終在暴風雨之後“長大了,堅強了”。

  環境:無邊無際的蘆葦地

  六、品味賞析

  跳讀課文,品味一下作者是透過對人物的哪些描寫方法來表現杜小康的成長過程的?

  (請找出文中有關語句分析他的成長過程)

  細節描寫:前景茫然 —— 害怕孤獨 —— 面對孤獨 —— 戰勝孤獨

  語言描寫: 幼稚 —— 懦弱 —— 堅強 —— 激動

  七、合作探究

  1、 小說的自然環境描寫很出色,請賞讀課文,欣賞環境描寫對人物刻畫的作用,小組合作找出有關語句加以分析

  (鴨群、蘆蕩、風雨)

  作用:渲染孤獨的氣氛,造就杜小康堅強的性格

  2、“孤獨之旅”的含義是什麼?

  (1)離開同學、學校,離開村莊、人群,交流減少,寂寞空虛。

  (2)對自然環境恐懼,對前途恐懼

  八、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曹文軒

  人物(主人公): 杜小康

  情節: 恐懼孤獨 —— 面對孤獨 —— 戰勝孤獨

  環境(自然環境):渲染孤獨的氣氛,造就堅強的性格

  九、拓展

  杜小康給你留下什麼印象?你從他身上學到了什麼?

  十、當堂檢測

  (一)、填空:

  1、《孤獨之旅》選自一部關於少年成長的長篇小說《草房子 》,作者是( 曹文軒 )。本文主要刻畫了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他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 恐懼 )孤獨、( 面對 )孤獨、( 戰勝 )孤獨,最終經受住了“磨難”,“長大了”“堅強了”,與鴨子一起成長起來。

  2、文中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是(渲染孤獨的氣氛,造就堅強的性格)。

  (二)、說話訓練

  每個人都在不斷成長,透過生活中一些小事,懂得關心別人,熱愛勞動,懂得某種道理等。請以“我長大了”為題談談自己成長的經歷。

  十一、送幾句名言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 —— 巴爾扎克

  好的木材並不在順境中生長;風越強,樹越壯。

  ——馬里歐特

  在寒冷中顫抖過的人倍覺太陽的溫暖,經歷過各種人生煩惱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貴。

  —— 懷特曼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8

  【自讀導言】

  在瞭解小說三要素的基礎上,把小說的學習推進到欣賞評價階段,這其中蘊涵了有益於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及思維能力的訓練,相信學生能滿懷興味而來,滿載收穫而歸。

  1、透過對課文的學習,初步瞭解鑑賞小說細節描寫、環境描寫、語言描寫的方法。

  (解說:一部好小說,它之所以能感染人、打動人,往往與它成功的描寫刻畫分不開,因此讓學生學會欣賞玩味小說中的精彩之處,並能發表自己的見解,無疑對提高他們的審美趣味是大有裨益的。)

  2、以虛擬的小說空間,擴充套件學生視野,豐富其人生體驗。

  (解說:大千世界,百種世相,千般滋味,人盡其一生也不可能一一感受體會。要使自己有一顆豐富敏銳善感的心,學習小說並試著體會主人公的人生滋味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3、以文觀己。

  (解說:小說盡管是虛構的,但它源於真實火熱的生活,這篇表現少年成長的文章,對正處於成長黃金期、關鍵期的孩子們一定有很多觸發,那就讓他們盡情表達。)

  【自讀程式】

  一、匯入

  有一句膾炙人口的歌詞──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但恐怕很少有人能道出其中的滋味,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叫杜小康的同齡人,他的一段難忘的生活經歷,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啟發。

  (解說:導語既要涉及文章內容主旨,又要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課文學習

  1、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掌握自讀提示中列出的詞語。

  2、再次瀏覽課文,以小說三要素人物十環境十情節的方式概括文章內容。

  (解說:在兩遍略讀的基礎上,學生基本瞭解了小說內容,以這樣的方式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既回顧了小說的相關知識,又能訓練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例:可概括為少年杜小康在艱苦的環境中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的故事。

  3、如果你是這部作品的作者,你可能會給它取什麼名?你喜歡小說現在的題目《孤獨之旅》嗎?為什麼?

  (解說:這兩問重在激起學生積極思考的熱情,給予他們自由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關注題目,體會孤獨二字。)

  請學生找出體現孤獨的語句,並注意體會。

  (解說:這是訓練學生篩選資訊的能力及對描寫進行分析品味的能力。)

  4、讀小說第二部分,品味杜小康在這場暴風雨中的表現。選出你認為描寫得好的語句,品評他長大了,堅強了的形象。

  (解說:可參見自讀參考內容。)

  5、生活的磨礪,暴風雨的洗禮,讓杜小康長成了小小男子漢。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著一些怎樣的人和事影響著你的成長,給予你有益的啟示?

  (解說:讓學生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討論、交流。)

  三、結束語

  成長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歡樂喜悅,也有悲哀煩惱,這就是生活。

  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恆的主題。但願我們的同學們都能譜出一首健康的成長歌,長成一棵堅強獨立的大樹。

  【自讀點撥】

  一、關於題目

  讓學生自由命名,可以從很多角度人手,如:介紹人物(主人公),概括內容,渲染環境,揭示主題,引起懸念等。只要恰當,教師都應予以肯定。既然有如此多的可能性,而我們的作者卻獨獨選用了孤獨之旅,匠心何在?

  明確:

  1、文學意味濃郁,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2、孤獨之旅,實際是一個過程性的東西,可以認為是對杜小康放鴨生活的一個概括。

  3、孤獨充滿字裡行間,滲透了杜小康放鴨的全部生活空間與心靈空間。

  (解說:這是一個既能引起讀者閱讀興趣,又與小說內容緊密相關的一個好題目,它對我們學習為文章命名有頗好的借鑑意義。)

  二、關於孤獨

  課文中體現孤獨的詞句比比皆是。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從未見過的面孔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寂寞已無一戶人家惟一的炊煙想聽到聲音,然而,這不可能最大的敵人,就是孤獨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離鄉背井的孤獨、別離母親與夥伴的孤獨、空曠浩茫環境的孤獨、單調乏味生活的孤獨,對於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產生大反差打擊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隨父親放鴨生活中還要承受這種種孤獨無異於雪上加霜。他內心的苦痛、迷惘與掙扎,在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體會精美傳神的語言

  例: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寫出蘆葦的廣袤,綠色的浪潮不僅可見其色,更可見其動感與生機,將景物寫活了。

  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蘆蕩愈幽深繁茂愈反襯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才愈為真切。

  寫暴風雨一段早上,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寫景如在眼前,讓人彷彿身臨其境,將暴風雨的狂暴之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自讀思考】

  1、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也花了相當的筆墨來寫他父親和鴨子,你能體會出其中的用意嗎?

  明確:寫父親和鴨子,對完成杜小康這個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襯托作用。

  如:寫父親拼命趕鴨子,不肯給他們一點點覓食或嬉鬧的可能。彷彿只要稍微慢下一點來,他也會像他的兒子一樣突然地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從而也會打消離開油麻地的主意。父親顯然也是有所慌張的。但他在兒子面前,必須顯得鎮靜。

  寫鴨群也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們才忽然覺得自己已成了無家的漂游者了。它們將主人的船團團圍住,唯恐自己與這隻惟一的使它們感到還有依託的小船分開。它們把嘴插在翅膀裡,一副睡覺絕不讓主人操心的樣子。有時,它們會將頭從翅膀裡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還在船上,才又將頭重新放回翅膀裡。

  作為成年人,經歷了生活滄桑的父親對前途未來都深感茫然和恐懼,何況小小的少年杜小康?作為低等動物的鴨,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尚且感覺孤獨害怕,何況是作為人的杜小康?因此對這二者的描寫,使得杜小康的孤獨感受顯得更加真實可信,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2、文中有許多意味深長的語句,請將它們找出並加以鑑賞。

  明確:如杜小康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隻鴨的蓬鬆的羽毛裡。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想哭。少年杜少康戰勝孤獨,適應了環境,並在維繫著家庭生計繫於一身的鴨群面臨滅頂之災時,不顧艱險疲憊,不惜受傷流血,找回了鴨群,顯示出一個小小男子漢的力量、毅力與責任感,他長大、成熟、堅強了。他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內心翻湧著波濤,這是喜悅的淚,欣慰的淚,領會了成長真諦的淚。

  3、反覆朗讀並摘抄文中精彩句段,積累語言。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體會成長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節及人物形象;

  3.瞭解小說三要素,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1.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2.標題的含義。

  教學建議:

  1.在自讀中學會圈點勾畫,快速捕捉主要資訊;

  2.在朗讀中逐步進入情境,體會文中美好的情韻;

  3.在研讀中聯絡實際,體驗成長的感受;

  4.教學方法可以小組討論、個人感悟為主。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一提到“孤獨”二字,我們總會感到淒涼,酸苦,每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該多好。可是小小少年總要長高,煩惱和孤獨總會尾隨我們而來。請同學們談談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孤獨的滋味。可以說孤獨隨時間而來,孤獨使生命更加燦爛。同學們,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曹文軒的小說《孤獨之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默讀時注意在文中圈點勾畫出主要資訊。

  2.檢查預習字詞情況。

  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嬉鬧、摻雜、給予、撩逗、凹地、膽怯

  積累下列詞語:厚實、嬉鬧、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重點朗讀以下段落,每人一段,比一比誰讀得好。

  (1)剛開始,杜小康想回家,父親則不肯,怕自己也會像兒子一樣突然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從“小木船趕著鴨子……杜雍和這才將船停下來”。

  (2)到達蘆葦蕩後,父子感受不同,兒子“害怕”,父親也有些“慌張”,卻安慰自己的兒子。從“這才是真正的蘆蕩……並且遲遲不能入睡”。

  (3)隨著時間的流逝,父子倆感到孤獨。從“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4)最惡劣的天氣中,杜小康經受了考驗。從“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最惡劣的天氣……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後那群鴨的羽毛上……”

  學生朗讀時,注意體會人物心中的孤獨感,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4.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______________故事,表達了一個________________的主題。

  (學生只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教師注意引導和歸納。)

  (2)本文雖是長篇小說的節選,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提示: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著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三、精讀課文,揣摩課文的語言

  1.學生再次閱讀課文,選取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一段高聲朗讀,並說說為什麼寫得好。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的角度和歸納的方法。

  2.學生提出探究討論的問題,四人小組討論後,提出自己的見解,全班師生互動,鼓勵獨創性見解。

  如:可以讓學生給課文換一個標題,並比較自己所擬的標題與原標題哪個好,為什麼。透過這一練習,進而讓學生理解課文標題的含義,並體會其妙處。

  提示:

  (1)失去交流環境。對於一個離開學校和同學的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幫助,沒有同學間的交流,等於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環境。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離開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來越單調,越來越乾巴巴的了”。這種空虛、貧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種折磨。

  (3)恐懼自然環境。大自然的空闊與未可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他“遲遲不能入睡”。

  (4)恐懼未來環境。在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與無奈。

  如: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並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

  提示:

  (1)有關鴨群的描寫:鴨群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群“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2)有關蘆葦蕩的描寫: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時,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

  (3)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群。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如:默讀課文中有關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關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思考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提示:

  出發時:茫然,恐懼

  到達蘆葦蕩時:害怕,膽怯

  安頓之後:感到孤獨

  時間久了: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後天晴:堅強。

  總之,杜小康在一段孤獨生活中終於“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也可以給學生提供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描寫,讓學生根據課文情節先後的順序重新排列,或讓學生據此複述課文。

  A想上學(我不去放鴨子了,我要上岸回家)。

  B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

  C開始想家,並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哇哇大哭起來……

  D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說完就又走了。

  F望著異鄉的天空……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G現在,佔據他心靈的全都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未知的。

  H最大的敵人……它就是孤獨。

  I在心裡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經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J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

  K驚喜地發現鴨子下蛋了。

  四、研讀課文,結合自己的體驗談感受

  教師引導學生在自由朗讀的基礎上,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感受。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

  2.你有過孤獨的時候嗎?請講述你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請你就杜小康父親的教子方式,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教師對學生的感受要充分肯定,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適當給予點撥與提示。

  五、課外作業

  學習本文後,讓學生明白,人物和環境總是互相依存的。離開了環境,人物便沒有活動的天地,人物性格的發展便失去了依據。請結合自己的成長曆程,寫一篇文章,注意要有一定的環境描寫。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理解並積累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等詞語。

  2、理解小說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能力目標:

  1、 理清故事情節 ,把握課文主題。

  2、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說精美傳神的語言。

  情感與價值觀:

  感悟人物的成長曆程,擴充套件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堅定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二、教學設想

  1、抓住小康的心理活動組織教學,要學生從自己的視角理解小康的心理,這樣更切合學生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鳴。例如當時假如是你會怎樣想?怎樣做等。

  2、要注意環境描寫的作用。鴨群的活動、蘆蕩的描寫、風雨的描寫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教學的 一個重點。不僅要理解,最好安排一些片段訓練,使學生也能有意識的運用這些寫法。

  3、課外引導學生閱讀《孤獨之旅》全文。

  三、教材分析

  《孤獨之旅》節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課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勝恐懼和孤獨而成熟、堅強的成長曆程。小說命名為孤獨之旅,蘊涵深刻意味。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 是在成長過程中豐滿起來的。而小說中出色的自然環境描寫又為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學習這篇課文,既能擴充套件學生視野、豐富情感,又能激勵學生對比自己的生活形態,樹立奮進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體驗成長的感受。

  2、理解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難點:

  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五、教學方法

  1、誦讀法:小說的語言平白、樸實,沒有過多修飾,符合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文中的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和主題起著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進入作品情境,理解課文內容。

  2、點撥法:教學中通 過設定疑點,引導學生質疑思索,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對文題孤獨含義的深層領悟。

  六、教學過程

  (一)、以“昨天的杜小康”話題匯入

  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要帶著大家進入一個60年代初的男孩的世界。這個男孩,他曾經可是一個人物。他的年齡和大家差不多,是個班長,而且還是班上成績最好的一個學生。除此之外,他家還是當地最有錢的人家,當別的同學穿著單衣哆嗦著進入冬天時,他卻擁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別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級也只能用草繩當褲帶時,他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擁有了一條油汪汪的皮帶;當別人幾乎還沒有見過腳踏車是啥樣子的時候,他已經騎上了專屬於他自己的腳踏車。這個男孩,大家知道他是誰嗎?(杜小康) 師:是的,他就是小康,是昨天油麻地少年中那個呼風喚雨的杜小康。不過,今天我們要去認識的杜小康好像不是這樣的了。接下來,讓我們跟著杜小康,去走一趟孤獨之旅。

  (二)、跟著杜小康走孤獨之旅

  (一) 無奈。

  (屏顯。)

  人離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個廣大無邊的世界。二是出於無奈。三是人的眼中、心裡,總有一個前方在召喚著他。

  ——曹文軒《前方》

  師:杜小康就要離家了,請同學們關注課文第1段,看看他離家的原因是曹文軒講的哪一點?並說說你是從哪個詞讀出來的。他為什麼會感覺無奈呢?

  齊讀第1段,感受杜小康此刻的無奈之情。

  (屏顯,請一生讀。)關於父親的放鴨計劃,《草房子》裡是這樣介紹的。

  夏天,杜小康跟著父親,趕著那群已經一斤多的500只鴨子離開油麻地一帶的水面。船是被加工過的,有船篷,有一隻燒飯的泥爐。船上有被子、糧食和一些生活必需品。他們要將鴨子一路放到三百里外的大蘆蕩去。因為,那邊 魚蝦多,活食多。鴨子在那裡生活,會提前一個月下蛋,並且會使勁下蛋,甚至會大量地下雙黃蛋。那時,就在蘆蕩圍一個鴨欄,鴨蛋就在當地賣掉,到明年春天,再將鴨一路放回油麻地。

  師:這就是杜小康父親為挽救家道而設計的宏偉藍圖,於是,年少的杜小康在被命運丟擲原來的生活軌道的時候,即使一 萬個不願意,最後,也只能是帶著對“明年春天”的等待,帶著對這個藍幽幽的大“鴨蛋”的期盼,無奈地“離家”去放鴨了。等待他的將會是什麼呢?接下來,讓我們跟著杜小康,一起踏上這趟“放鴨之旅”。

  (二)恐慌。

  (屏顯。)

  “命運把人拋到了路上,人們藉著路,向前流浪……而前方到底是家還是無邊的曠野呢?”

  ——曹文軒《前方》

  師:杜小康就這樣跟著父親趕著鴨群向“前方”流浪。下面,請大家關注課文第二部分,也就是第2到27段,看看在離家去蘆蕩的路上和到達蘆蕩的頭兩天,杜小康有怎樣的心理感受?請大家一起找出直接表明他的心理狀態的詞語。

  生(七嘴八舌):恐懼、害怕、膽怯、恐慌……

  (師選擇“恐慌”板書。)

  師:這就奇怪了,杜小康是和父親一起外出去放鴨的,而且那裡的風景好像也不錯哦,這又有什麼好恐慌的呢?帶著這個問題,請大家結合課文和自己的理解思考片刻,然後全 班交流。 師:是的,這個時候,他害怕了。還有什麼原因讓他真正害怕呢?再想想看,為什麼是真正害怕?難道先前的害怕都是假的嗎?

  一起來讀一下第21段 ,感受一下杜小康的那份恐慌之情。

  (生配樂齊讀。)

  (三)孤獨、驚喜。

  (屏顯。)

  “前方充滿艱辛,充滿危險……”

  ——曹文軒《前方》

  師: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如果說之前困擾杜小康的主要是恐慌的話,那麼後來,他的前方出現了更大的艱辛和危險,那是什麼? 師:是的,孤獨。下面我們請一個同學來朗讀第28到31段,其他同學思考,你能從哪些字詞句中讀出杜小康的孤獨來?

  (一生朗讀。 ) 師:那你說說看,你為什麼從中感到了孤獨?

  一方面是情感世界的孤獨,一方面是自然環境給他造成的孤獨。

  師:是嗎?你能跟我們說得再具體些嗎?

  齊讀第33段。

  (生齊讀第33段。)

  (小結):現在,杜小康因為接受了孤獨,他慢慢地學著去適應“浮雲、蘆蕩、炊煙”這些極具有孤獨感的景色了,這些在他的眼裡變得不再那麼可怕了,因此,恐慌也少了。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一場更大的磨難,那是什麼?接下來,請你研讀文章暴風雨來臨後的段落,結合預習,說說在這部分文字中,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杜小康?

  (小結):暴風雨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壯大了發展了的杜小康,他勇敢,堅強,冷靜,有責任心,他面對孤獨已不再逃離,他勇敢地直面,並且後來甚至似乎開始享受孤獨了。於是,他所有的感官都復甦了。接下來,讓我們齊讀第44到48段,美美地感受一下暴風雨後的那個晚上,感受一下杜小康感官復甦後的那份美。

  (生配樂齊讀。)

  師:杜小康長大了,那麼,我們說,這僅僅只是一趟放鴨之旅或者孤獨之旅嗎?

  師:還是什麼之旅?

  成長之旅。而暴風雨就成了展示杜小康成長的舞臺。

  (師播放杜小康用雙手捧起溫熱的鴨蛋時的影片片段。)

  師:當杜小康用雙手捧起那溫熱的鴨蛋的時候,他不再是杜小康了,更不再是杜放鴨或者杜孤獨了,他成了杜收穫了。而回望成長背後那串深深淺淺的腳印,杜小康最應該感謝 的是什麼?(孤獨)。

  (小結):是的,孤獨啊,或者說是那個以孤獨為底色,由天空、蘆蕩、大水、狂風、暴雨、小船、鴨子、生病、寒冷、飢餓、憂傷、恐慌等所構成的荒無人煙的世界。曹文軒他是這樣評價孤獨的,我們一起來讀一下這句話。

  (屏顯。生讀。)

  “有些孤獨,其實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無法迴避的元素。我們要成長,就不能不與這些孤獨結伴而行。”

  ——曹文軒《感動》

  師:現在,我們知道這篇文章的題目為什麼取名為“孤獨之旅”,而不是“放鴨之旅”、“成長之旅”,更不是“無奈之旅”、“恐慌之旅”,或者“驚喜之旅”了嗎?是的,孤獨是文章的主旋律,也是杜小康這趟放鴨之旅的生活底色,是他成長的主要原因。接下來,讓我們齊讀文章最後兩段,在深情的朗讀中結束這趟孤獨之旅。

  (生齊讀。)

  三、以“明天的杜小康”話題結束

  孤獨之旅 走完了,而我們的小康他還得接著不同的路向前流浪,明天,他還有無數個未知的前方在等著他。後來啊,他的前方出現了很多比孤獨更可怕的敵人,他的鴨子都沒了,鴨蛋也泡湯了,父親又病重了。但我們的杜小康卻變得越來越坦然,越來越堅強了。當他穿著破爛的衣服重新出現在油麻地時,他面容清瘦,但一雙眼睛卻出奇地亮,並透出一種油麻地的任何一個孩子都不可能有的早熟。幾個月後,他甚至不帶一絲卑微地在自己曾經就讀的“油麻地小學”門口擺起了地攤。同學們,我們不要忘了,杜小康曾經可是油麻地最具有優越感的孩子啊。因此,把這些變化看在眼裡的油麻地小 學校長桑喬最後說了這麼一句話:“日後,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許就是杜小康了!”

  板書:(略)

  七、教學反思

  《孤獨之旅》是一個小小少年成長的故事。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長源自家境的“一落千丈”後,他跟隨父親到遙遠的蘆蕩放鴨時所承受的即使成年人也難以承受的孤獨。因此在教學本課文時,我依據課文的內容,設計了透過反覆誦讀和小組合作交流來學習課文。按整體感知-—明確故事情節的內在聯絡—明確主題,進而培養奮進、勇敢的精神情。

  上課時,我讓學生獨立思考,以獲取極為珍貴的對文字的第一感受和體驗。能夠理清故事的情節,並在此基礎上覆述課文,感悟主人公的成長曆程。我認為閱讀教學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學生帶著課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與感受走進師生的對話,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相一致。因此我以為任何問題提出之前都有一定的時間給學生自由閱讀文字。也就是讓學生帶著他們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的體驗直接與文字進行對話,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靈,觸控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但在上課時,因安排的內容過多,一節課的時間教完太倉促了。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還是顯得太少,甚至有些學生想回答都沒有給予機會。做老師的,還是不能放開手腳讓學生盡情揮灑,對於本文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很多值得一一欣賞,但為了教學程式的有條不紊和教學主題的鮮明突出,我放棄了這些精彩描寫。

  總之,這一堂課學生把握了故事情節,理解了人物形象,感悟了小說的主題。但對環境的描寫的作用理解得不夠深刻。相信下一次我將會教得更好。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學會對精彩語句的品析,理解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2、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重點

  理解課文主題,感受主人公的成長曆程。

  體會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表現人物心理的重要作用。

  難點

  體會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表現人物心理的重要作用。

  【教法及學法】

  (一)教法:點撥法 情境教學法 延伸拓展法

  (二)學法:圈點批註法 質疑探究法 體驗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生活體驗匯入,進入故事情境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討論一個人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面臨的話題——孤獨。

  請同學談談對孤獨感受。

  二、默讀課文,感受孤獨之旅

  1、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離開油麻地——來到目的地蘆蕩——放鴨的日子——抗擊暴風雨,保護鴨群——鴨子成大,下蛋”的順序複述故事。

  要求:結合杜小康心理活動變化過程。

  2、解題:孤獨之旅

  “旅”,旅途、歷程

  三、品讀語句,走進人物心靈,感受人物的成長曆程

  (一)、上半場劇情——孤獨的杜小康

  1、快速閱讀1——34段,找出體現杜小康巨大孤獨的句子,並做簡要分析。

  教師示例:

  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

  A、(2段)他站在船上,向後眺望,除了朦朦朧朧的樹煙,就什麼也沒有了。

  正面描寫(動作),具體刻畫出杜小康離開故土依依不捨之情和無限惆悵與失落之感。

  B、(13段)黃昏,船艙裡的小泥爐,飄起第一縷炊煙,它是這裡的惟一的炊煙。它們在晚風中向水面飄去,然後又貼著水面,慢慢飄去。

  環境描寫,渲染了空闊和荒蕪,表明人物失去了人文環境,烘托出杜小康內心巨大的孤獨。

  預設:

  鴨們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們才忽然覺得自己已成了無家的漂游者了。它們將主人的船團團圍住,惟恐自己與這隻惟一的使它們感到還有依託的小船分開。

  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

  杜小康開始想家,並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直至夜裡做夢看到母親,哇哇大哭起來,將父親驚醒。

  “我要回家……”

  (教師過渡語:杜小康因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學,他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人群,失去了人文環境,倍感寂寞;來到了“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一種恐懼和前途的渺茫,是自閉、消沉、絕望呢,還是勇敢地戰勝他呢?)

  (二)、下半場劇情——感受杜小康的成長。

  1、聽35—48錄音,你能否用一個或幾個關鍵詞來概括下半場劇情的內容?(堅強、勇敢、成大)試找出一處描寫加以分析。

  預設:

  聲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過不一會兒,暴風雨就歇斯底里地開始了,頓時,天昏地暗,彷彿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裡,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

  即使這樣,臉還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蘆葦葉割破了。他感到腳鑽心地疼痛,他顧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這是頭年的蘆葦舊茬兒戳破了他的腳。

  杜小康的一隻腳板底,還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親的腳印裡,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後的那群鴨的羽毛上……

  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想哭。

  鴨們也長大了,長成了真正的鴨。它們的羽毛開始變得鮮亮,並且變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潑進了。公鴨們變得更加漂亮,深淺不一樣的藍羽、紫羽,在陽光下猶如軟緞一樣閃閃發光。(齊讀品味)

  他驚喜地跑過去撿起,然後朝窩棚大叫:“蛋!爸!鴨蛋!鴨下蛋了!”(個讀品味)

  杜雍和從兒子手中接過還有點溫熱的蛋,嘴裡不住地說:“下蛋了,下蛋了……”(個讀品味,加以想象)

  (教師重點抓住,環境描寫、細節描寫來引導分析)

  (三)、質疑探究

  古人說:“讀書貴在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你們有哪些疑問呢?我們一起來探討。

  (四)、順勢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

  學生討論:明確本文透過對杜小康因失學而不得已隨父親放鴨的孤獨之旅的記敘,表現了主人公在飽受精神寂寞和惡劣自然環境折磨的過程中一天天長大、堅強的心路歷程。

  四、遷移拓展,塑造堅強自我

  教師小結過渡:突然遭受家庭變故而失學的杜小康歷經恐懼茫然,在孤獨恐懼中磨練,磨練後的堅強,他長成了小小男子漢。人生之路,漫長而又艱辛,每個人都要“獨自走過”,尤其是現代化的今天,孤獨已經成為人類根本無法迴避的一種“人生狀態”。“面對孤獨”,也就成了人生的一種必然。請同學們結合杜小康的成長經歷對謝鑫炎同學說幾句心裡話。

  (朗讀謝鑫炎的作文《秋日懷想》,同學們課堂練習)

  五、課堂小結

  引導同學閱讀小說分析人物的方法和課文給我們的人生啟示這兩個方面了小結

  六、作業設計

  1、課後閱讀小說《草房子》或觀看電影《草房子》

  曹文軒,1954年生於江蘇鹽城農村。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著有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學術性著作《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面對微妙》《曹文軒文學論集》《患維論——對文學的哲學解釋》等。小說《草房子》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1999)。電影《草房子》獲第19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第4屆童年獎以及影評人獎、第14屆德黑蘭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金蝴蝶”獎。

  2、寫一段環境描寫來烘托自己的心理(沮喪;痛苦;孤獨;愉快;激動;寧靜閒適等)。

  七、贈言:

  在各種孤獨中間,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巴爾扎克【法】

  越偉大、越有獨創精神的人越喜歡孤獨。 ——赫胥黎【英】

  孤獨,是憂愁的伴侶,也是精神活動的密友。 ——紀伯倫【黎】

  人可以在社會中學習,然而,靈感卻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才會湧現出來。 ——歌德【德】

  【板書設計】

  一片茫然

  感到害怕

  杜小康 孤獨之旅 注滿了孤獨——不再恐慌

  長大了,堅強了

  成熟了,小男子漢

  正面描寫(動作、語言、心理…) 側面烘托(環境——水面、蘆葦、鴨群、天空…)

  鴨群(象徵)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A、知識能力:能在快速閱讀課文過程中,學習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寫對渲染氣氛、抒發感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理解文章主旨。

  B、過程方法: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

  C、情感態度: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教學難點:對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的理解。

  教學難點:

  透過自己的朗讀和小組合作,細緻感悟交流本文向我們傳達出的少年杜小康成長中的感受和“孤獨之旅”的含義,學習杜小康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請同學談談對“孤獨”二字的理解。

  孤獨是一根尖銳的針,常常刺痛我們脆弱的心,讓我們難以忍受;孤獨也是一朵鮮花,可以讓我們的生命顯得更加燦爛。我們總會感到淒涼,酸苦,每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該多好。可是小小少年總要長高,煩惱和孤獨總會尾隨我們而來。孤獨隨時間而來,孤獨使生命更加燦爛更加豐富多彩。同學們,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曹文軒的小說《孤獨之旅》。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朗讀時注意在文中圈點勾畫出主要資訊。

  (1)本文講了什麼人的什麼故事?表達了一個怎樣的主題?

  學生暢所欲言,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理解,最終正確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文章主題。

  (2)再讀課文,列出故事情節提綱,並複述故事主要內容,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要求學生:

  (1)速讀之後列出情節提綱;

  (2)合作交流、修改提綱,教師巡視指導;

  (3)篩選較為成功的提綱在全班交流,將選出的提綱打在螢幕上供全班同學觀摹、評價、修改;

  (4)分辨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著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小結:故事情節就是作品中的生活事件,是杜小康離家隨父野外放鴨的行程生活及定點生活所經歷的艱辛與孤獨的具體事件,是一段人物成長過程中生活艱辛、精神孤獨的人生旅程。

  三、揣摩語言

  1、概括杜小康的孤獨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

  (1)失去交流環境。對於一個離開學校和同學的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幫助,沒有同學間的交流,等於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環境。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離開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來越單調,越來越乾巴巴的了”。這種空虛、貧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種折磨。

  (3)恐懼自然環境。大自然的空闊與未可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他“遲遲不能人睡”。

  (4)恐懼未來環境。在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與無奈。

  四、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並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

  1、(一)欣賞景物描寫句段,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學生活動:

  (1)勾畫出課文中景物描寫句段。a.自然景色的描寫;b.鴨群活動情景的描寫。

  (2)讀景物描寫句段,欣賞描寫語言和描寫技法。

  (3)舉例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

  (1)P70.寫杜小康對遠逝的家的眺望和鴨群扇形水流的描寫,表現杜小康的幼稚、軟弱和戀家。鴨群流水雖然美,但畢竟單調、永恆,並不好玩。這些更增添了對在家鄉生活的留戀。

  (2)P71.寫黃昏時炊煙和河面的熱氣,是那麼的單調、虛無,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

  (3)71有關鴨群的描寫:鴨群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群“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4)P72。有關蘆葦蕩的描寫: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

  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時,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

  (5)P75。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群。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小結:小說中的景物是為了把人物擺到特定的景物環境中去展現豐富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的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課文中的景物描寫與杜小康的成長旅程有著直接的關係。

  (透過邊朗讀邊聯想和想像,體會杜小康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中的內心活動,感受杜小康在寂寥環境中的孤獨情感)

  2、文中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對杜小康成長過程作了細緻的描寫,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提示:

  出發時:P70 茫然,恐懼

  到達蘆葦蕩時:P72 害怕,膽怯

  安頓之後: P73 感到孤獨

  時間久了: P74 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後天晴: P76 堅強。

  五、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1、重點朗讀以下段落。(學生朗讀時,注意體會人物心中的孤獨感,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1)從“小木船趕著鴨子……杜雍和這才將船停下來”。剛開始,杜小康想回家,父親則不肯,怕自己也會像兒子一樣突然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

  (2)從“這才是真正的蘆蕩……並且遲遲不能人睡”。到達蘆葦蕩後,父子感受不同,兒子“害怕”,父親也有些“慌張”,卻安慰自己的兒子。

  (3)從“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隨著時間的流逝,父子倆感到孤獨。

  (4)從“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最惡劣的天氣……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後那群鴨的羽毛上……”最惡劣的天氣中,杜小康經受了考驗。

  討論交流:請學生按照下列句式說一段話:我認為杜小康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六、杜小康是怎樣的一個少年形象?

  杜小康是一個從幼稚、軟弱、戀家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心靈成熟的男子漢的少年形象。

  杜小康是一個不怕困難,在困境中成長越來越堅強的少年。

  杜小康是一個理解父母苦衷,能為家庭分憂的少年。

  杜小康是一個念念不忘求學上進、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孩子。

  ……

  七、拓展延伸

  結合自己的體驗談感受。(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感受)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

  2.你有過孤獨的時候嗎?請講述你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八、課堂小結

  成長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歡樂喜悅.也有悲哀煩惱,這就是生活,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恆的主題。祝願我們同學們都能譜出一首健康的成長歌。長成一棵堅強獨立的大樹

  九、佈置作業

  學習本文後,讓學生明白,人物和環境總是互相依存的。離開了環境,人物便沒有活動的天地,人物性格的發展便失去了依據。請結合自己的成長曆程,寫一篇文章,注意要有一定的環境描寫。

  十、課堂測評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肥碩 嬉鬧 覓食 驅除 撅斷 撩逗 摻雜

  2、下列選詞填空準確的是( )

  (1)它們在晚風中向水面 ,然後又 著水面,慢慢飄去。

  (2)沒有其他聲音,天地有如此空曠,因此,這叫聲既顯得 ,又使人感到 。

  A拂去 擦振奮寂寞 B 飄去 貼 寂寞振奮

  C飄去 擦寂寞振奮 D 拂去 貼 振奮 寂寞

  3、指出下面句子寫出人物怎樣的心理?

  (1)杜小康想聽到聲音,牛叫或者狗吠。

  (2)雨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個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長這麼大,還從來未見過藍成這樣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麼地明亮。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孤獨之旅》主要對人物杜小康進行心理刻畫來表現他的性格。

  B杜小康在暴風雨之夜經受了身心兩方面的磨練,終於變得堅強,對未來也充滿了信心。

  C本文運用環境描寫來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D整個故事的起因是杜小康失學。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

  2、學習環境描寫的作用。

  3、聯絡實際,體會成長中的感受。

  一、課前準備:

  1、蒐集關於作者曹文軒的資料。

  2、《草房子》介紹

  《草房子》是一本兒童讀物,描寫的是一個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小學生活。小說透過陸鶴、紙月、細馬、杜小康四個同學性格特徵、家庭背景和學習生活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孩子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以及同學間互幫互助的感人場景。即使學生之間有著各種各樣的傷害,但是孩子的心底還是純真的。

  少年桑桑跟隨父母來到父親出任校長的油麻地小學讀書。他是個喜歡“異想天開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為”的孩子,他為了讓自己養的鴿子有個像樣的家,就把家裡用的碗櫃改制成一所鴿舍;他看到漁船上的人用網捕魚,就把家裡的蚊帳剪開做成一張漁網,還真捕到了魚;他在夏天裡想到城裡賣冰棒的人總將冰棒裹在棉套裡,就突發奇想地在大熱天裡穿上棉衣棉褲……所有這些怪念頭和行為,使桑桑性格中的聰明好奇,敢想、敢做,愛自我表現等特點充分表現了出來。

  “陸鶴”是一個禿頂的孩子。隨著日子的流逝,六年級的“陸鶴”感覺到了自己的禿頂使學生“戲弄”的物件。自尊心受到了傷害,陸鶴為此做出了反常之舉。他用不上學了逃避同學異樣的眼光,用生薑擦頭希望在七七四十九天後長出頭髮來,用戴帽子企圖遮掩自己的禿頭。當這些都使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境地”時,他索性在“廣播操”比賽這樣的重大日子裡,把自己頭上的帽子甩向了天空,導致全校的廣播操失控,而錯失了“第一”的榮譽,“就這樣,陸鶴用他特有的方式,報復了他人對他的輕慢與侮辱。”即使陸鶴用這樣嚴重的錯誤來報復別人對他的侮辱,但是,孩子還是純真的。他希望透過這樣的舉動來得到大家的認可,得到大家的尊重。可喜的是,他還是有著強烈地集體榮譽感,當他們學校的文藝演出缺少一個禿頭的演員時,他毅然站出來,承擔起了這個重要的角色,而且把這個角色演得一絲不苟,活靈活現。陸鶴在演出中感悟到了,只有為集體做好事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得到大家的尊重。

  一個是禿頂的“陸鶴”,另一個是美得讓人忍不住有保護慾望的“紙月”,紙月正如她的名字,是一個易碎品,紙月的一手好字,紙月的掉眼淚,紙月的笑聲,紙月的溫柔,紙月的沉默,紙月的倔強……都給桑桑帶來了莫明的感覺,不由間有了自卑的情緒和對抗的情緒。這一切在作者的筆下描寫的是如此的真實,又如此的唯美。雖然紙月是個私生子,但是在孩子們的眼中,並不影響紙月的善與美。

  而細馬是一個領養來的孩子,在一個陌生的世界裡,感覺到了被別人排擠,無法適應新的生活。在新的生活面前,他選擇了逃避。他拒絕和同學交談,選擇了與羊為伍,開始了自己的放養生活。但是孩子的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與同伴交流的。當他能聽懂當地的方言時,他用笨拙的“罵人和打架”,希望得到別人的“招惹”,以洩他對在教室裡讀書孩子們的嫉妒。雖然他本能的牴觸他的養父母,計劃著有一天逃離這個地方。當養父母家的房子被水淹沒後,養父病逝後,養母受不了一連串的打擊瘋了後,細馬毅然地挑起了這個家,承擔起了照顧養母的責任。

  杜小康的生活更有戲劇性的變化,從原來的全村首富,一夜間變為負債累累,小小的孩子確實承受的太多太多。一個整天穿著乾乾淨淨的孩子,過著無憂無慮,有求必應的生活。他的生活受到孩子的羨慕,優異的學習成績,口袋裡有各種各樣的零食,能夠騎著罕見的腳踏車穿梭於孩子們遊樂場。這樣的孩子,肯定是孩子們的“孩子王”,享受著至尊無上的地位,即使做遊戲也往往是“將軍”“司令”的領袖人物。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優裕的生活竟在一夜間毀了,因為父親生意的失敗,致使這個孩子的優越感全失。孩子不適應是肯定的,但是,還是勇敢的承受了。陪這父親在荒無人煙的地方放鴨失敗後。父親垮了,但是孩子卻勇敢地站了起來。

  二、課內探究

  (一)自主學習

  1、自讀課文,默讀時注意在文中圈點勾畫出主要資訊。

  2、檢查預習字詞情況。

  (1)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

  嬉鬧( ) 摻雜( ) 給予( ) 撩逗( ) 凹地( ) 膽怯( )

  (2)積累下列詞語:厚實、嬉鬧、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這篇文章講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表達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題。

  (2)本文雖是長篇小說的節選,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跳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填出下面的情節發展過程,然後複述課文。

  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二)合作探究

  1、默讀課文中有關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關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思考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你認為杜小康是一個怎樣的人?

  2、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並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

  提示:如有關鴨群的描寫,有關蘆葦蕩的描寫,有關風雨的描寫等。

  3、這篇文章的題目為什麼取名為“孤獨之旅”,而不是“放鴨之旅”、“成長之旅”,更不是“無奈之旅”、“恐慌之旅”,或者“驚喜之旅”了呢?

  提示:可以從文中劃出體現“孤獨”的詞句,說說“孤獨”的含義?(你覺得文中杜小康感受到哪些方面的“孤獨”?)

  (三)精講點撥

  (四)拓展延伸(說孤獨)

  你有過孤獨的時候嗎?請講述你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三、課後提升

  1、收集整理有關“孤獨”的名人名言,並選擇其中的一二則作簡短的點評。

  2、閱讀《草房子》一書,記錄閱讀感受。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快速閱讀的方法,把握課文情節;品味“孤獨”,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

  2、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

  3、理解“孤獨”與“成長”的內涵,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品味“孤獨”的含義,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體會細節描寫重要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孤獨”與“成長”的內涵,感悟人生。

  一、情境匯入、出示課題

  有人說孤獨是尖銳的針,刺痛脆弱的心靈;有人說孤獨是一朵鮮花,讓生命更燦爛,因為它除去了浮躁、怯懦,造就的是堅強。可是,當孤獨成為漫長而艱辛的人生路途上無法迴避的生命狀態時,我們又該如何來看待“孤獨”呢?(幻燈片出示)

  我們班的龔洪程同學就曾經在作文中這樣理解”孤獨”的感受。(出示學生作文選段)有請龔洪程同學。

  他的作文告訴我們,小小心靈偶爾也應學會去享受孤獨,讓孤獨將我們的人生裝點得更美麗。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當代作家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和少年杜小康去一起體驗一段孤獨旅程吧。(出示幻燈片——課題並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走近孤獨

  1昨天,我們已經清楚地瞭解了整個故事的結構。現在,我想請同學們再次迅速地讀課文,瞭解小說的主要內容,然後用兩個詞來概括小說中我們主人公心理旅程的起點和終點。(出示問題)

  起點:孤獨終點:堅強(出示答案)

  2尋找“孤獨”

  這是我們主人公的一次心理旅程,從起點到終點,沿路的風光到底有些什麼呢?請大家拿出手中的筆,快速地找出文中你認為最能體現”孤獨”的句子。(出示問題)

  比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從未見過的面孔。”

  “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寂寞”“已無一戶人家”“唯一的炊煙”“想聽到聲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這不可能”

  “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

  “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出示部分句子)

  3個性彰顯,你要主動

  查詢文中描寫杜小康心理活動的語句,結合你想像的畫面理解他的心路歷程。並且思考作者用了怎樣的描寫方法來表現主人公的心理旅程。(出示)

  如:(1)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現在,佔據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東西,似乎更能撩逗一個少年的心思。他盤腿坐在船頭上,望著一片茫茫的水。

  ——感到茫然

  (2)當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蘆葦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感到害怕

  (3)吃完飯,杜小康才稍稍從恐慌中鎮定下來。——緩解恐慌

  (4)但,這一切無論如何也不能驅除杜小康的恐慌。夜裡睡覺時,他緊緊地挨著父親,並且遲遲不能入睡。——依然恐慌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父子倆也一天一天地感覺到,他們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感到孤獨

  後來,父子倆心裡都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這樣反而好了。時間一久,再面對天空一片浮雲,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再面對這一縷炊煙,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面對孤獨不再恐慌

  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想哭。

  望著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桑桑和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長大了,堅強了。

  ——長大堅強

  4師:這可怕的孤獨和恐慌可以打垮一個人。我真擔心他會變成一個不再會說話的傻子!同學們,杜小康被打垮了嗎?

  師:噢,是這樣的話,他眼前的景物還像以前那麼陌生和令他恐懼嗎?

  師:可見,是他自己在調節自己的心理,自己在拯救自己的靈魂。正如海明威所說:“能打垮你的只有你自己!”文章中有一件事最能證明杜小康是不會被打垮的,是哪件事?

  師:對!找鴨艱難嗎?最終找到了嗎?

  師:其實他完全可以靠著父親去找鴨,可他受傷了還要主動繼續找。你們看到了他哪些品質?

  師:經歷了這件事,杜小康的感覺是怎樣的?

  師:是啊!在放鴨的過程中,最令人欣喜的結局是怎樣的?

  師:小鴨能生蛋麼?

  師:那麼,鴨既然能生蛋了,說明了什麼?

  5透過在風雨中找鴨的經歷,杜小康,這個小小少年也長大了。

  環境描寫探究

  杜小康長大了。在成長的過程中,他經歷了從孤獨到堅強的心理旅程。為了表現這種心理變化,作者運用了大量的環境描寫。跳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自然環境的段落,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出示問題)

  1、以較大的篇幅描寫鴨子,以鴨群的變化折射杜小康的成長。

  2、以蘆葦作為人物心理變化的見證。

  3、“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面對蘆葦蕩中極其可怕的暴風雨,杜小康在暴風雨中搏鬥,表現了成人般的勇氣與堅強。

  這樣,文章出色的自然環境描寫為人物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和舞臺,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到了烘托、暗示、促進、推動的作用。

  (出示)環境描寫的作用:渲染文章孤獨的氣氛,烘托人物孤獨害怕的心理,同時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具有濃郁的鄉土文學氣息。

  我與小康比成長

  孤獨是一種狀態,需要慢慢地面對它的真實。

  孤獨是一樁邂逅,需要美美地咀嚼它的甜蜜。

  孤獨是,需要

  五、教師寄語:

  1、羅曼·羅蘭對於孤獨曾有這樣的表述:

  “關心社會生活的良好習慣,不應妨礙你們每個人傾注於內心的生活。在連綿不斷的行動和感情的激流裡,你們應該為自己保留一間單房,離開人群,單獨幽居,以便認清自己力量的弱點,深入思考,然後重新再去接觸大地……”

  2、我們的作者曹文軒在《論孤獨》中說:“它是一種正常並且健康的心態──如果程度得當的話。它標誌著一種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許多盲目。它使人在嘈雜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護身心健康的清靜。”

  六.小結:不要把孤獨當成痛苦,孤獨也是一種享受,孤獨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享受孤獨的美,也就是享受生命。

  七、作業設計:

  課外閱讀《草房子》,感受那些苦難中成長的孩子的心路歷程。

  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曹文軒

  杜小康的心理旅程:

  剛剛出發時:茫然恐懼

  不成熟

  到達蘆蕩時:害怕膽怯

  緩解恐慌

  依然恐慌

  蘆蕩安頓後:孤獨單調

  住段時間後:不再忽然地恐慌

  成熟

  雨後天晴時:堅強長大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運用細節、環境描寫突出人物形象的寫法。

  2、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

  學習重點難點

  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你有過這樣的人生經歷嗎?當你面對父母的嘮叨時,當你面對網咖門口十八歲以下禁止入內的牌子時,當你面對成堆的作業時,你是多麼盼望長大!可是,在成長過程中煩惱與孤獨隨之而至,我們該怎麼應對呢?就讓我們從一位少年的成長經歷中汲取心靈的養分——《孤獨之旅》。

  二、瀏覽課文,完成各題。

  1、自學生字詞,完成習題1、2題。

  2、本篇小說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3、在文中快速勾畫出杜小康的語言。

  三、品味語言

  1、跳讀語言描寫,賞析人物。

  每句語言的背後分別站著一位怎樣的杜小康?(提示:1、聯絡相關內容。如時間、地點、狀況等。2、言為心聲。關注人物心情、心理、說話背景。)

  例如:“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

  “我要回家……”

  “還是分頭去找吧。”

  “蛋!爸!鴨蛋!鴨下蛋了!”

  這裡站著一個的杜小康。

  2、文題“孤獨之旅”含有何義?

  討論明確:一指小康與父親一起遠離村莊,到荒無人煙的蘆葦蕩放鴨;

  二是小康心靈成長的過程。

  小結:人應該在孤獨中磨練自己,在逆境中鍛鍊自己,才會長大。

  四、關注環境描寫,拓展延伸。

  齊讀36段,完成以下問題。

  1、此段都用到了哪些寫法?(可從修辭、結構、順序等方面分析)

  2、此段有何作用?

  3、《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中這兩處環境描寫有何作用?

  “看外面的天,有點陰,我忽然想,爸爸會不會忽然從床上起來,給我送來花夾襖?我又想,爸爸的病幾時才能好?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麼紅腫著?”

  佈置作業

  小試牛刀:你在成長的道路上感受過孤獨嗎?試以“那次我真的很孤獨……”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曹文軒

  任性、撒嬌--害怕、膽怯--有責任心--堅強、收穫喜悅

  不成熟→成熟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