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竹影》教學設計

《竹影》教學設計

《竹影》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最佳化。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竹影》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竹影》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2、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鼓勵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學習重點】

  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寫在作業本上。

  3、查詢有關的豐子愷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五分鐘演講

  讓同學將課外積累的關於“惜時”的名句講出來,展示自己的風采,並給予評價。

  二、導語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幸福的回憶,有美好的嚮往,當然也會有小小的煩惱。那麼,我們仰慕的這些名人,他們的童年生活你瞭解嗎?前面我們已經學過幾篇這樣的文章,誰能說給大家聽一聽?(例如:……)

  同學們看過竹子嗎?在晚上看過竹子嗎?在有月光的晚上看過竹子嗎?畫過竹子嗎?在水泥地上畫過竹子嗎?在有月光的晚上在水泥地上畫過竹子嗎?沒有的話,你可要留下遺憾了,不過還好,有人畫過,我們來看看他是怎樣畫得算是彌補一下,請同學們翻開課本125頁,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豐子愷的《竹影》。

  三、資訊箱

  請同學們談談你對豐子愷的瞭解。

  四、整體感知

  (看誰說得棒) 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1、你認為哪些字容易讀錯?給大家提示一下。

  2、用簡潔的一句話概括課文的內容。

  3、課文題為“竹影”,它是寫景──竹之影呢?還是主要寫人物活動?

  4、本文除寫人物活動外,作者在體文中究竟要表現什麼樣的中心?

  5、文章開頭交代天氣悶熱的目的是什麼?這讓我們想起那篇課文,它的開頭也是寫悶熱的天氣,他們的目的是否相同?給你什麼啟示?

  6、文中寫道“大家吃了一驚,立起身來,看見爸爸反揹著手立在水門汀旁的草地上看我們描竹,他明明來得很久了。”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7、文中的“爸爸”是怎樣一個人?

  (過渡語)童心童趣是天真爛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牽動了天真無邪的心,孩子們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於是,他們開始本能的畫畫,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藝術功底的基本特徵。讓我們也來領略一下這種寓教於樂的匠心美。

  五、你品味到美了嗎?

  1、再次瀏覽課文,勾畫文中你認為最美的語句,並試著說明理由。(分組合作,每組選代表發言)

  2、總結:透過大家的細細品味,我們可以發現本文的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藉助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把我們帶入了孩子們的童稚活動中,也讓我們進入了美的世界……

  六、比較鑑賞

  透過爸爸對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介紹,你認為此二者的區別有哪些?討論一下,結合自己的認識,歸納一下。 答:

  1、中國畫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

  2、顏色方面:中國畫以墨和硃砂為顏料,西洋畫則以事物的本來顏色為顏色。

  歸納:中國畫重神似、神韻;西洋畫重形似、寫實。

  補充:中西方在畫法方面的基點區別:

  1、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

  2、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西洋畫極注重透視法。

  3、中國畫人物畫不講解剖學,西洋畫人物畫很重解剖學。Anatomy for art students(藝術解剖學)

  4、中國畫不注重背景,西洋畫很重背景;

  5、中國畫題材以自然為主,西洋畫題材以人物為主。

  七、欣賞延伸

  1、名人與竹:蒐集有關畫竹的名家或關於竹的名句,名篇。

  2、竹之悟:有人說,竹──每前進一步都要做一個小結; 也有人說,竹-──外強內幹。 你認為呢?請你聯絡實際,說說你的感想。

  八、走進童年

  1、好,關於中西方繪畫方面的區別,我們就討論到這裡,其餘的要在美術課上學了,我們學習這篇課文,是要學習這篇課文中表現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這又讓我們想起了上學期我們學習過的一篇文言文《童趣》,能不能記住,好我們來齊背第二自然段。

  2、其實,你留心一下,你也許進行著一種藝術的創造,也許會有藝術上的發現,讓我們走進童年。跟同學們敘說一下一段童年的往事。

  要求:用語簡潔,盡表現童真、童趣。

  九、質疑大挑戰

  1、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嗎?

  (過渡)大家在童年時都做過哪些遊戲?(生答)

  2、小結: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童心,就能擁有童年般的快樂;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愛心和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們就能發現生活中的美。

《竹影》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

  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初步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體會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學習作者仔細觀察景物的變化並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透過查閱資料,瞭解作者、作品。

  學生透過多種閱讀方式,熟悉文章內容,掌握字詞,品味文章語言。

  學生透過自主、合作、探究,進行思考,樹立“生活中處處有美,但要我們用心去發現。”的觀點。

  3、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

  瞭解一些中國畫的常識,領會國畫的內在美,增強民族自豪感。

  鼓勵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學習方法導航

  1、本文可透過學生自主地讀、說、悟,教師恰當地引導、調控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合作交流學習中師生共同體會童稚的活動中蘊含的藝術和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觀,讓學生覺得語文課不僅有語言的文學美,而且有畫面的藝術美,覺得上語文課既是知識的獲得過程,又是一種美的享受過程。

  3、本文充滿了童趣,可透過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進行思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

  二、重點難點

  1、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2、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3、體會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藝術特點。

  三、 教具學具準備

  中國山水、人物畫和西洋風景、人物畫各一幅。

  四、 教與學師生互動

  (一) 情景匯入:

  同學們,童年唱著快樂的歌兒離我們遠去了,那一段段往事常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一幅幅美妙的畫面。童年時我們常和兒時的夥伴玩各種有趣的遊戲,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編花環……留心一下,你是否想到這也是在進行著一種藝術上的創造呢?

  今天,讓我們一塊來欣賞豐子愷先生為我們描繪的一幅充滿童真童趣的“中國畫”——《竹影》。

  (二)整體感知

  學生先輕聲朗讀課文,再思考:課文題為"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然後概括課文內容。

  明確:

  本文敘述了在一個有月亮的夜晚,我們幾個少年在水泥地上做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遊戲,及爸爸給我們講畫畫的知識,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關於作者

  豐子愷(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自幼愛好美術,跟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1921年赴日學習音樂和美術。回國後,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解放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多以兒童為畫面的主人公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涵深刻,耐人尋味。

  豐子愷的散文,在我國新文學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藝術趣味》《率真集》等。這些作品除一部分藝術評論以外,大都是敘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表現濃厚的生活情趣。

  2、關於文中生、難字詞的音、義

  這部分內容讓學生透過自讀,查詢工具書,小組內相互討論補充、訂正等方式得出滿意答案。

  (1)、讀音

  愜(qiè)意 水門汀(tīng) 蘸(zhàn) 口頭禪(chán) 參(cēn)差(cī)不齊

  (2)、詞義

  愜意:滿意;稱心;舒服

  包羅:包括(指大範圍)

  參差不齊:長短、高低、大小不齊;又引申為有差別、不一致

  2、 品味賞析,體驗童趣

  這部分內容先讓學生閱讀課文,然後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朗讀,師生共同評議。

  (1)、課文寫“我”和小夥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滿童趣。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為什麼? 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明確:

  (1)、如: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院子裡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 ……

  (2)、本文中除了寫人物活動外,還涉及哪一方面的內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現什麼樣的中心?

  明確:本文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教師可當堂出示同一題材的兩種畫,理解“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這句話的意思,瞭解中國畫跟西洋畫的不同。

  明確:

  所謂“符號”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是內容(所指),二是形式(能指),關鍵是內容,而不在於形式。這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兩種審美體系兩種繪畫形式的不同。

  每個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響到本民族生活的各個方面。藝術是文化的鮮明的載體。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希臘—羅馬一脈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當大的差異,表現在哲學、宗教、藝術、科學等多個領域。中國畫重寫意,與我們民族傳統的審美觀有很大的關係,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畫重寫實,也和西方文化重實驗相關。

  (一) 課堂小結啟示

  這部分內容由多個學生談透過對本文的學習而有的收穫啟示,然後老師歸納補充,得出滿意的答案。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不僅要善於發現美,而且更要善於創造美。這樣,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擁有了自己的藝術人生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遊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遊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穫嗎?

  (五)鞏固提高,拓展延伸

  1、朱光潛先生說:“模仿只是創造的始基;沒有做到這步功夫和做到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創造。凡是藝術家都須有一半是詩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詩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現在讓我們假設一個人,這個人已經完成了模仿階段,現在他要真正的去創作,比如說他站在一叢竹前,現在要你來告訴他怎麼畫,你會說些什麼?每人說一句話!

  明確:

  要畫出竹的美的姿態,活的神氣。

  要像我們閉目回想時所見的一種神氣。

  要注意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

  2、課外蒐集有關畫竹的名家或關於竹的名句,名篇。

  關於竹的詩文:

  宋 蘇軾 《於潛僧綠筠軒》

  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鄭板橋 題畫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鄭板橋 《題竹石畫》: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白居易《池上竹下作》

  穿籬繞舍碧逶迤,十畝閒居半是池。食飽窗間新睡後, 腳輕林下獨行時。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何必悠悠人世上,勞心費目覓親知。

  蘇軾《文與可谷偃竹記》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蝮蛇。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五、 板書設計

  竹影

  豐子愷(畫家、散文家)

  晚飯後,“我”和弟弟到屋後的院子乘涼。

  內容 在遊戲中爸爸引導我們走進藝術殿堂。

  夜深人散,“我”欣賞竹畫,心底升起對中國畫的由衷愛意。

  中心: 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竹影》教學設計3

  創意說明:

  以合作的形式,層層深入地探究,是本設計的特點。這篇自瀆課文看似淺顯,不過是寫了童年時期一個有趣的遊戲,其實作者在這個遊戲的回憶中,有兩個發人深思的問題:藝術與遊戲的關係;家長對孩子游戲的引導。

  教學步驟:

  一、匯入。

  簡介豐子愷。

  二、小組探究

  1、用一句話概括本文主要內容。

  2、你認為作者主要是為了寫遊戲,還是寫遊戲與藝術的關係的?或者還有別的目的?

  3、你認為文中“父親”這一角色可有可無嗎?

  4、你有過夾雜這藝術因素的童年遊戲嗎?與作者相比,你的遭遇如何?

  三、課堂交流

  1、概括本文內容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寫了一則童年遊戲,它還包括在遊戲中萌生藝術的興趣,以及大人對這種興趣的呵護。

  2、本文在寫遊戲與藝術的關係時,處理得十分自然,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因為藝術的遊戲的關係確實很微妙,若刻意為之,便會弄巧成拙,索然寡味。(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一點中國畫理方面的知識。)

  3、“父親”這個角色不可忽視,這是一個很高明的父親,能給我們很多啟示。

  4、第4個問題,學生一定有許多感慨,不要扯得太遠,要緊扣課文。

  四、語言品析

  讓學生找文中寫得最生動的句段,並談談自己的理解。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以寫促讀是本設計的特點。很多同學都會有過在遊戲中蘊涵藝術因子的童年遊戲,讀完本文以後,來一段仿寫,必然有助於本文的理解與學習,如將自己的習作與課文比較,還可能引發一些思索。

  教學步驟:

  一、課前仿寫

  預習作業:模仿本文,寫一段自己童年生活中的類似經歷。如實在沒有類似的經歷,則從本文中自選一個角度,談談自己閱讀以後的感受。

  二、交流、對比

  1、全班齊讀本文。

  2、學生展示自己的習作。

  3、對比評價。從內容和表達兩方面,將學生習作和課文一起作比較,並進行評價。

  4、總結得失。

  三、暢談感受

  1、有了同題材的寫作體驗,再認真研讀本文,暢談自己的感受。可讓那些展示了自己習作的同學多談談,他們的體會更深切。

  2、教師小結。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學做研究性學習卡片是本設計的特點。本文在敘寫童稚童趣中,夾雜了許多中國畫理和西洋畫理方面的知識,圍繞這一難點,做一點研究性學習,既能拓展自己的藝術視野,又能促進課文的學習。

  教學步驟:

  一、分組研究。

  以5—7人為一個小組,透過去圖書館、書店,找美術老師、上網等途徑,圍繞以下問題,收集資料,並做簡單的研究:

  蒐集資料:

  1、豐子愷生平資料。豐子愷繪畫資料。

  2、中國山水、人物畫和西洋風景、人物畫各一幅。

  3、齊白石的花鳥畫2—3幅、徐悲鴻的駿馬圖1幅。

  4、鄭板橋、吳昌碩的竹畫各1幅。

  5、有關中國畫和西洋畫的比較常識。

  問題研究:

  1、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主要區別。

  2、中國畫的精髓是什麼,請結合以上畫家的作品談談自己的認識。

  二、研究成果展示。

  三、課文研究

  1、作者是如何借畫竹影的遊戲寫遊戲與藝術的關係的?

  2、文章最精彩的描寫在那裡?(不強調標準答案)

  3、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竹影》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生動而充滿童趣的描寫。

  2、學習比較閱讀的方法。

  3、瞭解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4、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對藝術的嚮往和熱愛之情,培養學生文化意識。

  【教學重點】

  1、文生動而充滿童趣的描寫。

  2、學習比較閱讀的方法。

  【教學難點】

  1、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

  2、在文學中體會藝術的美,在藝術中體會文學的美。

  【教學方法】

  誦讀法;鑑賞;討論;比較閱讀;提問;點撥。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大家看到的兩幅漫畫是“瞻瞻的車㈡腳踏車”;一幅是“瞻瞻的黃包車”。這是我國著名的畫家、散文家豐子愷先生的作品,豐子愷先生曾說:“我企慕這種孩子們的生活的天真,豔羨這種孩子們的世界的廣大。”是啊!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幸福的回憶,有美好的嚮往,當然,更多留下的是像豐子愷漫畫中童年的趣事,充滿了童真、童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豐子愷的童年,去看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

  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篇散文《竹影》。

  二、學生簡介作者豐子愷

  三、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朗讀新字詞:

  qiè tīng cēn cī piě zhàn chán

  愜意 水門汀 參差不齊 撇 蘸 口頭禪

  (過渡:生字同學們掌握得不錯,我們還佈置了大家朗讀課文,相信同學們一定認真的讀了課文,那麼我們一起來思考回答這樣兩個問題。)

  2、概括課文內容。

  明確:敘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遊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3、本文表現了怎樣的主旨?

  明確:本文表現了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過渡語)童心童趣是天真爛漫的,孩子們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們感受了到美。

  四、品味課文,體驗趣與美

  1、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找出來並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2、小夥伴和爸爸的談話主要圍繞哪兩個方面來進行?你對這兩個方面是怎麼認識的?

  一方面:竹是否難畫的問題;另一方面:畫竹所用的顏料問題。

  五、欣賞

  透過大家的細細品味,我們可以發現本文的作者運用富有想象力的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我們帶入了孩子們的童稚活動中,也把我們帶入了藝術的殿堂,讓我們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爸爸和孩子們的談話涉及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現在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幾幅中外名畫,討論它們有什麼不同。

  學生回答後,師:明確了中國畫和西洋畫的特點,那麼,我們再來欣賞一遍剛才的圖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有更深的領悟。 (重播圖畫)

  教師小結: 透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我們感知了文章的內容、主旨;賞析了文章的語言;欣賞了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藝術魅力。文章中那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使我禁不住產生了聯想。

  六、比較閱讀

  在上冊書中,我們學過一篇文章,作者描述了自己童年時的許多有趣的事,文章的題目是──《童趣》,誰能說出《童趣》中講述了幾件有趣的事?

  學生答:將蚊子比作“群鶴舞於空中”、“鶴立雲端”;“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我們試著來比較一下本文與《童趣》的異同。小組討論後,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概括明確:

  相同點:1、都表現了童真、童趣。

  2、都富有想象力和審美情趣。

  不同點:1、《童》是文言,選取幾件事;《竹》是現代文,一件事。

  2、《童》注重想象、聯想;《竹》注重審美。

  教師小結:比較閱讀是一種閱讀的方法,透過對兩篇文章主旨、選材、語言、手法的比較,達到對文章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同學們學習比較閱讀的方法,並應用在平日的閱讀中,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七、拓展延伸

  感受了作家童年時的童真童趣,同學們,想一想你在童年時都做過哪些遊戲?

  讓我們走進童年,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遊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八、小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穫嗎?

  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處處有藝術。

  我們要細心品味自己的生活,學會欣賞美。

  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遊戲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

  教師小結:同學們說得真好,老師也想把羅丹的一句話送給大家:“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讚美生活的美。

  九、作業

  發揮想象,用優美的語言寫一篇短文,充分體現童趣。

《竹影》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2、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瞭解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寫在作業 本上;

  3、學生查詢豐子愷的漫畫或散文。

  教學設計:

  匯入 新課:

  用兒歌《影子》匯入 ,學生齊讀兒歌:

  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著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著我。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影子有關的---《竹影》。(板書課題)

  簡介作者:

  1、小組內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漫畫作品、散文;

  2、請同學在班上介紹豐子愷的情況,明確豐子愷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他在繪畫及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

  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a、學生讀完課文後,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生字、詞及其注音。

  b、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2、討論、明確中心。

  問題:本文中除了寫人物活動外,還涉及哪一方面的內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現什麼樣的中心?

  學生討論後明確:本文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探究交流:

  a、再讀課文,勾畫文中你認為最生動形象的描寫,並試著說明理由。

  b、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所找生動形象的描寫句,並陳述理由。

  質疑問難:

  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在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班上交流,共同解決。

  延伸拓展:

  小結匯入 :本文表現了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它與上學期所學的《童趣》一文相映成趣,下面請大家不妨回憶一下《童趣》。

  1、複習舊課,請同學背《童趣》,其他作評價、修正、補充。

  2、延伸拓展。

  a、述說一段童年往事,要求語言簡潔,儘量表現童真、童趣,時間不超過2分鐘。學生先在四人小組內述說,然後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

  b、討論課後“研討與練習”三。

  c、教師小結。

  鞏固拓展:

  1、豐子愷的成功與其父的教育引導有關嗎?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給了你怎樣的啟發?請以“如果我是家長”為題寫一篇短文,暢談自己的教育構想。

  2、細讀課文第6段,歸納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特點,然後在美術老師的指導下與美術課完成一幅水彩畫或一幅國畫

  課後記:本文充滿了童趣,在授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進行思考;同時,也可以藉助本課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生活中處處有美,但要我們用心去發現。”的觀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

《竹影》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天真浪漫的童真、童趣。

  2、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鼓勵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童真童趣。

  【教學方法、手段】

  多媒體

  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初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

  2、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記下。

  3、查詢有關豐子愷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看過竹子嗎?在晚上看過竹子嗎?在有月光的晚上看過竹子嗎?畫過竹子嗎?在水泥地上畫過嗎?在有月光的晚上在水泥地上畫過嗎?如若沒有的話,那你就太不留心生活了。不過還好,有位著名的漫畫家曾經玩過這些遊戲,是誰啊?(豐子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竹影》。

  二、檢查預習

  1、這是自讀課文,首先請大家展示你的自學成果,課前已經請一些同學在黑板上寫下了自己認為重要或易錯的字詞,請他們給大家提示一下:

  蘸 愜意 參差 撇 口頭禪 悶熱 水門汀 徘徊

  2、對於作者你瞭解多少?

  學生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介紹。

  3、投影出示豐子愷的一幅漫畫《瞻瞻的腳踏車》:

  豐子愷的長子瞻瞻從小聰穎善思、敢於創造,他自己從小也是個留心觀察善於思考的人,我們現在就一起隨竹影走進他的童年時代。

  三、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用一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提示:

  1、題為竹影,是寫景還是寫人物活動?

  2、以(一件事)引出(對什麼的思考)

  板書:畫竹影──敘藝術

  四、品位朗讀,體驗童趣

  童心是天真浪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常的遊戲也讓孩子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的表現了童趣呢?找出來,有感情的朗讀。

  學生在小組討論交流後,選擇自己認為寫得生動形象、體現童真童趣的句子加以品析。

  五、拓展欣賞

  1、月下的竹影牽動了天真無邪的心,孩子們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了美,於是,他們開始本能的描畫,試問,孩子們描的竹影是藝術品嗎?它美嗎?請結合文中語句回答。

  (第五節依樣畫葫蘆,終究缺乏畫意,不過好玩罷了。)

  2、那麼,怎麼畫才能稱得上藝術呢?

  (經過選擇和佈置竹葉的結合,方向)

  3、可見,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要富於創造。(投影出示朱竹),這一幅朱竹是藝術嗎?它一點也不像,還是紅色的!

  (第六節不在於象不象,一種美的姿態)

  同學們已經一步步的走進中國畫的藝術殿堂了(投影出示中西竹畫各一幅)這裡出示的兩幅畫哪一幅更象竹子?哪一幅是中國畫?

  4、現在,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特點嗎?

  板書:符號 照相

  神似 形似

  在一位獨巨匠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小夥伴從一次不經意的遊戲中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各自魅力,下面,我們就借這次語文課也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魅力吧。(投影出示圖片)

  六、口語交流

  1、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遊戲,現在你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哪些遊戲也是可以或得類似發現和體驗的?後來你讓它發芽成長了嗎?

  2、過今天的學習,大家會有很多的感悟,請你用一句話歸納一下你的感受和收穫。

  (學生自由發言,暢談感受)

  3、大家都是受益非淺,老師真誠的希望大家都能用你閃亮似的雙眼發現更多的美,用你手中的筆記錄下更多美好的瞬間。

《竹影》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本文涉及到一些美術方面的知識,但的主旨並不侷限於美術,而是富有童趣,並由竹影引發到其他如對孩子的引導、教育等。因此,學習時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領會作者對繪畫和生活有著怎樣的理解和感悟。

  教學過程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

  1.給加框字注音

  參差___、___ 收藏_ 愜意___ 口頭禪___

  徘徊___、___ 瀰漫___ 姿態___ 水門汀__

  二、匯入: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讓我們一起走進豐子愷先生的,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三、作者簡介:

  四、整體感知:

  1、根據課題設問:影從何來?——”光”也。那麼作者又是怎樣寫光的呢?以此引導學生閱讀課文1、2小節。 重點領會:

  ①這兩段寫出了光的——? ②這兩段寫出了孩子對光的什麼感情?

  2、除了1、2兩節,還有哪裡同樣表明孩子們喜歡月光的呢?引

  3、下面我們就來閱讀這篇,讀的時候注意整體感知的大意,想想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五、再讀課文,交流感受:

  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一篇古文《童趣》,描寫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本文也是寫孩子眼中的世界。請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夥伴在夏夜乘涼時都看了些什麼?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

  在這其中,你覺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寫?為什麼?其實每個人都有過童年,也有過充滿童趣的心靈和思維,只是許多人在長大後就漸漸把童心丟失了。我們在童年時常常做遊戲,用泥巴捏小動物,偷磚頭壘房子,在牆壁、在地上到處畫畫……還可能因此被家長、老師責怪。其實這就是一種藝術的創造。如果有人在這個時候關心你、引導你,也許你就會有藝術上的發現,也許日後,你就會在這些方面有所成就。文中的父親就是這樣一位很好的引導者。讀一讀中對父親的描寫,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父親的善於引導,簡要地作些評價。(主要有三處:)

  由此可見,大人對孩子的指導,特別是引導孩子步入藝術的殿堂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豐子愷有這樣一個好父親,也許,這就是他後來之所以能成為藝術大家的原因之

  六、研讀探究:

  在閱讀時要注意思考、質疑,想一想“作者到底想要說什麼?”“為什麼這樣說?”“這樣說對嗎?”等等,這樣進行閱讀,才能真正獲益。

  1, 思考題一:

  結合自己的理解,說說為什麼用“竹影”作為本文的標題,而不是“談

  畫”或者“童年趣事”?

  2, 思考題二:

  讀完全文,請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說說,中國畫有什麼特點?西洋畫有什麼

  特點?

  3、思考題三:

  你覺得竹子在中國畫中,體現出一種什麼樣的“神”?也就是體現出一種什麼樣的內在精神?

  4、題目“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作者在本文中要表現的中心是什麼?

《竹影》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1、瞭解豐子愷及其散文作品和漫畫。

  2、初步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風格差異。

  過程和方法:1、體會課文中生動的語言描寫。

  2、感受課文中所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充滿童趣的活動中蘊含著藝術和美。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的情趣,鼓勵學生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提高藝術修養。

  【教學重點、難點】感受課文中所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充滿童趣的活動中蘊含著藝術和美。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播放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請學生談談感受。

  二、整體感知

  速讀課文,用一句最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三、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對於作者和他的小夥伴們來說,這個夏夜有意思嗎?速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最有意思的句子,讀一讀,品一品。

  四、拓展欣賞,感悟體會

  名家評論:

  一片片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俞平伯

  我們都愛你的漫畫有詩意,一幅幅的漫畫,就如一首首的小詩——帶核的小詩。你詩的世界東一鱗西一爪地揭露出來,我們就像吃橄欖似的,老咂著那味兒。——朱自清

  出示豐子愷的幾幅漫畫作品,請學生以畫中主人公的口吻說一說圖畫所表現的主要內容。

  比較豐子愷散文和漫畫的相似點。

  如:大量的內容取材於兒童生活;文字簡練(構圖簡單),內涵豐富;形神兼備等等。

  五、深入閱讀,感受繪畫美

  人們常把豐子愷的作品比作一對孿生姐妹,本文中同樣融入了繪畫藝術的技巧,

  例如:一種幽暗的光瀰漫在窗際,彷彿電影中的一幕。

  評析:“瀰漫”一詞用得好用動態的形式表現光的朦朧,富於變化,充滿了美感。

  繪畫藝術由光線、色彩、線條等多個因素構成,文中哪些句子表現了繪畫藝術美?

  正在看得出神,似覺眼梢頭另有一種微光,漸漸地在那裡強起來。

  回頭一看,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

  院子裡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

  ……

  六、課堂小結

《竹影》教學設計9

  【實用教案】

  創意說明

  全篇圍繞一個“竹”字,著力描摹竹影之神韻、抒寫畫竹之趣,運用對比、描寫、對話、動作等多種技法,生動描寫出“我”和小夥伴看天、看月看人影時的童真童趣。本課設計意在採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拓展藝術視野,瞭解作者豐子愷卓越的音樂、美術才能的背景下,運用藝術家的眼光來觀察、體驗生活之美的生活態度,學習作者重點圍繞竹影之趣、描摹竹影之法,全文一氣貫通而又生動活潑的寫作風格。

  教學步驟

  一、分組研究

  課前圍繞以下課題以組為單位上網查詢資料,並作簡單研究:

  1、豐子愷的生平資料、繪畫資料、文學資料,重點要結合課文談談“我眼中的豐子愷”。

  比如我眼中的豐子愷是個有著細微觀察力的人,從他在文中第二段的描寫可以看出:“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會兒,看見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細,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從上句中還可見他有不凡的語言表現力;再比如,我眼中的豐子愷是個有著豐厚藝術修養的人 ──在描寫竹影時,他用到了很多美術和音樂的術語“院子裡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另外,還可以看出豐子愷是個有童趣的人……等等。

  2、收集查詢鄭板橋、吳昌碩的竹畫以及西方油畫各一幅,結合課文對中國畫和西洋畫進行比較。

  二、課文研讀

  1、添置背景:

  本文是一個兼具音樂、美術、文學才能於一身的藝術大師的一篇生活隨筆。作為藝術大師,在他的眼裡,竹影是怎樣的,美在何處,作者是怎樣描摹的。請為“竹影”添置一個油畫般的背景,摘錄文中對竹影描寫的語言,整體理解感受竹影的神韻之美。

  學生結合課文語言描述背景:太陽雖已落山,天還沒有黑。一種幽暗的光瀰漫在窗際,……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會兒,看見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細,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2、精研細讀:

  ⑴ 尋趣說趣—體驗童趣和童真。單有形似的竹影描述,本文的可讀性就會大大降低,其內在的神韻可以用一個字概括──趣。

  ① 找一找:

  清風明月的夜晚多麼美好,竹葉蕭蕭的聲音又是多麼好聽,孩子們在這清風明月的夜晚、竹葉蕭蕭的聲音中玩了什麼,怎麼玩的?他們玩得有趣嗎?請學生在文中找一找,然後用“我覺得 ( )是有趣的,我認為其中的趣味在於( )”這樣的句子,說出自己的發現和理解,並體驗竹影之趣。

  再次閱讀課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夥伴在夏夜乘涼時都看了些什麼?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研究天空中光線、顏色的變化;討論人影頭上有煙氣的原因;用畫筆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

  在文中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寫?

  比如第三小節的兩處描寫:

  華明“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來一看,真像一隻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學他的口頭禪喊他“對起,對起,給我也帶一枝來!”

  這兩處都很有趣,特別是華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隻青蛙竟然還笑。而大人這時候往往就會趕緊趁無人注意,把這影子塗掉,因為會覺得這是一種醜化。

  ② 說一說:

  其實每個人都有過童年,也有過充滿童趣的心靈和思維,只是許多人在長大後就漸漸把童心丟失了。我們在童年時常常做遊戲,用泥巴捏小動物,偷磚頭壘房子,在牆壁、在地上到處畫畫……還可能因此被家長、老師責怪。其實這就是一種藝術的創造。如果有人在這個時候關心你、引導你,也許你就會有藝術上的發現,也許日後,你就會在這些方面有所成就。模仿課文說一說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有哪些往事也是在進行著藝術的創造、也有一些藝術的發現。

  ⑵ 審美賞美—從影到畫深入淺出:

  ① 讀一讀:

  讀課文中自己認為描摹生動的語句,評點其妙處,玩味生動細緻的描寫方法。

  ② 想一想:

  文章開頭交代天氣悶熱的目的是什麼?這讓我們想起那篇課文,它的開頭也是寫悶熱的天氣,他們的目的是否相同?給你什麼啟示?

  文中寫道“大家吃了一驚,立起身來,看見爸爸反揹著手立在水門汀旁的草地上看我們描竹,他明明來得很久了。”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月亮漸漸升高了,竹影漸漸與地上描著的木炭線相分離,現出參差不齊的樣子來,好像脫了版的印刷。”想一想這句話在自己腦中呈現的畫面是怎樣的?根據自己的感覺賞析這句話,文中還有哪些句子寫得很美,用同樣的方式賞析。

  教師引導 (亦可學生自由發言):“參差不齊”描寫了竹影與孩子們的墨竹創作漸漸脫開移位的情形。“好像脫了版的印刷”比喻新穎貼切,生動描繪出月亮漸漸升高與其先時畫的竹影不吻合,形成疊影的美妙畫面,從而可以看出作者觀物如微,聯想豐富,筆下文字很有生有生活情趣。

  學生賞析其他句子。

  3、課堂小結:

  藝術並非高不可攀,就存在與我們日常行為當中(像用泥巴造城堡其實是孕育著一種建築藝術,用雪堆娃娃孕育著一種雕刻藝術,用野花編花環孕育著一種裝飾藝術)。或許藝術和美就蘊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創造藝術之美。

  【備選創意】

  創意說明

  在創設的情境中,體味作者的藝術魅力,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

  教學步驟

  一、進入情景

  教師與學生共同賞析豐子愷的名作──同名漫畫、散文《人散後,一勾新月天如水》。老師配樂朗誦,學生評議,體會豐子愷文如其畫,畫如其文的特點。

  二、整體感知

  (看誰說得棒)

  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A、你認為哪些字容易讀錯?給大家提示一下。

  B、用簡潔的一句話概括課文的內容。

  C、課文題為“竹影”,它是寫景──竹之影呢?還是主要寫人物活動?

  三、品美析美

  再次瀏覽課文,勾畫文中你認為最美的語句,並試著說明理由。

  (總結)透過大家的細細品味,我們可以發現本文的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藉助大量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把我們帶入了孩子們的童稚活動中。

  四、走進童年

  師生一起朗誦: “時光帶走我們的童年,讓我們長大;歲月增長我們的閱歷,讓我們成熟。但只要我們懷著一顆純真的童心,睜大聰慧的雙眼,展開想象的翅膀,那麼一片綠葉是一首詩,一抹斜陽是一首歌,一個遊戲是一種創造……”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童心,就能擁有童年般的快樂;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愛心和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們就能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無處不在。《童趣》和《竹影》都是寫童年生活的趣事,仿照以上兩篇寫法,寫一個故事敘說一段童年的往事。

《竹影》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2.初步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七年級的學生活潑、大膽,對充滿童稚的遊戲有切身的體驗和濃厚的興趣,但他們往往忽視了遊戲中蘊涵的藝術和美。讓他們結合自身的實際體驗,自主探究,有助於提高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故確立了第一個教學目標。

  中西方藝術博大精深,學生了解一些它們的差異,可提高自身的審美觀、價值觀,從而提升人文素養。故確立了第二個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難點:體會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藝術特點。

  [教學準備]

  1.收集整理有關作者的資料。

  2.師生共同製作多媒體課件。

  [設計思路]

  1.“語文課要給學生一點什麼?”我認為應是讓學生的心靈得到自由放飛,在向生活的拓展中,讓學生得到人文的薰陶,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視聽效果,採用“激趣——感知——品讀——欣賞——遷移”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感觀,讓學生覺得語文課不僅有語言的文學美,而且有畫面的藝術美,覺得上語文課既是知識的獲得過程,又是一種美的享受過程。

  2.改變以往語文課知識的構建方式,由單純的教師傳授轉變為師生雙方參與的互動,營造師生間和諧、平等、民主的語文課堂。學生自主地讀、說、悟,教師恰當地引導、調控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合作交流學習中,師生共同體會童稚的活動中蘊含的藝術和美。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匯入新課

  (多媒體演示。)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

  請同學們再來聽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著我。

  每當我們唱起這樣的兒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兒時的夥伴玩影子、玩各種有趣的遊戲,從中獲得了對生活的美好體驗。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猜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充滿童稚的兒歌,更能激發他們對童年趣事的美好回憶,以此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學習本文的熱情,為下面環節的展開作一個良好的心理準備。)

  二、作者介紹

  (學生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資料,講述有關作者生活創作的故事。)

  師:豐子愷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在繪畫、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現、思考是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閱讀作者的文章開始,走近豐子愷。(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突破傳統的介紹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檢驗了課前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

  三、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配以輕音樂,學生輕聲朗讀。學生回答有因難,教師可提示,文題是“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

  明確:敘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遊戲。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透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為品讀課文作好鋪墊。)

  四、品味朗讀,體驗童趣

  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遊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找到後在小組內朗讀,然後教師點名朗讀得好的學生示範朗讀,也可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

  (“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後,讀相關的語段時感情就會充沛、真摯。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應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拓展欣賞

  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無意的遊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

  (多媒體展示幾幅中國畫和西洋畫,配音樂。)

  (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是一個很專一的理論,教師如果過多解釋,反而會“越描越黑”。藉助多媒體的視聽效果,加以音樂的陪襯,學生憑藉自身的審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藝術的美。同時,擴充藝術的欣賞內容,也增加了語文課的容量,使學生得到藝術的薰陶,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六、口語交流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遊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遊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語文學習要基於教材,但又不能僅侷限於教材,應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遊戲引發的體驗,應避免圍繞竹子品格的空洞的說教,而應注重對藝術發現的認識,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對學生自身修養的培養。)

  七、課堂小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穫嗎?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演示板書。)

  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遊戲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在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讚美生活的美。

  (學要有所得。大家的合作交流,觸動了學生的靈魂,就能讓學生說出自己最深的體會,教師的寄語,讓課堂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同時,讓學生由課堂走入生活去進行語文學習,拓寬了語文課堂的寬度。)

  豐子愷(1898—1975),浙江崇德人。自幼愛好美術,跟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1921年赴日學習音樂和美術。回國後,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建國後,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工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作及文學翻譯。著有《音樂入門》《緣緣堂隨筆》《豐子愷書法》等。

《竹影》教學設計11

  【創意說明】

  以合作的形式,層層深入地探究,是本設計的特點。這篇自讀課文看似淺顯,不過是寫了童年時期一個有趣的遊戲,其實作者在這個遊戲的回憶中,有兩個發人深思的問題:藝術與遊戲的關係;家長對孩子游戲的引導。

  【教學步驟】

 一、匯入

 簡介豐子愷。

  二、小組探究

 1、用一句話概括本文主要內容。

  2、你認為作者主要是為了寫遊戲,還是寫遊戲與藝術的關係的,或者還有別的目的?

  3、你認為文中父親這一角色可有可無嗎?

  4、你有過夾雜藝術因素的童年的遊戲嗎?與作者相比,你的遭遇如何?

  三、課堂交流

 1、概括本文內容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寫了一則童年遊戲,它還包括在遊戲中萌生藝術的興趣,以及大人對這種興趣的呵護。

  2、本文在寫遊戲與藝術的關係時,處理得十分自然,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因為藝術與遊戲的關係確實很微妙,若刻意為之,便會弄巧成拙,索然寡味。 (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一點中國畫理方面的知識。)

  3、父親這個角色不可忽視,這是一個很高明的父親,能給我們很多啟示。

  4、第4個問題,學生一定有許多感慨,但不要扯得太遠,要緊扣課文。

  四、語言品析

 讓學生找文中寫得最生動的句段,並談談自己的理解。

  【資料整合平臺】

 課文擴讀材料:

  童趣

  留白

  兒子從小就對繪畫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畫,花、鳥、蟲、魚無所不通。向來抱著給兒子一個快樂童年的觀念,我對周圍人建議兒子進美術班接受早期培養的勸說無動於衷,由著他在紙上放馬馳騁,自由想象。

  兒子有段時期迷戀畫十二生肖,並且喜歡對我們進行提問。這下麻煩來了,因為紙面上十二個奇形怪狀的動物似是而非,讓人難以辨別。好在我發現了一個秘密:兒子畫的老虎無論像貓還是像鼠,額頭上無一例外地標著個王字。掌握了這一訣竅,每次提問,我都踴躍回答,搶先將老虎說出,贏得兒子一個讚許的微笑,剩下的難題留給老公。

  兒子對大陽有個貼切的比喻:大陽像個小刺蝟。理由是大陽發出的光線看上去像刺蝟身上的刺。這比喻令我大跌眼鏡,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兒子絕妙的比喻,不由對著那隻刺貓發笑。

  兒子對說謊的人深惡痛絕。一次全家到公目玩,老公陪兒子玩海陸空遊戲。管理員對老主顧實行優惠政策,老公假稱自己也是老主顧。兒子聽了大叫:爸爸說謊變長鼻子 !

  某一日老公到幼兒園接兒子,騎車走在路上,夕陽西照,人的影子拉得老長。兒子忽然對著影子大喊:瞧,爸爸的鼻子變長了!這一發現讓兒子重新記起老公在公園的惡行,恍然得出結論:原來說謊的人鼻子真的會慢慢變長呀。我和老公無語。兒子坐在車背後,詩興大發:小孩子說謊,大了變長鼻子;大人說謊,老了變長鼻子;老人說謊,死了變大象。最後一句出人意料,無限的詩意在裡面。兒子的 文學才能初露端倪。我聽了感慨萬千:有兒如此,夫復何求?

  [使用建議]

  選文與課文皆取材於童真童趣,然立足點正好相反,所表示的話題也同中有異。若將兩篇文章以及同學自己的某些童年經歷放在一起仔細探究,定然會發現一些有趣而又深刻的道理。

《竹影》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2、初步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教學重點:

  1、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

  2、體會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教學難點:體會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藝術特點。

  教具準備:漫畫作品、中國畫、西洋畫

  教學時數:1課時

  自學內容:

  1、查詢作者簡介。

  2、讀課文,掌握生字詞。

  3、瞭解課文內容,畫出你喜歡的語句。

  教學過程:

  A、匯入新課

  (展示豐子愷的兩幅漫畫,並配以作者的話。)今天我們去看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一起來學習他的一篇散文《竹影》。(同時板書出課題)..

  B、作者介紹

  (學生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資料,講述有關作者生活創作的故事。)

  師:豐子愷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在繪畫、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現、思考是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閱讀作者的文章開始,走近豐子愷

  C、檢查預習

  給下列生字注音:愜意水門汀參差不齊撇蘸口頭禪

  D、自由朗讀課文

  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我們在水泥地上畫竹影,然後爸爸給我們講畫畫的知識。

  E、品味朗讀,體驗童趣

  1、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遊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找出來。(學生找到後在小組內朗讀,然後教師點名朗讀得好的學生示範朗讀,也可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

  2、看到孩子們在水門汀上描竹影的時候,父親有沒有責備孩子們把地板弄髒?父親做了什麼,說了什麼?

  父親和“我們”一起描竹影,還給“我們”講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

  F、拓展欣賞

  透過爸爸對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介紹,你認為此二者的區別有哪些?討論一下,結合自己的認識,歸納一下。

  (1)中國畫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

  (2)顏色方面:中國畫以墨和硃砂為顏料

  西洋畫則以事物的本來顏色為顏色

  歸納:中國畫重神似、神韻;

  西洋畫重形似、寫實。

  (展示幾幅中國畫和西洋畫,讓學生直觀的感受中西文藝的不同,並由學生合作賞析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一些不同畫法)

  補充:中西方在畫法方面的基點區別

  (1)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

  (2)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西洋畫極注重透視法

  (3)中國畫人物畫不講解剖學,西洋畫人物畫很重解剖學。

  (4)中國畫不注重背景,西洋畫很重背景

  (5)中國畫題材以自然為主,西洋畫題材以人物為主

  拓展延伸: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遊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遊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比如過家家、女生喜歡布娃娃等,再回到豐子愷的漫畫,“瞻瞻底車——腳踏車”;“建築的起源”,在兒童的遊戲中蘊含著文化藝術。

  課堂小結,歸納總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穫嗎?(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板書)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遊戲中。

  羅丹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讚美生活的美。

  發散延伸:

  看幾幅漫畫,請學生來為畫配上文字。

  佈置作業:

  收集一些最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文藝,比較一下中西文化的區別。

  教學反思:

  在設計課堂時,我希望以儘量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作者的深刻內涵。所以在課前我做了很多準備。首先關於作者豐子愷,這是我國著名的漫畫家和文學家,所以對他的瞭解是必不可少的,在網上我下載了關於豐子愷的生平資料,以及他有代表性的幾幅漫畫,希望給學生一個直觀的體驗。

  特別是課文中關於中西繪畫的區別,我精心的準備了幾幅中國山水畫和西洋油畫,透過分組的討論的方式,對比分析。為的是學生能夠在對比過程中學會欣賞,活躍課堂氣氛。真正做到在輕鬆的環境中獲得知識。在發散延伸這一環節,我讓學生看幾幅漫畫,請學生來為畫配上文字。這個環節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內容精彩紛呈,讓我驚訝於學生的思維。

《竹影》教學設計13

  【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剛剛走過童年,他們活潑、大膽、率真,對充滿童稚的遊戲有切身的體驗和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文生動有趣的內容,很容易激發起他們對童年趣事的美好回憶,激發起他們的求知慾與學習本文的熱情。另一方面,孩子們在遊戲時往往忽視了遊戲中蘊涵的藝術的美。但如果能夠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對文章內容進行自主探究加以教師的適時點撥,學生完全能夠領會童稚的活動中所蘊涵的藝術的美。

  【教學建議】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活動中的藝術的美。

  2、體會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藝術特點。

  二、教法學法指導

  1、讓學生體會課文表現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最好聯絡他們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至於後半部分有關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內容,引導學生稍微瞭解即可,不要過多講解。

  2、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存在於日常生活之中,要注意啟發學生對藝術創造的認識和體驗。

  3、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注意向生活延伸。由童年遊戲引發的體驗,應避免圍繞課文內容作空洞的說教,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4、如果有條件,可以指導學生參加各種藝術欣賞活動,如看繪畫、雕塑、攝影等展覽,以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教師: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多媒體演示)

  明確:謎底,影子。

  教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讀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會跟著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著我。(多媒體演示)

  (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

  教師:每當我們唱起這樣的兒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兒時的夥伴玩影子,玩各種有趣的遊戲,從中獲得對生活的美好體驗。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二、作者簡介

  教師:豐子愷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在繪畫、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現思考是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閱讀作者的文章開始,走近豐子愷。

  三、品味朗讀,體驗童趣

  教師: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遊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的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的朗讀。

  (學生找到後在小組內朗讀,然後教師點名朗讀得好的學生示範朗讀,也可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朗讀以後請同學們體會其中蘊含的童真、童趣。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應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四、整體感知,歸納概括

  教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然後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學生輕聲自由朗讀。學生回答有困難,教師可提示文題是《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

  明確:敘述幾個少年藉著月光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遊戲。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五、拓展欣賞

  教師: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遊戲無意中走進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

  (展示幾幅中國畫和西洋畫,配音樂。這些畫可由教師提供,也可鼓勵學生提供)

  教師: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和剛才的感悟,談談你對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區別理解。

  (學生:默讀課文勾畫,然後回答。學生能談出一些方面即可,不必面面俱到,教師適時引導。)

  六、聯絡生活,加深認識

  教師: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遊戲。但當時沒有能夠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遊戲也讓你獲得過類似的發現體驗,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學生交流童年趣事,談體會)

  七、課堂小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穫嗎?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演示板書)

  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遊戲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在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教師: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生活中的美!

  【教學反饋】

  1、完成課後練習第三題。

  2、學習了本文,你能說說中國畫與西洋畫有何不同嗎?

  【教學反思】

  略

《竹影》教學設計14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愜qiè意 水門汀tīng 徘pái徊huái 參cēn差cī

  點撥:注意多音字“參”“差”的讀音。

  2.用恰當詞語填空。

  (1)太陽雖已落山,天還沒有黑。一種幽暗的光瀰漫在窗際,彷彿電影中的一幕。

  (2)回頭一看,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

  二、重點句子

  1.中國畫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凡畫一物,只要能表現出像我們閉目回想時所見的一種神氣,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符號只要用墨筆就夠了。

  2.但這時候畫家所描的,實在已經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種美的姿勢,一種活的神氣,所以不妨用紅色來描。

  三、文學(文體)常識

  《竹影》選自《豐子愷文集》,作者豐子愷,原名豐潤,現代畫家、散文家(稱謂)。

  全文以“竹影”為線索,以幾個少年充滿童真童趣描描畫畫的遊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說明藝術並非高不可攀,關鍵是要培養在生活中感受藝術的能力。

  P128註釋1 豐子愷,原名豐潤,畫家、散文家

  1. 重點段:P131 第5-6段

  (1)竹子難畫在哪裡?(第5段)(2)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比喻)

  說明:中國畫重寫意(神似),西洋畫重寫實(形似)。

  2.記敘線索:孩子興趣轉移(看人影—畫竹影)

  3.爸爸的角色:藝術領路人,寓教於樂

《竹影》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A、整體感知課文,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B、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C、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鼓勵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學會在生活中去發現、創造藝術的美;認識到美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

  2、難點:理解遊戲與藝術的關係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A、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B、預習生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C、查詢有關的豐子愷的資料。

  教學設計:

  一、匯入課文

  (一)導語:

  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下面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一-m盼,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二)展現名人風采——作者介紹

  (三)檢查生字詞的預習情況。

  二、正課

  (一)通讀全文,整體感知——用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二)品味朗讀,體驗童趣:找出文中生動地表現了童趣的句子?用“我覺得……因為……”來組織自己的發言。

  (三)研讀思考:為什麼小夥伴們能發現這許多有趣的事情?

  (四)拓展欣賞,藝術薰陶:比較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之處,領略各自的藝術魅力。

  (五)口語交流,人文培養: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做遊戲,比如用泥巴捏泥人、造城堡、用花和柳條編花環等等,留心想想,你是否也進行著一種藝術創作,是否也有藝術的發現呢?(小組討論,推選代表發言)

  (六)說一說:用一句話歸納一下感受和收穫

  三、教師小結:

  其實,藝術並非高不可攀,它往往就存在於日常生活之中!

  童心童趣是天真爛漫的,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我們擁有一顆童心,就能擁有童年般的快樂;看似平凡的生活,用心體會處處有滋有味,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實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誠如羅丹所言: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

  四、結束語:

  願大家童心永存,快樂充實每一天!(欣賞歌曲《童年》,賞畫)

  五、作業佈置:

  喜歡畫畫的,給童年生活畫一幅畫。擅長寫作的,將童年生活寫一篇文。

  愛好唱歌的,給童年生活寫一首詞。懂得寫詩的,把童年生活寫一首詩。

【《竹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