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初中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

初中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

初中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精選11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1

  今天20xx年9月4號,我第二次站在了七年級教室的講臺上。回想起兩年前剛剛大學畢業的自己第一次登臺講課時的情景,仍舊曆歷在目。兩年,說短不短,說長不長,但,足可以影響一個人,改變一個人。今天,當我再次翻開兩年前的教案,看到開篇的第一節反思日記時,心情有一種說不出的複雜。

  20xx年9月2號,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在這一天,我站在三尺講臺上,成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師。轉眼幾天過去了,才發現作為一名初中資訊科技教師,如何把課上得好一點,如何讓學生喜歡這門課,並且能在喜歡的情況下,學好這門課,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結合我的第一次課,談幾點體會。

  一、對待學生要寬嚴相濟,要把握好度。

  現在教學提倡以學生為本,重人文關懷,要求老師上課要帶上良好的情緒、真誠的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學生。但是有時候個人覺得還是要嚴肅一點。過於微笑對待學生會讓他覺得這個老師特別隨和特容易相處,那麼在你的課堂上他就會目無紀律非常隨便。週四的第一節資訊科技課,為了瞭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學生更好相處,我提前了10分鐘面帶微笑走進教室,和學生們聊關於資訊科技、關於學習和生活,大家聊的都非常開心,然後伴著上課鈴聲開始上課。也許課前的聊天激起了學生講話的興趣,結果即使上課了他們還在下面一直說話。我面帶微笑一連說了幾次請大家安靜,但是根本止不住學生說話的聲音。看著他們那麼可愛,也不忍心板著臉。後來我停頓了一小會,然後說,既然大家有話說,那麼我請一位同學回答老師一個問題,教室這才安靜下來。正因為有了這次經驗和教訓,所以當我上第二節課的時候,雖然也提前走進教室和學生聊學習和生活,但是我不在隨意釋放自己的情感,我都會時刻保持老師的身份。課堂上當學生觸犯紀律的時候我會非常嚴厲,當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我也會微笑地表揚他。就這樣第二次課要比第一次好多了。總之,我覺得在老師的身上嚴父和慈母都要有所體現,無論是嚴還是寬關鍵要把握好度,儘量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環境,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二、充分了解學生,因材施教,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方案。

  考慮到資訊科技課都是在下午,而午後學生可能多會犯困,為了幫助他們提起精神上課,我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為上課前設計了一個小的遊戲。可能遊戲過於簡單了,結果在實施的時候,我的學生竟然說“老師,你真幼稚”。呵呵,當時我覺得真是可笑,這個遊戲是以前在大學的時候老師教我們的,都覺得很好玩。可是沒想到把它用在我的學生身上,他們竟說我幼稚。看來真是有點低估我的學生了。今後在設計課前遊戲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分析遊戲的使用物件,尤其要考慮是否符合我的學生。不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不說,還會削減你在學生心中的魅力,威信掃地。

  三、靈活掌控課堂紀律的,能做到張弛有度。

  就我個人而言,還相差甚遠。連續上了幾次課,資訊科技課的課堂紀律大都不是很好。我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說。縱使你把嗓子喊啞,他們保持不到兩分鐘又回到原來的狀態。所以我想起以前王軍老師提到的那個暈倒在講臺上的老師了,不過還好至少我的意識還是清醒的。想想自己上了那麼多班,還是有一些班級的紀律非常好的。之所以紀律好,除了和班級本身建設有關還有其他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①第一節課教學重點之一是師生生生相互瞭解,如果讓學生一個一個都站起來介紹的話,一是時間不允許,二是學生在介紹自己之後,開始搞小動作導致課堂紀律不好。因此我在教學設計的時候首先要求學生在發言的時候要保證自己的聲音能夠讓最後一排的同學聽到,學生答完之後,我會不經意找另外一個同學重複;其次我事先準備了幾個能夠了解學生基本情況的問題,讓他們在介紹自己的時候說出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使他們能夠深入思考而不是流於表面化簡單說自己叫什麼,同時也便於老師收集學生的基本資訊;接著為了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不僅讓學生介紹自己還要介紹所在的小組;最後我讓學生介紹的時候沒有按照次序,而是任意抽幾個小組。②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準備了兩個小的影片。但是,在觀看影片之前我首先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影片,這樣學生在看影片的時候,注意力就會非常集中;③答的比較好的學生我會當即表揚,同時讓全班同學鼓掌表示鼓勵等等。而答的不是很正確的同學,我會適當引導和完善,會用眼神和微笑來鼓勵他們。透過採用這些方式,教學效果明顯要好一些。

  四、任務驅動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能力。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讓學生擁有真正的主動權,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意識和能力。為此,在資訊科技課上,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每個組的四個成員分別賦予了小組長、技術員、記錄員和彙報員的職責,並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一些活動。使得學生在完成相應的活動任務後,也能掌握需要接受的知識。我在讓小組展開討論的時候發現: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強而且他們討論的結果非常好,有時候我讓彙報員彙報本組成果的時候,彙報員敏捷的思維,流利的表達都讓我望塵莫及,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開展小組討論的時候也會遇到一些問題:①學生討論的聲音非常大,他們都很活躍,都想說。這個時候課堂的紀律顯得有點亂。在這個時候如何維持課堂紀律值得學習和思考。②小組代表在彙報本組成果的時候,其他小組的同學只顧討論本小組的問題並沒有注意聽。如何讓學生都能夠注意聽呢?

  透過第一次課,師生、生生相互介紹,瞭解彼此,聯絡師生感情;學生們接受來自老師的課堂規則的有關資訊;透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收集了學生有關資訊科技基本情況的資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很濃厚,有學習好資訊科技的信心和決心。基本達到預期的目標。優點在於問題驅動式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多表揚和鼓勵,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小組討論學習方式,增強了團隊協作的意識和能力。存在的不足是對待學生寬嚴相濟,沒有把握好度;設計的教學遊戲過於簡單,低估了學生的基本情況;維持課堂紀律經驗不足,導致上課的時候紀律有點亂。基於此,尚需改進的策略:多思考,多總結經驗和教訓;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習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組織課堂以及如何建立和諧融洽的課堂環境;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資訊科技發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輕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資訊科技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初中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2

  現在學生在資訊的學習上,“貧富懸殊”現象十分嚴重,而且我們不能以他的學號來劃分他們的優差。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使用評價的手段來發現他們掌握程度,從而對他們的教學採取分層教學。另外我們看到學生不認真聽講,就會去怪學生不好好聽,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學行為如何來吸引學生。我們的資訊科技課有很多的課程可以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如遊戲、FLASH動畫演示、採取學生製作網上評比的方法激勵學生主動去參與學習中去,與教師實現互動,這樣的教學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技能。所以我們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怎樣用學生理解或掌握的方法去教他們自己去學習,如何去掌握。那麼學生主動地參與進來了,我們就不會出現上課不認真聽,冷場之類的情況。

  學生的掌握知識程度參差不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不同,如何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是我們每一個老師任務。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用同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學會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務。這樣其實會抹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任務定得太高有的學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興做了;任務太低了,好的學生完成了就沒有事做,就可能會製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多反思如何分層次的佈置任務,也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同學充當一下“小老師”,讓他們嘗試角色的轉變,同時增進學生間的友情。這樣我們就能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

初中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3

  本節課是frontpage20xx軟體使用的一節典型的技能學習課。學習的主要技能目標是:掌握網頁製作的基本方法:文字、圖片、動畫及表格的相關操作。

  以往的網頁製作課,在教學過程中過於注重技術的操作步驟和效果實現,而未將技術實現的應用價值附加其中,學生每節課按老師所講進行簡單模仿,造成遺忘率高並且在進行綜合應用時(建立個人網站)學生不能很好地將所學內容遷移應用到自己的網站製作中。

  本節課,教師從課例研究的視角出發,在遵循學生的學習心理、注重激發學生興趣的前提下,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本著“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之理念,將操作技能的學習融合於網頁製作之中,讓學生在“做中學”,縮減了教師的講解,以便給予學生更充裕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

  透過對本節課的課例研究,有下列收穫:

  一、任務的設定要有針對性,滿足學生的需求

  在初步分析學生情況時,設定了以下兩個層次的任務。

  第一個任務是基礎任務,利用模板完成主頁面設計

  第二個任務是創造性任務,至少做一個子頁面並要求利用表格佈局並保持主頁面的風格,且與主頁面建立超連結。

  經過“大路論壇”中專家和同行的討論,認為考慮太全面,課時太緊,任務量大,且易加大兩極分化。

  同時在對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學生不喜歡利用模板完成主頁面設計,認為缺乏個性,無法自由發揮。在此基礎上教師重新設定任務,改為利用表格佈局完成子頁面的設定。

  為讓學生儘快地明確任務要求,在課前分發學生自評表。根據學生做的情況來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基本實現。

  二、強化教師的引導作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在巡視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喜歡直接問教師該怎麼作,而不願意透過教材、幫助檔案獲取解決辦法並進行嘗試。因此教師在學生提問時,如果是能夠透過查詢資料或運用遷移解決的問題教師不直接回答,提醒學生自己找答案。而對於一些拓寬的知識,如藝術字在網頁中如何使用,則給予解答。教師將更多的時間用於觀察學生做的效果,及主動發現學生是否需要幫助,及時調整課堂進度,使操作熟練的學生有事可做,進度慢的學生能夠及時獲得幫助。

  三、從整體把握教材,不為備一節課而備一節課

  資訊科技課的每個模組從橫向上看是互相分隔的,但是從縱向看又是相互聯絡的。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整體把握,從全域性的角度考慮如何將每個模組聯絡在一起。

  本節課所使用的文字和圖片素材,是資訊檢索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從網上下載,並根據教師的指導按資訊管理的方式分門別類的存放。多媒體資訊加工時,學生利用已有的相關素材設定了動畫,為本節課提供了動畫素材。文字資訊加工時,WORD中的小報製作為資訊的規劃設計提供了認知基礎。

  一節精心設計的課,並不總能能保證學生長久的興趣,教師唯有從整體把握教材,注重前後知識聯絡,精心構思教學設計,逐漸讓學生體會技術的附加價值,從而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

初中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4

  資訊科技是一門新型的課程。發展速度快。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其實踐性強。存在這樣的情況:學生們很喜歡上計算機課,特別是上機的操作課,更是有一種讓我一次上個夠”感覺,但是一部分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以“玩”樂”為主要的情緒支配,對遊戲、上網聊天情有獨鍾,而對於教師所講授的教材上的內容卻覺得“不好玩”或者乾脆來個置之不理。上機操作的秩序也比較混亂,結果一節課下來,外表上課堂氣氛很輕鬆、活躍,其實效果很差,學生覺得自己一節課後好象什麼也沒學會。面對著這樣的學習現象,經常會產生幾許無奈,但更多的思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作為從事初中資訊科技教學的教師要改變這樣的現象又該做些什麼呢?

  首先。那麼就不能以原始的教學方式來教學

  。作為中學時期的教學,資訊科技屬於一門新型課程。屬於初級往中級過度階段,學生處於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初步狀態,對於趣味性的知識較為敏感,所以根據這一階段的年齡心理特徵,教學時,以學生為主體,課本知識為主,益智遊戲為輔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這樣做,符合本階段的認知結構,便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使學生處於一種愉悅的學習狀態之中,便於接受老師教授的知識,且易於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發展自我能力。為此,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內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餘,也教學時玩玩“掃雷”紙牌”等益智教學遊戲,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

  其次。受此影響,資訊科技在學生們印象中屬於副科。

  學生們從思想上也未得到重視。為此,教學的過程中,透過列舉生活、工作中的例項,來闡述資訊科技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讓學生了解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從學生的思想上,來改變這樣傳統的副科無所謂”觀念。

初中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5

  本節課是VB程式設計的第一課,學生對程式設計語言是第一次接觸,沒有什麼知識儲備,所以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本堂課的設計中,整堂課都是學生在思考,動手操作實踐,完成一個個小任務,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

  在任務的設計上,遵循了由簡到難的原則,學生透過課本以及學案內容,自主探索,操作實踐,從而掌握所學的知識。實踐證明,學生的潛力是非常大的,很多同學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務。在任務有難度時,我讓各小組共同探討完成,透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小組成員能互相幫助,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也有效地減輕了教師的負擔,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在本課的設計中,還要注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設定了不同層次的任務,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本節課內容較簡單,有些地方可以再加此拓展,修改程式碼的地方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已的喜好來修改大熊貓的願望,不一定非要和課本一致,要注重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營造一個有利於探究的教學環境。VB語言對學生來講有一定難度,如何指導學生在已有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設計出更好的程式,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初中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6

  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課堂中真正體現了以學生自學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課堂教學結構,透過聯絡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針對資訊科技學科的特點,進行了以下的教學反思。

  資訊科技學科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基礎學科,它有一個理論聯絡實踐的基本過程。教師課堂教學的設計、環節的策劃、安排並不等於教師一人唱獨角戲,要善於引導、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不但要引導學生把每節課的知識體系、脈絡把握好,還要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在實踐操作中對理論知識加以實踐、驗證。所以要求我們資訊科技教師注意以下方面:

  一、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

  學生學習的方式是理論聯絡實際的學習方式,科學設計,合理組織學習小組,在小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學習風氣,真正發揮小組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作用。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基礎、學習能力、性別等進行小組人員的合理分配,使每個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互補。教師要始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習的過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儘量讓學生自己做主張,在小組學習中形成齊心協力對付困難的合作風氣,對於學困生,引導他們從集體中尋求幫助。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好習慣,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大膽發言的良好習慣,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新空間,在促進學生自身發展的同時,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學習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二、多鼓勵學生,學會欣賞學生

  一切為了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還要學會去讚賞學生。在上機操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這就要求教師耐心加以指導,如果總是大聲斥責學生,甚至羞辱嘲笑學生,學生往往產生恐懼心理,厭學心理。所以上資訊科技課時,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下,這樣不但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精心處理教材,分層次教學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響,有時顯得比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節課的時間內,總要求他們安安靜靜、規規矩矩地按照老師的要求做是很困難的。那麼,如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值得我們思考。我認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選內容,對容易的知識點的講解可粗略一些,讓學生自學也未嘗不可;對難度較大的內容要想辦法化難為易,教師加強隨堂指導,使學生聽明白,做正確。其次,要讓學生多動手。學生對動手操作非常感興趣。如果整一堂課只講理論不讓他們動手,他們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多動手,這樣才能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在上機內容的選擇上,也要注意難易結合,有時候採用同樣的練習,基礎好的學生由於認為太簡單在操作的時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礎差的學生有時又認為太難做不出來,這樣“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這時候佈置不同的任務,就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務,另外佈置較高層次的額外任務,讓基礎好的學生去完成,這樣既節省老師的教學時間,也給學生更多的練習機會和知識技能。

  四、教學方法多樣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如果總是採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在短時間內可能效果不錯,但長期下來,學生便會慢慢地失去興趣。資訊科技課一般採用“任務驅動”模式教學,開始先由教師確定學習任務,然後教師講解、演示或學生自己看書學習,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鼓勵優生輔導差生。在此基礎上,再由教師點撥關鍵點、演示重點內容。有時,讓學生上臺操作,邊操作邊做解釋,教師適當補充,這樣的效果很好。另外,將書本中的例題和練習相結合,提出典型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討論,然後由小組派代表上臺來講解和演示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和實踐經驗。

  以上點滴的反思,是透過教學活動摸索的,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還要堅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識來不斷的充實、完善自己,不斷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初中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7

  [摘要]從教資訊科技課多年,對當前資訊科技學科教育、教學現狀有一些較深層次的思考和反思。目前初中的資訊科技課的上課,總體上還是很不規範,有些教師還不太瞭解初中資訊科技課教學的要求,造成目前初中資訊科技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及發揮的作用以及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都不是很好。許多資訊科技教師還不能很清楚地看清當前資訊科技課教學的現狀,本文就當前資訊科技課教學的要求及現狀進行一次粗淺的分析。

  [關鍵字]分層設計要求,電腦同步指導,任務驅動學習,課程整合誤區,資訊科技

  目前初中的資訊科技課的上課總體上還是很不規範,有些教師還不太瞭解初中資訊科技課教學的要求,造成目前初中資訊科技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及發揮的作用,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都不是很好。結合有關具體情況和上級要求,我概括出以下四個方面要求:

  一:分層設計要求

  1、什麼是分層設計要求:

  即每節課備課內容除常規之外,另設計一到二個較高教學目標,或與本節目標類似的其它目標,或相同目標的其它活動內容。這樣可以使學生得到分層次的訓練,以便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教科書就實行了分層設計,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了鍛鍊。

  2、為什麼要分層設計要求:

  因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小學,初中的學生在學習資訊科技知識時起點不同,條件不同,只設計一個目標,會導致許多學生上課無事可幹,以致有各種不良反應。同時也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就會造成那些好的學生不能得到充分的鍛鍊,而那些差的學生則不會鍛鍊的情況出現,如此迴圈下去,只會造成惡性迴圈,致使學生失去對資訊科技課的興趣。

  3、分層設計要求的要點:

  針對主目標,有完整的備課各環節,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重、難點,複習引入,演示,講授,練習,評價等。對增加的目標,要有相關性,或提高性,列出目標與練習要求,這樣就不會出現上面的情況,還使學生得到了充分的練習,使學生對資訊科技課的興趣越來越濃,覺得這門課很重要,又很新穎。

  二:電腦同步指導

  1、什麼是電腦同步指導:

  用計算機提供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講解,材料,要求,練習題,提高問題等,一般以WORD檔案提供,放在學生機的桌面。檔案中還可列出本節教學目標和測試題,評價方案。後半部分可列出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供學習和幫助的資訊。這樣就使學生有了自己的一本“參考書”,他們自己也知道應該怎樣去學?如何去學?能夠使學生牢牢掌握所學的內容及一些基本技能。我曾經就使用過一次,並取得了異想不到的效果。

  2、為什麼要用電腦同步指導:

  中學生在機房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為20分鐘以內,多講無益,但少講易講不清楚,用計算機提供詳細內容,教師只精練地講解有關要求和可能碰到的問題。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可收回學生機的控制權(多媒體控制軟體),再次集中講解。使學生既聽得清楚,又學得開心,可謂是“一石二鳥”。

  3、電腦同步指導要點:

  教師要精心準備提供給學生的內容,包括教學目標,學習方法,要求,習題或評價,可能出現的困難,分析出現此問題原因,解決方法。在這種試驗開始時,告訴學生使用這個檔案的要求與方法,如不一定全看,可按標題查詢。完成任務後自我加壓提高等。

  任務驅動和課程整合是當前資訊科技教育界的熱門話題,其專業論述很多,已成體系,兩者互有關聯。這裡就一一做簡單的介紹。

  三:任務驅動

  1、什麼是任務驅動:

  我們所採用的普通教學方法是教師講解有關知識,學生理解並練習,透過測試反饋,再糾正,以達到學習目標。與普通教學方法相比,任務驅動是設計一個任務,為完成該任務,學生可能需要運用多個已學知識,但必須有一個內容,特別是主要內容是本節課所要學的內容,教師只給簡單講解,提示有關注意事項。學生為努力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學,根據教師的提示和幫助完成任務,但此時對知識掌握可能還不很牢固,教師最後給出總結或細節注意問題的講解。也就是說教學目標要明確、完整,學習任務具體。任務中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設計,引導學生運用資訊科技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師生進行廣泛的交流。並要理清課前知識和課內任務的關係。

  2、為什麼要用任務驅動:

  提倡在做中學,不單純先學後用,往往是學習最有效的,可能一時效果不如傳統的好,但通過後續內容的學習,教師的指點,學生更好地掌握目標。學過程式的人應有所體會,只按書本上的內容學習,最終只是懂得語句的含義,而不能程式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只有在接受任務,為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才會學到真正理解了的內容。初中生們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單獨地講授書本里的知識,而不佈置一些任務讓他們獨立完成,是不能讓他們完全掌握所學的知識的。更不用說技能了!計算機本身就是一門強調動手實踐的學科。

  3、任務驅動的要點:

  任務要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能力水平。為完成任務要用到多個知識或能力,可以是其它學科的知識和能力,當前一般情況是以本學科的知識為多。本節要用(用學習的)內容事先要指點,簡單講解,易出錯之處可用出錯答疑的形式寫到電腦同步指導的WORD檔案中。任務儘可能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並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去了解別人、增進友誼和共享資源。

初中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8

  資訊科技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與其他中學課程有所不同。資訊科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透過學習資訊科技學科,可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及各方面的協調能力。作為一名從事多年教學工作的資訊科技教師,我結合近幾年來的工作實踐,談談我的幾點反思。

  一、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我校注重學生的發展,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教學宗旨。一切為了學生,我們每位教師都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有些學生對計算機還不太熟悉基本操作,因此在講課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甚至有的學生跟不上教師的講授內容。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做到耐心的加以指導,如果總是大聲斥責學生,甚至羞辱嘲笑學生,學生往往產生恐懼心理,厭學心理。所以上資訊科技課時,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下,這樣不但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認真研究教材,實施分層次教學

  根據調查研究,我國的計算機正處於普及階段,很多學生家裡有計算機,但是也有個別學生從來沒有過多的接觸過計算機,這樣就造成了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給中學的計算機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有基礎的學生“吃不飽”,很容易失去上課的興趣;而有的學生卻因“吃不了”跟不上講授內容而失去了信心。那麼如何才讓用最好的方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接受本節課的內容呢?首先,我認為應該認真研究教材,精選內容,對較容易的知識點可粗略講解,讓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對難度較大的內容可化難為易,教師加強隨堂指導,使學生聽明白,做正確。其次,還要讓學生多動手操作。如果整堂課只講理論不讓他們動手,他們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對本節課的講授內容也不能做到及時的應用。因此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也要注意難易結合,對學習接受程度不同的學生分別佈置不同的任務讓其完成,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務,另外佈置較高層次的額外任務,讓基礎好的學生去完成,這樣既節省老師的教學時間,也可讓接受能力好的學生提高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資訊科技課一般採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開始先由教師確定學習任務,然後教師講解、演示或學生自己看書學習,再由教師點撥重點難點。有時,讓學生上臺操作,邊操作邊做解釋,教師適當補充,這樣的效果很好。但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總是用同一種教學方法,而應該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對不同接受程度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告訴學生如何操作不如讓他們自己去學會操作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尋找正確的操作步驟,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操作實踐能力。這樣的方法也可以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自己未找到的操作步驟印象深刻,而在教師講解過程中將會對其重點認真聽取並加以記憶。因此,我們應該加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對其在今後的各科學習中都大有益處。

  總之,要上好資訊科技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處處觀察,多多留意,適當的調整與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思路,讓枯燥乏味的課程生動活躍起來,使學生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初中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9

  為了迎接中學生資訊科技考試,我所帶的班級即將進入複習階段,提到複習課怎麼上,大多數教師的反應是:把握考綱,加強訓練,熟能生巧。的確,這種方法是有一定效果的,而且很多老師也是這樣上的:課前闡述當堂課要複習的知識點→佈置課堂任務→學生完成課堂任務→教師講解。

  按這種模式上的複習課,從學生的課堂提問及學習態度來看,這種複習方式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方面,反覆使用這種模式進行復習,學生會感到厭煩,從而影響課堂學習的效果;另一方面,學生對問題的分析不夠透徹,這對於解決問題是相當不利的。

  從以上兩點可以看出,要想獲得好的複習效果,在複習課的設計中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興趣,帶動學生思維,從而提高複習課的實效。這就要求教師對複習的內容進行最佳化組合,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複習興趣,延續學習興奮點,透過有效的講練評調動學生加深知識的理解、提高綜合應用能力。

初中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10

  摘要:初中資訊科技課越來越受到學生、家長及學校領導的重視,那麼如何才能上好這門課呢,透過我幾年的教學,來談一談我的感受。

  關鍵詞:資訊科技教學、演示教學、任務驅動、分層次教學

  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資訊科技課的教學還處於探索階段,還沒有既定的教學模式,由於廣泛存在著教師隊伍建設、教學組織、教材開發、教學資源等方面滯後的現象,許多資訊科技教師仍在教學中走老路,以應用軟體操作方法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採用在教師講授、示範操作下,受教育者記憶和模仿練習的方法學習。這種教學方法,以資訊科技的軟體使用方法為目標,忽視了受教育者資訊科技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長此下去,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受到壓抑,學習興趣在逐漸淡化,甚而消亡。故而為實現資訊科技教育在培養資訊人才,創造性人才方面能夠發揮其積極有效的作用,就必須積極探索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在這一點上,作為資訊科技教師必須達成共識。我在幾年的教學中,不斷去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去嘗試用各種教學方法,下面把目前較常用的教學方法結合我個人的做法總結如下:

  一、演示操作,學生模仿

  這是一種在計算機課較為傳統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學生能按著老師的演示操作較好地完成練習,使學生能很快掌握。但這種教學方法也抹殺了學生的主動性,對學習的探究性,學生被動地學習,只要模仿老師就可以了,雖然學生掌握地快,但不能深刻領會。

  二、任務驅動,引導認知。

  當前,在資訊科技課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教學方法是任務驅動法。資訊科技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任務驅動法"使學習目標十分明確。在某個學習階段,緊緊圍繞這一既定的目標,瞭解相關的知識和操作方法,其他的可以一概先不涉及,這樣做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興趣。當然,一個"任務"完成了,一個目標達到了,會產生新的"任務",新的目標。例如,能在電腦上輸入漢字了,接著就要提出新的問題:怎樣改變字型、字號,怎樣把輸入的文章存檔,怎樣列印,怎樣在文字中插入表格或圖形等等。隨著一個個任務的完成,初學者將逐步消除對電腦的神秘感,而且會不斷地體會到使用電腦的樂趣。

  任務的設計要有一定的科學性,要充分體現技能技巧的訓練。同時,任務的設計要具有多樣性,讓學生根據興趣自主選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提出問題或活動專案,引導受教育者開展討論、研究、探索,並透過資訊科技的應用以解決問題,受教育者在自主設計探索、合作研究的過程中,即提高了學習興趣,又可以增強資訊科技的綜合應用能力,而製作電子作品的成就感又為其將資訊科技應用於實際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動力。任務的設定是該種教學方法的重中之重,如何把任務設定的學生樂於接受,樂於去做,這需要老師們精心的備課,要把每節課需要落實的知識點有機的融入任務中去,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去掌握知識點,才使他們記得更牢,不容易忘記。

  要求學生要敢於動手,勤於實踐。計算機是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技能的掌握與熟練只能靠實踐。應提倡探索式的學習,許多知識和經驗可以透過自己上機實踐獲取,這樣做不僅知識掌握得牢固,而且可以培養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在學習使用電腦的過程中,讀書和上機實踐都重要,但比較而言,實踐更重要。很多知識和技能必須透過多次上機才能學會。"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增長知識和才幹。

  三、面對學生差異,分層次教學

  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著差異,這些差異主要表現在知識基礎、學習態度、情感、智慧等方面,在資訊科技課的學習中,學生還存在一些區別於其他課程的特殊差異,主要表現在:

  (1)資訊科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異。由於家庭、社會背景不同,有的學生已是計算機領域中某一方面的“小專家”了,

  有的已掌握了一定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而有的學生從未接觸過計算機,一切要從零開始。

  (2)學生興趣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是“電腦迷”,有的學生對電腦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有的學生由於各種原因討厭資訊科技課。

  (3)學習態度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求知慾望強烈,樂於並且善於積極主動地學習,有的學生則是被動地等待教師演示操作,然後跟著做一遍完事,缺乏主動學習的慾望。

  根據學生的這些表現以及平時對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考查,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評價,以動態、發展的觀點客觀地認定每個學生的層次。學生層次確定後,要隨時根據學生的發展變化做出必要的調整,鼓勵學生由較低層次向較高層次的“遞進”,這也是鼓勵學生學習的手段。

  根據學生的不同差異選擇不同教學方法對於基礎差的學生應以模仿性學習為主,對他們採取第一種教學方法(演示操作)讓學生從模仿中慢慢找出規律。對於善於主動學習的學生,可以採用第二種教學方法(任務驅動)給其提出教學任務後,教師並不告訴學生完成任務的方法,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索。

  在課堂練習上應精心備課,精心選擇練習內容一般情況下,課堂練習每節課都有,有師生共同完成的,有學生獨立完成的,在練習的設計上要儘量分出不同層次,從作業量上設計必做題、選做題,使學生練習具有彈性,讓各類學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飽”。透過練習讓各層次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在教學上還可以採用小組學習,共同提高的方法。在分層次教學中,我們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層次不同的小組,開展合作學習。由於每個學生有不同的知識經驗,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同學之間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學習,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能提高。

初中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11

  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為配合新形勢的發展需要,我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了幾節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探究課。課堂中真正體現了以學生自學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課堂教學結構,透過聯絡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針對資訊科技學科的獨有特點,進行了較深的教學反思。

  資訊科技學科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基礎學科,它有一個理論聯絡實踐的基本過程,課堂氣氛的活躍,完全是教師這個主導作用發揮而來的。教師課程結構的設計、環節的策劃、精密的安排並不等於教師一人唱獨角戲,。資訊科技課的課時安排是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相配套,那麼,在上理論課時,在課堂中要把本節課中的重點、難點掌握好,攻破了重點,難點,其他的細小的知識情節也就迎韌而解了。簡單的說,就是把每一節課的知識體系、知識情節的脈絡把握好就可以說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了,並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那麼,實踐操作課又是怎樣才能有所收穫的呢?資訊科技的實踐課,是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在實踐課中對理論知識加以實踐、驗證。學生學習的方式是理論聯絡實際的學習方式,科學設計,合理組織學習小組,在小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學習風氣,真正發揮小組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優良品德,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基礎、學習能力、性別等進行小組人員的合理分配,使每個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互補。教師始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習的過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儘量讓學生自己做主張,在小組學習中形成齊心協力對付困難的合作風氣,對於學困生,引導他們從集體中尋求幫助。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好習慣,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大膽發言的良好習慣,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新空間,在促進學生自身發展的同時,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學習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以上點滴的反思,是透過探究課的啟發所產生的,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只要堅持不懈的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來不斷的充實自己的頭腦,我想會結出豐碩的果實的。

【初中資訊科技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