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踏雪尋梅教學設計

踏雪尋梅教學設計

踏雪尋梅教學設計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踏雪尋梅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踏雪尋梅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課是湘教版七年級中第一節中國畫單元課,作為學習中國畫的入門課,透過對大量優秀中國畫作品的欣賞,介紹梅花的生長習性、造型特點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同時從認識中國傳統繪畫表現角度出發,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繪畫中筆墨表現的特點,體會筆墨的韻味,感受畫家所寄託的人格精神,感受中國畫託物言志的特點。

  學生分析

  授課物件是七年級的學生,本階段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

  教學重難點

  如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筆墨的表現方法,並透過筆墨來抒發情懷,展現有個性的筆墨關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受梅花倔強、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藝術作品中的人格精神,進一步瞭解藝術作品與自然的關係,感受主觀情感和客觀自然景物相互交融的藝術境界。

  2.熟悉中國畫工具、材料,體會筆墨韻味。

  3.學習傳統的畫梅技法,嘗試傳統繪畫的表現技法。

  4.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節繪畫表現課,教師除了傳授必要的國畫技法外,還需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發表自己對“梅花”這一繪畫題材的觀點,然後把學生的興趣轉移到表現人格精神的蘭、竹、菊等繪畫作品的欣賞與學習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關注中國傳統繪畫,增強人文素養。

  教學過程

  活動一:認識梅花,瞭解結構

  1.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誰被譽為“花中君子”,在凌寒中怒放,傲然挺立。

  生:梅花。

  2.師:誰能回憶起關於梅花的詩句,說一說自己對梅花品格的理解。

  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生: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生: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生:梅花給人一種堅強的精神。

  生:梅花品格高尚。

  師:梅花集高潔、秀雅、堅毅於一身,其色、香、韻、姿俱佳,特別是在冰中孕蕾、雪中開花的品格,更為無數仁人志士所喜愛,古往今來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對梅花的讚美之言。

  3.分發知識表,學生分組討論並填寫。

  教師總結:

  ①一至二月開花,分佈在長江流域一帶。顏色多樣,有紫紅、粉紅、彩斑、淡黃、淡墨、純白等。

  ②有俯、仰、側、臥等多種形態,樹幹有一種很強的力度和線的韻律感。常見的梅花有五瓣的和重瓣的,是快樂、幸運、長壽、順利和和平的象徵。

  ③梅枝有粗有細,有曲有直,分主枝、旁枝和細枝,主枝大多曲折,一般在主枝彎曲處發旁枝,主枝、旁枝和細枝常交叉成“女”字。

  活動二:初步嘗試,感知筆墨情趣

  師:我們對梅花有了一定的瞭解,能不能用中國畫的水墨來表現梅花呢?

  1.認識文房四寶。

  2.師:“畫一畫,比一比”看看哪位同學用毛筆能畫出一條最美的線? (學生畫線條,並將自己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展示,師生共同開展評價。)

  生:我認為這條線最美,因為它很直。

  生:這條線漂亮,因為它有變化。

  生:這張畫畫得好,這條線不但直,而且還有力度,像是在書法裡的線條。

  教師總結:中國畫的筆墨具有粗細、濃淡、輕重、乾溼、曲直等不同變化;其筆法有中鋒、側鋒、順鋒、逆鋒;墨法有焦、濃、重、淡、輕等,有變化的線條才顯得生動而富有表現力。

  這些線條雖然沒有具體的形象,但卻是最直接、最真實的情感表達方式。從感受和體驗線條入手,可以引導學生生動地、創造性地組織和運用線條,來表現和塑造鮮活的形象。自然界中所具有的線感,如盤旋的公路、飄動的衣紋、流動的水紋等都給我們啟迪。古今中外許多藝術家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藝術作品,引導學生從中體驗線條的魅力,嘗試利用靈活變化的筆法,結合墨色,可以使畫出的線條表達人的情感。

  活動三:欣賞畫家作品,理解畫梅步驟

  多媒體展示:風格不同的作品,將作品中精彩筆墨的區域性放大展示。(見圖4-7)

  生:梅花的主幹用了枯筆的側鋒,這樣就顯示出了樹幹的蒼勁古樸。

  生:小枝條中鋒用筆,顯得剛勁有力。

  生:花瓣墨色飽滿,濃淡變化自然。

  教師總結:欣賞理解不同形態、不同質感、不同組合規律的線條所產生的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讓學生從運筆、運墨等方面分析,並能更好地體驗筆墨的韻味,感受中國畫以物寄情、託物言志的特點,瞭解中國畫以線為主的筆墨中蘊含的人格精神,為畫梅做好前期鋪墊。

  活動四:欣賞畫家關山月梅花作品,並分析其畫梅的步驟。

  ①教師示範梅枝和花朵的不同畫法。運用書法用筆和濃淡、乾溼的水墨技法,大膽畫出枝幹。在演示的過程中,講解梅乾、梅枝、花朵的結構與畫法,尤其是梅枝穿插組合、花朵的造型要反覆示範。(見圖8-10)

  ②師:除了瞭解梅乾、梅枝、花朵的特徵外,還需要對繪畫過程仔細觀察,只有認真觀察才能準確的表現某個事物。讓我們帶著問題觀看梅花的繪製全過程。(播放畫梅花的影片)

  透過欣賞教師的繪畫過程,讓學生近距離地觀摩畫梅的方法,感受到畫梅的樂趣。 多媒體展示不同畫家的梅花作品及梅花區域性的細節展示,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畫梅的步驟與技法,再次體會筆墨的特點。大大方方寫枝幹,疏疏密密點梅花。

  活動五:嘗試畫梅,師生合作完成課堂練習

  1.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參照範畫,學習運用水墨表現的技法,嘗試畫一幅梅花。

  2.練習的過程中播放畫梅花影片,學生可以邊看邊畫。

  3.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學生落款蓋章。

  教師在巡迴指導的時候,要對學生畫面的構圖與出枝給予指導。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融為一體,落款和蓋章是一幅中國畫作品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對初步感知中國畫藝術魅力且缺乏書法功底的初中生來說,落好款的難度太大,教師的幫助既體現了師生的共同合作,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動六:作業展示,小結拓展

  1.作業展示:學生自我評價並相互評價,教師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

  評價一:在畫梅花時,我覺得最難的是用墨,我畫的這幅梅花,在畫梅的主幹時,沒有把握好墨的乾溼,效果就差了很多。

  評價二:這幅作品,首先構圖很好,其次梅花的花朵和枝幹總體畫得還不錯,就是花朵缺少了疏密關係。

  評價三:這幅作品,雖然沒有用其他顏色來畫花朵,但是總體感覺很好,還配了首詩。

  2.拓展:

  教師總結: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熟悉了中國畫繪畫工具、材料,體會了筆墨的韻味,學習了傳統的畫梅技法, 在課後,同學們不妨去嘗試用另一種表現梅花的方法――指印畫梅。

  表現方法:①利用粗細不同的樹枝塗上墨,印到宣紙上,這個作為梅花的枝條,也可以印畫結合。②用手指粘上已調好的墨色來按印花朵。

  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以傳統中國畫的技法為主,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但因為大部分學生對中國畫接觸很少,所以對如何欣賞和表現中國畫缺少理性認識。在教學中應注意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保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作熱情,適當降低技法難度,儘可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因此,針對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情節進行了反思:

  1.在欣賞討論的環節中,透過對梅花習性、品格等特點的認知和了解,讓學生感受梅花倔強、挺拔向上的精神,進一步瞭解藝術作品與自然的關係,感受主觀情感和客觀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藝術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並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在梅花技法的教學中,透過筆墨技法訓練和教師畫梅步驟示範,大部分學生入門很快,能初步掌握中國畫最基本的運墨、行筆技法,雖然學生的造型不太準確,但能表現出水墨畫的筆墨情趣。

  3.如何將學生對國畫的興致導向內化,將表面的熱情轉化為主動深度學習中國畫的動力,使之成為積極主動的愛好者,在這一點上做得還不夠。

  點評:

  《梅竹精神》是湘教版第七冊的中國畫單元課。陳老師選擇梅花為教學內容,透過學生賞梅和畫梅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傳統中國畫的興趣,透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中國畫的筆墨情趣,為以後的中國畫學習奠定基礎。

  陳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詩文、音樂來渲染氣氛並匯入課題;請學生朗誦詠梅佳句,詮釋梅花的象徵意義;欣賞名家作品,感受中國畫的魅力,領會中國畫託物言志的特點,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併為課堂教學營造了和諧的氣氛。

  在技法教學中,陳老師透過分步訓練,運用示範和演示有效地化解技法難點,學生能較好地掌握畫梅花的筆墨技巧和作畫步驟,作業效果良好。

  課後拓展很有特色,使學生對中國畫表現方法有了不同的認識,“指印梅花”不但使國畫技法不熟練的學生擁有了創作的自信和樂趣,而且引起了學生對中國畫學習的持續關注。

踏雪尋梅教學設計2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的課題題目是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冬之韻》中的《踏雪尋梅》。

  一、設計理念

  本節課是一節音樂唱歌課,課時為一課時。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這節課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教學過程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讓學生在聆聽、學唱、表演、比較、創編等一系列的音樂活動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真正的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

  二、教材分析

  《踏雪尋梅》歌曲表達了青少年學生騎著毛驢,踏著冬雪去欣賞梅花綻放的情景,以輕快活躍的曲調抒發了人們去賞梅時的興奮、愉快的心情,詞曲並茂。樂曲為帶變化再現的單二部曲式,A段中抒發人們騎驢去賞梅的興奮心情,主要以叮噹聲為騎驢行走的背景來襯托第一聲部的形象。B段描繪了騎驢踏雪賞梅的情景,並且把歌曲推向高潮後結束全曲,抒發了賞梅後得到滿足的喜悅心情;整首歌曲曲風輕快、活潑,既表現出人們踏雪賞梅的興致,也讚美了梅花不畏冬雪,傲然綻放的精神。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理念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制定出這節課的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演唱歌曲《踏雪尋梅》,讓同學們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培養學生要有積極樂觀的精神。

  2.過程與方法:透過聆聽、演唱、對比、引導等方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探索與創造能力,從而更好地參與到歌曲的學習中去。

  3.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用輕快活潑、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瞭解歌曲的詞曲作者及代表作品,能夠唱準歌曲中的音樂記號。

  五、教學重點

  用輕快活潑、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並能夠表現歌曲的高雅意境。

  六、教學難點

  1、用合適的打擊樂器為歌曲編配伴奏。

  2、對弱起句及休止處的正確演唱。

  七、教學準備

  1、鋼琴2多媒體課件

  3、打擊樂器

  八、教學方法

  練習法、演示法、討論法、實踐法

  九、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2、導言後提問欣賞圖片

  3、引入新課,教學板書。

  4、播放歌曲《踏雪尋梅》,學生聆聽。

  5、教師提問

  6、介紹詞曲作者

  7、學唱歌曲(用節奏法朗讀歌詞、找出歌詞中不理解的字詞、學唱曲譜、教師教唱歌曲、讓學生找出歌曲中的特殊音符)

  8、分析歌曲

  9、為歌曲編配打擊樂器。

  10、欣賞古詩《梅》,透過這節課《踏雪尋梅》歌曲的學習,引入到古詩《梅》的欣賞,以此教育學生學習梅花精神。

  11、課堂小結

踏雪尋梅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感知中華母語文化,能用自己認為恰當的聲音大膽、自信表達歌曲的意境。

  2.能在實踐中感受理解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在音樂作品中的表現作用。

  3.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分享與他人探究、合作的愉悅。

  教學設計思路:

  《踏雪尋梅》是一首傳統的藝術歌曲,無論是詞還是曲都堪稱經典。歌曲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讚美和熱愛。教學過程設計主要分為設問匯入、探究、實踐、拓展等幾個部分。透過圖片、文字、音樂的視聽結合學習歌詞,讓學生體會歌詞所表達的情境,用“讀”的方式初步表現歌詞的情感,體味歌詞的意境美,為歌曲的情感表現打下基礎。在歌曲的學唱過程中,大膽的將歌曲活潑的小快板風格表現為優雅的騎驢賞花的行板,在歌曲表現的環節中,學生有了學習歌詞時的情感積累,教師透過引導、示範、欣賞等方式,幫助學生完整恰當地表現歌曲,整個過程是整體感知,分散解決,完整表現。最後透過對歌曲尾聲的處理和簡短的文化故事的拓展,為這節課作了一絲點綴,在輕鬆氛圍中結束教學。

  教學重點:

  歌曲高雅意境的感受以及用適當的速度、力度來表現作品。

  教學難點:

  後半拍及大跳音程演唱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㈠設問匯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我個人非常喜歡的,而且富有情趣和詩意的歌曲,不知道同學們熟悉它嗎?下面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這首歌,在欣賞前請大家思考兩個問題:(播放課件)

  1.這首歌的基本情緒是怎樣的?(從力度、速度上說)

  2.歌曲表現了一種怎樣的場景?

  ㈡初步感受

  1.聆聽歌曲(播放《踏雪尋梅》音樂)

  2.學生即興回答問題。(歌曲表現活潑、歡快情緒……)

  3.教師即興點評。

  師:同學們都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首歌的歌名叫《踏雪尋梅》(板書課題),那麼這首歌作者究竟是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情境呢?

  二、探究

  (一)賞析作品標題(播放課件踏雪尋梅)

  踏:遊賞,用腳輕踩,指代作者輕鬆愜意的心情。

  雪:象徵著純潔美好。指代高潔

  尋:初意尋找,也指代尋訪。意喻作者對梅花的喜愛嚮往。

  梅:臘梅迎著寒風怒放,這種頂風傲雪的精神,讓無數的文人墨客感慨不已。常用來表達一種堅強不屈、超拔脫俗的志趣風格。

  (二)歌詞分析(出示課件)

  1.出示歌詞,師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師:如果說一首詩就是一幅生動的畫卷,那麼你們在詩的描繪中看到了那些景緻呢?讓我們邊來誦讀詩邊來尋找答案。

  2.詞作者介紹:(出示課件)

  《踏雪尋梅》詞作者劉雪庵(1905-1985)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黃自先生的“四大弟子”之一,代表作品《踏雪尋梅》《紅豆詞》《長城謠》等等。

  3.螢幕中出現詩中的生詞解釋

  A、“霽”——雪後放晴。(溫和的暖陽使人心情愉悅)

  B、“灞橋”——有扶手的石板橋。(灞橋一般修建在城郊或鄉村,這樣的地理位置烘托出安靜的氛圍)

  C、騎驢——表現文人雅士的儒雅、怡然自得

  D、響叮噹——驢鈴的響聲襯托更加幽靜的氛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鈴兒的響聲離我們越來越近,離作者嚮往的梅林越來越近,心境更舒暢)

  E、好花采得瓶供養——找尋到知己,發自內心的感嘆,抒發作者對梅花的由衷熱愛

  F、伴我書聲琴韻——採枝臘梅,伴我讀書彈琴,共度這幸福美好時光,作者追求一種理想的精神境界,培養像梅花一樣不屈的品格。

  (三)朗讀歌詞

  師:下雪的冬天是美麗的,一枝枝梅花,傲立雪中,幽香陣陣。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在用他們的筆描繪冬天,描繪不畏嚴寒的臘梅。瞧,那騎驢的雅士在為這美麗的雪景所陶醉,好像在呼喚我們,一起去踏雪尋梅呢!同學們,就讓我們根據作者所描述的意境來讀一讀這首《踏雪尋梅》。

  1.學生在背景音樂中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2.介紹曲作者黃自,出示課件。

  黃自:(1904——1938)作曲家、音樂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華學校學習,其間參加學生合唱隊和管絃樂隊,並學習鋼琴後赴美留學。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長恨歌》、《抗敵歌》、《旗正飄飄》、《玫瑰三願》等五十餘首。

  三、實踐

  1.教師範唱歌曲《踏雪尋梅》(用X X︱X X X音型伴奏)

  2.出示歌譜(課件)學生隨樂用lv哼唱旋律。

  3.學生隨琴視唱曲譜。教師及時鼓勵、糾正、評價

  4.學生找出難點,教師引領,突破難點。

  5.視譜唱詞。

  6.表現歌曲

  ①、請同學們思考,你覺得,哪一句應該唱的強一些,為什麼?

  0 1 3 5︱ì 7.6︱3 6 5︱

  好花采得瓶供養

  師:“好花采得瓶供養”這一句,發自內心地感嘆。抒發作者對梅花由衷的熱愛。哪一個字唱得更強些呢?——“花”,(力度記號強,用f表示。曲譜中出現記號)

  ②、師:曲中四次“響叮噹”上方加了斷音記號,表現驢兒清脆活潑的鈴聲。要唱得短促、跳躍。如果要表現驢兒從遠處慢慢走近的鈴聲,怎麼演唱?(力度作漸強處理)

  ③、師:之前我們就講過,在歌曲的演唱中,曲譜上的記號非常重要,它能夠告訴演唱者,如何唱好歌詞。我們再來看一看,還有哪些記號?

  ④、師:歌曲開始部分以敘述性的口吻來演唱,表現輕鬆、悠閒騎驢賞花的情趣。用中弱的力度演唱。讓我們一起唱唱看看。教師點評,示範。

  四、拓展:

  1.播放匯入時的《踏雪尋梅》課件(活潑歡快)

  師:讓我們再來聽一聽課剛開始時聽到的那個版本,比較我們自己演唱的這個版本所表現的意境有什麼不同?你更喜歡哪一種呢?(學生自由回答)

  2.教師即興點評。(前者活潑歡快,有點像騎著馬在採花,而後者更像騎著驢在尋花,表現出了歌曲的`不同的意境。中國的詩詞講究的是含蓄美和意境美,這首藝術歌曲《踏雪尋梅》詞曲都堪稱經典,我們聽到的很多的版本速度偏快,表現出非常活潑、歡快的情緒,但實際卻忽略了歌詞所表達的意境,我們常說演唱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歌曲所表達的真實內容才是我們應該提倡的,我們應該尊重作品,尤其對經典作品更應該安靜的審視。)

  3.根據作品的意境再次演唱歌曲(有控制,內斂的表現)

  4.師:尾聲老師做了一點點修改,同學們聽一聽,談談感受(好花采得瓶供養,伴我書聲琴韻,共度好時光,共度好時光,共度好時光……)

  生:表現賞花人騎驢漸行漸遠,同時也引發人無限遐想。

  五、小結:

  師:今天的我們一起學唱了《踏雪尋梅》這首歌,其實關於“踏雪尋梅”這個詞,我們就不得不說到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傳說在大雪紛飛的日子裡,孟浩然經常騎著驢子在江邊走來走去。他時而抬頭遠眺群山,時而低頭俯視江面。來往的人們好奇地向:“浩然公,天氣如此寒冷,您一個人在這裡走來走去,幹嘛呢?”孟浩然樂呵呵答道:“我在這裡尋梅”。因此有人送了孟浩然這樣一首打油詩:“數九寒天雪花飄,大雪紛飛似鵝毛。浩然不辭風霜苦,踏雪尋梅樂逍遙。”實際上孟浩然是喜歡在這樣的環境裡尋找寫詩的靈感。所以後來唐代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詩句在霸橋風雪中的驢背上。”彷彿告訴人們下雪天騎著驢子在灞橋上走過就能寫出好詩來。所以古代好多文人雅士都喜歡騎驢。李白、杜甫也不例外。改天我們也騎上一回,體驗一下孟浩然般踏雪尋梅的樂趣。

  《踏雪尋梅》這首歌表現了一種高雅的意境和純樸的生活情趣。雪映梅開是天景,踏雪尋梅是人趣。自古以來,人們不懼天寒地凍,不畏山高路遠,去探問,去追尋。“踏”和“尋”也表現了主人公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希望透過今天的學習能讓我們更加深刻的體會作品的內涵,用你們更美好的聲音來詮釋作品!

踏雪尋梅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透過學唱歌曲《踏雪尋梅》,體會歌曲美好的意境。瞭解黃自生平,感知其藝術歌曲的風格。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歌唱《踏雪尋梅》,體會歌曲情韻。

  教學難點:運用強弱對比,連音與頓音對比等表現手法來表現歌曲

  教學準備:對媒體課件,鋼琴,打擊樂器,有關梅的詩詞與圖片。

  教學過程:

  一.看圖識梅

  師出示圖片,請生辨別是什麼花?(圖片背景音樂《梅華引》)

  師介紹梅花。

  二.踏雪尋梅

  師: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首與梅花有關的歌曲《踏雪尋梅》,那讓我們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尋梅”。

  1.播放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提問:聽到這首歌曲,你想到了什麼樣的畫面?你的心情怎樣呢?

  生:想到了在冬天梅花盛開的時候,花香撲鼻的畫面······心曠神怡啊!

  1.這首歌曲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曲家黃自先生的作品。

  出示課件簡單介紹作曲家黃自的生平。

  黃自(1904—1938)作曲家、音樂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華學校學習,期間參加學生合唱隊和管絃樂隊,並學習鋼琴後赴美留學。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長恨歌》、《抗敵歌》、《旗正飄飄》、《玫瑰三願》等五十餘首。

  劉雪庵(1905~1985)作曲家、音樂教育家。1930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師範組,隨蕭友梅、黃自學習作曲與和聲學。畢業後曾從事過救亡歌詠運動。他的作品有《長城謠》《游擊隊歌》《紅豆詞》等。

  1.出示歌詞,讓生自己朗讀歌詞,找找詞中不理解的地方。

  師:讓我們來看一看劉雪庵寫的詞。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節奏方式來讀一讀歌詞。若有不懂得可以向老師詢問。

  “霽”:雪後放晴。“壩橋”:有扶手的石板橋。

  師:同學們讀的有點亂,我們嘗試一下根據歌曲的節奏來朗讀歌詞。

  請生按歌曲的節奏朗讀歌詞。

  (注意第四小節和第十三小節兩句弱起拍和附點音符的準確把握。)

踏雪尋梅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踏雪尋梅》這首歌意境高雅,運用了強弱對比,連音與斷音對比,附點與非附點音符對比等表現手法。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多注意曲譜,加強示範。

  學情分析:

  學生學唱歌曲《踏雪尋梅》,應注意正確地唱好斷音,多作一些帶有斷音的發聲練習,並體會斷音與連音唱法的對比。體會不同情緒情感的表達,對歌曲的學唱將有很大幫助。

  教學目標:

  (1) (1) 指導學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動地演唱《踏雪尋梅》

  (2) (2) 鞏固學生對2/4、3/4、4/4拍的理解和運用;培養演唱二聲部曲譜的能力。

  (3) (3) 透過欣賞《抗敵歌》和《卡農歌》,激發愛國主義感情,感受二部輪唱的效果。

  教學重點、難點:

  歌曲《踏雪尋梅》中的斷音是歌曲教學的重點。後半拍起的樂句是本課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小卡片(斷音記號)、錄音機、磁帶。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二.發聲練習:

  3/4 30 20 10 ︱ 30 20 10 ‖

  mi mi mi ma ma ma

  學生保持正確姿勢做斷音練習。

  三.三.節奏遊戲:

  放《踏雪尋梅》的錄音,學生用打擊樂器伴奏。

  四.四.匯入新課《踏雪尋梅》

  1. 1. 簡介歌曲,放錄音。

  全歌洋溢著騎驢賞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響叮噹”用斷音來表現,生動地描繪了驢兒頸上的小鈴聲。

  學生欣賞歌曲,想象一幅畫面,並把它畫下來。

  2. 2. 歌曲教學:

  (1) (1) 齊讀歌詞。

  (2) (2) 理解“霽”就是雪後放晴。“壩橋”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橋。

  (3) (3) 再次欣賞歌曲。

  (4) (4) 學唱歌曲。難點處跟唱。

  (5) (5) 鞏固幾遍。

  (6) (6) 請個別唱得好的同學獨唱歌曲。

  (7) (7) 歌譜教學:聽琴聲逐句唱歌曲的譜子。整體連起來唱一遍,注意要正確的唱好斷音。

  (8) (8) 全體同學唱歌曲,個別同學打擊樂器伴奏。

  五.五.總結本課教學情況。

  第二課時

  一.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發聲練習:

  3/4 30 20 10 ︱ 30 20 10 ‖

  mi mi mi ma ma ma

  學生保持正確姿勢做斷音練習。

  三.三.固歌曲《踏雪尋梅》

  學生唱歌曲。

  四.四.匯入新課:

  1. 1. 斷音記號:

  學生理解加了斷音記號後的音佔原音時值的1/2。

  具體內容參考書本。

  2. 2. 按規定拍號創作節奏短句。

  具體內容參考書本。

  3. 3. 歌曲《踏雪尋梅》

  (1)學生分別用斷音和連音唱法唱歌曲,自己對比,體會不同情緒、情感的表達。

  (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連音和斷音)生動地演唱《踏雪尋梅》。

  五.總結本課教學情況。

  第三課時

  一.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合唱練習,匯入新課:

  1. 1. 江蘇民歌《蟈蟈蟈》

  2. 2. 介紹黃自和《抗敵歌》的故事。

  學生看書,瞭解音樂家黃自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3. 3. 欣賞:

  (1)《抗敵歌》

  (2)《卡農歌》

  師問:這兩首歌曲分別用什麼演唱方式演唱?

  生答:第一首《抗敵歌》採用混聲合唱。

  第二首《卡農歌》採用輪唱的演唱方式。

  4. 4. 鞏固歌曲《踏雪尋梅》

  學生唱歌,打擊樂器伴奏。

  三.總結本課教學情況。

  備註

【踏雪尋梅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