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教師讀書交流心得

教師讀書交流心得

教師讀書交流心得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讀書交流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讀書交流心得1

  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幸福天天擁抱著我們,幸福從個人層面的和諧中處處能體現。而和諧又能從以下幾方面體現:

  和諧的美在於禮。雖然每天見面的都是熟悉如朋友般的家長、孩子,但不能以習以為常的接待方式處之。尊重每位來自於不同階層的家長,我總是會主動地熱情問好、交流;親切招呼,細心觀察每個來園的孩子。家長回禮友善的問好,孩子回禮甜甜的微笑,新的一天在和諧有禮中開始。禮,可以是物質上的,禮,更可以是精神上的,那就是愛。透過教育活動引導孩子關心父母是“愛”、開展班上講座指導家長細心照料寶貝是“愛”、家長之間熱情幫助更是“愛”。禮是橋樑,聯絡著班上的每家每戶,禮是血液,讓和諧的愛流淌整個大家庭。

  和諧的美在於尊。尊老愛幼良好品德在我們班上也處處可尋。尊敬長輩,不論是什麼職業、什麼職位,但凡是長輩,我都心懷尊敬之意。對來園接送孩子的爺爺、奶奶我用禮貌語尊稱問好,對記憶力稍弱的長輩,更會付出加倍的耐心去交流和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他們的點頭微笑是給出的讚揚。班上有來自各個地方的孩子,大家的生活、習慣存在差異,透過開展“巧手媽媽”、“本領爸爸”、“親子燈籠創作”等等一系列的互動活動,讓大家彼此認識,相互交流,在尊重與理解中建立友好的氛圍。

教師讀書交流心得2

  讀了《教師應該做的和教師能夠做的》這本書感受很深,我們要了解怎樣組織適合孩子成長規律的課堂教學,以便吸引孩子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我對書中的小標題“在錯誤中不斷進步”感觸也很深。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更何況是年幼無知的幼兒。孩子自然會犯很多錯誤,我們不要怕孩子犯錯誤。作為教師,只要知道孩子平時可能會犯什麼樣的錯誤,並能夠及時地指出錯誤,耐心的幫助孩子找出犯這些錯誤的原因,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犯錯是學習的一部分,可謂是“失敗乃成功之母”。今後,當我的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要用更加寬容的心去原諒他們,允許孩子犯錯誤,重要的是犯錯誤後如何積極、有效地開導他們,使孩子們能“吃一塹,長一智”。

  好教師和差教師的區別不在於他們懂得多少,而是在於他們如何行動。今後,我要努力摒棄慵懶與懈怠,勤學敏思、銳意創新。我要永葆對教育的一顆赤誠之心,繼續苦練紮實的基本功,學習優秀的教育教學經驗,永葆對孩子真誠的關愛與教誨,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付出情感,付出汗水,付出青春,才能收穫充實,收穫信任,收穫尊重。

教師讀書交流心得3

  有人說:教師臉上的微笑有多少,幼兒心中的陽光就有多少。多麼通俗易懂的一句話,但並不是每個老師都能用微笑去面對一天的生活,面對家長和孩子。在每天的工作中會遇到野蠻的家長和淘氣的孩子時,令到自己筋疲力盡、心力交瘁,所有的委屈不敢發洩,只能隱藏在自己的內心,但是這類老師隨時都會爆發。當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時,不能馬上解決的,我們應該要想辦法用其他的渠道去釋放壓力,宣洩情緒,別把不良的情緒帶給孩子、帶給家長、帶給家庭。比如看書、運動、吃東西、逛街、購物、找朋友傾訴等......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為煩事所困,不會為不良情緒而影響我們的教育之路。畢竟遇到這樣的事情會比較少,我始終相信,所有的事情,事出必有因,只要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所有的難題都會迎韌而解的。

教師讀書交流心得4

  《教師應該做到的和能夠做到的》這是一本由美國琳達·達林-哈蒙德,和約翰·布蘭斯福德共同撰寫的教育專著。它是美國中小學教師指定培訓教材。

  序言中說到:從前,教師只需要培養少數精英去從事腦力勞動,而現在卻要培養幾乎所有的學生去進行過去只有少數精英才從事的高階思維活動,完成出色的業績。這也說明了現在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個教師,需要具備怎樣的知識和技能不僅收穫了一些理念,同時我也對自己提出了要求:

  1.幼兒園教師要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

  責任心是做好幼師的必備要素,要把幼兒園教師當作事業來做,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竭盡全力把幼教工作做好。

  2.幼兒教師要平等並尊重每一位幼兒,肯定鼓勵他們成長

  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熟悉每一個幼兒的個性化特點,明白他們的需求,客觀認知他們身上的優點和缺點。幼兒教師要對所有的孩子一視同仁,不能偏愛任何一個,要公平公正。

  3.幼兒園教師要有一顆愛心和耐心

  幼兒教師只有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孩子,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者。不含有愛的教育是沒有效的教育。

  4.幼兒教師要善於表揚和鼓勵幼兒,正向引導其言行

  5.幼兒教師一定要善於與家長溝通,做好家長的工作

  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家長和幼兒教師要共同攜起手來,一起做好育兒工作。幼兒園應該本著尊重家長、與家長合作的原則和態度開展工作。

  綜上所述,遵循了教師應該做到的就能夠做到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就是要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肯定並尊重每一位幼兒,鼓勵他們向上成長,做正向引導,還要經常與家長溝通,做好家長各方面的工作,常保一顆愛心和耐心,以身作則,立師德,鑄師魂,練師功,樹師表,將愛和責任集於一身,做一名孩子喜歡的幼兒園教師。

教師讀書交流心得5

  莫源秋教授的《做個幸福快樂的幼兒教師》,她教會我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具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如何確立正確的幸福觀、怎樣學會安排工作與休閒、如何做個高效率的幼兒教師等。其中在“如何做個高效率的幼兒教師”提到:“要做個會‘偷懶’的幼兒教師”讓我最有體會,怎樣才能做到呢?這就需要我們深思。

  我們要“偷懶”,讓家長配合我們,將做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1.在家可以讓孩子從做家務做起,例如:讓孩子自己洗襪子,拿牛奶,買東西,穿衣服、襪子等。家長在吩咐孩子做家務時要有耐心,孩子主動幫助做家務應得到鼓勵。由於孩子年齡小,認識水平不高,考慮問題不周全,力氣小,在做事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大人不應因此指責孩子,更不能懲罰孩子,而應首先鼓勵孩子做得對的地方。對於孩子有失誤的地方,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問題所在,以提高操作的技能和水平。2.在園能讓幼兒自己做的,就讓他們自己做,如果孩子真的不會,老師應該在旁給予適當的指導,還可以安排“值日生”的活動,讓全班孩子輪流做值日,訓練他們的動手能力,培養責任心和集體榮譽感。

  要做一名高效率並且具有幸福感的幼兒教師,適當地“偷懶”也是有策略和技巧的。

教師讀書交流心得6

  無意中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對《兒童行為管理》一書的介紹也或許是因為我園正在做的一個課題與孩子的行為有關,於是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網上買了這本書來看,本書是由英國學前教育研究家希拉.裡德爾-利奇著,由劉晶波翻譯。我對譯者序篇中的一小段話印象特深:“你知道,為什麼上帝要把小孩子們造得那麼可愛嗎?因為上帝知道,小孩子們會把大人弄得很累,甚至折磨得筋疲力盡,如果不把小孩子們造得可愛一些,他擔心大人會忍耐不住把他們殺掉的”這讓我想起與孩子共同生活的這麼多年中,有氣惱,有傷心但也有驚喜,有欣慰,有快樂還有希望。我深刻體會到作者在書中提到對教育工作性質的闡釋“快樂並痛苦著”。

  “儘管每個人都可以列出一長串中生活變化著的觀點,目標和行為,但是這其中必定有某些會終生保持的穩定的核心特徵。這些特徵是由兒童的童年經驗和家庭影響塑造的”讀完這段話後,我不竟心理抖了一下,原來我們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其一生的發展過程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我們怎樣才能將一個已經養成不良習慣的如一盤散沙的班級培養成一個有良好常規和正氣的班級呢?怎樣才能讓那幾個重點難管理的孩子聽我們的話,管好自己呢?作為老師我們都明白講道理有時甚至在幼兒做錯後去批評教育他,孩子們很顯然都會屢錯屢犯,屢犯屢錯。有些孩子雖然不會再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當的行為並不代表他真正已經懂得了如何做才是正確的,而他是害怕老師的批評他。即使他在我們面前是個乖乖的好孩子,也未必就這麼信服你。

  “在開始瞭解兒童某種行為的原因之前,我們有必要審視自己關於行為的立場和價值觀”。那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我的行為立場和價值觀是什麼呢?“一切為了孩子好”這就是我的立場和觀點。那怎麼做才是為孩子好呢?那些上學學過的理論大部分被拋在腦後了,整天拿著工作忙,孩子多,班級遺留問題搪塞著自己,從來沒有好好審視,自己與這些科學的教育理論觀點偏離了多少。

  因此,我每天依舊那樣忙,處理完這一堆事情,還有另外一堆事情,我只想著每天怎麼去管理孩子,怎樣作為一個好的管理者,孰不知一個好的“管理者”而應是讓他的學生學會如何管理自己。我們應該給予他們自我管理的技巧和能力,鼓勵他們自願的在自我願望和規範要求之間折中。我現在是一位管理者,管理著一個班的將近五十名孩子和他們的家長。如何讓我班的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呢?如何學會調節自己和別人的需要,不能因為孩子才上小班,年齡小,很多道理不懂,而放棄這個想法,孩子每天都在不斷地長大,心智在不斷地成熟,這正是一個很好的時機也是一個很難很艱鉅的任務,既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壓制孩子,孩子需要愛和贊同。他們需要知道,如果自己很自私就不會贏得別人贊同。我們要給他們愛要適當寬容他們行為,也要有理由地讚賞他們。正如這句話“增強能力更多著眼於發展自信和積極地自尊,這些個性品質對於兒童積極地行為養成是有利的”。

  我們應該透過哪些方式方法來增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呢?而且還要注意不能讓孩子最後成為一個受不了挫折的孩子。有理由,有根據的表揚,鼓勵,讚賞......但我認為這些遠遠不夠,班裡的孩子畢竟不是一個,班裡的事情並不是只有幾件,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儘可能去關注每一個孩子,並不是當孩子需要我們微笑的那一刻我們才會出現。當下,我認為讓孩子懂得道理,知道做對了不僅有老師會讚美,小朋友會喜歡,自己也要誇獎自己,也要大聲對自己說:“真棒!加油!”

教師讀書交流心得7

  在沒有讀《做一名有奮鬥感的教師》之前,自己一直想做一名幼兒喜愛的'魅力教師。在讀之後,我知道了作為教師不僅僅要讓孩子喜歡自己,還要教給孩子“一杯水”的知識。怎樣使孩子學到一杯水的知識,這就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不僅要有一桶水,心裡還要充滿著奮鬥感。而這裡的奮鬥感不僅僅代表著一種感覺或行動。而是從很多方面去體現出來的。例如:怎樣去做一超越失敗的教師、怎樣去做一名挑戰自己的教師。

  《做一名有奮鬥感的教師》裡提到做一名永不放棄的教師,怎樣做到永不放棄——那便是在自己想放棄的時候告訴自己再堅持一會兒,再堅持一會兒!而不是勸自己放棄,給自己找理由放棄的人,自己都先放棄了那結果註定是失敗的。

  做一名超越失敗的教師——當自己失敗了這並不可怕,自己應該反而高興。因為自己最起碼自己去努力做過了,雖然失敗了,可是在這做的過程裡自己可以反思到是哪裡出現了問題,在下一次準備的時候便不會出現同樣的失誤了。失敗乃成功之母,沒有失敗的經驗哪來的成功收穫?沒有失敗過的人這次也許成功了,可是我們能保證不會發生偶然嗎?在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和絕對的人,只有我們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只要相信自己我可以,那就一定沒有問題的!

  做一名挑戰自己的教師——作為新教師的我雖然沒有老教師的豐富經驗,但是我有對工作的熱情和努力。也許我所努力做的事情有可能有經驗的教師以前就做過了,現在再做一遍便覺得沒什麼了或者還可以做得更好。可是作為新教師的我卻沒有接觸過,當我去想到這個想法或創意的時候說明我進步了,我努力去做過了。在這做的過程中是我成長了,做過的事情在反思中就又會有新的想法,使自己不斷的進步。做出一件作品或佈置一次區域都能使自己充滿奮鬥感,因為我又學到了一種知識,也許是件很簡單的事情,可是心裡卻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多跟有經驗的教師多溝通交流,學習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不斷的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名充滿奮鬥感的教師。首先肯定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沒有問題的!其次要告訴自己因為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事。只要自已努力了總有一天會成功的,最後便是——貴在堅持!

教師讀書交流心得8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當然,現今社會,不單單可以從書本中獲取知識,透過網路讀書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當然因為我專業的特點,所以,平時我較少進圖書室讀書,我大多數的讀書時間,都是在網路上看書。

  今天,什麼“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情懷”“讀書能促進教師的精神生長”“書籍會使教師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這些大道理我也不再說什麼,相信老師們都瞭解,如果要講,你們肯定比我還講的多。

  我要和大家交流的是我平時讀書幾種做法,這樣可以更好的瞭解書本的知識,走進書的海洋,理解書本的精髓:

  一、要確定一個讀書座標。

  書海卷軼浩繁,讀無止境。必須把書籍分類,規劃。從而一類一類的循序閱讀。

  二、在時間上要善於擠和鑽。

  要養成手不釋卷,巧用點滴時間的習慣。

  三、在態度上要敢於下吃苦的決心。

  面對書籍的知識高地,要敢於橫下一條心,以冬戰三九,夏戰三伏的韌勁,以頭懸樑,錐刺股的拼搏毅力,攻破一個個知識高地。

  四、要勤於動筆,善於思考。

  學而不思則罔。遺忘是讀書的大敵,動筆則是加深記憶的良方。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及時把讀書心得、啟迪隨手記下來,把重點語句圈點劃線,是深化大腦記憶痕跡的有效途徑。因此,手中的筆墨是苦攻書籍最直接的利器。最後,我想和大家分享網文上的一段話,相信很多老師都看到過,“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

教師讀書交流心得9

  透過閱讀第一章,它告訴我們:想做個幸福快樂的幼兒教師,首先從自身的心態、情緒調節、幸福觀念等出發。給我印象很深的是有幾個例子中,談論到我們自己的幸福與不幸福,其實重要是我們態度及思維方式不一樣,例如案例中“王阿婆的故事”說明了王阿婆每天想當下雨時,大女兒賣的遮陽傘和布鞋就沒人買;當烈日當空時,小女兒賣的水鞋和雨衣就沒人買;所以她每天都不快樂。假如王阿婆換一種思維方式,想著如果下雨小女兒的生意很好;烈日當空大女兒生意很好。那麼她一定會很幸福、快樂。再如社會活動家、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的《寬心謠》,雖然我不信仰任何佛教,但是佛教中的一些文章文字卻對我們良好的心態培養有很大幫助。在這一章裡讓我不單清晰的認知了自己在幼教職業中的幸福快樂如何獲得,還學到了很多調節自己不良情緒的方法。與人相處、與單位相處、與整個世界相處,“山不過來,我就過去”這個原則是非常有道理可行的。

教師讀書交流心得10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這個職業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十三年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成功的真諦——走近學生,就是完善生命。教師的快樂,來自學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終於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終於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韓愈以“業精於勤”、“師意不師辭”為宗旨,著《師說》,駁“道統”;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說出發,提出了“文雅”之說;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說“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衛;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

  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穫碩果的快慰。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雖然現在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銳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嚐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甜頭,生活中以獲得了充實與滿足。我想,我會讓這份快樂延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教師的崇高,來自學生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師德,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教師自己也才能從中體會到自身的崇高所在。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裡就誰的話都不聽了。”

  由此看來,我作為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特別是在學習了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論後,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為學生唱一首歌。這樣的“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也許,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近四年中,我因此收到學生來信近60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

教師讀書交流心得11

  老子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及,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我們對此話頗有觸發,可將之引申到教學過程中去:教師的職責不在於如何教,而在於教學生如何學。教師如果把學生當作容器,只是一味地教,讓學生被動地理解知識,那就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更不能啟發學生獨立思考。

  陶行知先生亦認為:教、學、做三者要合一。教,是引領,是引導,是為了學,最終是為了不教。葉聖陶先生說:“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於‘導’。導者,多方設法,使學生能逐漸自求得之,卒底於不待教師教授之謂也。”陶行知先生也以往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這就是教育的規律。所以,要授之以法,言之以理,疏之以術,導之以行,引之以情,道之以德。《說文解字》曰:“學,覺悟也。”學,是對教過程的理解和體悟,是教的終極目的。做,是為了鞏固學的成果,是教與學的反饋,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的過程,是聯絡實際的過程,也是檢驗教與學的正確與否的過程。這個過程從理性認識到實踐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比第一次飛躍具有更加重大的意義。這是因為:僅有經過第二次飛躍,才能把理論用於指導實踐,實現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僅有經過第二次飛躍,是理性認識再回到實踐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檢驗,豐富和發展。

  教、學、做三者是學習知識、認識知識、掌握知識、發展知識的過程,它們互為條件、互為作用、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和諧融合。其理由是:經過認知、體驗、實踐,促進感悟,使之內化於心、外顯於行的迴圈往復、螺旋上升的主體認知和行為的過程。所以,教師的職責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資料、學的資料和做的資料必須和諧地統一齊來;教師不但要將教法和學生學法聯絡,並且要將自我的學問聯絡起來。概而言之,教師的職責在於教學生如何學,教法必須貼合學法,做到邊教邊學。其實,教師僅有“教學生學”,交給學生學習方法和鑰匙,啟發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自學本事,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因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著學生,熱心的先生固然想將他的所有傳給學生,然而世界上新理無窮,先生安能把天地間折奧妙為學生一齊發明?”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在學校裡獲得一種學習本事比學習知識本身更重要。有了這種本事,即使離開了教師,離開了課堂,他們照樣能獲取知識。

  當今是知識爆炸時代,知識更新猶如快馬加鞭,一日千里,教師要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因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僅有不斷地充電、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此乃當今社會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

  “教學做合一”既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也是教學論,其含義極其豐富。主要體此刻兩個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說明。”陶行知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從先生對學生的關係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係說,做便是學。學生拿做來教,乃是真理;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從廣義的教育觀點看,先生和學生並沒有嚴格的區別。……會的教人,不會的跟人學,是我們不知不覺中天天有的現象。所以,教學做是合一的。”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說明。事情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所以,教學做是以做為中心的,因而做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教學做合一”,是理論聯絡實際在教學上的具體運用和發展。它改變了教師只管教,學生只管學的分割狀況,改變了學生從屬於書本,是讀書的現象,改變了學習與實踐的學用脫節現象,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進取性,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性的緊密結合,以生活為中心進行教學,為了解決生活中提出的問題而去學,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創造新的生活。陶行知先生這種以生活為中心,實行教學做高度統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證了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有利於培養首腦並用,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結合的新一代人才。

  陶行知先生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於教育改革並付諸實踐。對於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應當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以服務於我們的教育事業。今日我們有幸拜讀《陶行知教育名著》,它猶如黎明的曙光,引領我們走出教育的陰影和誤區,走向光明。學習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讓我們深深感到教育原先是如此的美麗。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何謂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包含教育的意義。”這就是說,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因而生活是活生生的,知識和經驗都源於生活,都源於生活實踐,知識的內涵與生活的內涵是相等的,所以他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所以,生活教育就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誕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其實,“教學做合一”與生活教育也有密切的關係,所以,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的思想,這就是說,生活是無窮無盡的,知識也是無窮無盡的,活到老,學到老。所以,陶行知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這就是說,“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僅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脫離了實際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說教。歸根結底則是一句話:“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本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所以,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還要教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是我們此刻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耽讀陶行知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們對他的教育名言“生活即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麼一個嶄新的高度,讓人為之震撼,震撼於他的精闢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此刻提倡的素質教育嗎?在學習新課程理念,開發校本課程,研究有效教學的今日,我們回顧陶行知先生的話,領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學習中整合實踐與理論的研究,在學習中進行自我提高。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對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創造性改造,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本意是“教育即生長”,教育即“人的心智,才能的不斷增長和完善,教育是對學生經驗的改造。”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就是徹頭徹尾的形而上學思想,是脫離客觀實際的唯心主義的教育思想,而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是承認一切非正式的東西都在教育範圍以內,這是極有力量的。”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唯物主義教育思想,是實事求是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又認為“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壞生活就是壞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有選擇地生活,選擇生活就是選擇教育,不是把教育簡單地生活化。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們夢想的教育。僅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們健康的教育。“生活教育”另一層意義是人類需要什麼,我們就教育什麼;社會需要什麼,我們就教育什麼;人生需要什麼,我們就教育什麼。學生需要麵包,我們就得過麵包生活,受麵包的教育。學生需要戀愛,那麼我們就對學生進行戀愛教育,學生進入青春期,就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生活教育”能夠找到現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的教學情景調查中發現,學生喜歡同現實生活有密切聯絡的知識,學生喜歡能用生活的事件來解釋學科知識的教師。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進取創設情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選擇富有生活氣息的資料進行教學,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教育,善於開啟學生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學生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學習。教師應當像一個有能源支援的火炬,像一個有生命的蠟燭,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我,使自我有更高的燃燒值,更高的照亮度,這樣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從教生涯中,為黨的教育事業,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為人民的教育事業,為千百萬人的成長做出一份自我的貢獻,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們繼續奮行,引領我們繼續探索和領悟。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也是“教學做合一”的最高境界,僅有愛其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熱愛每一個學生”,是陶行知先生的第一面偉大旗幟。然而在教學中,教師常常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甚至於學生願不願學,是否開心歡樂,均不為教師所關心。我們無論在教學資料的選擇上,還是在教學方法的採用上,都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為情感活動的中心是愛,愛是人類的永恆話題,教育的本質是人與人的溝通,人與人的交流,聯絡這種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紐帶就是愛,愛是每一位學生都期望得到的精神雨露。柏拉圖在其《夢想國》中認為,人的心靈是由慾望、理性和精神構成的。慾望和理性,主要調控人的物質需求,而精神的追求則指向主體的存在被社會所認可和肯定。所以,我們要“用心去愛每一位學生,不管他們是否漂亮;用心去愛每一位學生,不管他們是否可愛;用心去愛每一位學生,不管他們是否聰明。”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的生命是由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所構成的。教育應當把育愛與教真有機地整合起來,其終極價值是使人真正成為有自然情感、社會情感、精神情感的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受教育者富有“愛滿天下”的人,熱愛黨、熱愛國家、熱愛自我、熱愛他人、熱愛知識、熱愛智慧、熱愛自然、熱愛社會、熱愛人類,熱愛事業、熱愛生活。僅有育愛,才會使受教育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會自覺去求取真知,追求真理,學做真人,踐行真事。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愛”是陶先生一生獻身教育事業的不竭動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現。教育是人與人的交流,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互學。陶行知先生說得好:“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尊重,教育不只是教師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更不是教師把做的道理填鴨式地交給學生。新課標的實施,改變了以往的那種師道尊嚴,新穎的師生關係正在構成。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激發愛的情感,經常深入學生中間,進行師生互動,充當學生的一員,與他們交流、溝通、合作、互動,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凸現,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作為教師,我們在人生的教學道路上用自我無盡的愛為孩子們的世界添抹一蔟繽紛。

  我們深深感到,愛心是人間最真摯的感情,也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情感基礎。播下愛的種子,“被陽光照耀的地方才是溫暖的,被師愛撒播的眼睛才是明亮的。”作為一名教育者,自我心中應當充滿愛的陽光,把愛的種子播種在泥土裡,讓嬌嫩的幼苗在陽光的沐浴下茁壯成長。滴水,能夠穿頑石;清泉,能夠潤心田;愛心,能夠撥心絃。愛是雨露,她能滋潤人;愛是夏日,她能溫暖人;愛是奉獻,她的無私能讓幼苗茁壯地成長。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期望得到愛的滋潤,愛的溫暖,更何況那些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學習和行為上暫時落後的學生。

  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我們當教師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終想著兩句話“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體驗就能使我們對學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責,多一份尊重,學生內心那顆愛的種子便會在教師的精心呵護之下生根、發芽。

  教師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擔負著黨的教育重任,我相信,只要對學生有愛、有信任,心甘情願地付出,默默地耕耘,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不斷提高自我的知識素養及業務水平,努力使自我成為科研型、學習型的教師,成為學生的一頭源遠流長的“活源頭”,用自我的愛編織著學生成長的搖籃。在自我熱愛的崗位上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地做好自我的本職工作,關心、愛護、尊重每一位學生,用我們的愛心鑄造我們崇高的師魂!讓我們一齊努力,為托起明天的太陽而奮鬥不息!

教師讀書交流心得12

  假期我在“讀一本好書、來一場旅行”的約定中,選讀了《童年的秘密》這本教育名著。本書由義大利當代教育最偉大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梭利撰寫,書中從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的角度為我們提示了兒童發育和成長的秘密。

  捧讀此書使我受益匪淺,進一步提升我在幼兒教育方面的知識,也讓我得以更深刻地瞭解和理解兒童。現在讓我們在這本書的帶領下一起來探索兒童的秘密吧!

  全書分為三大部分,介紹了兒童生理、心理各階段的發展,兒童的教育,愛的智慧,成人與兒童的衝突等。書裡充滿愛的語言,充滿愛的教育方式,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愛的智慧”章節中關於愛的理解——“愛不是原因,而是結果,它像一顆行星,得到了太陽的光輝!它的動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創造力量,在創造過程中,他產生了愛,這種愛充滿了兒童的意識,並影響著兒童的自我”。

  愛是降生於世界上每一個兒童的稟賦,要是兒童愛的潛能得以發揮,或者其全部價值都得以發展,我們就會取得無法計量的成就。但丁把這種兒童的本能為動力的愛,這種對一切的熱愛稱之為“愛的智慧”,它是一種精神能量,伴隨著創造力的得到。

  這種愛也是:當一個孩子發現桌布歪了,他就會想到桌布應該怎麼鋪,並且調動他的所有熱情,慢慢地試圖把它弄平整。對這個孩子來說,這是一種令他狂喜的行為。我們也許會認為,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多麼的幼稚。但或許,這正體現了我們對孩子的不理解。

  孩子可以不厭其煩重複做一件他們認為有意思的事,甚至完成後會有一種幸福喜悅的感覺,我們成人眼裡的無聊但對於一個正處在認識世界的兒童來講,這些社會法則是不適用的,當一件事完成的步驟越精細,孩子重複的次數就會越多。只有愛與理解才會讓我們發現更多獨屬於孩子世界的精彩。

  這種愛是:早晨孩子進去喚醒他的父母,這是一件極討厭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愛,還有什麼東西會促使一個兒童一醒過來就去尋找他的父母呢?孩子來了並觸控他的父母,父母抱怨孩子的打擾,孩子卻回答說:“我並沒有叫醒你們,我只是要給你們一個吻。”我想任何父母聽到這樣的話都會給孩子一個吻。

  這就是孩子與成人的不同,我們往往以自己固有的觀念來評價孩子,認為孩子不懂事、便會和孩子發生衝突,正是這種不理解、不尊重孩子的行為,給孩子的心理無形烙上傷痕,根本沒有意識到孩子對我們成人深深的愛。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相反的結果。

  發生矛盾衝突時,我們需要正確地移情,即感人之所感,並知人之所感,接受其感情,不一定接受其中的行為。我們應該從孩子的立場和角度出發,換位思考,如:“假如我是孩子”來建立移情。只有相信孩子,這樣才會讓我們更能貼近孩子的心,就像我們的教育理念一樣,遵循自然,靜待成長。

  透過這些事例對內心世界的描繪,使人油然想起童年的特徵,想起童年吸收的心理,它愛一切吸收一切,並使其在未來的成年人中得到體會。還記得初做媽媽給孩子講《猜猜我有多愛你》繪本故事時,我總認為我們成人對孩子的愛是無私、偉大並多於孩子的。但讀完這本書後我明白,其實孩子愛我們勝過其他的一切。

  如何才能將我們對兒童的愛化為滋潤的雨露來灌溉兒童的心靈?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安全的環境,尊重並理解孩子的行為,對他們的行為儘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導”。孩子自然會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該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們會逐漸成長起來。這就要求我們選擇合適的愛的表達方式、方法,尋求合適的表達時機和教育環境。”

  教育是一種充滿愛的工作,愛的智慧需要身體力行、春風化雨。是一顆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愛的智慧需要我們始終保持一顆敏感的心,保持對孩子的全神貫注,對孩子的細微行為也有所預期,並迅速做出反應。

  我們努力為了孩子那份愛!為了愛的明天!

教師讀書交流心得13

  這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書。因為,書能使人抓住這個世界秘密的核心。你讀什麼樣的書就是什麼樣的人。如果你什麼也不讀,那麼你的頭腦就會萎縮,你的理想將因失去活力而動搖。書籍和閱讀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心中理想世界的堅持,更是對我們思想和心靈的昇華與淨化,進而改變我們的生活軌跡。有幸拜讀了《做一名快樂的幼兒教師》這本書,讓我對教師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有了更好的認識,現談談我的感想。

  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改變環境,但你可以快樂自己。你不能控制別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快樂的源泉來自自己,而非他人!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掌握自己快樂的鑰匙。總之,幼兒教師面對的是一群花兒一樣的孩子,孩子的真情包圍著我們,孩子的樂趣感染著我們,孩子的笑聲滋潤著我們,我們用青春的節拍和孩子成長的節拍融合在一起,我們不妨“蹲下來說話,笑起來交流”,用欣賞的眼光,創造性的工作和寬容的心態來對待每一個幼兒,從一定意義上說,教師的幸福意味著幼兒的幸福,意味著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更意味著我們幼兒教育的良好發展,我們期盼著有更多的教師在工作中能獲得幸福感,用自己的幸福感染周圍人,使更多的人得到幸福,譜寫我們的幸福人生。

【教師讀書交流心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