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三國的歷史典故

三國的歷史典故

關於三國的歷史典故彙編3篇

關於三國的歷史典故1

  劉備軍被曹操擊敗,劉、關、張失散。其中關羽被曹操軍包圍。曹操非常欣賞關羽才華英武,曹操希望招降關羽,遂派張遼(字文遠),遊說關羽,關羽出於對兄長劉備的結拜誓言,以及保護兄嫂不被侵犯和與張遼的情誼,同意暫時歸降曹操,但提出了幾點要求:一是降漢不降曹;二是要確保兄嫂安全;三是如有劉備訊息要立即離去,曹操不能阻攔。

  曹操愛才心切,只得同意,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影響關羽真心歸降。在關羽“歸降”曹操的日子裡,關羽受到了極高的待遇,被封為漢壽亭侯,上馬金,下馬銀,賜予“赤兔馬”。關羽也非毫無報答,斬顏良誅文丑,立下大功。

  就當事情這樣順理成章的進行時,突然,關羽得到了劉備的訊息,因此,立即向曹操請辭,但曹操避而不見,最後,關羽只能不辭而別。由於沒有得到曹操的手諭,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層層攔阻,但關羽憑藉一己之力,過了五個曹操所轄關隘,立斬曹操六員大將。

關於三國的歷史典故2

  六出祁山

  諸葛亮聲東擊西,以奇兵“六出祁山”,平取隴右,是避實就虛,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曹魏赤壁戰敗後,將主力防線佈於長江、秦嶺,尤其劉備佔據荊襄,外接好孫權,故曹操更加緊長江防線。關羽荊州之失,章武三年(223)蜀主伐魏敗,曹魏以為“備已死,數多寂然無聲”,故“略無備豫”。諸葛亮“六出祁山”,利用隴右諸多有利因素,對儘快形成抗魏統一戰線和抗魏統一戰線和抗魏聯軍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七擒孟獲

  黃承宗認為,“七擒七縱”的故事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後來的《三國演義》和劇本加以渲染,使情節尤為離奇,怪誕不稽。而實際上諸葛亮的南征,他重用地方勢力,保障他們的利益;一反兩漢以來委官統治,遣兵屯守的政策。他對南中既不用留人,又不留兵,更不用運糧。既籠絡了地方首領為他效力,又得到了金、銀、丹、漆、耕牛、戰馬。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使他能專事北伐中原,而後方南中境內保持安定。

  九伐中原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死於五丈原後,蜀國後主劉禪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隨後歷任司馬、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衛將軍、大將軍,朝廷授予符節。《三國志》記載,西元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

  三英戰呂布

  “三英戰呂布”是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情節,敘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在虎牢關與猛將呂布大戰的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回。但不是史實,因為據史書記載,參與討伐董卓的沒有公孫瓚,也沒有“三英”,因此小說中“溫酒斬華雄”以及“三英戰呂布”都是杜撰的。“三英”指劉備(字玄德)、關羽(字雲長)、張飛(字翼德)。

  煮酒論英雄

  《三國演義》裡有兩個英雄人物,一個長歌當嘯,豪氣沖天,指點群雄;一個寄人籬下,一味謙恭,裝孬不折本,他們就是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這一篇絕世妙文把他們兩人的心態刻畫得淋漓盡致。其中有一個細節是:操以手指玄德,然後自指曰:“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

  過五關斬六將

  劉備軍被曹操擊敗,劉、關、張失散。其中關羽被曹操軍包圍。曹操希望招降關羽,就當事情這樣順理成章的進行時,突然,關羽得到了劉備的訊息,因此,立即向曹操請辭,但曹操避而不見,最後,關羽只能不辭而別。由於沒有得到曹操的手諭,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層層攔阻,但關羽憑藉一己之力,過了五個曹操所轄關隘,立斬曹操六員大將。

  刮骨療傷

  有一次,關羽在戰鬥中右臂被敵人射中一箭。箭頭有毒,毒已入骨,又青又腫,不能動彈。華佗聽說關羽箭傷不愈,表示能為他刮骨去毒。手術進行中,華佗刮骨的聲音悉悉刺耳,周圍的人掩面失色,而關羽卻依然飲酒弈棋,若無其事。等到敷上藥,縫上線,手術告成,關羽便大笑而起,高興地說:“先生真是神醫。看,我的手臂已經屈伸自如,毫無痛楚了。”華佗也說:“我一生行醫,沒有見過象您那樣沉著堅強的人,真是大丈夫!”

  敗走麥城

  漢建安二十四年,蜀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後以"走麥城"喻陷入絕境。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將關羽失守荊州,退守麥城,在此演出了一場千古悲劇。麥城因此聞名中外。麥城現留有殘垣斷壁。南北長600米,寬100米,高30米,似一座小山,橫臥在沮水河畔。清同治《當陽縣誌》記載:“麥城在縣東南五十里,沮漳二水這間,傳楚昭王所築。三國時,關羽為孫權所襲,西走麥城即此”。

  單騎救主

  《三國志-卷三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記載“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一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先主入蜀,雲留荊州。”。此事還見於《雲別傳》。

  舌戰群儒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精品,其中的“諸葛亮舌戰群儒”一回更是精品中的精品。《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寫諸葛亮隻身隨魯肅過江、遊說東吳群臣。時值劉備新敗,退守夏口,曹操大軍壓境,東吳上下主降之風日盛。在此情勢下,諸葛亮以其超人的膽識同東吳群儒展開舌戰,並以其滔滔辯才使對手一個個皆成“口”下敗將,並最終說服了孫權,使孫劉聯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捲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夜裡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裡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三氣周瑜

  這是三國演義裡的一個故事,小說虛構,為了美化諸葛亮而故意貶低周瑜,正史上並無此事,並且周瑜氣量也非常寬宏,與演義描寫的完全不同。“三氣周瑜”時諸葛亮在山上彈奏《長河吟》,自敘對周瑜《長河吟》之曲傾心思慕,所以重金求來,又分析天下鼎足三分之勢,言語中殷切勸導之意十分動人。而周瑜回答的則很簡單:“我既為東吳之臣,便與吳主謀事!”

  羽扇綸巾

  羽扇綸巾所指乃是周瑜,非是諸葛亮。周瑜文韜武略,盡顯英雄氣概,之所以用羽扇綸巾來形容他就是要體現出他的儒將風采。儒,指文人雅士。將,指大將風範。周瑜在詩中盡顯文人雅士的高尚情操,又不失戰火紛飛中的大將風範,實乃人中豪傑!周瑜一生征戰,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橫行天下的報負;周瑜少年得志,風度可人,議論英發,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於音樂,即使是酒後,仍能聽出樂人演奏的音樂中的很細微的疏失。

  木牛流馬

  也許是否受了魯班木車馬的啟發,約1700年後,三國時代的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用其在崎嶇的棧道上運送軍糧,且“人不大勞,牛不飲食”。與王充記載魯班木車馬的寥寥數語相比,《三國志》、《三國演義》等書對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的記述可算是繪聲繪色、活靈活現、極為詳盡了。但不知為什麼,陳壽和羅貫中等對木牛流馬的製作原理和工藝卻不提一字。

  火燒連營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為報吳奪荊州、關羽被殺之仇,率大軍攻吳。吳將陸遜為避其鋒,堅守不戰,雙方成對峙之勢。蜀軍遠征,補給困難,又不能速戰速決,加上入夏以後天氣炎熱,以致銳氣漸失,士氣低落。劉備為舒緩軍士酷熱之苦,命蜀軍在山林中安營紮寨以避暑熱。陸遜看準時機,命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到達蜀軍營壘時邊放火邊猛攻。蜀軍營寨的木柵和周圍的林木為易燃之物,火勢迅速在各營漫延。蜀軍大亂,被吳軍連破四十餘營。

  吳下阿蒙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連環計

  龐統使曹操戰艦勾連,而後縱火焚之,使不得脫。則連環計者,其結在使敵自累,而後圖之。蓋一計累敵,—計攻敵,兩計扣用,以摧強勢也。如宋畢再遇賞引敵與戰,且前且卻,至於數四。視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布地上。復前博戰,佯敗走。敵乘勝追逐。其馬已飢,聞豆香,乃就食,鞭之不前。遇率師反攻,遂大勝。皆連環之計也。

  大意失荊州

  關羽當時遠征樊城,荊州空虛。曹操採納司馬懿之計,一面調五萬精兵去救援樊城,一面聯結東吳,叫孫權暗襲荊州。那時,東吳守將是大將呂蒙,很厲害。關羽為防呂蒙,留下重兵防範,呂蒙難攻。這時,陸遜獻計說:‘關羽自恃英勇無敵,所怕的就是你。如果將軍辭職,關羽一定中計。’呂蒙依計而行,關羽果然中計,便把荊州重兵調來攻打樊城。結果,呂蒙率吳軍攻破荊州。關羽被迫走麥城。

  白帝城託孤

  白帝託孤的背景是關羽所守的荊州被吳國攻佔,關羽兵敗被俘,不降,被殺。劉備聞後盡起全國大兵去討伐吳國,為關羽報仇。但是劉備被吳火燒聯營,大敗後兵敗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你看阿斗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廢黜了,你自己當皇帝吧。”諸葛亮一聽立刻跪下說:我一定會全心全意輔佐劉禪的,絕不敢有一點自己當皇帝的意思。一定會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空城計

  三國時期,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戰,趙雲趕回解圍。

  華容道

  “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個故事,《三國演義》中的重點篇章。小說寫赤壁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於是派關雲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羽做。小說又寫曹操果然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並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兵。

  草船借箭

  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讀了這段故事,常常使人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讚歎不已。《三國演義》是小說,虛構成分極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發生在孫權與曹操的`濡須之戰,孫權坐船親自去刺探曹操的軍情,被曹操發現命令士兵射箭攻擊,孫權的船被射歪差點沉了,他便讓船掉個頭讓箭繼續射,這樣一來船就平衡了,孫權就把船開走了。孫權的聰明讓曹操十分感嘆,留下一句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

  清塵濁水

  釋源:曹植《七哀》詩。其詩曰:“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說解:這是一首思婦之怨詩,寫明月之夜,思婦登樓企盼夫歸的哀怨情懷。“清路塵”蓋喻征夫,“濁水泥”乃抒情主人公自喻。兩句比喻說明其“浮沉各異”之勢,無以相會。一說“清路塵”喻曹丕,“濁水泥”喻自己,說明“浮沉各異勢”的骨肉之親,不得會合。

  後遂以“清塵濁水”比喻人的身份、處境不同,彼此隔絕而無法會臺。明李昌祺《剪燈餘話·田洙遇薛濤聯句記》:“歙漆阿膠忽紛解,清塵濁水何由逢?”

  平視獲罪

  釋源:《三國志》裴松之注。《三國志·魏志·劉幀傳》:“幀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裴注:《典略》曰:“太子嘗請諸文學,酒酣坐歡,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眾人鹹伏,而幀獨平視。太祖聞之,乃收幀。”

  說解:依封建禮制,臣面君自當伏拜,既賜平身乃敢平視。劉幀平眼正視曹丕夫人——後來的甄皇后,曹操故以不敬治其罪。

  後以“平視獲罪”比喻對女子不敢公然相看。唐李商隱詩《天平公座中呈令狐相公》後兩句“雖然同是將軍容,不敢公然仔細看”,即暗中反用劉幀平視甄夫人而獲罪之事。

  煮豆燃萁

  釋源:《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說解:“煮豆燃萁”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殘殺。後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殘,如清浴日生《海國英雄記·投誠》“因此上蔑王章,殘百姓,煮豆燃萁,惹朝廷勞兵轉餉。”或稱曹植之才,以“七步成詩”或“七步成章”、“七步之才”比喻人有才氣,文思敏捷,如《醒世恆言》:“從來寵貴起猜疑,七步成詩亦可為。堪嘆釜萁仇未已,六朝骨肉盡誅夷。”明高明《琵琶記·春宴杏園》:“休道是七步成章。”《初刻拍案驚奇》:“適間鞦韆詞,雖是流麗……真個七步之才,也不過如此。”

  窮途之哭

  釋源:《魏氏春秋》。《世說新語·棲逸》:“阮步兵嘯聞數百步。”劉孝標註:《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痛哭而反。”《晉書·阮籍傳》亦載其事,文字略同。

  說解:阮籍不拘禮俗,行不由徑。“窮途之哭”本指他因車無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處困境而悲哀。如王勃《膝王閣序》:“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北周《庚子山集·擬詠懷詩(之四)》:“唯彼窮途哭,知餘行路難。”

  浮瓜沉季

  釋源: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昔日南皮之遊,誠不可忘,……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

  說解:浮瓜沉李,本謂把瓜和李子放到水中,後指用冷水果解暑,或為消夏樂事之稱。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唐都人伏天,於風亭水榭,雪檻水盤,浮瓜沉李,流杯曲沼,通夕而罷。”蘇軾《答蘇伯固三首》:“位計龍舒為多,大盆如命取去,為暑中浮瓜沉李之一快也。”

  迅風振秋葉

  釋源:《三國志·魏志·辛毗傳》:“袁尚攻兄譚於平原,譚使毗詣太祖求和。太祖將徵荊州……毗對曰:‘……今往攻鄴,尚不還救,即不能自守。還救,即譚踵其後。以明公之威應困窮之敵,擊疲弊之寇,無異迅風之振秋葉矣。’”

  說解:迅,迅疾。振,搖落。迅風振秋葉,即急風橫掃秋葉,形容氣勢之強,不可阻擋。又作“秋風落葉”,乃引申用法,形容一掃而光。宋·洪邁《夷堅乙志·齊先生》:“諸公見其高門華屋,上幹霄漢,三年之後無一瓦蓋頭矣……雖蹇驢亦無有矣,人言秋風落葉,此真是也。”

  樑上君子

  釋源:《後漢書·陳蹇傳》:“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樑上。蹇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樑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於地,稽顙歸罪。”

  說解:樑上君子,本指棲身陳蹇宅中房梁之上欲行盜竊的人。後泛指竊賊。蘇軾《東坡志林》三:“近日頗多賊,兩夜皆來人吾室。吾近護魏王葬,得數千緡,略已數去,此樑上君子當是不知耳。”

  單刀赴會

  原指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荊州宴會。後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有讚揚赴會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這次“單刀會”,經戲劇家、小說家敷衍,關羽成了英雄,魯肅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軟膽怯的侏儒。那是藝術家的創造,並非歷史。魯肅一手促成了孫劉聯盟,併為之“守之終身而不易”(王夫之語)。所以,劉備、孫權都逐漸強大,建立了與曹魏抗衡的蜀、吳二國,中國歷史上才出現了三國時期。

關於三國的歷史典故3

  1、桃園三結義:東漢末年,朝政的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幹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後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三結義”。

  2、過五關斬六將:關羽與劉備、張飛失散,後來得到了劉備的訊息,因此,立即向曹操請辭,但曹操避而不見,最後,關羽只能不辭而別。由於,沒有得到曹操的手諭,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層層攔阻,但關羽憑藉一己之力,過了五個曹操所轄關(城市),立斬曹操六員大將。具本是指過東嶺關時殺孔秀;過洛陽城時殺韓福、孟坦;過汜水關時殺卞喜;過滎陽時殺太守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過五關斬六將”因此得名。

  3、單騎救主:新野一戰,劉備以少勝多打敗曹操,曹操引五十萬大軍前來報仇。劉備的三千人馬走到當陽縣,突然被曹兵截住,戰到天明才擺脫曹兵的追趕,護衛劉備家小的趙雲發現不見了劉備,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騎,又殺回亂軍中尋找。趙雲力戰眾將,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觀戰的曹操見趙雲勢不可擋,傳令一定要活捉。趙雲利用這個機會衝出包圍,連殺50員曹將,終於將阿斗交給了劉備。

  4、水淹七軍: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后,關羽親自率領大軍進攻樊城。樊城的魏軍守將曹仁趕快向曹操求救。曹操派了于禁、龐德兩員大將率領七支人馬前去增援。正在雙方相持不下的時候,樊城一帶下了一場大雨。漢水猛漲,平地的水高出地面有一丈多。于禁的軍營紮在平地上,四面八方大水衝來,把七軍的軍營全淹沒了。于禁和他的將士不得不泅水找個高地避水。

  關羽早就抓住于禁在平地上紮營這個弱點。他趁著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隻,率領水軍向曹軍進攻。他們先把主將於禁圍住,叫他放下武器投降。于禁被圍在一個漢水中的小土堆上,逼得無路可退,就垂頭喪氣地投降了。龐德掉在水裡,關羽水軍趕上去,把他活捉了。

  5、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比自己高出一籌,便心懷嫉妒,甚至一心想將諸葛亮置於死地而後快。他以軍中缺箭為名,心生一計,讓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由此看來周瑜不僅忌妒心強,而且又十分陰險狡猾。然而,獨具慧眼的諸葛亮卻滿口答應下來,趁著大霧漫天,用草船向曹營“借”了十萬支箭,提前七天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使周瑜的陰謀徹底失敗。

  6、火燒連營:劉備為報吳奪荊州、關羽被殺之仇,率大軍攻吳。吳將陸遜為避其鋒,堅守不戰,雙方成對峙之勢。蜀軍遠征,補給困難,又不能速戰速決,加上入夏以後天氣炎熱,以致銳氣漸失,士氣低落。劉備為舒緩軍士酷熱之苦,命蜀軍在山林中安營紮寨以避暑熱。陸遜看準時機,命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到達蜀軍營壘時邊放火邊猛攻。蜀軍營寨的木柵和周圍的林木為易燃之物,火勢迅速在各營漫延。蜀軍大亂,被吳軍連破四十餘營。陸遜火燒連營的成功,決定了猇亭之戰蜀敗吳勝的結果。

  7、七擒孟獲:蜀丞相諸葛亮受昭烈帝劉備託孤遺詔,立志北伐,以重興漢室。就在這時,蜀南方之南蠻又來犯蜀,諸葛亮當即點兵南征。到了南蠻之地,雙方首戰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南蠻的首領孟獲。但孟獲卻不服氣,其間諸葛亮採用馬謖攻心的計策,七擒孟獲,孔明都放了他。孟獲起誓:以後將決不再謀反。孔明見他已心悅誠服,覺得可以利用,於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蠻之地,孟獲等聽後不禁深受感動。從此孔明便不再為南蠻擔心而專心對付魏國去了。

  8、借東風:諸葛亮與周瑜制定了火攻曹營的計劃。但連日來江上一直刮西北風,用火攻不但燒不著北岸的曹兵,反而會燒到自己。諸葛亮說他能借來東風,他讓周瑜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壇,然後自己在壇上做法。幾天之後,果然颳起了東南風,為後來赤壁之戰取得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9、空城計:三國中後期,諸葛亮出兵討伐魏國,由於要地街亭失手,導致滿盤皆輸。諸葛亮被迫撤兵,司馬懿大軍追至,這時孔明手下的將領士兵基本都分配軍務調完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於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開城門,獨自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疑心有伏兵。調頭就撤兵。諸葛亮躲過一劫!

  10、三顧茅廬: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第三次拜訪才見到諸葛亮。在這一過程中,劉備表現出極大的耐心和誠懇。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11、白帝城託孤:荊州被吳國攻佔,關羽兵敗被俘,不降,被殺。劉備聞後盡起全國大兵去討伐吳國,為關羽報仇,但被吳火燒聯營,大敗後兵敗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你看阿斗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廢黜了,你自己當皇帝吧。”諸葛亮一聽立刻跪下說:我一定會全心全意輔佐劉禪的,絕不敢有一點自己當皇帝的意思。一定會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三國上白帝託孤的故事。

  12、斬馬謖:就是在空城計之前了,馬謖自告奮勇去守街亭,結果犯了低階錯誤。被司馬懿打敗。蜀軍被斷了咽喉之路。被迫撤兵。馬謖失了街亭。諸葛亮非常生氣。想起了劉備臨死前囑咐他的話“吾觀馬謖,言過其實也”。後悔不已。悲痛了斬了立了軍令狀的馬謖。

  13、舌戰群儒:三國中前期,劉備勢力還很小,被曹操趕得走投無路。想去投靠東吳,就是孫權。派諸葛亮去做說客。但是東吳謀臣處處刁難諸葛亮,諸葛亮憑著他的滿腹經綸舌戰群儒。說得他們個個啞口無言。後來經魯肅協助,說服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

  14、火燒博望坡:三國前期,曹操勢力非常強大,統一了北方,接下來就是南下。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新野設下埋伏,令趙雲去誘敵深入,然後火攻。夏侯敦果然中極。大敗而歸。這是孔明出山後打的第一仗。

  15、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捲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夜裡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裡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16、溫酒斬華雄:三國前期,曹操發起聯軍討伐董卓。董卓的先鋒是華雄,華雄是三國第一高手呂布 的手下,也是非常勇猛,一連殺了聯軍好幾個大將。聯軍正愁無人能敵華雄之時,關羽按耐不住請戰。可是劉備這時沒什麼地位,關羽的軍銜也小得可憐。於是聯軍盟主袁紹反對,怕被敵人恥笑軍中無人。但是曹操見識過關羽的能力,很讚賞他,於是為他斟酒。關羽說等斬了華雄回來喝也不遲。於是飛身上馬衝入敵營,不一會兒就提著華雄的人頭回來了,這時候酒還是熱的。這就是溫酒斬華雄!

  17、單刀赴會:赤壁之戰之後。三國鼎立逐漸形成。劉備留關羽鎮守荊州,主力向西擴張。荊州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本屬東吳。東吳一直想找機會討回。魯肅又獻上一計:騙關羽過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擲杯為號衝出殺之。便遣請關羽赴宴。關羽明知是計坦然答應!只帶了周倉隨身為他提刀。席間魯肅提起索回荊州之事,關羽卻絕口不談,說酒席之間不談國事。魯肅再三糾纏,周倉插嘴,關羽藉機故作生氣狀奪過周倉手中大刀,喝退周倉。周倉會意,退出去。關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魯肅手將魯肅扯到江邊。東吳將士怕誤傷魯肅,又攝於關公武力,不敢動手。關雲長上船乘風而去。

  18、三英戰呂布:華雄被關羽斬了之後,呂布親自出馬,無人能敵。張飛衝出和他交鋒50多回合不分勝負,關羽上來夾攻,30回合戰不倒呂布。劉備也上來夾攻,三英戰呂布,打得非常激烈。呂布虛刺劉備一戟便敗退。(呂布不愧是三國第一武將啊)

  19、刮骨療毒:水淹七軍之後,關羽攻打樊城,在樊城下罵陣。曹仁命令弓箭手射箭,關羽右臂中箭,回兵。箭頭有毒,毒已入骨。於是請來了曾經為周泰療傷的名醫華佗。華佗說要割開皮肉,把骨頭上的毒颳去,這會極其疼痛,請關羽把手臂套住綁緊,把頭矇住。關羽卻說不用。一邊和馬良下棋,一邊伸手刮骨,談笑中沒有絲毫痛苦的神色。事畢,兩人互相驚歎,關羽稱讚華佗的醫術,華佗讚歎關羽的勇氣毅力。

  20、義釋曹操:赤壁之戰曹軍遭遇火攻,死傷慘重。曹操大敗逃跑,沿路遭遇了張飛趙雲等人的截殺,身邊只剩下幾百人馬。經過華容道,關羽已經在這裡埋伏多時。原來諸葛亮早已經料定曹操會從華容道逃跑,就讓關羽帶兵埋伏在這。此時曹操已經走投無路,便請求關羽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放他一馬。關羽是個很重情義的人,想起了往日寄居在曹操那裡時曹操對他的恩義,心一軟,就放了曹操。

  21、三顧茅廬:劉備剛出來打天下的時候,雖有關羽張飛趙雲等絕頂高手但是屢遭敗績。原因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好的軍事。直到找到了徐庶!徐庶幫劉備打了幾次勝仗就被曹操用計騙了過去。臨走時徐庶給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諸葛亮就是臥龍先生。於是劉備就親自去請諸葛亮,一連去了三次,前兩次諸葛亮都不在家,直到第三次才見著。劉備向他請教了當世局勢並邀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道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並同意出山。劉備如魚得水,文武兼得,開始了他統一中國的大業。

  22、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滅了呂布之後,請劉備去飲酒。酒席間,曹操就問劉備天下誰稱得上是英雄。劉備將孫策、袁紹、袁術、劉表等人一一列舉。曹操都說不是。劉備便問他,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一聽大驚。知道曹操必不能容他。於是以截殺袁術為介面向曹操借兵走人了。

【三國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