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昆蟲記》讀後感700字

《昆蟲記》讀後感700字

《昆蟲記》讀後感700字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7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昆蟲記》讀後感700字1

  暑假中我認識了一本書,它讓我愛不釋手自從認識了這本書,我便對生活中的一種生物改變了看法。它就是《昆蟲記》。

  它是法國著名的文學家、昆蟲學家法布林的畢生心血。法布林把昆蟲當做它最好的朋友,把研究它當做一種樂趣還把昆蟲當做自己的知己。

  首先昆蟲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它們無時無刻不陪伴在我們身邊並默默的付出雖然我們經常見到他們但未必對它們有太多的瞭解有時甚至會誤解它們比如你知道蟬為什麼要大聲唱?石蠶為什麼要帶著它的小鞘嗎?你還知道螢火蟲的小燈籠是怎麼亮的嗎?如果不知道那就請隨我走進法布林的《昆蟲記》讓他帶領你暢遊昆蟲世界。瞭解昆蟲的生活習性。

  一提到昆蟲你們的第一反應肯定就是不喜歡,那些蒼蠅,蚊子,毛毛蟲更是讓人噁心。但是,其實有些昆蟲也是很厲害的,蜘蛛是一個“建築大師”和“幾何大師”;勤勞熱情的螞蟻;披著綠色戰袍的螳螂;尾巴有一根毒刺的蠍子

  我從書裡面知道石蠶身上的小鞘就是它的活動房子,它們的材料就是一些被水浸透後脫落下來的植物。你可別小看這間“房子”有時也就是這間“房子”救了它的命,是這樣的:當它被甲蟲抓住時,石蠶就要上演“金蠶脫殼”了,只見它不慌不忙得從小鞘裡溜出來了一眨眼就沒了。但是你一定想不到這個小鞘還可以做潛水艇,當石蠶想在水底休息時他就會把整個身體都塞進小鞘裡,這樣它和小鞘就回沉到水底。連石蠶這麼弱小的動物都能想出這麼妙的主意,真不能小看呀更讓我明白了要正確對待他人,不要小看他人,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

  蟬為什麼自己唱歌自己卻不覺得煩,這個我看書上知道了有可能蟬根本就聽不見任何聲音。

  《昆蟲記》是一部不朽的鉅著,給我們展現了一副神奇的昆蟲世界圖,我們要感謝法布林感謝他為我們貢獻出的一切。

《昆蟲記》讀後感700字2

  魯迅先生曾說《昆蟲記》是“講昆蟲故事”,“講昆蟲生活”的楷模,也很有益。我也是一個“養蟲人”。因此我對《昆蟲記》喜愛有加,可我遠遠比不上法布林。

  法布林,法國人,於1823年12月降生在法國南方一個貧窮的農民家中。上學時,他常跑到鄉間野外,兜裡裝滿了蝸牛,磨菇或其他植物,蟲類。15歲的法布林考入師範學校,他用當老師的工資買下一本昆蟲學著作,立志做一個為蟲子寫歷史的人。1879年《昆蟲記》第一卷問世,1880年,法布林用積攢下的錢買下一老民宅,取名“荒石園”。

  法布林用擬人化的手法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他將綠蟈蟈捕蟬寫得如同《武松打虎》一般精彩,《昆蟲記》也如同一面鏡子反應著人性世界。

  我也曾如同法布林一樣對蟲如痴如醉,我養過獨角仙、海南守宮(晰蜴的一種)、火玫瑰蜘蛛等。其中最有趣的便是養“獨角仙”,我得它時,是幼蟲一對。幼蟲身體白色呈“C”形有頭與三對足、大顎組成。

  幼蟲需養在營養土,模仿野外富有礦物質的土中,法布林筆下的金步甲幼蟲也是如此。在我一次次換土下,幼蟲慢慢成長,母幼先過渡至蛹期,金黃色的盜甲,三對有力的足,雖沒有公獨角仙的角但有著一對顎。

  漸漸過了蟄伏期,公與母獨角仙從蛹期的殼從慢慢出來如同法布林筆下的“金蟬脫殼”,蟬從殼中蛻變出來後,與先前的模樣兒大相徑庭!雙翼溼潤、沉重、透明,上面有一條條的淺色脈絡。獨角仙與蟬有雷同,但獨角仙有著蚴黑的盜甲如同出征戰士的裝備,不出意料獨角仙是好鬥者,如果你細心觀察常常會在樹上觀察到兩隻公獨角仙為爭奪竊窕淑女而大大出手。我的兩隻獨角仙吃著昆蟲果凍度過晚年,但他們卻沒有產生愛情的結晶;便一命嗚呼了。

  法布林曾說:“你們探究死亡,而我卻探究生命。”

  《昆蟲記》雖是科普類但有著堪比文學類的一個個故事為後代的隧蜂門衛,卑鄙無恥的小飛蟲這就是一個昆蟲世界。

《昆蟲記》讀後感700字3

  在《昆蟲記》中,螳螂應該是顯示人性並且最接近人的昆蟲了。

  螳螂不像蜘蛛那樣坐等送死鬼,也不像蚱蜢那樣衝上去胡撕亂扯,它卻是一個機靈鬼,直接和獵物面對面,但卻不盲目下手,瞅準時機一發即中。這就是螳螂和人的相似之處,聰明、有計謀。

  但螳螂還有人類父親的無私。螳螂體形矯健,上衣雅緻,體色淡綠,薄翼修長,多麼曼妙的身淨啊!但一到xx產卵期,雄螳螂的美妙就要成為歷史了。由於雌螳螂需要大量的營養,雌螳螂單靠捕獵是沒有有的,所以,我們偉大的螳螂父親就要奉獻出自己寶貴的身軀,為它的伴侶補充營養,幫助它的後代繁衍生息。螳螂父親是多麼忠誠,而有些昆蟲的父親卻到處“繁衍後代”,不顧自己的伴侶,而我們的螳螂父親卻如此無私,這也是為什麼法布林說很難找到一隻雄螳螂和雌螳螂配對了。在螳螂身上,我又看到了人類父親無私奉獻的光輝。

  螳螂身上又有著殘暴的性格。好像所有的昆蟲都懼怕螳螂,只要螳螂架子一擺,就像蝗蟲,彷彿被施了定身術,便僵硬地匍匐在地上,任由螳螂宰割,螳螂也不客氣,用大鉗子緊緊地鉗往蝗蟲,把它撕碎,再開始美餐。但遇到大灰蝗蟲這種身強力壯的獵物,比螳螂大了2,3倍,螳螂便動真格了,用盡全身力氣死死夾住大灰蝗蟲,用另一個鉗子直扎大灰蝗蟲的腦袋,最後,螳螂大吃一通、只剩下翅膀。怪不得法布林稱之為“魔怪狀態”,真是太可怖了。我從螳螂身上又看到了人類的殘暴、你死我活。

  螳螂的衝鋒陷陣又令我大吃一驚。當螳螂飢餓難耐,即使面對圓網蛛、冠冕蛛也無所畏懼。這些恐怖的獵物,有蛛絲,毒牙,但螳螂不假思索地衝上前,好似漫步水上,蛛絲對其沒有任何作用,機智的螳螂又一次展現它的風采,用鉗子鉗子住其後尾,順勢一跳,用鉗子扎蜘蛛的腦袋,蜘蛛便斃命了。螳螂的英勇、勇敢讓我看到了人類機智勇敢的品質。

  用人性去看蟲性,不如說是用蟲性來體現人性。法布林就是用昆蟲這一琴絃來拔動人類命運的顫音

《昆蟲記》讀後感700字4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用一生精力完成的一部昆蟲學鉅著。

  法布林用另類的眼光觀察大自然中的各種昆蟲,還使我知道了昆蟲世界中的許多奧秘。比如: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郎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法布林筆下的昆蟲是可愛的,是有感情的,它們是大自然的生靈。《昆蟲記》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它會像嬰兒般哭鬧。還有最慈愛的母親迷宮蛛和最好的父親西西弗。

  當然,昆蟲世界中也存在著弱肉強食。狼蛛用自己的毒牙打在獵物的頭部,然後露出滿意又快樂的神情,那些倒黴的蝗蟲蜻蜓和其他許多昆蟲還沒有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就做了它的盤中美餐。還有兇殘的步甲,無論它的敵手身材魁梧,還是蠻力猛勁,都嚇不住它,它肆無忌憚咬住敵人的頸部,讓對方動彈不得,直到沒有氣息為止,然後搜尋它的肚腹,開始大吃特吃。外表文質彬彬的螢火蟲,它對待獵物也很毒辣,它先用翅膀上的毒鉤麻醉獵物,等獵物沒有知覺時,再撕咬獵物。

  我也從《昆蟲記》中體會到了法布林那種勇於實踐,堅持不懈的精神。有一次,他對一篇昆蟲論文的結論有所懷疑,他就翻山越嶺,尋找這種昆蟲;他為了捕捉螳螂,被它的大刀劃傷,他也不放棄;還有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不辭辛苦不厭其煩地無數次登上海拔1912米的“望多山”採集標本。

  《昆蟲記》讓我瞭解了昆蟲的世界,使我大開眼界,但我更佩服法布林探索大自然而付出的精神和他那種百折不撓的毅力!

《昆蟲記》讀後感700字5

  《昆蟲記》是法布林花了一生的心血完成的。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原來昆蟲的世界是有那麼多的奧秘,這種奧秘讓我又有了新的夢想當一名昆蟲學家去研究昆蟲的奧秘!

  從這本書裡我知道了螞蟻怎樣和蚜蟲合作,寄生蟲是怎樣潛入其他昆蟲的家,禪是怎樣脫殼但是最讓我佩服的還是屎殼郎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和他們為大自然無私的奉獻。屎殼郎在許多人們心中都是有著不好的形象,但是因為有屎殼郎為我們清理大自然的垃圾,我們的才有乾淨的環境居住,如果沒有了屎殼郎,可能地球現在到處都是髒兮兮的大便。雖然屎殼郎受到這樣的恥辱,仍然無私的奉獻。我在電視上看到過一個關於屎殼郎故事:在以前,屎殼郎因為吃的是大便,所以被許多昆蟲看不起,這時有的屎殼郎就嘗試吃草生活,後來許多屎殼郎因為營養不良死亡了。過了一段時間,森林裡沒有昆蟲清理垃圾,森林裡到處都是昆蟲的排洩物、枯萎的植物,昆蟲們現在才知道了自己錯了,立刻去請屎殼郎為它們清理森林,後來森林又變回了原來美麗一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因為其他人的一個缺點而看不起他們,要從被人身上發現優點。

  屎殼郎是一種只知道工作的昆蟲,它的一生差不多都在工作,它跟懶惰的寄生蟲相差就是一個南極一個北極。屎殼郎的家是住在地底下的,屎殼郎一出生就先把母親留給它的遺產(一個梨)吃了維持生命,最後經過一次次的脫殼,它就成為一個健壯的屎殼郎青年。屎殼郎中有許多小偷,它們為了不用勞動也能的到勞動果實就不折手段的搶自己同胞的食物,有時還避免不了一場激烈的戰爭。但是如果哪隻屎殼郎的食物被偷了,它只能自認倒黴重新再去尋找食物,就算它認識偷它食物的屎殼郎,當它們再見面時,被偷食物的屎殼郎也會友好地跟偷它食物的屎殼郎打招呼。這就是屎殼郎的品質。

  屎殼郎雖然在我心目中也有不好的印象,但是現在我對屎殼郎又有了一種敬佩之情!

《昆蟲記》讀後感700字6

  法布林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神奇有趣的昆蟲世界,也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完美禮物《昆蟲記》。在這本書裡,昆蟲世界的真面目閃耀地登上了舞臺。這個世界裡不僅充滿了生機,更包含無窮的科學真理,讓我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奧秘。

  法布林的專注,以及他那份對大自然的熱情,實在讓我佩服。昆蟲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內心的情感,都一一展現在了法布林的筆下。法布林在這本書裡微妙地譜寫下了昆蟲生命的樂章昆蟲的生活以及各種種族之間的鬥爭。

  這本書讓我十分著迷,因為它包含了許多科學道理。比如說,讀完之後,我才知道:蜜蜂們是怎麼回家的;蟋蟀是怎樣蓋房子的;屎殼郎是怎樣滾糞球的這些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昆蟲們翩然登場,一個個故事都是那麼的奇異,那麼的有趣。

  法布林是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人。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既不善於觀察,也不善於思考。就好比上學的路上,這個幾乎每天都會經過的地方,我卻沒有認真地留意過路邊的花草。在學校學了那麼多的東西,各種植物的名字,我都沒有用在生活中。路邊的花草多種多樣,我卻一個也不認識。所以說,我們應該向法布林學習,懷著一份專注與熱情,去觀察、探尋大自然。

  我不僅感覺到法布林是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人,還體會到他已經融入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了。動物也是我們家園裡的一份子,我們應該去愛護它們,而不是去傷害它們。我覺得我這點也做得不夠好:有一次,我在教室裡發現了一隻壁虎,於是“召集”了同學們將它打死。壁虎本是益蟲,不會傷害我們的,而我卻傷害了一個這樣的小生命。現在想起來可真是不應該,我對那隻小壁虎感到很抱歉。無論是多小的生物,也有他們生活的權力,我們應該用愛心去呵護它們,讓家園更美麗。

  《昆蟲記》是一本值得一生去閱讀的好書。每一次閱讀都能給我們帶來別一番的滋味,不一樣的感想。這個五彩繽紛的昆蟲世界,讓人回味無窮。

《昆蟲記》讀後感700字7

  在鄉間小鎮的一處荒宅中,有一個昆蟲的樂園荒石園。園中有一個孜孜不倦的昆蟲學家手持放大鏡,津津有味地觀察著他的“孩子們”形形色色的昆蟲。追隨著法布林的《昆蟲記》中一行行的文字,展開一次昆蟲世界的旅行。

  也許你會認為:昆蟲學家最殘忍了,成天抓來一隻又一隻無辜的小蟲子解剖,還以蟲子們的犧牲換來昆蟲學家的科學成就。但是法布林卻與普通的昆蟲家截然不同,他總是在荒石園中觀察著活生生的蟲子,自由、毫無憂慮地生活著,法布林有時將自己想象成一隻活蹦亂跳的蟲子,與昆蟲們一同生活在美好、自由的昆蟲樂園裡。怪不得法布林對一般的昆蟲學家說:“你們探究死亡,我探究生命。”

  法布林不僅擅長觀察昆蟲,做觀察報告,他還很擅長讀懂昆蟲的心理,與昆蟲溝通。

  法布林在寫綠蟈蟈兒時,他不僅迷於蟈蟈華麗的外貌,還驚喜於綠蟈蟈兒的兇悍與貪婪。法布林眼中的蟈蟈通體嫩綠,身體側面是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得天獨厚,修長勻稱,大大的雙翼薄似輕紗。綠蟈蟈兒就好似神仙下凡,迷倒了法布林。而夜間的蟈蟈更讓法布林驚歎。夜間巡羅的兇猛的蟈蟈若是遇到了夜間的蟬,便會像一隻綠裝的強盜一番,抓住蟬,並給蟬進行開膛破肚的手術,法布林推測出蟈蟈的'飲食愛好後,便定時給蟈蟈帶餐點:有時是幾片梨子;有時是幾粒葡萄;還有時是松樹鰓金龜。蟈蟈們看到滿意餐點時,則是貪婪、津津有味地品嚐。

  從法布林的筆下,看到的不僅僅是蟲性,更是人性的發現。法布林又以人性去看昆蟲。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了他對生命的尊敬與讚美。法布林不但把昆蟲當作自己的觀察、研究物件,他還把昆蟲當做自己的孩子,成天精心地照顧著它們。

  小小的昆蟲在大自然的保護下,遵循著大自然的法則。法布林則以小小的昆蟲為琴絃,撥響了人類命運顫音的巨匠。

  一隻昆蟲,一個世界;一次記錄,一次旅行。

《昆蟲記》讀後感700字8

  狼蛛悄悄蹲在洞穴中,守株待兔,灰蝗蟲連飛帶跳,從一叢灌木到另一叢灌木;蟹蛛在花叢中,大口大口咀嚼著“碩大”的蜜蜂;蠍子們在玻璃箱裡秀恩愛。

  蟲子旁,且聽蟲吟。

  蟬和螞蟻的故事有了一個正確的結果,蟬冬天向螞蟻乞討米粒是莫須有的事,但它卻為人們所傳頌,連我家黃碩都有這本書。真實的情況是:蟬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在樹幹上打了一品井,卻為強盜螞蟻們所佔用,每開鑿出一口井,便有一群螞蟻前來搶井水喝,蟬一再避讓,螞蟻卻愈發氣焰囂經。以至於爬上蟬的背,咬蟬的腿,踐踏蟬的翅膀,連讓蟬壽終正寢的機會都沒有,法布林就發現許多螞蟻還在撕扯著微微抽搐著的蟬肉。但似乎沒一個個談論螞蟻的荒淫無度,提到螞蟻,人們想到的總是勤勞肯幹,吃苦耐勞,但人們從來覺得蟬是懶惰的,它只會抱怨。毫無生氣可言。

  驚人相似的一幕在我眼前浮現:明朝末年,努爾哈赤利用李成梁對他的培養為資本,起兵反明,所到之處“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卻有許多歷史學家說他為衝擊腐敗明朝,解放廣大人民作出重大的貢獻,加快歷史發展云云。我不說通曉古今,常識還是有的,馬隊所到之處沒有gdP的提高,沒有生產技術的發展,只有平民變為奴隸,沃土變為荒田,這也是一幕蟬和螞蟻的故事嗎?

  螳螂雖不及螞蟻一般無賴,卻乖戾暴躁。纖細的腰,長長的雙手,倒三角形的腦袋,花色豔麗的外衣,乍一看,還以為是一位神秘的巫師在跳大神,或是一個虔誠的朝聖者,實則不然。事實上,雄螳螂當上新郎時也意味著死神正在召喚他回去,如果昆蟲有儀式的話,大可將雄螳螂紅白事一塊兒辦,無論哪一隻雄螳螂都難逃雌螳螂的大刀,甚至一次發春期,死在雌螳螂大刀下的就有七隻雄螳螂,其貪婪可見一斑。

  我想知道,當我悲憫地看著蟲時,是否有一個更高階的生命在悲憫地看著我?

《昆蟲記》讀後感700字9

  朋友,你看過《昆蟲記》嗎?

  《昆蟲記》是由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動物行為學家法布林所著。他有著“昆蟲界的荷馬”“科學界的詩人”以及“昆蟲之父”的美名,達爾文還稱讚他是“難以效法的觀察家”。

  法布林的《昆蟲記》從出版後,就譽滿全球,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數十種版本,橫跨幾個大洲,縱貫兩個世紀,至今仍是一座無人逾越的豐碑,被譽為“昆蟲的史詩”。

  在我看來,《昆蟲記》是一本描述昆蟲習性、產卵、捕食、勞作與死亡等方面的科普書。它的文字樸實而又生動,敘述幽默而又風趣,讓我看到一個毫不保留的昆蟲大世界。它的內容詳盡細緻、通俗易懂,文章自然、親切,具有很強的可續性,讓我體會到了昆蟲世界的豐富多彩、妙趣橫生。另外,作者還多次引用希臘神話,歷史事件以及《聖經》中的典故,時而穿插著普羅旺斯語或阿拉丁的詩歌,語言優美且富有詩意。“蟬和螞蟻的預言”“大孔雀蝶的晚會”“花金龜”“隆格多克蠍的家庭”平日裡,在人們眼中渺小的昆蟲們透過這本書變成了一個個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先生會把《昆蟲記》稱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我心中也明白這個有趣的昆蟲世界不是作家創造的,它是真實的,是存在的,這其中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法布林眼中的昆蟲世界是那麼美妙,可我卻為何沒有看到那一面呢?

  透過《昆蟲記》,我彷彿看到了烈日炎炎的夏天,太陽好似要把大地烤熟,法布林不畏炎熱還在草叢中觀察昆蟲,冰天雪地的冬日,寒風刺骨,法布林不懼寒冷,還在尋找昆蟲這本書飽含了法布林幾十年如一日,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更蘊藏了他不斷探索真理,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

  法布林的這種精神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學習和生活中,我也應該像法布林那樣堅持不懈,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昆蟲記》讀後感7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