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中秋節> 中秋節的隨筆

中秋節的隨筆

有關中秋節的隨筆(合集10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說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中秋節的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中秋節的隨筆1

  今天是中秋節,中午我們一家人相聚在母親家吃飯,享受著團圓,感受著家庭的溫暖。由於我們的工作都很忙,中秋節的聚餐的準備工作,完全由78歲的老母親來完成,我們一再強調就是團聚,儘量簡單,但老人還是做了幾個傳統的,也是我們最喜歡吃的老菜:粉蒸肉和板栗燒雞,再準備了幾個炒菜、冷盤和青菜,簡單而實惠。

  早上10點鐘,我就趕過去幫忙,老媽媽已經準備好了所有的菜品,“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到了中午,弟弟和弟媳拿了雞蛋和飲料來了,女兒和女婿也拿著進口的奇異果來了,我趕緊“搶功”炒菜了……

  大家吃著老人準備的美食,談論著生活中的故事,其樂融融,吃完飯,我們幫媽媽收拾完東西,弟弟還有事,女兒還要上班,我們告別的母親。在下樓的那一刻,我突然想到,前天出院的病人,現在怎麼樣了?

  這是一個67歲的男性病人,今年7月,在某醫院診斷為乙狀結腸癌,肝臟多處轉移,而沒有做手術。今年9月1日,腫瘤科請我會診,病人已經是腸梗阻了,只能做急診做腸造瘻手術了,但病人有嚴重的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的紊亂,術前與家屬溝通,家屬非常理解手術的風險,他們說:我們知道父親的病情很重,就是下不了手術檯,我們也理解,絕不會與醫院扯皮的。

  有了家屬的充分理解,經過短時間的準備,2日,我們給病人做了手術,手術前,病人家裡來了40~50個家屬,看來是準備為病人送終的。手術中發現病人的腸管已經高度擴張了,直徑達到7~8釐米大小了,有成人的手臂那麼粗了,腫瘤已經和骨盆後壁緊密粘連了,腸繫膜上都是芝麻大小的轉移灶,肝臟已經成菠蘿樣改變了,手術別說切除了,就是造瘻都非常困難,我們只有切開小腸,放出了大量氣體和液體,這樣才能遊離乙狀結腸,我們大量的時間在忍受著糞便的巨臭和反胃,為病人清理腸管裡的大便,清理出的大便裝滿了7~8彎盤,手術做了3個多小時,當病人安全出手術室的時候,家屬沸騰了,連聲感謝。

  在後面的治療中,病人又出現了血糖增高、腎功能不全,代謝性酸中毒、低鉀血癥等一系列問題,我天天都在病房裡,甚至利用休息的時間來處理病人,病人的這些異常都被我們一一糾正了,正在逐漸的康復中,但上週病人的情緒突然發生了變化,堅決要求出院,我問其原因是,其老伴將病情全部告訴他了,他認為自己沒有救了,堅決要求死在家裡。11日晚上,病人的家屬30多人,又來到病房給病人做工作,仍沒有說服病人,值班護士只有給我打電話,我跟家屬說,病人的病情是穩定的,儘管病情很重,還沒有到生命的最後時刻。家屬說,我們知道,但我們無法說服他。最後我要求他們等到第二天我上班後處理。

  第二天,我跟病人和家屬談話,仍無法讓病人回心轉意,最後,我只有給病人換了藥,檢查了造瘻口,並教會家屬回去後如何護理,如何處理傷口。在給病人辦理出院手續的時候,我才發現病人出生的月和日和我是同一天,更加深了我的遺憾。

  今天是中秋節,我突然想到,病人回去三天了,他還好嗎?他最後放棄治療,執意要回家,是不是想過最後一箇中秋節呢?我慢慢地理解了老人的心事。

  一個醫生為什麼會如此牽掛一個普通的病人,我想心繫病人的安危的,絕不是我一個人是這樣做的,每位醫生都有這樣的經歷,這是職業的行為,生命之託,豈能懈怠,正是這樣的一種職業精神,讓醫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我應該感謝這位病人的幾十位家屬,正是因為他們的理解,讓我們敢於救治這種危重的病人,正是他們積極的配合,讓病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這樣的家屬,我們付出的再多都是值得的。

  我們希望病人在家裡能過一個團圓的中秋節。

有關中秋節的隨筆2

  八月十五中秋節到了。我剛吃過晚飯,便來到宅院裡和小夥伴一起盼著月亮。過了許久,一位小弟弟忽然喊道:“快看呀!”

  咱們看時,那天空上不知什麼時候鑽出了一個月亮,低掛在樹梢兒。未滿七歲的小妹妹躡手躡腳地爬上樹,她試圖去捕捉那個月亮,可總抓住一團空影。妹妹絕望的下了樹,用兩隻疑問的大眼睛看著那輪明月,月亮卻沒有改變,仍用他那圓圓的身子帶給人們潔白的光輝。

  當咱們閉上眼睛,幻想自己進入了月亮,沐浴著那如輕紗般的月光時,忽然月光似乎暗了下來,咱們睜開眼睛,哦!白雲像一隻展翅飛翔的老鷹,在它寬大的翅膀下,是那輪圓圓的月亮,老鷹的翅膀遮住了月亮。不幸的月亮只能透過雲片的縫隙灑下光輝。小弟弟眨著好奇的眼睛天真地問我:“姐姐,白雲會吃掉月亮嗎?”我定住了,愣了一會後笑著回答:“不,別擔心,它不會。它是怕月亮冷,給月亮穿衣裳!”話音剛落,一道耀眼的光射來,我朝天空望去,太好了!“老鷹飛走了,月亮的光比曾經更亮,更潔白了,而月亮也從樹梢升到了半空。

  這時的月亮圓圓的,像一隻純白色的盤子,月光似水,照射在地面上,松樹上,池水上和咱們身上。地面上如松針尖尖的,月光透在上面,彷彿把尖尖的葉變成了軟軟的,看上去舒適極了。池水上,是光和水的傑作,一種柔美的水波,那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池水中,也有一個月亮,那是一個圓圓的,一遇水波就酥酥的顫的月亮,看見它顫的人都會不幸這個小月亮。月光照在咱們身上,雖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我們都覺得讓月光灑在自己身上,會有一種說不出的舒適。既想享受這種舒適,又願欣賞這如水般的月光。

  啊!月亮,你是代表著世界上一切夸姣的事物,但凡能知道到你的夸姣的人,都會具有一顆仁慈、夸姣、純淨的心!

有關中秋節的隨筆3

  農曆八月十五,秋已過半,是為中秋。中秋時節秋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古人一直把月圓視為團圓的象徵,所以八月十五又稱“團圓節”,那些有關中秋節的記憶你還記得嗎?

  (一)半塊月餅

  又是一年中秋節,手捧著香甜的月餅,小月竟然不捨得咬下去,看著這圓圓的月餅,小月浮想聯翩……那是六十年代末,小月的愛人家境不是很富裕,應該說是很貧窮,當時住在火車站對面的小馬架子裡,過中秋節怎麼能有錢去買月餅呢。所以當他對小月講述的時候,小月聽得直流淚……

  他第一次吃月餅是六、七歲的光景,不只記得月餅的香甜可口,還記得捱了母親一頓揍。他有個小夥伴叫小力,小力的姐姐嫁到了林業局二工地,他們相約去看小力的姐姐,從縣城到二工地要走十多里的路,途經一工地,當時他的舅舅家在一工地,舅舅是林業局工人,舅媽是學校的老師,家境當然要比他家好。進到舅媽家的屋子裡他第一眼就看到櫃子上面放著兩包月餅,用包裝紙包著,繫著紙繩兒,他甚至聞到了月餅的香味兒。舅媽不好不拿給他吃,可是舅媽家還有兩個弟弟,於是舅媽只拿了一塊月餅,用手掰開兩半兒遞給了他們一人一半兒,他看到裡面有青紅絲、花生仁等等,他先是用舌頭舔舔,好甜啊!咬了一小口,接著三兩口就吃完了,他看到舅媽冷冷的拒絕的.眼神,他是這麼描述的,以至於許多年後他還記得。他和小力離開了舅舅家去了二工地,後來的事情他有些不記得,只記得他人生中第一次吃月餅的情形,回到家後母親因為找不到他急得不行,所以看到他回來當然就是一頓胖揍,他說母親似乎沒有太用力,他沒有覺得有多疼,他看到母親邊打他邊在偷偷抹眼淚……那半塊兒月餅一直在他眼前晃動,那月餅的香味一直讓他回憶了很多年……

  現在物質生活極為豐富,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漸提高,中秋節的月餅花樣翻新。每當節日來臨時,臨街的商店竟然把各式各樣包裝的月餅、水果、飲料等等擺在店鋪外面招徠顧客。在節日的氛圍中,小月買了月餅回家過節,他竟然有些抗拒,因為在那之後他再沒有吃到過那麼香甜的月餅!

  (二)爺爺為我打月餅

  又是一年中秋節,小月手捧著香甜美味的月餅,看著上面的花紋,就想起了爺爺做的酥皮月餅,它沒有花紋,用豬油,麵粉等製成,鬆脆、香酥、層酥相疊,邊咬邊要用手接著,那酥皮隨時會掉下來,非常美味可口。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每到節前的幾天,爺爺就開始起早貪晚地忙碌,節日當天睜開眼睛一準就能看到爺爺做好的月餅放在眼前,上面還點著幾個小紅點兒,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隨著孩子們一個個長大成家,爺爺要做的月餅就越來越多,每個人都有份兒,用古老的包裝方式包好,繫上紙繩兒,有時候爺爺還會用毛筆在包裝紙上面寫上孩子們的名字。只是小月到如今也沒弄明白,爺爺做月餅的時候為什麼不讓姑姑媽媽她們看到呢?難道是沿襲著古老的傳統,手藝傳男不傳女嗎?這門手藝隨著爺爺的去世在小月家也就失傳了,小月曾問過爸爸,爺爺的手藝在哪兒學的呢?爸爸說以前家裡是開點心鋪子的,爺爺不只會做月餅,還會做各種小點心、比如蜜餞等等。後來爺爺去供銷社上班,全家老少七口人,爺爺的工資不能維持其生計,就帶著全家闖關東了。剛到東北時家境貧寒,租住在別人家房子,餬口尚有問題,哪有餘糧去做點心呢。隨著生活的好轉,爺爺把扔下的手藝撿起來,每到農曆八月十五日,親手為孩子們打月餅。他就像一個神奇的魔術師,把麵粉、雞蛋、白糖、芝麻等等材料變成一個個圓圓的甜酥月餅,爺爺的手藝是失傳了,但他留給兒孫們的記憶一直都在。在時代的大背景下,一塊小小的月餅也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小月知道有一首歌歌名是《爺爺為我打月餅》,它是八十年代初拍攝的革命戰爭故事影片《啊,搖籃》中的插曲。這首歌反映的是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徵時紅軍老爺爺關心革命小娃娃的感人故事。小月的爺爺不是老紅軍,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孩子們濃濃的愛!

  (三)不一樣的月亮一樣的思念

  又是中秋節,天上的月亮是一樣的嗎?小月抬頭望著天空,月亮忽而鑽進雲層,忽而露出潔白的圓圓的臉俯視著大地……季羨林老先生曾說“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的故鄉的月亮。”也許月亮真的是不一樣吧……

  小月的侄女婉兒考上了省城的大學,開學沒幾天就趕上了這個傳統節日中秋節,學校放了三天假婉兒沒有回來,在診所打上了吊針。婉兒是個堅強的女孩兒,新生開學就參加軍訓累得就差沒哭鼻子了,這不在風裡雨裡訓練終於累倒了,全家人在一起過節,她透過手機影片向家人問候,表達了對家人的思念之情。家人也非常想她,這個父母的掌上明珠,爺爺奶奶的開心果。看到影片中那個楚楚可憐的小人兒獨在異鄉,小月的心就那麼一痛,她竟然想到了三十年前,往事一幕幕在眼前浮現……

  也是中秋節,也是大一剛開學不久,小月也非常想家,想爸爸媽媽,想弟弟妹妹,甚至想家裡的小雞小狗,想家裡的一切……站在寢室樓的陽臺上止不住偷偷落淚,那時的月亮沒有躲進雲層,而是在天上憐愛地看著她,向她灑下愛撫的光輝。學校沒有放假,班級召開了聯歡晚會,小月讀了一首詩,當讀到“媽媽在老槐樹下招手,額前飄著一縷白髮”時,小月的淚順著腮邊慢慢流了下來,其實只要看到“媽媽”這兩個字,小月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女同學都趴在桌子上哭了,十七、八歲的年紀啊,都有一顆敏感的心!日子就是這樣慢慢過來的,每個人都要學會獨自成長!

  中秋佳節本是個團圓的日子,孩子們因為工作因為學業在外地都沒有回家,他鄉的月亮也一定是圓圓的吧,遙望著天上的月亮,小月心裡在想,月亮也許是不一樣,但彼此的思念一定是一樣的,一如當年!

有關中秋節的隨筆4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裡,除了春節,中秋節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在八月十五這個月圓之夜,皎潔的明月“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人們思念什麼?思念的是遠方的親人。雖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無論怎樣,到了八月十五這一天,人們總希望能和遠方的親人團圓。這是中國的古老傳統,也是東方文化的深刻內涵,這種親情是什麼力量也無法阻擋的。所以中秋便成“全家團圓”的象徵節日。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們一大家子又圍坐在大圓桌旁一塊兒吃飯,滿桌子的菜各式各樣的,我夾起一片熱騰騰的肥肉慢慢咀嚼著,味道鮮嫩極了!真是好久都沒有吃到過這麼美味可口的飯菜了。大家都吃得很起勁,漸漸興高采烈起來,都相互祝福著乾杯。“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飯後,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裡賞月。面前放著許多月餅,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覺就好像今兒個和家人聚在一起高高興興的感覺一樣。“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日裡的確實不一樣,那圓圓的樣子不就像我們這圍坐在一起的一家人嗎。

  “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清朗,星月交輝,六街三市,竟放花燈”,向院外望去,街市上熱鬧的景象更勝往日,處處都洋溢著全家團聚所帶來的幸福氣氛。

  然而我又想起王建的一詩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絲落誰家”。是啊,就在人們與家人團圓時,一定也有人身在他鄉而沒能與家人團聚,所以我向今晚的圓月託去了一份祝福,希望孤單的你不要傷悲,抬頭看看那侖明月吧,說不定你的家人也正看著它呢。

有關中秋節的隨筆5

  微涼暗淡的風雨剛剛結束了這個短暫的我們所期待的中秋,現在大家有開始忙碌的投入工作中。雖然這個中秋有許多同事們沒有回家與家人團聚。但是在我們這個晶片大家庭裡,我們已然過了團圓中秋,現在依然如此。

  剛剛結束的中秋博餅聚餐,讓我們整個晶片大家庭在一起共歡暢飲。其中的博餅活動更是讓大家期待。看著大家滿載各式各樣的禮品回來,看著大家滿懷喜悅的笑臉,我也是由衷的歡喜。還有目前正在進行的微信博餅活動,大家也是滿懷期待。夜裡出去吃飯,出去休息時都能看到同事們在搖著手機博餅。呵呵,我當然也不例外了。

  去年中秋,我沒有回家,在公司上班。今年,我特地回了家,與家人們過中秋。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雨,可是這並不能影響我喜悅的心情。看著回家的馬路兩旁的柏樹在風雨中搖擺,似乎是在歡迎我回家呢!我也感覺到家裡的空氣是格外的清新舒爽。雖然在家的兩天裡幾乎是在雨中度,但是我沒有感覺什麼不好,看著家裡庭院中盛長的花花草草,其中有一部分還是我上學離家前栽種的,看著那四面垂吊的吊蘭,清脆挺拔的寶石蘭,肥碩飽滿的蘆薈……我的心情也就不是那麼沉悶了。在家裡,和爸媽一起吃個家常飯,飯後聊聊家常。我感受到的是滿滿的溫馨。

  短暫的中秋結束了,我又返回到我們這個晶片大家庭裡來。上班期間看到大家,和大家一起工作、聊天、吃飯。看著大家的笑臉,我又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雖然,這兩天雨天沒有看到美麗的圓月,可是在家裡和家人們相聚,在公司和同事們相融。我能感受到那美麗的圓月一直就在我們的心中。

有關中秋節的隨筆6

  我並不是個喜歡應景的人,本來不打算寫有關中秋的東西,可是有些鏡頭這兩天經常在我眼前閃現,我不得不忠實地把它們記錄下來:

  小時候的節日,對孩子們來講就是可以大吃大喝改善生活的日子,所以對於重大節日,孩子們更是翹首期盼。每當中秋前幾天,奶奶就會買回用黃色包裝紙包裹好的兩斤月餅,然後踩在凳子上,將它放進那個懸掛在正房一角的手編小筐裡。口中還唸唸有詞地說:放好了,不要讓老鼠吃掉,中秋才會有月餅吃。

  於是,我每天都會凝視那個手編小筐,它是爺爺親手用柳條變成,花紋那麼精緻,那麼漂亮,讓人很難想象它竟是出自爺爺那麼暴躁的一個人的粗糙之手。他平時不苟言笑,很少說話,每天除了幹活,就是一個人吧嗒吧嗒地默默抽菸,沒人知道他心裡到底藏了什麼。

  月餅的香味透過柳條筐狹窄的縫隙瀰漫在整個屋子裡,怎麼那麼香,害得我忍不住流口水。流口水的不止我一個,還有比我大不了幾歲的小叔和小姑,看一眼他們的眼神就知道,其實奶奶所謂的老鼠到底指的是什麼。現在想想,奶奶真的是有智慧啊,那個柳條筐掛在正房裡,每個人都能看到,“老鼠們”就不敢輕舉妄動了,不然可能早就不見蹤影了。

  和奶奶相比,媽媽的做法真的好大膽,她把月餅就放在家裡木櫃上的托盤裡,這個位置,只要想拿就順手可得。她告訴我們姐妹仨,這是中秋節才能吃的,一共四塊,我們姐妹仨每人一塊,她和爸爸分一塊,如果誰提前吃了,中秋那天就沒得吃了。正是她的這句話起了震懾作用,雖然都饞得流口水,但每一個人都不敢動。

  終於到了中秋節之夜,水果擺滿了餐桌,媽媽給每個人分一塊月餅,那場面頗具儀式感。分月餅時,每次都會讓我先選,因為她知道我喜歡月餅上漂亮的圖案,而每塊月餅上的圖案都是不同的。我於是選了自己喜歡的圖案心滿意足地在一旁慢慢欣賞,並不捨得吃。拿著月餅,聞著它的香,望著天上的圓圓的月亮,那如水的月光至今還印在我腦海裡,令我難忘。

  不知什麼時候,二妹走過來,指著我手中的月餅說:“姐,原來你不愛吃月餅啊,那你能不能分給我半塊啊?”我問她:不是每人一塊嗎,你的呢?“我的已經吃完了,你分給我半塊行嗎?”我本來並不情願,但看著她那祈求的眼神,只能心疼地分給她一半。就著月光,我一點點品嚐著香甜的月餅,感覺中秋之夜是那麼美好。

  那時的日子是苦的,可現在回想起來卻都是甜。

  如今,每到中秋,家裡都有吃不完的月餅,可當年捨不得吃月餅的爺爺奶奶和媽媽卻都去了天堂,而每到中秋就惦記著分走我半塊月餅的妹妹們也和我遠隔千里。其實,這個中秋,我多想有人能和我再分半塊月餅啊!

有關中秋節的隨筆7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個時候人們都要吃月餅、賞月、家人團圓,因為那天的月亮最圓。關於中秋的月亮還有許多美妙的故事,帶著這些憧憬,今年中秋節,我也賞月了。

  那天晚上,我在看電視,忽然想起今天是中秋節,便叫上媽媽拿上望遠鏡,一起來到小區門口賞月。我們等了半天,天空一片空白,連星星的影子也沒有,天上空空的,只有深色,沒有其它顏色,我們有些失望了。但是,一會兒,我看見了天上有一朦朧的光芒,也有了一些些星星。我想:星星都出來了,那麼月亮一定也會出來。我望著天上,慢慢地有了一絲光芒,彎彎的,一會兒又變成了小船;最後變成了一個大圓盤子。“啊,月亮出來了!”圓圓的月亮在天空上,把它那皎潔的光芒灑向大地,把大地照得亮晶晶的。

  月亮的銀白色光芒照在樹上,樹像披上了一件白紗衣,照在花上,花像一面鏡子,把光線反射到我的臉上。看著月亮,月亮上面似乎有什麼東西?噢,那可能就是傳說中計程車嫦娥和玉兔吧,正望著亮晶晶的大地。不一會兒,月亮不見了“是什麼東西?”慢慢地那東西飄走了,藉著月光看,那是雲。原來,晚上也有云呀。這時,我發現,地上的螞蟻不動了,好像也在看月亮。月亮多麼迷人啊!媽媽告訴我:“因為人們為了日子能過得圓滿,所以,人們要望著月亮許願。”於是我也許了一個願:希望每天日子能過得圓滿。

  月亮真神秘啊!又圓又美又亮,下一次我一定還會再賞月。

  明《西湖遊覽志餘》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燕,或攜瞌湖船,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

  為何中秋月色倍於常時呢?據現代氣象科學分析,中秋之時,多屬高氣壓天氣系統控制,大氣層結穩定,空中微粒、塵埃,雜質較少,視程良好,秋高氣爽,因此,月色分外明亮。

有關中秋節的隨筆8

  說起今年的中秋節,我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因為我既沒有與爸爸去飯店與親戚吃飯,也沒有和媽媽一起去外公外婆家看月亮,只有爸爸一個人去吃飯,只有我和媽媽兩個人在家裡,也就晚飯吃了一頓餃子,而已。

  晚上六點二十,我下樓和我的夥伴沒一起玩耍時,抬頭仰望夜空,我看到的除了黑壓壓的雲朵,還是黑壓壓的雲朵,一點都沒有看見那個美麗的身影——我愛的月亮。心裡空落落的,漫不經心的回家了……

  夜,漸漸涼了,在平時外面人也少了,而今天卻不同,外面的人反而越來越多了,大多數都是來賞月的。

  晚上八點左右,我來到家中的陽臺前,看見了那個美麗的身影——月亮。現在,總不只是黑壓壓的雲朵了,還多了一個月亮悄悄地爬上了雲梢,而且顯得格外刺眼。看著格外刺眼的月亮,我不經想起了兩句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看著看著,我的心情舒暢了,我為了記住今年的月亮,還特地用手機把今年的月亮拍了下來,留作紀念。我看得入了神,突然,有一陣格外刺耳的話語傳來“今年的月亮真美啊!”“今年我家總算團圓嘍!”原來是在樓下討論中秋節的爺爺奶奶們,一提到這些,那些爺爺奶奶們就特別高興。聽到這些,我的心裡被微微牽動了一下:原本實在外公外婆賞月的事情,想去來就鼻子酸……

  想起以前,不管是什麼節日,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外公外婆家過節,每天在一起談家常,在那個時候總是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每次回家時,總是不捨得走。而現在,我想去,可是媽媽總是不帶我去,漸漸的,時間一長,媽媽帶我去,我也感到了陌生,總是不想去,一去就想哭……

  過了這次的中秋節,我的感想是:人生在世,離離合合,聚聚分分,都不能阻隔我們對這天的嚮往和期盼。皓月當空,夜如白晝,總有絲絲的牽掛和祝福,潺潺的流進心田。中秋節是我們閤家歡樂的日子,中秋節是我們思念親人的日子,中秋節更是我們不可磨滅的日子!在這兒,我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有關中秋節的隨筆9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每到中秋節,家家戶戶都歡聚一堂,賞桂花,看月亮,嘗月餅,品中秋,家家團圓,其樂融融!

  八月十五,花好月圓,多美的意境啊!聽爺爺說,小時候在鄉下過中秋可好玩啦。他們那時候中秋節的晚上大家吃過飯,都坐在小院子裡的,泡上一壺清茶,由祖母搬出兩個芝麻餡的像月亮一樣的大月餅,切成一小塊小塊的,邊吃著甜美的月餅,邊聽老人講著月亮上美麗的神話故事。老人說,月亮上有一棵大大的桂花樹,有個人叫吳剛,整天想砍那棵神樹,怎麼也砍不斷;還有個大大的月宮,裡面住著美麗的嫦娥仙子和她的小玉兔。他們開心的生活在月亮上。好美的神話故事哦!

  八月桂花香!中秋佳節,桂花飄香。此時正趕上桂花的旺盛期。公園裡,馬路邊,爺爺家的小花園,都飄蕩著桂花香!瞧那朵朵花兒,金黃,一朵朵都那麼玲瓏嬌小,一簇簇一團團,朵朵相依,金黃的花兒被墨綠的葉子襯托著,清香宜人,生機勃勃。中秋假日,閒暇時,和爺爺奶奶,去公園賞桂花,花香撲鼻,沁人心脾!

  中秋賞月自然少不了月餅了。大家愛吃月餅嗎?現在的我們真幸福。爺爺說,小時候過中秋,爸爸媽媽只有吃那個大大的'芝麻月餅,還捨不得呢。而我們現在吃的月餅,品種各異,有蛋黃的,蓮蓉的,豆沙的……。味道多樣,鹹的,甜的,桂花味的……。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月餅象徵著團圓,所以是中秋佳節必須要吃月餅啦。

  在這美好的節日裡,品中秋,品幸福,請同學們和我一起預祝美好的明天吧!

有關中秋節的隨筆10

  秋風送爽,不經意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悄然而至。我喜歡這個節日,更喜歡這個節日裡一家人溫暖而又溫馨的感覺。如果你閉上眼睛細品,真的會感受到節日空氣裡的絲絲甜意。

  隨著年齡增長,我已進入中年,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對這個節日的期待一直像小時候那麼的強烈,兒時過節的情節總是縈繞在腦海,揮之不去而又回味綿長。我記得小時候,中秋節的天空總是那麼的晴朗,在溫暖的陽光下,成熟的莊稼在地裡泛著喜悅的金黃。吃完早飯,我和姐姐就掰著手指頭計算時間,眼巴巴地盼望著夜色儘快降臨,因為只有明月當空時,我們才能吃上香甜的月餅、提著燈籠到處玩耍。對於我來說,中秋節晚飯再豐盛也沒有月餅好吃。儘管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吃上一頓紅燒肉是最幸福的事兒了,但八月十五的月餅才是最讓我惦記的,一年只有一次,真的非常渴望。那個時代,每年過節,每家只能買到二斤月餅,還是限量供應的。數量越少,月餅給我們的誘惑力就越大。

  隨著月亮越來越亮,我最盼望的時刻終於到來了。我們姐弟六人圍坐在小圓桌前,等待著幸福時刻的到來。小時候,我不懂得什麼是“矜持”,只是使勁兒的把小身板坐得直直的,儘量不讓口水留下來,眼睛儘量不直勾勾地盯著月餅看。爸爸微笑著坐在一邊抽菸,慈愛地看著我們這六個小饞貓兒。在我們姐弟眼裡,中秋節夜裡爸爸忽明忽暗的火光,是除了月餅以外,留在我們記憶裡最深刻的情景了。隨著層層包裝被媽媽開啟,散發著香甜氣息的月餅在皎潔的月色下是那麼的誘人,不約而同的,我和姐姐們都嚥下了口水。二斤月餅只有十個小圓餅,一家八口咋分?我家自有我家分月餅的高招。媽媽總是先拿出兩塊月餅送給無兒無女的鄰居張大爺,然後再總結一下今年來我們姐弟的學習情況和各自的乖巧程度,學習最好的、最懂事聽話的孩子會分到兩塊,這兩塊月餅總是年年被大姐得到。對於大姐的兩塊月餅,我們沒有任何異議,心服口服,大姐學習好,又幫爸媽做家務,我們服氣。隨後,剩下的五個孩子每人一塊,爸媽同吃一塊。月餅,雖然是這麼分的,但是每年都是我吃得最多。大姐的那兩塊,必然會給我一塊,爸媽的那一塊我也會毫不客氣地笑納。

  小時候,我光顧著吃了,根本沒有體會到爸媽這麼做的含義:送給張大爺的那兩塊月餅,是敬老、愛老,傳承了中華民族悠久的以孝為先的優良傳統;獎勵給大姐的兩塊月餅,是對好孩子的一種獎勵和激勵,告訴我們,只要努力了,就會得到回報。樸實無華的他們沒有講大道理,而是透過言傳身教,讓我們明白了為人處事的道理。

  長大後的我,對於中秋節又有了不同的理解和認識。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餅對我來說不再是一種奢侈品,超市裡盡是琳琅滿目的各色月餅,它們吃在嘴裡,已然沒有了小時候沁在骨子裡的香甜感覺,更多的只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而兒時分月餅的場景,已經定格在記憶的最深處了。常常想,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再回到過去,再雙手接過爸媽分給的月餅,享受家人團圓,與月共圓的美好時刻,多好!

  時光如水,歲月如歌,時代在步前進,美好再繼續。現在,中秋節已經被定為法定假日,人們可以隨心隨意選擇如何度過。可以外出遠遊,放鬆心情,擁抱自然;可以在家懶睡,給自己一個不被瑣事煩擾的一個理由;還可以搭載飛機,在最短的時間內回到千里之外的父母身邊,共享團圓之樂。儘管時代變了,節日的氛圍不再那麼濃厚,但八月十五的月餅依舊香甜,中秋佳節的團圓盼望依然強烈。

  每到中秋,我都會將小時候分月餅的往事講給女兒聽,與她分享我那時的喜悅。她會點頭,也會不時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只是她不會理解,被她咬過一口就說不好吃的月餅,為何曾經那麼的珍貴,讓我動情、念念不忘。現在,我不會再勉強讓她去理解那個時代的感受,只是希望她健康快樂,每時每刻都擁有像我兒時過節那樣的幸福。因為,我只想讓她記住現在這美好的中秋和這美好的時代,也讓自己在回憶中逐漸成長完成轉換,把曾經的幸福和當前的幸福積累、沉澱,成為人生最寶貴的經歷。

  今年的中秋夜,我會和女兒再一次朗誦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中秋節的隨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