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高中傳統文化議論文

高中傳統文化議論文

高中傳統文化議論文8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傳統文化議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傳統文化議論文1

  隨著社會的變革,一個嚴峻的現實是,我們很多傳統節日都被冷落了,誠然,聖誕節、復活節等“洋節”的到來帶給了我們新鮮活躍的西方文化,拓寬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見聞,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如今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似乎對“洋節”過分偏愛從而忽視了我們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這個農業文明向城市文明、工業文明轉化的時代,傳統節日儀式上的淡化雖難以避免,但節日若是被人們淡忘,甚至尋覓不到一息對傳統節日的記憶,那將是危險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需要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不尊重不善待傳統文化,難免逐漸喪失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在邁向現代化的程序中,如何堅守傳統文化,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重視的課題。

  每一個佳節都寄託著華夏兒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願。在中國,每個傳統節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寓意,每個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都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裡面所蘊含的是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人類智慧的結晶。當下,只要我們記住傳統節日內涵,牢記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深刻韻味,改變傳統節日的慶祝方式未嘗不可。

  當然,堅守傳統文化內涵意在守住民族文化的深刻內涵,這並不意味著墨守陳規或固步自封,而應是呼應時代、順應發展要求、創新形式和突破。

高中傳統文化議論文2

  大家應該都知道,現在中國面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越來越冷落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

  我國的傳統文化可說是豐富多彩,上到節日下到名勝古蹟。這麼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我們怎麼去繼承和弘揚呢?首先,我認為可以建立一個網站,然後寫上中國的傳統文化之類的一些文章,這樣可以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

  其次,想要繼承我國的傳統文化,先要請全中國人注意,我們可以適當的去了解別的國家的傳統文化,但是不能丟掉了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打個比方吧,比如大家都對聖誕節比較感興趣,而卻越來越冷落了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等中國的傳統節日,以至於端午節的申遺產文化權給了韓國江陵,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嗎?所以,要繼承我國的傳統文化,請所有的國人多瞭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的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最後請大家一起行動起來,為了繼承和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多多宣傳,多多瞭解一下我國的傳統文化,千萬不要冷落了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

高中傳統文化議論文3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性何種的歷史星河中,有一束星光從未熄滅,它只是默默的在哪裡閃爍著光芒。他的光透過了重重雲霧,照射入華夏民族的心房,並在此植根,永不磨滅。它便是歷經歲月考驗的中國的優秀的傳統文化。

  古者有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志存高遠;有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無私精神;有陶淵明的“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閒適灑脫。詩詞文學之精華流傳至今,亦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詩詞文化的平平仄仄跨越了千古與今人對話,彰顯其情感與精神。這就是傳統詩詞文化在時間跨度上的價值超越。

  眾所周知,民族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與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民族傳統節日是融合了各個不同時代的人民的美好祝願與承載著中華民族精神的不朽支柱。它行走於華夏兒女心中,誰能否認它存在的價值?

  說起“否認”優秀的傳統文化,我不由想起近代新文化運動中激進派對傳統文化全盤否認的極端行為。他們全盤否認了傳統文化,忽視了其存在的價值與精華,並且幻想全盤西化。連民族的精神與根基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人,又怎麼會成功呢?

  我認為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根基,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更是一個民族凝聚力與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優秀的傳統文化包含詩詞文化對於所處時代的感受與表達,包含了文學界生生不息的動力,包含了中華兒女的情感,更是包含著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動力。所以我們要肯定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

  而對於高考中新添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我對其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為它是以一種新的形式讓優秀的傳統文化跨越時空侷限在當代星光“再現”。它以新的形式與方法,再次發揮其所包含的民族情懷的作用,再次彰顯中華民族精神的光芒,是再一次的弘揚中華民族難能可貴的精神。讓優秀傳統文化再次在當代的學生身上“再現”。

  優秀的傳統文化歷經考驗在當今時代再次發揮光和熱。而我們所需做的,便是秉承它的內涵並且發揚。我們要以此建立一個具有強大的,追求卓越的,境界高遠的華夏民族。讓我們讓優秀的傳統文化的星光照亮更廣闊的中華大地吧!

高中傳統文化議論文4

  作為華夏兒女,中國的文化想必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知曉一些。作為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中國的文化可以說是現存的歷史最久的國家。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從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就能體現出來,今天就讓我們來談一談中國的飲食文化。

  中國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其飲食文化可大有講究。首先是人們對食材的講究。對於北方人來說,他們以麵食為主,肉食為輔。由於地理環境的因素,北方的氣候條件更適合豬、牛等牲畜的生長,所以他們做菜以牛羊肉居多。而南方的居民們則偏向於水產品、家禽等。南方人以米飯為主食,因為南方氣候條件溫和,適合水稻種植和魚類養殖。除了南北地域的劃分,沿海地區的人們世代居住在海邊,以海產品為主,所以當地人們大多都吃海鮮。這些便是對於食材的考究。

  更為重要的還是餐桌禮儀。餐桌禮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相當完善是在周代,中國向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古人對於這些禮儀是十分注重的。在古代,為了更好地體現長幼、尊卑之分,餐桌禮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首先便是入座,請別人吃飯時應先請客人入座上席,這是對客人的尊重。再請家中的長輩入座客人旁邊的座位,這是對長輩的尊重。最後才是自己。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入座時不能發出太大的聲響,並且入座之後不要隨便動碗筷。吃飯時,先請客人動筷子然後請老人動筷子,夾菜的時候要少夾一些。這才能體現出作為主人的文化素養。還有一些必須要注意的行為舉止,如不要隨意打嗝,吃魚或骨頭的時候應將魚刺和骨頭輕放在自己碟子或一張紙巾上。作為主人,可適當調節一下氣氛,多和客人談笑。作為客人,在離席是要向主人表示感謝,並且表示下次請他吃飯。這些餐桌禮儀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僅體現了自己的禮貌禮儀,還展現了自己的文化之風,使別人對你印象良好。

  對於餐具的考究,我國的文化也是很久遠的。簡單說一下筷子,作為東方的大國,與西方國家有著明顯的差異,西方國家的人吃東西慣用刀叉,而國人更偏向於使用筷子。筷子的歷史十分久遠的,在古代,筷子叫做“箸”,箸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而刀叉的廣泛使用卻是在11世紀的義大利塔斯卡地區,刀叉的歷史僅僅只有1000多年,而筷子比它久遠得多。在古代,筷子作為方便夾菜的餐具開始廣泛使用。到了後來,筷子還成為了一種象徵性的物件。裝飾豪華精美的筷子,常常象徵了高貴的權利和豐厚的財力。到近後代,筷子已然成為了百姓們的餐具,一直流傳到現在。

  最後便是食物的做法,中國人對於食品的做法多達幾十種。而不同的做法做出的菜品又不同,所以根據不同的做法就誕生了八大菜系。分別是魯、川、粵、蘇、閩、浙、湘、徽八個菜系。做法可簡單地分為煎、炒、燒、煮、蒸、烤等幾種方式。魯菜作為八大菜系之首,其獨特的做法可以稱為一絕,菜式中正大氣,平和養生,滋補身體,令人叫好。川菜是我國菜式最多的菜系,一般以炒和燒為主四川人善用麻辣辛香的調味料,吃起來又麻又辣,使人充滿激情。川菜始於秦漢年代,是特色的民間菜系,有著“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說法。而蘇菜和閩菜都傾向於調湯調味,這兩種菜的共同點都是口味平和,令人舒適。八大菜系的誕生,將中國的飲食文化推到了頂峰,各種民間美食層出不窮,實乃大國文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但我們不能忘記祖先們留下來的東西,更應該將其永遠地傳承下去。

高中傳統文化議論文5

  中華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深入精髓,讓人深深的震撼,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中華傳統文化漸漸淡化,近年各種損壞傳統文化的事情侵入我們的內心。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離我們越來越遠。

  面對物質的*,尊嚴應該如何存在?十幾年前的一個春天,韓國某公司的女老闆以員工沒按照她的吩咐去休息為理由,喝令全體中國員工下跪。一百多名員工迫於無奈跪下,唯獨孫天帥剛直的立在原地。女老闆惡狠狠的'威脅說不下跪就開除,孫天帥很堅定的說了一句“我是中國人”後憤然離去。孫天帥用實際行動證明尊嚴實實在在的要重過各種物質甚至於是生命,有尊嚴的人面對權貴不卑不亢,面對不義之財不饞不貪,面對不公之事不忍不避。一個人有了尊嚴便有了支撐生命的靈魂的骨架。一個民族有了尊嚴,那麼這便是一個充滿希望,不可戰勝的民族。

  面對日漸冷淡的人心,愛心該何去何從?有這樣一位老太太,她的住房是由五個子女湊錢買的,面積不大,臥室只有不到十平米,她的櫃子還是她結婚時候從舊貨市場買的,桌子跟椅子都有幾十年的“高齡”了。她就是中國當代家喻戶曉的人物,傑出的豫劇大師常香玉。建國後,她用自己的演出收入為農民捐獻了拖拉機;抗美援朝時,她和丈夫在各地巡迴義演,為志願軍捐過飛機;十年*後,她把補發的所有工資作為黨費全部上交。愛心是永不低頭、永不屈服的錚錚鐵骨,是人類走向興旺和發達的希望和靈魂。愛心是陽光,溫暖每一個人,驅散所有黑暗,愛心是綿綿不絕的江河,流遍世界各地,一個充滿愛心,懂得團結互助的民族擁有不可戰勝的剛毅。

  面對日益物質化的世界,夢想在哪裡生根?“夢想,是註定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陳歐用自己的行動來闡釋自己的夢想。他也曾經失敗過,他也曾經失落過。“蝸居,*婚,都讓我們撞上了。別擔心,奮鬥才剛剛開始,80後的我們一直在路上。不管壓力有多大,也要活出自己的色彩,做最漂亮的自己。”“我們做的是自己,為了夢想而奮鬥。只要努力、自信,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代言人。”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他憑著對自己夢想的追求,終於取得了事業的巨大成功。

  尊嚴,愛心,夢想,這些只是我們精神世界折射出來的一小部分,但當我們真正地做到了,才是真正地把握住自己的人生。

高中傳統文化議論文6

  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關於古詩背誦競賽的形式是否有助於傳統文化的傳播,眾說紛紜。然而,這種只存活於娛樂秀場上的文化能夠弘揚中華民族積澱千年的傳統文化的觀點,我不敢苟同。

  《中國詩詞大會》火爆的收視效應羨煞諸多媒體特別是許多電視娛樂節目製作團隊。而後,《中國成語大會》《中國好詩詞》等等披著“弘揚傳統文化”外衣的娛樂節目猶如雨後春筍般攻佔了各大衛視的黃金檔。可是這些節目的製作人是本著對傳動文化的弘揚,帶著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而去製作這幾檔節目嗎?顯然不是,他們只不過是發現了現如今傳統文化這塊上好的熱點材料,所以抓緊時機對其肆意消費。從其單一的背誦,填空的節目內容,多人同臺競爭的節目形式中就不難看出這些節目是沒有靈魂的,松竹梅傲人的風骨在這些節目中被娛樂油膩的脂粉所掩蓋。這樣隨意消費傳統文化的作秀與《我愛記歌詞》這種世俗到最終被世俗拋棄的節目又有何區別?

  換個角度去思考,為什麼這樣拿傳統文化作秀的形式都能引起群眾的一片叫好和陣陣掌聲,歸根到底是因為古詩詞這樣的傳統文化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逐漸淡去,甚至可以說是日益消亡。在中國,除了中小學的課程及專業的學術研究,古詩詞在這個大資料快節奏時代的作用越來越小;日常場合身著一襲漢服,難免也會令人側目;書信也多用列印甚至透過網路傳輸的形式進行,文房四寶卻難覓蹤跡……當今社會,傳統文化大多數出現的時候僅是一副失去了風骨的軀殼,用於表演,甚至是用於作秀來博人眼球等刻意而為之。有多少人在觀看《中國詩詞大會》的時候僅僅是對自己學生時代的回憶,莫不因那是他們記憶力,學習能力的時候。

  正因如此,讓傳統文化怎樣能在除了娛樂的秀場之外的更廣闊的方面重煥生機成了必須要攻克的難題。而現代詩人鄭愁予則給出了我們答案,他最擅長於將古詩詞的措詞和意境與現代詩自由隨意的風格融合起來,讓讀者在現代詩的形式之中亦能品味到傳統文化的韻味。他也曾說過“讓傳統文化煥發第二春就是要令她在更現實的層面產生影響,具有真正的現實意義”。但這並不意味著人人都要去做鄭愁予,而是嘗試在日常表達中試著將其融入,這樣不僅裝飾了你的言語,更雍容了你的精神。

  弘揚文化必先要尊重文化,而把傳統文化作為可以任意消費從而獲得利益的搖錢樹,把傳統文化搬上娛樂的秀場作秀的行為,在我看來就是對傳統文化的極不尊重。傳統文化,更應該在書香的課堂中傳遞,在老少之談中傳承,在日常生活中弘揚。透過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同是也是風靡全球的歌手的鮑勃?迪倫的例子更是證明了只要尊重文化,傳遞文化而非利用文化作秀,公共媒體同樣能真正的對文化起到弘揚的作用。

  讓傳統文化遠離虛假的秀場,融入真正的生活,在一言一行中弘揚傳統文化,在一舉一動中弘揚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不需要作秀!

高中傳統文化議論文7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裡,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裡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裡好不熱鬧。小孩子穿著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著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夥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

  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裡,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

  可現在呢,“洋節”來襲,西方的情人節代替了我們的七夕節。洋節風靡而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們淡忘,身為一名中國人,你難道不應為此做些什麼嗎?

  現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一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嘆氣,說:“怎麼一點年兒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我們告別。

  清明節人們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去墳裡掃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人們愜意地坐在院子裡手拿月餅,抬頭賞月呢?

  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現在社會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能倡議大家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族,它更屬於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保衛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你還等什麼?快行動吧!

高中傳統文化議論文8

  中華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讓梨”等典故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至高無上的美德,更說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文化之都。但是中華美德在今天,彷彿早已被人們忘卻,人們對它不管不問,正所謂:此道今人棄如土。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我們國家也不例外。而中華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瑰寶,我們都是中國人,自然要理所當然地繼承我們祖先給予我們的一筆豐厚的禮物,就像我們是中國人,就要說中國話一樣,和諧的社會需要中華美德來構建,來填充這個空虛的世界,否則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枯燥無味,這正是中華美德給予我們的,一顆中國心。

  想想這句名言吧: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如果你真的對中華美德棄而不管,你就等於背叛了中華民族的祖先,雖然這是一個愈發進步的社會,但是不是因為進步了,就可以把中華美德像扔垃圾一樣遺棄呢?然後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國文化,而自己家鄉的文化卻遭到冷漠呢?那麼,你到底還是不是龍的傳人,還是不是一條地地道道的中國龍?如果是的話,你又怎能甘心,做一隻外國驢呢?

  啊!讓我們保持一顆純正的中國心吧,並且是一顆有著中華美德的中國心!要永遠記住,你是個中國人,要學習中國文化,中國美德!

  雷鋒叔叔永遠值得我們崇敬,因為他身上有許多我們所沒有的中華美德。中華美德人人都可以擁有,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擁有,團結同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謙虛好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為爸爸媽媽洗一次腳你也擁有了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就在細微之處,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發現它。

  “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勢在必行。這是保護中國文化的一次行動,讓我們保護好那一顆中國心,不要讓它日積月累沒有了往日的風采!請不要只展望未來而忘記過去,過去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回味的地方!

【高中傳統文化議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