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音樂> 國小音樂教育敘事

國小音樂教育敘事

小學音樂教育敘事(精選5篇)

小學音樂教育敘事1

  我擔任小學音樂教學工作已經很久了,回想起我的教學經歷,有許多地方值得反思和總結。

  起初來的時候我在想我到底應該怎樣來教我的學生,怎樣達到新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充分利用並實踐新的課程改革怎樣才能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發揮到教學實踐當中去呢?果然我的擔心不是多餘的,一開始的教學就沒有我想的那樣簡單,我一直把自己在師範的所學運用到教學當中去,可是我卻忽略了一個重點:農村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是不一樣的,如:接受能力、實踐能力、小學生自信力等等方面。在這一點上我沒有特別注意教學設計,因此呢最初的教學目標基本都沒有怎麼達到的。在上了兩週之後我就發覺自己的設計怎麼老是和學生不搭調呢?教學任務也無法完成,目標也是困難。所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我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了改進,選擇和摸索更適合農村孩子的教學模式。主要又以下幾個方面:

  一、糾正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態度

  在一開始上音樂課的時候我就發覺很不對勁,大家都是覺得音樂課是所謂的“豆芽課”,上不上好都是無所謂的,覺得上音樂課只是唱一首歌那麼簡單,更別說對音樂知識的渴望。更過分的是我在上面上我的音樂課很多同學都把自己的作業拿出來做,根本就不管我在上什麼課,聽的同學呢還動動小嘴,不聽的同學完全就沒有在這堂課上。我這一想就擔心了,這個該怎麼辦呢?小學音樂教學目標明確規定要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行的,要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學生連學習這個的想法都沒有我要怎樣才能讓他們學習呢?最後我想我應該以興趣來帶動大家學習。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絡、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師應該在不同的教學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增加學生對老師上課的興趣,渴望老師來上課,這裡呢不僅要求教師的業務水平高、口語表達幽默、帶動性強等外在的素質,還要教師的內心必須是以愛動其心,以禮服其人,以智動其行。愛心和責任是老師必備的東西,所以當老師上課而學生不聽你的時候記住千萬別發火,要愛他關心他,輕輕的一個提示即可了,這時他自己也會覺得不好意,所以注意力自然就到你這裡了。再製作一些適合音樂教學的幻燈片教學,抓住學生好奇心理。其中還有教師上課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多進行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開心了自然就學了。

  (2)增加學生對音樂本身的興趣。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如果孩子本身對音樂感興趣的話不需要教師花太多的時間去提醒她,而是他自己就有想學心理現象。好奇心是很值得利用的心理現象,比如給孩子們一些樂器的學習,音樂認識的簡介等學習。

  二、課堂紀律性的管理

  作為一個教師應該應該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徵,從而對課堂紀律進行有效的調控。在低年級的音樂課堂上,前幾十分鐘,同學們的配合還是相當不錯,但是很快課堂就出現難以收拾的“熱鬧”。本學期,我主要是從事低年級的教學。記得在第一節音樂課的時候,因為我並沒有很好了解6-8歲兒童的心理特徵,在上課前15分鐘還沒有進入主題,使課堂出現鬧哄哄的情況,當時我只會發脾氣,所以最後使得學生和教師也出現比較僵的情況。這樣一來,學生對老師的好感也消失,同時也影響到了我的教學質量。後來我查閱了相關書籍,知道6-8歲兒童的心理特徵,他們都是集中力時間比較短,因此必須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為此我對自己的教學安排做了相關的調整,我通常把師生問候,練聲及複習前一首曲目的時間把握在前5分鐘。透過簡短的匯入然後直奔主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而匯入的方式也必須引起學生的興趣,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於動畫影片匯入,故事匯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匯入都是相當感興趣。因此說,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徵,課堂的效率已經可以提高一半。

  三、改變教學設計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音樂知識

  最初的我一直都是按著自己的教學思維在走,沒有為孩子考慮得太多,只知道按著教學參考書上的教學任務,教學建議來固定我的思維,結果恰恰是時間不夠。由於農村的孩子很少接觸專業的音樂教育導致他們在學習音樂的時候接受力是有限的,基本上學習一首歌曲都要一節課的時間,而教參上的設計內容太多了,基本都有音樂欣賞。一節課時間不能好好把握,學生學唱歌曲時間太短了還加上有遊戲活動等。因此我把學習歌曲和欣賞分開教學,遊戲適當穿插,並且在上新課之前都是進行了複習的,這樣的改動讓我在學習歌曲上還是取得了進步的。我還在上課時儘量運用電子琴教學,這樣不僅能夠對孩子的音準進行更正和掌握,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還用了音樂當中的模唱教學法和跟唱法來學習歌曲,在學習歌曲前都是先把歌詞用節奏來教學生的,這樣對歌曲的節奏能夠很好把握。

  四、把樂器和舞蹈、遊戲帶進課堂,展示學生的自信

  才開始上課的時候這些孩子都很膽怯,讓他們自己起來自我介紹都是扭扭捏捏的,還很害怕,很沒有自信。為了調動學生的自信,我把樂器、舞蹈、音樂表演等活動運用到教學當中得到了不錯的收益。

  樂器、舞蹈、遊戲在課堂的恰當運用,是可以把課堂的氣氛變得最活躍。而且樂器、舞蹈、音樂表演是你能很好培訓學生的節奏感的。對於剛剛接觸接觸音樂的同學,他們會覺得學習節奏是一大難點,如果只是簡簡單單叫他們跟著老師來拍掌,這樣枯燥的學習是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某些節奏性強的歌曲中,我會嘗試多用樂器來在輔導,先讓學生跟著我有嘴和手同時打節奏,並強調嘴和手要一致。然後我再作樂器示範,最後每組學生中挑選幾位出來表演。透過他們的表演和我的引導,下面的學生很清晰看到臺上哪位學生打的是正確,那些是錯誤的。反覆地練習多幾遍,學生便很快把節奏和樂器配合起來。而且這樣學習節奏,會讓他們感到趣味性增強了,學習起來就變得簡單。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學習中,我就會簡單介紹該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腳位,也上按照樂器的方式進行,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跟著歌曲跳動起來。

  在音樂遊戲方面我經常叫他們進行音樂接龍,音樂情景再現。如小學的低年級大多都是有情節的,在這種情況我就把快要學會的歌曲讓學生上臺表演,下面的跟唱,在室外的遊戲大多都是設計的逮到了就要上前表演。

  其實在課堂上還是有很多的不足,我希望自己在將來越做越好,要想學到東西,我覺得更多的是要像那些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學習實踐方面知識,這樣自己在實踐方面才會越做越好。

小學音樂教育敘事2

  我從事音樂教學有十七八年了,一至六年級我都教過,教材也很熟,感觸頗深。下面我就談談關於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敘事,與大家共享。

  一、讓音樂課堂成為學生樂園,使其身心得到最大滿足。

  學生愛玩愛樂愛鬧是本性,如果課堂上抓不住學生的心理需求,抓不住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你就很難駕馭課堂,不僅達不到你預期的教學目的,而且課堂紀律更是混亂。那麼,如何使你的音樂課上得輕鬆,學生學得也輕鬆,並達到身心舒暢。我認為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班級,音樂教師採取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法都不一樣,要根據學生不同特點施教。

  比如:我帶的二(1)班,學生男生比較多,學生非常活躍,也很聰明。但是,紀律很糟。老師要引出話題,學生就會沒完沒了的議論,根本不理會你。所以,我在備課的時候,首先明確這節課要學生掌握什麼?用什麼方法教?化繁為簡,用精煉的語言表達。因為,這個班級學生注意力時間短。我更多考慮如何操控課堂?讓學生朝我設定的目標發展。既不能讓學生圍繞一個話題說不完,又不能讓他們覺得音樂課沒意思。我思來想去,終於迎刃而解。我在教學過程中,抓住上課前十分鐘,用故事、遊戲、圖片、影片等導課,吸引學生注意力。課堂上觀察學生反應,隨時調整教學形式,方法多樣。既不能讓學生感到疲勞,又不能讓學生感到無所事事。既不能太活躍,又不能死氣沉沉。要平復學生躁動的心。讓學生教學生,好生管理差生。我還抓住活躍學生,讓他們在課堂充分表現,使其得到心理滿足,還能調動其他學生積極性。其次,這個班級上欣賞課最難組織,弄不好課堂上交頭接耳,紀律混亂。因為,欣賞是聽的藝術,養成傾聽音樂的習慣對低年級學生很難。如何讓學生安靜聽欣賞曲?我一般從調動學生感官入手,把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去的一瞬間聽第一遍樂曲,這個點抓準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緊接著讓學生髮言,談自己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什麼?用肢體語言表現。滿足學生表現欲。在欣賞第二遍的時候,用聲音畫面,讓學生邊看邊聽,理解樂曲。每聽一遍,要注意觀察學生反應,及時改變方法,使學生不厭倦。總之,要充分調動學生感官,使其身心得到最大滿足。

  再比如:我上一(2),班級學生不活躍,女生多,學生老實,不愛發言,接受能力不是很強,但是,紀律非常好。我上課看見學生情緒不高,師生都感到沒勁。這怎麼辦呢?我徘徊過,嘗試過,但效果不明顯。有一次,我上歌曲《小動物唱歌》,我模仿動物叫聲唱,盡有學生把其他動物叫聲也唱入歌曲。那節課班級氣氛很活躍,我唱,學生模仿動物叫聲並表演。那節課給我啟發:學生都活潑好動,聰明可愛,只要你的內容有趣他都感興趣。於是,我從激發學生內在激情入手,透過遊戲、故事等學生喜歡的形式融入教學,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他們就會主動參與。並把教學內容分割若干部分,融入不同遊戲中完成。也把提問、表演等穿插進去,這樣既降低了教學難度。又提高了學生興趣。因此,創設輕鬆活躍的教學氛圍,學生興奮,激動中就自然愛說愛笑,愛表現,就不會拘束。就像學生在兒童樂園中玩一樣高興。俗話說得好“沒有笨學生,只有笨老師”。只要老師肯花心思,走入學生,就一定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受條條框框限制。

  作為教師,都是以教科書為教學的內容,語文和數學更是這樣,必須以課本為標準,因為每一章節都是環環相扣的,不可任意刪除某個章節,或者從這個章節跳到那個章節,如果這樣學生會茫然。但是,音樂不一樣,可以有選擇,只要適合學生演唱,學生喜歡的,有興趣的,都可以作為教材,還可以結合環境的變化改變教材順序,增減教材內容。因為,教材中不是都每一首都適合學生的,有的歌曲繞口,不是朗朗上口,也不好聽,學生也沒興趣,我認為可以刪減,增添一些學生喜歡熟悉的歌曲和樂曲。比如:歌曲《乃呦乃》,學生唱得沒勁,我只當欣賞讓學生聽。再如:我上一年級音樂,那天,剛好下雨,我結合春天雨季,教學生唱《小雨沙沙沙》,傾聽雨聲,觀察春雨下的萬物來感受歌曲,學習效果非常好,也便於記住歌詞。校園柳樹長出長長的辮子時,學唱《柳樹姑娘》,五一教唱《勞動最光榮》,六一唱《快樂的節日》 儘管如此,音樂教學也不是隨心所欲,教材只是參考,要根據班級學生特點靈活使用,把教材用到極致。敢於創新,要以最大限度發展學生音樂潛能為目的。

  三、低年級培養學生樂感為主,中、高年級培養學生音樂技能和音樂審美能力。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以直觀思維為主,有意注意只有二十分鐘。他們對音樂並不是有教深體驗,只覺得音樂課就是唱歌,好玩有意思。喜歡唱但是又把握不準音準和節奏。尤其四三拍歌曲,一音多字或多音少字更難掌握。教師要反覆教吧,自己累,學生又沒興趣,還達不到預期效果。怎麼辦?我認為低年級要從節奏入手,用肢體語言(拍手、拍腿、敲擊)等學生能直觀感受的來訓練,有一定基礎再進行歌曲學唱效果會更好。

小學音樂教育敘事3

  音樂教學透過生動的音樂形象,在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德育於美育之中,不斷髮展學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學實踐中把德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和道德修養,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歌曲以優美的旋律,豐富的演唱形式來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課堂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歌唱中去認識人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教師應緊緊抓住音樂形象,透過歌曲的演唱、表演、創編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自然的情感。

  例如:《國歌》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樂曲,表現了處於三十年代國家民族深重危機下的知識分子,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衝出書齋奔赴抗日前線的主題。首先我透過多媒體讓學生了解到當時的歷史背景,加深對歌曲的理解,然後再讓學生聽歌曲,學生立刻感受到中國人民為爭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戰鬥的百折不撓、無所畏懼的精神,在表現歌曲的同時,也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樹立起時代責任感、使命感。

  欣賞教學是以音樂作品為物件,透過聆聽感知及聯想等輔助手段使學生對作品形成一種全身心的審美體驗。教師應緊緊抓住旋律、節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樂形象,引導學生進入歌(樂)曲的意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樂海洋裡。

  例如:在欣賞歌曲《鼓浪嶼之波》時,引導學生堅定“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信念。學生透過感受、體驗、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思想內容,在聆聽歌曲的同時感受到同胞雖然生在臺灣卻遠離了故土,盼望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盼望親人早日團聚的一片真情。這種滲透式教學不僅使學生學到音樂知識,還接受了思想教育,從而培養起崇高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為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而立志學習。

  課堂教學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內容應根據每堂課的教育目標展開,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滲透於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安排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強化學生的德育意識,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德育觀,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因勢利導,設境悟情,使德育內容生動活潑,讓學生在感受、體驗、表現音樂的同時,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德育的薰陶。例如:在欣賞《義勇軍進行曲》這支慷慨激昂,用生命和鮮血凝成的戰歌時,我轉錄了天安門前升旗儀式鼓舞人心的壯觀場面,激發了學生振興中華的愛國熱情,使學生體驗到愛國主義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受到崇高的民族精神的薰陶。

小學音樂教育敘事4

  音樂課一般都是學生非常喜歡的課,因為他們感覺上音樂課比較輕鬆,只要唱唱歌就可以了,不像語數英一樣有複雜的知識,需要讀讀寫寫,上課要求還非常嚴格,因此對小學生而言,音樂課就像一節放鬆課,可以玩的課一樣,課堂紀律也相對渙散。可是音樂課真的如此簡單嗎?當然不是。

  音樂課程目標中要求,透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由此看來,上好一節音樂課也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因此,我針對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於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採用歌、舞、圖片、遊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

  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有利於進行音樂表演和創造等教學活動,因此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僅對自己在和孩子們一起學習音階這個教學內容中,所經歷到的感受與大家分享一下。

  一、發現問題

  在開學的第一節課上,我先帶著學生認識了一下音階,但小學生基本上沒有什麼音高概念,唱音階就像在讀音階一樣,感覺枯燥無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不高,課堂氣氛顯得非常沉悶,有一些學生開始做小動作,交頭接耳,課堂秩序有些亂,而毫無經驗的我只能採用大吼大叫的方式來維持課堂秩序,最終導致這節課亂糟糟的。

  二、分析問題

  回去我先向老教師請教了一下,我發現音樂課都普遍存在這個特點,學生上課懶散,對音樂課不夠重視,有時老師想講點樂理知識,但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導致課堂秩序比較亂,所以乾脆放音樂,聽歌唱歌,再聽再唱,這樣學生的嘴閒不住,課堂秩序就好點,但是這樣就無法激發和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更別說開發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體驗音樂的美感。於是我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對我的教學方法反思了一下,我發現如果換我坐在那裡,去唱那些很抽象很單調的音符,我也不願唱,那該怎麼辦?

  三、解決問題

  於是我上網想搜一些有關音階方面的教學,發現了一段《音階歌》的影片,就是一群小朋友用語言和動作來邊說邊唱音階,使每個音階的高低呈現在身體的各個部位,比如:摸摸你的小腳,dodo do do ,摸摸你的膝蓋,re re re re,生動形象的歌表演讓我看到都忍不住做一做,唱一唱,更何況對於一群活潑好動的小孩子呢。

  下節課我把這個影片帶到了課堂上,孩子們看到影片,都迫不及待的模仿起來,小嘴也跟著嘟囔著,每做完一遍都高興的說再來一遍,班裡的每個孩子都跟著影片做的不亦樂乎,我也情不自禁地在一遍跟著手舞足蹈的邊唱邊做。看到他們開心的笑容,自己心裡也美滋滋的,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但是看完影片再去看黑板上的音階,還是顯得單調抽象,有些孩子的眼神又開始遊離

  了,有的還沉浸在剛才《音階歌》的快樂中,注意力完全不在黑板上的音階上。我又開始感到無奈何無助了,怎麼辦呢?怎樣才能讓音階在黑板上也變得生動形象,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呢?

  我突然想起以前一位音樂教師把音階比喻成“樓梯”,於是我立馬在黑板上畫上一層層的階梯,孩子們好奇的抬起了頭,問我這是什麼?我看著孩子們好奇的眼睛,心想終於引起他們的注意了,甭提多高興了。我趁勢說:這就是音樂的階梯,同學們想跟我一起攀登嗎?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說:想!那讓我們一起唱著每層階梯的上的名字,一起慢慢的輕輕的去攀登吧。這樣演唱起來,孩子們就感興趣多了,都在認真的“攀登”,並且演唱的音高也比較貼近,於是孩子們在我比喻的“上樓梯”“下樓梯”中將音階唱了好多遍。這個過程中,我還請孩子們伸出自己的小手,讓小手也跟著我們的聲音爬樓梯,下樓梯,每個孩子都在高興的伸著小手邊划著邊演唱著音階。

  四、再出問題

  可是問題又來了,我以為這樣演唱音階後,孩子們就能熟練掌握每個音階的唱名,沒想到孩子能順著唱下來,可是我隨便挑出一個音來提問唱名,全班沒幾個同學能回答上來。看來學生只是形成思維定勢,不是真正知道每個音階的唱名,那怎樣才能分別每個音的唱名呢?

  五、解決問題

  我想孩子們可能不夠熟練,所以需要按順序才能唱出音階的唱名,於是我又想了個循序漸進的辦法,採用“跳樓梯”唱音程的小遊戲,分別按二度、三度音程去演唱音階,也就是隔一個跳一下,看誰跳的'準,這個小遊戲又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每個孩子都怕不小心“摔著”,都在集中注意力去“跳”,生怕跳錯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幾乎能準確唱出每個音階的唱名,為了鞏固音階唱名,我又採用“開火車說唱名”的小遊戲,讓每個學生按座次順序依次說出老師隨意指出的音符,最後比一比哪組同學說對的多,那這組同學集體獎勵一枚小印章。這個遊戲既提高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也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感受到集體活動的快樂。

  六、又出問題

  現在全班同學基本都能隨意唱出音階的唱名,有點得意的我想給孩子們增加點難度,既然唱名都熟悉了,那我隨意出示一首簡單歌曲的簡譜,讓他們自己來唱,沒想到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有些孩子只能唱出前幾個音符,後面的就反應不過來了,有些孩子一看一片數字,乾脆連頭都不抬了,看到這種局面,一種挫敗感油然而生,該怎麼辦?腦子裡一片空白!

  七、分析問題

  我仔細想了想哪個環節出問題了呢,為什麼單獨的唱名會唱,放到簡譜裡怎麼就不認識了呢。我回想起以前自己剛學音樂的時候,也是音階的唱名都知道了,但是放到簡譜裡也是一時反應不過來,因為需要想唱名,還得注意音高、節奏等,顯得手忙腳亂,唱的也是一團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過才逐漸學會的。成人如此,更何況低年級的小學生呢!那採取一種什麼樣的方式才能讓學生儘快熟練簡譜、音高呢?

  八、解決問題

  思前顧後,我打算還是從音階入手,畫好“樓梯式”的音階,從按音程方式提問唱名,到隨意挑選提問唱名,再到按照一首歌曲簡譜音符出現的順序來提問唱名,這樣一首歌曲就被“簡單”的唱完了,像《兩隻老虎》、《小星星》這樣簡

  單的歌譜,等一唱完,學生就知道它是哪首歌曲了。每當一首簡單的兒歌被孩子們隨意的唱出來,他們就特別高興,特別有成就感。但是稍微複雜點的節奏的歌曲被這樣唱出來,旋律感就不強了。於是我有節奏的去指唱名,讓學生按照我的節奏去唱,學生既感興趣又使旋律有了節奏感,這樣一來,孩子們基本掌握了幾首簡單兒歌的歌譜,最重要的是賦予學生識譜的信心,讓他們感覺識譜不再是件枯燥無味的難以勝任的一件事情,可以從識譜中找到樂趣,找到信心,找到成就感。

  總之,音樂教育要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貫徹到教學始終,只有重視音樂興趣的培養,才能順利的、很好的完成音樂教學任務,真正做到“培養人”的目標,教師應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接受音樂教育,把音樂課真正上成學生主動學習課,讓音樂課真正地“趣”起來。

小學音樂教育敘事5

  音樂學科是一門綜合藝術。它不僅需要學生的各個感官都積極參與,而且更需要學生形成一股合力,用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來完成。今天參加的上海浦東區的教研活動讓我想到在課堂上給學生留點“交往”空間,引導他們進行良好的交往、合作。這樣不僅能營造平等、民主、輕鬆、活躍的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發展他們的個性。

  一、建立新的“課堂秩序”,營造良好合作氛圍

  現代教育觀認為:“老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遞知識,而更重要的是激勵兒童思考,為兒童提供‘自由空間’,給兒童提供幫助和支援。”可見教師應走下“權威”的講臺,深入到學生中,與學生進行交往、合作,成為他們的“顧問”,成為一個相互交換意見的參與者,同時鼓勵學生與同學、教師廣泛交往,營造民主、平等、輕鬆、活躍的課堂氣氛,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

  今天聽了小學的音樂課感覺“夥伴型學習”教育觀念在課堂中用得較好。“夥伴型學習”要求教育有平等性、主體性、充分性、綜合性。課堂上不再由教師直接控制整個教學過程,支配整個教學進度,支配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的觀念應變傳統的教書匠為設計師、合作的夥伴。變單向傳授為互相探討,變說教型為情感型,變封閉式為開放式。黃老師在設計本節課中,把樂器帶入課堂後,讓學生自由組織表演音樂。可以用各種形式表演所學的音樂。音樂藝術對小學生來說,還不是一門知識,而是一種內心體驗,一種藝術審美,愉悅性的體驗,這種體驗應是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身體動腦筋動表情而主動獲得的。

  二、豐富交往合作方式,促進合作自覺化

  根據交往的範圍不同,可以把交往分成同桌交往、小組交往、集體交往和自由組合。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選擇不同的交往方式。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選擇不同的交往方式。如:要讓學生學會唱歌詞,她選擇同桌交往:一人唱旋律,一人有感情地(或按節奏)朗讀歌詞;這樣運用起來方便、靈活。當然,一堂課的交往也可以由多咱方式相結合,自如運用。如在今天的課堂中透過《走口琴模具遊戲》遊戲轉變為小組交往,讓學生自己找出並唱好較難樂句,討論歌曲情緒、力度的處理,從而唱好歌曲。最後透過“小小擂歌臺”、“小歌手評比”等活動,引導學生進行集體交往、合作,各抒已見,為完成教學目標、教學會務出謀劃策。同一教學環節也可以採用不同的交往方式。這樣就豐富了交往合作方式,把學生個人獨立學習、小組討論學習、集體學習有機結合起來,使他們懂得:“一滴水,只有匯入大海,才能掀起駭浪;一個人,只有融入集體中,才能真正體現個人才華”的道理,促進合作的自覺化。

  三、課堂上主要採用分層次合作學習的方法面向全體學生。

  分層次合作學習是一種建立在互相合作基礎上的,以異質小組(優、中,後進三種類型的學生並存)為單位的教學形式,是老師組織下的學生間的合作,是一種教學策略,也是“夥伴型學習”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以引導者,促進者,讚歎鼓勵者的身份出現,坐到學生中引導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由組長帶領全體組員進行討論,在討論中,每一個學生都可以不同程度的學到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分析、理解、鑑賞美的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例如在創編表演歌曲中,分三等學生互相合作,後進生改一個詞、中等生編一樂句、優等生編幾樂句,組成一首新歌。合作教學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同時也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

  四、發展個性優勢,培養集體創造精神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說:“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創新的而不是簡單重複前人所做過的事的人,這種人能有所創造和發現。”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能力都會有所不同。今天袁老師的課引導學生廣泛開展交往、合作。如:在學了歌曲後,要求學生自己表演一個節目。引導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在交往中,大顯身手。有的幾個同學湊在一起編舞蹈;有的給曲子伴奏;有的甚至編成歌舞組合。唱歌有特長的可以自己編歌詞唱,舞蹈有特長的同學創編出舞蹈,節奏感好的同學自己創編節奏用打擊樂器伴奏,各顯神通。此時,喜歡唱的人唱,喜歡跳的人跳,喜歡吹的吹,喜歡敲的人敲,但要求有是所創新的。這樣一來,整個教室頓時沸騰了,課堂氣氛非常活,把氣氛推向了高潮。在這過程中,學生不僅看見了自己的特長,同時也發現了別人的特長,體會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我們共同創造才能有這麼美的感受,才會共同提高,從而培養集體創造精神。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交往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它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也是豐富多彩的,因此,課堂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班級學生會創造出不同的成果作品。這是我今天最大的收穫。

【國小音樂教育敘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