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知識點

生物知識點

  在我們上學期間,說到知識點,大家是不是都習慣性的重視?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物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物知識點1

  1,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腸

  2,平時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主要是糖類

  3,參與構建和修復細胞的是蛋白質,因此處於生長髮育期及處於術後康復期的人應該多吃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4,不是細胞的組成成分,不提供能量,但是維持某些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的是維生素

  5,缺維生素A 得夜盲症(傍晚看不清東西),應多補充玉米、胡蘿蔔、深色蔬菜

  缺維生素B 得腳氣病

  缺維生素C 得壞血病(牙齦出血),應多吃新鮮的果蔬

  缺維生素D 得佝僂病、骨質疏鬆症(夜盲A腳氣B壞血C佝僂D)

  6,肝臟是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膽汁不含消化酶,能把脂肪變成脂肪微粒,促進對脂肪的消化

  7、糖類的起始消化部位是口腔;蛋白質的起始消化部位是胃;脂肪的起始消化部位是小腸;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酶(萬能消化液),因此三大營養物質的主要消化場所是小腸。

  8、男性主要生殖器官:睪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主要生殖器官: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子宮:胚胎髮育的場所 輸卵管:精子、卵細胞相遇形成受精卵的場所

生物知識點2

  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

  §1.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1.大量元素(9種),微量元素,主要元素(6種),基本元素

  2.哪種元素佔細胞組成的比例

  3.B元素,Fe元素的作用

  4.什麼是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1.2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

  1.構成細胞的化合物有哪6種?無機化合物2種,有機化合物4種

  2.哪種化合物佔細胞鮮重的比例?哪種化合物佔細胞乾重的比例?

  3.區分自由水和結合水,自由水和結合水的作用分別是什麼?注意理解不同種生物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的不同組織和器官含水量也不一樣

  4.無機鹽多以離子狀態存在於細胞內。無機鹽對生物體有什麼作用?當生物體缺少了Mg2+、Fe2+、Ca2+會出現什麼樣的症狀?

  5.糖類的作用?組成元素有哪些?糖類可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分類的依據是什麼?

  6.13頁的表格熟記,區分哪些糖是植物所有的,哪些糖是動物具有的

  7.脂類的組成元素?分類,以及作用

  8.蛋白質的組成元素?蛋白質分子的基本組成單位是什麼,其結構通式如何表示,每個基團的中文名稱如何書寫

  9.脫水縮合是氨基酸分子相結合的方式。理解脫水縮合的過程。肽鍵如何表示?什麼叫二肽,多肽?

  10.蛋白質的多樣性指什麼?蛋白質的功能有哪些?

  11.有關蛋白質的計算參見練習冊

  12.核酸是遺傳資訊的載體,其組成元素有哪些?核酸是一種高分子化合物,其基本組成單位是什麼?一個核苷酸包括哪3部分?核酸的分類以及分類依據是什麼?

  13.DNA與RNA的中文全稱以及在細胞內的存在部位?

  實驗一:鑑定還原糖、脂肪、蛋白質分別用什麼試劑?出現的現象是什麼?

  第二章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

  §2.1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一.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1.細胞膜的結構組成:兩層磷脂分子和一些蛋白質分子,細胞膜表面有糖被。糖被的組成及作用?

  細胞膜的結構特點:細胞膜具有流動性,因為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都是可以運動的

  2.細胞膜的生理特性:對進出細胞的物質具有選擇性,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選擇透過性膜定義?

  3.小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自由擴散和主動運輸

  自由擴散:物質從高濃度→低濃度;不耗能;無載體例:甘油,乙醇,苯,H2O,O2,CO2等

  主動運輸:物質從低濃度→高濃度;耗能;需蛋白分子作載體對於活細胞完成各項生命活動有重要意義

  4.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內吞和外排

  二.細胞質的結構和功能

  1.細胞質:包括細胞基質和細胞器

  原生質: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2.比較22頁的圖2-2和2-3有什麼不同,找出植物細胞和動物特有的結構分別有哪些?能夠識別26-29頁的彩圖,並說出相應細胞器的名稱

  3.線粒體的結構。線粒體有雙層膜,含有少量DNA。線粒體是細胞有氧呼吸的場所,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內供應能量的“動力工廠”。線粒體在新陳代謝旺盛的部位含量比較多。

  4.葉綠體的結構。存在於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具有雙層膜,含有少量DNA。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含有的酶是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光合作用可以生成澱粉等有機物,因此,葉綠體被稱之為“養料加工廠”和“能量轉換站”。

  5.內質網分粗麵(上有核糖體附著)和滑面兩種,單層膜的細胞器,膜上有多種酶。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糖類的合成有關,是蛋白質的運輸通道。內質網又被稱之為“有機物合成的車間”。

  6.核糖體無膜結構,可分為遊離在細胞基質中和固著在內質網上兩種型別。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被喻為蛋白質的“裝配機器”。

  7.高爾基體:單層膜,呈扁平囊狀。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是蛋白質的“加工廠”。植物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壁形成有關。

  8.中心體無膜結構,存在於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中。動物細胞中的中心體在有絲_時參與紡錘體的形成。

  9.液泡位於成熟的植物細胞中,單層膜,可佔整個細胞體積的90%以上。液泡內含有糖類、無機鹽、色素、蛋白質等。

  10.溶酶體具有單層膜,含有多種水解酶類。

  三.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1.大多數真核細胞通常有一個細胞核,但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有的細胞有多個細胞核。

  2.細胞核結構

  ①核膜:雙層膜,膜上有多種酶以及核孔,核孔是細胞核和細胞質物質交換的通道

  ②核仁:細胞有絲_過程中,週期性消失和重建;_的間期可清晰看到其形態

  ③染色質:什麼叫染色質?其組成成分是什麼?存在於細胞週期的什麼時期?染色質與染色體是什麼關係?(仔細閱讀32頁講述染色質的這部分內容)

  3.細胞核的功能:它是遺傳物質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4.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

  原核細胞代表生物舉例:支原體,衣原體,細菌,藍藻,放線菌

  病毒無細胞結構,既不屬於真核,也不屬於原核。

  §2.2細胞增殖

  1.真核細胞_的方式有3種:有絲_,無絲_,減數_

  2.明確細胞週期的概念,指的是從一次_完成開始,到下一次_完成為止。其中_間期佔整個週期的90~95%,_期時間相對短很多。

  3.無絲_過程中不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不能保證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例如蛙的紅細胞

  ★有絲_和減數_

  一.有絲_:體細胞所採用的_形式

  1.有絲_各時期的特徵(以植物細胞為例)

  細胞週期變化特徵

  間期完成DNA複製和相關蛋白合成,DNA含量加倍;出現了姐妹染色單體,但顯微鏡下觀察不到單體的形態

  _期前期兩消(核膜、核仁消失)兩現(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

  中期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最為清晰

  後期著絲點分開,一條染色體上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變成兩個染色體,染色體數目加倍。染色體由紡錘絲牽引分向細胞兩極

  末期三現(核膜、核仁重現,細胞板出現,細胞板不斷延伸,最終形成子細胞的細胞壁)兩消(染色體消失,變成染色質;紡錘體消失)

  2.注意區分動、植物細胞有絲_的不同

  3.赤道板不是真實存在的結構,它指的是著絲點排列的那個平面;細胞板是真實存在的結構,最終將形成子細胞的細胞壁,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4.有絲_特點:親代細胞經有絲_得到兩個子細胞,親代細胞與子細胞相比,染色體數目、DNA含量完全相同,即它們的遺傳物質相同。有絲_保持了物種的穩定性。

  5.理解有絲_過程中染色體數目、DNA含量的變化

  二.減數_:產生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的細胞_形式

  1.減數_中染色體複製一次(發生在減數第一次_的間期),細胞連續_兩次,減數_後,新產生的生殖細胞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減少一半

  2.明確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等概念

  3.主要根據染色體的變化,來區分減數_的兩個階段

  減數第一次_減數第二次_

  染色體的行為染色體複製一次;同源染色體出現聯會、四分體,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生部分染色體交換的現象無染色體複製;不出現聯會、四分體

  染色體分開減數第一次結束時,同源染色體分開,著絲點無變化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個染色體

  染色體數目2n→n,減少一半n→2n→n

  DNA含量2n→4n→2n2n→n

  4.減數_與有絲_的比較

  減數_有絲_

  不同點1.染色體複製一次,細胞連續_兩次1.染色體複製一次,細胞只_一次

  2.同源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_時出現聯會、四分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等現象2.有同源染色體,但不發生聯會

  3.一個精原細胞_後形成4個精子或一個卵原細胞形成1個卵細胞+3個極體(退化)3.一個體細胞形成2個體細胞

  4.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比親代細胞減少一半4.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與親代細胞相同

  相同點1.細胞_過程中均出現紡錘絲

  2、染色體在細胞_過程中都只複製一次

  3.都出現有同源染色體

  5.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的異同

  精子的形成卵細胞的形成

  不同點1個精原細胞可形成4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變形作用形成4個精子由於細胞質不均等_;1個卵原細胞只形成1個卵細胞,3個極體逐漸退化消失;無變形作用

  相同點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相同:即染色體複製發生在減數第一次_的間期;在減數第一次_中,同源染色體發生聯會,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減數第一次_結束時,同源染色體分開,染色體數目減半;減數第二次_時著絲點_,姐妹染色單體分開

  §2.3細胞分化、癌變和衰老

  1.瞭解細胞分化的概念。細胞分化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程序中,胚胎時期達到限度

  2.瞭解細胞的全能性。組織培養的理論基礎就是細胞的全能性,因為植物細胞含有全套的遺傳資訊。克隆技術也是建立在細胞全能性之上的,因為動物細胞的細胞核含有保持其物種遺傳性的全套遺傳物質。

  3.細胞癌變是由癌變因子所誘發的:①外因: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②內因:致癌基因被啟用,細胞發生癌變

  4.衰老細胞的一些特徵要了解

  實驗二:觀察葉綠體流動時,製作的是臨時裝片,裝片要始終保持有水的狀態,以保持細胞的活性。葉綠體是光合的場所,它的移動同光照有關。

  實驗三:觀察植物細胞有絲_所選取的材料,是帶有分生區的洋蔥根尖,因為分生區細胞有絲_旺盛。觀察時,先用低倍鏡找到分生區細胞,然後再換高倍鏡觀察。

生物知識點3

  1,遺傳現象:親代間的相似性

  變異現象:親子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 分為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受環境因素影響導致的變異)

  2,性狀:某種生物特徵的總和(如人的身高)

  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如人的高個子和矮個子)

  相對性狀的遺傳中,顯性性狀的基因組成為DD或Dd兩種,隱形性狀的基因組成只有dd一種

  3,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包括DNA和蛋白質,DNA的有效片段叫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4,男性體細胞的染色體組成是:22對+XY(精子兩種為22條+X或22條+Y)

  女性體細胞的染色體組成是:22對+XX(卵細胞只有一種為22條+X)

  5、生男生女機會均等,各佔50%,取決於哪種精子與卵細胞結合。

生物知識點4

  1、遺傳:親子間的相似性。

  2、變異: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

  3、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透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4、人們對遺傳和變異的認識,最初是從性狀開始的,以後才逐漸深入到基因水平。

  5、性狀: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生理特徵性及行為方式等稱為性狀。

  6、生物的性狀受遺傳物質的控制,也受生活環境的影響,並非都能遺傳。有些性狀可見,有些性狀難以觀察到。

  7、相對性狀: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8、轉基因超級鼠的研究:被譽為分子生物學技術發展的里程碑。

  9、在生物傳種接代的過程中,傳下去的不是性狀而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10、轉基因技術: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組中。用此技術培育出來的轉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現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

  八年級下冊生物學習方法

  方法/步驟1:

  第一,教科書要熟爛於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書中的圖例、實驗、涉及的化學式(光合與呼吸),要時常歸納、總結重點詞,如“功能、“作用”、“本質是”,這些都要留心,書上的黑體字要背下來,如“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這往往是高頻考點。

  方法/步驟2:

  第二,要選擇一到兩本輔導書(多了就沒工夫看了)。

  八年級下冊生物學習技巧

  1、簡化記憶法。

  即透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於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後從範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

生物知識點5

  人類與生態環境

  1、人口過度增長給自然環境帶來的嚴重後果

  生物囤為人類提供各種各樣的資源,我們的衣食住行等都依賴於生物圈。人口的適度增長有利於人類自身的發展,但是人口的過快增長必將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破壞性的影響。目前,由於人口增長速度過快,人類的需要和自然界可能提供的資源、能源之間,已經產生了很大的矛盾,如土地和淡水的人均佔有量日漸減少。由此造成自然資源過度開發、生態環境難以得到有效保護的局面。同時,人口的迅速增長,使我們的環境汙染加劇。此外,人口的大量增加,還給住房、就業、教育、醫療、交通等增加了巨大的壓力,嚴重阻礙了人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2、生態平衡的現象和意義

  (1)生態平衡

  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階段,它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問能夠較長時間地保持著一種動態平衡,也就是說,它的能量流動和物質的迴圈能夠較長時間地保持著一種動態平衡,這種平衡狀態就叫做生態平衡。

  (2)穩定的生態系統的特徵

  在穩定的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之間達到相對平衡;動物和植物在數量上保持相對穩定;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構成完整的營養級結構,具有比較穩定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3)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

  生態系統之所以能夠保持相對的穩定,是因為生態系統內部具有一定的保持自身結構和功能

  相對穩定的能力。當生態系統受到外來干擾時,只要這種干擾沒有超過一定限度,生態系統就能透過自動調節恢復平衡。但若外來干擾超過這個限度,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就會被打破。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類。

生物知識點6

  知識點一:生物圈

  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園

  範圍:在海平面以下約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約10000M這間,包括大氣圈的下層、整個水圈和岩石圈上層。

  知識點二:生物多樣性

  一、生物的多樣性

  物種多樣性

  遺傳多樣性

  生態系統多樣性

  (一)物種多樣性

  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動物、真菌、細菌、病毒等,約200多萬種,其中70%動物,22%植物和真菌,5%單細胞生物

  (二)遺傳多樣性

  在不同種的生物體內,控制其性狀遺傳的遺傳物質也是不盡相同的。

  例:金魚品種,菊花品種2-2.5萬個

  (三)生態系統多樣性

  1、生態系統:種類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構成了生態系統。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我們可以得出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我們的地球生機盎然的根本,很難想像地球上只有人類會是什麼樣子。所以,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保護身邊的每一棵小草、每一個小動物,為生物多樣性盡我們的一份力。

生物知識點7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認識生物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二,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1、生物圈的範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為準,上達10千米,下達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

  a、大氣圈中主要有能夠飛翔的昆蟲和鳥類,以及細菌等微小生物

  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數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內

  c、岩石圈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3、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條件:營養物質、水、空氣、陽光、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

  4、生態系統的型別:森林生態系統是綠色水庫、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溼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6、保護生物圈,人人有責。

  二、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光、溫度、水分、空氣等等。

  (1)植物和人體內各種物質的運輸需要水

  (2)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進行,並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3)動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氣中的氧氣,也需要在適宜的溫度下進行

  當環境中的幾個或者一個因素髮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

  (4)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自然界中的每一種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響。

  生物之間的關係:捕食關係、競爭關係、合作關係

  三、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生物影響環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鬆和肥沃。

  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應和諧發展。

  四、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2、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產者:能夠直接製造有機物(如:植物)

  生物部分消費者:不能直接製造有機物,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如:動物)

  分解者:能夠把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供生產者重新利用

  (如細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等,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物質和能量。

  3、食物鏈與食物網

  食物鏈: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由於吃與被吃而形成的關係。

  例如:草兔子狼

  (1)食物鏈一定是從生產者開始

  (2)食物鏈中的箭頭表示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方向

  (3)食物鏈是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分解者不參與形成食物鏈

  食物網:食物鏈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形成的網狀結構。

  (在食物網中數食物鏈時,從生產者到最後一級消費者,才構成一條完整的食物鏈)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會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某些有害物質會透過食物鏈不斷積累,在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

  4、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5、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注意出分析說明題)

  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觀察細胞的結構

  一、練習使用顯微鏡

  1、顯微鏡的構造(P36)

  2、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1)取鏡和安放;右握左託(右手握鏡臂,左手託鏡座)

  (2)對光:升、轉、看、調

  (3)觀察:放、壓、降、看、升、看、調

  (4) 整理

  取鏡和安放: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距邊緣7cm左右處,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cm距離)。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透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透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

  觀察: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雙眼睜開,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整理:實驗完畢,應該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乾淨,把物鏡偏轉到兩旁,目鏡放回鏡頭盒,把鏡筒緩慢下降到最低處,再把顯微鏡放入鏡箱內。

  3、幾點重要的結論:

  (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於目鏡和物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

  (2)顯微鏡物象和實物是上下左右都相反(從目鏡內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3)要將視野中的某個方向的物象移到視野的中央,玻片就往那個方向移動(例如:要將視野中左上角的物象移到視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左上角移動),如果是將視野中央的物象移向某個方向,就將玻片往相反的方向移動。

  (4)放大倍數越小,視野範圍越大,看到細胞數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線越亮;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範圍越小,看到細胞數目越多,物象越大,光線越暗。

  (5)目鏡長度與放大倍數成“反比”,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

  物鏡長度與放大倍數成“正比”,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6)視野中的汙點有三種情況:物鏡上,目鏡上,裝片上。移動目鏡,如果汙點隨之移動,則汙點在目鏡上;移動玻片標本,汙點隨之移動,則汙點在玻片標本上;如果前兩次都不能移動汙點,則汙點在物鏡上。

  (7)光線依次要透過反光鏡、光圈、通光孔、玻片標本、物鏡、鏡筒、目鏡,才能進入到人的眼睛。

  (8)低倍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清晰,換上高倍物鏡後物像模糊不清,應用細準焦螺旋進行調節。

  (9)轉換物鏡時,應轉動轉換器的邊緣,而不能直接用手扳動物鏡。

  (10)鏡頭髒了,只能用擦鏡紙擦拭。

  二、模仿製作臨時裝片

  1、重要的注意事項:材料要薄而透明;蓋蓋玻片時要一邊先接觸水滴,再緩慢放下,避免出現氣泡。

  2、製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

  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1)準備:擦、滴(清水)

  (2)製片:撕、展、蓋

  (3)染色:滴(稀碘液,如果要觀察植物細胞中的葉綠體,則不需要染色)、吸

  3、製作動物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

  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

  (1)準備:擦、滴(生理鹽水)

  (2)製片:刮、塗、蓋

  (3)染色:滴(稀碘液)、吸

  4、常見的玻片標本

  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製成的。如:葉的橫切面切片

  塗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塗抹製成的。如:血塗片

  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或直接用個體微小的生物製成的。

  如:草履蟲裝片

  三、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植物、動物和人體都是由許多細胞構成的。

  人體的各項功能都是由細胞或多個細胞共同完成的。

  所有的細胞都能顯示出生命的各種屬性,在它們之中進行著新陳代謝活動。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細胞裡進行的,細胞內還一直進行著呼吸作用。一切複雜的瞬息萬變的生命活動都是在細胞內進行的。

  生命存在的一個重要表現是自我繁殖。細胞能透過分裂不斷地產生新的細胞,細胞和生命一樣,表現出生長、衰老、死亡的過程。這一切說明,細胞是生物體最小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1、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各部分結構的作用:

  細胞壁:透明,保護和支援細胞

  細胞膜:保護細胞,控制物質出入細胞

  細胞質:含有大量的物質,裡面有葉綠體、液泡,液泡中充滿細胞液

  能流動,從而加速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

  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

  植物相鄰細胞透過胞間連絲相聯絡,互相交流營養物質。

  2、動物細胞的結構

  細胞膜:保護細胞,控制物質出入細胞

  細胞質:能流動,可以加速與外界的物質交流

  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

  3、細胞透過分裂產生細胞

  (1)分裂的過程:

  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使細胞數目增多。

  分裂時,細胞核先分裂,然後質分裂(植物:在原來細胞的中部,逐漸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動物:細胞中部的細胞膜向內凹陷,縊裂成兩個);

  細胞的生長表現為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並逐漸長大,使細胞體積增大,(植物)生長時先出現很多小液泡,最終合併為一個大液泡。

  (2)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是:先加倍再減半,兩個新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

  (3)生物體的生長表現在:細胞生長(體積增大)和細胞分裂(數目增多)。

生物知識點8

  1、身體各部分之所以協調配合,主要靠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

  2、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大腦:具有感覺、運動、語言等多種神經中樞,調節人體多種生理活動。

  腦

  小腦: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

  中樞神經系統

  腦幹:有專門調節心跳、呼吸、血壓等人體基本生命活動的部位。

  脊髓: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律的反應,還能

  神經系統

  將這些刺激的反應傳導到大腦,脊髓是腦與軀幹、內臟之間的聯絡通路。概括:反射和傳導功能。

  腦神經:傳導神經衝動。

  周圍神經系統

  脊神經:傳導神經衝動。

  3、腦和脊髓是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組成中樞神經系統;腦神經和脊神經是神經系統的周圍部分,組成周圍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是支配人體生理活動的司令部。

  4、腦幹也是腦的組成部分,下部與脊髓相連。脊髓是腦與軀幹、內臟之間的聯絡通路。

  5、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6、神經細胞跟其他細胞不同,它的細胞體生有許多突起,長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層鞘,組成神經纖維。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叫做神經末梢。神經纖維集結成束,外面包有膜,構成一條神經。各個神經元的突起末端都與多個神經元的突起相連線,形成非常複雜的網路。神經元的這些結構形態特點,是與它的生理功能相適應的。

  7、神經元的功能:接受刺激後能產生興奮,並能傳到興奮。(說明:這種能傳導的興奮叫神經衝動)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1、人體透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體內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叫反射。反射是透過一定的神經結構------反射弧來完成的。

  2、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簡單反射和複雜反射兩類。

  3、反射弧的結構模式圖一般是: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4、反射和反射弧不同,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而且只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活動,反射是一種生理活動,而反射弧是一種結構,反射是透過一定的神經結構---反射弧來實現的。例如:排尿中樞受損,將不能排尿,只能採用人工導尿。另外,如果大腦控制排尿的中樞受損,將無意識排尿。人能有意識地控制排尿,說明脊髓有傳導功能,大腦能控制排尿。嬰幼兒易尿床,由於大腦發育不完善,控制力差。

生物知識點9

  名詞:

1、T2噬菌體:這是一種寄生在大腸桿菌裡的病毒。它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存在於頭部內的DNA所構成。它侵染細菌時可以產生一大批與親代噬菌體一樣的子代噬菌體。

  2、細胞核遺傳:染色體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載體,且染色體在細胞核內,受細胞核內遺傳物質控制的遺傳現象。

  3、細胞質遺傳: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是遺傳物質的載體,且在細胞質內,受細胞質內遺傳物質控制的遺傳現象。

  語句:

1、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關鍵是:設法把DNA與蛋白質分開,單獨直接地觀察DNA的作用。

  2、肺炎雙球菌的型別: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體無多糖莢膜,無毒,注入小鼠體內後,小鼠不死亡。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體有多糖莢膜,有毒,注入到小鼠體內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如果用加熱的方法殺死S型細菌後注入到小鼠體內,小鼠不死亡。

  3、格里菲斯實驗:格里菲斯用加熱的辦法將S型菌殺死,並用死的S型菌與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了。(由於R型經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轉化因子)的誘惑,變成了S型)。

  4、艾弗裡實驗說明DNA是“轉化因子”的原因:將S型細菌中的多糖、蛋白質、脂類和DNA等提取出來,分別與R型細菌進行混合;結果只有DNA與R型細菌進行混合,才能使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並且的含量越高,轉化越有效。

  5、艾弗裡實驗的結論:DNA是轉化因子,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定的遺傳變化的物質,即DNA是遺傳物質。

  6、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①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過程:吸附→侵入→複製→組裝→釋放。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質中P的含量少;蛋白質中有S而DNA中沒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標記一部分噬菌體的蛋白質,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標記另一部分噬菌體的DNA。用35P標記蛋白質的噬菌體侵染後,細菌體內無放射性,即表明噬菌體的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菌內部;而用32P標記DNA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後,細菌體內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體的DNA進入了細菌體內。③結論:進入細菌的物質,只有DNA,並沒有蛋白質,就能形成新的噬菌體。新的噬菌體中的蛋白質不是從親代連續下來的,而是在噬菌體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說明了遺傳物質是DNA,不是蛋白質。③此實驗還證明了DNA能夠自我複製,在親子代之間能夠保持一定的連續性,也證明了DNA能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

  7、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只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而沒有證明它是主要遺傳物質)

  8、遺傳物質應具備的特點:①具有相對穩定性②能自我複製③可以指導蛋白質的合成④能產生可遺傳的變異。

  9、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病毒(如菸草花葉病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因此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

  10、①遺傳物質的載體有:染色體、線綠體、葉綠體。②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是染色體。

生物知識點10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質,單位質量釋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況下,脂肪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維生素A:促進人體正常的發育,增強抵抗能力,維持人的'正常視覺。缺乏時,皮膚粗糙,夜盲症

  維生素B1: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時,神經炎,腳氣病

  維生素C: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強抵抗力。

  缺乏時,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和骨骼發育。缺乏時,佝僂病(如雞胸、X形或O形腿等)、骨質疏鬆症

  水:約佔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無機鹽: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如:鈣、磷(構成骨骼和牙齒)、鐵(構成血紅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統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等

  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分泌消化液,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參與脂肪消化

  2)小腸的結構特點:

  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

  小腸適於消化、吸收的特點:a最長;b內表面具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c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有利於吸收營養物質;而且小腸中含有各種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

  物理性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將食物磨碎、攪拌,並與消化液混合。

  化學性消化:透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

  澱粉的消化(口腔、小腸),參與的酶:唾液澱粉酶,消化過程:澱粉、麥芽糖、葡萄糖。

  蛋白質的消化(胃、小腸):消化過程:蛋白質、氨基酸,參與的酶(胃液、胰液、腸液)

  脂肪的消化(小腸):消化過程: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膽汁(肝臟),參與的酶(腸液、胰液)

  4)營養物質的吸收:營養物質透過消化道壁進入迴圈系統的過程。

  消化道各段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營養)

  小腸(主要的吸收場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從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淋巴管血液迴圈)吸收;其他從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迴圈。

  大腸:少量水、無機鹽和一部分維生素

  3、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1)合理營養按時進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均衡攝入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

  2)食品安全蔬菜瓜果必須清洗乾淨

  不吃有毒的食物(餿飯菜、發芽的馬鈴薯);買經檢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廚房和炊具的乾淨

生物知識點11

  人類生命活動的調節

  1、人的視覺和聽覺

  (1)眼球的結構與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無色透明,可透光

  鞏膜:白色,保護眼球內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顏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

  睫狀體:虹膜稍後部,內有平滑肌,能收縮舒張,調節晶狀體的曲度

  脈絡膜:佔中膜2/3的後部,有血管(營養眼球)、色素細胞(遮光並使眼球內部形成“暗室”)

  內膜:視網膜,內有大量感光細胞

  內容物:

  晶狀體:雙凸鏡,依靠韌帶與睫狀體相連,玻璃體、房水。

  附屬結構:眼肌、眼瞼、睫毛、結膜、淚器(淚腺、淚點、鼻淚管)

  (2)視覺的形成:

  外界光線經反射在視網膜上成像,產生神經衝動傳遞到視覺中樞

  (形成視覺)

  (3)眼的衛生保健:

  近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矯正:戴凹透鏡

  遠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後方,矯正:戴凸透鏡

  沙眼:由沙眼衣原體感染眼瞼內面的結膜

  2、耳的結構和功能:

  外耳:耳廓收集、傳導聲波

  外耳道:傳導聲波。

  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與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

  鼓膜:接受聲波,產生振動。

  聽小骨:三塊,將鼓膜的振動傳導至內耳。

  內耳:半規管,前庭,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產生神經衝動

  (2)聽覺的形成:

  聲波、鼓膜產生振動、耳蝸產生神經衝動,聽覺中樞骨傳導有關的神經 (形成聽覺)

  3、神經系統的組成

  1)神經系統的組成

  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

  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脊神經

  2)神經元的結構、功能:

  (1)結構

  細胞體、突起

  軸突:一條,長而分支少,

  樹突: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枝,軸突集結成束,外包上結締組織膜,髓鞘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為神經末梢),多條神經纖維組成神經

  (2)功能:

生物知識點12

  高中生物教材出現的顏色反應較多,知識比較零散,不利於記憶和掌握,下面試對相關知識進行整理。

  1 斐林試劑檢測可溶性還原糖

  原理:還原糖+斐林試劑→磚紅色沉澱

  注意: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勻後方可使用,而且是現用現配,條件需要水浴加熱。

  應用:檢驗和檢測某糖是否為還原糖;不同生物組織中含糖量高低的測定;在醫學上進行疾病的診斷,如糖尿病、腎炎。

  2 蘇丹Ⅲ、蘇丹Ⅳ檢測脂肪

  原理:蘇丹Ⅲ+脂肪→橘黃色;蘇丹Ⅳ+脂肪→紅色

  注意:脂肪的鑑定需要用顯微鏡觀察。

  應用:檢測食品中營養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 雙縮脲試劑檢測蛋白質

  原理: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紫色

  注意:雙縮脲試劑在使用時,先加A液再加B液,反應條件為常溫(不需要加熱)。

  應用:鑑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質;用於劣質奶粉的鑑定。

  4 碘液檢測澱粉

  原理:澱粉+碘液→藍色

  注意:這裡的碘是單質碘,而不是離子碘。

  應用:檢測食品中營養成分是否含有澱粉

  5 DNA的染色與鑑定

  染色原理:DNA+甲基綠→綠色

  應用:可以顯示DNA在細胞中的分佈。

  鑑定原理:DNA+二苯胺→藍色

  應用:用於DNA粗提取實驗的鑑定試劑。

  6 吡羅紅使RNA呈現紅色

  原理:RNA+吡羅紅→紅色

  應用:可以顯示RNA在細胞中的分佈。

  注意: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佈時用的是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染色劑,而不是單獨染色。

  7 臺盼藍使死細胞染成藍色

  原理:正常的活細胞,細胞膜結構完整具有選擇透過效能夠排斥臺盼藍,使之不能夠進入胞內;死細胞或細胞膜不完整的細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臺盼藍染成藍色。

  應用:區分活細胞和死細胞;檢測細胞膜的完整性。

  8 線粒體的染色

  原理:健那綠染液是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可以使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呈現藍綠色,而細胞質接近無色。

  應用:可以用高倍鏡觀察細胞中線粒體的存在。

  9 酒精的檢測

  原理: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發生化學反應,變成灰綠色。

  應用: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製作果酒時檢驗是否產生了酒精;檢查司機是否酒後駕駛。

  10 CO2的檢測

  原理: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在變黃。

  應用:根據石灰水混濁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變黃的時間長短,可以檢測酵母菌培養液中CO2的產生情況。

  11 染色體(或染色質)的染色

  原理: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如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溶液)染成深色。

  應用:用高倍鏡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12 吲哚酚試劑與維生素C溶液呈褪色反應

  原理:吲哚酚即2,6-二氯酚靛酚鈉,其水溶液為藍紫色,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能將其褪色。

  應用:可用於檢測食品營養成分中是否含有維生素C。

  13 亞硝酸鹽的檢測出現玫瑰紅

  原理:在鹽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生重氮化反應後,與N-1-萘基乙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

  應用:將顯色反應後的樣品與已知濃度的標準液進行目測比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

  14 脲酶的檢測

  原理:細菌合成的脲酶可以將尿素分解成氨,氨會使培養基的鹼性增強,使PH升高,從而使酚紅指示劑變紅。

  應用:在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加入酚紅指示劑,培養某種細菌後,看指示劑變紅與否可以鑑定這種細菌能否分解尿素。

  15 伊紅美藍檢測大腸桿菌

  原理:在伊紅美藍培養基上,大腸桿菌的代謝產物(有機酸)與伊紅美藍結合使菌落呈現黑色。

  應用:用濾膜法測定水中大腸桿菌的含量。

  16 剛果紅檢測纖維素分解菌

  原理:剛果紅是一種染料,它可以與像纖維素這樣的多糖物質形成紅色複合物,但並不和水解後的纖維二糖和葡萄糖發生這種反應。當在含有纖維素的培養基中加入剛果紅時,剛果紅能與培養基中的纖維素形成紅色複合物。當纖維素被纖維素分解菌分解後,剛果紅-纖維素的複合物就無法形成,培養基中會出現以纖維素分解菌為中心的透明圈。

  應用:篩選纖維素分解菌。

生物知識點13

  X染色體隱性遺傳

  1、人類紅綠色盲

  ①、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

  ②、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XAXa(攜帶者)

  2、伴X隱性遺傳的遺傳特點:

  ①、人群中發病人數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患者。

  ②、往往有隔代遺傳現象

  ③、具交叉遺傳現象:男性→女性→男性(母病子必病)

  X染色體顯性遺傳

  1、抗維生素D佝僂病

  ①、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

  ②、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XAXa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

  2、伴X顯性遺傳的遺傳特點:

  ①、人群中發病人數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患者。

  ②、具有連續遺傳現象

  ③、具交叉遺傳現象:男性→女性→男性(父病女必病)

  Y染色體遺傳

  1、人類毛耳現象

  2、Y染色體遺傳的遺傳特點:基因位於Y染色體上,僅在男性個體中遺傳

  遺傳病型別的鑑別

  1、先判斷基因的顯、隱性:

  ①、父母無病,子女有病——隱性遺傳(無中生有)

  ②、父母有病,子女無病——顯性遺傳(有中生無)

  2、再判斷致病基因的位置:

  ①、已知隱性遺傳

  父正女病——常、隱性遺傳母病兒正——常、隱性遺傳

  ②、已知顯性遺傳

  父病女正——常、顯性遺傳母正兒病——常、顯性遺傳

  3、不能確定的判斷:

  ①、代代之間具有連續性——可能為顯性遺傳

  ②、患者無性別差異,男女各佔1/2——可能為常染色體遺傳

  ③、患者有明顯性別差異

  i、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可能為伴X隱性遺傳

  ii、女性明顯多於男性——可能為伴X顯性遺傳

  iii、男性全患病,女性全不患病——可能為伴Y遺傳

生物知識點14

  有機物的製造

  知識點:

  1、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片,葉片的結構包括表皮,葉肉和葉脈。表皮上一對半月形的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叫氣孔,它的張開和閉合由保衛細胞控制,下表皮氣孔數目多於上表皮,氣孔是氣體進出葉片和水分散失的“門戶”。

  思考:為什麼氣孔數目上表皮少於下表皮?

  2、葉片中只有保衛細胞和葉肉細胞裡含有葉綠體。

  3、葉綠體中含有綠色的葉綠素,葉綠素在光下才能合成。思考:為什麼葉片的顏色上表面深於下表面?

  4、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條件是光。

  思考:大棚作物在生長期間定時在棚內燃燒秸稈,以提高作物產量,主要原因是燃燒秸稈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可以作為光合作用的原料。為了增加葉片的受光面積,在栽種植物時通常要注意合理密植

  5、光合作用的實質是綠色植物透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額有機物|(如澱粉),並且釋放氧氣的過程。

  光合作用的反應式為:二氧化碳+水生成有機物+氧氣

  6、光合作用的意義:

  一:光合作用製造的澱粉等有機物,不僅是植物自身生長髮育的營養物質,而且是動物和人的食物來源.

  二:光合作用轉化光能並儲存在有機物裡,這些能量是植物,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

  三:維持大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的相對穩定.

  總之,光合作用的意義在於,它是食物來源,能量來源,並能維持碳氧平衡

  7、探究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的實驗(七上119頁)。步驟、每步的目的、實驗現象、結論。

  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實驗(七上127頁)。

生物知識點15

  1、普利斯特利實驗得出的結論:植物能夠更新由於蠟燭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汙濁的空氣

  2、探究實驗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步驟:暗處理、把插有天竺葵的兩個小燒杯分別放入裝有清水和25%氫氧化鈉溶液的水槽中去,編號A、B組,放在日光下、酒精脫色、漂洗葉片、滴加碘液、清洗葉片、觀察葉片顏色。

  3、光合作用表示式:原料二氧化碳水條件光場所葉綠體產物有機物和氧氣

  4、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1)合理密植,讓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2)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給溫室裡的農作物施用貯存在鋼瓶中的二氧化碳,以增加農作物的產量,這種方法稱為氣肥法,二氧化碳被稱為“空中肥料”。

  5、臥室裡擺放多盆綠色植物是不科學的原因是:有光照時,綠色植物同時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更新居室的空氣。在黑暗中,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仍在進行,會消耗居室內的氧氣,將二氧化碳排放到居室中,影響居室內的空氣質量。

  6、呼吸作用(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其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任何活細胞都在不停地進行呼吸作用。

  7、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絡

  (理解)呼吸作用與生產生活的關係:中耕鬆土、及時排澇都是為了使空氣流通,以利於植物根部進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機物,因此在儲存植物的種子或其他器官時,要設法降低呼吸作用,如降低溫度、減少含水量、降低氧氣濃度、增大二氧化碳濃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與生產生活關係:要保證農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8、呼吸作用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

  (1)對於活細胞而言,增強呼吸作用,保證正常生命活動的能量供應(農田適時鬆土,遇到澇害時排水)

  (2)對於死細胞而言,降低呼吸作用強度,減少有機物消耗。(食物儲存過程中保持乾燥,降低溫度,減少氧氣濃度)。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徵。

  9、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由於生物呼吸作用或者燃料燃燒消耗的氧氣,吸收其釋放出的二氧化碳,對於碳--氧平衡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初一生物必備知識

  1、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類群有: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其中前三種植物生長到一定的時期會產生一種叫做孢子的生殖細胞。因為透過孢子進行繁殖,所以又稱為孢子植物(沒有種子植物)。

  2、藻類植物大多數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綿,衣藻海水:紫菜、海帶),(1)形態結構:沒有根、莖、葉的分化。(2)營養方式:藻類植物細胞裡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為自養。(3)繁殖方式:用孢子進行繁殖。

  3、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1)生物圈中氧氣的重要來源(2)水生生物的食物來源(如魚類餌料)(3)供食用(如海帶紫菜)(4)藥用

  4、苔蘚植物大多數生活在陸地上的潮溼環境(葫蘆蘚、地錢、樹幹苔蘚)。(1)形態結構: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莖中沒有導管,葉中也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體作用)。(2)營養方式:苔蘚植物細胞裡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細胞)進行繁殖。苔蘚植物是監測空氣汙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類植物多數生活在陰溼的環境中(如裡白、貫眾、滿江紅)。(1)形態結構:有根、莖、葉的分化,在這些器官中有專門運輸物質的通道——輸導組織。 (2)營養方式:蕨類植物細胞裡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為自養。(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細胞)進行繁殖。蕨類植物與人類的關係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可供食用,如蕨菜。(2)可供藥用,如卷柏、貫眾等。(3)作為綠肥和飼料,如滿江紅。(4)煤的來源

  6、種子植物的分類:根據子葉數目分為(1)雙子葉植物:胚裡具有兩片子葉的植物(葉脈網狀),營養都儲存在子葉中。如蠶豆、大豆、花生。(2)單子葉植物:胚裡具有一片子葉的植物(葉脈弧形),營養大部分儲存在胚乳中。如水稻、小麥、高粱。

  7、種子的結構:(1)種皮:保護作用。(2)胚(包含胚芽、胚軸、胚根、子葉)是新植物的幼體,將來能發育成一個植物體。(3)只有單子葉植物有胚乳。子葉、胚乳中儲藏的營養物質是胚發育成幼苗時養料的來源。

  8、種子和孢子的比較:種子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具有適應環境的結構特點,如果環境過於乾燥或寒冷,它可以處於休眠狀態。孢子只是一個細胞,只有散落在溫暖潮溼的環境中才能萌發。

  9、種子植物的分類:根據種子外有無果皮包被分為①裸子植物(如:松、銀杏、蘇鐵、紅豆杉、水杉、圓柏、側柏)②被子植物

  10、被子植物成為地球上分佈最廣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發達的輸導組織,從而保證了體內水分和營養物質高效率地運輸;它們一般都能開花和結果,所結的果實能夠保護裡面的種子,不少果實還能幫助種子傳播。

【生物知識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