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中秋節> 中秋節習俗的作文

中秋節習俗的作文

中秋節習俗的作文(合集1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秋節習俗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習俗的作文1

  中秋節從20xx年起,與清明節、端午節一樣,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講到中秋節,自然想到的是賞月、吃餅、觀潮了。那麼,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呢?它有哪些傳說、哪些習俗、又有哪些著名詩詞呢?那就讓我們話說中秋吧!

  古代,有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就有“中秋”一詞記載。後來,貴族和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到唐代,《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時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是中原居民自北向南大遷徙時期,在遭受戰爭離別之苦的人民,以月餅相贈,晚上賞月,取團圓之義。至明清,已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國曆書上,一年分四季,每季有三月,八月正是秋季之中,十五又是一月之中,八月十五,故名中秋。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吃著又圓又甜的月餅,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習俗的作文2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中秋前夕,人們都儘可能和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八月十五又叫“團圓節”。

  我和家人一起在陽臺賞月。剛剛升起來的月亮傾洩下了一片清輝,月亮亮燦燦的,慢慢地,慢慢地變成了白色。月光靜靜地灑在了地面上,整個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層銀色的光,鎮上像被籠罩著薄薄的銀紗。月亮穿過了雲朵,將光輝灑在了馬路上,馬路就好像是用銀子鋪成似的。它還將月光倒映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風一吹,河面上就波光粼粼的。

  月亮像個害羞的小女孩,一會兒躲進了雲裡,一會兒又從雲中探出了可愛的小腦袋,將大地浸成了夢幻一樣的銀灰色。看著月亮,又不禁讓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人們是為了紀念嫦娥才將八月十五定為了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還令我想起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李白思念家鄉的感情。使我不時想起了駐守邊疆的戰士在中秋節這個日子裡不能與家人團聚。

  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據《東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我連坐至曉”。《新編醉翁談錄》記載:“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於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中秋節習俗的作文3

  中秋節對於大同人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奶奶家來說更是認真對待的,大姑二姑三姑統統都不能來,該回婆家的回婆家,該在自己家的就在自己家。晚上月亮升起來的時候,爺爺把陽臺的燈打亮了。拿了個大托盤,裡面放著月餅,葡萄,梨,桃,香蕉,西瓜,蘋果等等,果爸給搬到陽臺上,放好,問爺爺:“放這兒月亮看的到吧”,爺爺滿意的點點頭。奶奶負責給包餃子,爺爺非要給包個硬幣,還非要在桌子上擺上五副碗筷,說是有大孫子的。餃子熟了每個碗裡放三個餃子,果爸把果果碗裡的餃子夾開,嘎嘎,果然看到硬幣啦,嘿嘿,都說這小子有福,嘎嘎,媽媽真高興,比自己吃到硬幣還高興。

  果果出生,爺爺就託人給算命了,據說很不錯,出生的時辰真是不錯,媽媽也在網上用稱骨演算法幫果果算過命,很好,比媽媽的命還好,嘿嘿,這些都是大家的一種心情,無非是希望自己的寶貝兒幸福,媽媽比起你瓜子仁兒阿姨,可差遠了,你澎澎哥哥的名字,可是他們冒雨跑到雍和宮找人起的,嘿嘿。

  話說遠了,改天,媽媽好好把給你起名字的前前後後都記錄一下,將來你上學了,做自我介紹的時候,老師肯定會讓大家講講自己名字的來歷,到時候你就按媽媽給你寫的說,嘿嘿,雖然有點兒迷信,但不乏智慧阿。

  大同中秋節,還有很多放鞭炮的,晚上家家戶戶都亮著陽臺的燈,很有家的溫馨。

中秋節習俗的作文4

  中秋佳節來臨,那為什麼我們中國會有中秋節這個傳統習俗呢?讓我給大家娓娓道來吧!

  許多人都認為,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傳說記載:嫦娥吃了西王母的不死之藥之後,飛向了月亮。嫦娥此舉是為了代替后羿受罪,並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相傳,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所以會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亮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後來世人每逢中秋,不僅想登月與嫦娥一聚,還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的時候,會祈求男的早日登步蟾宮,高攀仙桂……女的則希望相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為節日來慶祝了。

  另外有人認為,中秋節是由唐明皇賞月開始的。唐代《開元遺事》這本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和楊貴妃在月下游玩兒,游到興處,二人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後來補充完整,成為傳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沿襲下來。

  而有人提出,中秋節原本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鉻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一舉推翻了元朝統治。後來,每逢中秋節,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勝利。

  中秋的由來,眾說紛紜,你覺得哪一種才是最符合邏輯的呢?你又最喜歡哪一種呢?

中秋節習俗的作文5

  在我國,有許多喜氣洋洋的節日,大體上都和吃有關。而我覺得中秋節是所有節日中最浪漫和富有詩意的了。

  “月到中秋分外明”,沒錯,中秋的月亮是明亮的,但在這明亮中,彷彿又多了些離愁別緒。在中秋這天,每一個在外的遊子都渴望回家,與親人團聚。“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是人們最樸素和美好的願望。

  而我家的中秋,重頭戲都是從晚上開始的。首先是團圓飯,爸爸和大爺是主廚,大姑和二姑是配菜的,他們忙前忙後的準備著豐盛的晚餐。一番鍋碗瓢盆交響曲之後,一頓有著美好寓意的飯菜就新鮮出爐了。吃完團圓飯,就要開始吃團圓月餅了。每年的團圓月餅都是奶奶在外面特別定製的,裡面還放了一枚硬幣。這個小小的習俗是,如果誰吃到了這枚硬幣,代表著誰會在新的一年裡財源滾滾。

  這時由奶奶執刀,把月餅平均分成若干份,大家一人拿起一份,吃了起來。我心裡特別著急,盼著自己能夠吃到那枚硬幣。我狼吞虎嚥又滿懷期待地吃著,大家笑著告我小心點,千萬別嚥著。我奇怪的是,幾乎每年都是我吃到那枚硬幣。後來我想一定是奶奶在月餅了做了什麼機關吧,奶奶想把最美好的祝福給我,她對我這個大孫子可是偏愛有加啊。月餅的餡非常香甜,此刻我的心裡也像是吃了蜜一樣甜。

  吃完月餅,大家開始賞月了。在樓下襬一張小方桌,放著一些吃食,家人們圍成一圈,在一起嘮著家常,互相訴說著生活工作上的事情。小孩子們自由地跑來跑去。鵝黃的月亮掛在天空中,有種說不出的詳和,有點清冷的月光照在我們身上,每個人的臉上都漾出微笑。夜已經很深了,大家久久不願散去……

  這就是我家的中秋,一個富有詩意的美妙節日。

中秋節習俗的作文6

  我家鄉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到了,我們福州的習俗可多了,有擺塔,吃鯉魚餅,還有“撿月光”。

  擺塔,是把各種各樣的塔擺在一個臺上,展示給臺下的觀眾們看。傳說,曾經有一位將軍打完勝仗來到福州,剛好就是中秋節,福州在當時又是一個多塔城市。所以老百姓們為了獲得好運,就各自拿出自家的塔擺在門口,獲得好運。現在福州出名的只剩白塔和烏塔了,其他塔呢?它們都經過時光的流失而消失了。

  “吃月餅了!”我們福州吃的可不是常見的月餅,而是鯉魚餅。做成兩條鯉魚形成對稱,代表著福州人給親朋好友送去“年年有餘”和“鯉魚跳龍門”的意思。福州人還把像鯉魚餅的掛飾戴在兒女身上,願兒女的學習像“鯉魚跳龍門”一樣紅紅火火。鯉魚餅的味道可美了,兩條鯉魚並在一起,就像一個月亮,吃一個美滋滋的,你想不想嘗一個鯉魚餅呢?

  最有意思的要數“撿月光”了。傳說每當中秋節時,月亮上會掉落下一個月光,只有心地善良的孩子才能撿到它,誰撿到它就等於撿到了好運。所以孩子們一吃完晚飯後就會出來急急忙忙地找月光,8點過後月光就消失了,孩子們也就各自回家了。

  這三個風俗各有各的風趣,中秋之夜,你有沒有過這三個風俗呢?這就是我和爸爸、媽媽一家三口過的中秋節。這時,我突然想起在加拿大的外公、外婆和在澳大利亞的爺爺、奶奶,他們真是“獨在異鄉為異客”,而我又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啊。

中秋節習俗的作文7

  提起中秋節,誰都知道,“八月十五中秋節”嘛。可我們舟山人過中秋節卻在農曆的八月十六日。那麼,我們舟山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是什麼呢?吃月餅、賞月、和家人團聚……這些都已成為我們舟山人必不可少的習俗。

  ?在八月十六這一天,多數人家的餐桌上都會有一碗傳統小菜“芋艿鴨”。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傳說在很早以前舟山人不知有芋艿,到後來食用芋艿,這中間與明愛國將領抗倭有關。明嘉靖三十二年八月十六,瓊州參將俞大猷奉命在舟山圍殲倭寇,不料在離舟山不遠的海面上遭到襲擊。幸虧俞大猷指揮有方,將部隊安全撤退到普陀山附近一個小島駐紮,只是運糧船被倭寇劫走,吃飯成了問題,當時實行海禁,島嶼上居民已被強迫遷走,島已變為荒島,部隊面臨糧草斷絕的困境。士兵們餓得發慌,遍地去找可吃之物,發現沼澤地裡有種野生植物,根部長有球莖,於是便挖來煮著試吃。一吃味道很好,且又耐飢。俞大猷得知後發動大家都去採挖。就靠這種球莖,俞大猷的部隊渡過了難關。所以俞大猷把這種不知名的食物取名為“遇難”。第二天,俞得到情報,那些槍糧的倭寇在普陀集結,設計水陸夾擊大敗倭寇,普陀山潮音洞畔到今留有紀念明將抗倭石刻,上鐫“明嘉靖癸丑秋,副使李文進,參將俞大猷,都司劉恩至,督兵滅倭於此”字樣。

  舟山人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節習俗的作文8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們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十五的.夜晚人們仰望朗朗明月,想念親人,所以中秋節還有一個名字叫“團圓節”,人們除了賞月,還要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今年的中秋節,我來到了美麗的鹽都程實村,這裡的黃昏非常美麗,彩霞像一個個紅燒雞翅膀,真讓人垂涎欲滴;還有一些白雲像一隻只綿羊,真讓人想上前去摸一摸啊;就是這裡的河水太髒了,沒有保護好。今天是中秋佳節,同時也是表弟舅舅的結婚日。

  天色暗了下來,客人們陸陸續續都來了,結婚宴會開始了,舅舅和舅媽來給客人們敬酒了,來到我們這桌時,大家都一起站了起來,我也跟著站起來,並把杯子放在二位新人的杯子下面輕輕的撞了一下說“祝舅舅和舅媽早點生寶寶,給羅程當弟弟!”接著,更驚彩的宴會節目來了,只見表弟外公的臉被別人畫得一塊黑,一塊綠,一塊紅,一塊白,又穿上火紅火紅的長袍,真像一位搞笑的濟公;後面還有幾個小外公也被人換了裝,有紅色的、綠色的,其中一位司儀先生在說新人賀詞,祝賀聲,笑聲,喝酒聲,真是熱鬧非凡啊。

  婚宴結束了,我和媽媽帶著月餅登上了屋頂賞月,啊!多美的月亮皎潔如玉,漂亮的星星像鑲嵌在雲海中的幾顆鑽石,閃閃發光。我輕輕地咬了一口月餅,它是那麼的酥,那麼的甜,一股濃郁的清香沁入我的心田。此時,我想起遠在武漢的奶奶、大伯、三叔和哥哥們是否也在吃著月餅賞月呢?我真想念你們啊!

中秋節習俗的作文9

  今天是中秋節了,我和爸爸媽媽去了姥爺家,我打了一會遊戲,大家一起吃完晚飯後,我就和媽媽去看中秋節的月亮,我發現月亮非常亮,也非常的圓,我還發現月亮上有隕石碰撞形成的小黑點。

  等我們看完月亮回來,姨媽打開了一盒月餅,我吃了一個,覺得月餅太甜了,都有點膩了,然後我把剩下的一點給媽媽了。後來又和哥哥下了一盤象棋,就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今天是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

  中秋節的夜晚,我和姥姥媽媽來到了樓下,看見了有人提著大包小包匆匆忙忙的趕路,我想他們可能要回去跟親人團圓。我抬頭一望,看見了月亮,它像一個明鏡,也像一個大月餅,還像一個大玉盤,金黃金黃的。這使我想到了嫦娥,玉兔,嫦娥正在梳妝,玉兔正在追它的影子呢。我們走著走著,發現月亮也跟著我走,過了一會兒,我發現月亮不見了,於是我東張西望地看,忽然他又從兩個樹的中間冒出來,原來他是跟我們玩兒捉迷藏呀!今天是中秋節是大家團圓的日子,可是我們家沒有團圓,因為爸爸沒有回家,他在外地沒有回來,可是月亮只有一個,我和爸爸都看著那輪明月就會想到對方的。詩中有一句話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月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現在我明白她的意思了。雖然我見不到爸爸,可是我想爸爸正在望著那輪明月思念我們,我也望著那輪明月思念爸爸。

中秋節習俗的作文10

  八月十五正是那中秋節,正是那一年最快樂,也是涼爽的一天了,一年辛苦勞動結出的果實,最後終於可以品嚐果實的甜美,歡度佳節。從而形成我國豐富多彩的中秋飲食風俗。

  吃月餅

  “中秋佳節吃月餅,”這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每當風清月朗,桂花鑽入人心之際,家家吃月餅,賞月亮,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別有一番滋味。我記得蘇東坡的詩句中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的美味糕點。有的地方過中秋節,比如江南過中秋就有點與眾不同,比如有錢人家吃月餅,貧苦人家吃南瓜的風俗。

  吃南瓜

  “八月半吃南瓜”的風俗是怎樣來的呢?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名叫黃花,黃花美麗,善良,聰明。由於那年大旱,黃花的父母年老多病,經常躺在床上,後來,黃花在南山的草叢裡發現了兩個扁圓的野瓜,於是就把他帶回家,煮給父母吃,沒想到這瓜香噴噴,甜津津的,兩位老人吃了後食慾大增,慢慢的病就好了。黃花把瓜種子種在地裡,後來長出許多瓜來,因為他是從南山採來的,所以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江南就流傳著吃南瓜的習俗。

  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看著月中桂花,聞著一陣陣的桂香,喝上一杯桂花酒,全家人坐在一起甜甜蜜蜜,和和美美,歡聚一堂,以成為節日的一種享受。

中秋節習俗的作文11

  在廣東東莞有乞月照月爬月,以求早生貴子,除了月餅以外,楊桃、芋頭仔都是常見的食品。由於菱角現在比較難買,已經比較少見。祭月,即拜祭太陰娘娘,在香港,會有人到公園燃燒蠟燭;此外,亦有些地方的習俗會向長者或後輩送贈豬仔餅或長壽麵。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熱鬧非凡。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一段傳說:很早以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後,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出搜捕,終於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後,大坑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託夢,說是隻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不管這傳說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國是龍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節舞火龍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是值得珍視的。浙江東部:此地風俗全國其他地方略有不同,中秋節是在八月十六,而非八月十五,並且傳統上名稱也是直接叫“八月十六”,與端午、重陽、冬至不同。

中秋節習俗的作文12

  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大家都很重視,關於它的習俗,也很有趣呢!

  在70年代的農村,大人小孩都過不上現在的好日子,但是每逢中秋節,又圓又大的月亮掛在蔚藍的天空上,在這柔和的月光下,無論多麼窮苦,家裡都要買上四個又紅又大的蘋果,放在桌子上,做成一個供盤,條件好一點的,還可以用上好的白麵,裡面放點兒糖,蒸成圓形的,就成了夢寐以求的“月餅”,也做成供盤,乞求蒼天保佑一家人的平平安安、團團圓圓。

  現在生活富裕了,中秋節的食物琳琅滿目,家裡有各種各樣可口的水果,還有大大小小、種類繁多的月餅。這天一家人一起去賞月啦,一塊兒在家裡一邊吃月餅,一邊聊天啦,小夥伴們一起做遊戲啦,快樂無比,盡情享受天倫之樂。給親人、朋友送箱月餅,代表團團圓圓;給家人送一些包裝精美的蘋果,代表平平安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這首《靜夜思》反映了:不能回家團圓的人,到了這天特別思念家鄉的親人。除了春節,這是人們最重視的一個節日了。

  八月十五正值農忙季節,人們歡歡喜喜吃月餅,高高興興收糧食,其樂融融。中秋節,代表豐收,代表喜慶,代表團圓,農民們收穫辛辛苦苦種來的五穀,臉上不由露出會心的微笑;小孩子們可以約好地方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天,晚上則可以和家人一起去賞月,或是在家裡聊聊天兒,這是多麼美好的節日呀!

中秋節習俗的作文13

  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它的形式與意義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並有相關的祭祀的記載。在民間,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加之相關詩詞的作用,中秋節更逐漸為人們重視。

  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關注,中秋節也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中國城鄉各地,乃至在遍佈世界各地的華人僑胞,中秋節這天都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民間諺語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中秋節還有吃芋頭的習俗。節日這天家家戶戶烹煮一鍋蕃薯芋頭,供家人食用。據說是感謝土地公公賜給窮人蕃薯芋頭以解困之恩德。還有把吃芋頭同元末漢人推翻元朝暴政聯絡起來。"芋艿"和"遇難"的諧音,吃芋艿不忘國家和民族的危難。

  中秋遊樂。在江南一帶,因為江河湖泊縱橫交錯,"夜半湖生看串月,幾人醉倚望河亭。也是美事一樁。

中秋節習俗的作文14

  剛剛開學就迎來了傳統的中秋佳節,由於最近一直奔波於蘇州上海之間,所以我決定留在了學校度過高中學習中的第一個中秋節。下午的時候就聽說我們要自己做飯,然後和汪老師一起吃月餅賞月,在忙碌中就到了晚上六點多,師妹來了,匆匆地催我們,汪老師已經去了,快點吧。等到的時候,看到了偌大的桌子上,擺滿了菜,連碗筷酒杯擠在空隙裡,豐盛的大席。真的感嘆,現在的體育系師弟真厲害,這樣的一桌菜都能給做出來,且色香味俱全,體育出生的男生找女友時要更加的搶手了。賞月的環節大家比較八卦,調侃了身在美國的郭強博士,並給他傳遞了中秋的祝福,並向他炫耀我們吃到了汪老師珍藏的冰月餅。

  歡聲笑語中,我們感受到的是汪老師和善可親、幽默風趣和率直真誠,這與平時的雷厲風行、嚴格要求和精益求精的風格完全不一樣。都說做汪老師的學生很苦,很累,而也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穫,更何況人都是有惰性的,自覺得偏向悠閒安逸的生活,而這種生活又很容易讓我們“停滯不前,被生活所累的”。一件接一件的事情鍛鍊了我們處理事情的能力和效率;一個個挑戰性的任務在撞擊我們的能力底線,讓我們不得不從頭開始學起;一次次的修改培養了我們追求完美、凡事做到讓自己滿意,負責的態度。我發現汪老師這裡有我永遠也學不完的財富,能再次成為她的學生我感覺的是幸福。

中秋節習俗的作文15

  盼望已久的中秋節終於到了,大家都興高采烈,以各種形式來歡度這個特殊的節日。我家也不例外,在中秋節這天晚上,全家都聚在一起,共度中秋。

  晚上,姐姐、哥哥他們都到了我家。忽然,我看到了詩,於是便提議開一個對詩大會。在徵得大家的同意後,大會便開始了。第一個是哥哥,他學著詩人李白的樣子捋著“鬍子”深情地說:“妙哉!妙哉!此主意真妙!我先來一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哥哥剛說完,姐姐就對上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不緊不慢地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哥哥怪腔怪調地說。我正要說,只聽姐姐拉著嗓子說:“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哎呀!壞了!這正是我要說的。我該怎麼辦呢?正在我急得抓耳撓腮的時候,他們卻過來起鬨了,說:“弟弟,如果你在十秒內想不出的話就算你輸哦!十、九…”說著便數了起來。我卻急得團團轉。我猛一抬頭看到了天上的明月,我便像抓著了救命稻草一般拼命地大喊:“明月明月明月,爭奈乍圓還缺。”“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就在我們對得激烈時,媽媽卻像個孩子似子似的吵道:“我來!‘今年八月十五夜,我們一起吃月餅。’”“哈…哈…”媽媽這詩把我們都逗笑了。

  不過,我們還真餓了。於是便吃起了圓圓的月餅。吃著這香甜的月餅,我的心裡卻流過了一絲酸意?臺別說,今天的月亮還真應了“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句話呀!

  八月十五桂花香。在月光與有些涼意、帶點兒桂花香味的夜光中,我度過了一個快樂而又難忘的中秋節。

【中秋節習俗的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