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海燕課後反思

海燕課後反思

海燕課後反思3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麼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海燕課後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燕課後反思1

  經過國培的學習之後,我在備課上的確下了一番功夫。我努力貫徹新課程理念,貫穿創新精神,突出個性化,注重教師的引導地位和學生的主導性,在每個環節安排和細節處理上都作了精心設計,根據這些準則,備課所設計的《海燕》取得了挺好的課堂效果,總結起來有三條——

  其一,以活動為載體推進探究過程,激發學生興趣,調動探究熱情。

   學習是學生的天職,愛玩是少年的天性,這“天職”與“天性”是一對矛盾。但如果能把兩者巧妙的結合起來,既完成學習任務,又激發學生興趣,豈不兩全其美?給學生一個球場,學生自然知道去盡情踢球;給學生一個舞臺,學生自然知道去盡情表演。基於這一認識,本課一連串的設計了七大活動。即:格調高雅的“書法比賽”,獨具一格的“朗誦訓練”,別出心裁的“畫插圖”,引人入勝的“猜謎語”,極富創意的“當翻譯”,還有貼近生活的“口頭作文”……這些活動將聽、說、讀、寫融為一體,把學生的探究熱情充分調動起來,把學生的探究潛力充分挖掘出來。這些活動,環環相扣,不斷深入,使理解課文深刻含義,理解象徵手法及其運用這樣複雜枯燥的教學任務變得簡單而又充滿了趣味,於是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探究任務,這不能不說是課改精神的勝利。

  其二,多學科滲透帶來教學內容的無比豐富性。

  在本課教學中,我動用了大量生活積累、知識積累和藝術積累,書法、美術、表演、文學、政治、歷史、生物各學科的知識交匯在一起,拓展了課堂空間,加強了教學輻射,組成了一個精彩紛呈的萬花筒世界。這也是體現教學設計個性化、創造性的一個成功嘗試。

  其三,課堂評價以激勵為主。

  在整個教學流程中,教者牢牢把握住一點:自己只是一個平等的對話者,熱心的促進者,機智的引導者。因而處處循循善誘,凡對學生稍有創意之探究即予以熱情鼓勵,課堂上掌聲不絕於耳。更可貴的是教師能將自己當作學生中一員,處處為學生著想,經常與學生同讀、同練、同議;在學生可能遭遇困難之處,充分預測後率先示範而不包辦代替……這都是新課程背景下一個新型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和行為。

  總之,課堂教學的成功,緣於對每一個環節的精心設計和每一個細節的精雕細刻。本課最成功之處在於以精心設計的活動為載體來完成探究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是當前課程改革的主導方向,但接受性學習仍有較大市場,由探究性學習取代接受性學習仍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以活動為載體來促進探究可以算是一種成功的嘗試。

海燕課後反思2

  雖然只得了二等獎,也未引起大家的關注,但我認為《海燕》這一課還是準確地表達了我對當下教學這一文章的一點思考。即:對這一課的教學從背景入手,這似乎是對原作的尊重,但從現實來看,憑空增添了距離感,反而讓大多數學生逃離。閱讀教學的起點應是“學生的心靈”。我認為主要還應從作品的文學性進行審美欣賞,從當代人的角度進行解讀。我認為這才真正激發起對作家及作品的熱愛,才能真正披文及人,指導人生。

  但在比賽前,我一直很痛苦地思考著一個問題:講不講背景知識、象徵意義?不講,大家會不會認同,這畢竟是比賽,甚至打心裡我覺得對不起高爾基;要講,只有45分鐘,根本沒法安排好。最後用了“課後閱讀材料”的方式,才勉強把這個問題解決,但這也像有的老師說的“大煞風景”了。確實是不得已而為之或者說是戴著鐐銬又想跳得美些。

  王特評價說“與學生的融入度不夠”,我認為說得準確而中肯的。也許當下的社會意識形態大環境使然,即便是不講背景,文章與學生還是有距離的,我覺得這班學生對這文章實在不太感興趣,所以一開始找“寫環境的句子”就出現了困難。這在我的感覺裡是不難的呀。一開始整個節奏就慢了下來,在解讀文章時,學生的回答與我的提問一直有偏離的現象存在,即便是我一再明確地糾正,也不能拉回來,好像他們是一輛憑著慣前行的火車。例如“哪些詞最能讀出作者的情感”,學生則一直回答的是哪些句子,而且都喜歡讀一遍,再闡自釋自己的看法,本來這也無所謂,可問題是隻有45分鐘,我後面的內容就來不及了,後面的應是這堂課精彩之處,應該掀起高潮的,我只好匆匆而過。我知道學生原本可以表現得更好的,是我沒有給予他們充分地表現的機會,因為時間來不及了,這也讓我失去了原有的從容與大氣。因為我自認為原本的優勢是:擅長激發學生,善於與學生作真誠地溝通。按理我是長於調控課堂氣氛的呀。這真讓我鬱悶。

  一堂課還是不宜將內容安排得太多,課堂上還是應該悠著點。這是這堂課我最大的感慨。

海燕課後反思3

  《海燕》的教學過程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遵循語文教學規律,教學中突出了對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的培養。課堂中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匯入先由教師激情談話,(其詳見本課教案)提出問題,讓學生首先互動,引出寓意,進而過渡到海燕的.形象:“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往往也會有寓意豐富的一面。今天我們要去接觸這麼一個小生靈:大海,給了它堅硬的翅膀,為的是博擊狂風巨浪;當鳥兒們都躲避風雨的時候,它卻高聲的呼喚: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就是海燕!(放海燕動畫)讓我們一起來聆聽《春天的旋律》的尾章《海燕》。同學們知道高爾基為什麼要對海燕進行歌頌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熟悉背景,把握時代脈博。”這樣的情境匯入,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過程中,我以朗讀品味貫穿教學始終,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讀評相結合。在賞析海燕形象時,讓學生抓住直接描寫海燕的句子入手,讓學生進行認真的品讀、體會。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讓學生的感性認識得到充分的發揮,並結合時代背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進而把握海燕的特定內涵。在拓展延伸中,我將學生對海燕形象的認識的現實意義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鼓勵學生在面對生活中的暴風雨時也要像海燕一樣勇於鬥爭、樂觀、自信。這樣突出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諸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學生的朗讀時間不是很多,這樣不利於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二是課堂內容含量較多,學生不易接受;其次就是在讀上,不要過分集中,可以在教學的每一環節設計不同形式的讀,也可以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朗讀的方法,然後由學生說明自己的朗讀技巧,教師作造當的點評。

【海燕課後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