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生物知識點歸納

生物知識點歸納

生物知識點歸納集合15篇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說到知識點,大家是不是都習慣性的重視?知識點就是學習的重點。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愁,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物知識點歸納,歡迎閱讀與收藏。

生物知識點歸納1

  一.糖類

  1. 作用: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

  2. 食物:饅頭、米飯、白薯、馬鈴薯、白糖等。

  二.脂肪

  1.作用: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儲存在體內。1克脂肪中所含的能量相當於2克糖類或蛋白質所含能量。

  2.食物:油、花生、黃豆、肥肉等。

  三.蛋白質

  1.作用:是構成人體細胞的主要物質,也能為人體提供能量。

  2 食物:魚、瘦肉、蛋、奶、黃豆等。

  四.維生素

  1.作用:既不參與構成細胞,也不為人體提供能量,人體需要量很少,但維生素對人體的重要作用是其他營養物質所不能替代的。

  2.缺乏症狀及飲食治療

  維生素A缺乏:皮膚乾燥、夜盲症、乾眼症(多吃胡蘿蔔、肝臟及蔬菜瓜果)

  維生素B1缺乏:神經炎、腳氣病、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多吃粗糧、全麥面)

  維生素C缺乏:壞血病、抵抗力下降(多吃蔬菜、水果。辣椒中含量最高)

  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骨質疏鬆症、腰痠背痛腿抽筋(蝦皮、肝臟)

  VC能使高錳酸鉀褪色

  五.水

  是細胞的主要成分,約佔體重的60%---70%

  六.無機鹽

  1.缺含鈣的無機鹽,兒童易患佝僂病,中老年易患骨質疏鬆症。(蝦皮、肝臟)

  2.缺含鐵的無機鹽,易患缺鐵性貧血。(肝臟、血液製品)

  3.缺含碘的無機鹽,兒童患呆小症,成人患地方性甲狀腺腫。(碘鹽、海帶)

  趣味導讀

  俗話說:“藥療不如食療”。很難想像食物還可以治病吧。很早以前,古希臘、古羅馬和阿拉伯的醫生,用動物肝臟能夠治療夜盲症,這種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雀目",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在他的醫書中也提出用豬肝治療這種病,他還提出用谷白皮熬粥可防“食米區病”。1947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在經過好望角去印度的航行中,同船的160名水手就有100人被壞血病奪去生命。但後來船員們知道用一些食物來治療這種疾病。你知道為什麼這些水手會得這種病嗎?什麼食物可以預防或治療這種病嗎?收集關於壞血病的資料,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智慧點拔

  例1.有些人一生食素,但卻並沒得夜盲症,這是因為( )

  A.因為植物性食物裡有維生素A

  B.因為其他維生素也能預防這種病

  C.有些植物性食物內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在人體內可以轉變為維生素A

  D.人體內可以自行產生維生素A

  分析 此題考查維生素A的缺乏症及哪些食物中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A一般於動物的肝臟,植物性食物裡不含維生素A,雖然胡蘿蔔、黃色玉米等植物性食物裡不含維生素A,但是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它在人體內能轉變成維生素A。所以本題正確的答案是C。

  例2.下列哪種物質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能量( )

  A.脂肪 B.水 C.維生素 D.糖類

  分析 此題是考查食物中的幾種成分的主要作用,在食物中,脂肪和糖類都可以作為人體生命活動的能量,但是它們的作用又不完全一樣,脂肪主要儲存能量,而糖類才是人體進行各項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維生素雖然是有機物,但不為人體提供能量。水不是有機物,也不能為人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本題正確的答案是D。

  例3.科學探究中的資料,往往存在 ,因此需要設 ,同一個實驗在相同條件下要重複做幾次,實驗結果應取多次實驗的 值。

  分析 在科學實驗中所得的資料,往往出現誤差,誤差並不是錯誤,誤差越小越準確,但是在實驗中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想使誤差減小,要就同一個實驗在相同的條件下重複幾次,如果重複的資料十分接近,則說明這個實驗結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響,比較準確,科學實驗的資料結果應取各重複組的平均值。

  正確答案:誤差、重複組、平均。

  隨堂反饋

  畫龍點睛

  1.食物中含有 …… 和 。

  2.人的生長髮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都離不開 。

  3. 不是構成人體的主要原料,也不能為人體提供能量,但是人體一但缺乏它,就會影響正常的生長髮育,甚至患病。

  4.某名同學不愛吃蔬菜,近期刷牙時牙齦經常出血,他體內可能是缺少 。

  5.維生素種類 ,人們每日對它們的需求量也 ,但它們對人體的作用是重要的。人體一旦缺乏維生素,就會影響正常的。

  6. 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有機物,並且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慧眼識珠

  1.下列食物中含有維生素C.最多的是( )

  A.菠菜 B.番茄 C.魚 D.辣椒

  2.如果一個人患了夜盲症,你認為他需要的食物是( )

  A.雞肝 B.辣椒 C.魚肉 D.牛奶

  3.你認為貧血的人體內有可能缺乏的無機鹽是( )

  A.鎂 B.鋅 C.鐵 D.鈣

  4.兒童經常食用魚肝油和豬肝可以預防( )

  A.夜盲症和腳氣病 B.唇炎和佝僂病 C.佝僂病和夜盲症 D.口角炎和夜盲症

  5.下列物質不屬於糖類的是( )

  A.葡萄糖 B.澱粉 C.木糖醇 D.麥芽糖

  6.腳氣病例患者應該多吃的食物是( )

  A.精白麵粉 B.胡蘿蔔 C.精白大米 D.標準粉

  7.關於食物中的水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有運輸營養作用 B.是能量的物質

  C.是人體細胞內水的之一 D.可以運輸廢物

  穿針引線

  把食物中的各種成分(A~F)與它對人體的作用連線起來。

  A.脂肪 a.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B.糖類 b.備用的能源物質

  C.水 c.促進人體的正常的生長髮育,人體需要量很少

  D.維生素 d.組成細胞的主要物質,同時具有運輸功能

  E.蛋白質 e.含有人體溫表內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如鈣,鐵

  F.無機鹽 f.構成人體細胞的主要物質,生長髮育,組織更新的原料

  課後溝通

  明辨是非

  1.飯菜多加鹽,這樣不僅菜有味道,而且也有利於健康。( )

  2.人類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就是脂肪。( )

  3.維生素是構成細胞的主要原料。( )

  4.碘的食物有海帶、紫菜、鹽。( )

  5.缺乏維生素D.的人易得佝僂病。( )

  各就各位

  根據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完成下表。

  維生素種類

  缺乏時的症狀

  食物

  腳氣病

  蔬菜、水果

  維生素A.

  佝僂病、骨質疏鬆症

  A.壞血病 B.夜盲症 C.維生素D D.維生素C E.維生素B

  F.動物肝臟、胡蘿蔔 G.粗糧、瘦肉 H.青菜、魚肉、蛋黃

生物知識點歸納2

  第一節從生物圈到細胞

  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但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4血液屬於(組織)層次,皮膚屬於(器官)層次。

  5植物沒有(系統)層次,單細胞生物既可化做(個體)層次,又可化做(細胞)層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7種群:在一定的區域內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鯉魚。

  8群落:在一定的區域內所有生物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魚)

  9生態系統: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10以細胞代謝為基礎的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細胞增殖、分化為基礎的生長與發育;以細胞內基因的傳遞和變化為基礎的遺傳與變異。

  第二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一、高倍鏡的使用步驟(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鏡下找到物象,將物象移至(視野中央)

  2、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

  3、調節(光圈)和(反光鏡),使視野亮度適宜。

  4、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顯微鏡使用常識

  1、調亮視野的兩種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鏡)。

  2、高倍鏡:物象(大),視野(暗),看到細胞數目(少)。

  低倍鏡:物象(小),視野(亮),看到的細胞數目(多)。

  3、物鏡:(有)螺紋,鏡筒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目鏡:(無)螺紋,鏡筒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範圍越小、視野越暗、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少、每個細胞越大

  放大倍數越小、視野範圍越大、視野越亮、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多、每個細胞越小

  4、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х目鏡的放大倍數

  5、一行細胞的數目變化可根據視野範圍與放大倍數成反比

  計算方法:個數×放大倍數的比例倒數=最後看到的細胞數

  如:在目鏡10×物鏡10×的視野中有一行細胞,數目是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40×,那麼在視野中能看見多少個細胞?20×1/4=5

  6、圓行視野範圍細胞的數量的變化可根據視野範圍與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計算

  如:在目鏡為10×物鏡為10×的視野中看見佈滿的細胞數為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20×,那麼在視野中我們還能看見多少個細胞?20×(1/2)2=5

  三、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主要類群:

  原核生物:藍藻,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可進行光合作用,屬自養型生物。細菌:(球菌,桿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線菌:(鏈黴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真核生物:動物、植物、真菌:(青黴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細胞學說

  1、創立者:(施萊登,施旺)

  2、細胞的發現者及命名者: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虎克

  3、內容要點:P10,共三點

  4、揭示問題:揭示了(細胞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生物選修一學習方法

  1.簡化記憶法。

  即透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於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後從範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

  生物選修一學習技巧

  樹立正確的生物學觀點是學習生物的重要目標之一,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又是學習、研究生物學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就可以更迅速更準確地學到生物學知識。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樹立生命物質性、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生物的整體性、生命活動對立統一、可持續高效發展、生物進化和生態學等觀點。

生物知識點歸納3

  知識梳理:

  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

  統一性:元素種類大體相同

  差異性:元素含量有差異

  2.組成細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

  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種元素:C、H、O、N

  基本元素:C(乾重下含量最高)

  質量分數最大的元素:O(鮮重下含量最高)

  3.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無機化合物,水(鮮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無機鹽,糖類,有機化合物,脂質,蛋白質(乾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

  4.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1)還原糖的檢測和觀察

  常用材料:蘋果和梨

  試劑:斐林試劑(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

  注意事項:①還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

  ②甲乙液必須等量混合均勻後再加入樣液中,現配現用, ③必須用水浴加熱(50—65)

  顏色變化:淺藍色 棕色 磚紅色

  (2)脂肪的鑑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葉或向日葵種子 試劑: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

  注意事項: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會導致觀察時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顯微鏡觀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劑染色時間不同

  顏色變化:被蘇丹Ⅲ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Ⅳ染成紅色

  (3)蛋白質的鑑定

  常用材料:雞蛋清,黃豆組織樣液,牛奶

  試劑:雙縮脲試劑( A液:0.1g/ml的NaOH B液: 0.01g/ml的CuSO4 )

  注意事項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鑑定前,留出一部分組織樣液,以便對比

  顏色變化:變成紫色

  (4)澱粉的檢測和觀察

  常用材料:馬鈴薯

  試劑:碘液

  顏色變化:變藍

生物知識點歸納4

  一、動物的運動

  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

  骨骼 骨

  運動系統 不活動的連線(顱骨之間)

  骨連線 半活動的連線(脊椎骨之間)

  肌肉 活動的連線,又叫關節(四肢骨之間)

  2、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結締組織),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著在兩塊相鄰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經刺激後有收縮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所以與骨相連的肌肉至少有兩組,相互配合完成各種活動。【特別是伸、曲肘動作: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肱二頭肌是兩塊肌肉組成一組,肱三頭肌是三塊肌肉組成一組。雙臂自然下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舒張;直臂豎直向上提起重物或雙手抓住單槓身體自然下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收縮。

  4、運動系統的功能:運動、支援、保護。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控制作用,骨起槓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骨骼肌收縮,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

  5、運動系統在神經系統控制和調節下,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來自有機物的分解)共同完成運動。運動能力發達,利於捕食和避敵,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

  6、關節是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組成。關節面包括關節頭和關節窩。使關節牢固的結構特點是:關節囊及囊裡面、外面的韌帶。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是:關節面上覆蓋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和關節囊的內表面還能分泌滑液,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衝運動時的震動。

  7、脫臼:關節頭從關節窩滑脫出來。(由於進行體育運動或從事體力勞動,因用力過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動物的行為

  1、按行為表現不同可將動物行為分為:攻擊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而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對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織網、蜜蜂採蜜、螞蟻做巢等。還有菜青蟲取食,舉例:

  學習行為則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透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舉例:

  3、社會行為:營群體生活的動物,群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從而具有的行為。(注意:並非所有營群體生活的動物都具社會行為,如蝗蟲群體沒有。)

  4、社會行為的特徵:①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②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③有的還形成等級。

  5、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資訊,接受資訊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的現象。分工合作需隨時交流資訊,交流方式有動作、聲音、和氣味等。

  6、蝶蛾類昆蟲的雌蟲可產生性外激素,透過性外激素吸引雄蟲來交尾。據此,可以製造昆蟲性外激素誘殺昆蟲或干擾使昆蟲不能識別同種昆蟲的性外激素。

  7、探究《螞蟻的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資訊,接受資訊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這種現象叫做通訊。

  (1)提出問題:螞蟻是怎樣交流資訊的?

  (2)作出假設:螞蟻是靠氣味傳遞資訊的。

  (3)設計實驗,完成實驗 '

  在設計實驗時,在離蟻穴較遠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應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為螞蟻的種類很多,食性也不盡相同,有的為肉食性,有的為植食性,有的則為雜食性。在飼養螞蟻時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螞蟻生長繁殖的適宜溫度是19~29℃,10℃ 以下冬眠,洞內要求空氣溼度為90%~95%,飼養沙土含水量為10%---15%。

  (4)檢驗假設,得出結論: 支援假設。螞蟻的通訊方式之一是依靠氣味。

生物知識點歸納5

  1.什麼是活化能?

  在一個化學反應體系中,反應開始時,反應物分子的平均能量水平較低,為“初態”。在反應的任何一瞬間反應物中都有一部分分子具有了比初態更高一些的能量,高出的這一部分能量稱為“活化能”。活化能的定義是,在一定溫度下一摩爾底物全部進入活化態所需要的自由能,單位是焦/摩爾,單位符號是J/mol。

  2.酶催化作用的特點

  生物體內的各種化學反應,幾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應叫酶促反應。酶促反應中被酶作用的物質叫做底物。經反應生成的物質叫做產物。酶作為生物催化劑,與一般催化劑有相同之處,也有其自身的特點。

  相同點:

  (1)改變化學反應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2)只能催化熱力學允許進行的反應;

  (3)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縮短達到平衡時間,但不改變平衡點;

  (4)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

  不同點:

  (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應速率很快;

  (2)專一性,任何一種酶只作用於一種或幾種相關的化合物,這就是酶對底物的專一性;

  (3)多樣性,指生物體內具有種類繁多的酶;

  (4)易變性,由於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因而會被高溫、強酸、強鹼等破壞;

  (5)反應條件的溫和性,酶促反應在常溫、常壓、生理pH條件下進行;

  (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調節、控制;

  (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與輔因子有關。

  3.影響酶作用的因素

  酶的催化活性的強弱以單位時間(每分)內底物減少量或產物生成量來表示。研究某一因素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時,應在保持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單獨改變研究的因素。

  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常有:酶的濃度、底物濃度、pH值、溫度、抑制劑、啟用劑等。其變化規律有以下特點。

  (1)酶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足夠,其他條件固定的條件下,反應系統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質及其他不利於酶發揮作用的因素時,酶促反應的速率與酶濃度成正比。

  (2)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濃度較低時,反應速率隨底物濃度增加而加快,反應速率與底物濃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濃度較高時,底物濃度增加,反應速率也隨之加快,但不顯著;當底物濃度很大,且達到一定限度時,反應速率就達到一個值,此時即使再增加底物濃度,反應速率幾乎不再改變。

  (3)pH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每一種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範圍內才表現活性,超過這個範圍酶就會失去活性。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種酶在某一個pH時活力,這個pH稱為這種酶的最適pH。

  (4)溫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酶促反應在一定溫度範圍內反應速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但當溫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時,酶促反應速率不僅不再加快反而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種酶在某一溫度時活力,這個溫度稱為這種酶的最適溫度。

  (5)啟用劑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啟用劑可以提高酶活性,但不是酶活性所必需的。啟用劑大致分兩類:無機離子和小分子化合物。

  (6)抑制劑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抑制劑使酶活性下降,但不使酶變性。抑制劑作用機制分兩種:可逆的抑制作用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生物知識點歸納6

  1、營群體生活動物:螞蟻、蜜蜂、猴、狒狒、象、鹿等,它們群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

  2、社會行為的特徵: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如“領頭羊”“首領雄狒狒”

  3、群體中的資訊交流:動作、聲音、氣味;群體中的資訊交流,在群體覓食、禦敵和繁衍後代等有重要的意義。利用提取或人工合成的昆蟲性外激素可以誘捕相應的農業害蟲。

生物知識點歸納7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一、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⒈細胞核是遺傳資訊的中心和資訊庫。

  ⒉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

  ⑴染色體

  每一種生物的體細胞內,染色體形態、結構和數目一定,一般成對出現。

  人的體細胞中多了或少了一條染色體,可能導致嚴重的遺傳病。例如,當一個嬰兒的體細胞中的第13對染色體多了一條,就會導致先天性裂唇。

  染色體的成分主要是有蛋白質和DNA組成的,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⑵DNA與基因

  DNA分子上面具有特定遺傳效應的片段叫做基因。

  二、人的性狀和遺傳

  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型別。如人眼睛的大和小;眼皮的單和雙;兔子的白毛和灰毛。

  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基因是最基本的遺傳資訊單位。

  顯性基因是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隱性基因是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隱性基因在顯性基因存在時所決定的性狀表現不出來。如AA、Aa都是顯性性狀,aa是隱性性狀。

  三、遺傳病和優生優育

  ⒈遺傳病:由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常見的遺傳病有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先天性聾啞等。

  ⒉優生優育包括禁止近親結婚、提倡遺傳諮詢和產前診斷等。遺傳諮詢的目的是避免遺傳病患兒的出生。

  四、生物的變異及其對生物的生存和發展的意義

  可遺傳變異是由遺傳物質發生變化而引起的,單純由環境引起的變異是不可遺傳變異。

  生物的變異有利於生物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昆蟲的生殖與發育

  ⒈家蠶的生殖與發育

  ⑴家蠶在生長髮育過程中,要經過四次蛻皮和四眠;

  要經過四個時期:受精卵→幼蟲→蛹→成蟲。

  ⑵完全變態發育:幼蟲和成蟲時期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明顯的差異。如蚊、蠅、蜜蜂等。

  ⒉蝗蟲的生殖與發育

  ⑴蝗蟲的幼蟲經過五次蛻皮;要經歷三個發育時期:受精卵→幼蟲→成蟲。

  ⑵不完全變態發育:幼蟲和成蟲的形態結構非常相似,生活習性也幾乎一致。如蟋蟀、蟑螂、螻蛄等。

  ⑶滅蝗蟲、菜粉蝶等昆蟲的最佳時期是幼蟲時期。

  ⒊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特點:有性生殖、體內受精,變態發育。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包括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四大類群。其中前三類因為透過孢子進行繁殖,所以又稱為孢子植物。

  1.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徵:結構簡單,具有單細胞或多細胞的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裡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2.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且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水的環境。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汙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光合作用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澱粉等有機物,並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並釋放出氧氣的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實質:綠色植物透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澱粉),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光合作用意義:綠色植物透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氧氣來源、能量來源。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用來構建植物體。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的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義: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

生物知識點歸納8

  一、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發生了滲透作用,該作用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兩側溶液具有濃度差。

  2、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以紅細胞為例:紅細胞膜相當於一層半透膜):

  ①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吸水。

  ②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失水。

  ③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水分進出平衡。

  3、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在成熟的植物細胞中,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二者之間的細胞質)相當於一層半透膜。

  ②成熟植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的條件是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發生質壁分離復原的條件是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二、物質跨膜運輸的其他例項

  2、生物膜的特性: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透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透過,而其他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透過,因此它們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思考:半透膜和選擇透過性膜有哪些異同點?

  ①相同點:某些物質可以透過,另一些物質不能透過。

  ②不同點:選擇透過性膜一定是半透膜,半透膜不一定是選擇透過性膜。

  細胞:

  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徵: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型別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菸草花葉病毒等。

生物知識點歸納9

  一、 生物的遺傳現象:

  生物的性狀傳給後代的現象,叫遺傳。

  動植物的性狀主要是透過生殖細胞而遺傳給後代的。

  二、 染色體和基因:

  細胞核記憶體在的一些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叫染色體。染色體在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父方和母方)存在,生殖細胞中成單存在(人體細胞23對,人的生殖細胞23條),它由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組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NA中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叫基因。基因在體細胞中存在,生殖細胞中成單存在。

  三、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當細胞內控制性狀的一對基因,兩個都是隱性(aa)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就會表現,否則(AA、Aa),為顯性性狀。

  顯性(大寫A) 隱性(小寫a)

  四、 禁止近親結婚

  血緣關係越近的人,遺傳基因越相近,婚後所生子女得遺傳病的可能性越大。

  五、 生物的變異現象

  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

  六、 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

  七、 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

  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八、 變異在生物進化上的意義

  九、 變異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生物的進化

  一、 生命的起源:

  原始的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原始的生命起源於非生命的物質。

  二、 生物進化的歷程:

  植物進化的歷程:

  原始單細胞動物

  原始生命 原始苔蘚類

  原始藻類 原始裸子植物

  原始蕨類 原始被子植物

  動物進化的歷程: 原始鳥類

  原始魚類 原始兩棲類 原始爬行類 原始哺乳類

  進化原則: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三、 人類的出現:

  人類和類人猿是近親,人由森林古猿逐步進化而來。

  植物從種子植物脫離水的限制,無脊椎動物從節肢動物脫離水的限制,脊椎動物從爬行動物脫離水的限制。

  四、 生物進化的證據:

  主要證據為化石(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複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在越古老的地層裡,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而在越晚近的地層裡,成為化石的生物越複雜越高等,陸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最古老的地層中沒有生物化石。

  五、 人工選擇:

  選擇者:人 結果:滿足人類的各種要求。 速度:較快。

  概念:根據人類的需求和愛好,經過不斷選擇而形成生物新品種的過程。

  六、 自然選擇

  選擇者:自然界各種環境條件。 結果:適應環境,不斷進化。

  速度:形成新物種需要漫長歲月。

  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透過激烈的生存競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

  第三章 生物與環境

  一、 環境的含義

  生物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點,主要還是指存在於它周圍的影響它生活的各種因素。

  二、 生態因素: 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和非生物

  非生物因素DD陽光、溫度、水、空氣等

  生物因素DD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三、 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1、 環境影響生物

  2、 生物適應環境

  3、 生物影響環境

  四、 生態系統的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

  五、 生態系統的組成

  植物DD生產者(無機物光合作用 有機物)

  生物部分 動物DD消費者(使用有機物)

  細菌真菌DD分解者(有機物DD無機物)

  非生物部分DD陽光、空氣、土壤、水、溫度等

  六、 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存在吃與被吃的關係,形成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相互關聯的食物鏈形成食物網。如:草 兔 狐

  七、 生態平衡

  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八、 我國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我國裸子植物的資源,佔居全世界的首位。

  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揚子鱷、鹿,植物中的銀杉、金錢松、珙桐等為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

  1、 許多野生動植物可以用作藥材。

  2、 能提供大量的工業原料。

  3、 為人類提供食物。

  4、 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九、 環境汙染

  大氣汙染、水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土壤汙染、噪聲汙染

  十、 環境保護(基本國策)

  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和野生動植物資源,我國陸續建立了數百個自然保護區,如四川臥龍、王朗和九寨溝等自然保護區(大熊貓、金絲猴),廣西花坪自然保護區(銀杉)。對嚴重汙染環境、浪費資源、影響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企業,實行限期治理或停產治理等措施。從我做起樹立環境意識,培養愛護環境的!

生物知識點歸納10

  1、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它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2、種群密度的測量方法:樣方法(植物和運動能力較弱的動物)、標誌重捕法(運動能力強的動物)

  3、種群: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稱。

  群落: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

  生態系統: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生物與無機環境。地球上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4、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

  (1)“J”型增長曲線條件: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

  (2)“S”型增長曲線條件: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

  5、K值(環境容納量):在環境條件不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的數量,選擇在K/2時捕撈資源,在K/2之前進行蟲害殺滅(降低環境容納量)

  6、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生物知識點歸納11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1)植物的營養:絕大多數透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動物的營養:從外界獲取現成的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的廢物。

  動物排出廢物的方式:出汗、撥出氣體、排尿。

  植物排出廢物的方式:落葉。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例:斑馬發現敵害後迅速奔逃。含羞草對刺激的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生物圈的範圍

  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

  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4、影響生物的生存的環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蟲捕食蚜蟲,是捕食關係。稻田裡雜草和水稻爭奪陽光,屬競爭關係。螞蟻、蜜蜂家庭成員之間分工合作。

  5、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

  1)提出問題: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

  2)作出假設: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3)制定計劃:檢驗假設是否正確,需透過實驗進行探究。

  實驗方案的要求:需設計對照實驗,光照是這個探究實驗中的唯一變數。其他條件都相同。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交流

  6、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舉例:荒漠中的駱駝,尿液非常少。駱駝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長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樹等。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以使土壤疏鬆,其糞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風固沙等都屬於生物影響環境。

  7、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水、空氣、溫度等

  8、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係,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往往彼此交錯連線,這樣就形成了食物網。

生物知識點歸納12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氨基酸及其種類

  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或單體)。

  結構要點:每種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線在同一個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種類由R基(側鏈基團)決定。

  二、蛋白質的結構

  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鏈、一條或若干條多肽鏈盤曲摺疊、蛋白質

  氨基酸分子相互結合的方式: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連線,同時失去一分子的水。

  連線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叫做肽鍵三、蛋白質的功能

  1、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結構的重要物質(肌肉毛髮)

  2、催化細胞內的生理生化反應)

  3、運輸載體(血紅蛋白)

  4、傳遞資訊,調節機體的生命活動(胰島素)

  5、免疫功能(抗體)

  四蛋白質分子多樣性的原因

  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以及空間結構不同導致蛋白質結構多樣性。蛋白質結構多樣性導致蛋白質的功能的多樣性。

  規律方法

  1、構成生物體的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的結構通式為:NH2-C-COOH

  根據R基的不同分為不同的氨基酸。H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個-NH2和一個-COOH位於同一個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斷是否屬於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

  2、n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m條多肽鏈時,共脫去(n-m)個水分子,形成(n-m)個肽鍵,至少存在m個-NH2和m個-COOH,形成的蛋白質的分子量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3、氨基酸數=肽鍵數+肽鏈數

  4、蛋白質總的分子量=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總分子量-脫水縮合反應脫去的水的總分子量

  高一生物知識歸納

  遺傳資訊的攜帶者——核酸

  DNA(脫氧核糖核酸)

  一、核酸的分類、

  RNA(核糖核酸)

  DNA與RNA組成成分比較(見附表)

  二、核酸的結構

  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鹼基組成)

  (1)DNA的基本單位脫氧核糖核苷酸

  (2)RNA的基本單位核糖核苷酸

  核酸中的相關計算:

  (1)若是在含有DNA和RNA的生物體中,則鹼基種類為5種;核苷酸種類為8種。

  (2)DNA的鹼基種類為4種;脫氧核糖核苷酸種類為4種。

  (3)RNA的鹼基種類為4種;核糖核苷酸種類為4種。

  化學元素組成:C、H、O、N、P

  三、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資訊的物質,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在細胞中的分佈觀察核酸在細胞中的分佈: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試劑:_綠、吡羅紅混合染色劑注意事項:

  鹽酸的作用:?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有利於DNA與染色劑結合。

  現象:

  _綠將細胞核中的DNA染成綠色,

  吡羅紅將細胞質中的RNA染成紅色。

  DNA是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此外,線上粒體和葉綠體中也有少量的分佈。

  RNA主要存在於細胞質中,少量存在於細胞核中。

生物知識點歸納13

  1、穩態的調節:神經——體液——免疫共同調節

  2、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3、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內環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於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鹼度、溫度。

  6、血漿中酸鹼度:7.35—7.45

  調節的試劑:緩衝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

  正常的溫度:37度

  8、穩態:正常機體透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

  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內環境穩態指的是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於動態平衡中。

生物知識點歸納14

  1.比較法: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某種聯絡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科學家們透過對不同年代化石的縱向比較,以及對現存生物種類的橫向比較等方法,推斷出了生物進化的大致過程。

  2.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複雜變化系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非常重要的證據。

  3、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順序:在越古老的地層中,挖掘出來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簡單,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層中,挖掘出來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複雜,地位越高等。

  4、始祖鳥:1861年,德國。它既和爬行動物有相似之處,又和鳥類有相似之處,說明鳥類起源於古代爬行類,始祖鳥是爬行動物向鳥類進化的中間過渡型別。

  5、細胞色素C:一種蛋白質。親緣關係越近,細胞色素C的差異越小。

  6、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由簡單------複雜,由低等-----高等,由水生-----陸生。現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是進化的結果。

  7、各種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各自適應環境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8、生物進化的大致過程:

  (1)生物的共同祖先---原始生命。因營養方式的不同,再進化為植物(自養)和動物(異養)

  (2)植物進化的歷程: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無脊椎動物的進化過程:單細胞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性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

  (4)脊椎動物的進化過程: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8、化石證據不夠全面的原因:(1)有的化石人類還未發現(2)有的生物沒有留下化石(3)有的化石遭毀滅。

生物知識點歸納15

  1、(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彎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產生生長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原因:

  (1)橫向運輸(只發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單側光刺激下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

  (2)縱向運輸(極性運輸):從形態學上端運到下端,不能倒運

  (3)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於向光一側(生長素分佈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生長素(溫特,瓊脂實驗):吲哚乙酸(I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

  3、植物激素(赤黴素,細胞素,脫落酸,乙烯):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髮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4、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

  在植物體中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

  生長素的分佈:植物體的各個器官中都有分佈,但相對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分。

  5、植物體各個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度不同:莖>芽>根

  必修三生物的學習方法

  樹立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可以更迅速更準確地學習生物學知識。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樹立以下生物學觀點:

  1.生命物質性觀點。

  生物體由物質組成,一切生命活動都有其物質基礎。

  2.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結構就必然有與之相對應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

  3.生物的整體性觀點。

  系統論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這一思想完全適合生物領域。不論是細胞水平、組織水平、器官水平,還是個體水平,甚至包括種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體現出整體性的特點。

  4.生命活動對立統一的觀點。

  生物的諸多生命活動之間,都有一定的關係,有的甚至具有對立統一的關係,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對立統一的一對生命活動。

  5.生物進化的觀點。

  生物界有一個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所謂產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謂發展就是生物的進化。生物的進化遵循從簡單到複雜,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等到高等的規律。

  6.生態學觀點。

  基本內容是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必修三生物的學習技巧

  1.簡化記憶法。

  即透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於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後從範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

  4.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複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於知識的記憶。

  5.衍射記憶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透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儘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絡。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複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絡在一起。

【生物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