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分享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分享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分享(8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不少知識點,肯定對知識點非常熟悉吧!知識點就是“讓別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透過練習我能掌握”的內容。那麼,都有哪些知識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分享,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分享1

  1、體液調節主要是指激素調節。

  2、常見幾種動物激素的相關知識點:

  生長激素(多肽)——垂體

  促性腺激素(蛋白質)——垂體

  促甲狀腺激素(蛋白質)——垂體

  甲狀腺激素(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甲狀腺

  胰島素(蛋白質)——胰島B細胞

  胰高血糖素(多肽)——胰島A細胞

  性激素(固醇)——卵巢

  腎上腺素(氨基酸衍生物)——腎上腺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下丘腦

  3、胰島素、垂體和下丘腦分泌的激素其本質均為蛋白質,不可以口服。

  4、激素間的相互作用:協同作用,拮抗作用

  5、血糖平衡的調節:(神經——體液)

  (1)血糖的來源:食物中的糖類經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質的轉化(胰島A細胞——升血糖)

  (2)血糖的去路:氧化分解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轉化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質(胰島B細胞——降血糖)

  (3)升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

  降血糖的激素:胰島素

  (4)下丘腦也參與了血糖平衡的調節

  6、甲狀腺激素的調節(神經——體液)

  (1)神經傳導——下丘腦(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垂體(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甲狀腺激素)——細胞代謝

  (2)分級調節,負反饋調節

  7、激素調節的特點:

  微量和高效;

  透過體液運輸(彌散全身,不定向);

  作用於靶器官、靶細胞。

  8、注:激素完成任務後被滅活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分享2

  1、種群有哪些特徵?

  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等。

  2、什麼是種群密度?

  指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量。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徵。

  3、種群密度調查方法有哪些?

  ⑴、標誌重捕法(調查取樣法、估演算法):

  ①、在被調查種群的活動範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後再放回原來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後

  再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佔總個體數的比例,估算種群密度。

  ②、種群數量=第一次捕獲並標誌數×第二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中有標誌數

  ⑵、樣方法:

  ①、在被調查種群的分佈範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透過計算每個樣方內個體數,求得每個樣

  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密度的估算值。

  ②、常用取樣方法:五點取樣法、等距離取樣法。

  4、什麼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⑴、出生率:單位時間內新產生的個體數目佔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

  如:1983年,我國年平均千人出生18.62人,即1.862%

  ⑵、死亡率:單位時間內死亡的個體數目佔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

  ⑶、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種群大小和密度變化的主要決定作用。

  是預測種群發展趨勢的主要依據。

  5、什麼是遷入率和遷出率?

  ⑴、遷入率:單位時間內遷入的個體數目佔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

  ⑵、遷出率:單位時間內遷出的個體數目佔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

  ⑶、遷入率和遷出率是種群大小和密度變化的次要決定作用。

  遷入率和遷出率是研究城市人口變化不可忽視的因素。

  6、什麼是年齡組成?

  ⑴、年齡組成是指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比例。

  ①、增長型:幼年個體較多,年老個體數目較少的種群。

  ②、穩定型:各年量期個體數目比例適中的種群。

  ③、衰退型:幼年個體數目較少,年老個體數目較多的種群。

  ⑵、年齡組成預測種群密度變化趨勢的重要指標。

  7、什麼是性別比例?

  ⑴、性別比例是指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比例。

  ⑵、性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種群密度。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分享3

  一、群落演替的定義

  群落演替是指群落隨時間的推移,一定區域內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所替代的過程。

  二、群落演替的原因

  ①植物繁殖體的遷移、散佈和動物的活動性。

  ②群落內部環境變化

  ③種內和種間關係的改變。

  ④外界環境條件的變化。

  ⑤人類的活動。

  三、群落演替的型別

  群落的演替按發生的基質狀況可分為兩類:

  1、初生演替

  (1)概念:在一個從來沒有植被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發生於以前沒有植被覆蓋過的原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初生演替。)

  (2)過程:

  ①旱生演替:裸岩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②水生演替: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溼生草本植物→灌叢、疏林植物→喬木。

  (3)特點:演替緩慢。

  2、次生演替

  (1)概念:在次生裸地(原群落被破壞、有植物繁殖體)上發生的演替。

  原來有過植被覆蓋,以後由於某種原因原有植被消滅了,這樣的裸地叫做次生裸地。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火災過後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

  (2)過程:棄耕農田→一年生雜草→多年生雜草→灌木→喬木

  (3)特點:演替快速。

  特別提醒: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自然的演替速度和方向進行。

  四、群落演替的特徵

  ①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②能量:總生產量增加,淨生產量逐漸減低,群落有機總量增加。

  ③結構:營養結構複雜,物種多樣性增高,穩定性增強。

  ④生活史:生物個體增大,生活週期變短,生態位變窄。

  ⑤物質迴圈:開放轉為封閉,交換速度變慢。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分享4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知識點總結】

  本節是植物激素調節的重點和難點部分,主要包括生長素的發現過程、植物向光生長的原因、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佈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生長素的發現過程是這節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生長素的發現過程中所隱含的科學研究的方法是我們學習的重點問題。主要有四個重要實驗,分別是由達爾文、詹森、拜爾和溫特完成的。我們需要注意每個重要實驗的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對照思路,達爾文透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單側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產生某種刺激,當這種刺激傳遞到下部的伸長區時,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的快,因而出現向光彎曲;詹森的實驗結論是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刺激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拜爾的實驗結論是:胚芽鞘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佈不均勻造成的;溫特的實驗結論是:胚芽鞘的尖端確實產生了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從尖端運輸到下部,並且能夠促進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長。溫特把這種物質命名為生長素,但溫特並沒有把這種物質提取出來,到1934年科學家才最終確認了這種物質就是吲哚乙酸。

  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等,均為幼嫩且生長旺盛的部位;根尖和成熟葉片合成生長素極少。在這些部位,透過一系列過程將色氨酸轉化成生長素。生長素主要分佈在生長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組織、發育中的種子和果實等處,趨向衰老的組織和器官中含量極少。

  生長素的運輸也是一個重點和難點問題,在胚芽鞘、芽、幼葉和幼根中,生長素只能從植物的形態學上端向形態學下端運輸而不能倒過來運輸,即極性運輸;在成熟的組織中,生長素可以透過韌皮部進行非極性運輸;在芽尖、根尖等不成熟組織的尖端,生長素的運輸也會受到外界因素(如地球引力、單側光、離心力)的作用下發生橫向運輸,如根的向地性和莖的背地性。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考點分析】

  本節是植物激素調節重點考查的部分,在平時測試和高考中都會佔有一定的比例。從能力要求上看,往往考查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科學的實驗方法,如生長素的發現過程隱含的科學研究的方法與過程往往搭載實際問題,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選擇題和簡答題的形式都很常見。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知識點誤區】

  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在尖端,其合成不需要光,橫向運輸是在尖端完成的,但發生作用的部位在尖端的下面一段。生長素不能透過雲母片,而瓊脂對生長素的運輸和傳遞無阻礙作用。感光部位在尖端,只有單側光照射尖端才會引起生長素分佈不均勻;若無尖端,含生長素的瓊脂塊不對稱放置,也會引起生長素分佈不均勻。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分享5

  生態環境的保護:

  1、我國由於人口基數大而且出生率大於死亡率,所以近百年來呈“J”型;

  2、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a、人均耕地減少

  b、燃料需求增加

  c、多種物質、精神需求

  d、社會發展

  地球的人口環境容納量是有限的,對生態系統產生了沉重壓力。

  3、我國應對的措施:a、控制人口增長

  b、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

  c、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農業發展

  4、全球環境問題:a.全球氣候變化 b.水資源短缺 c.臭氧層破壞 d.酸雨

  e.土地荒漠化 f.海洋汙染 g.生物多樣性銳減

  5、生物多樣性 ①概念: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潛在價值 目前不清楚

  ②多樣性價值 間接價值 生態系統區別調節功能

  直接價值 食用藥用 工業用 旅遊觀賞 科研 文學藝術

  就地保護 建立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 是生物多樣性最有效

  的保護。

  易地保護 將滅絕的物種提供 最後的生存機會

  ③保護措施 利用生物技術對瀕危物種基因進行保護

  協調好人與生態環境的關係(關鍵)

  反對盲目的掠奪式地開發利用(合理利用是的保護)

  6、可持續發展

  ①定義:在不犧牲未來幾代人需要的情況下,滿足我們這代人的需要,它是追求自然、經濟、社會的持久而協調發展。

  ②措施:a.保護生物多樣性

  b.保護環境和資源

  c.建立人口、環境、科技和資源消費之間的協調和平衡。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分享6

  名詞

  1、向性運動:是植物體受到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運動。

  2、感性運動:由沒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轉變、觸控等)而引起的區域性運動,外界刺激的方向與感性運動的方向無關。

  3、激素的特點:

  ①量微而生理作用顯著;

  ②其作用緩慢而持久。

  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動物激素。

  植物激素:植物體內合成的、從產生部位運到作用部位,並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調節作用的微量有機物;

  動物激素:存在動物體內,產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稱為內分泌腺,內分泌腺為無管腺,動物激素是由迴圈系統,透過體液傳遞至各細胞,併產生生理效應的。

  4、胚芽鞘:單子葉植物胚芽外的錐形套狀物。胚芽鞘為胚體的第一片葉,有保護胚芽中更幼小的葉和生長錐的作用。

  胚芽鞘分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產生生長素和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發生彎曲的部位。

  5、瓊脂:能攜帶和傳送生長素的作用;雲母片是生長素不能穿過的。

  6、生長素的橫向運輸:發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單側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會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發生從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的運輸,從而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側生長素分佈多。

  7、生長素的豎直向下運輸:生長素從胚芽鞘的尖端豎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運輸。

  8、生長素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說,低濃度範圍內促進生長,高濃度範圍內抑制生長。

  9、頂端優勢:植物的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由於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大量地積累在側芽部位,使這裡的生長素濃度過高,從而使側芽的生長受到抑制的緣故。

  解出方法為:摘掉頂芽。頂端優勢的原理在農業生產實踐中應用的例項是棉花摘心。

  10、無籽番茄(黃瓜、辣椒等):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塗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籽果實。

  要想沒有授粉,就必須在花蕾期進行,因番茄的花是兩性花,會自花傳粉,所以還必須去掉雄蕊,來阻止傳粉和受精的發生。無籽番茄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為2N。

  語句

  1、生長素的發現:

  (1)達爾文實驗過程:A單側光照、胚芽鞘向光彎曲;B單側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長也不彎曲;C單側光照尖端罩有錫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長;單側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長。——達爾文對實驗結果的認識:胚芽鞘尖端可能產生了某種物質,能在單側光照條件下影響胚芽鞘的生長。

  (2)溫特實驗:A把放過尖端的瓊脂小塊,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胚芽鞘向對側彎曲生長;B把未放過尖端的瓊脂小塊,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胚芽鞘不生長不彎曲。

  ——溫特實驗結論:胚芽鞘尖端產生了某種物質,並運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長。

  (3)郭葛結論:分離出此物質,經鑑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進生長,故取名為“生長素”。

  2、生長素的產生、分佈和運輸:

  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長素是在尖端(分生組織)產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生長素只能從形態學上端運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運輸,頂芽向側芽運輸),而不能反向進行。在進行極性運輸的同時,生長素還可作一定程度的橫向運輸。

  3、生長素的作用:

  a、兩重性:對於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濃度的生長素促進生長,高濃度的生長素抑制生長。濃度的高低是以生長素的最適濃度劃分的,低於最適濃度為“低濃度”,高於最適濃度為“高濃度”。在低濃度範圍內,濃度越高,促進生長的效果越明顯;在高濃度範圍內,濃度越高,對生長的抑制作用越大。

  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不同:根、芽、莖最適生長素濃度分別為10-10、10-8、10-4(mol/L)。

  4、生長素類似物的應用:

  a、在低濃度範圍內: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條,可促進枝條生根成活;促進果實發育;防止落花落果。

  b、在高濃度範圍內,可以作為鋤草劑。

  5、果實由子房發育而成,發育中需要生長素促進,而生長素來自正在發育著的種子。

  6、赤黴素、細胞分裂素(分佈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進細胞分裂和組織分化)、脫落酸和乙烯(分佈在成熟的組織中,促進果實成熟)。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分享7

  1、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它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2、種群密度的測量方法:樣方法(植物和運動能力較弱的動物)、標誌重捕法(運動能力強的動物)

  3、種群: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稱。

  群落: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

  生態系統: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生物與無機環境。地球上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4、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

  (1)“J”型增長曲線條件: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

  (2)“S”型增長曲線條件: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

  5、K值(環境容納量):在環境條件不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的數量,選擇在K/2時捕撈資源,在K/2之前進行蟲害殺滅(降低環境容納量)

  6、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分享8

  細胞與穩態

  1、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2、內環境的組成及相互關係

  (1)毛細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細血管沒有盲端,這是區別毛細淋巴管和毛細血管的方法。

  (2)淋巴來源於組織液,返回血漿。圖示中組織液單向轉化為淋巴,淋巴單向轉化為血漿,這是判斷血漿、組織液、淋巴三者關係的突破口。

  3、內環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質

  (1)存在的物質主要有:①營養物質: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維生素等。

  ②代謝廢物:CO2、尿素等。 ③調節物質:激素、抗體、遞質、淋巴因子、組織胺等。

  ④其他物質:纖維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質主要有:①只存在於細胞內的物質:血紅蛋白及與細胞呼吸、複製、轉錄、翻譯有關的酶等。 ②存在於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4、在內環境中發生和不發生的生理過程

  (1)發生的生理過程①乳酸與碳酸氫鈉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酸實現pH的穩態。 ②興奮傳導過程中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 ③免疫過程中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地結合。 ④激素調節過程,激素與靶細胞的結合。

  (2)不發生的生理過程(舉例) ①細胞呼吸的各階段反應。 ②細胞內蛋白質、遞質和激素等物質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部環境所發生的澱粉、脂質和蛋白質的消化水解過程。

  技法提煉

  內環境成分的判斷方法

  一看是否屬於血漿、組織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漿蛋白、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脂質、O2、CO2、激素、代謝廢物等)。若是,則一定屬於內環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屬於細胞內液及細胞膜的成分(如血紅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載體蛋白等)。若是,則一定不屬於內環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屬於外界環境液體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淚液、汗液、體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則一定不屬於內環境的成分。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分享】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