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中元節> 神秘的壯族中元節習俗

神秘的壯族中元節習俗

神秘的壯族中元節習俗

  漢族人有過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的習俗,無論道教或者佛教在這一天都要舉行盛的儀式。道教把正月十五第一次月圓稱為上元(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七月的第一個月圓日稱為中元。而佛教則把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稱為“盂蘭盆節”。無論佛、道,七月十五的盛典都離不開一個“鬼”字。這一天正是祭祖,給“鬼”過節的日子。

  傳說南方經歷戰亂,百姓背井離鄉躲避戰亂,於是提前一天慶祝了節日。因此,在南方很多省份都會提前一天(農曆七月十四)過節。廣西在農曆七月十四這一天就開過中元節了,在這一天很多單位都會“人性化”的提前放假幾個小時,讓員工回家過節。在廣西,七月十四可是傳統的大節日呢!

  壯族地區,壯族人把農曆七月十四稱為“鬼節”(也叫““七月半”“七月節”)。壯族民間傳說:人死後變成鬼,都要到陰間去。只有到七月初七至十五才能“放假”,回到人間探望親人。至於無家無親的“孤魂野鬼”就只能在荒野上游蕩,所以在這個時段裡,都不得在外面閒逛,免得被“野鬼”拉去做替身,故又稱“躲鬼”。至於“野鬼”之說,純粹是封建迷信的無稽之談。究其因由,也是事出有因:壯族地區地處亞熱帶,每年農曆七月正是雨季,常常繼發山洪,因而也經常有人跌山、溺水而亡;“野鬼”之說,其實是為了告戒人們(特別是莽撞的青少年)不要到山溪、河流附近去玩耍,免得惹出意外。

  廣西人過“鬼節”,都是很少出遠門、游泳、做其他生意上的大事,下午街上的商鋪店面早早地關門歇業。“鬼節”給人們偷懶帶來了一個很好的託辭,活著的人也有了饕餐的理由。早早地準備好祭拜祖宗的香燭、元寶、紙錢,買好糕點水果,最重要的在這一天廣西人家家都會吃鴨子!這一天凌晨,農貿市場賣家禽的攤位前就已經排滿了要買鴨子的人群!(這一天的鴨子可以賣出全年的最高價)。廣西境內靠江靠河的地方,還會放河燈以告慰祖先以及新亡的靈魂。(南方有水的地方居多,因此他們會認為江河是貫穿了陽間和陰間的地方)

  各地過“鬼節”的節日安排各有不同,最具普遍性的是:祭拜祖宗時,所用的紙錢、衣物是要靠鴨子馱過奈何橋的,所以,鬼節時一定要吃鴨子。久之,吃鴨子就成了過“鬼節”不可缺少的一個節目,如同年三十吃餃子一樣。也有一些當地人說:七月十四吃鴨子,主要因為在廣西無鴨不成席,在七月十四這樣敬天地祭鬼神的大日子裡,怎麼可以沒有像樣的祭品來供奉祖先呢!民俗史專家則認為:在廣西農村種稻谷前,每戶人家都會買上約十隻鴨子回來養;在割完稻穀後,鴨子可以吃掉田裡的穀子和蚯蚓,從而降低成本。在種第二季稻穀的時候,農民們為了犒勞自己,開始殺鴨子過節。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就習慣在這天吃鴨子了。十三之前,家家戶戶都搞大掃除,特別是祭拜的用具,如桌、椅、板凳、餐具以至香爐、燈盞等,都要一一清洗;平時言行中注意禮節,切忌罵人、鬧架(給祖宗回家有個家庭幸福祥和的好印象,讓祖宗能夠乘興回來,放心回去);把供品備好,如喂肥鴨子(因每家必殺鴨,故又稱“鴨兒節”)、備足豬肉、釀好醇酒、選好糖餅水果等,這樣做,一是表達對祖宗的敬重,二是展現子孫能幹的'治家本事。此外,還要用紙做的房子、衣服、元寶等供與廳堂。七月初八開始“接祖”,十二以前要把祖宗接回家,一日三餐點香供祭。

  十四、十五兩天(有的地方是十三至十六),全家停止一切農事(相當於放假),集中力量搞祭拜活動,包括置辦豐盛的祭品,舉行肅穆的祭拜儀式,進行熱鬧的聚餐,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十四第一次祭拜特別看重,往往是半夜起床,天亮之前便舉行祭拜,天矇矇亮全家就聚餐了。理由是防“野鬼”跟隨祖宗進家,傳說天亮之前“野鬼”最安靜。不過以衛生的視角來看,也許這與天氣有關,七月氣溫最高,蚊蠅活動猖獗,所以人們就乘清早天氣清爽、蚊蠅尚未出來活動之機完成祭拜和聚餐活動。十五晚上為“送祖”日,把所有的紙供品燒化,以示送給祖先帶回去享用。

  十六是走親戚,嫁出去的女兒,這天都要回孃家看望父母、兄弟,已經有了兒女的通常都要統統帶回來看望外公、外婆、舅舅以及各位表親。如果有幾位姐妹已嫁出去,這天可謂是“不約而同”聚到一起了,而眾“表”們(各兄弟姐妹的兒女們)也難得在此一聚,自然洋溢著熱烈而和睦的祥和氣氛。因此,有的民俗學家便給壯族“鬼節”的這一天稱作壯族“團聚節”、也稱“姐妹節”。壯族視“鬼節”為僅次於春節的大節,正如過年一樣,即使家境如何貧苦,這幾天還是要割肉宰鴨、隆重祭拜祖宗的。

  傳統的廣西人,其實是把“鬼節”當作一種靈魂的崇拜。農曆七月十四這一天,大街小山巷到處飄蕩著餈粑、燒鴨的香味。人們買好過節的用品,燃上香燭,擺上鴨肉、飯、水果等食品祭過祖先後,一家人便圍坐在一起,共享節日午餐。因此,在廣西人的眼中,七月十四不僅僅是神秘的“鬼節”,又是一家老小團聚的日子。

【神秘的壯族中元節習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