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生物會考知識點

生物會考知識點

生物會考知識點大全

  在日常的學習中,說到知識點,大家是不是都習慣性的重視?知識點也可以理解為考試時會涉及到的知識,也就是大綱的分支。還在為沒有系統的知識點而發愁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物會考知識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生物會考知識點1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分類也就有了細胞生物和非細胞生物之分)。

  2、細胞膜由雙層磷脂分子鑲嵌了蛋白質。蛋白質可以以覆蓋、貫穿、鑲嵌三種方式與雙層磷脂分子相結合。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護作用外,還與細胞內外物質交換有關。

  3、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如:變形蟲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偽足,人體某些白細胞能吞噬病菌,這些生理的完成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

  4、物質進出細胞膜的方式:a、自由擴散:從高濃度一側運輸到低濃度一側;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動運輸: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的離子(如K+)。c、協助擴散:有載體的協助,能夠從高濃度的一邊運輸到低濃度的一邊,這種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叫做協助擴散。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5、線粒體:呈粒狀、棒狀,普遍存在於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

  6、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葉肉細胞裡,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佈在基粒片層的膜上。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7、內質網:由膜結構連線而成的網狀物。功能:增大細胞內的膜面積,使膜上的各種酶為生命活動的各種化學反應的正常進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8、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上,有些遊離在細胞質基質中。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9、高爾基體:由扁平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組成,為單層膜結構,一般位於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中。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並有運輸作用。

  10、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位於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中,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11、液泡:是細胞質中的泡狀結構,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內有細胞液。化學成分:有機酸、生物鹼、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儲存養料、調節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12、與胰島素合成、運輸、分泌有關的細胞器是: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在胰島素的合成過程中,合成的場所是核糖體,胰島素的運輸要透過內質網來進行,胰島素在分泌之前還要經高爾基體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過程中線粒體提供能量。

  13、在真核細胞中,具有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葉綠體、線粒體;具有單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不具膜結構的是:中心體、核糖體。另外,要知道細胞核的核膜是雙層膜,細胞膜是單層膜,但它們都不是細胞器。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是葉綠體,而動物細胞沒有,成熟的植物細胞有明顯的液泡,而動物細胞中沒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動物細胞中有中心體,而高等植物細胞則沒有;此外,高爾基體在動植物細胞中的作用不同。

  14、細胞核的簡介:(1)存在絕大多數真核生物細胞中;原核細胞中沒有真正的細胞核;有的真核細胞中也沒有細胞核,如人體內的成熟的紅細胞。

  (2)細胞核結構:a、核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核。說明:核膜是和內質網膜相連的,便於物質的運輸;在核膜上有許多酶的存在,有利於各種化學反應的進行。

  b、核孔:在核膜上的不連貫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c、核仁:在細胞週期中呈現有規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現(分裂末期),經常作為判斷細胞分裂時期的典型標誌。d、染色質:細胞核中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提出者:德國生物學家瓦爾德爾提出來的。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質構成。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細胞中的兩種不同形態!(3)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物質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代謝中心活動的控制中心。

  15、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也可以說是有無核膜,因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細胞核,無核膜就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這裡有幾個問題應引起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2)原生動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是真核生物。(3)不是所有的菌類都是原核生物,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等)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黴菌、蘑菇等)是真核生物。

  16、線上粒體中,氧是在有氧呼吸第三個階段兩個階段產生的氫結合生成水,並放出大量的能量;光合作用的暗反應中,光反應產生的氫參與暗反應中二氧化碳的還原生成水和葡萄糖;蛋白質是由氨基酸在核糖體上經過脫水縮合而成,有水的生成。

  生物會考知識點2

  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

  礦質元素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共13種。

  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運輸和利用

  1.礦質元素吸收:交換吸附,主動運輸(需能量),與呼吸作用參與。

  2.利用:

  ①多次利用:K離子,N、P、Mg形成不穩定的化合物(缺少多次利用元素時老組織受損)

  ②只利用一次:Ca、Fe、Mn形成穩定的化合物。(缺少時新組織受損)

  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結構複雜、不溶於水的大分子有機物,經過消化,變成為結構簡單、溶於水的小分子有機物。

  2.營養物質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無機鹽等在內的各種營養物質透過消化道的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轉換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轉給其他化合物(如:丙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脫氨基作用:氨基酸透過脫氨基作用被分解成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轉變成為尿素而排出體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為糖類、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夠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夠合成的氨基酸,透過食物獲得的氨基酸。它們是甲硫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蘇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種。

  8.糖尿病:當血糖含量高於160mg/dL會得糖尿病,胰島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於糖的利用發生障礙,病人消瘦、虛弱無力,有多尿、多飲、多食的“三多一少”(體重減輕)症狀。

  9.低血糖病:長期飢餓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會出現頭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無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狀,喝一杯濃糖水;低於45mg/dL時出現驚厥、昏迷等晚期症狀,因為腦組織供能不足必須靜脈輸入葡萄糖溶液。

  生物會考知識點3

  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

  名詞:

  1、染色體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種生物體細胞中全部染色體的數目、大小和形態特徵。觀察染色體組型的時期是有絲分裂的中期。

  2、性別決定:一般是指雌雄異體的生物決定性別的方式。

  3、性染色體:決定性別的染色體叫做性染色體。

  4、常染色體:與決定性別無關的染色體叫做常染色體。

  5、伴性遺傳: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它的遺傳方式是與性別相聯絡的,這種遺傳方式叫做伴性遺傳。

  語句:

  1、染色體的四種類型:中著絲粒染色體,亞中著絲粒染色體,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端著絲粒染色體。

  2、性別決定的型別:

  (1)XY型:雄性個體的體細胞中含有兩個異型的性染色體(XY),雌性個體含有兩個同型的性染色體的性別決定型別。

  (2)ZW型:與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體的個體是雄性,而異型性染色體的個體是雌性。蛾類、蝶類、鳥類(雞、鴨、鵝)的性別決定屬於“ZW”型。

  3、色盲病是一種先天性色覺障礙病,不能分辨各種顏色或兩種顏色。其中,常見的色盲是紅綠色盲,患者對紅色、綠色分不清,全色盲極個別。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於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的相應位置上沒有什麼色覺的基因。

  4、色盲的遺傳特點:男性多於女性一般地說,色盲這種病是由男性透過他的女兒(不病)遺傳給他的外孫子(隔代遺傳、交叉遺傳)。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傳給男性)。

  5、血友病簡介:症狀——血液中缺少一種凝血因子,故凝血時間延長,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種伴X隱性遺傳病,其遺傳特點與色盲完全一樣。

  生物會考知識點4

  1.眼球的折光系統?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

  2.反射弧的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3.突觸單向傳遞的原因?突觸遞質的釋放為單向的

  4.脊髓的功能?反射,傳導腦的高階功能?條件反射

  5.激素調節的特點?高效性、特異性

  6.列舉垂體分泌的各種激素?生長素,促甲狀腺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性腺激素

  7.人體免疫的三道防線分別是?機體完整的皮膚和黏膜,吞噬作用,特異性免疫

  8.頂端優勢的原理?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大量積累在側芽部位,使側芽的生長受到抑制,頂芽優先生長

  9.生長素的化學名稱?吲哚乙酸

  10.生長素類似物在農業生產上的用途?培育無籽果實,促進扦插枝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

  11.自主神經也叫什麼,作用是什麼?植物性神經;調節控制內臟器官的活動

  12.建立條件反射的基本條件是?無關刺激與非條件反射在時間上的結合,即強化

  13.神經衝動在一個神經元上的傳導形式?生物電

  14.聽覺和平衡的感受器?耳蝸;前庭器

  15.甲狀腺素的作用?促進新陳代謝﹑促進生長髮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16.激素調節的基本方式?負反饋

  17.人工免疫的主要方式是?接種疫苗

  18.生長素的作用

  19.胚芽鞘向光性生長的原因

  20.聽覺形成的過程

  生物會考知識點5

  無機物

  一、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1、人體缺乏表現:缺水10%,生理紊亂;缺水20%,生命停止

  2、作用:良好溶劑、輸送、參與化學反應;水比熱大,調節體溫、保持體溫恆定

  3、存在形式:自由水(大部分,參與上述2的作用)

  結合水(少量,生物細胞組織中的成分)

  二、無機鹽:離子狀態存在

  1、作用:a、生物體組成成分(例子:血紅蛋白:Fe2+骨骼:Ca2+ 【缺鈣,肌肉抽搐】PO43-磷脂的組成成分、Mg植物葉綠素的必需成分、Zn多種酶的組成元素、I甲狀腺素的原料)

  b、參與生物體的代謝活動和調節內環境穩定

  食物中的主要營養成分的鑑定

  1、糖類:澱粉(非還原性糖)——碘液(藍色)

  還原性糖(葡萄糖、麥芽糖) ——斐林試劑班氏試劑(加熱後出現磚紅色)

  2、蛋白質——(5%NaOH和1%CuSO4)雙縮脲試劑(紫色)

  3、脂肪——蘇丹III(橘紅色)

  生物會考知識點6

  一、種群的特徵

  1、種群的概念:在一定時間內佔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種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單位。

  種群密度(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徵)

  出生率和死亡率

  數量特徵年齡結構

  性別比例

  2、種群的特徵遷入率和遷出率

  空間特徵

  3、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

  樣方法:以若干樣方(隨機取樣)平均密度估計總體平均密度的方法。

  標誌重捕法:在被調查種群的活動範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後再放回原來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後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佔總個體數的比例,來估計種群密度。

  二、種群數量的變化

  1、種群增長的“J”型曲線:Nt=N0λt

  (1)條件:在食物(養料)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相宜和沒有敵害等理想條件下

  (2)特點:種群內個體數量連續增長;

  2、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

  (1)條件:有限的環境中,種群密度上升,種內個體間的競爭加劇,捕食者數量增加

  (2)特點:種群內個體數量達到環境條件所答應的最大值(K值)時,種群個體數量將不再增加;種群增長率變化,K/2時增速最快,K時為0

  (3)應用:大熊貓棲息地遭到破壞後,由於食物減少和活動範圍縮小,其K值變小,因此,建立自然保護區,改善棲息環境,提高K值,是保護大熊貓的根本措施;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應降低其K值。

  3、研究種群數量變化的意義:對於有害動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以及瀕危動物種群的挽救和恢復,都有重要意義。

  4、[實驗: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

  計劃的制定和實驗方法:培養一個酵母菌種群→透過顯微鏡觀察,用“血球計數板”計數7天內10ml培養液中酵母菌的數量→計算平均值,畫出“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增長曲線”

  結果分析:空間、食物等環境條件不能無限滿意,酵母菌種群數量呈現“S”型曲線增長

  三、群落的結構

  1、生物群落的概念: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群落是由本區域中所有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種群組成。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課本P71

  3、群落的物種組成: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徵。

  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4、種間關係:

  捕食: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作為食物。結果對一方有利一方有害。

  競爭: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相互爭奪資源或空間等。結果常表現為相互抑制,有時表現為一方佔優勢,另一方處於劣勢甚至滅亡。

  寄生:一種生物(寄生者)寄居於另一種生物(寄主)的體內或體表,提取寄主的養分以維持生活。

  互利共生: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5、群落的空間結構

  群落結構是由群落中的各個種群在進化過程中透過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1)垂直結構: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象。植物分層因群落中的生態因子—光的分佈不均,由高到低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動物分層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層次的食物和微環境不同。

  (2)水平結構:指群落中的各個種群在水平狀態下的格局或片狀分佈。影響因素:地形、光照、溼度、人與動物影響等。

  4、意義:提高了生物利用環境資源的`能力。

  四、群落的演替

  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1、初生演替:

  (1)定義: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

  (2)過程:地衣→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2、次生演替

  (1)定義: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火災過後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

  (2)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

  自然因素:火災、洪水、病蟲害、嚴寒

  人類活動(主要因素):過度砍伐、放牧、墾荒、開礦;完全被砍伐或火燒後的森林、棄耕後的農田

  3、植物的入侵(繁殖體包括種子、果實等的傳播)和定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條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礎。

  生物會考知識點7

  一、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

  1、在發育過程中,某些細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們在形態、結構上也逐漸發生了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2、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

  上皮組織:由上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

  肌肉組織:由肌細胞構成,具有收縮、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由神經細胞構成,能夠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支援、連線、保護、營養等功能。

  3、人體的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

  二、植物體是由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最終形成植物體。

  1、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2、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

  3、種子的結構包括種皮和胚,種皮保護細嫩的胚;(胚)是新植物的幼體,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菜豆種子(子葉兩片),沒有胚乳;玉米種子(子葉一片),(有胚乳)。

  子葉和胚乳裡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種子植物比苔蘚和蕨類植物更高等,能產生(種子)是一個重要原因。

  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松、杉、側柏、銀杏和蘇鐵)種子裸露,外面沒有保護它的果皮是裸子植物。其它常見的綠色開花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實,都是被子植物。

  4、種子萌發所需外部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乾癟的種子或胚被昆蟲咬壞的種子不能萌發)(儲存時間過長的種子,胚已經死亡)也不能萌發;(正在休眠的種子)也是不能萌發的。

  5、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後,(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6、芽中也有(分生組織)。芽在發育時,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條,它是由細嫩的莖、葉和芽組成,枝條上的(芽)又能發育成新的枝條。

  初中生物會考備知識總結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質,單位質量釋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況下,脂肪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維生素A:促進人體正常的發育,增強抵抗能力,維持人的正常視覺。

  缺乏時,皮膚粗糙,夜盲症

  維生素B1: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時,神經炎,腳氣病維生素C: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強抵抗力。缺乏時,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和骨骼發育。

  缺乏時,佝僂病(如雞胸、X形或O形腿等)、骨質疏鬆症

  水:約佔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無機鹽: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如:鈣、磷(構成骨骼和牙齒)、鐵(構成血紅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消化系統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

  分泌消化液,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參與脂肪消化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

  物理性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將食物磨碎、攪拌,並與消化液混合。化學性消化:透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

  初中生物會考知識

  1、血漿:運輸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層後,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兩層交界處,很薄,呈白色。

  紅細胞:血細胞中數量最多,兩面凹的圓餅狀,沒有細胞核,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可以運載氧氣。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包圍,吞噬細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則,可以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

  血紅蛋白:紅細胞裡含有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

  貧血: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過少,或者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含量過少。

  血清:血液凝固以後,血塊周圍出現少量黃色透明的液體。

  血液功能:①運輸氧;②運輸養料;③運走二氧化碳等廢物;④吞食病菌;⑤調節體溫。

  2、血管的型別及特點

  3、心臟的結構

  上面心房左心房:連肺靜脈

  (連靜脈)右心房:連上、下腔靜脈

  四個腔下面心室左心室:連主動脈

  (連動脈)右心室:連肺動脈心臟房室瓣:心房與心室之間瓣膜,只能向心室開

  生物會考知識點8

  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種群的數量變化有哪些?

  包括增長、波動、穩定、下降。

  2、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有哪些?

  ⑴、環境因素:食物、生存空間、氣候、敵害等。

  ⑵、內部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遷入率、遷出率。

  3、種群增長曲線:

  ⑴、“J”型增長曲線:

  ①、條件:食物、空間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

  ②、若種群初始數量為:N0,年增長率為λ,則t年之後種群數量為:Nt=N0λt

  ⑵、“S”型增長曲線:

  ①、“S”型曲線:種群經過一定時間的增長後,數量趨於穩定的增長曲線。

  ②、K值:為滿載量。即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數量。

  應會知識點

  1、“J”型曲線:在自然界中有類似細菌在理想條件下種群增長的形式。

  2、K/2點:種群增長速率時刻。

  是漁業捕撈、森林採伐的理想時期。

  害蟲防治應在此點到來之前開始。

  3、種群數量波動和下降的原因:

  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

  生物會考知識點9

  1.解旋酶:作用於氫鍵,是一類解開氫鍵的酶,由水解ATP來供給能量它們常常依賴於單鏈的存在,並能識別複製叉的單鏈結構。在細菌中類似的解旋酶很多,都具有ATP酶的活性。大部分的移動方向是5′→3′,但也有3′→5′移到的情況,如n′蛋白在φχ174以正鏈為模板合成複製形的過程中,就是按3′→5′移動。在DNA複製中起作用。

  2.DNA聚合酶:在DNA複製中起作用,是以一條單鏈DNA為模板,將單個脫氧核苷酸透過磷酸二酯鍵形成一條與模板鏈互補的DNA鏈,形成鏈與母鏈構成一個DNA分子。

  3.DNA連線酶:其功能是在兩個DNA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如果將經過同一種內切酶剪下而成的兩段DNA比喻為斷成兩截的梯子,那麼,DNA連線酶可以把梯子的“扶手”的斷口處(注意:不是連線鹼基對,鹼基對可以依靠氫鍵連線),即兩條DNA黏性末端之間的縫隙“縫合”起來。據此,可在基因工程中用以連線目的基因和運載體。與DNA聚合酶的不同在於:不在單個脫氧核苷酸與DNA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而是將DNA雙鏈上的兩個缺口同時連線起來,因此DNA連線酶不需要模板

  4.RNA聚合酶:又稱RNA複製酶、RNA合成酶,作用是以完整的雙鏈DNA為模板,邊解放邊轉錄形成mRNA,轉錄後DNA仍然保持雙鏈結構。對真核生物而言,RNA聚合酶包括三種:RNA聚合酶I轉錄rRNA,RNA聚合酶Ⅱ轉錄mRNA,RNA聚合酶Ⅲ轉錄tRNA和其她小分子RNA。在RNA複製和轉錄中起作用。

  5.反轉錄酶:為RNA指導的DNA聚合酶,催化以RNA為模板、以脫氧核糖核苷酸為原料合成DNA的過程。具有三種酶活性,即RNA指導的DNA聚合酶,RNA酶,DNA指導的DNA聚合酶。在分子生物學技術中,作為重要的工具酶被廣泛用於建立基因文庫、獲得目的基因等工作。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6.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簡稱限制酶):限制酶主要存在於微生物(細菌、黴菌等)中。一種限制酶只能識別一種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並且能在特定的切點上切割DNA分子。是特異性地切斷DNA鏈中磷酸二酯鍵的核酸酶(“分子手術刀”)。發現於原核生物體內,現已分離出100多種,幾乎所有的原核生物都含有這種酶。是重組DNA技術和基因診斷中重要的一類工具酶。例如,從大腸桿菌中發現的一種限制酶只能識別GAATTC序列,並在G和A之間將這段序列切開。目前已經發現了200多種限制酶,它們的切點各不相同。蘇雲金芽孢桿菌中的抗蟲基因,就能被某種限制酶切割下來。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7.纖維素酶和果膠酶:植物細胞工程中植物體細胞雜交時,需事先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分解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從而獲得有活力的原生質體,然後誘導不同植物的原生質體融合。

  8.胰蛋白酶:在動物細胞工程的動物細胞培養中,需要用胰蛋白酶將取自動物胚胎或幼齡動物的器官和組織分散成單個的細胞,然後配製成細胞懸浮液進行培養。或用於細胞傳代培養時將細胞從瓶壁上消化下來。

  9.澱粉酶:主要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澱粉酶、胰腺分泌的胰澱粉酶和腸腺分泌的腸澱粉酶,可催化澱粉水解成麥芽糖。

  10.麥芽糖酶:主要有胰腺分泌的胰麥芽糖酶和腸腺分泌的腸麥芽糖酶,可催化麥芽糖水解成葡萄糖。

  11.脂肪酶:主要有胰腺分泌的胰脂肪酶和腸腺分泌的腸脂肪酶,可催化脂肪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肝臟分泌的膽汁乳化脂肪形成脂肪微粒後,有利於脂肪分解。

  12.蛋白酶:主要有胃腺分泌的胃蛋白酶和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質水解成多肽鏈。作用結果是破壞肽鍵和蛋白質的空間結構。

  13.肽酶:由腸腺分泌,可催化多肽鏈水解成氨基酸。

  14.轉氨酶:催化蛋白質代謝過程中氨基轉換過程。如人體的谷丙轉氨酶(GPT),能夠把穀氨酸上的氨基轉移給丙酮酸,從而形成丙氨酸和a—酮戊二酸。由於谷丙轉氨酶在肝臟中的含量最多,當肝臟病變時谷丙轉氨酶就大量釋放到血液,因此臨床上常把化驗人體血液中這種酶的含量作為診斷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項重要指標。

  15.光合作用酶:是指與光合作用有關的一系列酶,主要存在於葉綠體中。

  16.呼吸氧化酶:與細胞呼吸有關的一系列酶,主要存在於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中。

  17.ATP合成酶:指催化ADP和磷酸,利用能量形成ATP的酶。

  18.ATP水解酶:指催化ATP水解形成ADP和磷酸,釋放能量的酶。

  19.組成酶:指微生物細胞中一直存在的酶。它們的合成只受遺傳物質的控制,如大腸桿菌細胞中分解葡萄糖的酶。

  20.誘導酶:指環境中存在某種物質的情況下才合成的酶,如大腸桿菌細胞中分解乳糖的酶。

  生物會考知識點10

  1.停止光照,C3的變化及其原因?上升、CO2固定進行,C3還原受阻

  2.停止供應CO2,C5的變化及其原因?上升,C3還原進行,CO2固定受阻

  3.突觸傳遞的特點及原因?單向傳遞、突觸遞質的釋放為單向的

  4。在甲狀腺激素分泌調節中,下丘腦,垂體,甲狀腺各自分泌什麼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素、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素

  5.細胞膜的功能由哪三點?保護細胞,控制物質進出,資訊傳遞

  6.婚姻法規定不能結婚的近親指什麼?直系血親及三代以內旁系血親

  7.為什麼酶促反應的水浴溫度為37度?酶的活性最適應

  8.生命調節的特點是什麼?神經與激素共同調節

  9.DNA四種單體的中文名稱?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脫氧核糖核酸

  10.畫出DNA一個單體結構簡圖,並標上各部位名稱

  11.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是:遺傳變異

  12.生物進化的動力是:生存鬥爭

  13.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自然選擇

  14.生物進化的結果是:多樣性和適應性

  生物會考知識點11

  5.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它們的區別是身體內有無由脊椎組成的脊柱。

  6.無脊椎動物包括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注意預防血吸蟲病主要是消滅中間寄主釘螺)、線形動物、環節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節肢動物門、棘皮動物。

  7.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恆溫、卵生和哺乳類(胎生、哺乳、恆溫)。

  11.有關生命起源的主要觀點:

  自然發生論—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隨時自發地發生的。(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螢)

  生生論—生物只能於生物,非生命物質絕對不能隨時自發地產生新生命。[巴斯德—“鵝頸燒瓶”實驗]

  宇宙生命論—宇宙中其他星球可能有生命存在,地球上的生命於其他星球。

  化學進化論──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條件下起源的,是由非生命物質透過化學途徑逐漸進化來的。[美國米勒模擬原始地球的實驗證明在類似於原始地球的條件下,無機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機小分子。]

  12.多數學者公認的有關生命起源(即化學進化論)的大體過程:是在原始地球條件下由無機小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有機小分子,再由有機小分子經過長期演變,最終形成最簡單的的原始生命。

  13.生物是進化的證據──化石。化石記錄顯示:形成早的古老地層中,化石生物種類少,結構簡單而低等;形成晚的地層中,化石生物種類多,結構複雜而高等。生物化石表明,生物總的進化趨勢是: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

  A、地質年代主要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

  B、地球上各界生物出現的先後順序:

  前寒武紀時期(距今6億年左右)──細菌、藻類時代;

  古生代時期(距今5.44億年)──高等的藻類植物、無脊椎動物、裸蕨類植物、魚類、蕨類和兩棲類時代;

  中生代時期(距今2.45億年)──裸子植物和爬行類時代;(哺乳動物和鳥類開始出現)

  新生代時期(距今6640萬年)──被子植物、哺乳類和鳥類時代、人類時代。]

  14.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自然界中的生物,透過激烈的生存競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

  15.自然選擇學說是生物進化理論的核心;自然選擇是透過生存競爭實現的;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人工選擇是在人為條件下對生物進行的選擇。人工選擇是培育動、植物新品種的方法之一。]

  16.人類的起源:樹棲森林古猿→樹棲類人猿祖先→類人猿;

  樹棲森林古猿→地面人類祖先→人類。

  生物會考知識點12

  一、生態系統的結構

  1、生態系統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2、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

  3、生態系統型別:

  可分為水域生態系統和陸地生態系統。水域生態系統主要包括海洋生態系統和淡水生態系統。陸地生態系統有凍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等自然生態系統,以及農業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人工生態系統。

  4、生態系統的結構

  (1)成分:

  非生物成分:無機鹽、陽光、熱能、水、空氣等

  生產者:自養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最基本、最關鍵的的成分),還有一些化能合成細菌

  和光合細菌綠色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生物成分消費者:主要是各種動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細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動物。它們能分解動植物遺體、糞便等,

  最終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

  (2)營養結構:食物鏈、食物網

  同一種生物在不同食物鏈中,可以佔有不同的營養級。植物(生產者)總是第一營養級;植食性動物(即一級/初級消費者)為第二營養級;肉食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所處的營養級不是一成不變的,如貓頭鷹捕食鼠時,則處於第三營養級;當貓頭鷹捕食吃蟲的小鳥時,則處於第四營養級。

  生物會考知識點13

  1.染色體變異的型別?結構變異的型別?結構、數目變異;缺失,重複,倒位易位

  2.物理和化學致變因素各舉三例

  3.什麼是基因突變?有什麼特點?

  4.變異主要有哪三方面?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畸變

  5.圖解三倍體無子西瓜的培育過程

  6.單倍體育種有什麼優點?明顯縮短育種年限簡述單倍體育種的過程

  7.遺傳病預防的措施有哪些?禁止近親結婚、遺傳諮詢、避免遺傳病患兒的出生、婚前體檢,適齡生育。

  8.秋水仙素使染色體加倍的原理?秋水仙素能夠抑制紡錘體形成,導致染色體不分離。

  9.生物進化的證據有哪些?胚胎學,比較解剖學,生物化學,古生物化石。

  10.生物進化的趨勢和一般規律?由簡單到複雜,由水生到陸生

  11.達爾文進化學說的基本觀點

  12.現代進化學說的基本論點

  13.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節?變異、選擇、隔離

  14.生物多樣性包含哪三個層次?遺傳、物種、生態系統多樣性

  15.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16.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有哪三大類?就地、遷地、離體保護。

  生物會考知識點14

  糖類:

  ①單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脫氧核糖

  ②二糖:麥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澱粉和纖維素(植物細胞)、糖原(動物細胞)

  ④脂肪:儲能;保溫;緩衝;減壓

  脂質: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膽固醇、固醇(性激素: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育及生殖細胞形成)

  維生素D(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Ca和P的吸收)

  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組成單位依次為:單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細胞內水的存在形式為結合水和自由水

  自由水(95.5%):良好溶劑;參與生物化學反應;提供液體環境;運送營養物質及代謝廢物;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結合水(4.5%):組成細胞的成分之一

  生物會考知識點15

  1、原核生物的種類

  藍色細線織(支)毛衣

  即藍藻、細菌、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

  2、微量元素

  鐵猛碰新木桶

  FeMnBZnMoCu

  3、八種必需氨基酸

  方法一

  攜一兩本單色書來

  纈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賴氨酸

  方法二

  姓賴的好色(賴、色),笨笨的(苯、丙),頭上光光的(亮、異亮),蘇嫁劉(蘇、甲硫),賒了(纈)。賴、色;苯丙;亮、異亮;蘇、甲硫;纈。

  4、色素層析

  (從上到下)胡黃ab

  5、植物有絲分裂

  前中後末由人定

  (各期人為劃定)

  仁消膜逝兩體現

  (核膜、核仁消失,染色體、紡錘體出現。)

  赤道板處點整齊

  (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處)

  姐妹分離分極去

  (染色單體分開,移向兩極。)

  膜仁重現兩體失

  (核膜、核仁重新出現,染色體、紡錘體消失)

  6、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兩反應,

  (光反應、暗反應)

  光暗交替同步行;

  (光反應為暗反應基礎,同時進行)

  光暗各分兩不走,

  (光反應、暗反應都包括兩步)

  光為暗還供氫能;

  (光反應為暗反應還原C3化合物提供氫和能量)

  色素吸光兩用途,

  (色素吸收的光能有兩方面用途)

  解水釋氧暗供氫;

  (分解水釋放氧氣,為暗反應提供還原劑氫)

  ADP變ATP,光變不穩化學能;

  (光能轉變成ATP中不穩定的化學能)

  光完成行暗反應,後還原來先固定;

  (在光反應的基礎上進行暗反應,先固定CO2再還原C3)

  二氧化碳由孔入,C5結合C3生;

  (CO2由氣孔進入,與C5化合物結合生成C3化合物)

  C3多步被還原,需酶需能又需氫;

  (C3化合物的還原需要酶、能量、還原劑氫,經歷多步反應)

  還原產生有機物,能量儲存在其中;

  (C3化合物被還原生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

  C5離出再反應,迴圈往復不曾停。

  (C3化合物被還原,分離出C5化合物,繼續固定CO2)

  7、減數分裂

  性原細胞做準備,初母細胞先聯會;

  排板以後同源分,從此染色不成對;

  次母似與有絲同,排板接著點裂匆;

  姐妹道別分極去,再次質縊個西東;

  染色一復胞兩裂,數目減半同源別;

  精質平分卵相異,其他在此暫不提。

  8、鹼基互補配對

  DNA,四鹼基,A對T,G對C,互補配對雙鏈齊;

  RNA,沒有T,轉錄只好U來替,AUGC傳資訊;

  核糖體,做機器,tRNA上三鹼基,能與密碼配對齊。

  9、遺傳判定

  核、質基因,特點不同。

  父親有,子女沒有,母親有子女才有,基因在細胞質;

  父親有,子女也有,基因在細胞核;

  基因分顯隱,判斷要細心

  無中生有,此有必為隱;

  顯性世代相傳無間斷;

  基因所在染色體,有常有X還有Y,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難逃,是X隱;

  父病女必病,是X顯;

  傳兒不傳女,是伴Y;

  此外皆由常。

  生物會考知識點16

  一.生物的共同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二.生物的分類:

  (1)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2)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3)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三.生物圈:

  1.生物圈: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們賴以生存的無機自然環境。

  包括兩個要素:所有的生物和無機自然環境。

  2.生物圈的範圍: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四.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的生活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當環境中一個或幾個因素髮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

  包括:陽光、水分、溫度、空氣、土壤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包括:捕食關係,競爭關係,合作關係

  五.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適應:生物的生存能夠適應一定的環境。生物都有適應環境的形態特徵和生活方式。

  比如:

  ①、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葉退化成刺可以減少水的散失;

  ②、蚯蚓的剛毛有助於它在洞穴中運動,身體表面的黏液有助於它在土壤中鑽穴和呼吸。

  2)、影響:生物的生存也會影響環境。

  比如:蚯蚓的鑽穴和取食等活動可使土壤變得更加疏鬆和肥沃。

  六.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在一定地獄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其中有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微生物)

  2.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物鏈: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係,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

  食物網: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線,形成了食物網。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3.生物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1):生態系統的調節方式:

  生態系統的各成分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處於動態的平衡之中。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能夠保持相對穩定狀態,是因為它自身具有一定的調節能力。

  (2):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複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大。反之,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越少,結構越簡單,自我調節能力越小。

  (3).任何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來干擾超出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會遭到破壞。

  七.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1.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溼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2.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每一個生態系統都與周圍的其他生態系統相關聯:

  從非生物因素來說,從地獄關係來說,從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來說。

  八.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細胞核中有儲存遺傳資訊的物質---DNA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1、如果把一個植物細胞看成一個完整的現代化的“工廠”,則這個工廠的“圍牆”和“門衛”相當於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工廠的“管理和調控部門”相當於植物細胞的細胞核;工廠的“動力車間”相當於植物細胞的線粒體;工廠的“生產產品的車間”相當於植物細胞的葉綠體。

  九.人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1、人和動物細胞的結構與植物細胞的結構基本相似,也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2、與植物細胞相比:人和動物細胞都沒有細胞壁,其細胞質中也沒有葉綠體和中央大液泡。

  3、人和動物細胞的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在功能上與植物細胞的基本相同;細胞質中的線粒體也與呼吸作用有關。

  2、遺傳物質主要存在於細胞核中。

  3、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質。

  4、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它能儲存和傳遞遺傳資訊,控制生物體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性。

  十.細胞的分裂與分化

  1、細胞分裂是指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

  2、細胞數目的增多是細胞分裂的結果。

  3、細胞分化是指分裂後的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向著不同方向變化的過程。

  4、那些形態相似、結構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5、組織有植物體的主要組織和人體的基本組織。

  8.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平均分配,對生物的遺傳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5、生物體透過細胞的不斷分裂和體積增大而由小長大。

  10.細胞分裂過程;

  ①染色體的變化:細胞分裂前已複製加倍,分裂時平均分配,分裂後兩新細胞染色體形態數目相同。

  11.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組織。

  12.分生組織的細胞透過分裂,一部分分化形成保護組織、疏導組織和基本組織,另一部分繼續保持分裂能力。

  十一。第三節單細胞生物

  1、草履蟲是一種常見的單細胞生物,

  2、草履蟲的:

  ① 、結構:只有一個細胞構成。

  ②、生活環境:生活在有機質豐富、水流平緩的池塘和汙水中。

  ③、形狀:像倒轉的草鞋底,全身佈滿纖毛。

  ④、形態結構:從外到內依次是、

  ⑤、運動方式:纖毛的擺動。

  ⑥、食物:細菌和單細胞藻類。

  ⑦、生殖:透過細胞分裂進行生殖。

  ⑧、作用:對汙水有一定的淨化能力。

  ⑨、應激性: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3、常見的單細胞動物有:草履蟲、變形蟲、小瓜蟲、喇叭蟲、帶藻、甲藻等。

  十二。多細胞生物體的組成

  1、多細胞植物體大多是由多種器官組成的。

  2、器官;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叫做器官。

  3、綠色開花植物是常見的多細胞植物。

  4、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組成。根、莖、葉與植物的營養有關,都是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與植物的生殖有關,屬於生殖器官。

  5、人體的結構層次:

  6、人體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起來,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結構叫做系統。

  7、人體的消化、呼吸、迴圈、泌尿、生殖等系統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密切配合、協調統一,完成各種生命活動。

  十三。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

  1.常見的病毒: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狂犬病病毒、SARS病毒、菸草花葉病毒、大腸肝菌病毒等

  2.按寄生生物來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3.病毒的結構和生活

  (1)結構:結構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2)生活:不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裡,離開了活細胞變成結晶體失去生命活動;

  (3)繁殖: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資訊,利用其他生物細胞內的物質,製造出新的病毒。

  生物會考知識點17

  構成細胞的化合物

  無機物:

  ①水(約60-95%,一切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②無機鹽(約1-1.5%)

  有機物:

  ③糖類

  ④核酸(共約1-1.5%)

  ⑤脂類(1-2%)

  ⑥蛋白質(約7-10%是一切活細胞有機物含量最多的,幹細胞中含量最多的)

  水在細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對生物的意義

  結合水:與細胞內其它物質結合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自由水:(佔大多數)以遊離形式存在,可以自由動。(幼嫩植物、代謝旺盛細胞含量高)

  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劑②運送營養物質和代謝的廢物③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無機鹽離子及其對生物的重要性

  1.細胞中某些複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Fe2+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葉綠素的必要成分。

  2.維持細胞的生命活動(細胞形態、滲透壓、酸鹼平衡)如血液鈣含量低會抽搐。

  動植物體內重要糖類、脂質及其作用

  1.糖類C、H、O組成構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質種類:

  ①單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脫氧核糖(構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麥芽糖(植物);乳糖(動物)

  ③多糖:澱粉、纖維素(植物);糖元(動物)

  四大能源:

  ①重要能源: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糖類

  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陽光

  2.脂類由C、H、O構成,有些含有N、P

  分類:

  ①脂肪:儲能、維持體溫

  ②類脂:構成膜(細胞膜、液泡膜、線粒體膜等)結構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維持新陳代謝和生殖起重要調節作用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

  蛋白質的化學結構、基本單位及其作用

  蛋白質由C、H、O、N元素構成,有些含有P、S

  基本單位:氨基酸約20種

  結構特點:每種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並且他都連結在同一個碳原子上。

  結構通式:肽鍵: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

  分子式有關計算:

  脫水的個數=肽鍵個數=氨基酸個數n–鏈數m

  蛋白質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個數-水的個數╳18

  功能:

  ①有些蛋白是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

  ②催化作用,即酶

  ③運輸作用,如血紅蛋白運輸氧氣

  ④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⑤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

  核酸的化學組成及基本單位

  核酸由C、H、O、N、P元素構成

  基本單位:核苷酸(8種)

  結構: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脫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鹼基(有5種)A、T、C、G、U

  構成DNA的核苷酸:(4種)

  構成RNA的核苷酸:(4種)

  生物會考知識點18

  一、種群的概念和數量特徵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

  2、種群各個特徵的關係:

  (1)在種群的四個特徵中,種群密度是基本特徵,與種群數量呈正相關。(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遷移率是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則是透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間接影響種群密度和種群數量的,是預測種群密度(數量)未來變化趨勢的重要依據。

  二、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

  1、估算植物種群密度常用方法

  (1)樣方形狀:一般以正方形為宜。

  (2)取樣方法: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

  2、動物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標誌重捕法

  測量方法:在被調查種群的活動範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後再放回原來的環境中,經過一段時間後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佔總個體數的比例,估計種群密度。

  3、調查種群密度的意義

  農業害蟲的監測和預防,漁業上捕撈強度的確定,都需要對種群密度進行調查研究。

  一、種群概念和種群數量特徵的理解

  1、種群概念的理解

  (1)兩個要素:“同種”和“全部”

  (2)兩個條件:“時間”和“空間”

  (3)兩個基本單位

  ①種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

  ②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種群數量特徵的分析

  (1)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特徵。種群密度越高,一定範圍內種群個體數量越多。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遷入率、遷出率是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則是透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間接影響種群密度和種群數量的。

  二、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

  1、植物種群密度取樣調查的常用方法——樣方法

  (1)步驟:確定調查物件→選擇調查地段→確定樣方→設計計數記錄表→實地計數記錄→計算種群密度

  (2)原則:隨機取樣,不能摻入主觀因素。

  2、動物種群密度調查的常用方法——標誌重捕捉法

  (1)主要方法: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放回原來環境中,經過一段時間再進行重捕。

  (2)計算公式:標記總數/N=重捕個體中被標記的個體數/重捕總數(N代表種群內個體總數)

  (3)操作注意事項:

  ①標記個體與未標記個體在重捕時被捕的機率相同。

  ②調查期間沒有大規模遷入和遷出,沒有外界的強烈干擾。

  ③標記物和標記方法必須對動物的身體不會產生對於壽命和行為等的影響。

  ④標記不能過分醒目,以防改變與捕食者之間的關係。

  ⑤標記符號必須能夠維持一定的時間,在調查研究期間不會消失。

  生物會考知識點19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一、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⒈細胞核是遺傳資訊的中心和資訊庫。

  ⒉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

  ⑴染色體

  每一種生物的體細胞內,染色體形態、結構和數目一定,一般成對出現。

  人的體細胞中多了或少了一條染色體,可能導致嚴重的遺傳病。例如,當一個嬰兒的體細胞中的第13對染色體多了一條,就會導致先天性裂唇。

  染色體的成分主要是有蛋白質和DNA組成的,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⑵DNA與基因

  DNA分子上面具有特定遺傳效應的片段叫做基因。

  二、人的性狀和遺傳

  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型別。如人眼睛的大和小;眼皮的單和雙;兔子的白毛和灰毛。

  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基因是最基本的遺傳資訊單位。

  顯性基因是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隱性基因是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隱性基因在顯性基因存在時所決定的性狀表現不出來。如AA、Aa都是顯性性狀,aa是隱性性狀。

  三、遺傳病和優生優育

  ⒈遺傳病:由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常見的遺傳病有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先天性聾啞等。

  ⒉優生優育包括禁止近親結婚、提倡遺傳諮詢和產前診斷等。遺傳諮詢的目的是避免遺傳病患兒的出生。

  四、生物的變異及其對生物的生存和發展的意義

  可遺傳變異是由遺傳物質發生變化而引起的,單純由環境引起的變異是不可遺傳變異。

  生物的變異有利於生物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昆蟲的生殖與發育

  ⒈家蠶的生殖與發育

  ⑴家蠶在生長髮育過程中,要經過四次蛻皮和四眠;

  要經過四個時期:受精卵→幼蟲→蛹→成蟲。

  ⑵完全變態發育:幼蟲和成蟲時期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明顯的差異。如蚊、蠅、蜜蜂等。

  ⒉蝗蟲的生殖與發育

  ⑴蝗蟲的幼蟲經過五次蛻皮;要經歷三個發育時期:受精卵→幼蟲→成蟲。

  ⑵不完全變態發育:幼蟲和成蟲的形態結構非常相似,生活習性也幾乎一致。如蟋蟀、蟑螂、螻蛄等。

  ⑶滅蝗蟲、菜粉蝶等昆蟲的最佳時期是幼蟲時期。

  ⒊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特點:有性生殖、體內受精,變態發育。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包括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四大類群。其中前三類因為透過孢子進行繁殖,所以又稱為孢子植物。

  1.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徵:結構簡單,具有單細胞或多細胞的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裡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2.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且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水的環境。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汙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光合作用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澱粉等有機物,並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並釋放出氧氣的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實質:綠色植物透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澱粉),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光合作用意義:綠色植物透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氧氣來源、能量來源。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用來構建植物體。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的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義: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

【生物會考知識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