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書筆記>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呼蘭河傳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

  這一章主要講了蕭紅童年時代,與她的祖父、祖母一齊生活的點滴記憶。開頭一篇便是我們課本中學到的《祖父的園子》。課文總之沒有原著好,太多的刪刪改改,沒有了原來的味道。這一章的文字真是質樸無華,散發著田野的芳香,寫得太自然了。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我太喜愛這段文字了,在那個年代,能寫出這樣自由的文字,真是不一般!我彷彿看到那“藍悠悠的天空、明晃晃的陽光”、“蝴蝶亂飛,蜜蜂嗡嗡地叫著”,所有的一切,都那麼無憂無慮。

  我還喜愛蕭紅的祖父。“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她的祖父對她很好。村裡的小豬小鴨掉井了,祖父會用泥包起來燒給她吃。“把小豬的皮一撕開,立刻冒了油。”再蘸點鹽、韭菜花,啊!真香啊!我都要咽口水了。她的祖父是個和藹慈善的老人,我最喜愛他的就是,他從來不會批評、訓斥小孩子,總是心平氣和。蕭紅學種地,把好好的菜種踢飛了,犯了錯,祖父依舊笑呵呵的。她吃燻小豬時,沒有一點兒吃相,“滿嘴油,隨吃隨在大襟上擦著”,祖父看了也並不生氣。他的祖父有教養、有氣度。我猜想他必須是個家道中落的文人,說不定還是個秀才呢。文中提到:“祖父教我的《千家詩》,並沒有課本,全憑口頭傳誦。”我覺得他必須不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有文化,蕭紅的文學修養也許就是祖父從小培養的結果。因此我更加欽佩他的祖父了。

  蕭紅不喜愛她的祖母,我也是。她的祖母潔癖嚴重,以她屋的窗紙最白淨。而蕭紅偏偏要捅破這雪白的窗紙。而嚴厲的祖母就躲在窗外,她一捅,祖母就拿個大針在她的手指上狠狠地一紮。這樣的教育方式到此刻也算得平常,比如小孩子亂摸亂動,要挨手扳、要罰站,掉飯粒要挨罰,吃手指要挨敲。。。。。。而且她的祖母還愛罵人,她罵祖父是個“死腦瓜骨”,罵蕭紅是“小死腦瓜骨”,哎!可惜她先死了,不知道這個“小死腦瓜骨”長大以後,竟成了有名的作家。

  她的祖母死時,家裡來了很多人。我也說不上那些人究竟是些什麼人。總之他們是來辦喪事的。還說“陰間有十八關,過到狗關的時候,狗就上來咬人。”但是,他們有絕招,用油鍋炸了許多的麵餅,說是什麼“打狗餑餑”,“用這餑餑打狗,狗就不敢咬人了。”哈哈,這些封建迷信可真是“神乎其神”啊!真的有“十八關嗎?”,《祝福》裡的祥林嫂不是最愛問“有沒有地獄?”“死後有沒有魂靈嗎?”,我也很想知道!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2

  我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她把我帶到了20世紀的小城—呼蘭河。

  1、車伕趕著車子從大泥坑上邊過,結果卻翻了車。車伕從泥坑裡爬出來,弄得像個小鬼似的,滿臉泥汙,然後再從泥中往外挖掘他的馬,不料那馬已經倒在泥汙之中了,這時候有些過路的人也就走上前來幫忙施救。生活中是需要溫暖的,是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真情互助的,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你的雙手,這個世界才會充滿愛。

  2、祖父教我《千家詩》,並沒有課本,全憑口頭傳誦,祖父念一句,我就唸一句。我念起詩來,我家的五間房都可以聽見,祖父怕我喊壞了喉嚨,常常警告著我說:“房蓋被你抬走了。”我們正值壯年,而親人卻行將老去,他們對我們的愛是最無私、最真誠的,是我們一生也無以為報的。

  3、王大姐用草把小孩蓋了起來,把小孩放到炕上去。其實也看不見什麼是炕,烏七八槽的都是草,地上是草,炕上也是草,草捆子堆到房樑上去了。那小炕本來不大,又都叫草捆子給佔滿了。那小孩也就在草中偎了個草窩,鋪著草蓋著草地就睡著了。生活的苦難並不會抹去我們生活的勇氣,面對挫折,時刻激勵自己堅強面對,就會迎來希望。(27號陳恩佑)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3

  當我開啟這本書,我便深深地被它所迷住了,鄉下的淳樸風情、農村人質樸的風俗,都讓我覺得這一切是那麼美好。《呼蘭河傳》主要描述了呼蘭河城濃郁的鄉土人情、風俗習慣。

  當呼蘭河城裡那大泥坑把人陷住時,旁觀的人都哈哈大笑,但到最後,還是會幫助他。當呼蘭河城裡某一戶人家跳大神時,差不多每戶人家都要跑過來觀看,大家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看到這兒,我深感鄉下人那種淳樸。《呼蘭河傳》,反映了當時舊社會人民艱難的生活和辛苦的勞動,但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下依然保持著樂觀向上的精神,而不是頹喪的心情。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習這種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不免有些挫折,在你的心情降到低谷時,不要頹喪,應要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用笑容去迎接一切,再大的困難也會土崩瓦解。《呼蘭河傳》中的蕭紅,小時候的童年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全然不知外面世界多麼殘酷,依舊自己玩自己的,為什麼她對待每一天的生活都那麼熱情?因為她說“小孩子健忘,每天都會快快樂樂。”,是這樣嗎?不是的。因為她每天都用自己那顆充滿熱情、激情的心與正確對待每天的態度,才讓她童年生活的無憂無慮、健健康康。

  呼蘭河城,你美麗的景色和人們樂觀向上、永不屈服的精神,孩子們充滿熱情與激情的心使我深深陶醉其中,流連忘返,情不自禁。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4

  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這是著名文學家矛盾先生的評價。作者蕭紅在文中批評了人們封建傳統的這種思想。雖然沒有在文中直白的說出來,但作者卻側面諷刺了故鄉人的愚昧和保守性格。文中作者蕭紅以孩童的形式向人們詮釋了她的童年,一個既有歡樂又有悲傷的童年。

  文中主要寫了祖父以及有二伯和團圓媳婦等等人物。作者以孩童的視角講述了我和祖父之間的快樂生活,祖父對我的好與父親的冷淡和母親的惡言惡色進行了對比,更是突出了父母對我的冷漠與不重視。

  別人家的孩子都被父母當成掌上明珠,與別人家相比,蕭紅從小在父母那兒受到的只有冷漠與惡言惡色,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愛,而她也只能在祖父那兒得到愛與自由。後花園就是我和祖父的小天地,有在那兒,蕭紅才能得到無限的快樂和自由以及滿足。祖父對我的寬容,以及和我玩耍,一起背唐詩等等事情,都體現出祖父對我的慈愛與溫情。

  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慈愛和藹的祖父,作者蕭紅對祖父有著濃厚的感情,她筆下的祖父寫的活靈活現好像就在身邊一般。

  文中還寫了一個主要人物:小團圓媳婦。這篇文章主要是謝一個生龍活虎的少女被一群封建思想們活活致死的故事。文中作者還是用孩童的視角來講述這個故事的,同時也體現出來人們的愚昧無知和殘忍。最終小團圓媳婦死了,有二伯和廚子卻還是歡天喜地的樣子,沒有悲傷的神情。這也可以體現出人們封建思想之深厚。

  《呼蘭河傳》這本書體現了蕭紅對故鄉·童年·祖父的懷念。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5

  回過頭看我的童年,都像是上輩子的事,如今那片美麗的地方已經被一片高樓大廈壓碎,童年回憶都是回憶是快樂的,不懂成年世界裡的冷暖和嘲諷,總和一群小朋友做遊戲,在外公家的時候,和大家去田埂上奔跑,在花叢裡打滾,伴著傍晚快要天黑的夜,歡快地回家,看七點半的動畫片,然後準時睡覺,從來不失眠,六點起床也從來不賴床。這個記憶裡有外公,他很慈祥,一想起他我還是很想哭,他還沒看到我讀高中就去世了,很想念。

  文中的那些故事在我看來是很殘忍的,迷信,愚昧,無知,封閉禍害了多少的人,小的來說是一個人的幸福,大的來說是人命。文中團圓媳婦,有兒伯,歪嘴子都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為了充盈那枯燥的生活沒了同情心,殘忍的就像劊子手,而不自知,看一個人死就像看一場戲一樣,還想要戲儘量曲折,想人家受到挫折從此一蹶不振,好滿足眾人的推理,這樣我猜有很多人看到歪嘴子老婆死了還有人打賭他會不會自殺了。人心冷淡。是人性如此,還是因為某些侷限性造成了這種現象。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6

  讀了蕭紅的《呼蘭河轉》感觸頗深,她用小時候的視角,譜寫了一方水土的風俗人情,一部悽婉的歌謠。文中幾個章節中的幾句話感覺很精彩,忍不住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一個扎彩鋪,扎出的房子、廚子、騾子、大白馬、車子活靈活現。大至噴錢獸、聚寶盆、大金山、大銀山,小至花盆、茶壺、茶杯雞鴨鵝犬樣樣不缺。看著窮人都覺得活著沒有死了好。

  看似一句淡話,細嚼起來,人世間的辛酸苦澀,浸在其中。又有不乏幽默。

  還有,胡家的團圓媳婦婆婆,雞鴨、豬、狗貓不捨得打,打貓怕把貓打跑了打狗怕把狗打跑了,打豬怕把豬掉了斤兩,打雞怕不雞不下蛋。唯獨打小團圓媳婦一點毛病沒有,她又不會跑掉又不會丟了,又不會下蛋,又不是豬,掉了近兩也不要緊又不上秤!

  她來到我家,我從沒給她氣受,哪家的團圓的媳婦不受氣,我一天打八頓罵三場,我只打她一個月,打的是狠了點,不狠哪能規矩好一個好人來……

  婆婆的算計和愚昧無知,封建世襲生活著的婆婆,打媳婦是想當然。就因為小團圓媳婦僅僅有十二歲,長得卻像十四那麼高。太大方了,不知道羞,吃飯吃三碗,要給小團圓媳婦一個下馬威,不打規範不出一個好人來。小團圓媳婦還不如雞狗貓,雞狗貓是不可以打得。小團圓婆婆沒有覺著打媳婦有什麼不妥。打傷了,打病了,找來跳大神的跳跳大神,花五十吊錢給雲遊真人來醫一醫,破一破。這還捨得。自己手鬧了事,三吊錢的紅花都不捨得買。生活在她看來就該這樣,沒有什麼不對。打傷了,醫。醫好了,再打。可憐小團圓媳婦直到被活活地折磨死!小團圓婆婆竟沒有覺著有什麼不妥,只是被雲遊真人嚇一嚇,怕了怕,想了想,還不想過早的下地獄……讓人覺著又可憐又可氣又可恨又可悲。

  他們的父母生他們下來,沒有什麼希望,就是希望他們吃飽穿暖,但他們吃不飽穿不暖,逆來了順受了,順來的事卻一輩子都沒有!

  這樣的話看似隨口道來,卻寫出了窮人唏噓世道不濟,沒有憤怒的控訴,字裡行間卻在鞭撻著當時社會,勾略出了窮人淒涼麻疲了的生活狀態。

  一個個悽婉故事,宛如一個大磨盤,將你的心,壓著、碾著……

  還有馮歪嘴那冰冷的小磨坊。馮歪嘴的女人一死,大家都覺著馮歪嘴算完了,扔下來兩個孩子,一個四歲,一個剛生下來。可是馮歪嘴自己,並不像旁觀者眼裡那樣絕望。他看見兩個孩子反而鎮定下來。他覺著在這個世界上,一定要生根的,要長得牢牢的。

  於是他照樣活在這個世界上,照樣負起那份責。馮歪嘴的小兒子,在別人眼裡非死不可,這孩子卻一直不死他看著孩子一天長大,小的都會笑了。

  這又是一個悲慘的家庭,好在馮歪嘴子看著別人怎樣做,他也要怎樣做。不管他自己有沒有這樣的能力,他要負起養活孩子的責任。這是書中最給力的一個人物,他孩子的活,是人生存的希望。不管怎樣難熬,該怎樣就怎樣!

  蕭紅奇思妙想好似神來之筆。

  比如:這缸渣為什麼不扔掉,大概是為了養潮蟲的。有缸渣就有破罈子陪著,有磚頭就有泥土陪著,有破槽子就有破梨子,他們好像都配了對,結了婚,而且都有了生命送到這世界上來,比方破罈子裡的似魚非魚,大缸下面的潮蟲,豬槽上的蘑菇。

  寫的都是最髒最不屑東西,作者卻那麼生動地賦予了每個物件於生命,感受到了作者的智慧和可愛的童真,讓人忍俊不禁。

  還有節婦坊為什麼沒有寫女子跳井跳的勇敢這樣的讚譽?是那些修節婦坊的人故意刪去的,因為修節婦坊的多半是男人,他家裡也有女人,他怕他寫上了,他家裡的女人也要跳井,他女人跳了井,留下一大群孩子怎麼辦?於是一律不寫,只寫文溫文爾雅,孝順公婆……

  從古至今男權主義一刻也沒有離開過社會。節婦坊是男人修的,他是主宰,他想怎樣寫就怎樣寫,他想讓你怎樣做就怎樣做。女人從來就是附屬和被歧視的。我透過蕭紅這段文字感受到了女人,是這麼的可憐,男尊女卑世襲了幾千年,我們依然無助的看著男人玩花樣養小三,三妻四妾來證明自己的強大,女人只配獨自流淚,暗自神傷。情感不可以出軌,身體更不可以出軌,不然就是不守婦道的壞女人。男女平等只是口號,是未來。

  總之,這是一本很難得散文敘事大作,又像一首敘事詩,懷揣著童年難以忘懷的往事,娓娓道來。蝴蝶、小蟲、黃瓜,倭瓜、和玫瑰的後花園子,還有那絢麗變幻莫測的火燒雲是那麼的美。而後幾章故事又是那麼的辛酸幽怨,苦不堪言。但是馮歪嘴的兒子依然活著又給人帶來了希望。書中精彩光亮之處比比皆是層出不窮,“就像太陽照在xx身上,xx看不見陽光,但xx卻感到實在的溫暖了。”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7

  《呼蘭河傳》這本書是著名作家蕭紅寫的,書中記載了蕭紅的童年時光,有悲傷、有歡樂。呼蘭河是蕭紅小時候所住的地方,她的祖父死在了那裡,她的二伯也死在了那裡,這本書裡說了那裡的冬天很冷,天空是灰色的,大地被凍裂了,整天飛著清雪。還說了這裡賣麻花的人很多,雖然是冬天,但他們(賣麻花、賣豆腐的人們)還是堅持著賣。

  一到黃昏,人們就絡繹不絕地去看河燈。這邊的人還喜歡跳大神(一種迷信)。蕭紅小時候很頑皮,每次祖父去除草,她也跟著去。然後把旁邊的花一朵一朵摘下來,然後一朵一朵地插到祖父的草帽上。祖父渾然不知,還以為是那年春天雨水大呀,這棵玫瑰開得特別香,二里路也聞得到。回家後,那插滿玫瑰花的草帽惹得全家哈哈大笑,可開心啦。

  蕭紅雖然有時很頑皮,但有時也很懂事。她的祖母死的時候,來了很多人。雖然蕭紅不關心祖母的事,但是她招待客人招待得很好。她把她的小哥哥帶到花園裡一一把東西介紹給他,自己也不打擾其他人。隨著故事中蕭紅的一天天長大,慢慢的,那裡的小城特色我也瞭解了不少。他們跳大神,看河燈,看小團圓媳婦,《呼蘭河傳》讀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片有歡樂、也有悲傷的畫面中!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8

  讀罷《我和祖父的園子》,不禁被那個天真、可愛、頑皮、淘氣的小姑娘逗樂了,那自由、率性的園中“勞動”與滿園“活”了的黃瓜、玉米、花、鳥都是那麼自由。

  驚訝於一個成人居然能寫出這樣靈動的文字,於是買來《呼蘭河傳》,看蕭紅其他的文字是否也如此靈氣十足。

  看了相關的原文,發現修改後的課文更加凝練,主題更加突出,看來編寫教材的專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這對作文的修改也有啟示:要捨得砍去無關的枝節。

  看到了我們曾學過的一片課文《火燒雲》,也出自於《呼蘭河傳》。蕭紅的景色描寫也是很美的。

  書中交代了童年的蕭紅為什麼老跟著祖父:父親因為她是個女孩子對她十分冷淡,母親因為她的調皮對她惡言惡語,祖母不喜歡她戳自己的窗戶紙用針戳她,只有祖父疼愛她,寬容而耐心地對待她。

  書中另一個重點是小團圓媳婦的經歷,她被殘忍、狠毒的婆婆折磨致死,暴露了封建思想毒害下人們的愚昧、迷信、自私。與魯迅筆下的國民性一脈相承。

  整個呼蘭河城裡只有祖父是小蕭紅可依靠的,所以其中表達出了對祖父的懷念與童年自由生活的眷戀。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9

  人們都說童年快樂,自由自在,那些放牛、釣魚、砍草的時光是那麼有趣,無憂無慮;長輩們都說童年像金子,閃閃發光,回味無窮。我們都說童年像沙漏,一去不返,童年的時光讓人銘刻心底,是因為,我們迅速地長大了……

  蕭紅,一個英年早逝的作家。她以自己的童年寫出幾本精彩無比的書。《呼蘭河傳》便是其中的經典之作,講述了自己在呼蘭小城以及祖父的家發生的各種奇事趣錄,讓我身臨其境,不知不覺中就彷彿來到了這個20年代的綠茵草地。祖父的園子更是讓我印象深刻。

  黑漆漆的地下室、花園、穀倉、臥室等,都是小蕭紅的玩耍天地。她的生活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在園子裡沒有惡語,沒有煩躁,沒有悲傷,也沒有壓力。只有天真、單純、可愛以及善良的存在。在祖父心中,蕭紅就像一個惹人憐愛的小天使,不想去傷害她,不想去幹擾她,在她發揮想象的空間,任她去幹一切她想做的事。所以,蕭紅的童年是在祖父的寵愛呵護下長大的。

  呼蘭,一個冬天出不了家門,夏天光膀也熱的小鎮,像《城南舊事》中的京城一樣,發生了許多悲劇而又引人深思的事,那個可愛的小團圓媳婦,後來被折磨致死;那個堅強的風歪嘴子,努力獲得愛情;疾態的二伯,有著扭曲的性格。總總,這些人物的生平,彷彿讓我看到了舊社會的陰影,讓一個個人物敗落下來。

  呼蘭,祖父家的園子,兩個讓蕭紅永憶的地方,讓世人所發現。童年的味道,讓大家引人入勝。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0

  我以前覺得看書非常的沒有意思,總愛看漫畫書,所以就忽視了文字書,不過在上一週的時候,媽媽拿出這本書來看,從早上看到晚上,有一次,我再也忍不住了,我悄悄地走到了跟前,拿起那本書,撒腿就跑,看看這本書有多麼大的魔力,會吸引人的注意。

  《呼蘭河傳》描寫了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東北小鎮呼蘭(哈爾濱市呼蘭縣)的風土人情,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當地老百姓平凡、卑瑣、落後的生活現狀和得過且過、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

  “磨坊裡上演的馮歪嘴子的愛情童話,馮歪嘴子是作者在童年記憶裡所熱愛的一個人物。”勤懇忠厚、愛妻曉得馮歪嘴子在他所看過的模仿裡與趕車老闆的女兒王大姑娘私自結婚生子,成了小城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談資,但他從不被人鄙視所左右,和老婆孩子親親熱熱地過日子。

  一雙黑大絨的雲子團,是親手做的。或者就在他們的本城和本鄉里有一個出名的染缸房,於是送了兩批白布去,吩咐他好好的加細的染著,一批是白底染藍花,一批是藍底染白花。藍底染得是劉海戲金蟾,白底染的是蝴蝶鬧蓮花。

  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知道了在原來城市裡的生活是怎樣的了,平平凡凡的過日子是我們最大的希望,無憂無慮,是我們最嚮往的一種生活了。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1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一本著作,她利用七篇故事加上尾聲來體現自己歡樂的童年以及自己思念童年的心情。

  文章一開頭就把那個叫做"呼蘭河"的東北小城給描述出來了,以賣饅頭的、豆腐的;賣豆芽菜的、涼粉的、麻花的;行路的、車伕等一些人來體現呼蘭河不同群體的形象。

  我最喜歡的還是有子二伯的故事。有二伯說我們家的長工,性格十分古怪:給他東西吃,他不吃;不給,他就罵。有二伯有許多外號:"有二爺"、"有子"、"二掌櫃的"。當他被比他小很多的"我"的父親打時,沒有反抗,後來卻用偷來實施報復。

  這本書表達了兩種思想感情,一時作者思念童年;二是作者不希望社會埋沒在黑暗之中。本書受到了魯迅先生的高度評價。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2

  逛書店,在書架推薦的書目中,看見了一本我熟悉的書,那是蕭紅的《呼蘭河傳》,書的封面是土黃色的,加了很多精美的畫片。而我家中藏有的這本書的封面是黑色的,只有一張作者的小照,憂鬱的眼晴看著前方。

  初次看這本書的時候,年齡還小,對於書中表達的深層次的悲哀無所體會,只覺得作者描繪的童年生涯是格外的生動有趣。慢慢長大,再次閱讀蕭紅的時候,卻從她那字裡行間讀出了淡然的憂傷。《呼河蘭傳》由幾節故事組成,看似這些故事是零落的,形不成完整的線索,但文章始終帶著細膩的抒情。她用一種很散淡的語言來描寫荒涼,“我家是荒涼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種筆調就像有人給她寫的傳記中說到的那樣:這個人的手臂裡有內傷,傷到了骨骼,那骨骼就是給扁鵲看,也已經變色。但是她倒揹著雙手。她到門外面去,她說天涼,說風大,說橡樹的紅色葉子落了滿地。

  蕭紅的一生是很不幸的,雖然她被魯迅認為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但她柔弱多病的身軀幾乎承受了那個動盪時代的全部屈辱和苦難:社會的、民族的和性別的;精神的和肉體的。她在臨終時的留言:“我一生最大的痛苦與不幸,都因為我是個女人。”令人心酸。印像中蕭紅總是在路上漂泊,在戰火紛飛中從中國最北方的城市到中國最南方的城市,她總是在行走,而在行走的路上,過往的、留下的,皆又是最寂寞的風景。

  但是,作者小時候對於荒涼的記憶像是深深的烙印,存於她的思想中。所以整部小說的基調是深沉的、哀婉的.。印像最深的那一段是她寫的跳大神:“跳到了夜靜時分,又是送神回山。送神回山的鼓,個個都打得漂亮。若趕上一個下雨的夜,就特別淒涼,寡婦可以落淚,鰥夫就起來彷徨。那鼓聲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個迷途的人在夜裡拆說著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著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愛的母親送著她的兒子遠行。又好像是在生離死別,萬分地難捨。人生為了什麼,才有這樣淒涼的夜。”人世間,再多的繁花勝景,終了也難以逃脫最後的淒涼。很平淡的一些句子,卻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悲哀。那裡的人們似乎都過著卑瑣平凡的生活:“天黑了就睡覺,天亮了就起來工作。一年四季,春雨冬雪,也不過是隨著季節,穿起棉衣來,脫下單衣地過著。”“老,老了也沒有什麼關係。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吞;走不動了,就癱著。”“病,人吃五糧,誰不生病呢?”死了,哭一場,埋了之後,活著的仍舊過日子。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小說描繪的日子何嘗不是現實生活中的縮影,過去是怎麼來的,未來又會怎麼樣,生或死,都是自然的規律,該發生的事就那麼平靜而自然地發生了,有什麼是不該發生的事呢?人們麻木地生活著,一天又是一天。

  我不知道,作者筆下後園的小倭瓜是不是還在年復一年地開著小黃花,但我卻知道,歲月可以流逝,人會變老,而有些記憶卻永遠都不會走遠。於是我開始嚮往,嚮往著去那片黑土地上走一走,去看一看,去感受一下時空的流轉,也許,在現在與未來的道路上,我們永遠都知道,風景向遠方。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3

  早聽媽媽說過,讀完《呼蘭河傳》就像看了一部悲劇結尾的電視劇一樣讓人難以釋懷,總想找人說說,總想找人分擔分擔。

  暑假來臨之際,我就迫不及待地閱讀了這本書。文章一開始就寫“嚴冬封鎖了大地”,在這樣的季節裡,地皮凍裂了,人手凍裂了,就連小狗也凍得整夜整夜地叫,最直接的景物描寫,一下就帶我走進了寒冷的呼蘭河小城,在這個小城裡生活著一群平凡而又無知的人,他們照著幾千年傳下來的習慣而思索,而生活。跳大神,唱大戲,放河燈,他們總是把希望寄託在鬼神身上,一年四季他們老老實實地接受苦難加註在身上的考驗,風霜雨地,受的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著自然的結果。儘管每個人的人生都在禁受著一年四季的考驗,但至少也該有奮鬥和抗爭吧,又怎麼可能逆來順受呢?可見呼蘭河小城它就是一座沒有思想和精神的死城,即使天上的太陽有時顯得特別大,那也是沒有溫暖的。

  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依然是祖父和祖父的園子,祖父就像那僅剩的一縷陽光,溫暖著作者幼小的心靈,在這個園子裡,作者就像那園子裡的倭瓜,黃瓜,玉米,蝴蝶……一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成長;在這個園子裡作者的世界絕不是那房子裡的狹窄世界,而是寬廣的;在這個園子裡作者的笑聲不知有多大,自己都會感到震耳了。在這裡,“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童年永遠是最純真,最美好的歲月,即便是作者後來有悲涼悽苦的人生,但這些美好的回憶依然溫暖著她,支撐著她。

  小說最讓我心情低沉的是小團圓媳婦之死,作者雖沒有具體寫她捱打的過程,可是那“不分晝夜,一直哭很久……”可見她禁受了怎樣的摧殘和毒打。到後來不哭了,愚昧而又迷信的婆家人左次右番地請胡仙,跳大神,鬧神鬧鬼,周圍的人也說長道短,說死說活的,只到把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整死。小說中另一個讓我佩服的人物就是馮歪嘴子,他是個敢於追求又敢於抗爭的勇敢者,當不幸降臨,他失去了最愛的妻子還要撫養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左鄰右舍都說他這回可非完不可時,他卻照常地活在世界上,照常地負起他那份責任。他就像是注入呼蘭河小城的一股新鮮血液,讓人振奮,讓人改變,讓人不向命運低頭。

  “從前那後花園的,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物是人非,人去樓空,好一派荒涼悽慘的景象。這讓我想去李清照詞中的那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記憶中那無人過問的往事已積滿了灰塵,儘管回憶充滿了苦澀,但也充滿了溫暖,所以作者忘卻不了,難以忘記。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4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百感交集,心裡久久不能平靜,真為被殘忍的宗法社會折磨死的人們而感到憤憤不平!

  20世紀20年代,中國東北呼蘭河畔一個小縣城裡的故事。生活猶如河水一樣平靜地流淌,但是宗法社會本質是殘忍的。這不,書中的老胡家小團圓媳婦被愚昧的人們折磨死了。當然不止小團圓媳婦,還有王大姐,也在愚昧的冷眼中難免一死。這大約又是宗法社會的波瀾吧。書中還記敘了馮歪嘴子的一些生活經歷,使我悟出了平靜是堅韌的生活。作者的童年是寂寞的,並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卻讓作者難以忘懷。是呀,童年的美好時光誰能忘卻得了呢?它是我們成長的背影,我們應該牢記這些童年的美好時光。不知不覺,我陷入了沉思……

  在記憶的心扉中,童年時代的生活好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在我很小的時候,十分地快樂。在春天,我可以無憂無慮地在公園裡玩耍;在夏天,我可以在樹下快樂地乘涼;在秋天,我可以在田地裡自由自在地嬉戲;在冬天,我可以盡情地打雪仗、堆雪人。確實,童年生活十分的無拘無束、快樂。但是,作者的童年是寂寞的,而且那時的宗法社會是殘酷的,為此許多人被折磨死了,這是多麼不公平!

  現在,我們的童年時代是幸福的。童年是一本好書,你要去閱讀,去發現,這樣,你就會發現童年的無窮樂趣。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5

  《呼蘭河傳》讓我覺得的,是一種冬天的感覺,一切都是蕭瑟的,正如作者反覆用到的詞:“荒涼”。

  完全是平易的語句與語調,好像都是不經意的。但是有一種東西扎人心肺。那就是呼蘭城裡人們的合理卻又荒謬的生活邏輯,人是沒有價值的。人不如老母豬,不如小雞仔,甚至不如一塊豆腐。令我震顫的是這種邏輯的“合理性”:人又不像豬,打兩下又不會掉斤兩,因而動物是要好生伺候的,而人可以隨意地打;打碎了一枚雞蛋,一枚雞蛋可以換三塊豆腐,因而就等於踩碎了三塊豆腐,三塊豆腐值好多錢呢,因而一定是要好好地打一頓教訓教訓的。這種生活的邏輯你無法用哲學的人的主體性來反駁,對他們來說,那有什麼用,能賠我豬肉來?能換我豆腐來?因為生活的邏輯,就是金錢的邏輯。

  也正因為如此,更為令我恐怖的事情是:這種狀況在似乎啟蒙了的今天並未消失掉,甚至並不曾減弱。今天的人們依然用這種邏輯來生活,並且他們以為這是天經地義的。看著院子裡滿地爬著的髒兮兮的頑童們,看著母親們追打著因為將一口飯掉在地上的孩子,看著小街上一群一群的大媽大爺們毫不避諱地談著張家長李家短……

  我不禁疑惑,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究竟進步在哪裡呢?我們與那呼蘭城中的平民百姓們究竟有多少不同呢?“人是目的”,這句話在生活面前是不是永遠蒼白無力呢?渾渾噩噩地生,渾渾噩噩地死,這種狀況要如何才能改變呢?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