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感動中國教師事蹟

感動中國教師事蹟

感動中國教師事蹟(通用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說到事蹟,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蹟是用於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幹部群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的書面材料。我們該怎麼擬定事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動中國教師事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感動中國教師事蹟 篇1

  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評選組委會給支月英的頒獎詞是:“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著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支月英36年來堅守在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從“支姐姐”到“支媽媽”,一張小小的山村講臺,彰顯出她內心的大愛。當晚,當記者獨家連線在北京頒獎現場的支月英時,她略帶激動但言語樸實無華的言語中,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想孩子們了,我好想趕快回去看到他們。”對於獲得的榮譽,支月英稱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做著一件平凡的事“我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堅守,而是因為只有堅守才能有希望。”

  1980年,江西省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

  一到白洋教學點,她發現這裡條件比想象中還要艱苦。學校地處江西省奉新縣和靖安縣兩縣交界的泥洋山深處,交通不便,離最近的車站都要20多里地,師生上學全靠兩條腿在崇山峻嶺間爬行。山村生活條件異常艱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像當地人一樣,自己動手種菜。當地老百姓十分疑慮:這外地姑娘能堅持下來嗎?是不是想過渡一下,過不久就溜掉?這話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窮,前些年,教師如同走馬燈似的來了又走。但過了一年又一年,鄉親們不但看到支月英堅持了下來,還看到無論颳風下雨、結冰打霜,她都一個個送孩子回家,像自己親人一般對待。於是鄉親們議論開了:“這位老師靠得住,肯定會用心思教好我們的孩子!”但也有不同聲音,“莫想啊,頂多再過兩年就會走掉,我們這地方哪能留住這般好老師啊!”冬去春來,寒來暑往。這位外鄉的女教師,用自己36年的傾心守望,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成為深山鄉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師。

  “不是看到希望才堅守,而是隻有堅守才能有希望”在白洋山村,支月英與一雙雙渴望知識眼睛相伴。她教孩子們讀書識字,唱歌跳舞,認識大千世界。但貧窮的山村並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顯落後。但艱苦的條件並沒有難倒支月英。剛參加工作時,她的工資只有幾十塊錢,有些孩子交不起學費,家長不讓孩子上學,支月英經常為學生墊付學費,墊著墊著,有時買米買菜的錢都不夠,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勸她趕緊離開,她總是笑著說:“日子會好起來的!”後來,支月英被任命為校長,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承擔教育教學任務,還要做好教學點的管理服務工作。

  窮山村的學校破爛不堪,她買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風拒之窗外,學生在教室裡暖洋洋的。學校不通班車,每逢開學,孩子們的課本、粉筆等都是支老師和其他幾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運上山的,一趟下來,腰痠腿疼,筋疲力盡,渾身酥軟。山村的家長重男輕女,不讓女孩讀書,支老師走門串戶,與家長促膝談心,動員家長把孩子送來學校,沒讓一個山村孩子輟學在家。

  母親從老家來學校看她,看到女兒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月英對母親說:“這裡山好,水好,村民樸實善良”。母親心疼地說:“你就淨說好!”她只是望著母親笑。其實她心裡裝滿了對親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嘗不想盡享天倫之樂,但她更願意把愛意播撒在這青山綠水,讓這份愛生根發芽,承載起貧瘠山村的綠色希望。在頒獎現場,當記者連線支月英時,她用樸素的語言告訴記者:“我就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做著一件平凡的事,我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堅守,而是因為只有堅守才能有希望。”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支月英除了自學外,每年都積極參加各類教育培訓,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水平。她努力創新教學方法,不斷學生學習效率,總結出適合鄉村教學點的動靜搭配教學法。她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把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在她眼裡沒有差生概念,只是愛好和特長不同。她循循善誘的教誨,像甘泉、像雨露,滋潤著每年一個深山孩子的心田。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個又一個學生走出大山,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別辛苦,支月英老師經常累得頭暈眼花。她血壓偏高,導致視網膜出血,只有一隻眼睛正常。更讓人揪心的是,20xx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講課的她身體劇烈疼痛,幾位家長迅速把她送往醫院,醫生診斷她身患膽總管膽囊結石,並馬上進行了手術。住院的幾天,她心裡一直惦記著她的學生。剛剛出院,就立刻回到了學校。20xx年暑假,為了解決白洋村教學點校舍破舊問題,上級教育部門決定新建校舍。支月英就起早摸黑,一邊教學,一邊照料施工,幫工人做飯,將丈夫也拉來幫忙。整個暑假,支月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過的。如今嶄新的校舍寬敞明亮。鄉親們看到嶄新的校舍,感動不已。

  既是校長、老師,又是保姆,上課教書、下課照應學生玩耍。家裡人擔心他的身體,總是說:“你也年過半百了,身體又不好,別的老師都往山外調,而你還往更遠的深山裡鑽。”她樂呵呵地說:“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裡、山旮旯裡的孩子誰來教育,山區教育誰來支撐。”各級領導關心她,幾次要給她調換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絕。

  “我虧欠了自己孩子,

  但我有了更多的孩子”

  支月英其實也有自己的孩子,但為了山裡的孩子們,她選擇了虧欠。“這麼多年來,我虧欠了孩子太多,但為了山裡的孩子,我只能祈求孩子的原諒,因為我放不下山裡的孩子們,他們也是我的孩子。”支月英略帶哽咽的說出這番話,“不過我的孩子現在已經完全理解我了,並且也非常支援我。”

  這次參加頒獎,支月英離開教學點已經有一段日子了,但山裡的孩子們卻心心念唸的牽掛著她,“孩子的家長們都透過微信向我拜年,孩子們也在微信裡奶聲奶氣地說想我了,其實我也非常想他們,非常非常想,我迫不及待地想趕快回去看到他們。”

  “我只希望山裡的孩子們,能好好學習,走出大山,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這就是支月英對孩子們最大的希望。

  感動中國教師事蹟 篇2

  透過學習讓我明白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一顆愛心。孩子的心靈最純潔,每個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師應該熱愛每個孩子,愛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師要將愛心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吳邵萍老師不僅是這樣說的,而且也是這樣做的。同時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和學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是好教師的共同點,有了這顆愛心,你才有資格去教你的學生,對學生沒有愛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是有瑕疵的。教師愛學生,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就是相信每一個孩子,用愛的火花去點燃每一個孩子的心燈。老師要獨具慧眼,發現每一個孩子身上的潛力和閃光點,鼓勵孩子不斷地、自主地探索,使他們的才華得以淋漓盡致的發揮。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說得多麼好,愛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讓我們一起來愛我們的學生,愛我們的孩子吧!

  其次,作為一名教師還要有很高的學識水平,不斷地學習才能乾的出色。吳邵萍老師從教27年來從不間斷學習,始終奮戰在教學第一線,這是我們所有老師學習的楷模。時代在進步,孩子在成長,對老師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們要不斷加強學習,學習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不斷積累教育教學工作經驗,用學到的理論知識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大膽創新,積極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

  感動中國教師事蹟 篇3

  雷江榮老師從事教育工作20多年,雖然她沒有得到過多少榮譽,但是她在學生和同事的心目中卻被評價為“最好的老師”!雷老師做事幹淨利落,走路快步如飛,急急匆匆地行進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她把有限的時間都獻給了自己所鍾愛的教育事業,獻給了她學生和家人,優秀人民小學教師感動中國個人事蹟。如今,面對她的突然去世,面對她短短的42的人生,她的學生和家人都為她感到傷心落淚。

  20xx年3月24日下午,學校放學前半個小時,華池職業中專九年級英語教師雷江榮依舊踏著她那疾步如飛的步伐,快速走出校門,向著離校園不足300米的保險公司走去。她是怕學生誤了時間,親自為班上的丁濤同學去補辦升學手續。沒想到這一走,竟然是她與自己的學生和同事永遠的絕別。3月25日清晨,噩耗傳來,年僅42歲的雷江榮老師因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而與世長辭。

  3月26日,在第一節課上課期間,當得知雷老師的遺體被運回華池,並暫時安放在她的家裡時,學生們再也壓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悲痛,個個淚流滿面,紛紛跑出課堂,要去見雷老師最後一面。同學們或借錢,或直接跑回家向家長要錢,去為雷老師買花圈,以表達他們對“一直像媽媽一樣愛著他們的雷老師”無盡的哀思。一上午,240多面悼念的花圈、挽幛就佈滿了柔遠教育路兩旁,到處更是泣聲一片。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他是雷老師的老師,在現場動情的說,有這麼多學生主動來悼念老師的場面,他還是第一次見。

  3月26日中午,陰沉的'天色,籠罩著華池職業中專校園,低迴的哀樂,激盪著人們心中的波瀾。教學樓前,一幅巨大的黑色挽幛正上方,懸掛著雷江榮老師的遺像,錚亮的眼鏡,映襯著白皙的面龐,她依然是那樣的賢淑、慈祥,英姿颯爽。

  這一天,她曾經的老師,她的生前領導,還有她的學生、同事和家人都來到了這裡,為她送行。

  悽風陣陣哀雲起,痛悼亡靈淚紛紛。她的老師不希望她走,是因為她不僅曾是一位勤奮好學、成績優異的好學生;更因為她接過了老師的教鞭,歷照前輩的夙願,紮根三尺講臺20多年,默默奉獻,勤苦鑽研,引用科學、靈活的教學藝術,將知識和理想灌授給了每一個學生,引導他們健康成長、茁壯成才,育得花爛漫、春滿園!

  她的領導不想讓她走,是因為她不僅是一位教學能手,更因為她始終胸懷大局,熱愛自己的崇高事業,具有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事業心,服從組織安排,無論被指派教哪一科,她都能很快勝任。

  雷江榮第一學歷僅為高中畢業,曾先後在華池喬川中學、悅樂上堡子小學、五蛟初中、華池一中和華池職專五所學校教過學。起初她的主教課目只是中學語文和小學數學,1988年,英語教學向初級中學延伸,當時,英語只是她上高中時的一門特長而已,在英語教師十分奇缺的情況下,她堅決服從學校的調配,自信的執起了英語教鞭。因為自感底子薄,又怕誤人子弟,她堅持自學自修,邊教邊學,經常是與自己的學生一起背誦單詞,分析語法。在家裡,即使吃飯和給孩子餵奶時,也手不離課本和輔導書。她的丈夫楊滿懷也是一名教師,據他回憶,妻子雷江榮在有生之年,始終在不斷學習。雷老師掌管著他倆的工資,平時生活非常拮据,從不買任何化妝品,也沒有穿過一件價值超過35塊錢以上的線衣,但在學習上,卻非常捨得投入。這些年,光買英語教學圖書、磁帶、光碟就達100多套。在雷老師的辦公室和她家裡,我們發現有很多她的學習手抄本,留存的就達五十多本,僅今年就有六七本,近七萬餘詞。經過刻苦自學,,她順利獲得了甘肅教育學院英語大專文憑。多年來,她所帶的年級英語成績始終在全縣初中會考中名列前茅。

  亡者靈魂歸天去,留下幾多未了情!她的家人捨不得她走,是因為她不僅是一位好母親,更因為她是一位好妻子。她把家裡每個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安排和照顧的無微不至,有條有序,而她卻始終不將自己的痛苦外露。這些年,她一直生活在“眩暈的天地裡”,與病魔做著堅強的抗爭,因為從起,她就患上了重度眩暈症!丈夫無數次發現,無數次勸她到醫院看看,她總是因為學生課不能誤,而一推再推。

  感動中國教師事蹟 篇4

  最近劉芳老師很忙,一邊忙於教育教學,一邊參加民權縣名師工作室的活動,同時還要參加學校的青年教師大獎賽。

  劉芳是民權縣第三小學教師。2000年,她第一次走上了三尺講臺。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她深知,一個教師用心教、創新教和重複教的效果有天壤之別。在教學中她努力打破“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框框,力求從點點滴滴入手,給學生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2010年,劉芳到本縣的王橋鄉希望小學支教。那是一所偏遠的鄉村小學,她支教的班裡有46個孩子,80%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們生活上缺人照應,行為上缺人管教,學習上缺人輔導,成長中長期缺少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健康成長,她用愛心、細心和耐心開啟孩子的心結。對班內的留守兒童,她經常和他們談心、溝通,對他們的生活噓寒問暖,學習上耐心指導,並讓家長經常與孩子在電話中聊天、談心,使他們感受到溫暖,引領學生走向陽光,成長為健康、快樂、堅強、向上的陽光少年。

  這些孩子當中有一個不愛說話、不按時交作業的孩子更是引起了她的注意。經瞭解,那個孩子叫李柯,母親去世,父親在監獄服刑,他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知道孩子的情況後,劉芳非常心酸,可憐孩子的處境。於是,她單獨將小李柯叫到辦公室,與她聊天談心,又自費給他買了一些字帖、課外書籍、教輔資料,從書法、閱讀、寫作等方面著手耐心輔導,透過表揚、鼓勵等方法樹立孩子的自信心。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李柯不僅學習成績有明顯提高,性格習慣也大有改觀,越來越合群,也和其他同學一起玩了。

  支教時,她除完成本職工作外,還多次為王橋鄉的全體語文教師做觀摩課,把自己先進的教育理念傳授給農村教師,為農村教育注入了源頭活水。據統計,幾年來她已做各種公開課、送課下鄉活動45場,聽課教師達3100人次。

  支教結束後,劉芳要離開那所鄉村小學了,孩子們臉上的笑容都消失了,李柯更是緊緊抱住她說:“老師,您要是我的媽媽該多好啊!”那一刻,在場的人都不禁潸然淚下。

  2014年,劉芳做完剖腹產手術剛一個月,得知學校老師緊缺,有一個班的語文課空在那兒,孩子們已經兩個星期沒上語文課了。她不顧家人的勸阻,放棄本屬於自己的法定產假,毅然去學校擔起那個班的語文課。

  由於給孩子餵奶沒有規律,哺乳期的她患了急性乳腺炎。可她從沒把自己的身體放在心上,捨不得請半天假,忍著疼痛認真上完每一節課,其他任課老師請假了,她還主動代課,下班後再去醫院看病。

  幼小的孩子由於得不到細心照料,經常感冒發燒。全家人看到她和孩子身體不適,痛苦不堪,心裡既焦急又心疼。這時她突然接到商丘市教研室的通知,到商丘市興華中學參加說課比賽。她一邊到學校上課,一邊照顧生病的孩子。沒有時間備課,她就在小診所裡邊輸液邊備課……比賽當天,她正做準備上臺說課,市教研員走到她跟前說,我剛知道你現在的情況,早知道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你來!她坦然一笑說:“沒事,我做完剖腹產手術11天就去鄭州參加師德報告會了。”

  劉芳常說:“作為教師,只有當你深深地愛上你所從事的事業時,當你把它視為一種刻骨銘心的幸福體驗時,你才會發現教育是何等美麗!為了這份美麗,我不但不後悔,還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憑著對事業的痴心,對學生的愛心,在教育崗位上的敬業奉獻,劉芳先後被評為河南省名師、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骨幹教師。2014年9月,她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

  感動中國教師事蹟 篇5

  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婦朱敏才、孫麗娜並沒有選擇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來到貴州偏遠山區義務支教。

  他們將義務支教作為新生活的支點,也是圓了自己未圓的夢--1965年從貴州大學英語系畢業時,朱敏才填寫的志願是到貴州山區當一名英語老師,而國家的統一分配讓他成了一名外交官。本來是小學教師的孫麗娜,因為跟隨丈夫常駐外國使館而不得不放棄心愛的工作,她總覺得當老師還沒當夠。

  把光鮮靚麗的西裝和禮服留在北京,背上簡單的行囊,他們來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裡有200多個孩子,在他們之前,這兒只有一名代課老師。

  儘管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但條件之艱苦還是超出了他們的預料。他們的臥室跟男廁所共用一面牆,夏天臭氣熏天,孫麗娜晚上要戴著兩層口罩才能睡覺。高原強烈的紫外線照射讓孫麗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視力只剩下0.03。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暫停綜合徵等危險疾病,山區溼冷的氣候又讓他得上了風溼病。這裡缺醫少藥,朱敏才幹脆硬扛著。為省下錢購買教學器材和孩子的學習用品,那條大窟窿連著小窟窿的秋褲,他們都不捨得扔,縫縫補補接著穿。

  這些年,夫婦倆行了上萬公里,支教了5所鄉村小學,不僅為學校新開設了外語、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還募集善款350多萬元,為孩子們建了電腦教室和學生食堂。偏遠的山寨因為他們的出現而看到了希望,他們也因為孩子們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滿足,整個寨子都飄著他們朗讀的讀書聲,那聲音太美了。

  2014年9月,在支教的第9年,紮根貴州山區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他和孫麗娜一起,接受最美鄉村教師的頒獎。談起未來的打算,年逾古稀的他表示只要還能動,就在那裡教下去。但讓孫麗娜沒有想到的是,僅僅一個月之後,丈夫就因突發腦溢血被送進了遵義縣人民醫院。突然見不到朝夕相處的朱老師了,孩子們總是問:朱老師什麼時候回來呀?朱老師您快點好起來吧!

  穿一件充滿生機的綠色上裝,孫麗娜來到感動中國的舞臺,含淚接過屬於他們夫婦倆的榮譽。她帶來了丈夫的近況:他右半邊還沒有知覺,但神智開始清醒,可以連著說兩三個字了。回到孩子們中間,這是朱敏才最大的心願。

  感動中國為他們寫下的頒獎詞是:你們走過半個地球,最後在小山村駐足。你們要開一扇窗,讓孩子發現新的世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夕陽最美,晚照情濃。信念比生命還重要的一代,請接受我們的敬禮!

  當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將大愛灑向山間的時候,江蘇江陰的村鎮和河南鄭州的隴海大院同樣因為超越親情的大愛而溫暖如春。

【感動中國教師事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