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烏鴉喝水評課稿

烏鴉喝水評課稿

烏鴉喝水評課稿

烏鴉喝水評課稿1

  《烏鴉喝水》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極富有童趣及人生哲理的童話故事。吳老師在教學設計上富有新意,非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性格。整個課堂妙趣橫生,充分地帶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師生交流很到位,很好地完成了這些目標,下面就談談自己對本堂課的幾點看法。

  一、激趣匯入,引起學生說話的興趣

  吳老師在匯入部分非常貼切,由圖到字,出示烏鴉的圖片,引出“烏鴉”二字,並及時抓住學生學生興趣,利用圖片讓學生展開說話,“烏鴉的‘烏’為什麼中間沒有點?”學生集體展開想象,並紛紛舉手回答,那“烏”是什麼意思啊?老師立即出示一張烏雲圖,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烏”是黑的意識。老師又馬上讓學生用“烏黑”組詞,課件在教學中非常注重孩子的言語訓練。這個環節設計非常巧妙,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及說話的興趣,為後面的課堂教學打下了基礎。

  二、抓“到處”,引導說話,體會烏鴉的心情變化

  在精讀課文教學中,吳老師抓住第一段展開,雖然只有短短四句話,但是仔細觀察,這四句話是緊緊聯絡著烏鴉的內心變化的。吳老師在這四句話中又有取捨,著重抓住“到處”二字層層展開分析。

  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設計非常巧妙,由字到詞,再由詞入句,很符合低年級孩子的思維。烏鴉喝水的故事之所以能發生,究其原因是它口渴了,所以才會到處找水喝。老師就緊抓“到處”,讓學生體會當時烏鴉的心情,這裡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都能講出自己的想法,這一環節,老師又讓學生好好地訓練了言語。

  其實,在精讀教學中,老師完全可以多加幾個語言訓練點,讓孩子自己說,這樣對故事的掌握就深刻了。比如,“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這裡就有兩個很好的語言訓練點:一是“口渴”,烏鴉為什麼會口渴呢?學生可以展開想象,然後說出自己的觀點;二是“到處”,烏鴉會到什麼地方找水呢?學生同樣能展開說話。不要覺得這是很幼稚的問題,一年的孩子,他們本來就還是幼兒,這樣問題真是訓練他們說話,訓練他們想象的好問題。

  最後,承接單志明老師的一句話:“編者把這篇課文放在教材中的價值是什麼?”是呀,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要重視文字的價值,把故事放大,不要只看到故事的本身,更重要的是看到價值所在。這樣,我們在教學中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烏鴉喝水評課稿2

  28號在xx小學參加了縣小學語文青年教師成長中心成員的課堂教學觀摩活動,共聽了七節精彩紛呈的課,現重點對第二節嚴研老師的<<烏鴉喝水>>這一課簡單的點評。

  一、抓住低年級孩子的特點,巧妙的進行隨文識字。

  我們都知道低年級的孩子(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識字量多,難度大。那麼如何提高孩子識字的效率,加深對生字的理解和記憶呢?嚴老師從課堂的開始就關注了這個問題。對於生字詞的學習沒有集中集中學習,而是在讀課題,讀句子,讀段落,讀課文的時候相機出示,指導孩子讀字音,認字形,懂字意。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嚴老師在指導孩子學習“渴”這個生字時,欲揚先抑,先用“喝”字做鋪墊。在讀書時有意識、有目的的讓孩子畫出帶“喝”字的詞語(孩子畫出了“找水喝、喝不著、喝著水”)。然後丟擲問題:烏鴉為什麼找水喝?自然引出“口渴”這個詞語,再然後又讓學生在文字中找出和“喝”很像的一個字,於是“渴”自然而然就被孩子找到了。最後嚴老師透過引導孩子分析這兩個字的異同,偏旁和部首的意義,更巧妙的藉助象形字(即古文字)把“渴”淋漓盡致的描畫了出來,讓孩子在趣味和欣賞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了這個字。最後透過指導學生反覆的讀,加深了孩子對生字的學習和運用。又如學習“看”時也是在孩子讀到這句話時,教師不失時機的指導學習,讓孩子分析字形結構,理解偏旁“手” 和“目”的意思,並讓孩子手搭涼棚做“看”的動作,呵呵,孩子可高興了,這樣的隨文識字孩子怎能不喜歡哦。

  是啊,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條條魚兒的話,那課文就猶如河流,孩子只有不離開水才能快活的游來游去。隨文識字對孩子來說猶如魚兒離不開水哦,而嚴老師恰好的做到了這一點,俺是由衷的讚歎。

  二、讓孩子的親身體驗成為理解詞語的源頭活水。

  我們常說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對於詞語的正確理解能很好的幫助孩子理解文字。嚴老師在指導孩子理解“漸漸”一詞時,可謂一波三折,用心良苦。

  她首先丟擲兩個問題:烏鴉想出了什麼好辦法?它是怎樣做的?用筆畫一畫相關的句子。對於這個問題,孩子很容易就找出了答案。但嚴老師緊接著讓兩個孩子上臺表演,一個讀,一個當小烏鴉,現場演示。這下,孩子可樂了,一個個睜大小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一顆顆放進去的小石子和變化的水面看的格外認真。當表演結束時嚴老師再問“水面發生了什麼變化?”(升高了) “是如何升高的?”孩子不約而同的答道:漸漸升高了。然後讓孩子理解“漸漸”的意思時,孩子很容就懂了是“一點一點、慢慢”的意思。最後,嚴老師不失時機的指導孩子練習造句,可謂是水到渠成了。

  三、鼓勵學生進行精彩的想象。

  不可否認,在這堂課上,學生是成功的。順著學生的這股勁,嚴老師又拋下了一個問題:除了書上的辦法,還有什麼辦法讓烏鴉喝到水呢?真是一時激起千尺狼,孩子的熱情一下子又被調動了起來。有的說可以在瓶子上打個小洞,有的說可以把瓶子放倒,還有的說可以用吸管……呵呵,總之孩子們的辦法多的是啊,這都得益於老師精心的設計和熱情的鼓勵哦。

  當然,任何一節課都不可能完滿無缺,嚴老師這節課同樣也存在著不足,如:

  1.讓孩子表演這個環節的設計有點操之過急,如果能讓孩子在充分的讀和說的基礎上再融入表演,我想理解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2.讓孩子複述課文時總感覺要求不是很清晰。而且無論是複述還是講故事一定要給予孩子充分讀書、思考、討論、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速度要儘量的慢下來。孩子齊講故事的形式不建議用。

  但瑕不掩瑜,這樣的課堂還是成功的。

烏鴉喝水評課稿3

  上完這堂課後,劉主任組織語文組的老師和實習生進行評課,總結下來有以下幾點需要改進:

  1.這篇寓言故事可多叫幾位學生到講臺上覆述,鍛鍊學生的語言能力,因為後面還剩下8分鐘。

  2.這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遇到困難要仔細觀察並尋求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這裡我只提到一點點,沒有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但是我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請幾位學生到講臺動手做實驗,學生觀察烏鴉喝著水的過程。透過觀察,學生不禁發出:“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時,學生便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麼喝著水的。

  3.要關注全體學生。這是許多新老師會犯的毛病。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大部分是喊成績比較好的孩子回答問題。應該多鼓勵其他成績較弱的孩子積極發言。從而讓更多的學生跟著我的教學思路走。

  4.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太少。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探究性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不同的探究需求,愛護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上課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

  5.講“到處”這個詞語時,可以讓學生想象烏鴉可能去過什麼地方。

  6.一堂課還剩8分鐘是我最失敗的地方,但也有幾個小原因:(1)本來星期二要上的課因為多種原因推到星期四才上,學生讀了三個早晨,幾乎可以背下來了。(2)我的指導老師鍾老師提前把《烏鴉喝水》的練習講完,所以我提的.問題,學生馬上就回答出來了,本來安排討論的環節也省了。所以加快了教學進度。

  原來許多課是要自己多上、多反思才能體會到其中真正的涵義。

烏鴉喝水評課稿4

  識字、聽說、閱讀……頭緒紛繁的低段語文教學,如何做到有機結合進行,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近日,吳望舒老師執教的《烏鴉喝水》第一課時,便做到了教學環節設計緊湊合理,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兼顧,從而使這堂課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識字教學紮實有效

  低年級生字詞的教學是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本節課中,吳老師設計了多種方法來幫助學生識字,這些設計,激發了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也使學生輕輕鬆鬆地獲得了新知。

  吳老師也注重培養學生辨析形近字的能力。如對“烏”、“鴉”這兩個字的識記,吳老師引導學生說出烏鴉是一隻鳥,所以“鴉”字是鳥字旁;“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這樣學生就感覺非常有趣,記起來也就容易了。還有另一組形近字“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吳老師引導學生,讓孩子們自己思考,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喝水”要用嘴巴(即“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所以是三點水旁。這樣學生記起來十分方便,且不太會搞錯。

  二、抓關鍵詞理解感悟

  吳老師善於抓住課文的關鍵詞,採用了讀讀、想想、說說等方法,引導學生感受文字,可以說這些教學活動充分考慮到了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如:老師引導學生關注“到處”一詞。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詞語,老師引導學生看圖合理想象:烏鴉可能會飛過哪些地方呢?透過想象說話,讓學生體會到了烏鴉找水的辛勞以及找不到水的焦急心情。之後,又指導學生用“到處”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對這個詞語達到真正理解並掌握運用。

  三、注重進行朗讀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閱讀的樂趣,並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這堂課,吳老師帶著孩子們著重研讀了課文的第一節。第一節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話,但也是情節曲折。烏鴉經歷了找水,看見水,卻又喝不到水這個過程。隨著事情的變化,烏鴉的心情也是很不平靜的。吳老師在教學中帶領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讀,逐句品讀感悟,體會烏鴉心情的變化。讀文中體現了個性化的閱讀。

  綜觀整堂課,上得既充滿語文味,又富有情趣。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烏鴉喝水評課稿5

  上週有幸傾聽了章秀平老師的《烏鴉喝水》這一課收穫很大,這是一篇描寫一隻聰明的烏鴉口渴找水喝,並最終克服困難喝到水的小故事。在本課教學中章老師充分引領學生髮揮想象,開動腦筋,首先從題目《烏鴉喝水》做文章,讓學生朗讀,認生字,問同學們,“烏鴉喝水”想到了什麼?”學生“為什麼烏鴉要喝水?”“烏鴉喝水成了一個故事。”由此進入本課內容的學習。讓一年級的學生很快的進入了本課內容的學習氛圍中去。章秀平老師本節課堂教學總體上感覺很突出低段閱讀教學的特點,生字詞語教學紮實。在教學過程中章老師以下幾方面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

  1、認生字詞,學生看拼音舉手起立朗讀,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氛圍,之後教師點評學生,及時的鼓勵學生,並糾錯個別學生的讀音,加深學生的印象。遊戲開火車,一個學生讀,其他學生跟讀,既增加了學生的朗讀次數,又加強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朗讀的樂趣。最後去掉生字上面的拼音讓學生再次朗讀。

  2、喝”和“渴”的區別,教師讓學生想想辦法,怎麼樣才能很好區別這兩個字?目的是學生透過自己找辦法區別兩個字來加深認識,而不是教師一味的去講解,體現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下的主體性的學習方式。

  3、我會寫:“石”“可”,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兩個字異同的地方?學生起立回答,都有一個“口”,一橫長短不一樣,教師再示範寫這兩個字,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佈置寫字,教師隨機拿三位同學的作業本投影集體點評優缺點,教師及時表揚學生,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層次清晰,教學語言生動活潑,能根據低年齡的學生特點設計教學思路,章老師的語文教學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教學示範。

烏鴉喝水評課稿6

  聽了潘老師的語文課《烏鴉喝水》,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新穎,各環節緊扣,又有較大的彈性。既達到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又做到了以人為本的目的。課上,教師透過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看的真切有趣,學的輕鬆愉快。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

  課堂上充分體現了三種主要的學習活動形式:

  (1)體驗學習(自己動手做實驗)。

  (2)發現學習(自己尋找方法)。

  (3)接受學習(在實驗與讀課文中理解關鍵詞句的意思)。

  使學生放開手腳,放飛想象,教師給學生創設了情境,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尋找方法,找答案。給學生自己去選擇的權力,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而不是隻聽老師說教的新式教學,使學生在輕鬆愉快、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會了課文,學會了思考,明白了道理。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發展。

  總之,這節課是一節成功的課,教師輕鬆,學生愉快,獲得了情感體驗,教學效果甚佳。

【烏鴉喝水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