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

  上學的時候,是不是聽到知識點,就立刻清醒了?知識點就是一些常考的內容,或者考試經常出題的地方。哪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1

  一、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雲南省元謀縣,長江流域。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會製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上,黃河流域。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徵。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打製石器)。使用天然火,會長時間儲存火種。過群居生活,從事採集狩獵活動。

  1929年,中國的青年學者裴文中發現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三、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黃河流域。和現代人基本相同。能夠人工取火;使用打製石器,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採集狩獵捕魚,群居;具有審美意識。

  昌盛的秦漢文化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作用:測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是世界醫學的創舉。主要著作《五禽戲》。

  5、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書中闡述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德高尚,醫術高明,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孝文帝改革措施

  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

  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

  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

  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

  ⑤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

  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

  張騫通西域

  1、西域:漢代人把今天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和更遠的廣大地區稱作西域。

  2、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1)時間: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聯絡大月氏(zhi),共同夾擊匈奴。

  (3)意義:瞭解了西域的具體情況,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來的願望。

  3、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1)時間:公元前119年

  (2)目的:為了加強與西域各國的聯絡

  (3)意義: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相互瞭解與往來。

  聯絡所學的歷史、地理知識,設想一下在“開西域之跡”的過程中,張騫會遇到哪些艱難險阻?我們應該學習他的哪些優秀的品質?

  (1)惡劣的自然環境,兩次被匈奴扣押等;

  (2)張騫的優秀品質:具有堅強的意志,不畏犧牲,不怕艱難險阻的精神,忠於祖國、信守承諾、不辱使命。

  造紙術的發明

  1、紙的發明:西漢時期懂得造紙基本方法——缺點:質量差、產量低。

  2、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蔡侯紙”)——為文化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

  (1)造紙原料:樹皮、破布、麻頭、舊魚網。

  (2)蔡侯紙的特點: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質量也提高了。

  3、造紙術的貢獻(或意義):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程序,是中國對世界的偉大貢獻。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2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元謀人,距今170萬年P2

  2、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製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生活的時間和地點P1.3.4

  4、從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頂洞人懂得人工取火併已經掌握了磨光和鑽孔技術。P4—5

  6、北京人過群居生活,山頂洞人過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都已經使用磨製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種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P7—P8

  10、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形成了日後的華夏族,炎帝、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黃帝。P13

  12、堯舜禹的“禪讓”: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P14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3

  【課程標準】

  說出《史記》的作者和體例,瞭解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的主要史實。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記住《史記》的作者及寫作年代,理解《史記》的體例、成就及影響。瞭解佛教傳入中國內地和道教創立的基本情況。

  二、能力和方法:透過指導學生觀察《屈子行吟圖》,培養學生觀察、想像能力。透過指導學生分析司馬遷取得歷史學研究巨大成功之原因,培養學生探究、分析、歸納能力。透過指導學生分析道教、佛教興起的原因和影響,培養學生歷史分析、評價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燦爛和豐富多彩,形成民族自豪感。透過學習“大詩人屈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瞭解司馬遷的創作歷程,學習他為了事業的成功而堅忍不拔、勇於進取的精神。透過對“道教的興起和佛教的傳播”的學習,使學生正確認識宗教與宗教文化的區別,瞭解古代中國文明的多樣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史學家司馬遷的主要成就。

  難點:佛教、道教在中國的傳播原因及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課前準備】

  課前收集有關屈原、司馬遷的傳說與故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註

  一、匯入新課

  1、吃粽子、划龍舟的來歷。

  2、我們本地人過世之後,如何祭奠?

  聽、講,集中注意力。

  製造懸念,激發興趣。

  二、大詩人屈原

  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然後起來簡介屈原的生平事蹟。

  2、根據學生自己的理解、見識、書上的介紹,談談屈原的成就。

  3、教師總結,突出其偉大的成就(世界文化名人,被譯為多國文字)。人們為什麼紀念屈原?

  調動參與興趣

  聽或自己講

  清晰明瞭,便於掌握。

  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

  思想教育、同化之。

  三、司馬遷與《史記》

  1、開門見山指出司馬遷及其《史記》。抽學生介紹司馬遷的生平及事蹟。

  2、指導學生閱讀書上的小字、觀察書上的插圖,討論、思考、歸納得出“司馬遷寫成此書的原因?”

  3、問:《史記》是怎麼樣的一本書呢?學生閱讀教材,

  認真思考,特別是理解“紀傳體”通史的。

  4、指導學生理解“紀傳體”通史。

  講、聽

  閱讀、討論、發言

  聽講、看書、歸納得出結論。

  四、佛教的傳入

  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抓出其中的要點。

  2、簡介佛教的教義。讓學生思考,佛教為什麼在我國逐漸流行?你能舉出佛教對我國影響深遠的事例嗎?

  閱讀、理解、思考、發言。

  透過例子,加深理解,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

  五、道教的興起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找出知識點。

  簡介道教的教義,讓學生談談道教傳播的原因。

  說說道教對今天影響的事例。

  閱讀教材。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六、小結

  【教學後記】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