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哲學> 哲學小故事

哲學小故事

哲學小故事(通用27篇)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裡,是不是聽到知識點,就立刻清醒了?知識點就是一些常考的內容,或者考試經常出題的地方。那麼,都有哪些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哲學小故事知識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哲學小故事 篇1

  一個青年揹著一個大包裹千里迢迢跑來找靈智大師,他說:“大師,我是那樣的孤獨、痛苦和寂寞,長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極點。我的鞋子破了,荊刺割破了雙腳;手也受傷了,血流不止;嗓子因為長久的呼喊而嘶啞??為什麼我還不能找到心中的陽光?”靈智大師問:“你的大包裹裡裝的是什麼?”

  青年說:“這包袱對我可重要了,裡面是我每一次被傷害後的怨恨,每一次被誤解時的氣憤,每一次被指責後的煩惱??我時刻提醒自己要記得包袱裡的東西,以後好加倍地回還給那些傷害我的人。靠了它,我才有勇氣走到您這裡來。”

  於是,靈智大師帶著青年來到河邊,他們坐船過了河。上岸後,大師說:“你扛著船趕路吧!”

  青年很驚訝:“它那麼沉,我扛的動嗎?”

  “是的,孩子,你扛不動它。”大師微微一笑,說:“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了河,我們就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它會變成我們的包袱。放下背上的包袱吧,孩子,生命不能負重太多,否則就算你看遍天下美景,你也不會感到快樂和滿足!”

  青年覺得老者的話很有道理,於是他放下包袱,繼續趕路。他發現自己的步伐輕鬆很多,心情也愉悅很多。

  啟示:“憤怒、埋怨、氣惱,甚至仇恨,須臾不忘,就會變成生命中的包袱。其實我們可以輕輕鬆鬆地度過每一天,只要我們擁有一顆寬容之心。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請放下包袱趕路,你的生活也會輕鬆很多。

  哲學小故事 篇2

  甲、乙兩同學打算一起去商場買東西。不想剛出校門,兩人便發生了分歧:學校處於兩個車站之間,而且兩個車站離學校的路途都差不多。甲要去後面的車站坐車,乙要去前面的車站坐車。

  爭論了半天之後,兩人還相持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只聽甲說:“向後走的話,能比你那一站早上車,這意味著會少一些競爭,而且說不定還有座位呢。如果從下站坐,車上人肯定會比前一站多。”

  乙卻說:“向前走的話,與車輛同向,等到車的機會就會比前一站要多。”

  甲又說:“我寧可少一些上車的機會,也要少一些競爭,因為那樣太累了。”

  但是乙說:“累點算啥呀,往前走的話,每走一步,就會離目的地近一點。最後就算等不來車,我們至少還可以步行到商場。”

  一聽這話,甲立刻反駁道:“怎麼可能沒有車呢?在哪裡都能等來車!”

  乙堅持說:“怎麼不可能?什麼事情都有可能!”

  最後,兩人決定各走各的。果然,當乙在下一站登上車時,車上沒有座位了。而這時,甲正坐在一個角落裡,一邊悠閒地蹺著二郎腿,一邊用嘲諷的眼光看著乙……四年很快過去了,畢業時,甲憑著關係找到了一份在城裡的工作。而乙則回到了家鄉,在一家小企業裡做工。

  幾年後,甲乙兩人又在一個訂貨會上相遇了。當時,甲是個採購員,西裝革履;乙是個副廠長了,卻衣衫寒酸。“向後走舒服,向前走艱苦啊。”臨走之際,甲這樣對乙說,而乙則笑笑,一言不發地轉身離去。

  又過了幾年,甲下崗了。而鄉鎮企業裡的乙,卻因為既有經驗又有學歷而被大家公選成了總經理。在他的帶領下,原本就實力不錯的鄉鎮企業發展得更快了,不久就在城裡建起了分廠。

  某天,做了兩年小生意的甲偶然從報紙上看到了一個非常適合自己的職位,於是便前去應聘。誰知剛走進大門,他便遇到了那家企業的總經理乙。面試結束後,乙拉著甲的手說:“有時候會沒有班車的。”

  大道理

  即便走得慢,只要不喪失目標,我們最終也能比速度很快但常常倒退的人超前。另外,在人生的道路上,對目標的追求必須要高,而實現目標的心態卻必須要低。

  哲學小故事 篇3

  每天他到稻田時,發覺那些稻苗長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煩,心想:“怎麼樣才能使稻苗長得高,長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終了想到一個“最佳方法”,就是將稻苗拔高几分。從前,有個農夫,種了稻苗後,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經過一番辛勞後,他滿意地扛鋤頭回家休息。心想:明天稻苗長得一定更高了。隔天早晨。一早起身,他迫不及待地起去稻田看他的“成果”。哪知,他跑到稻田時,卻看到所有的稻苗都枯萎了。

  啟示:從事推銷事業,哪有一躍而成的事情?每一探植物,都需要陽光、空氣、水分及土壤才能逐漸成長。農夫也必須生天辛勤地澆灌、耕耘等,才能獲得成果。許多人為了迅速獲取公司所提供的豐富獎金或分紅,而鼓勵組織內為人員存貨,讓他“更一層樓”。豈知這種坐享其成者,往往欲速而不達。

  哲學小故事 篇4

  哲學家JohnSearle讓我們設想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只懂英語的人,他坐在房間裡,回答外面的人用中文提的問題,但是房裡的人有一本問題與答案對照的手冊,這樣就可以讓外面的人誤以為屋裡的人懂中文(但實際上完全不是)

  這個悖論在於,他揭示了一個事實:就算計算機技術無比先進,看·上·去已經能用語言自然與人交流,但是它們仍然無法真·正·懂·得語言本身。這是因為從本質上說,計算機永遠只是被限定在「操作字元」上。「中文房間悖論」出名就在於,它徹底幹掉了「圖靈論證」的可靠性,並且簡潔地闡述了人工智慧所能達到的極限,包括機器學習,和潛在的人工智慧的可能性。

  Searle的看法是對的,即有沒有可能出現一種看上去和人類一樣具有意識的人工智慧?這不太可能,因為AI最多隻能做到不懂裝懂。所以,我們面對周遭這些「聰明的高科技」的時候,必須非常小心。

  哲學小故事 篇5

  一隻狐狸失足掉到了井裡,不論他如何掙扎仍沒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裡。

  公山羊覺得口渴極了,來到這井邊,看見狐狸在井下,便問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覺得機會來了,心中暗喜,馬上鎮靜下來,極力讚美井水好喝,說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並勸山羊趕快下來,與他痛飲。

  一心只想喝水信以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當他咕咚咕咚痛飲完後,就不得不與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辦法。

  狐狸早有準備,他狡猾地說:“我倒有一個方法。你用前腳扒在井牆上,再把角豎直了,我從你後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來,我們就都得救了。”

  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議,狐狸踩著他的後腳,跳到他背上,然後再從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後,準備獨自逃離。公山羊指責狐狸不信守諾言。

  狐狸回過頭對公山羊說:“喂,朋友,你的頭腦如果像你的鬍鬚那樣完美,你就不至於在沒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應當事先考慮清楚事情的結果,然後才去做。

  哲學小故事 篇6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蟬,一種從卵到成蟲最短也需要一年、最長達十七年之久的昆蟲。它們呆在暗無天日的地底下忍受著黑暗和陰冷,它們把一生的熱情都綻放在破土而出後對陽光的讚歌中。那是生物界的生存法則,而在人類現實的職場中也一樣有秉著蟬類哲學生存的人,小敏就是其中的一個。

  當人事主任老嚴把小敏領到我們辦公室,介紹說她中專畢業要接任小劉一職的時候,我們都以為老嚴把人領錯了地方。眾所周知,我們辦公室的人最低學歷都是本科畢業,就連快離職的資料員小劉也是大專畢業,突然招了一箇中專生進來,這小是擺明了拖辦公室素質的後腿嗎?

  辦公室主任莉姐當場就把老嚴給扯到了一邊問:“你這不是給我們部門找難題嗎?整理資料也得英語四級吧,那麼多資料歸類可不是鬧著玩的,你招一箇中專生這還不是讓我們養一個吃白飯的?”

  莉姐是天生的大嗓門,一說話全辦公室都清晰可聞。老嚴掃了一下辦公室裡每一雙要求給個合理解釋的眼睛,笑呵呵地對莉姐說:“小敏雖然中專畢業,但她學的專業是英語,我考核了一下她還是能勝任工作的,你先用吧,現在招人也不容易,有工作經驗,學歷高的人家都不願做資料員。這都招了一個月了,據我多年煉就的火眼金睛來看這孩子還算機靈!試試吧……”

  老嚴說完不敢久呆,留下小敏轉身就走。

  辦公室的哲學我想職場中人都深有體會,越是時尚和優越的環境越容易滋生出對學歷資格小如自己的人的輕視。而且那種輕視足以把一般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人搞個精神分裂、失眠什麼的。我思量前面幾個資料員,可能就是因為這種原因總做不了多長時間就離職。

  辦公室一共有七個人,直接和管理資料者打交道的就是我,glona,小媚、eva。我們四個負責公司媒體刊物資料方面的採編。我看了看小敏,一個從任何角度都看不出特色的人,唯一顯眼的就是那身和我們辦公室格格不入的土裡土氣的著裝。小敏在我們形色各異的目光裡淡淡地笑著,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我們微微點了點頭便算是回應,然後各自忙自己的事去了。小劉把自己分內的工作交代了一下就離職了,過程之神速讓我們瞠目,我知道她已經找了—份更好的工作,結果是一般按常規要。由小劉帶半個月熟悉工作的新手三個小時內就火速上線了!我們也不管有沒有換人,反正需要資料的時候就叫小敏,小敏總是會在最快的時間裡把資料放在我們的辦公桌上。

  剛開始的時候,小敏總是把我們需要的資料弄得錯誤百出,我有好幾次聽到喜歡刁難人的同事小媚把兩道柳葉眉像刀一樣豎立,動人的櫻唇嘰嘰呱呱中文加英文地對準小敏亂訓一通,小敏低著頭站在那裡臉紅紅的,不停地對小媚說著“sorry”,然後以百米衝刺的速度把正確的資料整理了給她放在桌上。那些日子,常常是當我們打著呵欠從辦公室向家裡撤退的時候,冷冷的空調下小敏還在滿頭大汗地忙著。

  有一天晚上,由於有些資料遺漏在了辦公室,第二天要急著交稿,我便開車回辦公室去取。已經晚上十一點了,整幢辦公樓都靜靜的,資料室卻亮著燈。我有些奇怪,我們辦公室八小時以外的勞動都屬義務行為,以前從沒見過這麼晚還有燈亮的情況。過去一看,小敏居然還在,她正翻著厚厚的英文詞典,對照著資料上的文字,不時地作著記錄。周圍一疊疊厚厚的資料幾乎把她弱小的身子都淹沒了。

  她看到了我,有些為好意思地衝我笑笑,笑容真實而溫和。我心裡一動,問:“這麼晚還在忙呀!”這是我第一次和她說工作以外的內容,她有些詫異地望了我一下,然後笑著說:“剛熟悉工作,很多方面需要學習,而且我計劃把所有常用的資料用一種簡便的方法進行編號和重新整理,這樣以後對大家的工作都有好處!”我聽了小敏的話,第一次認真地看了看這個女孩,還是那張毫不見特色的臉,但這一次讓我明顯地感覺到了平凡面容後面的生動。

  哲學小故事 篇7

  大師年輕時在上海窮困潦倒,常常為一頓飯發愁。他的鞋前面列開了一個口子,他既沒錢買新鞋,也沒錢縫補。

  一日,大師畫了一隻老虎,拿到街上賣。一個外國人看中了這幅畫,想買,就問:“多少錢?”大師說:“500美元。”

  外國人覺得太貴,便說:“能不能少點兒呢?”大師說:“不能少!”一邊說,一邊將畫撕碎了。

  外國人吃了一驚:“年輕人,你怎麼撕了它呢?多可惜呀!500美元不賣,少點兒也行呀!你是生氣了吧?”

  大師平靜地說道:“先生,我沒有生氣,這畫我要價500美元,說明我認為它值500美元,你跟我講價,不願出500美元,說明在你眼裡它不值這個數,也認為它不好。所以,我要再接再厲,撕了它,重畫,直到顧客認可為止。”

  那時,大師還不是大師,是個普通的青年。大師當時太窮了,太需要錢了,可他沒有降低自己追求的標準,沒有讓物質的誘惑干擾他的最高追求。他追求的不是錢,是藝術的境界。

  假如是常人,他會能賣多少賣多少,先換到錢再說。

  就是這個心態,使這個青年日後成為一代雕塑大師,當上了中國美術館館長,主持雕塑“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浮雕,留下了許多傳世經典雕塑作品。這個人就是一代宗師劉開渠。

  是什麼成就了大師?是心態。

  哲學小故事 篇8

  一天,我的一個學生來找我。他面容憔悴地訴說著他的不如意:大學畢業後,他進入一所大公司就職。他的搭擋糟糕透了:一項任務,其他各組早就完成了,自己也完成多時,可其搭檔至多完成一半。因此,他常常因為搭檔的失誤而遭受同樣的斥責。

  我笑了笑,給他講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十幾年前,我剛剛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登上講臺,我的搭檔是一位已經有了兩年教齡的女教師。當我很快站穩講臺並在新教師中嶄露頭角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搭檔為人懶散,無心教學。我們學科的綜合成績可想而知。常常因此挨領導批評的我憤憤不平,卻又無可奈何。一天,苦悶的我到街上去閒逛,偶然看到路邊有四個女孩子在跳皮筋。其中一個矮個子女孩在皮筋升到一定的高度後就顯得很吃力,這時,就由同夥的一個女孩子代跳,以至於後來那個女孩每個高度都要跳兩次:自己一次,替矮個子女孩一次。

  我走過去問她:“你的夥伴兒這麼差,你怎麼還跳得這麼賣力呢?”她微笑著對我說:“我的同伴兒的確跳得不是很好,但是,我如果不和她一組,就沒人願意和她一組,同時,也沒人願意和我玩,因為,她們都承認我跳得最好!”我望著不斷上升的皮筋,好像明白了什麼道理。回到學校後,我努力拼搏,加班加點,終於使學科的綜合成績有了較大的起色,同時也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和同事的信任。

  “相信我,孩子!你的努力絕對有人看得見!”

  一年後,我接到這位學生給我打來的長途電話,告訴我他已經被提升為銷售部經理了。

  哲學小故事 篇9

  兩個人拖著很重的皮箱到了公交車站等車,年長一點的對年輕的說:“你出汗了,擦擦吧,”年輕的就用手抹著額頭上的汗水,一中年人經過看到了這一幕,從口袋裡拿出一包面巾紙遞給年輕人說:“給,用這個擦!”年輕人用疑惑的眼神看著中年人:“多少錢?”

  中年人說:“不要錢,給你拿去擦汗!”年輕人仍舊固執的說:“你就說多少錢吧?”中年人依舊說:“要什麼錢,就是送給你擦汗!”年輕人看了年長一點的人一眼,年長一點的人暗示的搖了搖頭,年輕人很乾脆的說:“不要!”中年人上下仔細打量了一下年輕人,又打量了一眼年長一點的人,心裡在說“看這兩個人也不像是有錢的主,再說了有錢人也不會費這麼大的'勁自己拖著這麼沉重的包箱,中年人再次把面巾紙遞到年輕人的面前:“拿著吧,真的不會要錢的!”

  年輕人把臉扭向一邊,一副懶得打理的樣子擺著手說:“不要,快拿走!:”中年人有些生氣了扭頭就走:“不要拉倒,好心當成驢肝肺了!”沒走多遠就聽著年輕人跟年長一點的說:“真是要了他的那點紙,還定要訛咱多少錢呢!”那年長一點附和著:“就是,多虧了沒要,哪有白給的東西!”中年人回頭站那了好一會,直到那兩人上車走了才轉回身嘆了口氣走自己的路了。

  有時想做一點好事也難,這也不能怪他們,這都一些負面影響造成的,不過但凡是好人是不會計較這些不被理解的尷尬局面的,他們還會走自己的路,把好事做到底。

  哲學小故事 篇10

  我們小區門口有一家修鞋店,開店的是一位樸實的大叔,大家都喊他葛大叔。星期天沒事時,我總喜歡和葛大叔聊天,他很喜歡說話,總是一邊修鞋,一邊和我拉家常。這天,我和葛大叔聊到了鞋子。我就對葛大叔說:“體重大的人,鞋子肯定容易穿壞!”沒想到,葛大叔說:“不一定,不過鞋子是否經久耐用和走的路有很大關係!”

  聽葛大叔這麼一說,我就問:“那這麼說,山區的人穿鞋子肯定容易壞,他們走的都是坎坷不平的山路啊!”讓我大感意外的是,葛大叔竟然搖搖頭,又否定了我的說法,他說:“相比于山區,我們城市人穿鞋子更容易壞!”我有些傻眼,葛大叔竟說出這樣讓我難以理解的話。可是葛大叔修了一輩子鞋,在鞋子上可是專家,他對鞋子的研究深厚,他說出的話我又不得不信。

  葛大叔見我驚訝得很,就解釋說:“山區的人,腳下不平坦,他們走路時就養成了習慣,總是能把腳抬高走路,這樣就不容易傷到鞋子。而我們城市的道路平坦,我們走路沒多少阻礙,腳就不會抬得多高,鞋子和地面摩擦的機會反而多了很多,地面又多是堅硬的水泥地面,鞋子也就自然容易損壞!”

  葛大叔的這番理論,讓我折服。估計大多數人和我一樣,沒想到多一些坎坷,對腳上的鞋子來說,反而是好事。

  由鞋子,我想到了我們的人生,生活中多一些阻礙,人生之路多一些坎坷,對人生來說,也是好事!

  哲學小故事 篇11

  我在瘋人院的花園裡遇到一個青年,他秀麗蒼白的面容上充滿了奇怪的神情。

  我挨著他一起坐在長凳上,問他:"你為什麼坐在這兒?"

  他詫異地注視著我,說道:"你問的問題很不恰當,不過我還是願意回答。我父親一心要把我塑造成他的樣子,我叔叔也是如此。我母親則希望我像她自己的爸爸那樣。我姐姐舉出她精於航海的丈夫作為我最好的榜樣。我哥哥讓我像他那樣成為運動員。

  "我的老師們也是如此。哲學博士,音樂教師,邏輯學家個個都決心要我和他們鏡子裡的臉一模一樣。"

  "所以我來到了這裡。我發覺這裡比較合理。至少,我能成為我自己。"突然,他轉向我說道:"告訴我,你是否也是被教育和規勸趕到這裡來的?"

  我回答他:"不,我進來看看。"

  他說道:"哦,原來你是和瘋人院隔牆的病人。"

  哲學小故事 篇12

  那一年,我從省郵電學校畢業,分配到大別山區一個偏遠小鎮當郵遞員,我負責的那條線路是名副其實的窮鄉僻壤,郵件少得可憐。相隔半個月時間,待郵件積攢得差不多了,我才出去跑一趟。基層的管理鬆散,也沒有人過問。沒有人注意到一個山村小郵差的存在,只有一位老太太除外。

  每逢我送信到那裡,會看見她老遠就站在村口。我還沒下車,她就迎了上來,小聲問:“有我兒子的信嗎?”

  漸漸地,我知道了這位老人的一些事:她早年喪夫,唯一的兒子在深圳打工。開始,我還在包裡翻找一遍,問的次數多了,我就有些不耐煩地說:“沒有。”有時連車也不停,只奔村主任家。

  但老人還是不厭其煩地囑咐我:“娃子,有我兒子的信,麻煩你給捎來。”

  我送信是沒規律的,或十天或半月,每次總是被老太太老遠就迎著。我不知道她是不是每天都這麼等著。

  有一次,真有老人的一封信,是從深圳寄來的。老人拿著信小心翼翼地求我讀給她聽。我給她唸完,又把要緊的解釋給她聽:“您的兒子春節很忙,不回家過年了。”

  老人的眼裡頓時湧出了眼淚。我忙安慰她:“但您的兒子很有孝心。馬上要給您寄回錢和年貨。”

  老人含著淚連連點頭,忙不迭地說:“唉,多謝娃子。”

  等我繞一圈將信件送到村主任家時,驚奇地看到老人竟比我先到那裡。只見她高舉著信,神氣地說:“我兒子來信了,要寄錢回來,還要寄年貨,是大城市的年貨呢,待過年時,請到我家嘗新鮮。”

  村主任笑眯眯地說:“好啊,過年,我帶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到你家嚐鮮去。”

  “好啊,我還得再買些臘魚臘肉,備足些。我兒子的錢快到了。”老人因激動而滿臉通紅。

  這一年的冬天似乎特別寒冷,一場又一場紛飛的大雪,將大山、小村和我的心嚴嚴實實地覆蓋著。我送信的次數越來越少。臘月初八這天,我在舊曆年裡,最後一次來到老人的村莊。老人上前一把拉住我,急切地問:“有我兒子的匯款單嗎?”

  “沒有。”無幾乎忘了她的兒子曾給她寫過那封信,也沒有在意老人此時的焦慮與不安。一個星期後,我將一些零散的郵件鎖進抽屜,提前回家過年了……半月之後回到大別山,我將年前沒有送出的郵件整理一下,準備送出去。突然,我發現老人的兒子從深圳寄來的匯款單和包裹單,不禁一愣,一種不詳的預兆壟上心頭。我馬不停蹄地向老人的村莊趕去。可是太遲了,老人已經長眠於村後的墳山上。

  據說,老人年前每天都在寸口翹首企盼,誰都勸不走。她說:“我兒子說到就會做到,除非……除非他出什麼事了?”說到這裡,老人總是連扇自己幾個,然後,自我安慰到:“不會的,瞧我這烏鴉嘴。我兒子沒事的,會寄錢回來的。我再等等,再等等。”

  就這樣,直到新年的爆竹聲響起,村主任再一次去勸老人時,發現老人已被冰雪覆蓋。

  我手捧匯款單和包裹單,痛徹心肺,跪在老人的墳前,號啕大哭。

  哲學小故事 篇13

  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住的房子叫松桂園,松是長命,桂是貴氣,起名落入富貴長命的俗套,無多大的新意。門前放一隻很大的貔貅,這本來有點新意的,但這與富翁們在豪宅前擺放兩隻大石獅子似乎也很相似,不外乎表達鎮宅辟邪攬財納福的心願。貔貅龍頭、馬身、麟腳、形如獅,會飛。貔貅是以財為食的,納食四方之財,是民間傳說中招財進寶的祥獸。

  但曹德旺的貔貅卻與眾不同。剛觀看央視的“小崔說事”系列的《善又過億》,與崔永元一起說事的就是曹德旺。螢幕上出現了貔貅的照片,曹德旺解釋說,貔貅口大,腹大,無排洩系統,只吃不拉,象徵著攬八方之財,只進不出。他放置門前的貔貅卻挖了一個排洩系統,有進有出。曹德旺說:“貔貅沒有屁股,是隻進不出的,很小氣。我特意挖了個大屁股,做吉祥物來說的話有進有出。”

  只進不出的貔貅貪婪吝嗇,不能說富翁們都為富不仁,但他們忘了,財富來自社會,應該回報社會。曹德旺給自己的貔貅挖了個孔,推開的是愛心和慈善之門。今年玉樹震災,曹德旺捐了一個億;雲南旱災,他捐了兩個億。他不是中國內地最富有的,卻是捐款最多的。去年金融危機時,他在財富排行榜的排名落了很多,財富縮減,他卻捐贈自己股份的70%四十億元做慈善事業。當時還有人懷疑他這是慈善秀,曹德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答了人們的質疑。

  美國鋼鐵巨頭安德魯·卡內基也曾說過,在鉅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在鉅富中死去,猶如只進不出的貔貅,最終只能像曹德旺所說的那樣:脹死。在貔貅上挖一個孔,開闢的是新型的財富觀。曹德旺是挖了一個孔的貔貅,比爾·蓋茨也是。他說:“我只是這筆財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適的方式來使用它。”這方式就是行善,全力支援公益事業,幫助困境中的人們。“伴隨巨大財富而來的是巨大的責任,現在是把這些資源回報社會的時候了,而幫助困境中的人們是回報社會的最好的方式。”2008年他退休時,全數捐出個人財產580億美元用於慈善事業。

  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個電視鏡頭。央視記者柴靜問:但是有的可能會覺得那財富不就漏了嗎?曹德旺答:那財富如果不漏的話,豈不撐死掉,對不對?該當要漏。

  挖了一個孔的貔貅自然漏財,這“漏”不是消失,而是財富的轉移。漏,是一種對社會的回報。曹德旺說:“人活一世,就是為了給他人帶來幸福。”希望曹德旺這樣的貔貅越來越多。

  哲學小故事 篇14

  記得剛工作的時候,第一次出差,下了火車發現錢沒有帶夠,給母親打長途電話,希望她能從我的工資卡里取出1000元錢寄給我。母親憤怒地說:“你去出差為什麼不帶夠錢?你媽媽不是家庭婦女,哪有那麼多時候給你幹這些事情?”

  我在電話裡哭了——後來她當然還是給我寄了錢,但是警告我下不為例。後來我再沒有為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麻煩過她,因為她不只是一個母親,還是一個教授級的高階工程師,她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

  她不是不肯為我做出犧牲,她只是不願為我做出不必要的犧牲。

  去年一天深夜,我被送到醫院急診。母親當時正負責寶鋼專案,她趕到醫院時,大夫告訴她我病情嚴重,刻不容緩,需要馬上化療,她當機立斷辦了退休。她甚至對親戚說:如果能夠一命換一命,就讓我換了她吧。

  我常常想,母親為什麼甘願用自己的命來換我的命,卻不肯給我一點點依賴和幻想呢?

  即使在我生病的時候,她也從來不像有的母親那樣說些“善意的謊言”,她似乎從來就不認為我承受不住真相的打擊。她是直截了當跟我說:“你生的病叫惡性滋養細胞腫瘤,如果不化療,你活不過半年;如果化療,你有50%的勝算。即使化療結束,你也不能像以前那樣過日子,你必須常常到醫院檢查,防止復發。在協和醫院的記錄中,曾經有18年以後復發的患者。”

  我當時差點瘋掉,我對她說,我的生命是我自己的,我不打算治療,我要用最後的時光去周遊世界。

  她冷靜地告訴我,第一,現在不是最後的時光,第二,你的生命不完全是你的,你這條命是我給你的,你要為我活下去。

  我想,如果我的母親不是這樣一位母親,我會成為今天的我嗎?我現在還能活著寫這些文字嗎?

  她幫助我發現了生命中另外的意義,她讓我成為我自己,又讓我懂得,我的生命並不是任性地屬於我一個人。

  哲學小故事 篇15

  傳說,在古印度,有一個極為專橫的國王。有一天,國王忽然想要新造一個皇宮。工匠的頭目稟告國王說,若要把宮殿修建得堅實而華麗,必須選用一棵千年老樹做材料。於是,國王傳令下去,無論如何,也要尋得這樣一棵老樹。

  在茂密的原始森林,國王的使臣果然找到了一棵千年老樹。那是一棵參天大樹,氣字軒昂地屹立在眾樹之間。使臣前來稟報國王,說他們找到了一棵大樹,只是那樹年代久遠,砍了會不會太可惜。

  國王才不管那麼多,當下命令工匠,翌日就去伐了那樹來,修建宮殿。然而,那畢竟是一棵千年老樹,它已經吸納了天地靈氣,化作一個樹中精靈。當天夜裡,趁國王熟睡之際,老樹走進了國王的夢裡,懇求他手下留情,別讓它千年修行,毀於一旦。

  “既然你有千年的道行,我就更要砍你來修建宮殿了,要知道,再怎麼樣你不過是一棵樹!”國王傲熳地說。

  老樹一聲嘆息,說:“唉,我老也老了,死了也就罷了。只是陛下,您能不能在砍伐我的時候,別從根部下斧,您讓人從我頭上往下砍吧。”

  國王大為不解:“從上往下伐你,豈不使你肢體寸斷,更為痛苦?哪有從根部砍了你乾脆?”

  “陛下,從上往下伐我自然倍加痛苦,可您瞧我這般高大,若從根部伐了我,倒下之時,勢必壓死壓傷無數水樹……請陛下成全我吧。”

  國王一覺醒來,頓感羞愧難當。他收回了砍伐大樹的命令,並放棄了修築宮殿。打那以後,那國王善待於民……

  這個故事滲透著佛學中一種叫禪宗的境界:即使身處險境,仍悲憫於蒼生的冷暖與苦弱。其實,這也可以是一種人生的修為:我們很難做到寵辱不驚,大義凜然,但至少可以分一點溫暖給你的家人,多一點關懷善待朋友,付出一份承擔給你的孩子……

  生命中的諸多憂愁,多半來源於自私自利,患得患失。而人生中最大的快樂,便是與他人共享的快樂了!

  哲學小故事 篇16

  一條嶄新的商船在無邊的大海上航行。傍晚時分,突然颳起了大風,滔天的巨浪從四面八方包圍過來,嚇壞了船上許多人。這時,船長命令大家都回到甲板下面,並說:“不要慌張,在海上,遇到風暴是常有的事情。”但這次風暴卻和往常不同,風越刮越猛,浪頭越來越大,最後竟然把船推到了礁石上,船底被撞出一個大洞,海水頓時灌了進來。

  船長是個很有經驗的老水手,他吩咐船員們一邊堵塞漏洞,一邊往外排水。儘管每個人都感到無比恐懼,但求生的慾望還是激發了大家的鬥志,所有的人都投入到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不過,風浪實在是太大了,剛把這個洞口堵住,旁邊又被撞開了一條縫,海水再次湧了進來。“大家都別鬆勁,風暴馬上就要結束了。”船長鼓勵大家道。為了共同的目的,船員們再次奮不顧身地衝了上去。

  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終於,當第六個洞出現在船身上時,筋疲力竭的船員們放棄了拼下去的鬥志。儘管船長把嗓子都喊啞了,但對於精神上已經潰敗的船員們來說,他顯得無能為力。海水嘩嘩地灌進來,一點一點地將船艙淹沒。

  然而,就在此時,風暴停了下來,海面上轉瞬間變得風平浪靜,只是大船已經無法挽救了。悲憤的船長拔出匕首,割破喉嚨,誓死和大船一起沉沒。臨死前,他說:“我們不是被海水打敗的,我們是被自己打敗的。作為一名水手,這樣被水淹死就好比是被水淹死的魚,這種死法是可恥的!”

  是的,只要再堅持一點點,哪怕是幾分鐘,那麼,故事的結局就會截然相反。

  哲學小故事 篇17

  旅遊的時候認識了一對夫妻,職業是製作防割手套。我問,這手套堅硬到何種程度呢?他們笑而不答,說回到北京後你到我們那裡參觀一下就知道了。

  第一眼晤見防割手套,平凡到令人垂頭喪氣。和普通車工鉗工戴的白線手套沒有任何區別,如果一定要找到不同,就是價錢要貴出很多。也許看出了我的不屑,男主人抽出一把寒光四射的匕首握在手中說,你戴上手套,然後,來奪我的刀。細端詳,那刀尺把氏,尖端像西班牙人的鞋子彎彎翹起,開了刃,血槽很深。我膽戰心驚道,這刀可以殺死一頭恐龍了,不敢。他又說,要麼我戴上手套,請你來割我吧。我說,那乾脆就滑到了犯罪邊緣,本人奉公守法,恕我也不能從命。他無奈,只有親自戴上手套,自己來割自己了。

  戴上防割手套的左手有些臃腫,右手執刀殺氣騰騰。晶光閃爍長刃劈下的那一瞬,我駭得緊閉了眼睛。等到哆哆嗦嗦開啟眼簾,以為看到的是皮開肉綻血花翻飛,不想雪白的左手套上,只有一道淡淡的痕。主人優雅地舒了幾下掌,如同少婦的額頭被抹上了速效去皺霜,痕跡很快就平復了。

  我大覺神奇,不由得一試。戴上手套,用刀鋒在指掌上反覆切割,先輕後狠。那真是一種奇妙的感受,你能感覺到薄刃的鋒芒和殺伐的重量,然而它卻如溪水掠過毫髮無傷;主人告訴我,看似普通的棉紗裡,捻進了500根高彈鋼絲。臨走的時候,主人送我一副防割手套,笑道,從此你可空手奪刃了。

  感嘆防割手套的神奇,不由得想到:倘加上十倍百倍之量,用千萬根鋼絲織就一件背心,披掛在身便心硬如鐵了。再沒有什麼情感的劍戟能刺穿出血洞,再沒有什麼理智的矛斧能劈裂成溝壑。

  有一段時間,我出門書包裡常帶著防割手套,期望碰上一個行兇的歹徒,衝出去見義勇為。然世事雖紛雜運氣卻太平,夢想竟無法成真。堅固的防割手套漸漸蒙塵,如同驍勇的大將空白了少年頭。終有一天,我在鄉下幹活的時候,想到委它以新任。花圃中月季正香豔,這是最渴望修剪的花卉。此花盛開之後如不從瓣下第三分岔處刈除,就會花漸小香漸遠魅力大失。只是那些薔薇籍貫的銳刺盡忠職守,如同美女的貼身保鏢虎視眈眈。我手笨,每一回都被扎得十指痛癢。

  連刀劍都能阻擋,還怕小小的荊棘嗎?我戴上防割手套,所向披靡地抓起了月季花莖。頓時,雙手像被蜂群包圍一樣,數不清的小刺同時扎入肌膚。慌亂摘下手套檢視,七八處鮮血淋漓,實為我充任業餘園丁以來損失最慘痛的一次。

  原來,這特製手套能夠防止長刀短劍的切割,卻並不能阻止細小毛刺的鍥入。鋼絲絞結的縫隙是小針出入自由的高速路。

  那天,我貼著大約10張創可貼完成了剪枝工作,一邊揮舞園藝剪一邊想,悲哀啊,看來十萬根鋼絲也無法保證我們的心境不受損毀。

  哲學小故事 篇18

  古時有一位太子,聲望已經很高了,還要去周遊列國,培養自己的聲望。

  這時突然來了一個鄉下老頭兒,腋下挾把破雨傘,言不壓眾,貌不驚人,自稱王者之師,說可以做皇帝的老師,幫助平天下,求見太子。

  通報以後太子延見,這老頭兒說,聽說你要出國,但這樣去不行,你要拜我為老師,處處要捧我,在各國宴請你的時候,大位要讓我坐,你這樣才能成功。太子問他是什麼道理。

  老頭兒說,我以為你很聰明,一提就懂,你還不懂,可見你笨。現在告訴你,你生下來就是太子了,絕對不會坐第二個位置,而你在國際上的聲望也已經這樣高了,再去訪問一番,也不會增加多少。

  可是你這次出去不同,帶了我這樣一個糟老頭子,還處處恭維我,大家對你的觀感就不同了,認為你了不起。

  第一,你禮賢下士,非常謙虛。第二,這糟老頭兒的肚裡究竟有多大學問,人家搞不清楚,對你就畏懼了。各國對你有了這兩種觀感,你就成功了。

  這位太子照他說的做,果然成功了。這不只是一個笑話,由此可懂人生。懂了這個竅,歷史的鑰匙也拿到了,乃至個人成功的道理也就懂了。有時候把好位置讓給別人坐坐,自己在旁邊幫著抬轎,舒服得很。這就是君子三畏的道理,一定要自己找一個怕的,誠敬地去做,是一種道德。這真是一種哲學,我發現一個有思想信仰的人,他的成就絕對不同,一個人沒有什麼管到自己的時候,很容易就是失敗的開始。

  哲學小故事 篇19

  離我住處不遠,有一條並不算熱鬧的小街。街口總是坐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乞丐。他很少說話,但他的眼神裡有種渴望和乞求,讓你看一眼就覺得辛酸,忍不住就想要去摸口袋。

  老乞丐的面前總是擺著一個大號的鋁盆,裡面是零星的錢幣。我注意到,鋁盆裡總是夾雜著一兩張十元或五元的“大鈔”,每天都是這樣。我很奇怪,天天都有人這麼慷慨地施捨嗎?

  慢慢地混熟了,我就問他。他說,那些整鈔都是他自己放進去的。你見別人這麼大方,你還好意思小氣嗎?我問他,那你為什麼不放五十、一百面值的呢?他說,看到別人給那麼多,你若給少了好意思嗎?給多了又捨不得,乾脆就不給了。

  我想想也對,又問他,為什麼你總坐在這裡,不去別的熱鬧地方轉轉?他說,你見過逮兔子的嗎?那些揹著槍到處跑的人從來都沒有下網的人逮得多。因為你跑的時候,兔子也在跑,你不一定攆得上;如果你坐在一個地方不動,那些亂跑的兔子總會撞到你的網上的。我開始有點佩服他了,又問他,那你為什麼不去人最多的廣場呢?他說,你釣過魚吧?魚最多的地方,釣魚的人也最多。

  哲學小故事 篇20

  今天清晨起來,陽光柔和,微風拂面。你順著人行道往學校或公司的方向走,忽然看見前面一位老太太摔倒,這時你毫不猶豫地趨前扶她起來,問她受傷沒有。

  你為什麼這麼做?這個問題值得想一想,不要輕易回答“因為我覺得應該”或者“因為我高興”。

  生活就是哲學前幾天的一個清晨,天色昏暗,風雨交加。你在同一條人行道上走,瞥見有人摔倒,卻自顧撐著傘走過去了。

  為什麼同樣是你卻有兩種相反的待人態度?

  難道是天氣影響你的心情,心情在決定你的行為?仔細反省一下,似乎不是如此單純。人的任何行為背後都有一個信念做為預設。譬如當我幫助別人時,我心中相信:人與人應該互相扶持,人類形成一個大家庭,人生是有意義的,別人會在我需要時伸出援手。反之,當我拒絕幫助別人時,我心中相信:人與人各自孤立,人類並無共同關懷,人生難免老死,我也無法逃避命運的擺佈。

  問題是:你有時樂於助人,有時又拒絕助人,難道是在心中同時接受兩套相反的信念?如果是的話,你又如何認定自己是“一個人”呢?你怎能期望別人瞭解你?甚至,你瞭解自己嗎?

  如果你對這些問題覺得好奇,想要進一步探索答案,那麼你就走上哲學之途了。哲學是用比較系統的方式去思考人生的現象,然後為人生的種種抉擇提供指引。為了找到自己心中究竟潛存著哪些互不相容的信念,進而予以疏導、整理、融合,使其顯示同一的立場。這種“化隱為顯”的工作,是哲學上關鍵的第一步。哲學之有益於人生,也由此開始。這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確立自己心中的基本信念後,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就可以免除許多不必要的困惑、彷徨、掙扎、挫折。氣候不能再影響我們,因為我們心中自有溫暖的陽光;環境不能再幹擾我們,因為我們心中自有堅定的主張。我們可以活出真正的自我,不僅內外如一、表裡一致,而且始終清楚自己正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這麼做。

  當然,從外表看來,這樣的人有時讓人覺得頑固、自大或狂妄,有些人也確實打著“擇善固執”的招牌特立獨行或標新立異。我想,這是“過猶不及”的結果,因此哲學家無不強調反省慎思及自我約束。希臘哲學初期最著名的兩句格言是:“認識你自己”與“凡事皆勿過度”。孔子則主張好學深思與忠恕之道,因此他一方面勇於堅持理想,“知其不可而為之”,另一方面則“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顯示了溫良和樂的人格特質。

  由此看來,思想的功用真是偉大。人可以憑藉思想突破有限的時間與空間,掌握自己內心的真我,亦即不受氣候、環境、人群所拘束的自我。這個自我,既有清楚的信念,又有明確的方向,因此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一言一行都是非常真誠、非常踏實的。不僅如此,思想還能引領我們樹立風範,見賢思齊,使我們在面臨重大抉擇時想一想:若換了是孔子,是耶穌,是蘇格拉底,是佛陀,或是其他聖賢,處在我的情況時,又將如何決定行止?

  如此念頭一轉,平平凡凡的人生就可能展現壯闊的波瀾,高潮迭起。

  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珍惜,因為其中充滿了新的挑戰,等著你以新的精神去響應,從而開拓新的人生境界。

  有人說:生活就是文化,生活就是教育。我們也可以說:生活就是哲學,不過還須加上一個小小的習慣,亦即思考。孟子肯定人的尊嚴,聲稱“人人有貴於己者,弗思耳矣”。只要養成思考的習慣,生活的質量自然會隨之提高,生命的內涵也將更為充實。

  哲學的確是我們品味人生的開始。

  哲學小故事 篇21

  某次飯局,酒酣耳熱,我吹自己如何英雄,如何好漢。一位年輕朋友問我,韓老師,你能不能說說,你這一生在為人方面最重要的一個教個教訓,對我們年輕人來說,這才是最寶貴的。一句話說得我沒了脾氣,想打個哈哈應付過去吧,已沒了可能,一桌上的朋友都在盯著你,等著你的回答。幾十年的人生經驗告訴我,這種情況下,只能實話實說,耍不得半點滑頭。

  稍作思考,徐徐言道:沒人會將就你。

  旁邊另一位朋友說道:願聞其詳。

  舉個小例子吧。三年前,在北京開一箇中學新教材的研討會,來的大都是中學教學方面的專家,為了聽聽對中學語文教材的意見,也請了三兩個當過中學語文教員的作家,其中就有我。第二天的會上,時間短,發言的人多,會議主持人宣佈,每人發言不得超過5分鐘。我大概是第三個發言的。前兩個人發言都超了時,其中一個還超得較多,輪到我了,說完要說的話之後,我又說了一句,希望大家都嚴格掌握時間,不要超過5分鐘。當時就有一位專家指著我說,韓石山,這你就不夠意思了,你的發言已超過了5分鐘,你自己先就不遵守時間,發言完了又要別人遵守時間,你把我們當成什麼人了。我原以為自己是沒有超出時間的,聽了這話,羞得無地自容。唉,只怪自己一得意就忘了形,以為這是個中學教材研討會,自己是個作家,可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和教養,哪裡想到會有人當面指責呢。

  再舉一個。就在不久前,和幾個青年人談話,一時興起,就和其中一人開了個玩笑,在我看來無傷大雅,不過是逗個樂子罷了。不料對方認了真,當即對我說,韓老師,我把你當老師對待,對你這麼尊敬,沒想到你會這樣奚落我,說罷拂袖而去,一下子弄得我下不了臺。過後又在多種場合說我的不是。一見了我,就掉頭而去,弄得我連個道歉的機會都沒有。怪誰呢,只怪自己太不自重了。

  沒人會將就你,除了你的父母,除了你的至愛親朋,除了那些暫時想利用你,過後肯定要詆譭你的人。這是一條人生的底線,把握得好,受用無窮,把握不好,輕則當場受辱,重則終身受累。不是說人世多麼險惡,而是說,人生在世,什麼時候也不要以為自己就是老大,誰都得將就你。

  不必做更多的解釋,即便你不能完全理解,甚至完全不同意,也請你千萬千萬記住我的這句話。

  哲學小故事 篇22

  兩個人拖著很重的皮箱到了公交車站等車,年長一點的對年輕的說:“你出汗了,擦擦吧,”年輕的就用手抹著額頭上的汗水,一中年人經過看到了這一幕,從口袋裡拿出一包面巾紙遞給年輕人說:“給,用這個擦!”年輕人用疑惑的眼神看著中年人:“多少錢?”

  中年人說:“不要錢,給你拿去擦汗!”年輕人仍舊固執的說:“你就說多少錢吧?”中年人依舊說:“要什麼錢,就是送給你擦汗!”年輕人看了年長一點的人一眼,年長一點的人暗示的搖了搖頭,年輕人很乾脆的說:“不要!”中年人上下仔細打量了一下年輕人,又打量了一眼年長一點的人,心裡在說“看這兩個人也不像是有錢的主,再說了有錢人也不會費這麼大的勁自己拖著這麼沉重的包箱,中年人再次把面巾紙遞到年輕人的面前:“拿著吧,真的不會要錢的!”

  年輕人把臉扭向一邊,一副懶得打理的樣子擺著手說:“不要,快拿走!:”中年人有些生氣了扭頭就走:“不要拉倒,好心當成驢肝肺了!”沒走多遠就聽著年輕人跟年長一點的說:“真是要了他的那點紙,還定要訛咱多少錢呢!”那年長一點附和著:“就是,多虧了沒要,哪有白給的東西!”中年人回頭站那了好一會,直到那兩人上車走了才轉回身嘆了口氣走自己的路了。

  有時想做一點好事也難,這也不能怪他們,這都一些負面影響造成的,不過但凡是好人是不會計較這些不被理解的尷尬局面的,他們還會走自己的路,把好事做到底。

  哲學小故事 篇23

  阿智記得自己以前上小學時,有一次暑假期間,一位鄰居大姐姐跟男孩子一樣,打著赤膊從院子裡經過。結果,她的“勇敢”舉動招得同樓的一位叔叔魔怔了,不僅腦袋上捱了他媳婦一蒲扇,還遭了媳婦一頓搶白。

  別以為這位大姐姐神經不正常,其實,她一點兒毛病都沒有,只不過是天生的質樸、無邪的性格決定了她敢想敢做的行為。

  試想一下,一個豆蔻年華的大女孩兒敢於在光天化日之下,像男孩子們那樣裸露,她還有什麼不敢為的?

  在阿智的記憶中,這位“勇敢”的大姐姐,有兩個名字:大名和小名兒,全是滿帶女孩子特點的。她除了四大(大個子、大臉盤、大嘴岔、大膽兒)之外,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很能說,而且既不是胡攪蠻纏、也不是閒言碎語,講起話來頗有條理。由於她的記憶力很好,講話時引經據典、背誦書上的段落,竟然連喯兒都不帶打的。

  在口才好這方面,她顯然是兼收了父母的長處:他的父親是一個單位的領導幹部,文質彬彬的,跟鄰居們很和氣,他平時話很少,若說起話來卻是有條有理的;而她的母親,就活脫脫的是一位“阿慶嫂”,嘴快得就像打機關槍。

  大姐姐出過一次糗事兒。她母親是個大高個兒,上初二那年,大姐姐已經跟媽媽差不多高了。一次,她們娘倆兒商量好在家摔跤玩兒,女兒的力氣大,把媽媽按倒在地上,她贏了!誰知媽媽突然翻了臉,坐起來扇了女兒一耳光。事後,大姐姐跟夥伴們提起這件事兒時,還是氣鼓鼓的:“大人就是不講理,說得好好的,是鬧著玩兒,可是人家輸了就翻臉。”估計此後大姐姐再也不跟母親摔跤了。

  上小學時,阿智與大姐姐見面的機會還比較多,等到阿智上了初中,由於學校常組織學生們學工、學農、學軍、拉練、去分校等等,他在家的機會就少了,而這時那位大姐姐已經工作了,所以他們就更少見面了。

  後來,大姐姐家搬走了,從此阿智再也沒有見過她的面兒。

  不過,若干年後,透過新聞媒體的宣傳,阿智似乎又覓到了她的蹤跡——那是一位與大姐姐同名同姓者。

  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城裡有幾家企業成了改革的排頭兵,這些企業及其負責人不僅在本市出了名,而且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了名氣,當年全國著名的企業改革者裡就有他們的名號。

  在某位企業家的改革事蹟中,提到了阿智熟悉的那個名字,不過,她是做為反對改革的對立派而上了報紙的。據報載:她當時是工廠團委的幹部,為了維護下崗職工的切身利益,勇敢地站出來與力主大刀闊斧改革的廠長對著幹,被視為“釘子”。

  可喜的是,後來她沒有被“消滅”,而是被吸納進了新組建的廠領導班子。

  雖然沒有在宣傳材料上見到有關她的圖片,但是阿智的直覺告訴自己,那個女幹部就是大姐姐,因為這種作為太符合她的特點了。

  俗話說:勇者無畏。也只有像大姐姐那樣從小就那麼“勇敢”的人,才敢跟當權者對著幹!故而,報紙上提到的人物不是她還能是誰?!

  哲學小故事 篇24

  張山覺得自己病了,他這種病別人極難察覺,只有他自己知道已經病入膏肓了。他的病不痛不癢在臉上,他對著鏡子瞧這張本來沒病的臉,怎麼就會病了那?

  張山想起,他的病因是和小侄子玩了一天。那一天他的臉沒有刻意去偽裝,而是像小侄子一樣高興的時候就哈哈笑,難過的時候就拉著臉撅著嘴。這一天他感覺緊繃著的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防松,這一放鬆不要緊,第二天他上班的時候發現臉不受控制了。見到領導他本應該露出卑微地笑容,可他去露出了譏諷地嘲笑,雖然他心裡是這麼想要嘲笑這位一無是處的富二代,可這絕對不能顯露在臉上,不然飯碗不保。還好領導高仰著頭沒有發現,越他而去,他卻驚出了一身冷汗。

  他發現自己的臉面無法控制,心慌不已,不敢抬頭,低著頭猛走,卻差點撞在一座肉山上。他連忙後退賠好話,這座肉山是廠裡的財務主任,領導的小姨子,在廠裡呼風喚雨很有權威。

  張山每次見到她都會露出一副驚豔的表情,然後誇她:“燕姐,你又瘦了。”

  可今天張山的臉病了,他嘴上說:“燕姐,你又瘦了。”可臉上的表情,卻是憋不住地笑。

  “肉山”氣呼呼地瞪了他一眼,對他的表情很不滿意,一擰身子走了。

  張山知道他是徹底得罪了這位大人物,他的臉上立刻露出了悲傷的表情。心想,我不能在繼續走了,這張臉會把我的情緒全部外洩,如果走下去,遇見主任,那個乾癟的色老頭,還有嫵媚的職員小葉,他或是討厭或是喜歡的情緒都會寫在臉上,這可怎麼得了。他趕緊給領導打了一個電話,說生病了要去醫院。

  領導很爽快地給了假,末了說了一句:“不過這個月就要到月底了,你的滿勤獎金可就沒了。”

  張山真恨不得摔了電話,衝進辦公室狠狠揍領導一頓,可他要是想生存,想著這裡賺錢,就只能忍著。這時他的臉上一定寫滿了不滿地惡毒,他沒加控制,心裡甚至大叫爽快。

  爽快歸爽快,他還得面對現實。他奢侈地打車來到了醫院,掛了一個面部神經科,沒想到來看病的還挺多,他排在長長地隊伍後面,看見各式各樣的面孔,小聲問前面的小夥子:“兄弟,你得了是啥病?”

  小夥子無奈地道:“面部不受控制,因此我還丟了工作。”小夥子的臉糾結成了一團。

  張山皺著眉問:“這些人不會都是這個病吧?”

  小夥子點點頭。

  他立刻覺得輕鬆了很多,原來他不是第一個得這病的人。

  想想他覺得可笑,原來人心裡的想法是不能表現在臉上的,那是很可怕的事情,會給生活和工作帶來無盡的麻煩。

  輪到他時,他走進診室裡,一位面無表情的老大夫坐在裡面,看也不看他說道:“你的病叫孩子面,顧名思義,就是說你的臉又回到了孩子時期,會隨著你的喜怒哀樂表現情緒。而人長大之後,由於經常偽裝自己的情緒,心和麵之間的神經就會斷掉,人的臉面就容易控制喜怒哀樂了。你之所以發病是因為受到了外界的刺激,或是和天真無邪的孩子有過接觸,而放鬆了面部神經,讓它和心裡的神經搭上了。我只有幫你把這兩條神經拆開,你的病就好了。”

  張山點點頭,臉上露著了無奈的表情,因為他必須治,而且要儘快。

  這個手術即快又簡單,就是把一根線一樣的東西塞進喉嚨裡,不到幾分鐘老大夫就說好了。

  張山的臉上立刻露出了欣賞的笑容連聲說謝謝。

  哲學小故事 篇25

  在臺灣旅遊時,聽過這麼一段感人的故事:臺南有位著名作家,童年時家境貧寒,父母以賣豆腐維持生計。每天早上天尚未破曉時,他便與弟弟起身丁作,兩人治街叫賣。他告訴弟弟說:“我們把賣豆腐所賺的錢,拿回家給母親,幫助家人過活。我們給自己的獎勵品是你我共享一塊豆腐,你一半,我一半。”

  啟示:那塊共享的豆腐,是他們勞動後換來的代價,是生命中愉悅的獎賞。生命必須付出代價,要勞苦,要歷練,才能享受成果。適當的獎勵,使得一切的勞動及付出獲得了肯定。然而,獎勵不一定要由別人來給,自我獎賞其實也一樣中人滿意,激勵自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哲學小故事 篇26

  戰國時候,盛行一種“養士”的風氣,將權勢的人都喜歡招攬各種人才,他們養在家中,隨時為自己效力。這些投靠權貴的人被稱為“門客”。當時秦國的相國呂不韋也養了三千門客。這麼多門客之中,各個階層、各種經歷的人都有。呂不韋為抬高自己的名聲,叫他們收集眾說編寫一本厚厚的書,題名為《呂氏春秋》。在這中書裡。天文地理,風土人情,古今治亂都寫到了。書寫好後,呂不韋下令把書掛在首都咸陽的城門上,同時宣告:有誰能夠增加或者減少這本書一個字的,相國賞他千金。幾天過去了,始終沒有一個人提出這本書的不足之處。《呂氏春秋》真的完美到增減一個字都不行嗎?不是的,只不過由於呂不韋當時是權勢顯赫的相國,這本書又是他立意要標榜自己,用“呂氏”名義寫成的,人們有意見也不敢提出來就是了。

  啟示:後人將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史辭精妙,文章價值很高,一字一句頗有分量。在直銷的培訓課中,講師應注意認真準備,力求表達得精煉準確,一字千金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哲學小故事 篇27

  美國有一間生產牙膏的公司,產品優良,包裝精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每年營業額蒸蒸日上。記錄顯示,前十年每年的營業增長率為10—20%,令董事部雀躍萬分。不過,業績進入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及第十二年時,則停滯下來,每個月維持同樣的數字。董事部對此三年業績表現感到不滿,便召開全國經理級高層會議,以商討對策。會議中,有名年輕經理站起來,對董事部說:“我手中有張紙,紙裡有個建議,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議,必須另付我5萬元!”總裁聽了很生氣說:“我每個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獎勵。現在叫你來開會討論,你還另外要求5萬元?”“總裁先生,請別誤會。若我的建議行不通。您可以將它丟棄,一毫錢也不必付。“年輕的經理解釋說。

  “好!”總裁接過那張紙後,閱畢,馬上籤了一張5萬元支票給那年輕經理。那張紙上只寫了一句話:將現有的牙膏開口擴大1mm,總裁馬上下令更換新的包裝。試想,每天早上,每個消費者多用1mm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倍呢?這個決定,使該公司第十四年的營業額增加了32%。

  啟示:一個小小的改變,往往會引起意料不到的效果。當我們面對新知識、新事物或新創意時,千萬別將腦袋密封,置之於後,應該將腦袋開啟1mm,接受新知識、新事物。也許一個新的創見,能讓我們從中獲得不少啟示,從而改進業績,改善生活。

【哲學小故事】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