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猜謎導引

  師:老師有個謎語,請大家猜猜。

  謎語:水裡看是一個洞,岸上看是一張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東。(打一交通設施)

  (學生數人發言,都猜到謎底是橋,並說明了猜謎理由。教師由此談話:是啊,橋是聯絡河兩邊的,其實我們剛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們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之橋,友誼之橋。)

  三、揭題

  1、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

  (教師板書課題,邊寫邊教“峽”的書寫,“山字旁”要寫得瘦些。)

  2、生讀題,教師問學生讀了課題後有什麼問題?

  生:生命橋是從哪裡到哪裡?

  生:生命橋指的是什麼?

  ……(教師根據學生的“生命橋指的什麼”這個問題引入文字:那麼,就讓我們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反饋:

  (1)(教師出示詞語認讀。)

  我能讀準,我能讀懂:步履間隔凋零暫停身軀襲擊空曠輾轉血脈白血病骨髓移植

  a、師:在這些詞語中,你讀懂了哪些詞語?

  (生數人回答,主要著眼於字形、字音和自義。其中“骨髓”這個詞讀錯的人較多,教師作了強調,但在後來的反饋中還是有學生讀錯,教師自己也老是讀錯。還對“間隔、暫停”等詞正了音。還有學生提了幾個容易寫錯的.字,教師課件出示了“襲、暫”的田字格。)

  b、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步履”,教師作了引導。

  (2)、(教師出示句子認讀。)

  我能讀準,我能讀通: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這個句子中包含5個生字,誰能讀準?

  (生數人朗讀,師生共同評議。好幾個學生“白血病”的“血”讀錯,教師正音,但感覺引導得還不夠,其實在三下冊《她是我的朋友》中就出現了血的兩個讀音,區分應該還是比較明顯的。)

  五、結合“談何容易”研讀課文

  1、師:救這個青年容易嗎?從課文中找到相關詞語。

  (生數人回答,答案有“談何容易、終於”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理解讀)

  師:為什麼這麼不容易找呢?從文中找到有關句子。

  反饋:

  生1: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生讀時不理想,鼓勵後再讀有進步,表揚。)

  發散:小錢可能會在哪兒找骨髓?(在學生的回答中理解輾轉。)

  (拓展小資料:我國大陸的骨髓庫起步較晚,人們對骨髓的知識欠缺,意識淡薄。目前捐獻者庫存資料加起來還不到3萬份。而臺灣有目前亞洲最大的骨髓庫,庫存資料30多萬份。)生3: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

  (從哪兒體會到不容易。)

  六、小結課文,結合“談何容易”。

  課後感想:

  總的來說,這節課上得還可以,教師自身的素質比較好,富有激情,而這樣的課,情的渲染應該是比較重要的。在設計中,教師重視了文字中詞語、句子的朗讀、感悟,符合中年級的教學要求。在上課過程中,教師比較關注學生的生成資訊,引導得也不錯。但是,正如張祖慶老師所說的“在當下的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忽視整體的現象,這種整體的缺失,大致表現在以下三個層面。第一,很多老師往往在學生還沒有對文字獲得整體初步感悟的前提下,就急於進入對課文區域性的分析。這樣的分析,肢解了文字,使得學生的理解缺乏一種整體感。第二,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某一部分的時候,喜歡孤立地在螢幕上展示某個句子,而不是將之放在整個文字語境中去解讀。第三,忽略對最後一個整體的迴歸。課文一段段分析完了,往往教學的任務也完成了。”我想,這是一節第一課時的課,初讀部分時的整體感受文字是否有缺失現象?過早地切入文字的深讀研究,對於不少中下生來說,是否合適?

  因為自己以前都是教低年級的,對於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涉及不夠,對於四年級,我還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