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藝術> 《旅行的藝術》讀後感

《旅行的藝術》讀後感

《旅行的藝術》讀後感(集合3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旅行的藝術》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旅行的藝術》讀後感1

  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的《旅行的藝術》一書,是一本關於旅行的書,但它不同於一般的旅行類書籍。它的目的不是向讀者介紹有哪些美麗且值得一去的風景地,更不是告訴讀者如何做旅行前的攻略。我個人感覺這本書更像是作者自己關於旅行這件事的自問自答。他疑惑於人為何想要旅行、選擇旅行地的原因或動機,以及如何旅行、旅行時人的狀態、旅行的作用或意義等一系列問題。然後從文學、藝術、等角度出發,以自己的旅行經歷為參考,對自己的疑惑進行了自問自答。也許聽我這麼說你會覺得這是一本有些枯燥的書,有些說教傾向,其實並不。我覺得這本書更像是作者自我解惑的過程,這是一本偏向一個散文或隨筆類的文學讀物。

  原文分享部分:在生活中別的場合,他們原本謹慎,敢於質疑,但在閱讀這些圖片時,他們卻不假思索,變得異常的天真和樂觀。

  如果說我們往往樂於忘卻生活中還有眾多的我們期待以外的東西,那麼,藝術作品恐怕難逃其咎,因為同我們的想象一樣,藝術作品在構型的過程中也有簡單化和選擇的過程。藝術描述帶有極強的簡括性,而現實生活中,我們還必須承受那些為藝術所忽略的環節。

  我開始發現了一種我所未曾料想到的事實:那個呆在家裡鬱鬱寡歡的我和現在這個正在巴貝多島的我之間是連續的,並無二致;而與這種連續性相對應的是風景和氣候上的非連續性——在島上,甚至這裡的空氣似乎都是用一種甜潤的、全然不同的物質生成的。

  這裡出現了另一矛盾情形,只有當我們不必親臨某地去面對額外的挑戰,我們方能最自如地置身其中。

  讀完這本書,讓我想起了一句關於旅行的話: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為什麼對大多數人來說這種說走就走的旅行很有魅力?我想,也許是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說旅行就是一種衝動,一種被照片、宣傳冊、繪畫、文字、音樂等吸引的衝動;或是逃離當下的衝動。這種衝動給了我們一種幻覺或錯覺,讓我們以為旅行就像是所有完成後的藝術品,只有美好,沒有現實的煩惱。

  我想起了我幾年前的西藏之旅。那次旅行源於我在高中時在《國家地理》雜誌上看到的是幾張西藏的照片。於是,我對西藏產生了一種幻想,覺得我此生一定要去一次西藏。可真正開始時,過程中有很多不在我幻想中的麻煩和日常,有很多次讓我覺得後悔。甚至可以說,當時的我覺得還不如不去,就讓自己保留幻想的美好。但事後回想起這次的旅行,我卻又覺得很美好,總想要再去一次。

  也許這就像作者書中所說的“原來,在這種意義上,回憶和期待一樣,是一種簡化和剪輯現實的工具。當然,就像也正如作者所說:只有當我們不必親臨某地去面對額外的挑戰時,我們方能最自如地置身其中。

《旅行的藝術》讀後感2

  在我的人生中,旅行,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娛樂活動。如果一個人的視野僅僅侷限與他的家、小區、城市,那麼這個人的生活便是狹隘的。旅行,便能拓寬人的視野。無論是距離遠近、時間長短,旅行都是有意義的,而旅行的藝術,也正在於旅行途中的`細節,以及從這些細節發展出的各種想象和體驗。

  英國才子德波頓的《旅行的藝術》便是這樣的一本關於旅行的細節、意義和追求的隨筆集。他在文字中常常會流露出一種對於旅行的細節的發現。比如,在第一章裡,他便提到:“…一目瞭然,公路彎曲,繞過山頭;河流延伸,通向湖泊;電纜從發電廠一直通到各個城鎮…”這些日常在我們的生活中極其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之美,在德波頓的隨筆集中隨處可見。德波頓的旅行,不僅僅是看看風景、拍拍照、感慨兩聲這麼簡單,而是在不經意間連續發現的各種各樣的細節的精神體驗。

  德波頓提到:“好奇心像是由一連串向外拓展、並且有時延伸到深遠處的小問題所引起……”而細節,便是這樣的一個個小問題、小現象,而據此聯想出的關於大自然的想象,才是旅行真正的思想上的和精神上的精髓。

  在第五章《鄉村與城市》中,描述了他在英格蘭湖區的旅行中的關於華茲華斯和大自然的聯想。這是個令人浮想聯翩的段落,在湖區相隔僅僅幾公里的兩個地方——大朗戴爾河谷和安布賽德鎮,景象便是截然不同的。雖然都屬於湖區這個大自然中的地方,但是安布賽德鎮裡,小酒館、商鋪到處都是,報紙和書刊上登的是倫敦的最新政治局勢,儼然就是一個喧鬧的大都市在鄉間的的縮小版,毫無大自然的風景;而漫步於大朗戴爾河谷中,大自然的氣息撲面而來,迎風而動的是橡樹、松樹,雨點砸在淡藍色的湖面上,濺起水花、泛起波瀾,聽著那叮叮噹噹的聲音,在望著遠處的鬱鬱蔥蔥的大山,人才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細緻入微的景象。

  旅行,是一種藝術,它讓人無論是在還未開發、無人居住的野外進行探險,還是在文化古蹟、歷史名勝裡遊覽,還是在思想裡來一場不用行囊、不用出門的德·梅伊斯特式的“臥室旅行”,都能不錯過任何一個細枝末節的美妙景象,和這樣的美妙所發散出的各人自己的聯想,也許這就是旅行的奇妙之處吧!這是多麼令人期待的時刻,也是應該在記憶中被永久儲存下來的。怎麼樣,你準備好也來一場有藝術的旅行了嗎?作者:不靜的靜山

《旅行的藝術》讀後感3

  沒有無緣無故的開始,也沒有隨便跌撞的巧合。之所以閱讀這本書,是在自己即將畢業之際,在正式踏入社會之前,可以抽出時間出去走走,去做一個畢業旅行。至於為什麼去旅行,從旅行中可以收穫點什麼,我想從這本書中,已經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旅行的出發點很簡單,可能僅僅是因為一幅畫中美麗景色的吸引,恰好這時也厭倦了現在的生活與環境,在嚴冬裡想象夏日,在《冬日豔陽》的畫冊封面中找到了嚮往的地方,那便決定去吧。或是好奇心驅使我們一探究竟,亦或是認為自己目前的生活有違自己邏輯,去尋求與自己性情與邏輯必然的契合。總之,我們有很多種原因促使旅行,但必須瞭解自己是為什麼去旅行,這很重要,接下來會解釋重要的原因,說走就走的旅行是不現實也不可取,極少部分人可以將旅行作為生活的全部,絕大多數人旅行之後還是要回歸原本的生活,如果可以,在不打擾目前生活的情況下出去走一走,未嘗不可。

  影響旅行的因素很多,心態,情緒,矛盾等等。消極的心態在即將踏上旅行的時候,會覺得旅行非常痛苦疲憊,大量地行李,路線的規劃,都會否定旅行本身。以及一種恐懼,兩種矛盾,即將去曾經僅僅是在書本畫冊上了解的地方,萬一差別很大,有桲腦中的想象,萬一一模一樣,這次旅行本身是否已經失去了意義。在旅行途中與同伴或其他人發生矛盾,致使情緒上的灰暗。半途而廢或是形態或意識上的不完整都不是想要的旅行。我想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當然,風雨兼程的本身已經是旅行的一部分。

  真正美的畫面很少,常常因為一張一段美麗畫面的吸引而旅行,但不得不說,在旅途中真正美的畫面就那麼幾張,寥寥無幾,但為了追求這寥寥無幾的畫面,在其背後付出的艱辛是人們所忽略的,是否可以為此,付出很多,一路堅持,我想一開始就想明白為什麼去旅行,那任何困難都不是問題。

  應該擁有旅行的心境,什麼是旅行的心境?感受力或許是它最主要的特徵。我們懷著謙卑的態度接近新的地方。對於什麼是有趣的東西,我們不帶任何成見。我們也許會讓當地人感到不解。因為我們在馬路上或狹窄的街道上,欣賞那些他們認為有些奇怪的小細節。我們冒著被車輛撞倒的危險是因為我們為一座政府建築的屋頂或是刻在牆上的題字所吸引……。書中給出的答案在我心中無懈可擊。

  旅行之後,依舊要回歸本身,更熱愛現在的生活,珍惜現存的美好,不需要準備,不用舟車勞頓,現在完全可以做一個室內旅行家,仔細欣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每個珍惜的畫面。能透過旅行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好的審視和定義,這才是旅行最值得收穫的。正如在書的結尾所寫,讓我們在前往遠方之前,先關注一下我們已經看到的東西。

【《旅行的藝術》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