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林/牧/漁>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精選19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篇1

  孩子們不應當把我視為老師,而且應當把我視為一個普通人,他們同這個人即使在教室以外也有很多共同的樂趣,只要求掌握知識,並打上分數——不,這是不夠的,這樣做只會產生隔閡。教育好學生的秘訣在於尊重他,指責的越多,缺點說得越多,教師的話越會失去價值……”

  每次想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都在反思我的課堂,反思我在課堂中的言行,它也時刻提醒我怎樣做一個讓學生信任、尊重的老師。

  “教育要切實以學生為中心”這是我們做教師的最熟悉不過的話了,但是真正落實起來,我們跟蘇霍姆林斯基還有很大一段差距。反覆咀嚼、品味蘇霍姆林斯基的精彩語段和教育事例,讓我們的教育更加充滿人性、充滿藝術、充滿技巧、充滿激情。

  在讀這本書和我的長期工作中,我不斷認識到,作為教師在日常工作中要勤於發現、善於發現。應多動腦子,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善於捕捉自己的靈感,並能全身心的投入。以“發現”的眼光去與孩子接觸、交流,必然會對孩子產生積極地影響,激發學生的樂趣。因此我總是想成為讓學生喜歡自己課堂的老師。課堂教學除了傳授一定的知識,還要啟發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啟發他們努力跳出課堂的範圍去閱讀、研究和思考。這就在於老師的教育素質,以前自己對看書沒有多大的興趣,讀完這本書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條。只有這樣,課堂才不會成為現成真理的灌輸與接受的地方,才會成為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實現心靈自由交流的地方。總覺得自己平時上課缺少一種東西,那就是激情。我覺得要在今後的課堂上,讓課堂成為自己表現得舞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他們的教育技巧的最主要的特徵就是表現自我,即把自己的精神財富展示在學生面前”。

  我們縱觀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他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怎樣對孩子們的教育上了,其執著和頑強的毅力,讓我們不得不佩服。當年自己進入教育這一行業時,也曾滿懷信心、雄心勃勃……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挫折的打擊,使我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這本書的出現,讓我對自己的過去有了一個反思,有了對教育新的感悟,那就是要讓孩子擁有良好健康的心態,對學生負責的老師。我認為教師的責任感,體現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體現在平時工作的細節之中。對學生負責,就要關心學生的學習,關心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在校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發現問題,及時耐心地進行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對學生在校的每一天負責,對學生的一生負責。

  蘇霍姆林斯基有這樣一段話:孩子們所喜歡的是那種本人就喜歡孩子、離開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們交往是一種幸福和快樂的人。這也就是告訴我們要成為一個愛學生、讓學生喜歡的老師。要想讓學生喜歡自己,首先自己必須先愛學生。課堂上,把自己的關注面擴大,關注每一位孩子在課堂上的種種表現,及時地表揚好的,指正差的,讓每位學生充分利用課堂上的四十五分鐘,學到更多新知識。課餘時間,不能吝嗇自己的關心和愛心,蹲下身子來多與孩子們聊聊天,當我們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一個孩子,我們就會以最博大的愛與理解去對待孩子,“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全面的瞭解學生,對他們做細緻入微的觀察,指導他們的一言一行,從而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可以讓我們進步,也可以讓我們明理,書籍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作為教師這一職業,應該多與書籍打交道,更應該多讀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並且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會不斷地學有所獲,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的成長,才能更好地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

  在一次次地閱讀蘇氏語錄時,都會被他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所感染,作為我們教師,只有日益深入地研究教育和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細節,只有不斷地將學習過程融入到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之中,才能成為真正的教師,才能成為學生所信賴、尊重的教師。

  放假在家中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有很多的點點滴滴讓人感受頗深。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它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到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真讓我獲益匪淺。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新增,也有用盡的時候。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讀那些教育專著,從而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上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秘。

  許多老師經過多年的教學,認為自己對所教內容已爛熟於心,沒必要再認真努力地學什麼新東西。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一、因為知識越豐富,講起課來就越內容生動有趣、海闊天空,而學生的思維就是適應生動有趣、海闊天空的;二、是知識是需要時時更新的,老的東西總會被淘汰的;三、就是教師在不斷學習中親身體驗學習過程能更加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制定學習計劃,實施教學過程中更容易作出符合實際的對策。總之教師永遠沒有理由停止學習或放鬆學習,而學習就正是在不斷的閱讀中實現。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裡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所以讓我們所有的老師都來熱愛讀書吧!我們要堅持不懈地讀書,讀教育名家的書,吸納各家思想之所長,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篇2

  科學方法是通向知識海洋彼岸的捷徑,是能力要素構成要素之一。正如達爾文所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因此,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關於教學方法作了大篇幅很有指導意義的論述。茲介紹如下:

  一、初次感知識和技能的方法

  1、直觀法。一是創設情境學習方法,即運用放影機、幻燈機、遊戲、講故事手段進行教學。二是上專門的“思維課”。帶孩子們到自然界去,到那裡去展示各種現象之間的因果關係,這有助於提高感知的技能。

  2、做中學。智力發展須實現勞動與思維的統一,活動與詞語的統一。初感知,要把看見、觀察和動手和諧地融為一體來進行設計,設法讓學生自己去發展真理。

  3、初學“三要”:一要重視自學激疑。如設法刺激學生利用前預習多發現問題。二要概念清晰。即第一次學新知識,需要特別的明確性--一點點進步也好。三要掌握學習技能。要教會學生使用工具--讀、寫、算、觀察、表達等。

  二、理解、發展、深化知識的方法

  1、理解性學習。知識記的基礎是思考,思考知識的“接合點”和線索。運用新舊聯絡方法學習新知識,更易於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是接納新知識的可靠基矗比如教解應用題,應重在理解題意,把一道應用題看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找出其中的相互聯絡和相互依存性。教定理,要努力使學生理解構成這一定理的實質的那些因素、事實、現象、規律之間的意義上的依存關係等。

  2、研究性學習。應盡力引導學生去研究和分析那些沒有明確闡述過的似乎隱藏著的因果關係和規律性。如果學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分析而獲得一些能概括大量事實、現象和事件的知識,這些知識就是極寶貴的。

  3、獨立思考。教師要多引發學生熱烈的爭論,深入地思考。學生拿著書爭論,援引資料證明自己的觀點。在這種竟賽的氣氛中,天才才能得到發揮,集體的智力生活才會變得豐富多彩,也會促使差生躍躍欲試。一定要迫使學生獨立學習,養成獨立檢查作業的習慣。

  4、高超的教學藝術。教師要有駕駛學生思維的世術。如採用把某些東西故意保留不講,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要特別關懷“差生”,堅持不打不及格分,不要讓“差生”感到自己是一個能力低、智力差的人。

  三、豐富智力背景

  兒童應從入學後的最初幾天起,就著迷一樣東西,有自己心愛的角落,心愛的活動;形成一定的生活志趣,發展自己的創造才能。要重視智力活動的陣地建設,專為學生設立“思考之角”、“幻想之角”、“難事之角”、“科學活動小組”、“創造節”等等。要保證他們有足夠的自由支配的時間,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這些關於教學方法的論述給我們的啟示是:1、有效的教育應該是建立在和諧、融洽而又充滿樂趣的基礎上的。2、“情感”是“和諧教育”的動力;教學方法是“和諧教育”的橋樑。3、激發動力與改善學法密切結合,定能促進知識與能力的同步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篇3

  暑假期間,我讀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教育選集。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讚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為的嚴厲批判。

  讀了這本書,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衝擊著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覆錘鍊,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餘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為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讀完全書後,我對蘇霍姆林斯基談到的這幾方面內容深有體會:

  一、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

  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立志從教,並取得了如此偉大的成就得益於他的啟蒙教師安娜·薩莫伊洛英娜。這位女教師在教育工作中,不僅是孩子們的老師,也是孩子們親密的夥伴。她講課時學生們都有濃厚的興趣,所教的知識常被學生銘刻在記憶之中。她常帶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引導學生思考許多問題,學習了不少東西,明白了許多道理……這使幼小的蘇霍姆林斯基不僅愛上了書本,愛上了同伴,愛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這位老師。他嚮往著自己的知識能同老師一樣淵博,嚮往能象老師一樣。從這時起,蘇霍姆林斯基逐步樹立了從事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志向。因此在七年制學校畢業時,他毅然決定報考師範院校,後來一步一個腳印,從一個普通的教師成長為一名偉大的教育家。教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學生健康成長直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良好的師德修養對學生的影響、發展作用極大。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對他們的教育做到“愛心、耐心、恆心”,直到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為止。

  二、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

  蘇霍姆林斯基在《寄語後來人》一文中,對後輩的教育同行們寄予了無限厚望,他把自己對教育未來的期望整理成八條教育遺囑,對影響學生髮展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細緻地囑咐。其中有一條,蘇霍姆林斯基特別講到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他說,要當作最寶貴的珍寶一般,保護兒童的信賴這朵最嬌柔的鮮花。它是很容易折損,憔悴和被不信賴的毒汁毒死的。作為一名教師,很少有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作為學生的家長,也極少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時,儘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點也不比大人小。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

  三、反思造就了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實踐中也曾有過這樣的失誤。那時,他剛參加工作,一個名叫斯捷帕的男孩,由於過分活潑、頑皮,在一次玩耍中無意把教室裡放著的一盆全班十分珍愛的玫瑰花給碰斷了。對此,蘇霍姆林斯基大聲斥責了這個學生,並竭力使這個闖禍的孩子觸及靈魂,吸取教訓。事後班上孩子們又拿來了三盆這樣的花,蘇霍姆林斯基讓孩子們用心輪留看護,唯獨斯捷帕沒有獲准參加這項集體活動。不久這個學生變得話少了,也不那麼淘氣了。年輕的蘇霍姆林斯基當時想,這倒也好,說明自己的申斥對這個學生起了作用。可是不愉快的事件在他斥責這位學生的幾周之後的一天發生了。這天放學後,蘇霍姆林斯基因事未了,還留在教室裡,斯捷帕也在這裡,他準備把作業做完回家。當發現教室裡只有老師和他倆人時,斯捷帕便覺得很窘,急忙準備回家。蘇霍姆林斯基沒有注意到這種情況,無意中叫斯捷帕跟自己一起到草地上去採花。這時斯捷帕表情迅速變化,先苦笑了一下;接著眼淚直滾了下來,隨後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跑著回家了…… 這件事對蘇霍姆林斯基觸動很大。此時,他才明白了,這孩子對於責罰,心裡是多麼難受。他開始意識到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不自覺地對孩子的一種疏遠,使孩子感到了委屈。因為孩子弄斷花枝是無意的,而且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願意做些好事來補償自己的過失,而自己卻粗暴地拒絕了他這種意願。對這種真誠的、兒童般的懊悔,報之於發洩怒氣的教育影響,這無疑是對孩子的當頭一棒。

  此後,蘇霍姆林斯基吸取了這一教訓,在以後的工作中很少使用責罰。通常,他對由於無知而做出不良行為後果的兒童,採取寬恕態度。他認為,寬恕能觸及學生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

  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自己,造就自己,完善自己。這正是做教師的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讓反思成為教師成長中的好習慣。

  讀了這本書後,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篇4

  前不久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它是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著名教育家B·A·蘇霍姆林斯基著。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也有許多心靈感觸,在此談談我的體會。

  “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溼的土壤裡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書中提到這個問題就是興趣的培養,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變得枯燥無味,產生厭學心理,從而影響數學教學的效果。

  “追求知識的願望,是靠兒童的雖不輕鬆然而快樂的、誘人的、出於自願勞動所創造的千萬條根鬚日以繼夜、不知疲勞的工作來滋養的。然而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兒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時候,他的勞動才能成為快樂的、誘人的、自願的勞動。必須使兒童感到自己是一個勞動者,使他為自己的努力所達到的勞動成果而感到自豪。培養自豪也就會意味著在兒童心靈中樹立一種要成為思考者的願望。”數學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重要的一環,從教學心理學角度上講,如果抓住了學生的某些心理特徵,對教學將有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興趣的培養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興趣能激發大腦組織加工,有利於發現事物的新線索,並進行探索創造,興趣是學習的最佳營養劑和催化劑,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對學習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維活動是最積極最有效,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學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外,更重要是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做為數學老師應努力使學生熱愛數學,才能對學習有興趣,只要有興趣,才能學好數學。因為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慾望的基礎,我在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激發學生興趣。我認為人們對知識的認識和積累,都是透過觀察實踐而的不到的,沒有觀察也就沒有豐富的想象,也不可能有正確的推理、概括和創造性,所以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去觀察、去思考,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即增加了數學的趣味性,又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數學教學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主動積極的學習,才能有效的培養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知識智力興趣關係密切,有意識的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熱愛學習與情感,並對所教學科產生興趣,因此,老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順利掌握知識,體驗成功後的樂趣,增添學習興趣,使設計的教法符合學生的學法,持之以恆地結合知識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引和訓練,使學生掌握求知識的鑰匙,可以增添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篇5

  暑假裡,我拜讀了《走進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教師的典範,做人的榜樣,世界教育大師。他的“盡義務”、“給予”、“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奉獻”思想,他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優秀人才”、“培養真正的人“、”我把心給了孩子們“等思想讓我在暑假裡時時反思自己兩年教書生活裡的點點滴滴。他經歷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記錄、總結自己的教育實踐,形成了豐厚的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經驗。透過遍遍閱讀,我一次次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的精神洗禮,接下來從以下兩方面進行闡述。

  一、 人是財富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優秀人才,“如果讓每個人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那麼任何人都可以達到全面發展的最高階段——不僅在創造物質財富方面,而且在創造精神財富方面,成為一個無與倫比的優秀人才“。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接受並將無私的愛奉獻給每個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愛因斯坦。

  我認為,在當今的大環境下,做到真正意義的“愛學生”,不摻雜任何雜念,這真的是一種教育理想。坦誠的說,我覺得我沒做到。我經常因為學生不良行為屢教不改而費解進而怒火沖天,經常因為學生一道題“百講不得其解”而憤怒。雖然多數時候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大發雷霆,不去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但做到這樣是遠遠不夠的,不傷害他們和發自內心的愛他們,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這兩種心理狀態所表現出來的直接行為哪怕是一個眼神都是完全不同的。我真的會因為這些而對他們有條件反射的不喜歡。因為學習不好的孩子往往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協調,經常會做出讓人憤怒的事情。我覺得這樣真的不應該,其實這種憤怒正是對發展中的孩子不能正確對待的表現。每個孩子每天都是新的,因為他們每天都在變化,正在成長的孩子很容易被改變。“我們也曾經是孩子”這麼淺顯的道理,當我面對孩子的時候往往被拋在了腦後。這就是與真正的“好教師”的最大差距。自己真的還需要深刻的反思與“修煉”。

  二、遊戲與休息篇

  遊戲在兒童生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遊戲既能給兒童帶來快樂,也能展現出兒童的創造才能。沒有遊戲,兒童就沒有完滿的智力發展。孩子們在遊戲中邁上認識階梯的第一級,他們的智力生活受著美、故事、音樂、幻想、創作和遊戲的鼓舞。凡是激動了他們情感並因美而吸引了他們的,都深深地印在了記憶中。關於休息,一天中的幾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是一個人精神生活最為複雜的時間。使學生在學習和體力勞動以外的幾小時,充滿著活躍的、令人振奮的思想以及深厚的道德情感、智力情感和審美情感。兒童在休息時間的精神興趣越濃厚,那麼學習、上課時的腦力勞動便越能吸引他。而現在的兒童,每天滿滿的輔導班生活充斥著孩子們的生活,只能說現在的孩子離休息與遊戲越來越遠了。

  此書的開頭, “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時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恩呢該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值得我們每個年輕教師去領悟。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篇6

  這學期我參加了班主任培訓班,我讀了方老師推薦給我的《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一書,真是獲益匪淺,作為一名班主任,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尤其與學生的相處中,更是摸不著頭緒,但看了這本書後,在某些方面,有了一些啟發,書中的每一個章節,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故事,無不在教育著我們,如何當好一個班主任,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家長放心,學生喜愛的班主任。

  蘇霍姆林斯基把老師熱愛學生視為“教育的奧秘”,他的座右銘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他認為師愛是教師發自內心的對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信任、期望、賞識以及盡責的美好情感,當學生感悟到這種師愛後,便會激發出積極向上的熱情,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他提出:“如果每個兒童的喜悅和苦惱都敲打著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關懷和擔心,那你就勇敢地選擇崇高的教師工作作為自己的職業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創造的喜悅。”正因為愛,所以會有創造的喜悅,正因為有創造的喜悅,所以對教育、對學生更加充滿愛的情感。正像書中自序中寫的那樣:我想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做一名這樣的老師。

  一、做一個讓學生喜歡自己課堂的老師。

  課堂教學除了傳授一定的知識,還要啟發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啟發他們努力跳出課堂的範圍去閱讀、研究和思考。這就在於老師的教育素質, 以前自己對看書沒有多大的興趣,讀完這本書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條。只有這樣,課堂才不會成為現成真理的灌輸與接受的地方,才會成為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實現心靈自由交流的地方。總覺得自己平時上課缺少一種東西,那就是激情。我覺得要在今後的課堂上,讓課堂成為自己表現得舞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他們的教育技巧的最主要的特徵就是表現自我,即把自己的精神財富展示在學生面前”。

  書中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樣一段話:孩子們所喜歡的是那種本人就喜歡孩子、離開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們交往是一種幸福和快樂的人。要想讓學生喜歡自己,首先自己必須先愛學生。課堂上,把自己的關注面擴大,關注每一位孩子在課堂上的種種表現,及時地表揚好的,指正差的,讓每位學生充分利用課堂上的40分鐘,學到更多新知識。課餘時間,不能吝嗇自己的關心和愛心,蹲下身子來多與孩子們聊聊天,多與孩子們做做遊戲,讓自己融入到孩子們的童真世界中,讓孩子們覺得自己的老師像個大姐姐,像個大朋友。當我們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一個孩子,我們就會以最博大的愛與理解去對待孩子,從而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教師。

  二、做一個讓孩子擁有良好健康的心態,對學生負責的老師。

  教師的責任感,體現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體現在平時工作的細節之中。對學生負責,就要關心學生的學習,關心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在校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發現問題,及時耐心地進行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對學生在校的每一天負責,對學生的.一生負責。

  三、做一個懂得堅持的老師

  以上內容如果缺少了“持之以恆”,那麼無論你付出多少努力終究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的。我認為,做班主任不需要多麼聰明,智商一般就夠用,重要的是“一要認真,二要堅持”,其實這是做人做事要做好的基本要求。什麼是成功呢,“成功就是將簡單的事情重複做”。教師一時或一天踏實認真去做並不難,難的是節節、日日、週週、每個學期、每個學年都達到踏實認真,勤奮用心。認識育人是一個具有長期性、複雜性的工程。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因此,對於學生的成長,我們只能循循善誘,耐心培養,而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長。我們所強調的只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加傳統的優秀做法才是有效的就是這個道理。教師沒有耐心的、與學生面對面的、精心和經常的輔導,是不可能取得理想成績的。即使是做指導者也必須深入學生,去指導才行,不付出勞動,天上不會掉餡餅。

  特別在轉化後進生的過程中,教師更要耐心細緻,在尊重、理解基礎上提出可接受的要求,使其有反思的餘地,有改正缺點或錯誤的機會,促使他們克服各種困難,衝破各種阻礙,履行自己的義務從而在某方面取得進步。同時,老師還要加強養成教育,不斷激勵,使學生把老師的要求轉化為自覺的行為,這樣才能使學生不斷進步。

  班主任的工作複雜而又多面,我的片面之詞也許根本不能概括我對本書的所有感慨與感激,在繁雜而勞累的班主任工作中他就像一盞明燈引領著我得到更多的收穫和啟發,從而經常審視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蘇霍姆林斯基的遺囑中說:用知識哺育自己。教師只有不斷進修提高,不斷洗滌自己逐漸被世俗雜務蒙塵的心靈,用自己的真心換得孩子的真情,此時,我相信,你就是一名真正成功的班主任!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篇7

  讀一本好書能夠發人深省,是讀者產生共鳴。學生時代,常會在寢室裡和室友分享自己喜歡的書籍,如今踏上社會,瑣碎的事情多了,那些我想要看本好書的心情也漸漸的少了。本學期,園領導給我們創設了專用的閱覽室,投入資金購買了很多關於幼兒保健、飲食營養、學前教育方面的書籍,當然還有很多富有人生哲理的書籍。每週一中午空班的時候,我們幾個同事就會約好一起去看書,這又彷彿回到了校園時代與同學一起看書的日子。這次我又細細的品了品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又使我有了新的體會。

  蘇霍姆林斯基撰寫的寫本書中,一共對教師有100條建議。其中第二條就是在論述教師的時間的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書中舉例說一位女教師的來信中表示:“是的,沒有時間!”——這是教師勞動中的一把利劍,它不僅傷害學校的工作,而且損及教師的家庭生活。作者又舉例,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公開課,由於他上的太出色,聽課的教師與視導員聽得太入迷竟然忘記了記錄。課後,聽課的教師對他說:“你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了,您的每一句話都是那麼有感染力,你花了多長時間準備這節課?”那個老師老師回答:“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但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說現場準備只用了15分鐘。”讀到這我產生了很大的疑慮,什麼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呢?為什麼那個老師說我準備了一輩子?”繼續往下讀,我才知道“終生的備課”原來是讀書,他不是為了上一節課而去準備,而是將自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閱讀過程中所積累的知識告訴給他的學生。再想想自己的備課,我只是在單純的為準備一節課在備課,單純的在備學習活動中的素材點,怎麼樣和這個老師一樣,將自己所知道的東西與教學結合起來了,這是我要思考的東西。聯想到大教研中觀摩佳佳老師的一節活動《小兔找太陽》,一節原本簡單的語言課《小兔太陽》竟上成了一節綜合活動,活動中包括語言、計算、科學,充分發揮了孩子的想象力與記憶力。當孩子說道月亮有時也是“圓圓的、紅紅的”這個現象時,她也應將月食這個現象應答自如。活動後還留給幼兒探索的機會,讓孩子們思考“為什麼太陽能熱水去需要太陽”使整個活動有了延伸,有了新的知識點。能上出這樣好的優質課離不開教師的實踐經驗,更離不開教師本身的知識水平,才會在孩子提出疑慮的時候應答自如。

  書中表明,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的讀書,不斷的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裡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1,那麼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為20:1,30:1,50:1。這一切都歸功於讀書。現在回想,為什麼園領導和組長讓我們看《教師成長手冊》、《課程綱要》,給我們創設閱覽室、讓我們多看書,這都是有原因的。在沒有弄懂原理知識、不掌握孩子年齡特點的基礎上去盲目的備課、上課是不會產生優質課的。

  作《給教師的建議》,真的讓我受益匪淺。我知道做為一名新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一定要多看書。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閱讀過程中吸取他人的教學經驗,叢中取長補短使自己的頭腦更加的成熟。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篇8

  蘇霍姆林斯基的《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一書1973年由莫斯科教育出版社首次出版。本文選自本書的第一次講話的第二節。這位前蘇聯的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在世界教育領域享有盛譽。他的教育理論豐富全面,細緻入微,生動具體。引入我國後,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對當前我國的教育改革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這篇文章,內容詳實,針對性強,有理有據,令人信服。語言平實、質樸、簡潔、明快。具體闡述了集體的教育信念和教師的個人創造的關係。表明了學校工作只有在實踐中解決才有改進作用。只有在教育的日常生活中抽出來的教育思想,才能指導我們的工作有所創造。

  “教育思想,形象的說,就是教育技巧得以在其中展翅翱翔的空氣。”這充分說明教育思想的指導性、伸展性、重要性。我認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不能只通曉教育理論,還應該瞭解國內外教育思潮,如,瞭解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醫療、養老、儲蓄等發展水平。特別要熟悉國情,不能生搬硬套,要大量吸取國外的先進經驗和最前沿的教育教學理念,要有大教育觀,從宏觀上來分析教育發展形勢,在微觀上加以調整、控制、整合,不能只就教育論教育。

  當前,我國正在推進素質教育,我們想方設法教學生學會學習,常常也有達不到預想效果的時候,這時你的頭腦中才會有創造性的思想火花,只有思想開始震動並有所撞擊,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發現問題。我們要認真聽學生說什麼、做什麼、想什麼,“要為深刻而鞏固的知識而鬥爭。”我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低年級主要任務是“教會兒童使用一個人終身都靠它來掌握知識的那種工具”。

  我們總覺得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不敢大膽地把這一工具交給他們,其實這是錯誤的,這樣會阻止他們的精神生活全面發展,而到了高年級,卻還是把一批又一批新材料堆到學生的機床上,要求他們“快加工,別偷懶,使勁幹!”

  大家知道,勞動需要工具,而小學低年級學生要掌握的工具包括以下五種技能,“觀察、思考、表達、閱讀和書寫。”這是學生終身學習需要使用的工具,這其中觀察和思考能力是表達思想的源泉。“憑藉觀察,認識和學習才成為勞動,才能鍛煉出觀察力,觀察力這種智慧素質和智慧發展的特徵。”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表達能力才能大大提高。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哪位教師能從集體的信念出發來看待個人的工作,哪位教師就會有創造性的勞動。創造需要團隊精神,只有大家團結起來,互相學習,共同合作,取長補短,才能用集體的智慧戰勝困難,攻破教學的難題。

  教育思想成為事實需要長期細緻的工作,那麼何為教育思想?“她是一定階級或階層的人們在一定歷史時期裡對教育根本性問題的看法,包括對教育的功能、方法、目的、原則等的認識。”其中對某一問題的看法,即教育觀念,對其中一系列問題的看法,即教育思想。我們有了正確的教育思想,教育行動才能更有實踐意義。

  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把教學中的點滴收穫,成功的做法和微小的發現都記錄下來。”這樣長期堅持下去,不斷積累才能達到總結經驗的理想效果。每個人如果都這樣做,才會形成集體的教育觀念,教師在個人創造方面才能有所建樹。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經歷:就是把自己很小的小孩,用雙手拋向空中,而小孩每一次都微笑面對父母,這是因為小孩心理明白,你一定會把他接到手中而不會落到地上,其實這就是信念。這種信念在集體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將激勵每一位教師的個人創造。

  前幾天(20xx年4月),學校成立了科研團隊,推選我為“團隊”負責人,我覺得這份責任既光榮又重大,要想把科研工作做實、做大、做活,離不開集體的教育信念。如果大家都有攻堅克難的信心和決心,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雖然我們是農村學校,但我們具有潛在的發展優勢,資源豐富、內容廣泛、前景廣闊,農村“天地”大有可為。

  科研和教研要緊密結合,才能把“研究“工作落到實處。我們每一個團隊成員都是一線教師,都有切身的感受,如果把每一個人的智慧都集中到集體的教育信念中,就會形成教育合力,大家都會在集體光環的照耀下茁壯成長,每一個人都會獲得更多的發展與創造機會。

  新課程改革強調合作學習,這種做法我很推崇,也一直踐行這種利益“共同體”。合作學習是綜合性學習中常採用的一種方式。學生組成若干個小組,發揮“小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探究規律、設計思路、體驗生活,小組長是這個小集體的負責人,能力相對較強,是整個小組的策劃者、實施者和組織者。

  學生在進行協作“研究”中,教師要做充分的課前準備,指導和引導學生查詢研究問題所需要的資源。教師不是對學生放任自由,而是像放風箏一樣,緊緊地把握那條課堂“主線”,伸縮有度,遊刃有餘,追求課堂教學效果的最最佳化。

  在集體的教育信念中,我一直主張教師每週至少要集體備課一次,在集體備課中,大家能夠互相借鑑,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拓寬思路、激發靈感、設計願景,最後形成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辦法,教師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團隊”精神,為教師個人創造打下良好基礎。

  總之,做任何事情都要根據校情,需要搞好中、小學銜接,讓每個學生都能關注學習、樂於學習、有效學習,讓集體利益激發教師的個人創造,在教育教學中,更具有針對性、探索性和科學性,為將來培養出更多的適用性人才而不懈努力,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篇9

  三月份,我認真學習了《蘇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長談話》——第一次談話關於教師教師創造性勞動的幾個基本問題,透過學習,對我的教學思想和對教育的理解促動很大,現將感受總結如下: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好校長,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為一個好教師,一個好的教學專家和好的教育者。他對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精神,他對教師和學生的研究和服務精神,是他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蘇霍姆林斯基每天堅持走進教室,觀察思考老師們的課堂勞動,給予他們切實的幫助。他還親自指導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經常跟學生們談話、接觸。

  他對學困生的教育也特別值得我們教師學習。我們教師通常將造成學困生的原因歸咎於他們的智力低下,或是父母從小溺愛放縱,教育方法有問題。解決的辦法無非是有針對性地多補課,引導他們多讀相關的教科書。蘇霍姆林斯基卻認為“難教兒童並不是智力上有障礙,而是他們的觀察能力出現了問題”。他反對強迫難教兒童學會一定數量的教材,而要教他們去觀察世界,發展他們的智慧。方法轉變了,這些孩子多年產生的對教科書和補課的畏懼便會煙消雲散,課業負擔和心理壓力隨之減輕。利用兒童的好奇心去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要領導好教育和教學過程,就是要精通教育和教學的科學、技巧和藝術。想成為一個好校長,首先就得努力成為一個好教師,一個好的教學專家和好的教育者,還要日益深入地鑽研教育和教學過程的微妙細節,不斷地開闢塑造人的靈魂這門藝術的新境界。其次是隻有當教育和教學工作中的那些最重要的問題能在實踐中不斷得到解決時,才能徹底改進學校工作,提高學生知識質量和完善道德教育。第三就是不斷滋養自己思想的源泉,而這種源泉就是課堂,我們必須大最地聽課和分析課,才能對教師的教育學和教學法修養,對他的精神財富、視野和興趣作出正確的結論。其次,蘇霍姆林斯基對如何發揮領導的作用的認識很值得推崇。“領導學校工作的秘訣之一,就在於喚起教師探索和分析自己工作的興趣。”喚起這種興趣,首先是樹立一種精神,“精神”是學校中最寶貴的財富,在學校裡,沒有比教師的精神狀態更重要的事情了!而對於一位校長的“工作”來說,沒有什麼比“喚起”更重要的事情了。在本次談話中,他還明確的得出了:“我認為校長的使命就在於使每個教師都成為善於思考、勤於鑽研的研究者。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

  透過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學理論學習,使我對不斷加強學校改革的更堅定了信念,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只有提高自己多方面的素質,才能提升學校的品位。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篇10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選集。這是一部論文集,涉及內容很廣,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論文,也有勞動教育、情感教育、語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論文;有論述學校教育的論文,也有論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各種教育有機結合的論文。可以說,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結晶。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讚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為的嚴厲批判。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從17歲即開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巴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失去的一天》和《給女兒的信》《學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兒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專著都收在《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裡。

  蘇霍姆林斯基在該選集中從多角度論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養共產主義建設者”、“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聰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個觀點是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而培養這種人需要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任務,即應使“智育、體育、德育、勞動教育和審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滲透和相互交織在一起,使這幾個方面的教育呈現現個統一的完整的過程”。關於德育,他明確指出,“和諧全面發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別強調要使學生具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認為“精神空虛是人的最可怕的災難”。要求教師和家長尊重兒童的人格,全面關心兒童。他說:“如果有人問我,生活中什麼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的回答說‘愛孩子’。”他提出了“要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的主張,並努力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學校的牆壁也說話”。他同時指出愛不等於無原則的溺愛,應該用嚴格的紀律和道德規範去要求兒童,並注重透過集體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是啊,我們的學生是一本豐富的書,是一個多彩的世界,是一具活潑的生命體,每個人的成長都是獨一無二的,作為教師必須愛他的學生,相信他的學生,尊重他的學生,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發揮學生巨大的學習潛能,培養他們無限的創新能力。

  讀了這部專著,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衝擊著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覆錘鍊,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餘力的精神而感動。他對學生充滿了無限的愛,而他的這愛,來自於他的人格的魅力;來自於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毅的奮鬥精神;來自於虛懷若谷,刻苦學習,頑強拼搏,不斷求實、不斷創新的精神;來自於勇攀科學高峰,不滿足於已取得的成就,不斷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在教學中實踐活動中不斷充實、完善和發展自我的頑強毅力。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我作為一名教師所學習所要做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教育之路漫漫而修遠,讓我們懷揣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解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相信經過我們不懈地努力,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篇11

  10月是讀書月,在上級部門的引導下,我們系統全面的通讀了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專著,感觸頗深。

  要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必須提高教師素質。教師的素質如何才能提高,教師的觀念如何才能轉變,或者說,和時代相通的先進教育理念、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念從哪裡來?廣大教師要多讀書讀好書——讀書就是最好的辦法。透過閱讀教育專著,我獲益匪淺,認為閱讀教育專著是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幫助教師提高的有效途徑。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蘇聯近二十年來在國內外享有盛名而且影響極大的一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十七歲初中畢業後,就當農村小學教師,二十九歲起擔任一個農村完全中學的校長,直到五十二歲去世,始終沒有脫離學校的實際工作。在並不算長的一生中,這位有心人立志教育改革,潛心科學研究,寫出了四十多本書和六百多篇論文,理論上自成體系。蘇聯中央級和地方級的出版社,分別為他出版了兩套多卷本的教育文集。他在蘇聯教育界的地位,不亞於過去的馬卡連柯,而他的教育實踐和理論成就,甚至比馬卡連科還更豐富,更有現實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專著,像一面鏡子,字裡行間真誠地表述著作者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著。因為它充滿了精氣神,這種東西瀰漫在課堂上,會把學生的心緊緊抓牢;這種東西存在於教師心靈深處,使它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蘇霍姆林斯基用真誠的筆調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來說,一點也不顯過時。在今天教育的問題是具有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或消失。

  教師要多讀書,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讀書可以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應當成為書籍的王國。”“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愛好讀書應該是教師的職業素養和習慣。如同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愛玩具一樣,教師的第一至愛應該是書籍,只讀教材和教參兩本書的教師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為優秀教師。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高階情感,但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聯。“愛心育人”不僅是一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教育是培養生命的事業,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作為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

  透過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專著,從中悟出生動真實的道理,透過這些去更好地指導我們去教學。像這樣有價值、有意義的書籍今後還要多看、常看、反覆看。為了我們的工作更加有意義,我們有這個必要去學習書本上的精華。不斷地反思自己,總結自身不足等原因。作為老師,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去點燃學生心靈中“想成為一個好學生”的火花,愛護好這點火花,使他能熊熊燃燒起來。

  這是一次讀書的交流,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更是一次心靈的交流。我將帶著這份收穫,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學中,為教育的明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篇12

  大師曰:“不隨意識記是減輕腦力勞動的一條極其重要的途徑。不隨意識記的效果,取決於學生在認識某一理論問題的過程中所完成的是什麼樣的腦力勞動。兒童不透過專門記誦而獲得的知識越多,那麼他在記誦那些非經記誦就不能識記的東西時就越容易記住。不隨意識記是智力發展的極為重要的條件,它能把腦力解放出來用於思考,用於深入地理解事實和現象的本質。不隨意識記可以預防最大的弊病之一——死記硬背。”

  蘇霍姆林斯基談的這些,對於我們從事教學的第一線的老師來說非常有指導意義。他告訴我們什麼是隨意識記和不隨意識記。隨意識記,又稱有意記憶,是指事先有預定目的,並經過一定意志努力的識記,它具有主動性特點,適宜完成系統性和針對性的識記任務,是學習活動最主要依靠的識記型別。不隨意識記,又稱無意識記,是指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沒有經過任何意志努力的識記,這類記憶是數量最多的。它的特點是不易疲勞,但有很大的被動性、偶然性和片斷性。

  反思自己的教學生涯,我在教學中採用的“隨意識記比不隨意識記”多,常常給學生布置去讀背課文,記憶詞語的解釋等等。現在,我應該多讓孩子們學會不隨意識記。比如,生字的教學,我會交給孩子們記憶生字的方法:做動作,猜謎語,換偏旁,加一加,減一減等,教會孩子從故事中去理解詞語,從圖畫中去記憶課文的內容……為了防止死記硬背,就要加大不隨意識記的比例。對要求識記的知識,一要理解,二要思考,三要趣味化,四要擴大智力背景。

  我會記住大師那智慧的光芒:“所謂學習知識,首先意味著要善於運用知識。”杜絕讓學生死記硬背。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篇13

  蘇霍姆林斯基是當代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是他一生心血的凝聚。在這兒,我們可以聆聽到許多有益的教誨;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驗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學校裡經常會有這樣的場景:教師正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學生們認真聽著,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麼問題嗎?"教室裡一片沉默,於是教師得出結論,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單個叫起來,讓他複述的時候,往往又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於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說:"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麼剛才不提出問題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可是,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後,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並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麼,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麼目的。

  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於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麼,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是讓他們扮演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積極主動收穫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更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作為一名教師,很多人都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儘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每一天都有新的收穫。

  讀了這本書後,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他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辛勤的汗水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每個教育工作者都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熱情,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篇14

  教師,是一個擁有美譽的稱號,亦為神聖之職業。“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韓愈《師說》只是對教師的一個角色進行了闡述。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教師不僅是疑難知識的解答者,同時也是學生心靈智慧的啟發與開動者。也許只是課堂上你一句讚許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哪怕只是小小的一個手勢,只要出於真心,在他們的心裡都將會引起一陣不小的波瀾,可能,下一次他們面對你的時候會用最天真,最純真的眼神望著你,那裡麵包含著一個孩子對於你所有的敬仰與愛戴。

  我們都說,一個老師最難做到的就是去真正瞭解孩子的內心,也就是真正的知曉他們的內心在想些什麼。這項工作難就難在這是一個探索人內心世界的工作。人的心,複雜而廣闊,加上外部事物的繁瑣,教師很難去了解一個孩子。很多時候,我們不自覺地便成了知識的灌輸者和空洞知識的傳播者,以至於我們與孩子的內心世界越走越遠,最後,我們都為彼此設立了兩座毫不相干甚至互相對立的孤島,孤島上住著氣憤學生不懂事的教師和無奈老師不理解自己而自暴自棄的學生。為此,蘇霍姆林斯基親切卻又不失嚴厲的告訴每一個教師:請你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你面對的是兒童的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的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因為,只有心靈方能直達心靈,知識的傳授也不能脫離心靈的軌道。

  現在細細想來,最為一名教師的我真的很少去走進孩子的心靈,真的很少去了解孩子到底真正需要什麼。很少去思考他們到底喜歡一個什麼樣的老師,很少去探索一個孩子複雜卻又簡單的內心世界。可能真的在很多時候,我們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我們忘記了一個小小的孩子也是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的。作為教育的傳播者,或許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以心靈的純真去塑造另一批純真的心靈,以自己心靈的包容與愛去影響另一批心靈。當兩個心靈碰撞,那種震天撼地的力量即使沒有聲音沒有形態,但卻比世間任何一種東西都有力量,都有價值。

  最為一名新教師,我要走的路還很長,要面對的學生還會有很多,很多,但是,我會以一顆純真的心靈去與孩子接觸,以自己的一顆心靈,爭取去影響更多的心靈。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篇15

  這個寒假讀了《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一書,在閱讀中我被深深觸動了,文中沒有空泛的說教,沒有死板的提供教學模式,只有一句句平淡卻深入的話語,讓我看到了作者全面豐富的生活積累。為此我想去了解一下閆學老師。在對閆學老師的介紹裡我看到來自家長的一句評價是:“我們家孩子上閆老師的課都不想下課。”對於我這樣一個新教師,我真的很難想做到這樣一個目標需要多少的付出。閆老師在書中自序寫到:“當一種教育能夠讓孩子如此熱愛生活,熱愛這個世界,這種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

  當一個教師能夠幫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發現生活的美,感受到世界的永恆,這樣的教師就是真正的教師,也是最優秀的教師。我想從事這樣的教育,想做這樣的教師。”

  本來我對教師的定義還停留在將書本上的知識和自己所知生動易懂的讓孩子明白,讓孩子能主動去學習,去熱愛學習。並希望做一個讓所有孩子都喜歡的老師。看到閆老師對教育,對優秀教師的定義才覺得我還沒真正走出教室,再從一個高點走進教室,踏足深層次的教育事業。

  來說說書中“讓學生喜愛你的學科”這個觀點。其中談到“蘇步青先生在回顧自己的求學生涯時,談到了教他數學的一位中學老師。正是這位楊老師,把當時本來喜歡文史的蘇步青引上了數學研究之路。據蘇步青先生回憶,楊老師的數學課十分吸引人,給學生看了不少他從日本帶回來的數學雜誌,講解那些雜誌的數學知識和習題,這些把年輕的蘇步青深深吸引住了,他對數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幾乎把所有能夠抽出來的時間都用來鑽研數學了。從此,蘇步青走上了數學研究之路,直至後來成為一位著名的數學大師。”我認為大多數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不是本身俱來的,只有提起學生對你的學科的興趣,才能讓學生充滿熱情的學好。不管是自身具有巨大感化力的教育精神還是教學實力充足到令學生欽佩,作為教師想做到在教室中的成功必須有本事讓學生愛上自己所教的學科。每一個優秀教師都非常關注學生是否喜愛自己的學科,並且想方設法讓學生愛上自己的學科。以前作為一個學生,一直覺得遇到一個讓我喜歡又敬佩老師是一種幸福,更是一種幸運。文中也談到一個令蘇霍姆林斯基感到擔憂的一個現象是那些門門成績優秀卻麼有一門喜愛的學科的學生,這種學生缺乏腦力勞動的歡樂,會抑制學生長久的發展。

  課堂除了教學還需要管理,有時花費的精力和時間會遠遠超過在教學方面所花費的。特別對於一些十來歲的孩子,想要管理還更是難上加難。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你向自己的學生提出一條戒律,就應當同時提出十條鼓勵——鼓勵他們從事積極的活動。”與孩子在各方面接觸的時候要始終關心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一味的“不許”“禁止”,不僅磨滅了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變得孤獨,使他對周圍世界失去人應有的情感反應,更可能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最終適得其反。不要讓孩子感到教師在禁止他什麼,換個想法透過更多的鼓勵讓孩子在積極活動中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悉心的對孩子善意引導。在教學管理中,懲罰都是儘量不可取的,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儘量放棄懲罰的方式,透過話語的技巧和一些活動,讓孩子自己建立一個是非觀。教育不應該抹滅孩子的天性,需要依靠對孩子無限的信任和真誠的鼓勵來喚醒人性中的真善美。

  閆老師說“如果你不愛孩子,不愛教育,不愛教師這個職業,做教師就太苦了。”閆老師不止愛孩子,熱愛教育,而且不停的吸收著他人的知識,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並加以利用,從她的書中就可以看出她對教育事業所付出的心血。對孩子,對教育的熱愛才能成就一個不平凡的閆學。閆老師對教育的熱情應該是所有教師的榜樣,我會以其為目標,瞭解孩子,融入孩子群,在平凡中默默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篇16

  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其中有兩條建議留給我的記憶深刻,一點是興趣的秘密何在,二點是要教會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這兩點使我深有體會,並對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書中談到,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讚歎、驚奇的奇異的過程。自然界的萬物,它們的關係和相互聯絡,運動和變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創造的一切,——這些都是興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但是,在一些情況下,這個源泉像潺潺的小溪,就在我們的眼前,你只要走進去看,在你面前就會展示一幅令人驚異的大自然的秘密的圖畫;而在另一些情況下,興趣的源泉則藏在深處,你得去攀登、挖掘,才能發現它。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發現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這使我聯想到我教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些事情。文言文是我國古代用語,雖然在當時曾是交際用語,但是對於今天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確實是有難度的。而文言文又不能不學,在中學語文教科書中它所佔比例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另外,它的短小精悍,語言之精練又顯示出它獨特的魅力。如何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能讓學生主動去學,去積累它的相關知識確實花費了我很多時間去思考。後來,我覺得對於一個文言知識不是很豐富的初中生來說,如果一開始就拿又長又難的文言文去壓他,不如選擇一些又短又有趣的文言小故事去激發他們的興趣。於是我精心挑選了一些很有哲理意味又很有趣的文言小故事給學生去做,做的量一開始比較小,讓學生集體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引出故事後的道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大了。一段時間後,學生會主動來問一些問題,並開始討文言文的題目來做。我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於是花了半堂課的時間和學生談了我對於文言文的一些看法,告訴學生文言文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如果我們能夠把文言文學好,一可以繼承我們民族文化中優秀的組成部分,二來還怕學不好現代文嗎?對文言文的理解、領悟能力的提高確實對學習現代文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方式方法。不信,同學們可以試一試。現在,我的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勁頭明顯比以前大了。是啊,正如書中所言,有些興趣的源泉埋藏較深,沒有浮在表面上,你必須去挖掘它,發現它。

  書中還談到不要違背兒童的天性,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使兒童的時間充滿使他們入迷的事,而這些事又能發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又不破壞童年的情趣。這一點我也感受頗深,從中受到啟發。譬如文言文的訓練必須花時間,時間哪裡來,就是利用他們自由支配的時間,讓他們來參加訓練,使他們從中獲得知識,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技巧。在訓練的過程中,而且不能違背兒童的天性,訓練的時間不能過長,時間過長會使孩子們感到厭倦,精力沒那麼集中,效果肯定不理想。我根據這些提示,每星期只讓孩子們練習兩篇課外文言文,這樣反而可以保證訓練的效果。

  閱讀蘇霍姆林斯基一書後,我受益匪淺,對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我從中也受到了啟發,我必須多充電,多學點理論知識再去聯絡實際。我想在今後如有空餘的時間,我要多閱讀報刊書籍不斷完善自己,充實自己。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篇17

  很高興能有一本好書伴自己度過漫長的暑假,它讓我接觸到了一位教育家偉大崇高的心靈,看到了他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與摯愛,雖然這本並不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原著,但是仍能從其中引入的文字中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侃侃而談,針對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讓我有一種新的收穫和體驗。

  本書的第一章就提到了學生的個性和諧,全免發展。當前正大談素質教育,然而學生還在焦頭爛額的應付考試,教師們則為了抓一系列的指標無奈的走上了與素質教育截然相反的道路。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作,強調學校生活的核心是合作而不是競爭。並且透過活動讓學生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和集體主義對社會發展的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學思想也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他關於教學方面的核心觀點非常具有啟發性,他強調教學與教育的統一,教學與發展的統一,教師要有兩套教學大綱,要注意教學個階段的相互聯絡等。他的這些觀點貫穿於他的賞識教育和創造性學習的教學理論當中,而且他還總結了一些教學中的技巧經驗,這些對我們現實中的教學也很有指導意義,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說話的藝術,同人心交流的藝術,我堅信,學校裡往往帶來很大不幸的衝突,大多數根源就在於教師不善於與學生談話。”他認為,教學和教育過程有三個源泉:科學、技術、藝術,誰要領導好教學和教育過程,誰就要精通教學和教育的科學、技巧和藝術,使每一名青少年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

  在讀到蘇霍姆林斯基的實踐教學思想中深有感觸,他說,有些教師持錯誤的觀點,他們認為把教材講解的越明白易懂,兒童的疑問就會越少,學生對知識就會學得越深刻。讀到這我停住了,之前一直在努力追求的竟然是錯誤的觀點,反思自己的課堂,在過去的一年中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如何,可能現在就可以有一個評判了。只有讓學生去實踐,他才會掌握知識。學生得自己實踐者解決問題,好的老師是讓學生嘗試著自己去理解,去解決問題,並啊且在最恰當的時候給予指點。教學的過程是讓學生開動腦筋、激發學生自己探索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一個老師把知識說明白的過程。這時才恍然大悟,之前每個老師都在說知識落實,當時就想不明白知識落實不就是老師講明白後學生課下練嘛,錯了,蘇霍姆林斯基說了,學習的過程即思維訓練的過程注重是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實踐,課堂上應以學生的練習為主。教師越是善於給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一種解決任務的性質,那麼他們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積極的投入到這種活動,障礙和困難暴露的就越明顯,從而使腦力勞動成為一種克服困難的過程。

  做老師的,都知道“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然而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他給我們的建議是,請你努力做到不要讓知識變成不動的、死的偽裝,而要使它們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在學生的相互作用生活中、在精神財富的交流中起來,沒有這種交流就不能設想有完滿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緒的、審美的發展。所以,教學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而是讓學生學會思考,培養學生的能力。

  我們的每一位老師,都希望學生在自己的課堂上對學習感興趣,積極一點主動一點,熱情高漲一點,那麼怎麼才能把課上的很有趣,興趣的源泉在哪兒呢?你應當努力是自己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發現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離開了腦力勞動就談不上學習的興趣,也談不上學生的注意力了。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學習和效仿的。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篇18

  在跟崗學習期間,我有幸拜讀了《走進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當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寫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等教育專著。

  下面就談談我感觸最深的幾條:

  1、讓學生超過自己的教師是好教師,讓學生連自己也趕不上的教師是不好的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名言,妙就妙在讓學生超越自己。人們常把學生比作一棵小樹,教師就是栽培小樹的園丁。一旦小樹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園丁心裡何等之沒美啊!培養人、塑造人,造就人,是教師敬業樂業,奉獻進取品質的集中體會,是教師美好的理想與追求。一位好教師會發自內心地對自己的學生們說:“我希望,你們都能超過我啊!”

  2、兒童世界是美好的,要學會用心靈去傾聽、理解和感受兒童世界的音樂,不僅要當兒童世界的聽眾、欣賞者,還要當它的作曲家,要在其中創造出光明愉快的曲調。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對待兒童要充滿對人的信任與和善,要學會發自內心的關懷,“只有這樣才能在人身上創造一切美好的東西,使他成為一個理想的人。”他指出不要因為孩子的一點缺點就遮住了教師的眼睛,如果教師用幸災樂禍的態度對學生吹毛求疵,學生就會用同樣的方法令人不得安寧。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師要善於引導孩子自我檢討自我約束,並學會善意待人。

  這讓我想起他曾經舉過的兩個例子,一個是淘氣鬼烏拉在集體活動時跑到密林深處搗亂,他沒有發脾氣,而是藉此安排了一個有趣的遊戲,把全班同學帶到一個隱秘的洞穴藏起來,"我們不去找他,讓烏拉來找我們"。當小淘氣鬼發現大家都不見了的時候,害怕和孤獨讓他驚慌失措,認識到了錯誤,在無聲中進行了一次自我教育。另一個是他把學生帶到花園的一角,讓他們在窩棚裡透過觀察過路人的神態,來學習感受別人的心情。孩子們看到了姑娘的微笑感受到她用勞動創造生活的喜悅,看到老奶奶在戰士紀念碑前獻花感受到她失去兒子和丈夫的痛苦,透過一次次"察言觀色",孩子們冷漠的心變得敏感起來,他們開始關心周圍人的喜怒哀樂,學會用心靈去感受用善意來待人。

  這倆個例子讓我很受觸動,在我們的教育中多於說教少於自悟,我們常常指責孩子不應該怎樣做,卻很少讓他們發自內心的認識到為什麼要這樣做。訓斥責罵的結果是讓孩子們敵視我們疏遠我們,“恨鐵不成鋼”的“愛”使我們的辛苦付出變成了一種負擔與苦刑,這不能說不是教育的一種悲哀。有人說教育像是在照鏡子,學生的一舉一動就是我們的影子。我們寬容大度學生就會友好和善,我們遵守原則學生就會誠實守信。如果面對孩子們的錯誤我們能心平氣和疏通、巧妙地引導他認識到錯誤的後果,如果面對孩子們的冷漠我們能溫言細語甚至透過親身體驗培養起他們的"情感修養",我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讓孩子們受益終身的。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 篇19

  大學期間,在教育學等理論課程的學習中,經常會聽到前蘇聯“百科全書式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名字,對他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等書名早已熟爛於心,卻未曾仔細地閱讀過,當時的我覺得這肯定又是一些枯燥的理論和抽象的教條。而今我踏上了工作崗位,反過來再閱讀這些教育著作,卻深有體會,也能更好的與實際相結合。暑假期間我閱讀了李鎮西老師的《追隨蘇霍姆林斯基》,跟隨著他,我一次次的地走進了蘇霍姆林斯基,走進他的生平,走進他的教育思想,原來他的教育學理論寫得這樣平易而富有魅力。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心中,是沒有一個差學生,沒有一個教不會的學生的,每個孩子的心靈都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田地,而教師的責任就是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的每一個幼苗,讓他們茁壯的成長。蘇霍姆林斯基尊重、信任學生,尤其注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並指出他們是脆弱的,要小心地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要培養自尊心,只能用溫柔細緻的教育手段,自尊心是不允許採用粗暴的、強有力的憑意志的手段的的。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聰明才智在於,是孩子們把教師的意圖當做自己的意圖提出來並加以實施,一個真正的教育能手永遠也不會是孩子感到自己是一個發號施令的人。在他的眼裡,上課、評分不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活動領域,真正的教育者意味著奉獻—奉獻愛心,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讀著大師的話,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作為幼兒園的教師,面對的學生群體是特殊的,因為3~6歲之間的幼兒個性心理特徵尚未完全形成,而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尤其是屢教不改的情況下,我選擇了在集體面前去批評他,現在想想,孩子們的自尊心肯定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工作中,我經常會陷入這樣的苦惱:為啥我用心地對待每個學生,但對學生起到的效果卻是很小的,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我找到了答案:愛並不能代表一切,而應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來愛學生,用心呵護學生的心靈。

  在第二輯又見卡婭中,透過李鎮西老師的記錄,我看到了許多國內外專家對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介紹,由此可見他的教育思想在全球都得到了有效地傳播和實踐。而卡婭寫給學生們的回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教育大家的女兒,她對父親思想的傳承,對學生誠摯的愛感動著我。在信中、他用父親的“需要—困難—美好”六個字詮釋了對生活、對學習、學校和教師的看法,而作者李鎮西老師,也正如信中所言,為了這無悔無愧的一生,他追隨著蘇霍姆林斯基,用心靈來滋養學生,以為讓更多的學生得到幸福的一生而努力執著。

  李鎮西老師用樸實的文字,記錄著自己追隨蘇霍姆林斯基的過程,每一輯都給人以震撼。從他的一字一詞中,我們能感受到李老師就像一位狂熱的追隨者,我們和他一起感受著這個過程的幸福,李鎮西老師真不愧是“中國式的蘇霍姆林斯基”。他將書中所得運用在實踐中,並用生命在做教育,在追隨著蘇霍姆林斯基。平凡的文字,鮮活的生命,讓我愛上這本教育理論書籍,也讓我開始結合自己的實際,反思我的教學實踐。讓我們一起同李鎮西老師追隨蘇霍姆林斯基,懷著一顆純淨樸素的心,從事純淨樸素的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讀書心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