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日誌吧,請好好地記錄下在日誌裡。還苦於找不到好的日誌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資訊科技研修日誌,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1

  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教學、資訊科技平臺等成為活躍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主要手段。“國培計劃”為提高教師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愜機。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每個教育者應不斷地加強,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才能不斷的開拓進取,勇於創新,才不至於被社會淘汰。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高科技的發展,需要老師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利用網上的教育資源為教學服務,促進學生的發展。20xx年“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遠端培訓,從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可以說我很好的完成這次學習任務。對於計算機我可以說既熟悉又陌生,雖說經常使用,但其中好多東西都還不懂,但我對計算機特別感興趣,經過老師的講解,使我對網路世界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可以說讓我大飽眼福,大開眼界。學習中,我學會了現代資訊科技。學習是辛苦的,但我認真的去把所有內容學好,認真完成每一專題的學習任務。本次培訓時間雖然有限,但對我來說確是受益非淺。這次培訓為全縣乃至全國教師搭建了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臺,使我們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斷提高和成長。並能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熟練運用這些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孩子們的成長帶來福音。

  在這次培訓中,我不僅明白了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而且清楚地認識到隨著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再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微機網路等,開展教學。所以這種教學必然要打破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模式,而構建出適應資訊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來。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資訊科技與各學科的密切聯絡,資訊科技今後將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未來教育應溶入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最新的資訊科技,致力於資訊科技在課堂上的有效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衝擊著傳統教學模式。

  透過這次短期培訓,我深深體會到:

  1、資訊科技對教師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師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識的認識上,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充實自己。現在的學生更是聰明,他們不僅能在學校裡學習知識,還能透過電視、網路等多種途徑學到更多的知識。因而,教師必須有一種超前意識。

  2、良好的資訊素養是教師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當今社會,一名優秀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透過網路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資訊意識。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資訊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3、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在教育系統中,教育資訊是最活躍的因素。教師可以透過網路學習新知識,可以與同行交流經驗,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可以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

  透過這次培訓學習,我認識到計算機的重要性,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學到的知識進行教育教學,還要不斷學習新的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2

  為提高教學技術水平,促進專業能力發展,並貫徹執行教師繼續教育的相關政策,我在本學期參加了《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專項培訓》課程的網路學習,透過學習,我進一步認識到現代化教學技術的科學性和優越性,將資訊科技用於教學中,教師能省時省力,學生能根據直觀演示輕鬆地獲取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益。經地本階段學習有以下體會:

  一、掌握資訊化教育技術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資訊化是社會發展的趨勢,資訊化的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準,教育資訊化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大力促進教育資訊化已成為教育發展的潮流。作為一名教師,應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把握現代化資訊教育技術,是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把握資訊化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需要 將資訊化教育技術應用於教學中,有助於教師整合教育資源,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資訊教育技術是新型的科學教育技術,能彌補陳舊教學中的不足,傳統的教育手段費時費力,不利於學生在輕鬆的狀態下把握知識,不利於提高教學效益。只有充分把現代化資訊教育技術用於教學中,才能提高教學效益。

  三、積極應用資訊化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技能的需要 實踐是學習的目標,也是提高應用能力的手段,教師只有在實踐中充分利用現代化資訊教育技術,才能在應用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在不段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中學習並提高自身教育技能。

  四、終身學習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社會在不斷進步發展,資訊化技術也在不斷更新,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止步不前,那麼就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就不能勝任教育工作,要認清形式,勇於挑戰,樹立信心,不斷學習,用新知識和新技術來完善自身素質,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實現自身教育水平得到持續發展,在不同階段都能勝任教學工作。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3

  這次能參加全省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能力提升培訓是一件很欣慰的事情,透過這近一個月的培訓學習,聽了很多專家的講座、培訓老師的指導、參與了同學之間的各種討論與交流,我研修必修課程,同時也積極完成了老師推薦給我的選修課程,讓我學到了很多大學時候和自己一人沒辦法學到的知識,讓我們的知識得到補充與更新,真的是受益匪淺。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因為學校教學資源有限,教學環境和學生條件不足,以致使用多媒體教學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我還是努力嘗試,只是效果沒有預期的好。透過此次培訓認識到了自己之前教學中的一些不足,為自己以後的教學提供了很多新的方法,對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有很大幫助。

  一、透過培訓,讓我又一次很好的學習了白板及其應用,以及微課,excel,等。讓我深刻的瞭解到白板在教學中的好處,雖然我對白板還不是很熟練,但我還會繼續學習,爭取更好。讓我更進一步學習了資訊科技整合在課程中的應用與好處。

  二、這樣的培訓,讓我們在家裡在學校就能學習,就能與各地知名專家對話,就能與各處同學交流,隨時隨地都能為自己的知識庫補充新鮮的血液,達到更好的“新陳代謝”,這就是國培的好處,就是我們資訊科技的應用,國培拓寬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智慧。透過國培,我們的思想和眼光不再侷限於小世界,能夠想得更多看得更遠!那麼這些方法與知識我們就可以加以轉換傳遞給我們的學生,讓我們師生更好的適應資訊時代的生活。

  三、這次培訓告訴了我們,我們應該取長補短,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把我們學到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新思想、新技術應用到我們的教學當中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我們要勇於創新,打破傳統!

  總之,每天的研修,讓我對自己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發現了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不斷研修,好好應用資源,爭取把最好的最優的傳授給學生,讓我和學生共同進步!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4

  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研修總結

  這次XX區中小學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收穫頗大。資訊科技教育是中小學的選修課,透過開設資訊科技教育,意在增強學生的資訊意識,培養學生具有收集、傳輸、處理、應用現代資訊的能力和具有應用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技術進行學習的能力,而教師透過資訊科技則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

  一、 更新了教學理念

  這次培訓的主要內容是掌握教育資訊化應用能力。透過這次培訓,我進一步樹立了 “教育資訊科技為學校教育教學服務”的理念;我明白了資訊科技和學科整合使教育教學賦予更多的內涵,能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有利於教師專業發展,改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方式,使我們的課堂更具活力,使我們的教學更具實效。

  二、提高了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這次培訓前,先做了網上設定的問卷,網站根據回答的情況建議你選擇你學習的科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根據所需來學習,極大的調動了老師學習的自覺性。對我而言,提高了蒐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學到了整合和開發教學資源的方法以及傳輸和管理教學資源的方法;提高了資訊科技與中學思想品德學科的整合能力。這對我今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大有裨益。

  三.指明瞭未來努力的方向

  積極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用以指導實際的教學工作,向新課改的目標不斷努力。在教學過程中,改變灌輸知識的思想,更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幫助學生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利用資訊科技手段,與其他學科有效整合,使學生更喜歡、更容易接受、學到更系統、有價值的知識。

  透過這次學習,使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使我認識到做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並致力於把它們應用於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同時必須看到仍存在許多不足亟待改進,必須時時檢視自己,不斷完善,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5

  透過本次資訊科技的學習,讓我對過去的教育教學產生了許多的感慨,透過學習,本人瞭解到自己過去在教育教學中許多不足,提高了對資訊科技教學認識。現主要從教學方式方面總結如下: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由過去的管理者、主導者、為現在的組織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由施予者轉變成引導者,從講授走向學生中間,參與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體會共同成長的快樂。面對飛速發展的科技知識,在今天教育資訊化的平臺上,教師的絕對權威已不復存在,因而教師作為終身學習的首當其衝者具有非凡的意義,在今天自然地成為教師的行為。

  二、教學策略的轉變,研究適應學習方式轉變的教學設計的改變,構建符合現代學習方式轉變,開發、利用現代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學習提供平臺,探索、平時作業形式的改變,為學生提供實踐場、體驗場,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快樂。學生的作業從昨天的複習知識、鞏固加深這一學習的延伸階段變成產生疑問、探求解答這一貫穿學習全過程的活動。

  三、教學方式的轉變,重情景、重民主、重過程、重引導、重體驗。要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營造輕鬆愉快、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學生學得生趣盎然、主動積極,創造力得到了培養。還課堂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探索地方,這是現在教師們追求的一個境界,即使一個細節也不放過。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感悟、表達:可以用詞語描述;可以用動作表演;可以用實物演示等等。這種教學設計,拓展了學生思維,真正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

  四、教學呈現方式的轉變,注重資訊科技與其它各學科的整合,為學生學習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資訊高速公路,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注重了教師資訊素養的培養和提高,進行培訓,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基於資訊科技的網上學習已經成為眾多教師探索的課題,因此可以創造了豐富多樣的課型。常識課堂的開心詞典等都是生動有效的形式。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6

  我參加了20xx年10月至20xx年1月的xx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專題培訓。這次培訓,我感觸很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走到了我們身邊,認識到課堂上要把資訊科技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之中,充分發揮計算機工具效能,利用網路資源,蒐集資訊、處理資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另外我體會到教育對教師在專業知識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進入21世紀,知識總量呈幾何數增長,俗稱“知識暴炸”,專業知識更新之快,使得一些專家昨天還是專業知識的權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說我體會到作為一名年齡偏大的老教師,如果不努力實現在專業方面發展,將跟不上不斷變化的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教育專業發展不僅要幫助教師更深刻、靈活地理解學科知識,還要幫助教師理解學習者的言行,掌握關於學習的知識,瞭解可用的課程資源和最新教育教學技能技術,並培養教師對實踐進行分析和反思的習慣和技能,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無精打采的教學氣氛。它使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變成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教學的組織者,教師和多媒體、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組合成了一個合理、協調、有創造性和發展性的學習整體,從而使學生的學習不再枯燥乏味、了無生趣。如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詢資訊)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並利用資訊科技完成任務。

  最後,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較大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透過現代教育媒體,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是一種積極的,合作的教學模式,由於其視聽結合、手眼並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遊戲的內在感染力,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最終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做到自主學習、衝學習和高效學習。在現行教學中恰當、正確地使用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難點,對最佳化數學教學起著顯著的作用。

  傳統的教學手段似乎就是那麼單調,黑板加粉筆。由於有些學科自身的特點,沒有那麼形象、生動、具體。學生起來有點枯燥無味,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隨著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確實給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多媒體計算機把語言、聲音、圖象、文字、動畫、音樂等經過處理後,形成一種全新的、圖文並茂的、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教學資訊,彌補了以往課堂教學中的某些不足,對教學中重點的講解、難點的突破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同時,化抽象為具體,更加直觀和具體地將資訊傳達給學生,不僅把學生的聽覺、視覺等一起調動起來,使學生成為主動參與、發現、探究和建構知識的主體,這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課堂效率。

  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並把這次所學的內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努力提高教育質量,讓學生快樂成長。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7

  教育心理學指出:增強興趣、激發動機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有興趣,學生才會聚精會神地學,才能持久地熱愛所學的學科,化平淡為熱烈,變枯燥為有趣。

  提到資訊科技課,恐怕很多資訊科技教師都有一個感觸:學生愛上資訊科技課,但不愛學資訊科技知識,愛上課的原因多數是因為可以趁老師不注意玩一玩遊戲,遊戲也就因此成了資訊科技教師的一個勁敵。資訊科技課與其它課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小學資訊科技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下面就結合我實習的經驗,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遊戲入門,自覺學習。

  小學生對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機器貓打字》,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打老鼠”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於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徵,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資訊科技課的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一些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作有針對性講解,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健而且形象具體,然後讓學生透過大量的操作來驗證所學的知識,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輔導,在透過螢幕監視器或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如我在給三年級的同學介紹鍵盤時,我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麼特徵?”讓學生討論。透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元,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游標前面的字母,相當於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三、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資訊科技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

  教師應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探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透過思考和討論,能夠突破教學難點,自己匯出結論。此時,老師的課堂應問題鮮明,要言不繁,促進

  創造,使學生達到主動思考、積極議論、熱情創新的狀態,進而實現掌握知識要點的目標。 總之,要上好小學資訊科技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8

  隨著社會的進步,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不再只是對知識的獲取和積累,學習不再只是對結論的記憶。學生在校時間的有限決定了學生在校學到的知識也是有限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會學習更加重要。

  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強調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同時這也是新課改教學目標的核心。知識與技能強調的是理解資訊及資訊科技的概念與特徵,能熟練地作並應用常用資訊科技工具,能適應資訊科技的發展變化,初步形成自主學習新資訊科技的能力;過程與方法重點在於指出獲取資訊的四個過程分別為確定資訊需求、確定資訊來源、採集資訊及儲存資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特別強調的課程目標,要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新課標認定學生的資訊科技應用技能為非零起點,然而,現實情況是複雜多變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環境都會造成很大的差異,即使在同一個環境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資訊科技應用技能、自主學習的能力、資訊素養基礎方面每個學生的不同程度的差異,都會給新課改的推行帶來困難。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學習自覺性,針對學生的作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可以採用分層教學、分組教學。對學習內容相同的學生進行分類,針對每一類學生的學習內容,出一份作試卷由學生單獨完成。在學生作過程中即可瞭解學生的真實水平。在此基礎上,針對學生的真實水平對所有學生進行分為兩層:基礎較好的和基礎相對薄弱的。當然本人所說的分層教學並不是說對基礎較好的和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分別教不同的內容,而是在原有的班級裡,原有的課堂上學習。首先要照顧大多數學生,講授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但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分配較高的教學任務,可以對他們進行知識上的一些擴充。由於這部分學生接受速度快,可以利用他們這些優勢去指導基礎較差的學生,帶動起全班的學習勁頭,大家比著學,共同進步。

  對我們一線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作為教師的我們應不斷的自我學習,合理改變教學方法、學習方式,為創設一個自主、合作、創新、和諧的新課堂而不斷努力。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9

  透過這些天繼續教育的網路學習,認真聽了朱玉民和劉茂森老師的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的課程,尤其是對課程中的影片案例進行仔細的鑑賞後,我對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的整合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瞭解,先就自己的理解做一些簡單的擴充套件性複述。

  人類進入21世紀,資訊科技已經成為資訊社會的一種背景文化。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必然要在學科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來檢索、收集、分析、處理所學學科的有關資料,促進該學科的教與學。因此,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的整合,不僅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也有助於提高學生資訊素養和文化水平。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當前學校教育的人才培養標準有了一個根本性的轉變:教育不再是滿足於對知識的獲取和積累,學習不只是對結論的記憶,學生不僅僅要具備讀寫、計算能力。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應該是高素質、高起點的,應能全面適應突飛猛進的科學技術,能綜合運用各種資訊科技,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

  整合指的是一個系統內各要素的整體協調、相互滲透,並使系統各個要素髮揮最大效益。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是將資訊科技有機地融合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使信啟、技術與學科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融合為一體,從而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並提高學生的資訊獲取、分析、加工、交流、創新、利用的能力,培養協作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掌握在資訊社會中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的目標

  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的目標就是培養大批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人才。我們應該認識到,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不是把資訊科技僅僅作為輔助教或輔助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利用資訊科技來營造一種資訊化教學環境,該環境能夠支援真實的情景創設、啟發思考、資訊獲取、資源共享、多重互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也就是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徵的新型教與學方式,這樣就可以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較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從而使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的目標真正落到實處。為了更好地把握和實現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的目標,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1、最佳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的本質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把以計算機及網路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做為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和促進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應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將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組合、重構,相互融合,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傳統教學方法的變革。

  2、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培養學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資訊的知識與能力,為學生打好全面、紮實的資訊文化基礎,同時具備對資訊內容的批判與理解能力,並能在虛擬的環境中具有良好的倫理道德和法律意識。

  3、培養學生掌握資訊時代的學習方式:大量的網路資訊,改變了人類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從接受式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協作學習。新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習者必須能夠利用資源進行學習,學會在數字化情境中進行自主發現,學會利用網路通訊工具進行協商交流、合作討論式的學習,學會利用資訊加工工具和創作平臺,進行實踐創造的學習。

  4、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在資訊時代,知識的更新率加快,各學科間相互滲透,出現了更多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在這種科學技術、社會結構發生劇變的大背景下,要求學習者能夠具有主動汲取知識的願望並能付諸於日常生活實踐,要能夠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夠自我組織,並能控制整個學習過程,對學習進行自我評估。

  5、要運用創造性思維理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6、要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的特徵

  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是否有效,並不在於運用了多麼先進的技術,或者一節課中使用了多長時間的技術,而在於是否在恰當的教學環節使用,使學生完成某些用其他方法難以做到的事,在高水平完成課堂教學目標的同時,獲取資訊科技技能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1.以“教”為中心的教學結構轉變為“主導—主體”的教學結構;

  2.學生在課堂上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在樂趣中學習才能使學生愛上學習,不再視學習為負擔。從這個角度分析,判斷有效的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需要考察以下三點:

  (1)課堂是否有廣泛的參與度;

  (2)學生有無積極的情感投入;

  (3)學生有無成就感。

  3.學生具有廣泛的認知範圍:

  教師可以透過以下兩種途徑來利用網路和多媒體有效地擴大學生的認知範圍:

  (1)教師給學生提供經過精心挑選的、與本課主題密切相關的拓展資源;

  (2)鼓勵學生運用資訊技能進行網上搜索。

  4.學生具有深層次的認知體驗:

  有效的資訊化課堂要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沒有深層次的認知體驗。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否獲得了深層次的認知體驗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考察:1、學生的質疑能力2、學生自主組織資訊的能力。

  5.創新思維的培養;

  6.學科知識有效應用:

  有效的資訊化教學課堂中,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指標,並且對學生對知識目標掌握的層次和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資訊化的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對學科知識本身的掌握情況,更要關注學生能否將課堂中所學的學科知識遷移到其他情境中,能否有效地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的原則

  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是將資訊科技有機地融合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在整合過程中,教師要設法找出資訊科技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的效果,從而使學生用資訊科技來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

  1、要運用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

  2、要緊緊圍繞“新型教學結構”的建立來進行整合;

  3、根據學科特點構建整合的教學模式:每個學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識結構和學科特點,它們對學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要重視各學科的教學資源建設和資訊化學習工具的蒐集與開發,這是實現整合的必要前提;

  4、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整合策略: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物件,實施多樣性、多元化和多層次的整合策略;

  5、“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理論整合教學設計:目前的教學設計理論主要有“以教為主”的教學設計和“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兩大類。理想的方法是將二者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形成優勢互補“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理論。

  四、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的九大最佳化方法

  1.知識點切入: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應以學科的知識點為切人點來進行。在各門學科教學過程中,資訊科技可切人的知識點很多,教師應充分利用可切人的知識點,圍繞知識點的揭示、闡述、展開、歸納、總結等環節,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媒體進行有效的教學,有效地開展課程整合。

  2.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教學中,透過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力求為學生提供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氛圍,充分讓學生動眼、動耳、動腦、動手、動口,並透過動手實驗、操作學具,邊想、邊做、邊練來感知事物、領悟概念、掌握原理。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能大大提高學生的感知效果.並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3.思維訓練核心:思維訓練是教學的核心,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激發了學生思考的'熱情,有助於教師加強對學生思維的訓練,還有助於對學生思維的創造性進行有效的培養。

  4.情感驅動: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和非智力因素,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學科教學中,透過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軟體提供的情感驅動功能,調節學生的情感.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意志力、記憶力。

  5.情境激勵:學科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對本門學科的興趣,首先要解決學生想學、愛學的問題。情境激勵,就是透過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創設教學情境,開展課堂智力激勵,要求學生對問題情境.積極迅速設想出解決的各種可能性。並透過增進師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發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新知識的學習,極大地激發學生探索和發現的熱情。

  6.因勢利導:在各學科教學展開之前,教師可以先展示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現各種事物現象和發展過程,在學生對展現的內容深感興趣的情況下,教師因勢利導,提出問題,鋪設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進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7.合作探究:在學科教學中,充分利用計算機網路,讓學生在課內和課外進行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知識的應用能力。

  8.自主探究學習: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決定用什麼形式來呈現什麼教學內容,並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接受了學習任務以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利用網路自己查閱資料,開展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

  9.寓教於樂:在學科教學中,利用計算機教學遊戲軟體,把科學性、趣味性、教育性集為一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於樂,由此鍛鍊學生的反應速度、決策能力和操縱能力。此外,利用資訊科技媒體,開展各種藝術活動,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五、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中應注意的問題

  1.對資訊科技應用的誤區

  誤區一:部分人認為目前以中國教育的現行體制及經濟現狀,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根本無法實現,從保護學生、保證教學進度角度看是不宜採用的。

  誤區二:很多人認為,如果一堂課沒有用到多媒體課件、網路等就不是一堂好課。也有人認為,使用的技術越先進越好。

  誤區三:目前很多學校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去準備一個精品課件參加評選活動,而活動一結束就不再使用,對課堂上使用的實用型課件則開發不夠。

  誤區四:很多教師認為必須把課件做得非常完美,色彩比較亮麗,但這往往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對學生的觀察產生干擾,不利於看清問題的本質。

  2.教學方法及思想上的誤區

  誤區一:在教學方法上重視演示現象、傳授知識,忽視揭示過程、培養能力。

  誤區二:錯誤地理解學生的主體地位。

  (1)過度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資訊科技環境下學習的優勢沒有發揮,教學任務完不成;

  (2)分組學習停留在形式上,存在小組任務目標不明晰,小組成員分工不明確等問題,從而導致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充分發揮;

  (3)忽視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產生兩極分化的現象。

  誤區三: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3.對教學資源應用的誤區

  誤區一:對網路資源過分信賴,忽視其他教學資源。

  誤區二:為使用網路而使用網路,忽視教學目標和效果。

  誤區三:過分重視助“教”的資源建設,忽視助“學”的資源建設。

  誤區四:重視物質資源,忽視人力資源。

  4.對教育資訊化理解的誤區

  誤區一:校園網建設重形式,輕效果。

  誤區二:建設資源的比例嚴重失調,忽視教師培訓。

  誤區三:以資訊科技課程為核心。

  總之,在資訊科技教學中是要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好資訊科技的必要性。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要具有認真踏實刻苦的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使學生成為新時代的新型人才。當今時代,資訊科技知識在不斷更新,並且更新速度非常快,今天學的東西說不定明天就不適合了,所以,教師應為學生創造學習條件,讓學生學得主動、活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持之以恆,學生一定會大有收穫的。同時,教師自己也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今天的時代是一個大力推進現代化程序的時代,也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更是一個需要文化經典和精神財富的時代。做為教師,尤其是計算機教師更應主動學習一些教育理論及專業書籍,從中汲取精神營養,得到思想上的啟迪和行動上的指導,並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能透過自己的教學,既解決教學問題,激勵學生在探索與思考中發現並提出問題,在更高層次的思考、探究中給學生指導和幫助,強化學生問題意識和發現意識,在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中發掘學生的潛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計算機教師。無論是從時代背景還是發展趨勢來看,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的整合勢必成為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過程的主要模式。

  作為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角度來看,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教學整合對發展學生主體性、創造性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意義深遠。在實踐探索中,我們要在借鑑外來精華的同時努力探索適合本國的整合方法,真正實現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的深層次整合!但在實施過程中,必將帶來課程內容、教學資源以及學習方式的變革,我相信,透過我們所有優秀園丁的實踐探索、不懈努力,必將取得豐碩成果。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10

  透過這學期的網上研修學習,使我進一步瞭解了資訊科技這一門科目。在各個工作領域中,每個職業都離不開資訊科技。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路為代表的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科技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起了一場深刻的變化。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於轉變資訊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於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教會學生學習,對於知識更新快,實踐性強的資訊科技課來說,是最佳的教學策略。根據教學實踐,我認為資訊科技課學法指導應著重這幾方面:

  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學習的動力主要來自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學習主動性就高,學習效果也就會更好。要激發學生興趣,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對資訊科技課的期望,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根據學 習內容精心設計好課堂任務,比如在畫圖軟體的學習中,可以展示優秀作品,學生自行設計作品;在網路應用上,讓學生上網體驗;在程式設計上編些小程式解決數 學問題等等,這樣讓學生有成就感,自然就有興趣學習。

  作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充實自己現在資訊科技日新月異,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及教育資訊化的推進,作為資訊科技教師,我們自己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輕鬆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資訊科技發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輕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資訊科技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巧妙設計教學任務,採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資訊科技教師應該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蒐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蘊含於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組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後,從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嚐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課程改革中,教師不能再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鑽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設計一些問題,要把握好教學程序的坡度,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和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學生試著自己去解決,在自身實踐中體會和提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把枯燥的理論上得輕鬆風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例項,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資訊科技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型別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資訊科技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儘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資訊無處不在”這塊內容時,透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資訊,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可以吃飯的資訊,透過這幾個身邊的小事情,學生踴躍發言,讓學生輕鬆地掌握了資訊的概念及資訊的載體,也讓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歡樂。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11

  一、思維與教學與時俱進

  由於平時在家裡只顧教學、網路管理、列印資料,很少上網瞭解世界,如今一聽課程所講,真的感覺自己好落伍,竟不知無處不在的通訊網路發展得如此之快。如今我們的通訊和網路發展大趨勢將是一個計算、通訊、內容、消費、電子融合的一體,最終將成為一個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自動化資訊互動與處理的智慧網路,即物聯網世界。物聯網將把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相互交織、相互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可靠傳遞、智慧處理的空間。

  即將到來的下一代網路可提供無處不在的網路和以及無處不在的計算空間,而當今我們的學生已經處於知識資訊爆炸時代,要應對越來越複雜的社會,需要吸取越來越多的知識以便生存、生活。那麼在如今飛速發展的資訊時代的學校,我們將如何來革新教育去培養我們的學生呢?

  課程中介紹了一個例子:150年前的醫生透過時空隧道來到現代的醫院,面對醫院內先進的手術檯、手術刀、x光等先進裝置,感嘆:“我什麼都沒見過,什麼都不會用,怎麼辦呢?只好下崗了。”而一個150年前的教師透過時空隧道來到我們現今的教室,高興地說:“他們還是靠一塊黑板、一根粉筆上課,好,我不怕下崗了。”這個例子發人深思,值得我們每個教師思考:我們國家自20xx年來實施“新課改”工程、“校校通”、“農遠工程”政策以來,學校硬體設施大為改觀,而我們教師如果還只靠一塊黑板、一根粉筆來,如何能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國家棟梁之才呢?

  所以我們教師要把學校先進電教網路裝置利用起來,一定要相信資訊科技進入課堂,是一定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不要怕學生上網,隔離不是辦法,也不可能,關鍵是找到正確的替代品,正確引導學生上網幹正事,讓學生學會用電腦做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做一些老師、家長滿意、放心的事情。

  二、人人有所長,人人各不同

  目前國內教育現狀、素質教育及其構成要求、什麼是真正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核心以及如何做一名素質教育的踐行者給了詳細的闡述。課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堅持不懈的積累。素質教育目標核心是為社會培養合法、合格的公民。學校應該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讓每一個不同的人成長為不同個性的公民,成為個性突出的人。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12

  現代遠端教育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合作、創新的平臺,我積極利用遠端網路資源,刻苦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師德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因此,我非常珍惜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把遠端教育研修作為提升自身素養,促進專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學習方式。

  1、學習的目的要有實效。

  我幾乎每天都安排了一定的學習時間和內容,把學習、作業、交流、討論互相穿插,保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獲取最大的學習效益。我用課餘時間和雙休日完成了多項選修課程的學習,在網上向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名師學習,就自己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困惑向網上發帖量達到多次,有效解決了問題。在學習中,我還做了大量的學習筆記,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能夠根據網上提供的一些案例發表自己的見解,探索更有效的方式與途徑。

  2、積累與運用。

  學習的過程是一次知識積累與運用、創造的過程,因此要會學、善用。遠端教育資源庫中提供了大量的課堂實錄和專家點評,我每次看後,總要有一個思考,即如何將這些優秀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及典型的案例帶進自己的課堂,有針對性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縮短同發達地區學校教學上的差距。透過實踐對理論、經驗的檢驗,尋找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點、相同點與銜接點,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藝術。遠端教育資源是十分豐富的,我經常把這些優勢資源變成自己學校的有效資源,把資源庫中的動畫、圖片、各種有用的資料下載下來,做成課件,運用於課堂,有效的彌補了本地教學資源的不足與缺乏。資源庫中的資源不一定都是現成的,很符合本地教學使用,而需要一定的整合。我刻苦鑽研計算機知識,結合教材所需,將一些抽象的教材內容透過多媒體技術具體化、形象化,並創設出身臨其境的教學情景,開闊學生的視野,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啟用學生的思維,從而把一個個教學重點、難點進行實質性的突破。

  3、共享資源,互幫互學。

  遠端教育學習是一個互動平臺,需要大家共同參與,促進廣大教師共同提高。我在參加遠端教育學習中積極領先,模範帶頭,同年級組教師積極開展學習活動,把網上所學的優秀案例、課件同教師們共同分享,共同探討,把自己的學習體會經常同教師們交流,把自己撰寫的案例、運用所學經驗所上的課積極向老師們徵求意見,積極修正,取長補短,不斷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教學風格,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13

  一、教育教學理念

  1、此次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專案培訓者培訓,雖然只有很短的學習時間,但是每一天緊張有序的培訓都使我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在平時教育教學中,我都停流在基本應用上,然而透過此培訓,才真正的認識到自我在專業方面還有許多的不足,在今後的業務提升方面還有大量的知識要學習,教育教學模式上也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

  2、隨著資訊化快速發展,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作為一名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要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

  息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二、專業知識方面

  在四川電大學習期間,透過聆聽張思、丁力等老師的專題講座,使我充分認識到作為新時代老師,首先要具備基本的資訊素養,掌握資訊操作的基本能力和獲取資訊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具備資訊收集處理以及表達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當今,資訊科技的發展及變革速度太快,要求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接受新知識,不斷掌握新技術。時代的發展需要我們主動的去學習,去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能力及知識。

  三、平臺的搭建

  不論是集中學習,還是網上學習,來自不同地方的教師及專家、指導老師,和睦相處、相互學習、互教互助。透過QQ群,教師工作坊等網路平臺,在學習中事半功倍,取得很好的效果,這種培訓模式就很不錯。

  透過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學習後不僅自己要將所學應用於教育教學中,而且還肩負著將來學校教師在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中培訓、指導等任務。這將在我今後的工作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義,我一定會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現代化的教育教學中,把所學知識傳授給學校中其它教師,為學校的發展,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做出自己的貢獻。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14

  聆聽專家的課程,汲取名師的精華,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將我模糊的教學認識更加清晰起來。

  一、更新了教學理念

  學生對自然的認識和社會的認知不斷更新,很難想象一個思想保守、教學形式單一的教師會把資訊科技課上得生動有趣、吸引學生。讓我反思再不能用老一套的教學方式了,在課堂上教師要更多的引導學生參與教師設計的課堂和問題探究中來了,那麼這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在課堂上,怎樣展開探究的問題?怎樣才能讓更多的學生有效的參與進來?等等問題都是上課之前教師要想好的,一節課就四十五分鐘的時間,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多了,老師的講授時間必然減少,在有限的時間內,怎樣讓學生把要掌握的知識學熟學透,這也是老師要思索的。總之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經完全不能適應新課改了。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認真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努力提高自己專業知識。

  二、豐富了教學方法、充實了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互動過程中所採用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教學的方法從理論上講,應當是有無數種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是以講授法為主,不能事事都要學生去活動、去體驗。還有討論法、發現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實驗法、導學法、輔導法、談話法、陶冶法、任務驅動法、交流法、互動法、練習法、開放方式教學法等。

  教學過程中,我有時會使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但更多的是單一的教學方法佔多數。尤其是“任務驅動法”現如今已被多數人接納,並正在進一步使用、研究中。雖我也在努力使用,但卻是形式上像而已,還不能真正吃透這種教學方法,有待今後朝著這個方向繼續努力,儘量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提高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三、加強了教育專題與活動主題如何有效的整合

  活動主題通常是在一節課中,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任務主題。而教育專題是指在實施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專門研究或討論的題目。例如:愛國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安全與應急、環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低碳經濟等教育專題。

  教育專題通常不是國家、地方的一個課程,沒有專題教師,也沒有規定的課時。所以,要在資訊科技學科中,貫徹落實一些專題教育內容,就需要將這些教育專題與資訊科技課程結合起來,形成教育專題與資訊科技課程的小整合

  培訓使我的理論和專業教學水平同時得到提升,使我懂得了只有不斷地為自己充電,才能適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大家都知道資訊科技傳授的知識是不斷翻新的資訊知識而不再是相對穩定的經驗知識、特別是資訊科技教師能力基礎中的資訊科技專業知識方面,更是飛速變化發展的,教師根本不可能依靠學校中學到的知識工作一輩子,培訓讓我深刻意識到要發展、要適應社會要求,就必須透過繼續教育來獲得提高。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15

  透過最近的網上研修學習,我聆聽到了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領略了他們先進的教育理論;在教學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和本班的教師們一起討論,豁然開朗的感覺很好。透過這次培訓,我的收穫與反思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我要教好語文。

  此次培訓中,我最喜歡的一堂課是李達武老師的國學經典與語文教學,雖然她面對的是教師,但是她的教學風格卻是罕見,一路的歡聲與笑語,見到李老師的笑容,學習的倦容也會褪去,我想,要是我的學生能夠聽到這麼好的課,他們也就不會課上講小話,打鬧嬉戲,開小差了,確實挺失敗的,自己都覺得枯燥乏味,怎麼能央求他們認真聽,他們即使坐著聽了,那麼乏味的東西怎麼能夠記住呢?想一想,更多的時候,我們都在抱怨學生不專心,太笨,然而該反思的是自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所以說更多的責任是自己,需要更好的指導學生,能讓他們自主學習。

  其次,適當使用多媒體教學。對於現代化的教育,對於我們年輕人都想省時省力,因此必不可少的便是多媒體的使用,用到最多的便是PPT,可是又有幾個會自己製作呢,往往更多的時候都是百度下載,其實不止是PPT,很多很多的東西都是百度,現代化的我們都缺乏一個思考的大腦,我們都在用著我們的雙手敲擊,再去列印,懶得連抄都不想了。作為鄉村教師,老師是受害者,學生又何嘗不是受害者呢?作家雨果說,“多建一所學校,就少建一座監獄。”無獨有偶,馬克·吐溫也說,“你每關閉一所學校,你就必須開設一座監獄。”

  兩人的指向明確無誤,讓適齡孩子讀書,接受完整的教育,他們才能學有所成,起碼有可能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公民,而不至於走入歧途。最後,適當給自己”充電“。縱觀很多優秀教師,他們本身不是優秀的,好比是一個童的成功,是靠後天的努力而來,我們不能對學生求全責備,中學生整處於叛逆期,對於他們的學習更多是努力鑽研,悉心指導。自己也要適時的治療懶病,不能什麼都靠百度,複製貼上,教學的東西還是得研究琢磨,摸索出更好、更快的方法,既快捷又有效,儘量做到花費越少收穫越多。以上就是我培訓以來的收穫與反思,教師的職責任重道遠,我希望能肩負重任,認真負責到最後。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