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懷念母親課後反思

懷念母親課後反思

懷念母親課後反思5篇

懷念母親課後反思1

  教完《懷念母親》這篇課文,讓我感觸頗深,這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以回憶的形式,表達了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充分表達了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字裡行間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實感,讓人思潮澎湃,情緒跌宕起伏。

  在課堂上,我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不同的感情色彩。在理解作者對生身母親的懷念時,我讓抓住“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等詞語,自己讀句子,談感受,並連結《賦得永久的悔》,讓學生明白作者對母親的悔恨,在讓學生反覆地讀,從讀中體會到了作者因為無法盡孝而心存自責,愧疚之情。在理解作者對祖國母親的懷念時,我結合課文內容,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去感受作者的內心體驗;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透過對比讀、選擇喜歡的部分讀、自讀等方式,感受作者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

  上完這節課,同學們都被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之情深深地感動了,有的同學甚至熱淚盈眶,這也讓我感受到: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解讀”,更應該引導學生“創讀”,以讀促講,以讀悟情,以讀激情。

懷念母親課後反思2

  我個人對本篇設計的最得意之處是板書。它簡潔、巧妙,它不僅突出課文重點,而且體現兩位母親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板書的設計體現了文章的線索,所以根據板書,我的問題設計比較精要,與課後練習結合,注重了提高課堂效率,還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他們透過讀表達自己感悟到的情感。

  課文的結束部分設計得也很有創意,本來教材是朗誦詩,我把它設計為先唱後朗誦,因為音樂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在音樂的氛圍中,人會顯得輕鬆,而且學生更易接受,更容易表達和抒發自己的情感,這樣最後朗誦詩歌時,學生的情緒會更飽滿、感情會更到位。

  本課,作者的情感是很深沉的,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因而教學此課前,可引導學生了解季羨林的成長過程和拜讀《永久的悔》一文。至於如何更好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深層的思想感情,我還得思考。

懷念母親課後反思3

  一、從題目入手,抓住文章主幹

  課一開始,我先讓學生齊讀課題,然後我緊緊抓住“母親”一詞質問學生:“這裡的母親指的是誰?”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一個是親身母親,一個是祖國母親。”“那麼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懷念自己的兩位母親呢?”這樣既交待了作者的寫作背景,又讓學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幹,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兩位母親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

  二、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讓學生緊密聯絡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抓關鍵詞句,表情達意。課堂上,學生們分成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找一找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對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並在小組裡交流,學生們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習積極主動,交流時氣氛活躍,他們找到了“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頻來入夢”等詞,“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等句子,這樣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只要老師引導得當,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懷念母親課後反思4

  新課開始,課件出示: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學生默讀,交流感受。讓學生體會文章表達的對母親的懷念之情,為理解本課做好鋪墊。接下來,我注重引導學生細細地品讀課文,先出示統領全文的問題“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對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而後,讓學生細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並做好批註。在小組間巡視時,我提醒學生注意抓住重點語句來深入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思念、愛慕之情。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再進行集體交流。我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如下重點句子:“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當學生在交流仍感到困難時,我引導學生先自由讀相關段落,再細讀相關語句加以體會,然後透過朗讀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讓學生自己在文字上先走個來回。每個學生在朗讀、概括、體會的.過程中都能各有所得。兩位母親身份雖然不同,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是永遠不變的,自然而然使感情得到昇華。

  整體感覺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太理想,學生的回答體會很單一,除了懷念就是思念、熱愛,也許一些事離現在距離遙遠,孩子們感受不到當時的情景,不過,我也不知道該用哪些詞彙來表達內心的那份情感,對這兩位母親,也確實只有思念和熱愛了,還是多讀讀課文吧,有一句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懷念母親課後反思5

  聽名師講課,我會自始至終被課堂吸引著,被情感包圍著,學生也是始終如一的融入課堂,達到心靈與文字對話的境界,聽這樣的課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感動,也是一種震撼。

  新學期伊始,學校舉行第一輪聽評課。每位老師都在認真的準備著。我執講《懷念母親》一課。選這課的原因是因為文章感情深厚,語言凝練,字字句句都含著淚含著情。並且文章首尾照應,主線明瞭,字裡行間表達了作者對生母的懷念、愛慕,以及對祖國的崇高的敬意和思念之情。如果能上好了,我想學生肯定會滿含激情、熱淚於課堂上,但是結果並不理想。從匯入到初讀,應該說非常到位。課堂氣氛,學生的情緒都被引入了一種沉痛憂傷的氛圍當中。可隨著課堂的深入,學生卻離文章越來越遠,到最後下課有種不了了之、虎頭蛇尾的感覺。

  縱觀整堂課,我想主要是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沒有做好。在精讀課文時,我採用了抓住重點語句來深入體會作者對生母和祖國母親的思念、愛慕之情。由面過渡到點這是正確的。但是學生找出體會最深刻的語句後,我在引導學生讀時,卻不夠深入,如:學生找的這句話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問學生:作者想對自己的母親說些什麼?生略思:作者想說,媽媽你回來吧!如果當時,我藉著學生的回答,讓學生帶著悲痛的語氣再讀這句話,全體學生再齊讀,肯定會深受感染,課堂氛圍也會更好。透過這點,我想:及時抓住有利時機,有效問題,咬定青山不放鬆,深入引導、朗讀、體會是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之一。再者,抓住重點語句精讀文章時,學生找了很多自己認為感動的句子,我不分重點平均用力,結果既浪費時間,又感受不深。我想一篇文章兩三處深入體會挖掘即可。

  不同感情基調的文章教師在講課時,應用不同的語氣、語調、不同的表情,這也有利於讓學生正確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顯而易見,《懷念母親》文章,應該說非常到位。這篇文章,教師應帶著憂傷、深沉的語氣去讀文章、講文章,讓學生受到感染和薰陶。

  另外,教師在課前認真備課,滿懷信心的去上課,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的讀課文,以及教師的內在修養,把握馭駕課堂的能力,都是上好課的重要因素。

【懷念母親課後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