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醫者仁心》觀後感

《醫者仁心》觀後感

《醫者仁心》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醫者仁心》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醫者仁心》觀後感1

  前不久醫院發生了醫療糾紛,那段時間科裡很安靜,靜的空氣都要凝住了,似乎雪花落地的聲音都能聽見,氣氛很緊張,緊張地讓人感到窒息、喘不過氣來,以前也或多或少聽過、見過一些醫療糾紛,但感受不是很深,覺得那都是患者家屬在無理取鬧,無非就是想用已故者訛取些錢財,患者家屬的哭鬧、不理解讓我們感覺無助、無奈,同時心中有些憤憤不平,覺得自己很冤,辛辛苦苦用心的為病人治病,一旦發生了不好的結果我們醫生所做的一切都不被患者家屬理解,被患者家屬稱為惡魔、吸血鬼、沒心沒肺、殺心兇手……一些讓人心寒的字眼。

  曾一度自問自己這就是醫生?現在的醫生怎麼了?現在的病人又怎麼了?甚至曾動搖過自己選擇從醫是不是一個錯誤的選擇,自己是否還需堅持,自己又到底在堅持著什麼,說實話,一度我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甚至考慮是否轉行,面對這樣一個複雜多變的世界,當前的醫生似乎成了社會的對立面,一旦發生醫療糾紛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是不是醫生做錯了什麼,是不是他們沒有及時搶救,是不是做了過多的檢查、過度的治療。……在病人家屬面前、在大眾面前,對於他們的不解,我們盡然無力解釋,因為我們知道那個時候我們說什麼他們都不會相信,而只會被他們認為是我們在狡辯、在推脫責任,所以在大家身邊經常可以聽到哪家哪家醫院因為什麼事情又賠了多少多少錢了,有的確實是因為醫院有醫療過錯造成了不良後果,但我想大多數醫生的出發點和患者家屬是一樣的,都希望盡全力救治患者,讓患者擺脫病痛,我想應該沒有哪個醫生希望把好好的一個病人給治死吧,否則他就不配做一個醫生。一些新聞媒體為了吸引大眾的眼球而斷章取意的報道醫療糾紛,但卻沒有實地去考察、核實事情的本質就亂髮一通,說的好聽是讓弱者發出自己的心聲、讓弱者說話,說的不好聽就是為了自己的短暫利益而置他人於不顧;是,沒錯,患者是個人,醫院作為一個單位,他是一個整體,但這就能說患者他們是弱者,我們是強者嘛,不要忘了醫院也是一個個義務人員組成的,他們也都是個體,發生醫療糾紛的時候患者家屬指手劃腳的橫眉冷對醫務人員的時候,更甚者有的家屬對義務人員實施暴力的時候,到底是誰弱者?在這個資訊化的時代,資訊傳播的很快,一旦不當的訊息釋出出去將造成難以想象的後果,事實已經展現在我們眼前了,現在不少一部分患者就醫時對醫院、醫生是帶著一種對立的不信任的心態來的,甚至問病史的時候多問了幾句就擺出一副很不賴煩的樣子,這樣的一個醫療環境讓我們醫務人員怎麼辦、怎麼工作,這種敏感的醫患關係只需一點火花就可以爆燃。這樣一個醫療環境以後還有誰願意當醫生,現在很多醫務人員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從事醫學,中國現在十好幾億的人,可醫務人員才幾百萬,醫療資源緊缺,難道那些媒體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以後沒有醫學這個行業了?那以後人們得了病,誰來給大家看?我想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是,我承認,每個行業都有害群之馬,總有一少部分的壞人,但是請大家不要因為一少部分的人而給“醫生“這個群體扣上壞人的章……

  我想大多數從醫的人當初都是懷著一個想做一名好醫生的心態,當初他們都是宣讀過希波克拉底誓言,他們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他們努力學習、完善自我,為自己充電,因為他們深知自己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不容自己犯錯。他們見過太多的生與死,所以對生命才更加的珍惜,他們都希望透過自己的救治能讓更多的活下來,但請大家理解,醫學是有侷限的、能做的事其實很少,有時候雖然他們想盡了辦法,但依舊沒能挽回患者的生命……。人們常說醫生冷血,病人死了都沒有什麼表情、一點都不難過,我想說的是其實大家錯了,當一個醫生想盡一切辦法沒能挽留患者生命的時候,他們其實是很無助的、特別的無力,他們不是冷血,只是他們深知他們需要堅強,因為後面還有很多病人需要救治,不容他們在那傷感……。其實醫生和患者之間不能產生醫患關係之外的關係,因為那樣容易讓醫生做出不正確的判斷……

  想說的有很多,自己作為一名醫生,工作也快五年了,感想很多,我想其實大多大家都懂得、明白的,只是有時候我們的心……亂了。我希望大家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都希望大家堅持自己的職業信仰,有了職業信仰我們的職業就是崇高的、令人敬佩的,它是我們堅持的動力,它是我們的北極星讓我們不會迷失方向……

《醫者仁心》觀後感2

  《醫者仁心》是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反映醫護人員職業生涯的醫療劇,全方位真實得展現了目前醫患關係、醫生與社會,醫生與道德、醫生之間,領導和醫生之間,醫藥之間的各種複雜的矛盾,那熟悉的工作場景,相似的醫護身影,類似的醫療案例,讓我的心靈受到深深震撼,身在其中,感同身受。

  劇情中仁華醫院副院長武明訓雷厲風行、公而忘私、兢兢業業的創業精神讓我肅然起敬。一群充滿理想與獻身精神的顧磊、丁海、羅雪纓等年輕醫生,在艱難的的社會現實面前始終恪守職業道德和神聖責任,他們的正直和率真讓我欣賞。那位與我角色相同的優秀和美麗的護士長劉敏,我最關注。她因受“醫鬧”糾纏、受傷、丈夫離異、不幸落入血販子的圈套,悲情自殺。她的遺書讓我潸然淚下:“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護士這個職業,不那麼崇高了,我們在勞碌辛苦中,在人們的呵斥聲中,沒日沒夜地工作,沒有人關心你,也沒有人在乎你,就是在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煎熬中,我一點點變老,一點點變得絕望……”我深深的體會著她那痛苦的抉擇,她曾經在暴雨之夜被家屬拳打腳踢後面對警察急需血源時,已將一切恩怨置之度外,仍然不忘捍衛自己救死扶傷天職、全力以赴的履行挽救生命的職責。然而因不能做個溫柔的好妻子,努力想做個好媽媽,最終未堅持住自己的底線卻結束了自己辛酸的一生,她這一生我不知該怎麼總結……

  《醫者仁心》的成功和意義,在於最終,劇中主要人物男主角心外科主任鍾立行,他以自身潔身自好、隱忍、內斂、包容等言行踐諾了希波克拉底誓言,在衝突與對立中找到了平衡點,重新找到了“醫者仁心”的職業崇高與責任。鍾立行在國外留學行醫十幾年的的人生感悟:“每個人都能自覺地要求自己”。這句話說得多好啊!值得我們每個人反思:

  “自覺地要求自己”——自省意識。我們生活在變革的時代中,每個人的心裡,都隱藏著一個或大或小的魔鬼,種種壓力使得一些人變得心浮氣躁,迷失了自我。作為一名醫護人員,病人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貧民百姓我們都應一視同仁。無論周圍的環境如何紛繁複雜,我們的應始終保持著一顆平靜的心,堅守職業信仰,以精湛醫術服務於每一位患者。面對病人的蠻橫無理、不理解或者誤解,我們應檢討自己是否溝通存在缺陷用理解、厚實的心態去面對。孔子在幾千年前就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求自己甚於要求別人。

  “自覺地要求自己”——自強意識。當我們面對別人的冷嘲熱諷時,不要管別人的態度,只應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不應過分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在競爭成為社會常態的今天,只有我們精益求精地做事,才能自強,才能超越自我,也最終才能強勝於別人,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我們有一萬個退卻的藉口,更有一萬個拼搏的理由。

  “自覺地要求自己”——自警意識。“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我們不應該放大把別人的缺點和不足,而自己則成了“燈下黑”,看不到自己。醫療提倡求真務實、實事求是的精神,提倡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的作風。一次粗心的操作可能會導致病人致殘;一些不經意的態度可能會導致醫療事故;一句不恰當的話可能會導致一場醫療糾紛;一次不負責核對的可能會導致鮮活的生命結束。有時百分之一的錯誤會導致百分之百的失敗。我們應自覺地要求自己,如果別人把我們當回事,我們自己千萬別把自己當回事。也許別人關注我們成功的同時忽略了我們不足之處,也許別人有求才以此取悅。如果別人給點掌聲就膨脹,給點微笑就燦爛,在客觀上就會為別人提供了不把我們當回事的理由。唯有別人把我們太當回事,才能笑看雲捲雲舒,靜觀花開花落。

  “自覺地要求自己”。——自立意識。人若沒有自立意識,就沒有獨立的思想。生命是脆弱的,疾病的多樣性、複雜性,很多時候面對患者,醫護也是一籌莫展,無回天之力。然而,患者對生命的渴望,對健康生活的嚮往,對優質服務的需求。醫護必須具有博大的胸懷,練就精湛的醫術,學會良好的溝通技巧。“做個淡泊名利的‘仁人’,做個德技雙磬的‘仁醫’"。

  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能做到自覺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職業品質陽光化、專業技能過硬化、職業道德規範化,護理服務優質化,六安市人民醫院的醫療護理就一定會上一個新的臺階,也一定會贏得廣大患者的認可和讚揚。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醫者仁心》觀後感3

  看了一遍《醫者仁心》,太多的感觸讓我無從下筆,但想寫點文字的衝動,卻讓我破例地再次瀏覽整個劇情。劇中的一切,似乎都發生在我的周圍:那一片片聖潔的白,一顆顆赤誠的心;手術室裡,大夫爭分奪秒,病房走廊,護士一路小跑,醫者,應對無力迴天的無奈和悽楚,應對謾罵毆打的隱忍和委屈,猶如一串串的“蒙太奇”,在我腦海中起伏交錯。此刻,我百感交集,卻不知道該如何整理自己的情緒-------

  很少有這樣一種狀況,當應對共同的敵人時,同一陣營的兩個群體卻如此相互猜忌,充滿矛盾。然而,在中國,在中國的醫院,這種狀態卻無處不在。醫生和患者,本該為戰勝疾病齊心合力,相互配合,但現實卻讓人失望地心寒。醫生,早已不再令人仰慕,更不再神聖,他們已成為病人就診過程中時刻被提防的“奸細”和“隱患”,患者自我保護的心態被扭曲的放大,以致醫療活動中醫者的一言一行都將成為日後可能發生糾紛的“呈堂證供”。

  “跪下,給我媽跪下”,這是33集電視連續劇《醫者仁心》第一集裡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臺詞。

  這個下著大雨的晚上,在這家醫院,發生了太多的事情:

  急診科護士長劉敏接到120的電話,車禍,至少五人受傷,傷員很快送到。一位計程車司機頭部嚴重損傷,腹部受創。一個孕婦昏迷,狀況不詳。孕婦的丈夫昏迷;

  另一輛救護車裡又抬下一個五十多歲的心臟病發作的低鉀婦女姚淑雲;

  一個出租司機送來一醉鬼倒在劉敏身上,吐了劉敏一身,就在劉敏去換件工作服的時候,患者姚淑雲突然出現不適,等劉敏趕到已經太晚了,病人死去。

  於是,一場杯具便拉開了序幕——

  護士長劉敏,一個妻子,一個母親,在這樣的雨夜,她也該守在老公和女兒身邊,她也該盡享家的溫馨,但是……正因這個“但是”,敬業的她不得不承受接踵而來的奔波和勞累,柔弱的她不得不理解死者家屬“給我媽跪下”的恐嚇威逼。

  我不知道,劉敏是否就應帶著那被吐的滿身汙濁接觸其他病人,也認為病人的死亡與劉敏片刻的離開並無多大幹系,但此刻,孰是孰非已不再重要,只要病人死亡,只要你是醫護人員,你就務必承受來自對方的發洩,此刻的醫者,更多的是充當一個被悲痛、憤懣、狂躁的患者親屬作為出氣物件的“橡皮傀儡”。看著劉敏護士長被死者家屬毆打,被強壓在地上聽憑對方喊著“跪下,給我媽跪下”的情景,我想起了前不久我院急診科X護士、某科孱弱的女主任被患者家屬打傷後,聲淚俱下的哭訴,我很迷茫,很困惑。是的,應對失去親人的悲痛,我們就應明白患者親屬們的過激,儘可能緩解他們的情緒,但是,這些整天顧不上家、顧不上孩子、甚至顧不上自己身體的醫生護士,他們為了病人,為了醫院,起早貪黑,隨喊隨到,他們的辛苦難道不需要明白?他們的委屈難道不需要傾訴?

  醫患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敵對的雙方?

  誠然,由於醫療行業的特殊性,客觀存在的資訊不對等或多或少地制約了雙方的交流與溝通,但這並不意味著兩個群體有強、弱之分,更不會水火不容,勢不兩立,至少,他們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戰勝病魔而走到了一齊,而瀰漫的信任危機又使得醫患關聯變得敏感而微妙,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幕幕彼此並不願看到的杯具乃至慘劇。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如果醫患雙方能夠冷靜的換位思考,堅信很多糾紛都能夠化解,很多衝突都能夠避免。《醫者仁心》中有兩句臺詞意味深長,之於醫者——“發奮做一個能夠被人懷念的人”,對於患者——“一個好的醫生,是需要病人的寬容,才能夠成長的”。廣大的醫務工作者在工作中付出了局外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卻仍矢志不渝地踐行著希波克拉底誓言,他們用心血和汗水譜寫著關於天使的讚歌,卻正因某些不和諧音符的出現使這支讚美曲不再完美。毋庸置疑,社會上的不良風氣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這個群體,我們確有諸多不被患者滿意的方面,至少我們沒能做的更好。

  一葉障目啊,些許的瑕疵,掩蓋的是大多數人的無私付出,令人扼腕。作為醫者,如何在能被人懷念和被人寬容之間成長,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命題,也不是一家醫院,一個醫生能夠交出的答卷,為了治病就診,醫者和患者走到了一齊,我們即同室,何苦去相煎。如果我們把被人懷念當作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如果我們給病人帶來更多的仁心,我想,作為醫者,你能夠被人懷念,那麼你就能夠被人寬容。

  讓我們記住一位美國醫生的名言:

  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忙,總是去安慰。

《醫者仁心》觀後感4

  近期響應衛生部及醫院的號召,觀看了電視劇《醫者仁心》。很久都不看費時費精神還要陪著流眼淚的電視連續劇了,而《醫者仁心》是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反映醫護人員職業生涯的醫療劇,從一開啟畫面,就被熟悉的工作環境和感同身受的事件案例所吸引,也不能不為之動容。希波克拉底誓言的踐諾、無力迴天的醫學侷限、個別醫生的利慾薰心、醫藥代表的無孔不入、紅包現象的深層思考、醫患關聯的日趨緊張、醫鬧事件的愈演愈烈、個別記者的譁眾取寵、醫護人員的艱辛和委曲在劇中可見一斑。感謝《醫者仁心》這部如此真實、如此貼切的反映中國醫療現狀的電視連續劇,感謝編劇、感謝導演、感謝所有的演員。劇中的情景和道白,不僅僅直面瞭如今複雜的醫患關聯和行醫環境,而且深深震撼了醫務工作者的心靈,讓我們反思,拷問自己的醫德和信仰。

  整個劇集中,最關注的就是鍾立行主任和護士長劉敏。著名作家肖復興評價《醫者仁心》說:“使我看到了久違的崇高感。”是的,在這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像鍾主任這樣一個在職業道德上和技術素養上都十分完美的醫生太少了。他潔身自好、隱忍、內斂、清高、包容,以自身的言行踐諾了希波克拉底誓言。對所有的病人,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貧民百姓都是一視同仁,對待來看病的領導,他沒有獻殷勤,依然維護著醫生該有的尊嚴。在現實社會中,這種為人處事會給人很傻的感覺,人人都知道不會和上層搞關聯拉近乎,只會埋頭幹活的人不會有好的結果。可他卻說過不想建立超出醫生和病人以外的關聯。對於“王冬”這種小人,當應對為正義感強烈的年輕醫生顧磊給自己“伸冤”時,鍾主任立刻打斷,說:“我不想拉幫結派,我只期望我們每個人都能自覺地要求自己”,這句話說的太好了,我聽了之後,很有感觸。鍾主任有很淵博的知識,有很好的溝通技巧,覺得鍾主任就是孔子所說的從自身修養開始的君子。《論語》中對君子的判定標準有三條: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鍾主任用自己的行為詮釋了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是怎樣成為君子的。我以鍾主任為榜樣,自覺地要求自己,爭取成為一名真君子。

  另外一個不得不關注的劇中人物就是護士長劉敏,就應說劉護士長的自殺的確有點杯具色彩,但是,正如她在遺書中寫的:“我做夢也想不到,我成了一個墮落的人,我很慚愧,也覺得很屈辱。從18歲護校畢業,我在這家醫院幹了20年,我喜愛自己的工作,覺得自豪光榮,但是沒想到卻用這樣的方式離開。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護士這個職業,不那麼崇高了,我們在勞碌辛苦中,在人們的呵斥聲中,沒日沒夜的工作,沒有人關心你,也沒有人在乎你,就是在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煎熬中,我一點點變老。一點點,變的絕望,這一年,在我身上發生的事情,讓我很悲傷,也很憤怒……衛思雲,我是愛你的,我知道一個男生需要什麼。但是,我務必待在醫院裡照顧病人,雖然他們不領情,但是我還得做。因此你跟我離婚,我悲哀,卻不怨你……好好待我們的女兒,千萬別讓她做護士,千萬別讓!”一個全院業務最好的護士長之一最後以這樣的結局完成自己的一生,讓我唏噓不已。這是一種怎樣樣的情緒!事業的無奈,家庭婚姻的失敗,人生的絕望,讓她別無選取,只有投身黑暗!

  醫生是人不是神,在探索醫學領域中,應對疾病的轉歸特異性,也有無力迴天的醫療侷限性,和避免不了的技術上的失誤。正如劇中所說“好醫生的技術,是在不斷積累而來,是用無數生命換來的”。搶救病人就象奔向戰場一樣,這種高壓力,高負荷,高風險的職業是最需要患者明白,社會明白的,期望社會對年輕的醫生們多點寬容,多點耐心。

  《醫者仁心》好處,在於劇中主要人物在衝突與對立中找到了平衡點,重新找回了希波克拉底誓言給予的崇高與職責,讓我們舉起右手,重溫這一神聖的誓言:我鄭重地保證自己,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我將要給我的師長應有的崇敬及感戴,我將要憑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醫業,病人的健康應為我的首要顧念,我將要尊重所寄託給我的秘密,我將要盡我的力量,維護醫業的榮譽和高尚的傳統,我的同業應視為我的手足,我將不容許有任何宗教、國籍、種族、政見或地位的思考介於我的職責和病人間,我將要儘可能維護人的生命,自從受胎時起,即使在威脅之下,我將不運用我醫學知識去違反人道。我鄭重地自主地,並並且以我的人格宣誓以上的約定。

《醫者仁心》觀後感5

  看了一遍《醫者仁心》,太多的感觸讓我無從下筆,但想寫點文字的衝動,卻讓我破例地再次瀏覽整個劇情。劇中的一切,似乎都發生在我的周圍:那一片片聖潔的白,一顆顆赤誠的心;手術室裡,大夫爭分奪秒,病房走廊,護士一路小跑,醫者,應對無力迴天的無奈和悽楚,應對謾罵毆打的隱忍和委屈,猶如一串串的“蒙太奇”,在我腦海中起伏交錯。此刻,我百感交集,卻不知道該如何整理自己的情緒。

  很少有這樣一種狀況,當應對共同的敵人時,同一陣營的兩個群體卻如此相互猜忌,充滿矛盾。然而,在中國,在中國的醫院,這種狀態卻無處不在。醫生和患者,本該為戰勝疾病齊心合力,相互配合,但現實卻讓人失望地心寒。醫生,早已不再令人仰慕,更不再神聖,他們已成為病人就診過程中時刻被提防的“奸細”和“隱患”,患者自我保護的心態被扭曲的放大,以致醫療活動中醫者的一言一行都將成為日後可能發生糾紛的“呈堂證供”。“跪下,給我媽跪下”,這是33集電視連續劇《醫者仁心》第一集裡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臺詞。這個下著大雨的晚上,在這家醫院,發生了太多的事情:急診科護士長劉敏接到120的電話,車禍,至少五人受傷,傷員很快送到。一位計程車司機頭部嚴重損傷,腹部受創。一個孕婦昏迷,狀況不詳。孕婦的丈夫昏迷;另一輛救護車裡又抬下一個五十多歲的心臟病發作的低鉀婦女姚淑雲;一個出租司機送來一醉鬼倒在劉敏身上,吐了劉敏一身,就在劉敏去換件工作服的時候,患者姚淑雲突然出現不適,等劉敏趕到已經太晚了,病人死去。於是,一場杯具便拉開了序幕——護士長劉敏,一個妻子,一個母親,在這樣的雨夜,她也該守在老公和女兒身邊,她也該盡享家的溫馨,但是……正因這個“但是”,敬業的她不得不承受接踵而來的奔波和勞累,柔弱的她不得不理解死者家屬“給我媽跪下”的恐嚇威逼。我不知道,劉敏是否就應帶著那被吐的滿身汙濁接觸其他病人,也認為病人的死亡與劉敏片刻的離開並無多大幹系,但此刻,孰是孰非已不再重要,只要病人死亡,只要你是醫護人員,你就務必承受來自對方的發洩,此刻的醫者,更多的是充當一個被悲痛、憤懣、狂躁的患者親屬作為出氣物件的“橡皮傀儡”。看著劉敏護士長被死者家屬毆打,被強壓在地上聽憑對方喊著“跪下,給我媽跪下”的情景,我想起了前不久我院急診科X護士、某科孱弱的女主任被患者家屬打傷後,聲淚俱下的哭訴,我很迷茫,很困惑。是的,應對失去親人的悲痛,我們就應明白患者親屬們的過激,儘可能緩解他們的情緒,但是,這些整天顧不上家、顧不上孩子、甚至顧不上自己身體的醫生護士,他們為了病人,為了醫院,起早貪黑,隨喊隨到,他們的辛苦難道不需要明白?他們的委屈難道不需要傾訴?

  醫患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敵對的雙方?誠然,由於醫療行業的特殊性,客觀存在的資訊不對等或多或少地制約了雙方的交流與溝通,但這並不意味著兩個群體有強、弱之分,更不會水火不容,勢不兩立,至少,他們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戰勝病魔而走到了一齊,而瀰漫的信任危機又使得醫患關聯變得敏感而微妙,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幕幕彼此並不願看到的杯具乃至慘劇。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如果醫患雙方能夠冷靜的換位思考,堅信很多糾紛都能夠化解,很多衝突都能夠避免。《醫者仁心》中有兩句臺詞意味深長,之於醫者——“發奮做一個能夠被人懷念的人”,對於患者——“一個好的醫生,是需要病人的寬容,才能夠成長的”。廣大的醫務工作者在工作中付出了局外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卻仍矢志不渝地踐行著希波克拉底誓言,他們用心血和汗水譜寫著關於天使的讚歌,卻正因某些不和諧音符的出現使這支讚美曲不再完美。毋庸置疑,社會上的不良風氣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這個群體,我們確有諸多不被患者滿意的方面,至少我們沒能做的更好。一葉障目啊,些許的瑕疵,掩蓋的是大多數人的無私付出,令人扼腕。作為醫者,如何在能被人懷念和被人寬容之間成長,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命題,也不是一家醫院,一個醫生能夠交出的答卷,為了治病就診,醫者和患者走到了一齊,我們即同室,何苦去相煎。如果我們把被人懷念當作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如果我們給病人帶來更多的仁心,我想,作為醫者,你能夠被人懷念,那麼你就能夠被人寬容。

  讓我們記住一位美國醫生的名言: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忙,總是去安慰。

《醫者仁心》觀後感6

  《醫者仁心》給了我太多的感動。很久不看費時費精神還要陪著流眼淚的電視連續劇了,而《醫者仁心》從一開啟畫面,就被熟悉的工作環境,醫患關係的緊張,醫鬧的頻發,醫護人員的艱辛和感同身受的.事件案例所吸引,不能不動容。於是一口氣就看完了33集的《醫者仁心》,讓我感慨萬分。好的藝術作品,不是從情節到情節,而是能從人心走進人心的。

  作為一名護理工作者,以前總抱怨自己選擇的這份工作是多麼地辛苦,還那麼吃力不討好。看多了那些刁難的患者用各種神態去捉弄你,聽慣了那些患者刺耳的語句,只嘆息自己的這份工作不盡人意。現在我覺得這些真的微不足道了,因為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應該首先做到的是有一顆善良和寬容的心。患者不是刁難,他只是深受身心雙方面的創傷,心理上不平衡而已,我們是為他們療傷的人,不應該受他們的影響,冷落了他們虧待了他們,應用熱忱、溫暖感化他們。電視劇裡王歡的媽媽就是這類的人物,雖然醫生在整個治療上並沒有任何差錯,但作為家屬對治療費用確實有著疑惑,他們看到的只是某些個別的現象(如影片中的那位胸外科王主任),卻一概而論。關於治療費用方面我覺得患者在治療時有知情權,醫生在開處方時應當對患者做出宣告和解釋,護士在發清單時也可以多做些說明和解釋,這樣一來讓患者在用藥方面可以用得明白用得放心,二來醫患之間也有了更好的溝通。作為醫護人員要讓他們對醫院有種安全之感,而不是商業味道,要讓患者感受到如沐春風的醫患關係,要用我們的真情去打動他們,要讓他們體會到家的溫暖。

  對於劇中的鐘立行主任,我是太支援了,他獨特的人格魅力,一視同仁、一切為了患者的思想,堅定的行醫原則,對技術精益求精的態度,都讓我十分敬佩。作為一個醫療行業的一員,每天面臨的太多太多,在這個大的醫療環境中,必須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分清是非好壞,至少自己要有一個是非標準!鍾主任說:“醫生治病是一種態度。”他同時對年輕的醫生丁海說:“你還不是一個好大夫,你還缺少信仰。”這種態度,這種信仰,需要高超的專業精神(即古人說的“妙手回春”和“仁術可風”的妙手、仁術),更需要醫生必備有醫無類的救死扶傷的博愛之心(即電視劇所講的“仁心”)。鍾主任的話說給別人聽的同時也在說給我聽。我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必須要堅持自己的信仰,堅持自己的原則,堅持自己的道德底線,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以後的漫漫長路,

  不論遇到什麼事,我將把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做到問心無愧作為我一生最大的追求和榮耀!

  在這部劇中,劉護士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劉護士長的死,我哭了很久,不僅僅是為她感到惋惜,更為她感到不平,一個一直矜矜業業的護士長,一個連自己家庭都可以放棄的護士長,最後走向了自殺,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幕後兇手?其實現實生活中有關醫生護士自殺的報道也是屢見不鮮。劉護士長的遺書中這樣寫到:“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護士這個職業,不那麼崇高了,我們在勞碌辛苦中,在人們的呵斥聲中,沒日沒夜的工作,沒有人關心你,也沒有人在乎你,就是在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煎熬中,我一點點變老。一點點,變的絕望…”這是事實,沒有絲毫的誇大…劇中的劉護士長一邊為了救治民警“獻血”(也許面臨違規輸血),一邊又要遭受“醫鬧”的圍攻與毆打,一邊是工作的沉重壓力,一邊是家人不理解而引發的變故……醫護人員一邊用自己的心血、良心去履行自己的職業承諾,一邊要承擔巨大的執業風險。但社會有些人卻對我們挑剔、指責、猜忌、不信任,這怎能不讓人寒心?總不能非典來了,天災來了,需要醫護人員;搶救生命,保護健康,需要醫護人員。而一陣風之後,白衣天使又變成了白狼。醫者仁心啊!我希望社會能多關心一下我們護士這個群體,人與人之間能多做心理換位,多一些溝通,多一些理解,醫患關係也許會有一個雙贏的局面。

  我堅信人與人間的友善始終是永恆不變的,互相信賴、理解、支援的,和諧的醫患關係的建立是遲早的事,正如鍾主任說的“只要我們以誠相對,我們就能形成一種力量,保持一種精神,保持我們的正直和自尊,這是這個世界上任何財富都買不來的”,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

  相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對於我們醫務工作者來說恪守職業道德、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才是最重要的。

《醫者仁心》觀後感7

  《醫者仁心》是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反映醫護人員職業生涯的醫療劇,全方位真實得展現了目前醫患關係、醫生與社會,醫生與道德、醫生之間,領導和醫生之間,醫藥之間的各種複雜的矛盾,那熟悉的工作場景,相似的醫護身影,類似的醫療案例,讓我的心靈受到深深震撼,身在其中,感同身受,不能不動容。

  我,一名工作兩年的護士,一直努力堅持做一名合格的護士,不讓自己在重複的、甚至是機械的工作中麻木,時時提醒自己面對的是人,是生命,萬不可大意;嚴格執行各項操作,因為我覺得保護患者同時也是保護自己,對患者負責同時也是在對自己負責。一直以來,覺得自己很敬業的,但看了《醫者仁心》,暗自汗顏:自己的心還是不知不覺間變得有些冷硬了,不再那麼柔軟,失去了很多初入行時的熱情、執著,快忘了什麼是理想,還要不要追求?

  劇中一句臺詞,讓我頗震撼:醫生都開始保護自己了,誰來保護病人呢?這句話讓我心痛,真的心痛!今天一句“醫生都開始保護自己了,誰來保護病人呢?”,讓我不免心虛,但為什麼會這樣呢?哪個醫生護士願意時時生活在防衛狀態呢?什麼時候起醫患變成了對立方?甚至敵我?互相防範、互不信任,可又互相依存,關係變得那麼糾結?扭曲的醫患的關係是一把實實在在的雙刃劍,傷害著雙方!是什麼造成的呢?今後醫患該怎樣相處呢?

  或許《醫者仁心》中的醫生護士,他們只是個演員,但是他們的每一句話都道出了作為一個醫生護士的心聲,醫生護士的辛酸。

  或許只有醫生護士本人才能理解這種心情,醫生護士現在是最苦最累的職業之一,特別是在中國!也許很多人認為醫生護士是高收入的職業,但並非如此。我只想說即使收入高那也是他們辛勤勞動應得的,每天的夜班,急診,手術,在手術檯上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想想你自己幾個小時一直站在一個地方,我相信除了軍人沒有人能做到,有句話說一個外科醫生和手術器械護士必須有個好膀胱啊,那是必須的,必須練出來的。是什麼原因給了他們那麼大的毅力?是生命,是責任,是承諾。每個醫學生入學之前都要宣誓,那就是承諾。

  很多時候我困惑,要成為一名合格優秀的護士,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品質?我想我在劇中主要人物男主角心外科主任鍾立行身上找到了答案,他以自身潔身自好、隱忍、內斂、包容等言行踐諾了希波克拉底誓言,在衝突與對立中找到了平衡點,重新找到了“醫者仁心”的職業崇高與責任。鍾立行在國外留學行醫十幾年的的人生感悟:“每個人都能自覺地要求自己”。這句話說得多好啊!值得我們每個人反思:

  “自覺地要求自己”——自省意識。我們生活在變革的時代中,每個人的心裡,都隱藏著一個或大或小的魔鬼,種種壓力使得一些人變得心浮氣躁,迷失了自我。作為一名醫護人員,病人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貧民百姓我們都應一視同仁。無論周圍的環境如何紛繁複雜,我們的應始終保持著一顆平靜的心,堅守職業信仰,以精湛醫術服務於每一位患者。面對病人的蠻橫無理、不理解或者誤解,我們應檢討自己是否溝通存在缺陷用理解、厚實的心態去面對。孔子在幾千年前就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求自己甚於要求別人。

  “自覺地要求自己”——自強意識。當我們面對別人的冷嘲熱諷時,不要管別人的態度,只應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不應過分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在競爭成為社會常態的今天,只有我們精益求精地做事,才能自強,才能超越自我,也最終才能強勝於別人,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我們有一萬個退卻的藉口,更有一萬個拼搏的理由。

  “自覺地要求自己”——自警意識。“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我們不應該放大把別人的缺點和不足,而自己則成了“燈下黑”,看不到自己。醫療提倡求真務實、實事求是的精神,提倡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的作風。一次粗心的操作可能會導致病人致殘;一些不經意的態度可能會導致醫療事故;一句不恰當的話可能會導致一場醫療糾紛;一次不負責核對的可能會導致鮮活的生命結束。有時百分之一的錯誤會導致百分之百的失敗。我們應自覺地要求自己,如果別人把我們當回事,我們自己千萬別把自己當回事。也許別人關注我們成功的同時忽略了我們不足之處,也許別人有求才以此取悅。如果別人給點掌聲就膨脹,給點微笑就燦爛,在客觀上就會為別人提供了不把我們當回事的理由。唯有別人把我們太當回事,才能笑看雲捲雲舒,靜觀花開花落。

  “自覺地要求自己”。——自立意識。人若沒有自立意識,就沒有獨立的思想。生命是脆弱的,疾病的多樣性、複雜性,很多時候面對患者,醫護也是一籌莫展,無回天之力。然而,患者對生命的渴望,對健康生活的嚮往,對優質服務的需求。醫護必須具有博大的胸懷,練就精湛的醫術,學會良好的溝通技巧。“做個淡泊名利的‘仁人’,做個德技雙磬的‘仁醫’"。

  醫者,救死扶傷是我們的天職。仁心,是我們應有的品質。讓我們用自己的愛心、熟練精湛的醫療技術,貼心的服務,良好的溝通技巧,去為廣大患者服務。我想這會讓我們在緊張複雜的醫患關係中找到平衡點。我想不久的將來醫患關係將會是如沐春風的現象。讓我們一同努力這一天儘快地到來吧!

【《醫者仁心》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