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電影> 我的戰爭電影觀後感

我的戰爭電影觀後感

我的戰爭電影觀後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戰爭電影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戰爭電影觀後感1

  中秋節放假,本來是不打算看這樣主旋律電影。但是,聽說有些人說很熱血,有些人說很垃圾。

  抱著好奇的心態,去了電影院。 我的戰爭,這樣的電影,剛剛上映排片,就別影院給擠下去。

  時間非常不好。賣票進去,也基本都是隨時在40歲左右人。我還想,可能看到一半,就走了。

  結果電影超級好看,無論從演員、配樂、劇情、特效、都是目前中國最好看的戰爭片。看完這部影片,再看馮小剛的集結號,那肯定比集結號高上一個檔次。

  先從演員來講,劉燁飾演的孫北川,接地氣 描寫了一個典型的北川漢子,粗擴,直言,但心底善良。和孟三夏對話,你娃涮罈子,你娃倒桶子。讓人感覺老鄉非常親切。另外,幾個配角也非常老沉。

  在說配樂,一開場,本來挺祥和的鏡頭和氣氛。由於孫北川的到來,表現的非常緊張,上腺素飆升。是爺們兒,看了都會為之一振。尤其是,剛剛開場就打了一場遭遇戰。場面堪比好萊塢戰爭片,讓人熱血沸騰。尤其是配樂,和音效。在電影院裡面,簡直是無可比擬,好像自己就親身經歷了這場史詩之戰一樣。

  再說整部電影的劇情,非常接地氣,孫北川和張洛東的兄弟情,張洛東與李順良的父子情很溫暖,卻不刻意描寫,都是順著情節推進,情感戲都是捎帶品。但是,有一些鏡頭,簡直是催淚,看的我都想哭。著實兩個鏡頭讓我眼眶溼潤的一塌糊塗:1.都給我活著回來,聽到沒活著回來;2.孫北川死,王珞丹親孫北川的時候那個一言不發。簡直讓一個大老爺們兒感到動容。

  在說特效,如果看了我的戰爭,再看集結號,那基本上,特效方面,集結號就不用再看了。而且集結號的劇情拖沓,戰爭場面就十幾分鍾,根本沒有辦法比擬。

  最後,我要說的是,本來這樣的影片,被人罵過之後,排片量就少,也就那麼幾天,估計撐不過兩個周,如果大家要是有時間的話,還是親自去電影院看看吧。不要只聽一幫2B,叫囂什麼戰爭,什麼非正義的,和你們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可是這部影片本事,就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就是一個炸藥錢,都值了你的電影票錢。不看,真的太可惜了。

  觀影歸來,我一直在思索!思索著孫北川背靠黃土面朝藍天躺在戰場上問張洛東:你說,以後會有人記得我們嗎?

我的戰爭電影觀後感2

  戰爭是殘酷的,但我們不能只看到戰爭的殘酷面。當國家主權、人民生命安全面臨威脅的時候,無論面臨多麼強大的對手,可能遭受多麼重大的損失,我們都要奮起抵抗,血戰到底。否則,我們就可能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晚清、民國時期,愛好和平的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抗美援朝恰恰是在我國的國家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時刻打響的,是堂堂正正的正義之戰。在朝鮮戰場上,無數志願軍官兵用簡陋的武器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把用飛機、坦克武裝到牙齒的對手打回到談判桌前,讓世界重新認識了新中國和人民軍隊。朝鮮戰爭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僅從這一點上看,抗美援朝戰爭居功至偉。

  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60週年座談會上指出:“中國人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毅然派出志願軍抗美援朝,完全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為了保衛共和國的和平和人民安寧的生活,無數像邱少雲、黃繼光、楊根思一樣的志願軍官兵捨生取義、壯烈犧牲,他們身上體現的是偉大的精神。

  戰爭是維護國家利益的一種暴力方式,用所謂“人性”去判讀戰爭則是掩耳盜鈴。恰恰是成天把人性掛在口頭上的國家發動了一系列不講人性的戰爭:至今仍戰火紛飛的伊拉克戰爭、貽害無窮的利比亞戰爭、導致百萬難民流離失所的敘利亞戰爭……

  欲亡其國,必先亡其史。現在,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打著還原歷史、揭秘真相的旗號,以所謂一些史料去質疑歷史事件,以一些低俗段子去抹黑革命英雄。這種歷史虛無主義的行徑多是以點概面、以偏概全,並善於玩弄偷換概念、模糊標準的手法,具有明顯的歷史侷限性,根本不足以全面深入地剖析歷史,是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中的一個“毒瘤”。

  事實上,歷史虛無主義在蘇聯解體前的幾年中也曾氾濫成災,在西方勢力和國內少數“精英”的裡應外合下,蘇共的歷史被全盤否定,汙點被無限放大,最終導致人心渙散,蘇聯大廈轟然倒塌。對此,我們應該引以為鑑,提高警惕,與一切抹黑革命英雄、戲謔偉大歷史的行為作鬥爭。

我的戰爭電影觀後感3

  以否認影片《我的戰爭》在戰爭場面上下了不少功夫。可惜的是劇中情節難讓人動容,好的場景也乏善可陳,一味戰火渲染,劇情的散亂,而人性的蒼白,使電影變的膚淺平庸,難比肩他國戰爭經典。電影敘事時與史料相悖。如歷史上的第一戰役是中國軍隊悄悄入朝,神不知鬼不覺,運動中小遭遇戰。到第二戰役開打,美國人都不相信有中國正規軍隊進入。影片首部大戲,就呈現首批入朝參戰的列車就遇有美機狂轟濫炸,大部隊重武器阻擊的江面大橋遭遇戰。如在時間節點調整一下更符合歷史。影片呈現的中國軍隊進攻時的“人海”,猶如韓國的《太極旗飄揚》場景,戰士地成批成批倒下。海外媒體常指責中國軍隊人海戰術,漠視生命,這樣情節易授人口實。戰爭與愛情總是影片中不變的元素,用連長遇女老鄉酒後失態引發感情戲似乎有情節略顯粗糙,沒法打動人。優秀的戰爭片,一定要有愛情戲嗎?《拯救大兵瑞恩》沒有男女感情線。《太極旗飄揚》裡那個男一號有一個未婚妻,沒出現在戰場景中。這兩部片子的情節一氣呵成,更為流暢。

  所謂準備,是研究戰爭,研究戰爭中具體的人。那些經驗不可能親歷了,只能透過第二手、第N手的資料去分析,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心力投入。我沒有這個條件,必須馬上動手。能夠依賴的只有自己的人生經驗和世界觀了,我的從軍經歷和所受的教育提供了潛在的幫助,我的侷限性恰恰也在這裡,但是這並不妨礙我的真誠。我感到最不可思議的,是志願軍官兵一致的慷慨赴死的氣勢,這種罕見狀態震驚了全世界,至今仍有巨大影響。在100多年來的.屈辱史中,這是民族氣質的一次逆轉和爆發。我想尋找答案,但是我不可能透過一個倉促寫就的劇本達到這個目的。我會繼續尋找。我設計了孫北川這個人物,他是農民子弟,在炮火中還惦記著以後回老家種地;我還設計了孟三夏等文藝女兵,武中有文,顯現了與農民的現實主義相對應的小知識分子的浪漫主義。構思劇本時,恰逢各類選秀節目盛行,我就忍不住想,這些靚男美女如果生在當年,競賽選拔志願軍文藝兵會是怎樣的場面?我甚至設想了1950年兩個文藝青年在上海參加徵兵面試的情節,沒有用上而已。時代不同,偶像不同,有些慷慨悲歌之志或許可以被貶低,卻是永遠不應該忘記的。

我的戰爭電影觀後感4

  《我的戰爭》改編自巴金的小說《團圓》,講述了一群平凡又偉大的年輕人為了保衛國家毅然決然遠赴他鄉,在殘酷的戰場上所發生的那些關於愛情、友情、親情的傳奇故事。

  該片以孫北川為主角,他帶領的九連是志願軍中的一支勇猛的隊伍。在趕赴戰場的火車上,他與幹練又耿直的文工團團長孟三夏相遇,身為同鄉的兩人由鬥嘴開始產生交集,孫北川對孟三夏一見鍾情,而孟三夏則看不上這位"大老粗"。然而,孫北川沒有多少時間用來追女孩,他帶領著自己九連的弟兄沿途作戰,在火車上躲過了美軍的空襲,在五義亭追擊美軍的坦克部隊,誤入美軍地雷陣陷阱之後又要與兄弟們拼死突圍,最後還要領著兄弟們完成攻下537高地的任務。孫北川用行動證明自己是個可靠的男人、勇猛的戰士。孟三夏對孫北川的感情也產生了變化。

  小人物刻畫溫情場面

  整部電影中兒女情長的元素所佔比重不多,但能起到讓孫北川的形象更為立體的作用。他追女孩子的招式都是直截了當地說"想和孟三夏親嘴",這種看似直接的對白,劉燁卻還能將其演繹出可愛又率真的感覺。值得一提的是,與以往的國產戰爭片不同,《我的戰爭》從小人物的出發,重點沒有描繪朝鮮戰爭的宏大和歷史意義,而是放在了一個個鮮活的戰士身上。大膽的再現了在戰爭這臺絞肉機中生命的渺小,又在殘酷的戰爭中昇華了最真實的人性,著實讓人久久不能平復。

  真實場景展現血性精神

  對於影片中的戰爭戲份,著重凸顯了場面的真實性和殘酷性,許多觀眾表示"如同置身於戰場"、"炸彈似乎爆炸在身旁"、"第一次這麼深入瞭解抗美援朝戰場",而對於影片戰爭戲之外,更多人表示"戰爭太殘酷"、"慶幸自己活在和平時代"、"影片中殘酷的戰場上卻看到了人性的光輝",更是有許多人在觀影后,被影片所感染淚眼朦朧。並且在表現戰爭殘酷性的基礎上,影片注重刻畫中國軍魂,展現了中國軍人能打勝仗和保家衛國的血性精神。

【我的戰爭電影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