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教育的奇蹟讀後感

教育的奇蹟讀後感

教育的奇蹟讀後感7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的奇蹟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的奇蹟讀後感1

  當我很小的時候,我父親是一個老師,他是在我們市裡面的比較糟糕的一個學校,都是別的學校挑剩下的生源。我常常聽到我父親在說他班上的孩子,說有些小孩根本就沒辦法教,成天調皮搗蛋,在社會上跟一幫混混混在一起,讓他們自生自滅算了。

  而我雖然沒有那麼糟糕,卻也常常在當時市裡面最好的學校的老師嘴裡得到諸如“廢人”、“你完蛋了”之類的高階詞彙。只因為我成績往往排在年級倒數10名以內。

  “你給我出去。”這是我印象最深的5個字。

  於是我常常在學校裡漫無目的的遊走,天氣很好,那時候的空氣汙染好像沒有這麼嚴重。因為我們市區並不繁華,所以街上車輛滑過空氣的聲音非常清晰:就這麼“譁”的一下過去。學校環境乾淨整潔,上體育課的孩子們在操場上跑步。我就在學校操場旁的廁所裡躲著,等著下課。

  為什麼我要躲在廁所裡?因為如果你在學校裡遊走的話,而且是“漫無目的”的,那就等於你臉上寫了兩個字“差生”或者四個字“趕出教室”,路過的老師或者是教工總要往你臉上多看兩眼,一臉厭惡的深色。於是我乾脆躲在廁所裡,等著下課鈴聲的響起。

  時間卻總是顯得很漫長。我不止一次的想過要把數學老師給殺掉,時間、地點、方式,我總是儘量想得很周詳。會出現什麼情況我努力全部考慮到,因為我還是不想被抓到,不想讓父母知道他們的孩子殺了人。但是最後總是因為換了數學老師而不了了之。那時候我不知道什麼叫夢,我覺得我的未來一片灰暗。

  老師在我背後的竊竊私語,課堂上同學們的灼灼目光,總讓我如芒刺在背。後來我才知道,那是因為我尚對人們有美好希望,只是不知道希望原來承受起來這麼艱辛。

  在從初中到高中的6年中,我始終認為老師就是我們的敵人。而這不是從一開就客觀存在的,老師們從始至終不斷在為這個信念添磚加瓦。他們從來不看坐在最後一排的學生,他們從來不管在講臺兩側的孩子,偶爾有看到,也是輕蔑的眼光和嘲諷的口吻。那時的我真是單純,居然完全沒有聽出來,只覺得老師的笑話確實好笑,而且我是主角。

  孩子我覺得是完全無害的一種動物,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再少年老成也不會比一個三十多的成年人老謀深算。但是為什麼這些老師就不願意給這些孩子一點點尊重?或許他們認為不需要,一個孩子的尊重?

  或許怎麼看也不值錢。

  所以克拉克老師是個單純的人,他沒有將這些價值量化,他只是覺得有付出就肯定有回報,知識不是空氣。知識看得見摸得著,一下吃不完就慢慢吃,總能吃飽。而有知識,考試就不再是問題。他更覺得,只要他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孩子就一定會尊重他。

  片尾還有克拉克老師的書出版了的訊息,其實我並不看好這本書。有方法,沒熱情,沒用。這是個悲哀的想法,我的想法一向很悲哀,我總是認為把事情想得足夠糟糕,你就絕對不會失望,這是一個簡單的計算題,正是我的數學老師教給我的。

教育的奇蹟讀後感2

  愛的教育是真誠的,也是可貴的,更是富有生命意義的。對孩子而言,真正的愛不單單是給予,更不僅僅是說教,愛是一種相互的影響,相互的欣賞,相互的寬容,相互的期待。愛需要時間培養,更需要真情付出。在愛的晴空裡,傾聽孩子的傾訴也是一種愛,一種包含了教育的愛。這是我在平凡樸實的工作中感悟到的生活真諦。

  我們班上有個女孩兒叫小媛,和她的故事有點兒戲劇化,但卻著實讓我體會到了孩子的心聲需要我們大人們靜心地傾聽,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更應真誠地瞭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一節班會課,我正在講臺前滔滔不絕地表揚班中的好人好事,同時也毫不客氣地批評了一小部分同學的不良表現。當我說到班中某位小幹部是我最得力的小助手時,我分明看到了小媛眼中閃過一絲不服,同時她的嘴角向左撇了撇,似乎還發出了一聲鄙夷的“哼”。我頓時大怒,天真的孩子怎能有這樣的表情?純潔的心靈怎能被狹隘的嫉妒“汙染”?班中若長此風,那還了得?……我越想越難抑心中不滿,於是當場批評了這位傲慢的女同學。她在我的義正詞嚴下低下了頭……下課鈴聲響起,我滿意的“收拾殘局”,總結陳詞:我們要學人之長,真誠地欣賞他人,學習他人的優點。一番自認為得意地教育結束了。

  工作的繁忙讓我忘了這件事,但受了“傷害”的孩子卻並沒淡忘這些不快……

  事發後的第三天,我在家中的信箱裡發現了一封信,稚嫩的筆跡讓我一下子認出它的主人就是小媛。展開信紙,彷彿開啟孩子的心扉,娟秀的文字好似真誠的話語娓娓道來。女孩兒首先向我道了謙,對她那天的表情感到後悔,並保證她會改正在家中養成的“跋扈”。接下來很多的篇幅是她向我介紹她自己,說了她的夢想,談了她的性格,還介紹了她的特長,並且表達了她很願意成為我第二個得力助手的願望……兩頁多的文字為我呈現了一個鮮活的生命和一個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

  讀完信,我心潮起伏,甚至有些想哭的衝動:高高在上的老師們手握粉筆,在講臺前“指點江山”,大有將所有知識傳授學生的豪情壯志。一旦孩子犯了錯誤或過失,就捶胸頓足、十惡不赦一般。但何曾想過我們面對的學生是一個生命,縱然他有過錯,他也有尊嚴;我們面對的學生僅僅是個兒童,從無知到懂事,需要經歷歲月的洗禮。細細想來,我們有時候的“恨鐵不成鋼”真的是沒有必要。

  我以此為誡,告訴自己,與其瞪大眼睛發現並糾正孩子的錯誤,還不如我微笑著去發現和讚賞孩子的優點。身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學會彎下腰,蹲下身,做孩子的傾聽者,做孩子的真朋友,走進他們的世界,欣賞他們的精彩。這就是我在工作中的收穫和感悟,這些感觸將促我更好更快地成長為能得到學生喜愛和擁護的老師。

教育的奇蹟讀後感3

  《教育的奇蹟》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透過一些當代的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後來卻成功了: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達爾文——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麼?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教育家周弘說:“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 仔細分析一下這些“笨小孩”“問題孩子”,我們就會發現,他們並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問題,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牛頓曾經是被人瞧不起的 “差等生”,在牛頓的親人中,除了年邁的祖母和改嫁的母親外,還有一個親舅舅。他叫威廉·艾薩庫,畢業於劍橋大學,是一位牧師。威廉從牛頓安靜、多思的性格中,下意識地感覺到牛頓身上有別的孩子沒有的東西。對學習毫無興趣的牛頓,在期末考試中總是處在差等生的行列之中。班上的同學就給牛頓起了個綽號,叫他“笨蛋牛頓”。威廉舅舅對此很不滿意。為了培養牛頓的學習興趣,威廉經常給牛頓買學習用品、課外讀物等。一有空閒,威廉就到農場給牛頓講外面的世界。在舅舅的開導下,牛頓對讀書有了一些興趣。舅舅又給牛頓買來科學方面的書籍,對他進行有目的的引導。這些書都是關於數學、生物和科學簡史等方面的。他想,讀這些書也許能夠培養牛頓對科學知識的興趣。牛頓的成功是對威廉舅舅最好的回報。

  如果每一位父母和老師都能像牛頓的舅舅那樣,耐下心來,仔細地觀察自己的孩子和學生,總會驚喜地發現,孩子身上具有許多優點,也許他調皮好動管不住自己,但他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熱愛勞動,喜歡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許他可能學習成績並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歡唱歌、畫畫,畫的作品非常有新意。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賦,因此,多加觀察孩子,從中發現孩子的智慧結構特點,進行適當、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使每個孩子的天賦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在孩子上身上其實有著異乎尋常的潛能,關鍵是父母和老師們如何去挖掘。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和父母能夠帶著賞識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總會發現,其實我們的孩子就是一個天才孩子。

  “教育”不僅僅是教師的職責,更多是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甚至還是舅舅、姑媽、後媽等人的責任!總之,無論是來自哪一個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創造真正的奇蹟。而這一個個奇蹟的背後,無時無刻不在顯示人性的愛!是愛,各種各樣的真愛,讓這一切成為了可能!

教育的奇蹟讀後感4

  暑期讀了《羅恩老師的奇蹟教育》一書,還看了以羅恩老師的真實故事為背景改變的電影《熱血教師》,深有感觸。

  剛開始,才看到有關此書此人的介紹時,覺得羅恩老師所做的事太不可思意了,他是怎樣做到的呢?帶著疑問,我如飢似渴地讀完了全書,發現羅恩老師是個散發著迷人風采,有著神奇魔力的人,在他的周圍團結這一群和他一樣教育者,他們能緊緊抓住學生和家長的眼球,讓學生實現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

  克拉克學校最最與眾不同的便是他們風格各異的活動,他們利用各種機會組織孩子參加許多有趣的實踐活動,比如幫助困難的家庭佈置一個新家;由航空公司贊助孩子們出遊;在學校裡設定一堵回憶牆,留下孩子的精彩瞬間;別出心裁的分院開學典禮;為了迎合年輕學生的愛好而在衛生間上貼滿整堵牆的明星海報,以及為了給孩子們留下珍貴的回憶而定期設定的既瘋狂又奇妙的各類穿越時空主題活……所有這些活動,他們都會盡可能地利用自己的熱情和誠意爭取贊助,不需要花費學生任何費用。孩子們既能在這類活動中得到不少的快樂,又能學習到許多有益的技能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同時,克拉克學校還會教授孩子們很多與知識無關,但卻非常重要的與人相處之道,比如真誠地為同學鼓掌,用充滿熱情的鼓勵帶給他人信心與勇氣;比如當別人回答不上問題時,耐心地等待而非搶答……當然,克拉克老師並非是萬能機器人,他也有疲累到不想說話的時候,但是,即使再累,只要一站到講臺上,即使只有四五個小時睡眠時間的他,依然能自欺欺人地用一句“大家早上好!我們開始新的一天吧!”迅速點燃全班同學的熱情。

  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景都會在克拉克學校裡出現,這些創意的設計是羅恩和他的同事們為了吸引學生,為了激發學生熱愛這所學校,熱愛在這所學校的學習而絞盡腦汁想出來的。為孩子們付出如此多的心思和精力,如果不是出於一種對孩子的愛與責任,能做到嗎?這正是我從羅恩老師身上吸取到的最有價值的東西。是的,我們不能改變體制,但是我們能改變我們自己,正如羅恩老師所說的:當你走進教室,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違反紀律和有學習障礙的孩子,那你肯定會變得手忙腳亂。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律師、商界精英、藝術家和總統,那你就會自如地以你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並對成功有著自我期待的學生。羅恩老師的做法是不能複製的,但是他的理念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如果我們能像克拉克學校的老師那樣本著對孩子的熱愛,本著對孩子未來負責的態度,那麼我們也會絞盡腦汁產生許多奇思妙想,我們也能創造屬於我們的奇蹟教育!

教育的奇蹟讀後感5

  放假時學校佈置假期要看兩本教育書籍,到底看什麼好呢?無論幹什麼都想著這件事,在微博上看到介紹《羅恩老師的教育奇蹟》,就在網上搜了搜,說實話,我很少有這樣的耐心去看一本教育書籍,不是不喜歡讀書,而是感覺現在教育方面的好書很少,更甚至缺乏讀書的心境。讀《羅恩老師的教育奇蹟》我是用了一天的時間一睹為快。

  文章分四個部分:一是不一樣的克拉克學校,二是父母是孩子成長中舉足輕重的力量,三是營造讓孩子愛上學習得氛圍,四是課堂之外。每一部分都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正是克拉克學校有著“與眾不同,無所畏懼,點燃激情,獨立自由”的羅恩精神,才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從這所學校走出了很多哈佛、耶魯、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名牌高校的學生。他們的教育故事感動了千萬個父母,他們的教育理念推到了東西方教育無形的牆壁。

  閱讀此書,我體會最深的是對待教育要用心——樹信心、要細心、有耐心。

  教育要想成功,首先要樹立自信心。無論處在何種境地,我們都應把一份自信留給自己,同時也送一份自信給學生,面對學生缺乏自信的表現,我總是儘自己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樹立信心。遇到困難時,不是選擇逃避退縮,而是以最好的心態去挑戰自我,勇往直前。如今,在課堂回答中,有一部分同學不再膽怯羞澀,而是用最響亮的聲音說出心底的答案;在小組活動裡,很多學生不再畏畏縮縮,而是盡最大努力去幫助別人。只有教與學同時保持信心,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把一份信心留在心底,對學生對自己說:我們能行!

  通往成功的教育同樣需要細心。於細微處見精彩,教育的細節至關重要。作為一名教師要細心觀察教育的細節,並在細節上下功夫,可以說羅恩老師是誤打誤撞進入教育這個行業的,可是他取得了科班人也難以達到的成就。他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細心,他會細心觀察每一個孩子,並且給予他們必要的教育和引導,他會細心的積累教學經驗,從最開始的毛手毛腳,到後來的熟練自如。他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他總能透過他的細心和努力,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他贏得了學生的尊敬,源於他的執著、觀察力、細心,並始終抱著許三多式的不放棄的精神。

  要想成就教育奇蹟,還需要百倍的耐心。一個學生就是一片天地,一個學生就可能是一個奇蹟,曾有人說:教育孩子就像種莊稼,種豆子不行就種高粱,種高粱不行就種玉米,種玉米不行就種棉花,總有一樣適合他,只是我們還沒發現而已。羅恩老師對待教育有常人做不到的耐心,找學生談心,找家長交流,甚至幫助家長走上正確的教育軌道,利用一些主題活動讓學生自我認知。這些都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好的教育其實沒有國界。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充滿自信和激情,像羅恩老師那樣走進孩子的生活,用心聆聽孩子的聲音,有我們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有我們骨子裡不服輸的幹勁,相信我們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教育奇蹟!

教育的奇蹟讀後感6

  讀了朱永新主編的《教育的奇蹟》一書,我不知疲倦地欣賞著這本神奇的“奇蹟”帶給我的新生力量!

  一些當代的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後來卻成功了: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達爾文——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麼?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看來“教育”不僅僅是教師的職責,更多是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甚至還是舅舅、姑媽、等人的責任!總之,無論是來自哪一個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創造真正的奇蹟。而這一個個奇蹟的背後,無時無刻不在顯示人性的愛!是愛,各種各樣的真愛,讓這一切成為了可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懷著“教育為公”、“甘當駱駝”的精神,為中國的教育探求了一條新路,為孩子們開闢了一個開闊的世界。一直以來,我都嘗試著用愛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

  1、愛,是尊重理解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本厚厚的書,都是一個多彩的世界,是活潑的生命體,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要培養他們成人、成才,首先就要尊重他們,全面瞭解他們。瞭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他們的家境。尊重他們的思想,尊重他們的感情,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個性。要小心的像對待玫瑰花上的露珠一樣保護好每一個學生。

  2、愛,是欣賞激勵

  心理學家爾土曾說過:“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讚美。”因此我們應學會欣賞每一個孩子,用積極的心理意向去激勵他們,期待他們。

  3、愛,是心與心之間的碰撞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好朋友,深入到他們的興趣中去,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愁,這樣學生才會向老師敞開心扉。教師也只有體驗到學生的內心感受,才能將心比心,關注學生內心世界的細微變化,這樣才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愛是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愛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學生就如同是一株株幼苗,需要真心的關注,悉心的澆灌和細心的呵護。愛就如陽光一樣給孩子溫暖,似甘露一樣給孩子滋潤,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教師的無限關愛無論他是——差孩子”、“壞孩子”,“好孩子”、“聰明孩子”、“優秀孩子”、“正常孩子”等。每個孩子都具有無窮的潛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賦,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既不要和別的孩子攀比,也不要和家長當年有能力相比,應該多為孩子喝彩,多對孩子進行鼓勵。關鍵是父母和教師如何去挖掘。愛是一種等待,愛是一種引領,愛是一種責任。讓愛走進校園,讓愛走進家庭,讓愛產生智慧,讓愛留下歲月抹不去的美好回憶。讓我們相信——教育,因愛而美麗!

教育的奇蹟讀後感7

  我們都在追尋一種理想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學生們能夠充滿激情的學習,能夠在課堂上遵守紀律,能夠在各項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能夠時時刻刻出類拔萃……但是,往往我們總會感到遺憾,學生們的表現不能夠讓我們滿意。於是,我們開始抱怨:我們的教育體制有問題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的學生天資不夠優秀……讀了這本書中後我深深地感受到:改變不了的事情就不要去抱怨,就要想辦法把能做到的事情做好。

  好的教育是沒有國界的,任何一個國家好的經驗只要是適合我們的我們都可以拿來學習,就像《羅恩老師的奇蹟教育》。

  羅恩老師說:“我們都應該對自己做的每一件事盡心盡力。”他是這樣教育他的學生們的,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從創辦克拉克學校,到一節節吸引孩子們的課,再到帶領孩子們外出讓孩子們的頭像登上時代廣場的大螢幕……羅恩老師做的每一件事都盡心盡力,完成了我們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一件件事情。他的學生在他的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下也在這樣做人這樣做事,所以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羅恩老師說:“我認同教師要為學生的成績負責,但我同時鼓勵老師們尋找創造性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學生喜歡有趣的課堂,喜歡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學習得越快樂就越有激情,越有激情效果就越好。作為教師要盡所能把教學變得有趣和吸引人,這樣學生的成績才會提高,這是因為他們有對知識的渴望,他們自己想學習,進步自然會快。我想起這樣兩句話,第一句:寧可讓學生不學,也不能讓學生厭學。第二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羅恩老師說:“我們必須高標準來要求每個孩子,並且要盡力推動他們達到這樣的水準。作為教師要做的就是“提出要求”和“推動達到要求”。沒有嚴格的要求和難度的要求孩子們就不會精彩紛呈,讓那些不努力和沒盡力的孩子輕而易舉的過關不是愛他們而是害他們。如果只是努力了就算過關,為了孩子們的自尊心就算過關,久而久之孩子們就不會竭盡全力的去做事,學會的只是敷衍的壞習慣。

  羅恩老師說:“即使孩子們無禮傷了你的心,對你說了讓人傷心的話,那也請牢記你最終的目的,在那一刻,無論多麼困難要讓自己相信那個孩子是愛你和感激你的。”看到這段話,我的心怦然一動,曾經的一個個畫面浮現在我的眼前,當時確實很生氣,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不愉快都煙消雲散了,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憶。懂得放下、懂得饒恕、懂得感恩,善待每一個學生,我們自己也會獲得快樂。

  讀羅恩老師的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讓自己的學生喜歡你。

【教育的奇蹟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