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教育新理念》讀後感

《教育新理念》讀後感

《教育新理念》讀後感2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新理念》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新理念》讀後感1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學海無涯,書山有路勤為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些話不僅僅是說給孩子們聽的,更應該對我們這些處於新世紀的教師說,這是我閱讀了《教育新理念》這一書最深的感觸。

  課改是當今非常“新潮”的一個教育新理念。但在實際操作運用中,我們也要冷靜地琢磨思考一下:有不少“新課堂”與新課程的理念“形似神異”,表現出一定程度的膚淺和浮躁。這其實反映了教師的追求和困惑,也是新課程必然經歷的一個階段。

  一、課堂規則與孩子自主學習。

  有序的課堂規則體現了孩子良好的習慣養成。有效的課堂規則是孩子自主學習的基礎也是鋪墊。教師只有維持好了有序的課堂常規,才能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和孩子的掌握情況,靈活機動地設計活動,引導孩子大膽地進行嘗試性的操作,允許孩子操作的失敗和錯誤,肯定孩子富於創新意識的作品。

  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要經歷漫長的過程。教師要遵循“一扶——半扶半放——放”的程式,精心培養。“扶”就是教師提出良好學習習慣的標準,教給孩子方法,讓孩子照著去做,並經常檢查。 “半扶半放”就是在孩子已經知道良好學習習慣應該怎樣做並有一定的自覺性後,教師視情況,間隔性地加以檢查督促,鞏固其自覺。 “放”就是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入養成階段後,教師督促、檢查、提醒的次數可以大幅度減少,但不能取消,要視情況而定。

  在當前的環境中,仍然需要依靠課堂規則來保證教學的有效進行。但在規則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應與時俱進,靈活運用,應將規則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正如在不論有無警察的情況下,遇見紅燈都應停下等待綠燈。教學中只有具有規則,並且在切實實施的情況下,才能保證他人的主體地位、同時才能保證自己主體地位的實現。

  二、課改與孩子自主學習。

  新課程提出賦予孩子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因而在課堂上呈現了較多的活動,這是合理的。我們的課堂上常會有為了“活動而活動”,形式上看起來熱熱鬧鬧的,內容上卻是亂七八糟,該講的沒講清,該聽懂的沒聽懂,課堂秩序大亂。有活動值得肯定,活動太多則過猶不及。活動是為了達到一定目標而進行的,是印證、運用、探究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但活動是載體,不是目的。而且活動多了,難免目的性差,設計不周全。對於幼兒園的孩子,常常要想一些小遊戲、表演之類的激發他們的興趣,也總是會出現孩子吵翻天要費好大力才能靜下來的情況,為了避免無效而無價值的浪費我們活動的設計上應該更多的注重其內在的品質,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對活動的指導水平,將對活動形式的重視與活動的質量與有效性有效結合起來正確處理活動過程與活動結果有效性的關係。

  現在的課堂上也重視讓學生去發現、去探索。但也正如文章中所說:提倡生活世界的迴歸,強調教學與生活聯絡,是非常必要的。但孩子的生活經驗畢竟是有限的,教育不但要保持個體經驗,而且要提升個體經驗,將人類更廣泛意義上的經驗傳授給孩子。

  要想讓自己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合作、學會如何交往,那麼教育者本身就應該處在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位置,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並將這些理念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

《教育新理念》讀後感2

  《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兩本書閱讀後感悟頗深。從這兩本書中,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讀出管理理念、辦學方向;而閱讀者讀出的更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 ,這兩本書讓我觸動,更讓我深思 。也讓我深刻地體會作為一名教師應該以知識武裝自己、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以問題為紐帶教學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某年輕人來到綠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這裡如何?”老人家反問說:“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討厭。”老人家接著說:“那你快走,這裡同你的家鄉一樣糟。”後來又來了另一個青年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青年回答說:“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說:“這裡也同樣好。”旁聽者覺得詫異,問老人家為何前後說法不一致呢?老者說:“你要尋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

  的確,這個故事提示大家: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以批評的態度看,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反觀我們傳統的教育,多是為了分數的教育,從教師自我出發,而不真正是對學生這一主體人的教育,教師的抱怨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他們的愛好與選擇,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及時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讚揚,特別是對“差生”而言,一兩次別開生面的欣賞不啻是沙漠裡的綠洲,久旱的.甘霖,這樣才會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書中闡述到“創造始於問題。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性教學。”“美國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教師並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問題能力在於學生,能不能以問題貫穿教學在於教師。”目前,有些教師們也迷失了方向 ,把握不住了重點 ,一學期下來不知道讓孩子們學會了什麼 ?懂得了什麼?對自己教學產生了懷疑,不知從何處入手。這不由得引起人們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麼?在文中,袁教授給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學會判斷知識和資訊,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為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並不能透過傳授內化成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這不由又落實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究竟應該教什麼,怎樣教?透過學習了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對我們真的收穫不淺!

  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

【《教育新理念》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