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1

  【特殊教學背景】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選用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兒的信》,與文化巨人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文壇泰斗雨果的《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週年的演說》、著名學者傅雷的家書(節選)一起構成“感受精英思想”主題單元,編者意圖在於透過對名家作品的品讀,拓展學生的精神視野,使學生對人生、事業、愛情、藝術等問題有逐漸深入的領悟與思考。毫無疑問,《致女兒的信》“承擔”了這系列思想風采中的愛情教育的“使命”。

  文章主題深刻。文章強調人類高尚的愛情遠遠超越“傳宗接代”的生理需要。愛情是一種生命體驗,“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就是告訴我們只有積累了“生活的智慧”,才能完整地真實地為愛下一個定義,這無疑為指導學生正確對待“早戀”提供了感性材料。

  文章寫法獨特。書信對“愛情是什麼”沒有作枯燥的理論上的闡述,而是以一個童話故事為基本框架,透過上帝三次視察人間詮釋了愛的偉大:愛情的力量征服了無所不能的上帝,人類主宰了自己的精神和幸福。作為書信體,文章有很多細膩的抒情與描寫。行文意味深長而又文采斐然。

  教這篇文章有一定的思想“風險”。十四、五歲的初中生正值青春期,異性之間會產生微妙的感覺,各種傳媒對愛情的渲染,更催化了他們對愛情的好奇與瑕想,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已經初涉“愛河”,蘇霍姆林斯基對年輕人的“不設防”和寬容稍有不遜便會演變成“鼓吹”與“教唆”。

  教這篇文章有一定的定位難度。本文是篇思想、藝術價值都很高的經典美文,愛情又是學生較為敏感的話題,就主題糾纏過多,又很容易把它上成一堂以“愛情”為主題的班會課,而忽視它的語言特質和藝術價值。

  【創新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致女兒的信》寓意深刻,文字卻淺顯易懂,可以一個課時學完。依據韓軍老師“新語文教育”的課堂理念,每堂課直奔語言,把握幾個要點就行。

  本人選擇了三點作為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忐忑、繁衍、化為烏有、無與倫比、一抔黃土、怒不可遏”等詞語的讀音、詞義,並學會運用。

  2、體悟細節,學會運用細節描寫進行表達。

  3、品味語言,感受作者語言的哲思(對愛情的獨特詮釋),初步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二、教學思路的設計

   為避免“主題至上”對語言特質的干擾,我確定了以“說聽讀寫”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路,加上課前的音樂欣賞,共分為五個教學板塊:

  1、賞愛情名曲:

  課前十分鐘播放揚琴名曲《梁祝》。

  2、抒(說)愛情見解:

  學生略講梁祝愛情故事,引出課題,並就自己的理解談談什麼是愛情。

  3、聽愛情故事:

  以“自身經歷”(教師本人化身為蘇霍姆林斯基)演繹《致女兒的信》中的故事,並隨著教師的“講”、“演”顯示教學目標中要求積累的詞語。

  4、讀愛情經典:

  帶領學生走進文字,品味語言,歸納主題,領悟細節,並進行細節寫作訓練。

  5、寫愛情體悟:

  賞析哲理語句,昇華文章主旨;寫作訓練,進行內化:以蘇霍姆林斯基女兒的身份給蘇霍姆林斯基寫一封回信。

  三、教學機智的運用

  1、“美文美講”激發學習興趣:

  在學生進入文字前,教師用生動的語言講述課文故事。這種機智的運用脫胎於韓軍“新語文教育”課堂理念的“美讀吟誦”。韓軍認為文字是有體溫、有生命、有動感的,傳達文字生命動感的最好辦法是誦讀,這更切合“讀圖時代”的學生心理:學生對聲音和影象的敏感遠甚於文字。“美講”就是“美讀”的一種變式。800字的文章對大部分學生來說略顯冗長,容易引起視覺疲勞,學生在聽到美妙的故事後,更有興致研讀文字。

  2、“體態解詞”提升積累效率:

  本課設計在積累語言方面另闢蹊徑,運用了“體態解詞”的教學機智,即教師講故事時,根據語境配以體態語言突出並同步用多媒體顯示本課要求學生掌握、積累的詞語。這樣做能是使學生更形象、更準確地理解詞的含義與用法,從而提高語言積累效率。

  3、“故意出錯”突出主題思想:

  本文從多方面提示了愛情的真諦。更應對當今中學生要突出的觀念是:愛情要靠一輩子的忠誠來維繫,而不是一時的衝動!課文中上帝相隔五十年後第二次來到人間見證愛情就說明了這點。我在講故事時(學生未進入文字時),故意把五十年錯講為十年。學生在進入文字時很快發現了這個錯誤,我順勢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麼這樣設計(不是十年而是五十年)?為什麼愛情要用五十年的時間來見證?這樣,學生對主題的理解便更為深刻。

  【精彩教學片斷】

   一、片斷一

  師:老師的故事講得好,還是作者的故事寫得好?

  生:老師講得好,富於變化的語調使故事引人入勝;同時還配有手勢輔助,很形象。

  生:作者寫得也好。描述了很多富有詩情畫意的畫面。

  師:其實,老師講得不夠好,同學們的評價太高了。老師講得不好的最大的原因是不夠細緻,如老師講到上帝三次來到人間,看到這對男女(前二次)和他們的後代(後一次)時的情形,只用了簡單的一句話:他們幸福地生活著。作者卻描述了三個生動感人的畫面。我們現在把這些動人的畫面找出來讀一讀。

  生:(朗讀。)

  那正是清晨,太陽昇起的時候。他看到窩棚旁坐著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他們面前的田地裡是一片成熟的穀物。而在他們旁邊放著一隻搖籃,搖籃裡躺著。那男人和女人一會兒望望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

  原來有窩棚的地方已蓋起一幢圓木造的房子,荒地變成了果園,地裡一片見黃色的麥穗,幾個兒子在耕地,女兒在收麥子,孫子們在草地上嬉戲。老頭兒和老太婆坐在屋前,時而望望紅豔豔的朝霞,時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

  舉目向麥田、向火紅色的曙光望去:金黃色的麥穗中站著許多青年男女,他們一會兒望望火紅色的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

  師:誰能說說這三個畫面感人的地方到底體現在哪裡?

  生:它描述的生活場景很美,如第一個畫面中的“成熟的穀物”、“熟睡的嬰兒”……這些畫面色彩明麗,氣氛祥和,彷彿把我們帶到了古樸的鄉村。

  生:它表現的情感美,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這句話在三個畫面中都有出現,刻畫出了兩個人心靈默契、無聲勝有聲的情感交流世界……

  師: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幸福祥和的、美的畫面呢?

  生:有。中秋節我們一家團聚在一起燒烤、賞月的情景,就是幸福。

  生:……

  師:大家生活中的幸福場景的確感人。老師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幸福的襁褓中。現在,老師再跟你們欣賞幾個幸福的畫面。

  (投影顯示圖片一)這是電影《坦塔尼克號》的劇照:男女主人公張開雙臂迎風而立……(依次出示圖片二、三)。

  師:這些畫面和我們同學開始描述的場景一定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能不能象蘇霍姆林斯基一樣用文字表達自己心中和眼中的幸福呢?

  生:能!(學生寫作,教師巡迴指導)

  (5分鐘後)師:現在,請同學們展示一下自己文字的精彩:聲情並茂地讀出自己描述的幸福畫面。

  生:一個幽靜的小院裡,有一個小涼棚,這小涼棚似乎專為等候一對老人而設。看,他們又來了,相互攙扶著來到涼棚下,頭頂是幾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樹上的小鳥在歡快在唱著歌,他們就這樣相擁著聆聽這動人的歌聲。有時他們又相互凝視著,捋捋彼此的白髮,臉上盪漾著淺淺的笑……

  生:……

  二、片斷二

  師:老師講故事之前,認為我的女兒心智不夠成熟,課文裡與“心智”這個詞相近的詞是什麼?請找出有這個詞的相關句子讀一讀。

  生:(朗讀)“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我的宿願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稱之為生活的本事傳授給你。”

  師:從這兩句話裡你能知道蘇霍姆林斯基對“早戀”持什麼態度?是支援還是反對?你怎樣理解“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這句話?

  生甲:蘇霍姆林斯基是支援“早戀”的,他把愛情寫得那麼美好。“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人只要有智慧就可以戀愛了,我們現在不是個個挺聰明的嗎?(學生笑)我想……,他是支援的……

  生乙:錯。蘇霍姆林斯基應是反對的。他跟老師一樣認為自己的女兒不夠成熟。“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您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就說明了他的觀點:他認為自己的女兒還沒有成為有智慧的人,不能享受愛情的幸福。

  師:我支援生乙的觀點。那麼,生甲把這句話裡的“智慧”理解成“聰明”,生乙理解成“成熟”,到底哪種理解更接近於作者的本意?誰能就一就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有智慧的人”到底應該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學生分小組議論。)

  生(小組代表):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有智慧的人”應指成熟的人。作者說:我的宿願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稱之為生活的本事傳授給你。從這句話裡可以看出,生活中的智慧就是生活的本事。我們小組討論的結論是:生活能自立,思想能獨立,經濟能自主,才能是一個成熟的人──一個有生活本事的人。而這些只有我們到了一定的年齡才能擁有!(掌聲)

  ……

  師:我們來做個設想: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可能是戀愛了,她心中有一個心儀的“白馬王子”或是有一個男孩在追她(學生笑),她是心中有了迷惘才問她父親愛情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的。收到父親這封信後,她明白了什麼?她會怎樣對待自己的感情?

  生:她認識到愛情是要靠一輩子的忠誠來維繫的,而不是一時的衝動。

  生:她認識到愛的精神力量遠甚於傳宗接代的生理需要。

  生:她認識到她還沒有成為一個智慧的人,她不能戀愛,她會拒絕那個男孩(學生笑)。

  ……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中肯,希望你們也能正確理解愛情,當我們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後,我們會擁有自己圓滿幸福的愛情。

  【深度教學反思】

  這堂課的設計我先後在九、八年級的兩個班級作了實踐。教九年級時只有這個設計的雛形,感覺不錯,便有了更完美的設想,並精心製作了課件,在八年級班的教學基本上取得了成功(八年級學生沒有教材不知道上課的內容也為很多教學機智的運用提供了情境,大部分八年級學生剛好是蘇霍姆林斯基寫這封信時他女兒的年齡──十四歲,接受這樣的教育也正合適):學生有些心靈上的收穫,語言訓練上也較到位。這堂課的設計完全來源於自己的獨創,事先沒有查閱任何有關的教學設計。後來上網查詢有關資料,才知道這是李鎮西老師的“招牌”展示,竟暗自慶幸事先沒有理解更多的教學設計資料,也就沒有受他人的影響,教出了自己的特色!

  由於設計和操作上的不足,這堂課也給自己帶來一些深度的思索:

  1、教學目標設計沒注重學科思維訓練:

  本堂課安排了二次說話訓練:進入文字前讓學生談談對愛情的粗淺認識,學習課文後讓學生結合文章哲理語句談談自己的體會和對愛情的認識。第一次因學生缺乏心理暗示,學生參與度不夠;第二次因把握了文字,學生有自己獨到的思維和見解(見教學片斷二)。

  教後我想,這堂課在設計時應有一個說話訓練的目標,讓學生針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表達自己的觀點,力爭做到有條理、有依據。雖然這一目標在課堂“生成”時達成了,但由於教師事先缺乏“預設”,沒有給足充分的時間,沒有達到思維訓練的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對每一篇文章我們可針對文字的特色,著重於聽說讀寫的某一個或幾個方面進行訓練。

  2、“美文美講”對教師個人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美文美講”在教者的教學活動中不是第一次嘗試,但因為這次有了理論支撐(不久前聽了韓軍老師有關“美讀吟誦”的講座,並聽了他誦讀《大堰河──我的保姆》),心中有了對課堂效果的期待,便投入了更多的個人情感。課堂氛圍有了不小的改觀,激發了學生挖掘文字美的興趣,但由於教者水平所限,沒達到應有效果,不失為一個遺憾。

  新的語文課堂要求語文教師能讀、能講、能演,這就在個人素質修為上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課堂資源引用要貼近學生興趣與愛好:

  本堂課為了營造課堂氣氛、提前介入課文主題,在課前安排了學生欣賞揚琴名曲《梁祝》。課堂匯入時問學生這首曲子的名稱,全班竟沒有一個學生能回答。事後有些感慨:經典國樂在青少年中的市場已完全被流行音樂侵佔。國樂經典教育是個社會風尚問題,這是個更深層次的教育話題。留給我們語文教師的思索是:我們在引用課堂資源時不能依據自己的教育背景想當然地選擇,而要更多的研究學生實際,選擇貼近學生實際興趣愛好的資源,比如這堂課的背景音樂,在學生熟知的流行音樂中也有很多主題健康的愛情歌曲可供選擇。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文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女兒的愛情啟蒙。意在告訴女兒生活中一個嚴肅而又不可迴避的問題——什麼是愛情,為了講清這個問題,作者蘇霍姆林斯基精心設計了一個故事。故事的本身並不費解,耐人尋味的是故事的背後寓意,讀懂了它的寓意,也就明白了作者對愛情的理解:真正的愛情遠遠高於生理需要,愛情中包含的“忠誠”“心靈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輝,正是人之為人而不是動物的根本標誌。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忐忑、繁衍、一不黃土、怒不可遏”等詞語的讀音、詞義,並學會運用。

  2.學習體會運用小故事闡釋抽象道理的好處。

  3.瞭解愛情的真諦,培養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難點

  對故事寓意的理解;理解作者對愛情的詮釋。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前一課我們學習了傅雷先生給他兒子的兩封信,我們知道了一個人在失敗與成功面前該如何面對;今天我們再來看一位外國父親——前蘇聯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女兒的信中講了些什麼。(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

  我們一定看這不少電影、電視劇,我們也一定喜歡不少流行歌曲。那麼,其中也一定會有一些有關愛情的故事和內容,究竟什麼是真正的愛情呢?讓我們來看蘇霍姆林斯基的回答。——《致女兒的信》(板書文題、作者)

  二、作者簡介

  蘇霍姆林斯基出身在一個農民家庭,1957年他39歲時被選為俄羅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59年榮獲功勳教師稱號。他還榮獲兩枚列寧勳章,主要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和《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等著作。從1948年直至逝世,他一直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的校長。他作為一位有獨創精神的教育家被載入蘇聯史冊。成為世界著名教育家。

  三、預習檢測

  (一).讀音:

  忐忑(tǎntè)繁衍(yǎn)一懷黃土(p óu)怒不可遏(è)

  (二)、作者寫這封信的緣由是什麼?

  十四歲的女兒問自己的父親:“爸爸,什麼是愛情?”

  (三)、實話實說,在這之前,有沒有想過“愛情”這個問題?想過這個問題,問過父母的舉手?你的父母是怎樣回答你的?如果沒問,試想假如你問了你的父母會怎樣答覆你呢?

  四、朗讀課文,交流研討

  在信中,除了女兒,還有哪些人也問了這個問題或者在思考這個問題?(上帝、“我”、千百萬女性和每個男青年)他們分別得到了怎樣的答案?再文中圈畫出來。

  (一)、討論上帝得到的答案:

  預設:A、學生直接找到關鍵詞:美、力量、忠誠、心靈的追念。

  教師引導:

  1、找出童話裡關於關鍵詞句的具體體現(三個畫面的描寫),朗讀。

  2、分析三個畫面內在的聯絡:

  上帝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睛裡都看到了“美和力量”,有什麼區別嗎?他的態度如何呢?

  第一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男女相愛的真摯情感。)

  ⑴那麼這份“不理解的美”是指什麼?(愛情。)為什麼不可理解?(因為他從未見過。)

  ⑵他的態度如何?(勃然大怒)

  ⑶為什麼會勃然大怒?

  (因為沒有經過請示就創造了一種他自己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

  師明確:在上帝的眼裡,人類只是他創造出來的一種生物,傳宗接代,繁衍子孫,與其他生物是一樣的。)

  第二次:上帝第二次看見的有沒有變化?

  ⑴那是一種怎樣的美呀?無與倫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⑵解釋“無與倫比”(沒有能比得上的),思考:為什麼上帝眼裡見到的美會是無與倫比呢?

  (五十年相濡以沐,同甘共苦,永不褪色。)

  ⑶那麼這種“無與倫比的美”是什麼呢?(忠誠。)

  師明確:愛情就是忠誠!忠誠是不因歲月的流逝而改變這份感情!時間過得越長,經受的考驗越多,愛情越美!哪怕過了五十年!

  第三次:上帝第三次來了以後只有一個人了,老奶奶已經去世了,只剩下老爺爺一個人了。在上帝看來,所有愛情好像似乎應該黯淡一些。但他看見了什麼?(還是美。)

  ⑴美在那麼上帝第三次所見到的“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種同過去一樣的力量”是指什麼呢?

  (心靈的追念。)

  ⑵為什麼第三次還是“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種同過去一樣的力量”這與第一次有什麼不同?

  (上帝第一次看到人類相愛,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經過五十年歲月的消磨,男的女的還是這麼相愛,他感到很美,無與倫比。第三次早只有一個人,女的死了,似乎不應該感到愛情之美的,但他還是感到很美,他覺得愛情的力量不可思議。)

  ⑶面對這一現象,上帝象上兩次一樣發怒了嗎?請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久久地佇立凝視,深沉地思索。)

  ⑷四人一組討論:上帝為什麼上帝沒有繼續發怒而是“佇立凝視”“深沉地思索”,他在思索什麼?為什麼他離去後,讓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愛的無法毀滅,意味著愛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佇立凝視”中終於意識到人與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識到人必須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的最後的離去,就是對人性力量的認可和屈服。連君臨宇宙的上帝都無可奈何,正說明了“愛情,它高於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⑸上帝來到人間,先後從人的眼神中讀到了“愛情”“忠誠”和“心靈的追念”,這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絡呢?

  真正的愛情必然伴隨著忠誠,是愛人之間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厭倦;真正的愛情也必然是心靈的交融與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

  預設B

  學生認為上帝沒有達到答案

  教師引導:

  ⑴思考上帝的身份(創世主還有什麼不理解的?)

  ⑵找出上帝三次視察人間時的不同感受,體會其中的區別及緣由(三個畫面)朗讀。

  ⑶體會上帝的“沉思”(看到了愛情的具體表現,感受到了愛情的美和力量)。上帝對愛情的認識並非他人直接給出,而是自己在視察的過程中逐漸感受到的。

  ⑷總結: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二)討論奶奶給“我”的答案

  ⑴、指名朗讀倒數第二段。指導朗讀的語氣。

  ⑵、結合將通話的環境背景,讀出奶奶這個答案的美麗詩意。奶奶儘管沒有給出愛情的定義,但是對愛情的美和力量充滿了讚美。

  (三)討論“我”給“女兒”的答案

  ⑴父親的答案。齊讀結尾段。

  ⑵、如何理解這段話?

  真正的愛情遠遠高於生理需要,愛情中包含的“忠誠”“心靈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輝,正是人之為人而不是動物的根本標誌。

  師明確:父親並沒有給出愛情的定義,而是對女兒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希望女兒能夠懂得人生的幸福在於成為有智慧的人。

  (四)討論“千百萬女性和每個男青年”思考的答案

  小結:愛情是難以定義的,各有各的理。每個人的愛情都各有各的特點。但是他們都應該具有生活的智慧。

  五、深化小結

  1、從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2、你是怎樣理解作者的愛情觀的?

  3、一位詩人說,愛情是一種“意念”

  一位科學家說,愛情是“無盡的思念”

  一位思想家說,愛情是“相攜一生”

  一位普通人說,愛情是“一輩子對你好”

  一位作家透過童話中的人物對話告訴我們,

  愛情是

  六、質疑研討

  1、“我”為何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

  “我”用自己成長的經歷講訴一個正確的引導帶給“我”的巨大收穫,希望女兒重視。同時運用故事揭示這個抽象的概念,深入淺出,形象生動。

  2、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這一句包含了人生交往中,哲理的話語,就本文而言,在異性或愛人之間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機警,才可以和諧相處、共創幸福。

  七、課外拓展

  你知道哪些有關“愛情”的傳說故事、電影、詩歌?

  八、結束語

  聽《最浪漫的事》,

  “愛情是什麼”?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才有的愛情。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早戀不屬於我們。

  短短的一節課怎能說得明白愛情,如果你想知道愛情的力量,你可以讀一讀白朗寧夫人至善至美的愛情情書;如果你想知道愛情的忠誠,你可以聽一聽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如果你想了解愛情的高貴,你一定要讀一讀《簡愛》……你還要讀一讀《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羅密歐與朱麗葉》,《飄》……你就會更深刻地瞭解愛情!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3

  內容預覽: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歌德說過:哪個少年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對愛情充滿了好奇和遐想。這篇課文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信,是作者對女兒進行的一次生動的愛情教育。文字樸實曉暢,語言生動形象,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可以說是人生命本能的一種活動,一種體驗。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輕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戀的航船,教書育人,是語文教育應盡的責任。鑑於這種考慮,擬對教材作如下安排:

  學習目標:

  1、瞭解書信的寫法;繼續完成詞語、名言警句和文學常識的積累;

  2、瞭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3、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瞭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2、教學難點:

  學生處於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階段,且無生活經歷,理解愛情的本質有些困難,加之現實生活中對待早戀的觀念,使得學生不太願意就這一敏感話題發表看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方法:

  討論研討相結合,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

  課前準備

  1、藉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

  繁衍、剎那間、迷惑不解、勃然大怒、無與倫比

  怒不可遏、曙光、佇立凝視、繁殖

  2、查詢資料,瞭解作者蘇霍姆林斯基。

  3、蒐集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4、收看古今中外的經典愛情故事:《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魂斷藍橋》、《羅密歐與朱麗葉》、《泰坦尼克號》、《亂世佳人》等等。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提問:

  同學們已滿十四歲了,你們的爸爸媽媽給你們說過什麼是愛情嗎?

  你們能否試著回答什麼是愛情?

  除了概念性地下定義,可不可以形象地表述什麼是愛情?(過渡到課文)

  透過預習,你們已經閱讀了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內容是什麼?(複述課文內容)

  2、簡介作者

  蘇霍姆林斯基出身在一個農民家庭,一生著作頗豐。主要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等。他在著作中,宣傳蘇維埃人道主義教育學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動的教育例項,在一些問題上有獨到的見解。蘇霍姆林斯基的輝煌成就給他帶來了很高的聲譽。他曾多次獲得國家級的勳章和稱號。他作為一位有獨創精神的教育家被載入蘇聯史冊,成為世界著名教育家。

  (二)、閱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

  1、朗讀課文,注意揣摩寫信人的心理和語氣。

  2、瀏覽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4段:女兒提出問題及我(父親)對此的態度。

  5-24段:回憶從前祖母給我講過的故事,得出愛情是什麼的答案。

  25段:告訴女兒該如何對待愛情。

  3、再讀課文,提出問題,創設情景,體會文中父親的形象和文章的寫法:

  (1)、你是如何理解愛情的?

  提示: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向學生闡明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樣的問題問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麼?

  提示:學生給出的答案一定會涉及父母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從而引出下面的問題:

  A、文中的我對此的態度如何?

  (文中的我把女兒提出的問題看成是女兒長大的標誌,同時我對女兒的成長表示高興並給予充分的尊重。)

  B、我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後,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後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附板書2)

  (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3)、促使那一對男女(後來的老頭和老太婆)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麼大的變化的基礎是什麼?

  (是他們之間相濡以沫的愛情。)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文中的上帝面對人的愛情有何表現?為何多次寫到上帝的態度?

  表明愛情是人類獨有的,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只有人才能夠愛。

  (5)、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善待愛情:以人的方式去愛。

  (三)欣賞名人名言

  愛情是這樣的美好,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樣說的呢?

  多媒體出示:

  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才是高尚的

  蘇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愛情是專一的,愛情的領域是非常狹小的,它狹窄到只能容下兩個人生存;如果同時愛上幾個人,那便不能稱作愛情,它只是感情上的遊戲。

  席勒

  (四)朗誦愛情詩詞

  欣賞完了名人的愛情觀,讓我們回顧一下初中階段所學的愛情詩歌

  多媒體出示,伴隨著輕音樂,學生齊誦: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關雎》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的人憔悴。

  歐陽修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

  漢樂府·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山無稜

  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五)討論早戀現象

  同學們至此應該明白了,愛情是人類最熾熱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嚮往愛情。然而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穫甜美嗎?可以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老師根據學生的討論小結:早戀如同一枚青橄欖,品嚐到的只是苦澀,要想收穫甜美,那就等著成熟的時候再品嚐。只有以高尚的人品、成功的事業乃至雄厚的經濟作為基石,才能達到美好聖潔的愛情殿堂。

  (六)小結:

  愛情是什麼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才有的愛情。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會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

  (七)、拓展活動

  同學們,愛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愛情上反映出來。愛情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根據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歡的形式,說說什麼是愛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隨筆,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透過閱讀,整體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

  2、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3、瞭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點】: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情教育;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的真諦,才會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教學難點】:理解“愛情”的真正涵義。

  【教學方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19世紀偉大的詩人、劇作家莎土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想知道的。當我們遇到這樣的疑惑時,我們卻不一定敢向我們的父母發問,而有一個14歲的小姑娘向她的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而她的父親也在一封信中給了她一個詩意的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封《致女兒的信》

  二、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注意揣摩寫信人的心理和語氣。

  朗讀:(故事中,上帝三次來到人間,先後從人的眼睛裡讀到了哪三種東西?上帝有哪些不同表現?)找三組同學分角色分別朗讀“上帝三次來到人間”的段落,其他同學把有關答案做上記號。

  三、新課講授: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後,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後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

  明確: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2、五十多年間,那一對男女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促使那一對男女(後來的老頭和老太婆)生活發生這麼大的變化的基礎是什麼?

  明確:是他們之間相濡以沫的愛情。(愛情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故事中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這說明了什麼?

  明確:真正的愛情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

  5、五十多年裡是什麼維繫了他們的愛情?

  明確:是忠誠、心靈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對人的愛情有何表現?為何多次寫到上帝的態度?

  明確:表明愛情是人類獨有的,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只有人才能夠愛。

  7、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明確:善待愛情:以人的方式去愛。(人類的愛情不是僅僅為了繁衍後代,還要給對方以幸福……因為愛情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四、案例分析:這是真正的愛情嗎?

  某中學一女生在宿舍告訴舍友,她特別喜歡一同班男同學,這次是真的喜歡,和前幾次說的那幾個截然不同。因為她總想看到他,她去校外學習就是想要見到他。後來她主動給他寫紙條,他倆常常單獨出現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為此,她成績下降,上課神情恍惚,和同學相處情緒也很不穩定。老師家長也從不同的角度給她做工作,可她就是抹不去他的影子。再後來,家長讓她轉學了。他們再沒聯絡。

  小結: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看名人名言:

  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才是高尚的

  ——蘇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愛情是專一的,愛情的領域是非常狹小的,它狹窄到只能容下兩個人生存;如果同時愛上幾個人,那便不能稱作愛情,它只是感情上的遊戲。

  ——席勒

  五、課外拓展:

  1、三個故事:

  三個故事很複雜,其實也很簡單。愛情是什麼?朋友給我講了這樣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很悽美:在醫院病房的一隅,躺著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間彌留的最後一刻,他把蒼老的手伸給濁淚漣漣的老妻,感謝他半個世紀以來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黃泉之路了,為了報答他的真情,也為了安撫自己的心靈,他決定告訴她一個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沒等他把這個秘密說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輕輕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說:“我不需要聽什麼愛的秘密,在我看來,最大的愛的秘密就是我們在茫茫人海中相識、相愛,手牽著手一道走過了50年的風雨歷程……”丈夫感動得湧出了熱淚,最後帶著那永遠的秘密平靜地離開了人間。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經常和另一個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勝負。這兩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窪地。

  處在高地上的城市頭領想出了一個令人心酸的絕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庫開啟。結果可想而知,窪地的城市被大水圍困,註定要滅亡。水庫開啟,哭叫之聲不絕於耳。看到如此的慘狀,圍困者做出了一個人道的姿態,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隻不多,只能容納極少一部分人,他們的頭領喜歡女人,所以只能讓婦女上船,並要求只能帶自己最喜歡的一樣東西。有的帶上自己的玉鐲,有的帶上自己的金銀首飾;有的帶上自己的銅鏡……她們想這樣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財產。惟有一位婦女肩扛著自己的丈夫,奮力上船。一個士兵阻攔道:

  “船上只允許上婦女,不許運男人。”那位婦女說:“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東西。”士兵無言以對,只好乖乖地讓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倖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婦女的丈夫。

  第三個故事是一家電視臺的綜藝遊戲節目——摸手認妻。這個遊戲由6對夫妻參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讓他們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從而摸出自己的妻子。前3位都摸錯了,惹得現場觀眾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場了,主持人依然是一絲不苟地將那位男士雙眼蒙上,接著原地轉了三圈,同時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調了一下位置,過後攙著那位男士來到一字排開的六位女士面前說:開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時間,對身邊的主持人說這不是我的妻子,接著摸第二位女士,當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後,比第一次時間稍長一點,大概有十來秒時間,他對主持人說,

  “她是我妻子。”說後,主持人將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紗布去掉,這期間,現場的觀眾已經向這位男土報以熱烈的掌聲了。無疑這位男土猜對了。主持人不失時機地問那位男土:“你摸得這麼準,其中有什麼秘密?”那位男士對著話筒,鄭重其事地說:“沒有什麼秘密,我憑的是手感,是結婚十多年來培養出來的手感。”這時畫面上出現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臉,此時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熱淚滾滾。

  同學們至此應該明白了,愛情是人類最熾熱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嚮往愛情。然而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穫甜美嗎?可以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

  2、蒐集資料:

  蒐集有關愛情經典故事:《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魂斷藍橋》《羅密歐與朱麗葉》《泰坦尼克號》《廊橋遺夢》《亂世佳人》等等

  朗誦愛情詩詞

  欣賞完了名人的愛情觀,讓我們回顧一下初中階段所學的愛情詩歌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關雎》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的人憔悴。 ——歐陽修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

  五、課堂小結:

  “愛情是什麼”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才有的愛情。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會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

  【作業佈置】:

  1、課外蒐集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2、配套練習。

  【板書設計】:

  致女兒的信

  第一次 愛情

  第二次 忠誠

  第三次 心靈追念

  愛情是人獨有的

  體現人類美和力量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繼續完成詞語和名言警句的積累。

  2、體會文章採用故事闡明愛情真諦這一構思的巧妙。

  3、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瞭解愛情的特徵,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對愛情的詮釋。

  【教學難點】

  對故事寓意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

  1、講故事匯入:

  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經常和另一個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勝負。這兩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窪地。處在高地上的城市頭領想出了一個令人心酸的絕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庫開啟。結果可想而知,窪地的城市被大水圍困,註定要滅亡。水庫開啟,哭叫之聲不絕於耳。看到如此的慘狀,圍困者做出了一個人道的姿態,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隻不多,只能容納極少一部分人,他們的頭領喜歡女人,所以只能讓婦女上船,並要求只能帶自己最喜歡的一樣東西。有的帶上自己的玉鐲,有的帶上自己的金銀首飾;有的`帶上自己的銅鏡……她們想這樣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財產。惟有一位婦女肩扛著自己的丈夫,奮力上船。一個士兵阻攔道:“船上只允許上婦女,不許運男人。”那位婦女說:“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東西。”士兵無言以對,只好乖乖地讓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倖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婦女的丈夫。

  這就是愛情,說起愛情,莎土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想知道的。當我們遇到這樣的疑惑時,我們卻不一定敢向我們的父母發問,但有一個14歲的小姑娘向她的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而她的父親也在一封信中給了她一個詩意的回答。這個父親就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封《致女兒的信》。

  板書:

  致女兒的信蘇霍姆林斯基2、簡介作者:

  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年),蘇聯教育家。他曾多次獲得國家級的勳章和稱號。

  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他寫有教育專著和小冊子40餘本。其中《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二、初讀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請概括回答。

  2、請同學說說聽了課文後的感受。

  3、蘇霍姆林斯基是透過怎樣的方式向女兒闡述愛情的真諦(寓言)

  三、品讀探究

  學生領讀寓言部分,思考:上帝幾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睛裡看到了什麼?他的態度如何?(三次,美和力量。)

  1、三次同樣的美在他的眼裡有沒有區別呢,或者說三次有什麼不同?

  (第一次:不可理解的美;第二次:無與倫比的美;第三次:不可理解的美。)

  2、第一次上帝所見的東西,為什麼在上帝眼裡是“美”的呢?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男女相愛的真摯情感。)

  ⑴那麼這份“不可理解的美”是指什麼?(愛情。)為什麼不可理解?(因為他從未見過。)

  ⑵他的態度如何?(勃然大怒)

  ⑶為什麼會勃然大怒?

  (因為沒有經過請示就創造了一種他自己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

  師明確:對呀,在上帝的眼裡,人類只是他創造出來的一種生物,傳宗接代,繁衍子孫,與其他生物是一樣的。)

  3、那麼,上帝第二次看見的變了沒有?(還是美。)

  ⑴那是一種怎樣的美呀?

  ⑵解釋“無與倫比”,思考:為什麼上帝眼裡見到的美會是無與倫比呢?

  (五十年相濡以沐,同甘共苦,永不褪色。)

  ⑶那麼這種“無與倫比的美”是什麼呢?(忠誠。)

  師明確:愛情就是忠誠!忠誠是不因歲月的流逝而改變這份感情!時間過得越長,經受的考驗越多,愛情越美!哪怕過了五十年!

  4、那麼,第三次呢 上帝第三次來了以後只有一個人了,老奶奶已經去世了,只剩下老爺爺一個人了。在上帝看來,所有愛情好像似乎應該黯淡一些。但他看見了什麼?(還是美。)

  ⑴美在何處呢?那麼上帝第三次所見到的“不可理解的美”是指什麼呢?

  (心靈的追念。)

  ⑵為什麼第三次還是“不可理解的美”這與第一次有什麼不同?

  (上帝第一次看到人類相愛,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經過五十年歲月的消磨,男的女的還是這麼相愛,他感到很美,無與倫比。第三次早只有一個人,女的死了,似乎不應該感到愛情之美的,但他還是感到很美,他覺得愛情的力量不可思議。)

  ⑶面對這一現象,上帝象上兩次一樣發怒了嗎?請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久久地佇立凝視,深沉地思索。)

  ⑷四人一組討論:上帝為什麼上帝沒有繼續發怒而是“佇立凝視”“深沉地思索”,他在思索什麼?為什麼他離去後,讓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愛的無法毀滅,意味著愛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佇立凝視”中終於意識到人與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識到人必須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的最後的離去,就是對人性力量的認可和屈服。連君臨宇宙的上帝都無可奈何,正說明了“愛情,它高於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5、假如你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看完故事後,是否真正懂得了什麼是愛情?請你結合文章內容來談一談。

  四、拓展延伸

  1、愛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愛情上反映出來。愛情是人類文明的產物。那麼名人們是如何理解愛情的呢?教師出示名人名言,讓學生讀一讀。

  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愛情,是一種熾烈的感情,一定要讓理智做心靈的主宰。

  ──蘇霍姆林斯基

  愛一個人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為他的幸福而高興,為使他能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並從中得到快樂。

  ──車爾尼雪夫斯基

  成熟的愛情,敬意,忠心並不輕易表現出來,它的聲音是低的,它是謙遜的,退讓的,潛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英]狄更斯

  愛情不是花蔭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語,不是輕綿的眼淚,更不是死硬的強迫,愛情是建立在共同語言的基礎上的。

  ──莎士比亞

  2、聽《最浪漫的事》,然後結束本課。

  結束語:“愛情是什麼”?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才有的愛情。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早戀不屬於我們。

  短短的一節課怎能說得明白愛情,如果你想知道愛情的力量,你可以讀一讀白朗寧夫人至善至美的愛情情書;如果你想知道愛情的忠誠,你可以聽一聽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如果你想了解愛情的高貴,你一定要讀一讀《簡愛》……你還要讀一讀《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羅密歐與朱麗葉》,《飄》……你就會更深刻地瞭解愛情!

  五、佈置作業

  課外閱讀關於愛情的文章,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板書】

  美和力量

  真正的愛情=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瞭解書信的寫法;繼續完成詞語、名言警句和文學常識的積累。

  2、瞭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3、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情教育;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的真諦,才會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教學媒體】

  幻燈片、幻燈機。

  【其他】

  1、讓學生蒐集有關蘇霍姆林斯基的生平簡介、重要著作,瞭解其教育思想。

  2、蒐集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3、問問家長:“愛情是什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設計意圖一、設疑匯入

  1、莎士比亞曾經在一首詩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她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們想知道的。當你遇到這樣的疑惑時,你問過你的父母嗎?為什麼?

  2、當蘇霍姆林斯基14歲的女兒向他提出這個問題時,蘇霍姆林斯基可能會怎樣回答呢?激發探究興趣。二、調動積累,實現資源共享

  1、誰來介紹一下蘇霍姆林斯基這位教育家的生平、重要著作、教育思想等等?

  2、大家很會學習,會蒐集資料也是一種能力。今天我們就有幸與這位偉大的教育家對話。請大家看《致女兒的信》,看看這位教育家在信中是如何與女兒對話的,如何與處於花季中的我們對話的。作者用書信的形式來回答女兒的問題,有哪些優勢?鼓勵學生多渠道地獲取資訊和資料,增強閱讀積累,拓寬語文視野。

  讓學生體會到書信的特點。

  三、瀏覽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1、請學生速讀課文,思考:我們在朗讀時要以怎樣的語氣才能表現父親寫信時的心理?(關愛、高興)何以見得?

  2、我覺得大家是幸運的,這篇文章是第一次選入我們的語文課本。在我們讀書時是談“情”色變,生怕老師和家長誤認為思想不純潔。今天我們與蘇霍姆林斯基談論“愛情”這個話題,可謂是時代的一大進步。愛情一直是人類傳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地老天荒,海枯石爛,由愛情而演繹的故事,更是那樣驚心動魄。無論哪個時代,愛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許諾。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對愛情充滿了好奇和遐想。不知大家敢不敢談論這個話題?尤其是要大膽、大方、大聲地說出自己的心裡話!敢不敢?

  3、敢,這是大家成長的標誌。請再讀課文,思考:“我”為何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4、有誰來為大家概述這個充滿詩意的故事?並請學生點評。

  5、故事中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呢?這說明了什麼?五十多年裡是什麼維繫了他們的愛情?“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這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絡?為什麼把它們放在一起來解釋“愛情”?

  6、作者把三者視為愛情的三位一體,他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走進作者。

  提出對話要求:大膽、大方、大聲地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突破難點。

  指導篩選資訊。

  抓關鍵詞語進行揣摩分析。四、精讀課文,進行多方對話

  1、學生齊讀最後兩段。

  2、這句話道出了愛情的真諦。文中還有許多含義深刻的語句值得好好品味。請再讀課文,提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霍值得揣摩的語句,與大家交流。(學生交流)

  3、本文構思巧妙。前有暗示,後有點睛;層層推進,起伏有致。前後對比,凸現出人之區別於動物的關鍵在於什麼呢?請將文中的語句讀出來。

  4、大家同意作者的觀點嗎?

  先瀏覽再精讀,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

  與作者對話。五、拓展閱讀,豐富語文素養

  1、我們要感謝蘇霍姆林斯基,是他,讓你我悟出了這麼高深的道理。其實愛情在文學作品中一直是個永恆的話題,那麼你知道哪些歌詠愛情的古詩詞?(學生交流)

  2、現在,假設你的同學問到你,什麼是愛情?請你也用一個故事給他闡述你對愛情的理解。(學生交流:羅密歐與朱麗葉,梁祝,泰坦尼克號等。)

  3、當我們聽到傑克對羅絲的最後要求“向我發誓,你決不會放棄生存”時,我相信沒有哪個人不會為這段忘我的愛戀而動容。的確,有關愛情的故事講三天三夜也講不完,愛情時這樣美好,是人類偉大的感情之一,你可知道名人是怎樣看待愛情的呢?(學生交流蒐集的名言。)內引閱讀積累,意在強調課外閱讀,提升文學素養。

  引導學生從名人身上學到生活的智慧。六、與父母對話,著眼感情問題

  1、大家就“愛情是什麼”這一話題問了父母嗎?他們的反應如何?他們是如何回答的?(學生交流。)

  2、有沒有誰問過爸爸和媽媽的愛情故事呢?

  3、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確,生活中的愛情更多的是兩個人相扶相持走過的歲月,是兩顆心的相互依戀:在你生病的時候他遞來一杯白開水和一枚藥片;在你工作中遇到難題時,她關切的詢問;在你興高采烈時,他在望著你傻傻地笑。那麼,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穫甜美嗎?請你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學生交流。)

  與父母對話,既是思想溝通,更是一種情感交流。

  七、自由寫作,激發讀寫創新

  1、“愛情是什麼”這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現在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以你喜歡的形式,說說什麼是愛情。

  2、學生交流,教師予以點評。鼓勵自由寫作。

  八、總結

  希望我們今天圍繞“愛情”的對話,能伴大家快樂成長。

  九、佈置作業

  將課堂上的即興創作寫在作業本上。

  【板書設計】

  8、致女兒的信(蘇霍姆林斯基)

  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透過閱讀,整體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

  2.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3.瞭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1.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2.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瞭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難點:

  學生處於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階段,且無生活經歷,理解愛情的本質有些困難,加之現實生活中對待早戀的觀念,使得學生不太願意就這一敏感話題發表看法。

  教學方法:

  朗讀、複述、討論、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

  1.藉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

  繁衍 剎那間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無與倫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佇立凝視 繁殖

  2.查詢資料,瞭解作者蘇霍姆林斯基。

  匯入新課:

  19世紀偉大的詩人、劇作家莎土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想知道的。當我們遇到這樣的疑惑時,我們卻不一定敢向我們的父母發問,而有一個14歲的小姑娘向她的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而她的父親也在一封信中給了她一個詩意的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封《致女兒的信》

  介紹作者:

  瓦西里·亞歷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烏克蘭卓越的教育家、教師、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擔任這所農村中學的校長、教師和教育者長達32年。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暫,不滿52歲,但他卻持之以恆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寫作,奇蹟般地寫出了40部專著,600多篇論文,約1200篇兒童小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師、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們的。他把自己的思維、思索、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了他的著作當中,即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教師和父母應當歷經何等艱難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長為好學上進、聰穎、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亞·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烏克蘭國內人人皆知並喜愛,而且在國外許多國家也被廣為出版,如眾所周知的《我把心給了孩子們》《公民的誕生》《給兒子的信》以及某些論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們更大的關注和濃厚的興趣。

  閱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

  1.朗讀課文,注意揣摩寫信人的心理和語氣。

  2.瀏覽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1~4段:女兒提出問題及“我”(父親)對此的態度;5—24段:回憶從前祖母給“我”講過的故事,得出愛情是什麼的答案;25段:告訴女兒該如何對待愛情。

  3.再讀課文,提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或值得思考的問題,集體展開討論。提出問題,創設情景,體會文中父親的形象和文章的寫法:

  1.你是如何理解愛情的?

  提示: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向學生闡明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樣的問題問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麼?

  提示:學生給出的答案一定會涉及父母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從而引出下面的問題:

  (1)文中的“我”對此的態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兒提出的問題看成是女兒長大的標誌,同時“我”對女兒的成長表示高興並給予充分的尊重。

  (2)“我”為何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提示:“我”用自己成長的經歷告訴一個正確的引導帶給“我”的巨大收穫,希望女兒重視。同時運用故事揭示這個抽象的概念,深入淺出,形象生動。

  研讀課文,注重自己的體驗:

  閱讀課文第5—25段:

  (一)請同學複述文中的故事。

  (二)分析、討論以下問題: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後,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後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

  提示: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2.五十多年間,那一對男女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促使那一對男女(後來的老頭和老太婆)生活發生這麼大的變化的基礎是什麼?

  提示:是他們之間相濡以沫的愛情。(愛情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故事中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這說明了什麼?

  提示:真正的愛情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

  5.五十多年裡是什麼維繫了他們的愛情?

  提示:是忠誠、心靈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對人的愛情有何表現?為何多次寫到上帝的態度?

  提示:表明愛情是人類獨有的,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只有人才能夠愛。

  7.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提示:善待愛情:以人的方式去愛。(人類的愛情不是僅僅為了繁衍後代,還要給對方以幸福……因為愛情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品味語言:

  1.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2.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著。隨後深沉地思索著離去了。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愛情,它高於上帝。這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人們世代交替,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變成一壞黃土,但愛情卻成為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本身來說,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

  延伸拓展:

  結合研討與練習三,對照文章,談一談你對愛情的理解。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