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後感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後感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後感1

  有些後悔現在才看到這本書,也非常欣慰自己能在一個正確的時間看到這本書。如果是在哪怕一年前讀到這本書,我都不會有收穫的感覺,而能有收穫說明能領會,能領會的本領本身就說明了成長。

  我自認為不是完全的”體弱者“,所以對那些追求速效的成功學和十全大補的”雞湯文“不是很感冒,但是心裡知道,方子到位,”雞湯“一定是能對症下藥的。笑來老師的書就是對症下藥,治的就是我這種”心智無力“的體虛病。

  一直以來,困擾自己的最大問題就是面對自我期待與現實水平之間差距時,如何化解內心矛盾,不被所擾而能繼續進步的問題。為了瞭解自己看過一些書,常常有意識的做些功課,在平常生活裡把自己拉出來拉練拉練,可是在很長的時間裡,我都充滿了挫敗感,也是書中所說的,”人生的幸運在於能夠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如果說我知道什麼什麼是正確的事情,那麼我在心智上的訓練失效是因為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式,同時也拿不出像樣的道理說服自己。

  書中點開的一個首要問題,也是人性的劣根,就是大部分都是即懶惰又勤奮的。想想自己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想掌握快速學習的方法,卻又懶於付出心血,常常疲於找尋各種辦法,卻最終都敗在自己的懶惰上。太多時候我們花了許多精力,卻到了臨門一腳時不願意伸出腳,回想起來確實也就服氣,也為自己的愚蠢感到可笑。

  書中最為精華的部分,就是提出人需要依靠心智去把握自己,克服劣根性。我們不是不能科學的制定計劃和清單,而是不能科學的執行和完成任務,我們在制定計劃時過於勤奮,卻在執行中過於懶惰。大部分長久的失敗很少能反思到,這個過程中我們讓自己的心智迷失,讓自己的劣根發作,所以書中給我了一個最大的提醒,就是”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只靠兩件事: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書中將我們經常屈服於我們的懶惰和毛病歸結於我們喪失心智,並且任意它的喪失。而要想轉變,首要的是學會開啟心智,並掌握持續開啟他的技巧。

  在闡述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書中內容首先闡述了我們天生的毛病有哪些,也就是哪些毛病會阻礙我們開啟心智。第一個毛病是自我感覺良好,因為每個人最瞭解的是自己,越是或多或少我們都天生的會感覺自己比較優秀,並且會很容易因為自己的體驗和感覺產生自以為是和自欺欺人,這使得我們常常陷入一種錯覺中,要麼自己覺得對的實際是錯的,要麼自己覺得錯的實際是對的。所以要想開啟心智,首先要明白很多自己身上的經驗和認知有可能背離現實。

  第二個毛病就是走神。我們常常會被外界因素和刺激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往往是順著刺激趨勢繼續放大的。比如外界的負能量接收後我們自己的情緒會變得更糟,這就好比巴普洛夫的經典刺激試驗,我們無意識的情況下往往都會聽到鈴聲就會掉口水。當我們認識到這個天性時,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意識控制自己的大腦,在外界刺激時,有意識的分析,有意識的掌握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讓大腦控制自己,而是要控制大腦。

  同時書中還提到,”對痛苦的深刻感受會扭曲和抹殺我們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同時由於自我保護意識,我們會很容易遺忘痛苦,好了傷疤忘了疼。這對於一個善於反思,不重蹈覆轍的人來說倒是一個很糟糕的毛病。所以要學會利用心智讓自己保持痛覺,善於利用痛覺來激發自己的動機。

  還有就是及時行樂的天性。每個人天性都希望是及時行樂的,也就是說我們都希望付出就馬上有回報,於是我們容易短視,容易放棄,容易失去耐心。而書中告訴我們推遲滿足感是我們開啟心智的要領,你能推遲滿足感,也就證明你正在用心智讓自己成熟。

  最後,書中一句很重要的話來提醒每個實踐心智開啟之路的.人——”平靜接受並且正確認識自己的額天性時改變天性的第一步。“

  在闡述完人天性的缺陷以後,作者著重闡述了我們如何提高心智——與時間做朋友。

  其實本質上,書中的許多操作性的建議與許多討論時間管理和人生規劃的書有諸多相似之處,但是所站的角度,包括作者希望每個人以理服己的角度都與其他書籍有些不同。作者認為時間是不能管理的,而要做到花時間花到刀刃上,要做的是與時間合拍,本質上就是掌握自己,用心智控制自己,讓自己保持一種自律的生活。而這個過程中,我們主要做的就是用心智對抗懶惰、認知偏差、先天的自我保護意識。

  總結看來,書中在具體的建議上有幾點著重強調,一是計劃很重要,二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三是不要讓完美主義阻礙了實踐

  除開提高心智,書中內容還在開拓心智。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後感2

  昨天剛剛把這本書讀完,現在儘可能的記錄下來自己的感想。

  看這本書算是經歷了三個階段:簡直是說出了我的某些不敢承認的行為模式——怎麼說的這般絕對,不贊同甚至有些討厭——其實說的很多還是很有道理的,需要平和的甄別、接受。其實這本書看到中間是有些反感的,可能是由於有些不願意碰的甚至有些透著腐爛氣息的晦暗創口揭露的太直白甚至有些刺傷,平靜下來再看一下,再回看自己沉下來細想想,很多事情不過是自己可笑的“自尊”或者說自負不願意去正視罷了。

  其實非常喜歡書裡的一句話:相信我,你並不孤獨。大多數時候我都希望自己是獨特的,即使事獨。可是總會在自我質疑的時刻聽到“同道”的聲音,所以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有些心安。

  在看到第二章——現實的時候,算是吸收到兩個事情:

  1、雖然理智上知道速成是不現實的,但是潛意識裡速成這個想法其實在很多時候一直支配著我的心理和行為,而接受現實對我來說確實是難以接受的一件事情,不論是從心智還是行為模式上,這不是一時就可以完成的一件事情,可能需要好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接受這件事情或者驗證這個事情。但是“給自己多一些耐心,告訴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時間,我沒辦法一蹴而就”這件事情我想我可以慢慢嘗試一點一點做到。

  2、換個思維,用交換的思維去前進可能在現階段會更適合我。或許是思維定式,或許是拖延症的藉口,我洗好收集資料越大越全越好,但是蒐集過的資料如果不是第一次就已經閱讀完畢以後就很難有讀完學完的那一天,而對於一直沒有蒐集到的資料哪怕是沒有那麼重要的資料會一直耿耿於懷,可能一路上早忘了初衷。其實很早之前就注意到這個事情,但是不敢深想也沒有足夠的勇氣或者決心改變這個事情。書中確實給了一個好的方法,我也準備慢慢嘗試,用行為去改變自己這個有些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拜託這個死迴圈的方法只有一個——給我什麼我就用好什麼,積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換能換的東西。

  第三章——管理對我來說應該是對我實際行動最有幫助的一章,對於時間的估算、記錄和管理確實是我一直在關注的事情,也嘗試過書中記錄時間的方法,現在也在進行,但是總是會斷斷續續的,對於時間的記錄總會被各種事情打斷,是否是大腦在刻意迴避這個事情慢慢深究,但是這個記錄會持續下去,至少我也想客官的知道生活中的自己到底在幹嘛?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客觀的直視自己會很疼,但是對我來說確實非常重要。

  關於時間的感知這方面,在這裡給自己立一個約定,從今天開始起,三個月之後再整理記錄一篇自己的時間記錄感知心得。

  後幾章都過的很快,與其說學到很多道理不如說認同很多道理,但是作者的高明之處也是我最欣賞的地方在於能夠去身體力行的實踐這些道理。而我還需要自身行為的很多改變才能體會到開啟新視界的妙處。所以還需要更多的體驗和積累,後幾章的道理對我來說才能真正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還有值得提的一點是,作者提到的26歲的頓悟我看到了其實很有同感,我也曾有這樣的經歷,或許頓悟的內容不同,但是頓悟那一瞬的豁然開朗我很明白也很懷念。初中那會兒特別厭學,成績也算是印證了我的厭學,差的我都不敢再回首,那時我最好的朋友告訴我:學習時間快樂的事情。你好好的想一想這句話,想明白了成績自然就上去了。最初聽到這句話我是很難理解的,甚至覺的很荒謬,可是我記在心裡。已經不記得當初思考這句話的心路歷程,可是我永遠記得初二升初三的那個暑假某一天再回想這句話當時那種撥雲見日的感覺,那種似狂喜又很平靜的感覺一直到現在都銘記在心。後來的成績也確實像坐在火箭上上升一樣,我沒法分清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改變,但是非常希望能夠再體驗一次這樣頓悟的感覺,至少對我來說會是一次真的心智轉變。潛心積累,靜靜等著這一天的到來吧。

  這篇文章終於寫完了,沒有結構可言,但是可以看做我改變的一小步吧,慢慢持續下去,期待一年後不一樣的自己。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後感3

  讀《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之前,我給自己報了三門理財課,我學習理財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自己的投資回報率,不要傻傻地衝到股票市場裡被割韭菜。事實上,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為。

  後來,因為我自己的收穫不小,然後就勸表姐學習理財。她的回答在我意料之中:沒錢不需要理財而且我在小城市生活不用那麼拼。我發自內心地替她著急,希望她能夠透過學習稍稍改變一下目前的生活。

  其實,這本書買了一段時間,只是一直被收在櫃子裡沒有開啟過。上週才翻出來讀,在第四章找到了,很多人拒絕學習的理由。

  主要有三點:第一:拒絕學習就不可能有機會知道學習之後的收穫;第二,由於不知道學習之後的收穫是什麼,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穫有多好、多大;第三,既然對學習的好處無從瞭解,自然就沒有學習的動力……

  任何一個人如果曾經有最終習得某種技能的經驗,就會知道。在習得的那一瞬間,整個世界就會為之改變。換一種說法:因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於原本的世界裡;因為所習得技能,他擁有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實時也確實如此,我本人就是因為嚐到了學習的樂趣以及那種收穫的喜悅才會鼓勵身邊的人堅持學習,並且不間斷學習。

  “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曾經一度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在學校的時候,我可以說是最不愛學習的學生,那會因為自己眼界小、目光不夠長遠,因為沒有堅持學習,所以也就無法體會學習產生的收穫帶來的樂趣。直到大學畢業,直到工作很多年才意識到自己需要學習。

  “學習”最關鍵的一點是:任何知識的獲取,都不是可逆的。在知道它的一瞬間,它就已經改變了一切,生活因它而改變,卻無法還原。我們再也不可能對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置之不理,它瞬間就能根深蒂固,無法剷除。這就好比我們小時候學習騎腳踏車,一旦學會就不會忘記,無論多少年不騎車,就還是能夠上車就走。

  “學習”的重要起點是:起碼學會一種技能。無論這種技能多簡單、多普通,學會之後總是可以讓學習者瞭解“習得”帶來的大不同。一旦擁有了一個起點,學習慾望就會像發了芽的種子,無論多大的石頭都壓不住——它會越來越茁壯,越來越堅強。

  其實,那些拒絕學習或者一不小心受了影響而把“學習”妖魔化了的人真的非常可憐,他們每天都在掙扎著“管理時間”、“珍惜生命”、“提高效率”,卻不知道他們因為當初不肯花十幾分鍾學習而導致其後少做了很多事情、錯過了很多機會,並且連只有一次的人生都沒有過好。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後感4

  最近,讀了一本中國作家李笑來的著作,書名叫《把時間當做朋友》,作者透過自己豐富的見聞和從業經驗,闡述瞭如何開啟心智,如何運用心智來和時間做朋友,從而開啟人生的成功之旅。

  為什麼你總是覺得“沒有時間了”?最節省時間的方式是學習,為什麼你“砍柴”而不肯“磨刀”?基於過程的記錄,為什麼迥異於基於結果的記錄?一個人對時間的精確感知能力真的能訓練的像特異功能?都是平凡的人,為什麼若干年後已有天壤之別?時間這條船,為什麼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夢想的彼岸?絕大多數的成功與智商沒有任何關係,所有的失敗都與且只與時間有關。當你把時間花在一件事情上或一個人身上的時候,相當於在他的身上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終結果如何,反正,那個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也有可能浪費了它。

  而這本書,能告訴你如何把時間當做朋友。但,有時候有些事物從反面描述比從正面描述更為容易,如若先說清楚這本書不是什麼,而後便能對“它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理解的更加透徹了。

  首先,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管理並規劃時間的書,因此,在上架的時候也著實讓書店的上架建議分類工作管理員費了腦筋,而且這不是一本隨便翻翻就能放下的書。它裡面沒有氣勢磅礴的言語,更沒有優美華麗的辭藻,他有的只是實事求是的解說,以及一個個事例體現出的深刻而又顯而易見的人生哲理。從而真正達到和時間做朋友而不是控制或管理時間。這也就說明了這本書為什麼會讓上架建議分類工作的管理員頭疼的原因:它不能被分類為時間管理書籍。於是乎,因為它,出現了一個新的上架建議區,“自我實現”。之後人們就發現,在某個高檔圖書館裡的一個上架建議區中,只有這一本書!

  這本書要闡述的是時間不可被管理,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日積月累來完成的。書中主張一個人必須在開啟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後,才能夠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才能與時間交朋友,否則時間就是自己的敵人。這本書不是什麼成功學書籍,因此要說的不是成功,而是成長。對年輕人來說,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成長也只有一條路——積累。這本書也不是一本心靈雞湯書籍。因為現實是殘酷的,無論什麼時代,無論什麼人都必須要面對現實,理性的接受現實運用心智作出理性的決定,進而與時間做朋友。這不是一本講大道理的書,大而空的道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也對你起不到幫助作用。作者從一名經驗豐富的教師的角度,為我們講述了現實生活中簡單易行的方式方法和基本常識。

  人生就像是一場馬拉松,但不一定跑的最快的人就是最後的勝利者。人們常說“要與時間賽跑”,我們總是覺得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可用的時間卻越來越少,時間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溜走,時間越是緊迫,就越顯得珍貴。我們在困惑中感受時間飛逝,不斷地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終於有一天,你會發現時間是自己的,任何人都左右不了時間,而我們要做的就受理好自己,然後和時間做朋友。只有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慢慢長大,認真的對待每一件事情,開啟我們的心智。用我們的心靈去感知、頭腦去思考、眼睛去觀察、我們才能做到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當你在不斷地成長中實踐、學習、思考,繼而交流、應用在每一件事情上,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漸漸地就會發現,積累正是在時間的流逝中慢慢的增多,天長日久的積累才是你人生之旅的重要財富。

  所以,當你拿起這本書的時候,請端正你的態度,別再跟時間較勁,看清楚、想明白,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將來,時間可能是敵人,可能是朋友——究竟是敵是友,就看你的了。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