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調查報告> 農民工狀況調查報告

農民工狀況調查報告

農民工狀況調查報告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民工狀況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農民工狀況調查報告1

  按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要求,我局在紮實進行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立足本部門業務,深入基層開展了認真調研。自3月18日開始,我局組織5個調查組,分別由四名副局長和就業辦主任帶隊,深入到四鎮五街道及開發區、xx水庫庫區,由鎮(街道)、開發區(庫區)配合,對全縣返鄉農民工就業狀況進行了詳細調查。

  一、基本情況

  據調查統計,全縣農村總人口數為469006人,農村勞動力(男16-50,女16-45週歲)總數為254831人,其中男141628人,女113203人。外出務工勞動力數65683人,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25.8%。其中縣外務工人員17101人,佔外出務工人數的26%;縣內務工人員48582人,佔務工人員數的74%。縣內務工人員中,在本鎮(街道)務工人員28936人,佔在縣內務工人員數的59.6%,佔外出務工總人數的44.1%。務工人員中,有工作崗位,春節後繼續上崗的43206人,佔務工人員數的65.8%。屬季節性務工,農忙時在家,農閒時臨時打工的17873人,佔27.2%。有崗位和季節性臨時打工人員合計佔打工人員總數93%。春節前,因失崗或自願離崗而返鄉的農民工總計4604人,佔總數的7%,至調查時,此類人員中已經就業上崗人員3116人,佔67.7%。

  二、農民工返鄉的主要原因

  全球金融危機使得我縣部分企業從去年10月份開始出現生產減停和裁員問題。但根據我局對返鄉農民工的動態監控、定期直報、企業裁員報批等情況,我縣沒有出現因金融危機造成的成規模的農民工返鄉現象。本次調查顯示,我縣農民工返鄉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春節期間集中返鄉,回家過節。春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絕大多數企業放假。農民工不管是長期務工或季節性打工,都選擇回鄉過春節,這是農民工返鄉的主要原因。所有外出務工的65683人中,因為春節原因返鄉的61079人,佔93%。

  二是因企業裁員失崗或自動辭職離崗。部分農民工因所在企業生產減停、裁員、長期放假,不得不返鄉。部分對所在崗位不滿意,欲另擇崗位或來年另有從業打算的,一般選擇在年末之時離崗。本次作為重點統計的此類人員4604人。佔外出務工人員總數的7%左右,比XX年(XX年統計失崗返鄉人員3594人)增加1010人,增長28%。

  三是少數農民工自願離崗返鄉。主要是回鄉自主創業、回村從事種養業、或因年老不再務工、年輕人回鄉結婚等原因辭職離崗返鄉。統計此類人員648人,佔1%,此類人員無求職意願。

  三、目前我縣返鄉農民工就業形勢

  我縣農民工就業的特點是務工地點較近,一般在本縣或在xx、xx、xx、xx、xx、xx等周邊縣市,少數遠途務工的大多在xx、xx、xx、xx、xx等地。就近就地實現轉移的佔50%以上,由於多數離家較近或就工務工,求職就業選擇相對靈活。異地遠途務工人數少,失崗返鄉農民工無明顯增多。根據我局春節前對全縣企業空崗情況調查統計,全縣大中小企業自報空崗3200個,目前我縣尚未出現無崗就業的狀況,雖然我局在節後組織了為期一週的招聘洽談會和送崗位下鄉活動,但仍有部分崗位無人應聘。因此,我縣農民工就業未凸現壓力。

  一是因為失崗而返鄉的農民工無明顯增多,因此對就業崗位的需求沒有顯著的增加。絕大多數農民工雖春節回鄉,但未失崗,節後繼續上崗從業。

  二是企業發展迅速,提供的就業崗位顯著增加。全縣新建企業、擴產專案增多,鎮域企業、民營經濟、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增加了一大批新的就業崗位,僅人力資源市場提供的就業崗位,今春就比去年同期多2100多個。

  三是房地產業迅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一方面,雖遇經濟危機房地產業相對低迷,但已具規模尚在甦醒拓展的建築市場為一大部分農民工提供了就業崗位;另一方面,縣城及各鎮(街道)建成的一大批商業經營房及門店投向社會,吸引了部分求職人員轉向自主創業,並吸納了許多求職人員就業。

  四是企業用工行為進一步規範。去年以來,我們認真實施《xx縣失業預警機制》和《關於規範企業裁員行為的意見》,強化監察執法,企業用工進一步規範。同時,隨著企業用人觀念的轉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部分大中企業積極保障職工利益,雖然出現階段生產減停,但能給職工發放生活費,有的實行“幹一休一”等方式輪休,立足長遠,規避困難時期的裁員,為職工保留了就業崗位。

  五是就業渠道暢通。春節前後,我局積極籌備,透過電視、報紙等媒體釋出廣告,張貼標語進行宣傳,深入企業調查摸底,於節後召開了大型春季招聘洽談會和送崗位下鄉活動,促進了求職人員與用人單位的對接。同時,勞動力市場堅持全天候、無休日辦公,登記求職人員,推薦聘人崗位。就業辦與各鎮(街道)保障所使用就業網路平臺實現就業資訊互聯,求職人員網上直報。透過全縣村村聘用的勞動保障事務協理員,實現城鄉就業縣、鎮(街道)、村三級聯網互通,方便了農民的就業。去年以來,我局在包村過程中,還積極發揮部門職能,將服務農民工就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深入開展調查摸底,組織實施“送政策、送崗位、送溫暖”等活動,服務農村勞動力就業。

  目前,全縣返鄉農民工就業已處尾聲。調查數字顯示的返鄉未就業人員1488人,但其中有求職意願的840人。近期,經過人力資源市場介紹就業或個人自行到用人單位就業的人員有433人。還有極少數求職人員對現有的聘人崗位或工資待遇不滿意,還有部分農民工,特別是年齡偏大的或家庭婦女,根據家庭及個人特點,不願從事固定崗位,選擇到勞力自由市場找活打短工。在進行返鄉農民工就業狀況調查的同時,我局還同時在縣電視臺和勞動就業網釋出了公告,對未就業人員,由縣勞動就業辦公室幫助聯絡就業,公告在黃金時段迴圈播出一週,但至今無人員聯絡。目前,縣人力資源市場還有企業委託聘任崗位500多個。

  四、下步重點解決的問題

  雖然面對金融危機就業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隨著我縣城市化、工業化步伐的加快和企業規模的拓展,加之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環境相對寬鬆,政府無需刻意製造“飯碗”。但統籌城鄉就業工作顯露出的一些問題,還需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一是多渠道多形式加強對求職就業人員的技能培訓。缺乏就業技能或技能素質偏低仍然是制約求職人員就業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須強化對城鄉求職人員的勞動技能培訓,確保人人有技能。對已有一技之長的,開展技能提升培訓,落實對口崗位;對缺少技能的,根據企業需求開展定向培訓,推薦崗位;對有就業意願外出務工的,培訓後頒發職業資格證書,持證求職。同時,建立境外務工培訓服務體系,培訓輸送境外務工人員。近期,我們將免費對600名培訓合格人員頒發職業資格證書。為做好就業培訓工作,我們建議政府加大投入,進一步加強對統籌城鄉就業培訓基地的設施配套和師資隊伍建設,以發揮好勞動技校和基層企業定點培訓基地的作用,開展好定向培訓、訂單培訓和委託培訓,為企業提供技能型、適用型人才。

  二是加強就業服務網路建設。完善縣、鎮(街道)、社群、村莊四級互聯就業網路,所有就業崗位歸口彙總,透過網路互聯直到村莊,利用網路送崗位下鄉。同時,對求職務工農民工及個人資料,由村協理員、社群、鎮(街道)到縣就業辦,從下到上反饋彙總資料,網路與企業對接,向企業推薦。我們還將透過建立務工求職農民工管理檔案和全縣企業用工資料檔案,隨時掌握農民工在崗位就業狀態和下崗失業情況、企業用工情況,確保企業用人與求職就業密切有序銜接。為促進農民工就業,我們建議做好與部門包村工作的結合文章,讓各部門包村組摸清所包村農民工就業情況的底子,並落實幫扶就業措施,積極幫助農民工找崗位,促就業。

  三是規範完善下崗職工創業園,加大措施扶持創業。由於金融危機造成部分企業效益下滑,部分企業員工工薪相對降低,部分求職人員傾向於選擇自主創業。下一步,我局將採取積極措施,加快下崗職工創業園配套建設,強化服務,規範完善,真正建成下崗職工創業的孵化器。同時,建設好創業“專案庫”和創業專家指導“智囊團”,並積極開展創業技能培訓,協調有關部門落實優惠政策,降低工商註冊門檻,執行好稅收優惠、小額貸款、創業培訓補貼、崗位補貼、職業技能鑑定補貼、創業典型獎勵、財政貼息、創業扶持資金等優惠政策,激勵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力、退役人員和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增加創業專案,帶動一大批人員實現就業,從而真正實現“人人有技能、個個有崗位、家家有產業”的目標。

  四是從勞動保障角度充分考慮企業利益,幫助企業進一步穩定職工隊伍。部分企業特別是小型企業由於生產成本和效益問題,職工保險待遇等不能全面落實,致使員工不固定,流動性大。下一步,我局將對企業合理進行分類,根據規模效益合理確定社保基金基數,儘量減輕企業負擔,使企業能夠全面落實各項保險,保障職工權益。同時,透過指導企業合理用工,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促進企業加快發展。

農民工狀況調查報告2

  在最近公佈的《中國塵肺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XX)》中的資料顯示,中國塵肺病農民估計數量在600萬人左右。塵肺病的死亡率高達22.04%,更為嚴重的是,每年仍有2萬名新增塵肺病患者。

  歐洲和美洲國家的經驗是,塵肺病問題由國家透過立法手段遏制和解決,日本最後一例塵肺病在1970年,美國塵肺病在1930年代已經消滅。目前在我國,與塵肺病的嚴重性相比,它的社會關注度相對較低。塵肺病患者90%是農民,他們從事礦山開採、路橋隧道開鑿、金屬冶煉等行業,缺乏安全和權益保障,維權艱難,更缺少發聲途徑。曾經很多人不知道這種職業病,但經過近些年的塵肺病農民工維權事件、媒體報道等,塵肺病的知曉率已經有所提高。

  《中國塵肺病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XX)》釋出,塵肺病農民工深陷四大困境

  “高達82%的塵肺病農民工最終在家裡去世,因為他們在患病晚期已經沒有條件住進醫院接受治療了”。

  “去世塵肺病農民工家庭情況十分糟糕,所調查的家庭沒有一家有存款,75%的家庭有欠債,28.26%的家庭變賣過家產”。

  “只有10.26%的用工單位經常提供粉塵防護面具,而71.56%的用工單位沒有給工人提供防護面具”……

  在7月5日釋出的《中國塵肺病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XX)》中,一組組資料敲擊著人們的神經,這是接受調查的501個塵肺病家庭的真實寫照,也折射出全國逾百萬塵肺病患者的現實生活。

  困境1:死亡陰影籠罩村莊

  陝西鎮安一村莊共200戶人家,塵肺病家庭達70戶

  “在調查的樣本中,塵肺病農民工平均年齡48.5歲,其中最小的只有25歲;去世的塵肺病人平均年齡僅47歲,最小的32歲,塵肺病讓他們提前結束了人生!”

  在釋出《中國塵肺病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XX)》時,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盧暉臨面色凝重。

  這份調查報告由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大愛清塵基金近100名志願者完成。近1年中,他們深入安徽、甘肅、貴州、湖北、湖南、四川、陝西、雲南等8個農民工輸出大省,抽取20個塵肺病較為集中的村莊。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世塵肺病人中,76.9%在診斷時已經處於三期(即晚期)。

  來自陝西鎮安的農民工王明升就是三期塵肺病患者,他的父親和弟弟也不同程度患有塵肺病。為了一家人的生活,病情較輕的父親仍在做泥瓦匠賺取微薄的收入。

  不過,王明升覺得自己不是最不幸的,至少在好心人的救助下,他們還活著。他所在的村裡有200戶人家,塵肺病家庭有70戶。其中一個家庭4個孩子全因塵肺病相繼離世,只剩兩個年事已高的老人。

  困境2:負債累累壓垮家庭

  以門診為例,33.13%的人一分錢未報銷,47.46%只報銷1000元

  “早期塵肺病人只要及時診斷、治療,對生命不會有威脅。一旦到了晚期就沒有任何方法進行治療了。”無錫人民醫院副院長兼胸外科主任陳靜瑜,做過不計其數的肺移植手術,他深知塵肺病對生命造成的傷害。但現實卻是,由於大部分塵肺病農民工入不敷出,治療對他們來說早已成為“奢侈品”。

  受訪的塵肺病農民工中,年平均收入只有1萬餘元,平均每月收入不足1000元,最少的年收入為0元。而他們的年平均支出達到24804.9元,是年平均收入的近2.5倍,最多的更高達31萬元。

  調查發現,看病佔了塵肺病農民工的大部分收入,平均達到12364.8元。相對的,能夠獲得報銷的比例卻並不理想。以門診為例,一分錢也沒有報銷的為33.13%,只報銷1000元的為47.46%。

  受訪的塵肺病農民工家庭中,95.7%沒有任何存款,甚至有近72%的農民工負債累累,70%的農民工沒有獲得低保,大部分過著入不抵支的生活,小部分人僅能維持收支平衡。有22.3%的農民工為治病變賣家產,16.14%的塵肺病家庭子女輟學。

  為了節省開支,塵肺病農民工選擇減少或放棄治療:57%的人有病痛但無錢去門診治療;超過90%的人沒有到醫院進行過任何療養和康復訓練。

  這些都是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困境3:獲賠償需等17個月

  74.3%未申請過賠償,申請者中82.7%未獲得賠償

  對塵肺病農民工來說,及時獲得賠償將帶來生的希望。但調查報告指出,只有25.72%的塵肺病農民工申請過賠償,74.3%的人沒有申請過;僅有17.3%的人表示獲得了賠償,82.7%的人表示沒有獲得。

  “可以看出,一方面塵肺病農民工由於受教育水平的限制,爭取賠償的意識不強;另一方面主要還是爭取賠償困難重重使他們望而卻步。”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授孟燕華在報告中指出,九成受訪者認為申請賠償是十分困難的。

  在有維權經歷的25.72%的農民工中,申請賠償到獲得賠償平均需要16.94個月,時間將近一年半。其中,花費時間最長的達72個月。在爭取賠償的花費上,平均為6529元,最多達9萬元。

  爭取賠償的過程中,有31.5%的人依靠有關部門,35.6%的人主要靠自己,13.7%的人依靠社會組織。

  塵肺病農民工認為申請賠償困難的主要原因包括:不知道向誰申請賠償;無勞動合同,沒有證明,無法獲得正式的職業病診斷證明,導致難以獲得工傷賠償;經濟困難;申請時間及拖延時間長;用工單位推卸責任;有關部門不作為,互相推脫等。

  困境4:保護缺位致重蹈覆轍

  過半塵肺病農民工從事高粉塵工作XX年以上

  盧暉臨告訴記者,接受調查的塵肺病農民工中,99.33%長期從事高粉塵工作,從事XX年以上的佔到52.09%。98.9%的人只接受過初中以下教育。收入高、進入門檻低和老鄉介紹,是農民工選擇高粉塵工作的主要原因。

  高粉塵工作主要集中在礦山(87.7%)和工地(7.19%);有80.73%為民營小企業;83.07%的塵肺病農民工從事過兩個以上的高粉塵單位,其中更有15.35%的人頻繁換工作,已記不清工作過的單位數量。

  粉塵防護措施不到位是造成農民工罹患塵肺病的重要原因。調查顯示,62.67%的塵肺病農民工在工作中沒有佩戴防護面具,25.34%的農民工只戴了一段時間。

  對於為什麼沒有佩戴防護面具,74.16%的人表示用工單位沒有提供,14.23%的人覺得戴不戴沒關係,11.61%的人覺得難受和不方便。

  此外,一些用工單位防護措施缺失、掩蓋高粉塵對工人的危害等行為,加劇了粉塵對農民工的威脅。受訪農民工表示,83.41%的單位沒有向工人宣傳粉塵的危害,81%的單位沒有粉塵作業的安全規定,80.14%的單位沒有檢查工人是否佩戴面具,接近九成的'農民工從沒有進行過入職和離職的身體健康檢查,93.2%的塵肺病農民工沒有與用工單位簽訂過勞動合同。

農民工狀況調查報告3

  正文:

  隨著改革開發的深入進行,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進城務工,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農民工已經是城市建設的主力軍,農民工進城務工的同時也為農村帶回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活方式,帶動農村脫貧致富,從而實現現代化新農村的戰略目標,但由於農民工學歷不高,缺乏技能和相關政策措施嚴重落後,所以工作辛苦勞累,每天長時間勞作,很少有休息日,常常被認為是城市中的最底層人群。所以農民工的現狀依然令人擔憂。於是我對農民工進行了調查如下:

  實踐的主題:

  關於城市中農民工狀況的調查

  時間:

  20xx-5-28

  地點:

  農民工施工工地

  調查物件:

  進城務工的農民工

  調查目的:

  如何使外來人口融入當地社會的工作及生活圈,使其安居樂業,始終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最近十幾年,我國雖然在推動農村勞動力流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據我們對農民工的追蹤調查結果表明,農民工面臨的諸如生產生活環境差、擇業差別待遇、權益屢受侵犯、負擔不斷加重、社會保障缺位、教育培訓滯後、子女就學無門、受社會歧視等問題依然十分突出。透過本次調查瞭解到農民工的基本情況,為改善農民工就業環境提供參考依據。

  一、現狀與問題

  (1)家庭困難、經濟原因是進城務工的首要原因

  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需求也不一樣了,尤其是孩子上學花費讓他們傷腦筋。現在的孩子起碼的上個高中,但考上了大學的也不能不上。在鄉下除了種地、打柴就沒什麼收益了。可在一些大別山區還是牛耕人背的生產模式,為了讓孩子們走出大山,讓下一輩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不得不背景離鄉,外出打工。因為孩子在外讀書許多農民工都是雙雙外出,家裡只剩下老人,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一家人團聚

  (2)農民工多集中於第二、三產業,求職難收入低是農民工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

  農民工在我國第二產業從業人員中佔58%,在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中佔52%,已成為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我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力量。農民外出務工已成為工業帶動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發達地區帶動落後地區的有效實現形式。

  多數民工認為錢是謀生的基本條件,說明目前金錢在民工生活中的地位至關重要,起到的是基礎作用,金錢、知識、技能是民工最缺乏並最想得到的財富。農民工收入以500元~800元居多 ,有46.25%的月收入在600-800元之間,只有8.5%的人的工資超過1000元。還有8.75%的農民工收入在600元以下,這些都反映出農民工的收入偏低。

  在調查的農民工中,95%為高中以下學歷。大部分民工的學歷集中在小學、初中,其中初中學歷比較普遍佔57%。如此低的學歷決定了民工在城市中不可能從事技術性的高薪職業,勞動密集型的建築業與服務業是民工進城務工的首選行業。學歷是影響農民工收入比較重要的因素,小學、初中、高中學歷的務工人員月均收入分別為800元,1000元,1200元,收入差異明顯。所以,受學歷與技能限制,60%以上的民工工作都是透過別人介紹,而自主就業與自薦只有20%,透過其他途徑找工作的民工則更少。所以求職難是進城農民工普遍反映的問題。

  (3)農民工的日常生活是伙食質量差、住宿條件沒有保障,沒有假期。

  透過調查我們對工地上的農民工的日常生活有了大概的瞭解。工地上十幾個人一班,每天做飯的師傅上午八九點到菜市場買些不好賣的,過剩的菜回來,做些簡單的清洗、挑揀加工。然後將菜分成三份保證一天的伙食供應。買菜的花銷跟據人數的多少有限制,平均每人

  每餐的伙食費在3元以內。這些還包括有外人來吃飯的情況,也就是說如果有其他人來,伙食費得工人們分攤。

  農民工的住宿狀況也令人擔憂,在房子開始建的時候,都是搭建一些簡單的帳篷。如果房子做好了一兩層,他們就搬進去住了,到處都是安全隱患,他們的人生安全根本沒有保障。用電都是他們自己拉線借用,沒有專業的電工給他們安裝。經常是用電線牽到床邊,火災真是一觸即發。

  農民工平時都沒有假期的,還經常加夜班,辛苦不用說了。因為只要一閒下來他們就感到寂寞空虛。聽他們說經常在晚上沒事的時候就想孩子,有時候像孩子都會不自主的流眼淚。足見他們的精神生活極度貧乏,他們只知道一味的工作,因此打發時間。

  (4)農民工平時的娛樂休閒方式比較單一

  農民工平時的娛樂休閒方式主要集中在打牌或將、找老鄉聊天的佔總比例的37.5%,而女性農民工作則以逛街和讀書看報、看電視為主,這些說明農民工作在娛樂休閒這一方面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而且農民工在情感方面很缺乏。

  (5)農民工的工資待遇

  工地農民工分兩種,一種是技術工(俗稱大工),一種是普通工(俗稱小工)。技術工即有手藝的工人,如能粉刷、砌牆等,普通工即沒有手藝,配合技術工作業的工人。大工工資在70到100元每天之間,小工一般為50元每天。農民工在工作期間可以預支少量現金用作日常消費。如孩子上學等特殊情況可以預支一定金額的現金急用。每年年底工資拖欠問題都會發生,常常施工方老闆在大年三十還在外面索要工程費不能回家

  (6)農民工付出的血汗白白流失,違反勞動法規,侵犯職工權益的現象比較普遍

  有些企業在用工的時候不繳各類保險基金,也不給農民工節假日。勞動條件及工作環境差,安全生產缺乏防範措施,勞保福利待遇差,生老病死保障少等等問題也不同程度存在。由於外來人口越來越多,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勞資關係日益複雜,一些企業貫徹《勞動法》的自覺性不高,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隨意解聘職工不按法規賠償

  (7)農民工的文化水平整體很低,其子女的教育問題也逐漸的凸顯

  由於來自農村,農民工的文化水平整體很低。但在城市中也沒有專門的培訓機構。在建築工地可以看到他們經常是不帶安全帽就進入施工現場,在高空作業的時候也沒有相應的保

  護措施,完全憑藉嫻熟謹慎的操作進行作業,又哪裡知道他們自己正走在危險地邊緣呢!一些農民工平時愛喝酒,但他們卻不知道有許多工作不能酒後進行。他們缺少專業的工人素質,也因此讓人擔憂。 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也逐漸的凸顯,一方面,農民工子女受戶籍制度限制,難以享受到和城裡孩子同等的教育資源;另一方面,由於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受教育的相關政策還沒有充分落實,仍存在很多障礙,相當一部分農民工把子女留在農村,形成了大規模的留守兒童群體。 農村學校的教學條件普遍很差,市區小學大部分小孩都是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但在農村,多數要三四年級才開始接觸英語,而且英語老師的教學水平普遍不高,多數都不是正規學校畢業。在市區的小孩課外大多都在學舞蹈,鋼琴,二胡等才藝,在農村小孩子課外大多幫大人幹活;市區的小孩每天都可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但農村則大多都是留守兒童,撫養照顧他們的基本上爺爺奶奶等上一輩人,他們沒有多少文化,對孫輩也沒有好的教育方法 。

  二、解決方法

  要改變農民工的弱勢地位,改善其生存環境,最根本的是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打破城鄉戶籍限制,讓農民工與城市人享受一樣的就業、醫療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待遇。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多提供及時、準確的務工資訊,多提供務工崗位,減少農民工外出務工的盲目性,使他們外出時較容易地找到活幹,並開辦一些技能輔導班,讓農民工接受培訓,拓寬其就業門路。

  在農民工職工權益維護方面,加快勞動保障立法步伐;建立欠薪保障制度,推行企業拖欠工資情況申報制度;充分發揮各級工會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中的重要作用。在農民工的精神生活方面,可以嘗試性的在工地上、民工比較集中的地方建立圖書館;可以舉辦一些與農民工相關的活動;也可以舉辦一些心理健康的講座,切實關心農民工的心理健康,給予農民工更多的人文關懷。

  農民工是最容易受傷的一個群體,加強對農民工的管理固然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教育農民工,讓他們懂法律懂政策,從而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加強自身權益特別是人身方面的保護。只有加強正確輿論導向,營造全社會都關愛農民工(外來勞動者)的良好的社會氛圍。要透過媒體,經常性地正面報道農民工(外來勞動者)為城市、為社會、為我國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引導社會對農民工(外來勞動者)的正確認識。

農民工狀況調查報告4

  為了更好地鍛鍊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為了更好地領悟和學會課本以外的知識,不斷強化和完善自我;為了瞭解新農村建設發生的變化;為了瞭解村級組織是怎樣落實中央一號檔案、農民是怎樣看待中央一號檔案精神的;為了瞭解農民在新農村建設第一年的生存狀況、以及農村需要解決的問題等等;為了調查新農村建設優秀村莊,特別是“一村一品”突出的特色村,總結其經驗,推廣其做法,供其他村莊新農村建設參考;為了尋找農村的可開發性資源優勢,做可行專案開發研究,為有條件的村莊制定可行性操作方案助其在城市尋求啟動發展資金,搭建互動發展平臺;為了總結歸納中國農村的村莊文化、民俗文化,發揚光大中國民間底層文化精粹。在調查過程中及對調查結果資料進行分析得知:

  (1)、農民工生活艱苦;

  (2)、其子女受教育程度低。

  一、農民工的子女受教育程度偏低,其大多數為小學文化程度和初中文化程度。

  農民工對“孩子應該上學讀書”有一定的認識,也非常支援其子女讀書,但是因農務繁忙和對子女上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均認為教學是學校的責任,而與家庭教育無關,家長往往關心的是其子女的成績單上成績分數多少,而不重視其子女上學的過程,致使其子女上學壓力大,學習成績差,初中畢業後,均未能繼續求學深造。其次,在農村,現在處於外出打工的熱潮中,農村子女初中畢業後,不聽往來人的勸告,走上打工之路,因而結束學業,待知道理,卻無安份學習的心理。

  二、農民上進不強,滿足於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

  國中農民處於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思想至今仍然極其落後。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生活大幅度提高,“吃上餐不得下餐”的情況不再出現,農民滿足於目前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不思上進。

  三、農民工對國家政策及國情關心不夠,對國家政策及國情瞭解甚少。

  至今,農村農民生活基本得以保障,農民工生活均達溫飽狀態。自國家頒佈“五補”、“一免”、“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退耕還林”、“九年義務教育免學費”等制度以來,農民工生活又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子女均能成功入學讀書,這是國家良好政策取得的良好效果。但是,在農村依舊存在種種問題,集中表現為農村產業化單一,易受自然災害及市場因素的影響,而導致農村勞動力向外流出,掀起外出打工的熱潮,致使農民工子女過早嚮往外出打工掙錢,讀書無明確目標,學習成績差,學習壓力大,再加上家長無空閒管教孩子,有的家長甚至就不管,導致農民工子女文化程度低,農村依舊文盲遍地,農民工生活依舊艱苦。

  據調查資料分析,針對以上問題,我們認為應該:

  1、加強農業基礎,繁榮農村經濟,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農村特色農業,關注農民工生活。

  2、加大基礎教育硬體設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隊伍素質。

  3、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增開《心理學》課程,從而促進教師、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互相瞭解,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4、國家加大投資,改善農村通訊落後問題,進而改變農民工思想,使得其子女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農民工狀況調查報告5

  一、調查目的:

  透過此次調查,一方面鍛鍊了我們把知識運用於實踐的能力;另一方面,使我們走出了書齋,走出了校門,擔當起了一個青少年應該承擔的職責,關注現實,關注生活,瞭解人民疾苦,盡我們的能力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二、調查內容:

  時下正值酷寒的嚴冬季節,當大多數市民呆在暖乎乎的被窩裡時,而那些民工兄弟卻飽受嚴寒的在冰冷冷的工地上幹工,境況類似這樣的年輕民工數不勝數。賓館的服務員,小區的保潔員、建築工地的工人,理髮師……這些在千千萬萬城市居民生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來自外地,幹著絕大多數城市人不願乾的活。據調查表明,絕大部分的外來人口都是從事建築、美髮、保潔、收舊等行業,其中80%以上是35歲以下的青年人。他們從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達55.7%,未婚青年佔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到達城市打工的37%的民工中,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透過職介所介紹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透過親朋好友來到xx打工的。

  他們在城市中是怎樣生活的呢?

  在書上看到一篇報導,跟5個老鄉租住在xx一帶的小李今年20歲,初中畢業後在家鄉學了點裁縫手藝,跟隨家鄉某私營老闆來到xx做服裝。常常是每天干14個小時才拿15元錢,飯菜每天幾乎都一樣,小李幹了一年實在覺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個體小飯店。這裡跟服裝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點鐘工作,晚上11點左右睡覺。不過,收入稍高點,每月能拿到600元,這樣,小李已經感到很滿足了。小李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給弟弟上學外,自己只有150元生活費,交了80元的房租後,可以自由花費的只有70元。因此,她很少買衣服。調查顯示,外來務工青年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的達75%,其中8%的人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但他們中卻有76%的人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但他們中卻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娛樂等方面的開支低於50元以下,來外地找工作期間身上帶夠一個月花費的僅佔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們的生活就將陷入極困難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們還要將收入的一大部分用來支援家裡。

  外來務工青年的精神生活跟同齡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較大差距,他們缺乏務工青年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動陣地。據我們瞭解到的務工青年一般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工作上,其餘的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電視,他們一般不關心時事新聞。雖然很多人都想去看些文學、技能介紹等方面的書,但苦於沒錢或沒時間,只得去買些地攤上的書,或者乾脆趁休息時間跑到書店看免費的書。

  民工中,絕大多數沒簽用工合同。一項調查中,當被問及“您希望組織對你提供哪些幫助”時,有30.1%的務工青年希望能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同時,據瞭解,外來務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穩定,56%的人未籤勞動合同,52%的人加班後沒勞動報酬。

  而且,務工青年法制觀念和知識也很薄弱。據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務工青年通常與用工單位口頭協商工資待遇,只有不到44%的人簽訂了用工合同。用工單位為他們繳納失業保險金和工傷醫療保險的寥寥無幾。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有33.2%的人感到孤立無助,只有13.3%的人想到去找工,青、婦、組織。

  由於工作不穩定,外來務工青年的子女上學也成了大問題,他們的孩子不得不打游擊,很多務工青年子女就讀的外來務工子弟學校,既無法跟城市學校相比,又無法跟他們家鄉的學校相比。

  三、調查建議:

  1、改善農村組織,生產結構。其次,要投入農業結構改革,改變靠天吃飯的傳統,增加其他副業或手工業,使農民可以有多方的出路。總之,提高基層人員的素質是重點,提高農民的文化、認識是主要工作。

  2、政府應該從各部門抽調人員,專門成立一個組織,專門針對農民工身上所發生的問題。

  3、完善法律制度,但同時加強宣傳效率,讓農民工也能明白其簡易程式,法律維護自己什麼權益。

  4、加強城鄉交流,促進城鄉居民的相互瞭解,可以考慮也讓城區居民“下下鄉”瞭解農民的生活,體驗一下農民的感受,將心比心,切實到實際行動,完善兩者之間的關係。

  四、調查總結:

  要關注一件事,你必須親身實踐去接近它,不要自己的想法去認知,這一次在接近,瞭解農民工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許多,也對“三農”中的農民工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觸動,認清了作為中學生的職責,讓我們共同投放目光。給弱勢群體以人文的關懷,共同為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農民工狀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