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金融/投資/銀行/保險/財會> 《投資中不簡單的事》讀後感

《投資中不簡單的事》讀後感

《投資中不簡單的事》讀後感2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投資中不簡單的事》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投資中不簡單的事》讀後感1

  談及投資理念和投資哲學,尤如金庸先生筆下的武俠江湖。西有查理.芒格—《窮查理寶典》,索羅斯—《金融鍊金術》等投資先驅;東有邱國鷺—《投資中最簡單的事兒》,周金濤—《濤動週期輪》等後起之秀。亦有投機天才利弗莫爾曠古絕今,財報高手老唐會當凌絕頂。讀一本書最終還是得落地到實踐中去的,如果沒有實踐,那最終只是紙上談兵。

  投資理念和投資哲學都是簡單的,但是實踐中的情形卻是千變萬化的,充滿各種噪音和干擾。簡單的是理念本身,不簡單的是如何在荊棘密佈、陷阱重生的市場中執著地堅守、靈活地運用——《投資中不簡單的事兒》。

  投資框架:自上而下思考,從宏觀經濟和產業發展的角度來圈定行業範圍;自下而上選擇,從人和機制的角度挑選標的。

  選股方法:有未來,有成長性,否則容易有價值陷阱;行業格局清晰,贏家先發優勢明顯,後來者無法追趕;估值合理。

  調研方法:調研之前,跟公司的研究員討論,與調研過或買過公司股票的基金經理討論,與最瞭解公司的賣方研究員討論,讀一篇深度報告,讀一篇近期報告。調研中,問高管幾個問題,怎麼看競爭對手?最近競爭對手有沒有什麼做法讓你特別難受?你最近有沒有什麼做法讓競爭對手感到難受?調研後,深度分析和討論,對管理層的素質和道德水平定性分析。

  判斷管理層的方法:一看個人能力——戰略是否清晰,是否聚焦,轉型的公司從來不碰。戰術執行力,中小公司看老闆的能力和魅力,大公司看中層幹部KPI。二看管理層的誠信度。

  跟蹤公司的方法:看到好的行業、好的公司,記錄下來,每隔一段時間拿出來看一下。如果真的找到產業方向有巨大空間,並且行業內優秀的公司已經跑出來,就不要輕易放棄對這些公司的跟蹤和研究。

  大勢判斷方法:看當時起作用的主線是什麼,順著市場的角度思考:是流動性,還是經濟本身的結構轉化,還是經濟的週期性變化。當邏輯不斷得到市場驗證的時候,就可以堅持。如果市場發生變化,就要重新梳理,看看主線是否動搖。

  抄底方法:站在最強者的邏輯上,把最悲觀的邏輯列出來,當覺得最悲觀的邏輯成立也不怕時,才可以去抄。千萬不能在下跌時用上漲的邏輯來證明跌不動。

《投資中不簡單的事》讀後感2

  當讀書與思考到了一定的階段之後,著作的邏輯、結構、語言與體系已經不像過去那麼重要了。相反,著作所散發的穿透力是最高貴的品質,這種穿透力不在於語言的優美,文字的多少。而在於作者散發出來的一種啟發和通透之感。邱國鷺所著的兩本著作《投資中最簡單的事》和《投資中不簡單的事》帶有這種穿透力的高貴品質。初看書名《投資中最簡單的事》和《投資中不簡單的事》,似乎邏輯上矛盾。但恰恰說明了投資的唯一的特點:投資中的變與不變。即投資的本質規律是不變的,而在具體的研究方法上有所差異和變化。我想邱國鷺先生也表 達出了巴菲特關於投資的一句經典:投資很簡單,但並不容易。投資很簡單,簡單的背後是對投資本質的深刻理解和頓悟。就我個人對投資的研究和實踐, 認為投資的本質是前瞻性, 這種前瞻性是對企業價值創造的洞察和敏感。

  從以上視角出發, 三個維度下去把握和理解投資的本質:

  第一, 企業價值是企業在經營存續期創造的自由現金流的折現值。 從這個原理和假設出發理解投資的本質, 即投資是對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的深刻理解和洞察,這種洞察和理解是具有前瞻性思維和商業領悟能力。偉大的公司都是事後的總結,但作為真正的投資人,如何去在成為偉大之前買入而享有超額收益,這才是投資者真正去思考和麵對的。因此投資的核心問題就回歸到一點:如何理解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在企業成為偉大之前介入。從我的投資實踐來看,用六個字概括總結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好行業、好生意。具體從兩方面去探究:一方面研究這個生意所在行業的發展階段、供需狀況、行業競爭 格局和門檻壁壘。

  行業發展階段和供需狀況的研究是理解這門生意的基礎;對行業的競爭格局和門檻壁壘的研究是理解這門生意的核心。透過對這四個行業要素的梳理和研究,找到出驅動這個行業成功的核心驅動力是什麼。弄清楚行業的驅動要素, 才能推演出行業發展路徑 和結構演進的邏輯, 以及更好的發掘那些企業已經或者正在構建這種持續的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研究上市公司的盈利驅動要素是什麼 (商業模式) ?產 品戰略戰術的佈局以及企業生命週期處於什麼階段?透過對公司層 面要素的梳理,歸納出公司最終的推動力是利潤推動型還是週轉率推 動型亦或是槓桿推動型。總結一句話, 公司研究的.核心在於公司利潤 驅動力的研究以及為了實現這一驅動力,公司所構建的競爭優勢是否 符合商業邏輯和產業發展路徑。

  第二, 企業分析並不等於投資分析, 投資分析的內涵延伸到決策交易。也就是說好行業、好生意還必須具有好價格。企業分析是為了更好的理解市場給予的價格。股價的決定因子是由業績、 估值與預期這三個因子構成得邏輯所決定。因此要深刻理解折價與溢價的商業語言。例如,在新興行業初創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處在產業的爆發 期,這個市場市場往往是溢價,很高的pe 。這並不是說市場無效, 恰恰說明市場是有效的。當產業進入中後期, 需求增長和利潤面臨著均值迴歸, 這時候估值面臨著向下態勢的可能。

  因此要理解價格是否充分反映了公司未來的邏輯和空間, 畢竟估值是基於企業在存續期創 造自由現金流折現值展開的動態轉化過程。

  第三, 利潤不等於投資資本回報率。企業價值創造的目的就是實 現高於投入資本的資本回報率,同時最終要轉化為自由現金,否則,公司利潤的增長反而是價值毀滅性的。例如, 中高檔餐飲全聚德, 70%左右的毛利,但最終投資資本始終處於低水準。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成本費用的居高不下,導致大量的資本支出;另一方面, 未能像海底撈,星巴克那樣標準化實現規模擴張帶來規模效益。從上述三個維度去理解和把握投資的本質,在投資中做到變與不變的藝術化的認知。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好行業、好生意、好價格的邏 輯聯絡,做到以“好的合理價格”買入“好行業,好生意”。

【《投資中不簡單的事》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