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讀書筆記

《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讀書筆記

《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讀書筆記1

  最近看了一本《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的書,確實是給我在幼兒教育的一個角開啟了一扇窗,下面是我寫的讀書筆記:

  這本書裡的一個個的問題,一個個的案例,一個個分析都是從教師教育上發生的例項,掌握解決這些問題是每個一線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技能。書中從教師與兒童、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群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其中在教師與家長這一方面,這本書教會教師如何更好的去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如何跟家長溝通使家園合作更有效。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合作夥伴。教師有責任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任務,以便雙方能達成教育共識,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家長工作難做,但是很重要。家長一直以為孩子在幼兒園只是在玩,有的家長自己早上想睡懶覺,便很晚才送孩子來園,不重視幼兒園的教育。教師在有時間跟家長個別交流的同時,還應經常召開家長學校的交流會,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對家長進行教育引導,可以讓家長和教師保持一樣的教育觀念。家長可以親自參與孩子的活動中去,可以更快的轉變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觀念。每個學期我們都會組織幾次親子型別的活動,以便家長參與到幼兒園孩子的活動中去。

  作為從事教育職業的每一個教師,特別是我們幼兒教師,重在研究學校教育的同時,還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視家教指導工作。因此,教師與家長的互動與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將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我們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才能共同把兒童教育工作做好。對我們來說,在雙方溝通中怎樣善於抓住時機,在隨意交談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長的心聲。怎樣有藝術的向家長宣傳、指導保教知識,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

  如何解決與幼兒家長溝通中存在著的一些困難?我認為應該從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入手,不斷提高與家長溝通的方式、途徑與技巧。

  教師每天與家長接觸時間雖然短暫,但三言兩語中也能反映出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靈活掌握交談技巧及說話的藝術。過去,我總認為時間短,與其拐彎抹角,不如直截了當的說。於是有時當著孩子和家長就告狀,弄得家長十分尷尬,孩子也害怕。這樣,既不利於孩子克服缺點,也不利於家園配合。這本書開啟了我一扇窗,成為我學習新技能的一把鑰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開,既然選擇了教師,就意味著要面臨很多挑戰,需要尋找更多的鑰匙……

《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讀書筆記2

  作為一名剛剛畢業便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工作帶給我的不僅僅僅是全新的環境,全新的人際關係,最初的新鮮過後,應對工作,總感覺自我在學校裡學的那點理論知識怎樣也不夠用。我們的工作應對的是活生生的孩子,不是沒有生命的東西,教育物件是活的,便註定了教師也務必“活”起來,怎樣才能使我在應對幼兒時如魚得水?怎樣才能更快地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怎樣才能使自我勝任這份工作?班裡的孩子怎樣才能更好的成長?這些疑問嚐嚐縈繞心頭。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每當我疑惑時,除了向同事、領導請教,我還從書中尋找答案。

  工作後接觸的第一本關於教育的書籍,是《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經別人推薦便買了一本回來看,看後受益匪淺。本書作者站在幼兒教師的角度,以一個幼兒教師的視角去看待幼兒教育工作中出現的種種關係和問題,是幼兒教師的教育實踐策略彙集。資料包括:教師與兒童、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群三部分,用52個有代表性的問題,展示了當前幼兒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教育技能,個性是書的第二部分:教師與家長,其中就怎樣做好家訪?怎樣進行有效的家長約談?怎樣組織召開家長會?怎樣與家長一齊處理幼兒在園的意外事件?等問題進行了事例分析與理論的概述,是十分值得我們借鑑的。

  書中舉了超多的案例,其實這些案例我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也是經常會碰到的,所以看著就很能引起共鳴,當我們遇到這些狀況的時候是怎樣在想的,怎樣在做的,而書中的作者又向我們傳達了哪些教育理念和策略,看著看著總能給人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比如案例《依揚又笑了》,主要的資料是這樣的:依揚是大班的一個女孩子,平時十分開朗,但是在國慶節之後老師便發現她的情緒十分低落,而且有了一些以前並不會出現的行為,比如在和小朋友鬧矛盾時打了小朋友,老師也因此批評了她,依揚的情緒因此更低落了,之後在一次無意間教師發現孩子的情緒變化起因是家長之間鬧矛盾,老師就頓感自我對孩子的不理解和缺少關心,於是就想了一些辦法讓依揚的臉上再次綻放笑容。這樣的事例再尋常但是了,很多老師也都會碰到,忽然發現班上的某個孩子有了一些異樣的行為和表現,我們也許也會關注,給孩子一些安撫,過後就淡忘了,缺少了對孩子這一表現的原因剖析和深入引導,暫時的安撫能給孩子帶來一些快樂,但只有深入溝通和引導才能徹底改變孩子的現狀。書中在案例的描述後有一個“分析和提示”,就是對這個案例的剖析,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分析孩子之所以產生這一行為的原因。

  接下來一個資料是“教育策略”,也就是我們老師能夠怎樣做,採取一些什麼樣的教育策略幫忙孩子改變這一現狀,很具體,比如就這個《依揚又笑了》的案例。書中給予的“教育策略”是:

  1、要善於接納和識別幼兒的各種情緒;

  2、幫忙幼兒擺脫不愉快的情緒;

  3、幫忙幼兒學會控制情緒;

  4、為幼兒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看了這些推薦後茅塞頓開,明白自我今後再遇到這樣的事情該怎樣處理了。

  還有很多其它的案例,看了之後都很有用,她就像我的一個老師,在我耳畔娓娓道來,使我在不斷有共鳴的狀況下看完這本書,它也成了我的一個“智囊團”,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去問它。如果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前方的路還很長,要開啟的門還很多,我要做的,就是不斷去尋找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

《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讀書筆記3

  讀了《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我感觸很深,我覺得裡邊寫到的案例以及對策方法,在實際生活中很實用。對於我是一個新教師而言,在工作教學上其實還有很多我不懂和無法應對的事例,在書中我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而且這本書也教會我應該如何學會與幼兒相處。

  《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這本書分三大版塊,其中第一版塊就“教師與幼兒”,在我心中一直認為,教師與幼兒的相處比任何事情來的重要,雖說家園問題也是一個重點,但是我們老師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更長,如果孩子無法接受你,家園關係再好又有什麼用呢?在書中我學到了一下幾點:

  一、學會平等,相互合作

  新《綱要》中指出:師生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師生之間的關係時對話關係,師生之間的交往主要是以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專案做內容。作為教師應平等對待每一個幼兒,尊重和關心幼兒。教師應從領導者的位置上走下來,蹲下身,帶著一顆充滿好奇的童心與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的所想。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把教師視為他們中的一份子,他們才願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告訴老師,師幼之間才能建立良好的關係。

  我現在帶的是小班的孩子,小班的孩子特別可愛,無論從說話上還是行為方式都流露出他們天真活潑的個性,可回想起剛進幼兒園時,他們眼中還殘留著淚水,可憐巴巴的看著家長的離去,心裡其實是非常的害怕與不捨的。而我們老師採取的方法是蹲下身去和孩子們交流,說說他的興趣,平時愛玩些什麼,或者是自己充當問題解決員,你有什麼事都可以來找我解決,老師一定幫你辦法,讓孩子逐漸學會相信老師,能夠依賴老師。透過這種平等合作的模式,過一段時間後,孩子們都能在幼兒園裡愉快的生活學習了。

  二、抓住細節,關注心理

  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在教學上有突破,在生活中更要學會觀察,孩子的變化不是在老師的掌握下變化的,而是環境的變化給孩子產生影響,我們老師應該細心的關注每一位幼兒,抓住細節,及時解決。

  1.表現不一

  小班幼兒4—5歲左右,最長出現的就是分離焦慮,對於從未離家的孩子來說,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和人群中生活,難免會有不安全感,入園焦慮由此產生。我們老師一方面要使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另一方面要使幼兒的心理適應幼兒園生活。可能孩子平時表現出來的沉默就是在心理上沒有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常常有家長說:“我家孩子在家裡挺活潑的,平時挺愛和大人講話的,有時還有些小脾氣,可是在幼兒園裡聽老師說,他很聽話,不會調皮,話也不多。”這就充分表現出了孩子在兩個環境下的不一樣表現,說明在幼兒園的他沒有真正的釋放出自己的本性,一直壓抑著,可能怕別人不喜歡他,又可能怕老師看到會批評,所以一直以另外的一種形象存在於幼兒園。看到這樣的現象,我們就應該採取談話或者引導方式,讓孩子認為幼兒園不是一個可怕的地方,而是一個有朋友,有玩具又可以學習的地方。

  2.吃手現象

  可能因為心理緊張吧,孩子有時就會喜歡把手指放在嘴巴里吸吮,我常看到有孩子在上課時,不自覺的就把手指放到嘴裡去了,等到老師提問了,他就含著手指舉手回答問題,等到回答好了就坐下後,又繼續吸吮手指。我認為孩子吃手現象可能有三方面原因:(1)好奇好玩,模仿別人;(2)無所事事,找點事做;(3)延緩緊張情緒,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孩子們無論是因為哪一點而去吸吮手指,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幫助克服這種不好的習慣,逐步引導孩子放下心中的不安。

  3.不合群現象

  在幼兒園裡,活潑的孩子和內向的孩子一下就可以分辨出來,活潑的孩子很會說話,常常能和老師嬉皮笑臉,有說有笑,反觀內向的孩子,可能對於老師的提問她總是唯唯諾諾的回答一聲,不愛與老師多說,有些孩子也可能因為自己的性格問題,在幼兒之間的交往中也顯得比較不合拍,不太與其他幼兒多交流接觸。這種現象在我的實際教學中有碰到,我也一直在盡力讓這個孩子更多的融入大集體中。

  三、學會自理,立足社會

  愛孩子不是一味的溺愛,該讓孩子學的東西決不能有一絲馬虎。孩子上了幼兒園就有社會交際,雖然只是在幼兒園這個小集體中,但是也在逐步的接觸社會,老師要教的不僅僅是書本知識,更要孩子們學會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了自理能力,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強了,很多事情他可以自己學著嘗試,不用爸爸媽媽們幫助了,個人意識得到了鍛鍊。

  社會中離不開禮貌、規則,這也就體現出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孩子是一張白紙,你能把他塑造成成功的形象,也可以毀了他,在這裡,教師的教育手段就尤為重要,在《綱要》第三部分“組織與實施”第十條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由此啟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合理利用各種方法,幫助幼兒學習各種知識。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有這樣說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幼兒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幼兒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幼兒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教師應尊重幼兒的人格,關注個別差異,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創設能引導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幼兒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這段表述對於教師實踐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從我的觀察發現來看,往往成功的老師,她對於班裡孩子的教育通常採取朋友交往的方式,大家都有發言的權利,有事大家一起商量,所以她們的課上起來很輕鬆,孩子們學的也輕鬆。在《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中我受到的啟發真的很大多,有很多方法我已經實際運用於教學中,透過理論聯絡實際,現在的我在處理與幼兒相處關係方面更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了。

《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讀書筆記4

  一、怎樣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1、 幫助幼兒建立合理的一日常規

  吃飯、穿衣、睡覺、洗澡、如廁是幼兒的基本需要,也是他們習慣養成和行為學習的開始。教師要在滿足孩子基本需要的同時,幫助孩子在不斷重複和練習的過程中逐漸學會建立一種生活秩序,並內化為自身的需要,使幼兒形成規律的一日生活習慣。

  2、 對幼兒生活和衛生習慣的培養可以採取遊戲化的方式,並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督促。

  要採取適合孩子的方式將枯燥的習慣養成變成符合孩子需要的、輕鬆有趣的活動。如:吃完飯後由用布袋木偶做的“小老鼠偷油吃”的遊戲,讓孩子在輕鬆的氣氛中逐漸養成飯後擦嘴的習慣。

  3、 家園要協同一致地培養幼兒的生活衛生習慣。

  可以請醫生為家長講解不良衛生習慣的影響,對本區域或本園孩子的身體狀況與衛生情況進行分析,引起家長對孩子衛生習慣培養的重視。透過與家長交流,讓家長理解、支援,達成共識,從而形成家園共育,營造出一個更適宜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

  4、 從成人自身做起,為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樹立榜樣。

  有意識地與幼兒一起做好個人衛生工作。如:外出遊戲、解大小便後對孩子說“來,我們一塊洗手,把該死的細菌洗掉!”“準備吃飯,大家一起去洗手吧!”

  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兒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成人要有不影響別人的好習慣,才能要求孩子做到,如說話輕輕,走路輕輕,拿放東西也輕輕。

  習慣的養成要持之以恆,不應按成人的意志而隨意改變。如:要養成午睡的習慣,午睡時間到了就要讓孩子午睡。

  5、 透過多種途徑,使幼兒明白良好生活衛生習慣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的好處。

  學習有關良好衛生習慣的兒歌、故事。如:將《白雪公主》的故事,讓孩子知道如果白雪公主參加宴會時,穿的衣服髒兮兮,手臉都不乾淨,王子就不會喜歡她了。

  與孩子一起做實驗。用顯微鏡觀察洗手後的水,使孩子看到不講衛生的結果,從情感和認知上明白為什麼要講衛生。透過開展“講衛生之星”的評比,激發幼兒講衛生的興趣。

  直接告訴孩子該怎樣做。飯後用紙巾擦嘴,儘量保持桌面清潔,保持衣服的整潔等。不隨地亂丟紙屑,這些行為不僅自己舒服,而且還保持了環境衛生。

  6、 幼兒在生活習慣的養成中遇到困難時,成人要適當幫助而不是替代。

  當孩子解大便不會擦屁股時,要鼓勵他們並教會辦法,而不是幫忙去擦。在穿衣有困難時可以示範,而不是直接幫他穿好。

  二、怎樣讓幼兒成為一個自理能力強的人

  1、給予幼兒自己做事的機會,不包辦代替,滿足幼兒自己做事的願望的願望,有利於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

  給予機會。對活動區的收拾整理,如果教師給予幼兒表現的機會,幼兒將會迅速地完成整理工作,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個任務和玩一樣有趣。

  給予時間。當天氣轉冷時,要給幼兒留出多一些時間穿脫鞋子、大衣,雖然教師能幫他們扣好釦子、拉拉鍊,會使這些事更快地做完,但如果給幼兒時間來練習與掌握這些技能,可以增強他們的自理能力,養成自理的習慣。要記住:幫助幼兒學會自理是教師能為幼兒做的最重要的事。

  提供活動。為幼兒提供離開父母在外住宿一天的機會。幼兒自己帶洗漱用品,在幼兒園住宿一晚上。這一活動能很好地鍛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

  2、留心觀察、研究幼兒

  當幼兒發生消極情況時,要了解原因並及時進行針對性教育

  3、尊重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願望,接納幼兒做事的過程中的不完善

  4、幫助幼兒逐步掌握自理生活的方法。

  提供造作的材料。

  運用遊戲給予幼兒不必備的技能練習。如運用“我是阿姨來餵飯”“我幫娃娃穿新衣”等遊戲來教給孩子一些勞動技能。孩子們在這些遊戲中,會學到一些吃飯、穿衣 、整理玩具等的基本技能。然後,再幫助孩子遷移到他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這種方法自然親切,收效較明顯。

  用兒歌幫助幼兒熟悉和掌握做事的方法。不僅可以強化記憶,還能提高做事的興趣。

  5、以鼓勵為主,不斷提高要求,並給予適當指導。

  “喲!今天你自己穿衣服了,真能幹。來讓老師瞧瞧!嗯,不錯,如果這個地方再整理一下就更好了。”儘管幼兒洗手帕時弄了一地的水,還是要誇他:“洗手帕這麼難得事,你都會做了,棒極了。下次我們一起來試試怎樣洗水才不會灑出來,好嗎?”尊重幼兒“自己來”的嘗試,讓幼兒有持續自理的信心,敢於嘗試。和幼兒一起找出不足之處,並鼓勵他們下次更好地完成。

  三、怎樣讓幼兒愛說會講

  1、 創設讓幼兒自由表達,有話就說的語言環境

  尊重幼兒的任何自由表達行為的行為,包括他們的自言自語,有的幼兒直到6歲自言自語也常常會伴隨著他們的活動進行,這是兒童語言發展區的一個重要特徵。

  教師不宜過多地評價幼兒說了什麼,說得是否完整貼切等,吸引幼兒願意自由表達處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更為重要。

  不輕易對幼兒說“不”,如果她的表達總是被排斥和否定,會使幼兒有挫折感而失去表達的願望和興趣。

  2、 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有意識拓展幼兒語言交流的內容。

  引導幼兒廣泛地接觸自然、社會,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活動,不斷豐富幼兒的各種經驗、感受,使幼兒有樂於表達、交流的內容,真正有話可說。

  成人要重視幼兒的提問 ,認知回答他們的問題,或利用各種渠道(如書、網際網路、有關人員)和他們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或鼓勵幼兒向相關人員詢問。

  為幼兒提供與人交往的機會和條件,比如鼓勵他們買東西、借東西,在與人交往時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或願望,提醒幼兒使用禮貌用語。

  3、 創造個別交流的機會,引導幼兒學會與他人平等對話。

  以聊天的方式。善於捕捉幼兒生活中有趣的事件、突出的事例、明顯的物體特徵等,激發幼兒把自己的見聞清晰講述出來的願望,練習表達的技巧。

  用問答的形式引導談話,對三、四歲的孩子提出的問題要具體,趣味性要強,如星期天誰帶比去趕集,路上你看見了什麼?媽媽買了什麼東西?對5歲以後的孩子提出的問題可以概括些,如你喜歡什麼動物?它長什麼樣?

  4、 利用文學作品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給幼兒朗讀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其充分感受到語言的豐富與優美。

  鼓勵幼兒講故事、續編故事,學習用不同的詞語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經常和幼兒玩“詞語接龍”“說相反”“說詞造句”等遊戲,一起念兒歌、順口溜、繞口令、民俗諺語等

  5、 鼓勵幼兒進行合作交流的活動

  多給幼兒自由交談的時間,鼓勵孩子之間互相接觸,互相對話。

  和幼兒一起模仿廣播、電視、電影中的人物對話、片段,模仿節目主持人主持節目,學說相聲、廣告詞,為大家介紹食譜、預報天氣等,會讓幼兒感到說話很有趣,也很有意義。

  組織和支援幼兒圍繞某一問題展開討論,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不同意義和建議,並說明理由。還可以透過各種途徑進一步尋找理由,以使自己的觀點得意成立。

  6、 透過設計、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有話可說。

  可引發討論的問題。最好是兩難的問題,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認識提出相應的觀點,由此展開熱烈的討論。如你聽了這個故事,你認為小明做得對嗎?為什麼?這些問題能促進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積極思考,使他們帶著問題思考,有話可說。

  能激發想象的問題。這種問題往往沒有現成的答案,促使幼兒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多角度地回答問題,如出太陽的時候你想做什麼?

  便於換位思考的問題。為幫助幼兒理解文學作品,可設計、提出問題,啟發幼兒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中的人物,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去體驗角色的行為及其心理過程,如假如你是XX,碰到這樣的事你會怎麼做?

  7、 主動與不愛說話的幼兒交談。

  像幼兒的父母那樣利用一切機會和幼兒交談,如穿衣、如廁、吃飯、玩時要隨機與他們交流。

  像父母那樣耐心地與幼兒交談。與不愛說話的幼兒交談要比愛說話的幼兒交談困難得多,因此與他們交談要有耐心,要堅持不懈,讓他們感受到別人想與自己交談的善意,收穫與他人交流帶來的方便和好處。

  四、怎樣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 為幼兒創設有利於安靜閱讀圖書的良好環境。

  讓幼兒有便於擺放自己圖書的空間,如小書架、抽屜或紙箱等。

  每天固定半小時作為全班讀書的時間。

  經常為幼兒讀書,讀書時先從他們最感興趣的內容看起,看完後提出一些問題,使他不回答,也會感興趣並主動去思考。

  成人要多帶孩子到書店、兒童圖書館(閱覽室)、社群兒童活動中心等場所,選擇合適的書陪孩子一起閱讀。

  2、 積極誘導幼兒對圖書真正感興趣。

  與孩子一起邊看邊講述家庭照片或活動照片,在孩子面前表現出發自內心的喜憂和情趣。

  和孩子一起到圖書館或書店挑選孩子喜歡的書,時常為孩子做出熱愛閱讀的示範榜樣。

  引導孩子一起閱讀信件、書報和周圍生活中常可以看到的標誌,如商標、路標、廣告、提示語、玩具、藥品、商品的'說明書,請柬、電視節目單、電腦、電視、邀請信、報刊、雜誌中的文字等。

  和孩子一起做自己的書,一起讀自制的書。

  經常有意識地給孩子讀書朗讀圖書,這樣能增加孩子的詞彙量,提高孩子語言學習的能力,並能直接引導孩子閱讀的積極性。

  3、 正確指導幼兒閱讀。

  有序地讀書,如按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前往後地翻閱圖書,按頁碼翻閱,一幅圖一幅圖地認真閱讀。指導孩子學會從用手指標題或文字讀逐步過渡到用眼從左到右、轉行閱讀。

  在閱讀中練習生活實際適時提出問題,鼓勵孩子積極思考。如將《小兔乖乖》時可以文:“如果大灰狼來到小兔加敲門,小兔不開門會怎麼樣呢?”“你也有想小兔一樣勇敢的時候嗎?”

  試著與孩子交流讀後感。此時,最好一孩子講述為主,成人必須很專心、很有興趣的親她,並加以及時引導,避免孩子說著說著就跑題。

  4、 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看書時坐姿端正,書本與眼睛的距離適當,不躺著看書。

  不在陽光下、走動中、吃飯時看書或圖片,看書持續半小時後要讓眼睛適當放鬆和休息。

  不在書或圖片上亂塗亂畫,不隨意卷折書或圖片。

  看完書或圖片後要放回原處,圖書有損壞要及時進行修補。

《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讀書筆記5

  這本書裡的問題、案例,一個個分析都是從教師教育上發生的例項,掌握解決這些問題是每位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技能。書中從教師與兒童、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群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描述。其中在教師與家長這一方面,這本書教會教師如何更好的去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如何跟家長溝通使家園合作更有效。

  《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援、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合作夥伴。教師有責任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任務,以便雙方能達成教育共識,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作為從事教育職業的每一個教師,特別是我們幼兒教師,重在研究教育的同時,還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視家教指導工作。因此,教師與家長的互動與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將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我們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才能共同把兒童教育工作做好。對於我還是一位剛剛從大學裡走出來毫無經驗的老師,在對於家長溝通方面中怎樣善於抓住時機,在隨意交談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長的心聲。怎樣有藝術的向家長宣傳、指導保教知識,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我也在慢慢摸索中。

  如何解決與幼兒家長溝通中存在著的一些困難?看完這本書後,我認為應該從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入手,不斷提高與家長溝通的方式、途徑與技巧。

  在賽諾雙語幼兒園很好的一點就是每個星期都會有一次家長訪談,小班一般注重的事生活方面,家裡的爺爺奶奶都會比較關心這一方面,聽到最多的就是:“孩子在幼兒園吃的好不好呀,睡得好不好呀”。而爸爸媽媽則少部分會關心幼兒在學習方面的事情。這就要求我們要針對家長的需求有針對性的訪談,說到家長心裡去。過去,我總是認為對家長就是要把幼兒往好的方面說不能說孩子的不好,其實每一位幼兒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只是我們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所以對家長要有方法的去說。不能只說好的,也不能開口就說孩子的不好的。如果不能很好的跟家長溝通,很難讓幼兒得到好發展。當然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就和家長就告狀,弄得家長十分尷尬,孩子也害怕。這樣,既不利於孩子克服缺點,也不利於家園配合。比如可以讓孩子先去看會書或是玩會玩具,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然後再與家長交流,這樣既可以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表現,也可以保留孩子的“面子”。在賽諾雙語幼兒園我以為做到了這一點。

  雖然我還是剛剛進入幼兒園的新手老師,但是我相信以後在賽諾雙語幼兒園裡我會學到更多更多東西,不斷的提升自己,不斷充實自己。

  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開,既然選擇了教師,就意味著要面臨很多挑戰,需要尋找更多的鑰匙……

《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讀書筆記6

  書籍作為生活的一個載體已經成為我們生存、發展、進步的必需品。有了書籍才使我們的話語有了意義,讓我們的存在有了價值。好的書當然是要精心細讀,細心品味。讀好書有如品嚐美味食品,只有細細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養才能充分吸收。

  最近我看了一本《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的書,確實是給我在幼兒教育的一個角開啟了一扇門。

  這本書裡的一個個的問題,一個個的案例,一個個分析都是從教師教育上發生的例項,掌握解決這些問題是每個一線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技能。裡面還有教會教師如何更好的去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如何跟家長溝通使家園合作更有效。

  一、教師與兒童這個世紀的孩子都是在“6+1”的環境中長大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全部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從小生活在被關心的氣氛中。所以當一個孩子要從家庭進入幼兒園時,總是有很多的問題會出現,比如情緒不穩定哭鬧的、注意力不集中、挑食、身體較弱小、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等一系列問題強烈要求我們幼兒教師要“隨機應變”,最好能擁有像孫悟空般的72變。既然沒有悟空那種能耐,那就只有看書吸收本領了。碰到孩子如果哭鬧,要是以前我便會跟孩子進行移情情緒,但是如果移情還是不管用時便只是用放任的態度處理,讓他一個人冷靜會。看了這本書以後我知道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緒,正確引導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很重要。老師首先要對這個情緒進行識別,深入的瞭解觀察這個情緒產生的原因,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引導。首先鼓勵幼兒將事情表達出來,一般我們常見的有移情情緒的方法,其實讓幼兒宣洩情緒也很重要,讓幼兒用活動來發洩不愉快的情緒,如讓他去踢球、跑步、跳躍、大聲吼叫等,在劇烈運動中將積累的情緒能量發散到其他地方。而且也要避免經常問幼兒不愉快的事情。到了4-7歲的幼兒在活動時,已經具有與夥伴友好合作的願望了。但是往往在真正合作的時候卻出現了搶或是沒有計劃沒有組織的合作,以前我一直也很頭痛,覺得教師參與到活動中去好像影響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如果不進入活動,再發展下去就會演變成矛盾。而書中呢也是極個小朋友在建構區搭建房子,由於分工不明確而發生了矛盾。案例中的老師沒有急於介入,而是抓住機會引導他們獨立解決交往中的問題。老師首先是說:“你們搭建的東西都很好,地方不夠怎麼辦?”於是孩子們開始搭建遊樂場。老師繼續引導說:“遊樂場真好玩,想想看,遊樂場裡還有什麼呢?”於是孩子們又開始搭建木馬、滑梯、小橋、遊船等。孩子們自己開始分工忙起來。這樣做有利於化解矛盾,減少衝突發生。因此,當幼兒發生矛盾衝突時,在沒有危險的前提下,應該放手讓他們自己去解決與小夥伴之間的矛盾。

  二、教師與家長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合作夥伴.教師有責任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任務,以便雙方能達成教育共識,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家長工作難做,但是很重要。家長一直以為孩子在幼兒園只是在玩,有的家長自己早上想睡懶覺,便很晚才送孩子來園,不重視幼兒園的教育。教師在有時間跟家長個別交流的同時,還應經常召開家長學校的交流會,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對家長進行教育引導,可以讓家長和教師保持一樣的教育觀念。家長可以親自參與孩子的活動中去,可以更快的轉變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觀念。這個學期我們組織了親子型別的活動,以便家長參與到幼兒園孩子的活動中去。請家長來助教,請家長來體驗做老師。

  這本書開啟了我一扇門,成為我學習新技能的一把鑰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門需要開,既然選擇了教師,就意味著要面臨很多挑戰,需要尋找更多的鑰匙……

【《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