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通用20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1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由衷地佩服李老師的智慧與努力。這些都讓我感覺到,作為一名教師,最可寶貴的並不是他的教育技術、教學手段,而是有一個健全、發展的人格。這種人格的力量會使教師成長出一種愛和責任,正是這種愛心和責任心,才能夠在專業上不斷的促成教師的成長。在李老師的書中,我們所讀到的他關於“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信念,正是他的人格魅力在教學活動中的真實體現。在我看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這本書不僅僅是李老師教育思想和教學技術的總結,更是教師個人發展與人格成長的典範。

  現代社會的許多作者在著述立說中不免有些浮華,很少能看到李希貴這樣的作者寫出來的東西都源自自己的切身感受、生活點滴小事。也許正是因為此,此書的內容才顯得有血有肉,給人毫無造作之感。比如他寫道“愛書的爺爺”、“父親和母親”以及童年、青年時代的經歷都給人一種親切感!其中他總結給他的家庭環境給與他的影響總結道“美好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方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環境。失去了他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想一想我們每個長大成才的人無不得益於良好的家庭社會氛圍的影響。這給我的啟發是在班級管理上一定要營造一個和諧、團結的班集體,這樣才能讓每個學生得到健康的發展。

  李希貴老師說“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李老師做到了。“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李西貴老師的這句話更道出了我們教育的真諦。

  很多來濰坊四中參觀的人,問李希貴校長四中的“真經”到底是什麼?李校長實在想不出什麼“真經”,但有一點他還是蠻有體會的,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

  一位同行聽了,若有所思地叫了出來:“噢,那就不簡單!”

  聽完此話,我頗有同感。作為一位教師我們天天做著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事情。每天督促孩子們遵守紀律,注意安全,走路要靠右邊走……這些簡單瑣碎的小事構成了我們一天的教學生活。但是我們如果天天能夠把這些小事遊刃有餘地做好,那我們就是一位稱職的老師。

  透過我們所做的這些簡單的事情,我們就發現簡單的工作中透射出的意義與不平凡。

  我們讓孩子們撿起隨意丟棄的一張紙屑,看似一件小事,但是卻讓孩子拾起了一個美德,還大地一份整潔;讓我們的孩子,工工整整地寫好每一份作業,看似一件小事,卻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為自己的未來增添了一份希望;讓我們的孩子學會禮讓,看似一件小事,卻弘揚了我們的中華美德……一件件的小事,一個個顯而易見的道理,無不詮釋著這樣一個道理:把簡單事情天天做好,那就不簡單!

  其實這本書給予我的感動與觸動是難以一一例舉的,我認為人在年輕的時候,特別是年輕老師真的要多看書、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我想時間久了年輕教師自會不斷成熟起來,更快的掌握教育規律,為園所發展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2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我被其中的教育理念、觀點、方法、做法深深吸引了。使我受益匪淺。

  讀完這本書,我想用前言中的一段話來表達我讀後的感想,“教育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崇高事業,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而且是思想與思想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教育是造福於他人同時也使自己獲得幸福的偉大事業。”李希貴老師用他二十多年教育實踐向我們詮釋了怎樣使孩子獲得有幸福感的教育和教師怎樣從辛勤勞動中體驗工作的快樂。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孩子也是如此。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尊重全體學生,讓課堂響著不同的聲音。讓孩子敢於打破權威,具有批判精神,是尊重生命,發展個性的價值取向。

  新的學生觀、育人觀逐步形成。老師的心目中不應該有壞學生,拿起表揚的武器,機智地面對得意忘形的孩子,多一把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協商促進發展,用“比值”衡量成績……這些新思想、新觀念,成為老師們的共識,成為李希貴堅定的教育理念。

  只有把學生當成活生生的人,深入他們的精神世界,像朋友一樣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喚醒、張揚學生的潛能,使他們的潛能發揮到極致。正如李希貴老師所說:“學生的潛能就像空氣,可以壓縮於斗室,可以充斥於廣廈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3

  這學期我們教研組共讀的是李希貴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我趁閒暇的時候,翻了幾頁。但感觸頗深。

  書看到一大半,我已經被李老師那博大的胸懷、深邃的思想、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而深深感嘆了。在拿到這本書之前,還以為不過是一個教育者為自己立傳罷了,讀著讀著就不由自主地被他的理智的成熟的工作熱情所鼓舞,為官能如此深入地大刀闊斧地改革,不客氣地說,我周圍還沒見一個。敢想敢做,而非凡成就的取得都緣於一顆誠摯地熱愛教育的心靈。

  尤其當看到“語文實驗室計劃”時,不由怦然心動,“語文教學原生態”彷彿一股清泉從我思索的荒原中流淌而來。這項實驗最大的改變是課程安排:每週只用2課時完成教材規定的學習任務,而把4課時拿出來,讓學生到自修室去學習。想到今天的語文課,由於很多學生已經對複習厭倦了,可是下週2就考試,我很想讓學生去讀課外書,可對考試成績又有點擔心,於是雖然課本複習味同嚼蠟,我依然按部就班地領著學生複習。學習沒有樂趣,沒有自主性。追究原因,還是沒有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最好的教育應當是著眼於孩子一生髮展的教育,應當是關注孩子心靈的教育,應當是使師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樂的教育。”我不禁自問,我的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呼吸了嗎?下學期我要在學生課外閱讀上動動腦筋,完全可以把課外閱讀引入課堂,“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沒有帆,也沒有風。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4

  最近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感覺很舒服。“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樸實的語言詮釋了教育。書中那些小故事道出了淺顯易懂的道理,能啟迪人們更多更深層次的思考。

  在這本書裡,作者回憶往昔的工作,沒有自詡和矯情的誇誇其談;探索歷程的評價,沒有文過飾非的不實之辭;體驗感悟的歸納,沒有譁眾取寵的驚人之語。有的只是平實的敘述,客觀的評判和真誠的自勉自勵,從而使任何一個翻閱此書的人,都會有一種恬淡幽遠的儒雅之風撲面而來的感覺;掩卷沉思之後,又都會被書中從平實的字裡行間湧動出的一股股摯愛事業的真誠、改革創新的勇氣、遇挫彌堅的恆心和憧憬未來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動和激盪,從而生髮出只爭朝夕、獻身事業、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衝動和慾望,也許這正是此書真正的魅力和價值吧。

  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說過:“凡是我所有的好東西,都要歸功於書。”我國也自古就有“讀書改變命運”的說法,李希貴老師的人生歷程或許能作為這些話的應證。

  霍姆斯說:一本書最好的並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並不寄寓於它的音調,而在於我們心中的迴響。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裡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裡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我感覺教育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條件下一天一天的長大,直到秋天收穫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教師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希望他們的教育物件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長,更希望他們以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養分無私地輸給他們,希望他們全部吸收並強壯起來。但是肥胖並不等於強壯,孩子們不一定會你給什麼就吸收什麼,他們總是挑自己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而我們現在的教育就像現代家庭中的獨生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什麼都幫他們做了,讓他們享受一切成果,升旗儀式幫他們寫稿,電腦比賽幫他們設計作品,讓他們臨模,演講比賽幫他們修改文章,文章差到幾乎由老師為他們重寫,考試場上成了老師的刑場。

  欣賞孩子等於孩子的成功。作為人師,當教鞭揚起時,“再忍忍”;當耐心快丟棄時,“再等等”;當粗俗的語言要出口時,“再留留”;當學生走神時,“先停停”;當學生出錯時,“再想想”……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悄悄告訴學生他的優點,悄悄告訴學生你對他的喜歡,悄悄提醒他的錯,悄悄傳遞你的愛,你會發現,學生正在悄悄改變,數學課堂會成為快樂的學習園地。

  學生在意的是我們對他們那一剎那的肯定性的評價,良性的謊言也會激勵學生向前奮鬥一段時間,多些鼓勵,少些批評,多些良言美語,少些狂風驟雨。你會發現,其實每個學生都很美麗,只是我們沒有發覺罷了。做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成功一定程度就藏在我們的眼睛裡。

  世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位置的財富。“建立民主、寬鬆的學習氛圍,和孩子們平等的交流,讓孩子們在校園裡自由的呼吸,”這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願望。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5

  書中以平實自然的語言記錄了李老師在教學、教育和管理方面無數個真實、鮮活的案例,有成功的,有失敗的,也有充滿遺憾的,書中的好多案例似乎就是你我曾經被忽略了的、或是有所疑惑的問題,他會像朋友、老師、長輩一樣與你交談,為你解惑,自然而然的與讀者達成共鳴,非常適合一線教育工作者閱讀與參考。讀完此書,帶給我的不僅是一頓精神盛宴,更多的是對自我發展、對自已的學生觀、教育觀的反思。

  一、 反思自我發展。

  自從教以來,我認真備課、上課,盡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我覺得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也一定能做好的,但是僅此而已。在自身的專業化發展上欠缺的太多,我沒有合理的、階段性的制定自己的發展目標,導致了這幾年來我只是重複性的、毫無創造性的工作者,把“自己”忘了。“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成就自我”這段文章中,李希貴老師提出了“讓每一個四中人都成為英雄”的口號,對老師提出瞭如下要求:每一學科都有1名以上市級學科帶頭人,每一學科都有3名以上年級學科帶頭人……讀到這裡,聯想到自已,我的觸動很大,我在學校領導的關心和鼓勵下,努力地學習,提高自身修養。

  二、 反思我的學生觀。

  李希貴老師主張平等、民主的對待學生,非常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自主學習以及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等能力的培養。他說“多一把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評價的尺子越多,好學生越多”,他把校訓“股份制”,開展了“給校訓找100條理由”的活動,給學生創造更多的“第一次”,組織了“學生十大自我鍛造工程”,為學生修建了“自修樓”……所有這一切,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學生在校園裡可以“自由呼吸”。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了讓學生服從學校及老師的管理,學生似乎也“基本認同”了這種管理模式,素質教育的提出,教改的推行,都沒有徹底改變這種現狀,學生依然沒有成為學習和成長的主人。究其原因,我認為,我們只是停留在“喊口號”的層面,而李希貴老師早早的便行動起來了,當一個個案例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才發現,讓學生在校園裡“自由呼吸”原來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困難,關鍵就在於你有沒有真正的去做這件事情。我告訴自己,作為音樂教師,更要放下包袱,循著李老師探索出的這條路走下去,尊重學生自我發展的權力。

  我校的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部分來自市區,他們的欣賞水平參差不齊,興趣、特長、愛好也各不相同。在常規的教學中,我往往會忽略了這種差異,選擇統一的欣賞內容,“強迫”他們接受我所傳遞的知識,只用一把“尺子”就判定誰是音樂課堂上的“好學生”,這顯然有失公平。在徵得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後,我在欣賞內容的選擇上照顧到了更多的學生,既有教材上的規定曲目,又有與之相關的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文學(美術)作品、影視音樂等等,大大滿足了不同學生的欣賞需求。課外興趣小組和合唱社團開展的各項藝術活動,也讓更多喜愛音樂的學生有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質、展現個人才能的機會。我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為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發展空間,把認知、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做他們“自由成長”的引路人。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6

  教育到底是什麼,在《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我好像找到了答案。李希貴老師用他那博大的胸懷、深邃的思想、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在書中詮釋了教育的精髓。沒有空洞的理論,沒有呆板的說教,而是用非常樸實的語言向大家講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教育故事,展示著他那鮮活的教育理念。

  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李希貴老師從自身失敗的案例中得出“讓教育從細節入手”的結論,只有從碎片化的生活細節,不斷沉澱、累加,最終形成所謂的教育。書中提到“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記住你的教育目的應該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讓別人來管的人”。我們的教育不是約束,更不管制,而是要著重培養學生們的自律意識,讓意識逐漸成為自己的一種習慣。從而才能深刻認識到“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這一良性迴圈,也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感到自己才是中心,才是自己的主宰。

  “一個人的成長除了同齡的夥伴互相影響之外,一定要有那麼一兩位亦師亦友的長者,用他們的人格、用他們的人生智慧、用他們寬闊的胸襟、用他們那種對後生真誠的欣賞和尊重,來引領年輕人開始漫漫的人生之旅。對一個成長中的生命來說,這無疑也是十分重要的。”用長者的人格、智慧和胸襟,去欣賞和尊重,從而引領年輕人的人生之旅,不正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言傳與身教嗎?因此,我認為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表現。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同我們一樣,同樣需要欣賞和尊重。如果時機不對、方式不當,就算費盡口舌,說的再有道理,也只會事倍功半。

  李希貴老師在書中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裡自由地呼吸。”如果我們能引導學生髮現真理而不是告訴學生真理,那麼,他們必然會有與眾不同的興趣,只有放開孩子的手腳,讓他們自由奔跑,“鞋子”合腳了,速度肯定慢不了,我們又何愁學生前面不會是一片自由而又廣闊的天空呢!

  教育貴在堅持,為了孩子的成長,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需以身作則,用我們的人格,我們的人生智慧,我們寬闊的胸襟,來引領我們的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用李希貴老師所說的一句話來結束我的這一篇感悟:“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7

  讀完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認識了李希貴老師,瞭解了一名農村中學教師,成長為全國知名教育家的傳奇人生。

  美好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這樣的成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的成長。

  薄薄的小人書本身其實並沒有帶給孩子多少東西,它出現在一個孩子單調而貧乏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意義,就是把一個年輕生命深處潛在的探究新知的慾望,把一個少年閱讀文字的興趣,充分地點燃和釋放出來了,可以說閱讀兒童書籍,是孩子人生真正學習生活的開始。

  人的精神成長和生理發育是一樣的,對“營養”的需求也是分階段的。人在特定的年齡階段就該讀特定的名家名著,一旦錯過了這個閱讀階段,我們不但會失去閱讀的慾望,而且難以吸收特定成長階段所需要的“精神營養”。在什麼樣的年齡階段讀什麼樣的書,這應當成為學生閱讀的重要原則。

  不要像一般人一樣的生活,否則你只能成為一般人。如果你想成為不同一般的人,那麼,你就不能像一般的人一樣生活。

  你想成為不同一般的人,但你卻一直俗不可耐,像一般人一樣生活,一樣工作,一樣的追求,一樣的思維方式,一樣的早九晚五,一樣的春種秋收,你憑什麼可以成為不同一般的人!

  平凡之人,做不平凡之事,打破常規,成為常態。

  一般情況下,大家喜歡經營自己的職業,特別是級別、待遇、房子、車子等,我卻經常忘掉這些,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不斷挑戰自我,不斷重新整理自己,嘗試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給自己制定一些不可思議的目標,並全力以赴實現它,自己給自己一些驚喜。我把它看作是人生的自我獎賞。

  一般情況下,大家都只能“在其位,謀其政”而已,但僅僅如此,肯定只能成為一般的人。我必須除此之外,種好自己的“自留地”。在自留地裡,常常意外地長出個性的花,特別的草,儘管打不了多少糧食,卻往往給你意外的收穫。

  不斷的學習之中,越發現自己學問的淺薄,知識的粗疏。一般情況下,人們喜歡把工作與休息區分分明,而我卻經常把它們混在一起,把勞動當休息,把學習當休息,把打掃衛生當成一種休息。把上課當成一種學習,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改變教學方式方法,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事業。

  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人生。

  現實世界的一個小我,心靈世界的一個大我。改變世界,從改變自我開始,向李希貴同志學習!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8

  本書是《中國當代教育家》叢書中的一本,該叢書以宣傳當代教育家事蹟,反映教育家成長和促進教育改革發展為宗旨。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教育家?本系列叢書將會讓讀者體會到,教育家並不神秘,他們也是平凡的、平常的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他們也會有一些缺點和不足,甚至可能因為大力推進改革創新,某些缺點和不足更容易表現出來。但是,作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傑出代表,教育家又是不平凡的,他們為教育改革創新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記錄了作者李希貴幼年教育思想的啟蒙發育——鄉村中學的教學歲月——穿越“雷區”的校長生涯——教育的改革實踐——建設教育強市的追求歷程等各個時期的探索過程和理性思索。

  讀此書,我不僅可以瞭解一名農村中學教師,成長為全國知名教育家的傳奇人生,而且可以從中窺探當代中國基礎教育風雲變幻、崎嶇坎坷的發展之路,更為重要的是從書中可以汲取如何把握工作規律,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些前沿、新穎而又被實踐證明切實可行的真知灼見。

  特別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往昔工作的回憶中,沒有自詡和矯情的誇誇其談;在探索歷程的評價中,沒有文過飾非的不實之辭;在體驗感悟的歸納中,沒有譁眾取寵的驚人之語。有的只是平實的敘述,客觀的評判和真誠的自勉自勵,從而使任何一個翻閱此書的人,都會有一種恬淡幽遠的儒雅之風撲面而來的感覺;掩卷沉思之後,又都會被書中從平實的字裡行間湧動出的一股股摯愛事業的真誠、改革創新的勇氣、遇挫彌堅的恆心和憧憬未來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動和激盪,從而生髮出只爭朝夕、獻身事業、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衝動和慾望,也許這正是此書真正的魅力和價值吧。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9

  “任何一個房子,都不能沒有窗戶。書之於人,猶如窗之於屋。而讀書猶如開窗。”畢業後,很少拿起書本的我終日忙於工作,直到有一天看見這樣一句話,心靈那股激流奔湧而出。身為一名教育者,如何能丟棄讀書這一習慣?作為學校的領頭人,我深感慚愧,於是重新拿起墨香書本,開始了我的讀書旅程。《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書名一看就很吸引人,“自由”、“呼吸”,萬物生靈之本也,難道無生命的教育也須如此嗎?如何讓教育自由呼吸?李希貴老師用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感悟告訴了我們其中的答案。用心讀完,真切感受到了李老師知識的淵博,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因此想談談幾點體會:

  一、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學習,善於在實踐中思考總結,常動筆頭寫體會。

  我想李希貴老師也正是這樣才有了今天的博學,才成為了一名教育專家。他善於學習,真正的學習是從讀書開始的,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領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領悟了人生。“教育是與讀書連在一起的,書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養成,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都離不開書。一個人在他相應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的書,那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多麼有哲理的話語!在與作者產生共鳴的同時,心靈被洗滌被陶冶,也是一種人生樂趣!不光要讀,還要把讀來的知識內化到我們的教育行為中,寫反思和總結經驗,李希貴老師正是這樣做的。這讓我很容易聯想到一個人,蕭山銀河小學的章建平校長,在一次校長論壇交流中我有幸聽了他做的報告,對我震撼很大,從他身上可以看到有股文化底蘊以及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無一不是他們具有豐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蘊,有底蘊才有底氣,有底氣才有靈氣,有靈氣的話語才能給人心靈上的震撼與吸引。我也許不能達到如此之高的境界,但我至少在不斷追求,也常常提醒我的團隊要這樣做,有了有效率的行動必然會有一些成就,哪怕成就如蟻般渺小。

  二、要讓學生幸福地學

  新的課程改革讓教育本身越來越人性化,老師的尊嚴與威嚴早不是從戒尺與嚴厲的訓斥中而來。“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如今的教育已不僅是對孩子進行知識的傳達,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身心的培育與關注,教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快樂地學習,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創新能力從而達到利於其終身發展的目的,要把學生當成活生生的人,深入他們的精神世界,像朋友一樣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喚醒、張揚學生的潛能,使他們的潛能發揮到極致。正如李希貴老師所說:“學生的潛能就像空氣,可以壓縮於斗室,可以充斥於廣廈——就看我們給他們提供什麼樣的空間”.然而在一切教育行為中,我們都不能忘記要給孩子幸福的體驗,有的學校開展了以幸福教育為學校的特色或是亮點工程,或許正驗證了幸福感教育的重要,讓孩子在幸福的情緒中成長才是健康的教育模式。舉個李老師的教學事例:他在高密四中時,為了搞好成績對學生“嚴”字當頭。但學生對老師的“好心”、“苦心”並不買賬,在老實聽話的背後,隱藏的是怨憤和叛逆。以致幾個學生在週末偷偷爬牆外出打乒乓球被老師逮住訓斥時,學生憤怒地喊出:“老師,除了學習,你到底還允許我們幹什麼?!”學生的反問,對李希貴老師觸動很大。是啊,除了學習,我們還要那些活潑好動的學生幹些什麼?為什麼我們總是做些學生不喜歡的事情?恰在這時,李希貴老師讀到了那本《給老師的一百條建議》,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大綱、教科書規定了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是沒有規定給予學生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這就是:幸福。我們的教育理念應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裡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渡過自己的一生。”

  曾經聽過一節公開課,老師在下課前問了一句:“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的.快樂嗎?”當時覺得很有啟發,是的,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應該是快樂的,這也是一種幸福吧!

  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讓我們的孩子在愛與寬容下自由呼吸,幸福成長!願與老師們共勉!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10

  一個多月前,學校為我們每位教師購買了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剛開始讀也沒覺得太特別,隨著讀的越多,越來越被吸引。這就是名家的魅力吧,更是讓我認識到:用心做教育才是我們教師最好的選擇。

  李希貴老師就是真正地在用"心"做教育,真正為了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發展著想。他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我想我們很多老師也一定遇到過,只是我們通常的做法無非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本來應該多想想再採取行動,卻可能沒有為學校、為孩子真正解決過。

  相信讀過這本書的都還記得一則名為《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的故事,它對我的觸動很大。故事是這樣的:在課間有學生用手機播放音樂排練舞蹈,一名學生在飛快跑過時順手牽羊,把手機撿起來揣兜裡走了。正好被李老師看見,現場抓住還是假裝沒見呢?最終在操場見到了真人,並完美解決了此事。學生丟東西,這樣的事情我也經歷過,不過是費了很大周折才解決事情,卻又丟了師生之間的信任和感情。雖然知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對孩子要多一份寬容,我卻在遇到事情時解決的依然是不那麼完美。

  不斷地閱讀,我明白了十多年來,學習過遠處的揚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白潭中學,近處的學校也去了好多,其結果都不盡如人意,那是因為看到的聽到的只是別人的成果、經驗,而我們沒有過多地關注、體驗教育的過程,感悟名師的內在文化底蘊。

  這本書我還沒有讀完,但是一定會堅持用心讀下去,最後借李老師的一句話:“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來激勵自己:作為教師必須善於發現,有一顆敏感的心,而這種敏感來源於我們內心的愛和責任感。教育事關千家萬戶,關乎國家未來,作為老師我責任在肩。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11

  一本書,打開了思維的空間,曾幾何時,未靜下心來完整地看完一本書了。也只有《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讓我好奇不斷,驚喜不斷。入行也有七八年了,對教育的認知還真是沒有過深入的思考,是你幫我打開了深思教育的窗。

  是你讓我知曉,教育的真諦在於人的發展。人的發展,不是車間生產商品,每一個人都有其特性,沒有好壞之分、沒有優劣之分、沒有高低之分,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每一個人都有其個性,不能千篇一律地去評價一個人,不能拿一把成績的尺子去衡量每一個學生,有的學生善於學習、有的學生善於畫畫、有的學生善於設計、有的學生善於組織。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屬於他自己的人生,教育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去發掘自己的閃光點,去發掘自己的獨有的人生潛能,掌握自我提升的核心素養,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培養考試機器。那麼在現實的德育管理之中,面對犯錯了的學生不是一味地批評懲戒,而應以平等的身份去處理,弄清來龍去脈,找到錯誤行為產生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表面原因,讓犯錯了的學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教育。面對品困生,更應該要有耐心、愛心、細心,因為他們的發展更需要教師的關注與引領,更需要家校教育的結合,更需要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只有平等的教育才能對應尊重的教育,只有尊重的教育才能發展為自由呼吸的教育。

  是你讓我知曉,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只要肯給學生髮揮的舞臺,再難的問題拋給學生,總有意想不到的答案;再難的活動,只要交給學生,總有出奇的效果。在你的世界裡,我看到了校園裡整個都是學生的舞臺,學生自己設計考評制度、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級、學生自己進行自修課堂,好生熱鬧,好生自由,就行擁抱自然的呼吸,舒暢省人。教育就是要回歸本位,以人為本,讓學生自己呼吸教育的內涵,讓學生自己去品嚐教育的酸甜苦辣,那樣的感受才是深刻的、那樣的思考才是深化的、那樣的收穫才是銘記的、那樣的成長才是自由的。回到我的世界,少點指手畫腳,多點你們自己來,膽子要大點,小學生也是完全可以探索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次次親子活動,小學生的智慧就會迸發,一次次樹葉貼畫活動,小學生的美妙世界會讓我驚歎,只有讓學生的思維自由了,教育的發展才會百花齊放,自由不代表放縱,自由是為了更好的發展。

  也是你讓我懂得閱讀真的很重要。很欣賞你對兒子的啟發教育,那麼小,已博覽群書;那麼小,已會洞察秋毫;那麼小,思維已深邃到不可及。透過看書,可以去到自己去不了的地方;透過看書,可以想到自己想不到的世界;透過看書,可以與古人對話,與未來暢聊。讀書需要大腦的深入思考,比其它資訊傳遞對於人的思維深度都要高,讀了再寫,那就更好了,它可以活化為自己的思想,讓我們一起閱讀下去吧。

  為了自由的呼吸,願解開思維的枷鎖,放飛思維的空間,讓我們一起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自由。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12

  早就聽說過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這本書,剛好辦公室集體閱讀的書目正是此,這正符合我願。

  看書前,我一直在想什麼樣的教育是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貴老師又是用什麼神奇的力量塑造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呢?懷著幾分疑問,也懷著幾分求知的迫切,我認真暢讀了這本珍貴的教育專著,從中感悟到教育的自由原來是這般不易和美妙,李希貴老師就是這樣用心、用情、用愛、用智慧創造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在《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這本書中,字裡行間充滿了教育的智慧,沒有空洞的理論,也沒有呆板的說教,李希貴老師用樸實而真摯的語言,創造了一部教育專著,從題目到內容,無不折射出一位教育家、改革家教育教育智慧的風采。

  書中又這樣一句話“最大限度的尊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這是教育的永恆!”每一個學生都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尊重了孩子的個性,也就意味著為孩子提供了自由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就意味著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夠自由呼吸。李希貴老師的“語文試驗計劃”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他充分尊重了學生的選擇。對孩子多一份尊重,我們就不會讓生動活潑的孩子,按我們老師的想法做他們根本不喜歡做的事;對孩子多一份尊重,當我們老師有錯時,是完全可以向學生道歉的;對孩子多一份尊重,我們就不會剝奪學生自己的時間,侵佔學生自我發展的空間。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孩子了,孩子心又怎麼會不尊重你呢?

  教育本來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只是我們人為的把它搞複雜了。如果把孩子們當做一個個生動活潑的人來看待,讓孩子在校園裡自由呼吸,教育就不會有多少問題了。

  一本書的容量是有限的,但李希貴老師的教育理念給我的啟迪卻是無限的,作為一名小學教師的我,在享用他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同時,最重要的是繼續嘗試,在嘗試中反思,在反思中昇華,用心讀書,用心做事,用心做人,使自己成為一名真正做教育的人,一個珍重懂教育的人,一個在教育中“自由呼吸”的靈者!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13

  再次將《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翻開來,一頁一頁地讀下去,如同讀小說般欲罷不能的感覺。讀罷,不僅想:一本教育類的書籍,何以有此魅力?在我看來,書中最吸引人的,應該是發生在李希貴身上的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故事!李希貴的教育魅力之一在於他把教育中最常見的也最棘手的問題推到我們的面前,然後用自己的智慧將這些問題變成了精彩。讀一個個案例,就像在品一場場思想的大餐、一次次精神的美味,不斷讓你進入一方新的天地,產生一種新的期待。細細品之,書中所包含的思想便會化為豐富的營養,深入心靈,引你深思。閱讀中,你會不由自主地開始思考和審視——思考自己,審視自己,思考教育,審視教育,並且會逐步內化為一種行動的力量——向著“以人為本”的教育靠近。因此,掩卷之餘,我想說,這是一本既適合一線教師閱讀,更值得管理者細細品味的好書。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走進《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也就走進了李希貴。在我的眼中,李希貴的精彩,不是因為他有高深的教育理論,也不是因為他是一個頭頂上罩滿了光環的教育名家,而是因為他不是靠空洞的說教,強迫式地讓你認同或執行,而是以自己的行為深深地打動你,讓你不由得感動和佩服。李希貴的魅力在於他的探索和實踐,一個個精彩的教育案例,就是對一位智慧的教育行者行走歷程的最生動詮釋。隨著閱讀的深入,深深的敬意也油然而生,李希貴堪稱當代一位真正的教育大家!

  是否能稱得上教育家,我想最重要的莫過於他是否有主見的思想,是否有開闊的眼界。而李希貴的可貴之處是他不僅僅擁有這兩點,相對於某些只有理論研究而無實踐教育的教育專家而言,他更有獨屬於專家的一筆無比寶貴的財富——作為教師,作為校長,作為局長,他一路走來的銳意改革,大膽探索,他充滿教育智慧的教育行走歷程,在我們面前編織出了一道別樣的教育風景。

  非常欣賞肖川教授的觀點,他說:“眼界決定境界,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活。”對於教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李希貴認為:“教育的本質就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一切制度必須從關注人本身的需要出發,脫離人文關懷的制度只能成為束縛手腳的鐐銬。”

  我想,也正是有了這種思想作為做一切工作的核心和支撐點,李希貴才演繹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精彩。不論作為一個校長還是局長;不論是對待學生,還是老師,他都懷有一種尊重,一種對所有人的都是生命的個體平等視之的尊重。他所有的改革,也無不是被這一根線所貫穿著的。他的改革,是改“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為“解放人”的。所以他在高中這個無人敢涉及的“雷區”,帶著鐐銬舞蹈,也同樣收穫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功。對他所言:“素質教育真正搞好了,沒有理由不成功!”

  閱讀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李希貴一次次的大膽創新和改革。改革就意味著風險,意味著隨時就會有失敗的危險。所以,打破舊有的模式,建立全新的格局,若非有超出常人的膽識和魅力,絕對不敢為之。而李希貴卻一路敲著改革的鼓點,踏出了一串串精彩的足印,堪稱為智慧的教育行者。

  做為教育工作者,無論你是哪種角色,有一種努力可以相同——我們奮鬥,是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14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當代教育家李希貴在新課程背景下奉獻給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作。書中把自己多年來教育實踐中的一些原生態的東西提供給讀者,主要寫了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自己的感悟,始終貫穿了教學、教育、學校管理三條線索。一切都是那麼實實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讀完此文,我深深地被作者對教育的真誠、真摯,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探尋教育教學規律的科學態度所感動。

  讀完這本書,我想用袁振國在前言中的一段話來表達我讀後的感想,“教育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崇高事業,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而且是思想與思想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教育是造福於他人同時也使自己獲得幸福的偉大事業。”特別是最後這一句,李希貴用他二十多年教育實踐向我們詮釋了怎樣使孩子獲得有幸福感的教育和教師怎樣從辛勤勞動中體驗工作的快樂。

  善於學習,是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後對李希貴的第一印象。李希貴的教育成功之路得益於對讀書的執著和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的體驗、領悟和反思。家庭的影響使李希貴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結合自己的在教學中的經驗和自己孩子的成長過程,使他越來越認識到讀書對於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讀書,伴隨了他46歲人生,也影響和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所以,我們今天倡導教師多讀書。教師要在讀書中生存,要處在真正的“讀書狀態”。一個優秀教師首先是一個善於讀書,知識淵博,視野廣闊的讀書人。與教育名師相比,我們比較多的只是囿於操作層面的專業技能所表現出來的匠氣,而往往缺少一種基於文化底蘊和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無一不是他們具有豐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蘊,有底蘊才有底氣,有底氣才有靈氣。從李希貴的身上,使我們深知,真正熱愛教師這個職業的人,是不允許自己只在原有知識水平上,作低質量的重複。人生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它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也不會停止在某一階段,它需要不斷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過去。

  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李希貴20年如一日不懈探求的,正是這麼一條使教育迴歸本質、迴歸本源的成功之路。但他並不認為自己已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他在書的“後記”中引用瑪麗?凱的話說:“我誠摯地相信,生命是一連串的企圖和失敗,只有在偶然的機會中,我們才能體驗到成功,最重要的是繼續嘗試。” 這既是李希貴先生從教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其成長為著名教育家的法門。

  今天,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學習、享用李希貴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同時,最重要的是繼續嘗試,在嘗試中反思,在反思中昇華,不斷豐富、拓展李希貴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做教育的人,一個真正懂教育的人。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15

  “李希貴”這個名字是從我們教學副校長口中得知的,當時校長對此人的評價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能稱為‘家’的教育工作者。”我因而買了兩本李希貴的著作《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和《學生第一》。在看完第一本著作的時候,我不禁感嘆於作者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和實事求是的做事態度。他總能從最小的切入口來展現隱藏在背後的深刻教學思想,李老師的筆墨更多的是用在敘事論事,全然沒有長篇大論的說教和獨斷。這大體也是為什麼我願意讀完這本書,並有衝動為他寫點文字的原因吧!

  這本書按作者的意思是由三條線索鋪陳開來:一條線是教學線,主要是寫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是教育線,主要寫了作者的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線則是管理線,主要講述了作者如何從管理一所小學校到管理一個縣,再大到管理一個市的教育。但不管是哪一條線索來看,我都可以感受到作者是秉著“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目標去實踐和奮鬥的。

  自由呼吸的教育究竟是什麼樣的教育?這個問題在我看到封面時就想知道答案的。作者在書中講述了一個有趣又發人深省的案例:在他管理的學校曾經因為師資原因,無法為其中兩個班級配備語文教師。因此,這兩個班級在語文課的大多時間裡就是去閱覽室讀自己喜歡的書。可令人稱奇的地方在於,這兩個班級在語文階段性考核的表現絲毫不亞於其他有專門語文教師執教的班級,而且在寫作這塊的得分還高於對方。像類似的案例在書中還能找出不少來。所謂自由呼吸的教育就是還學於生,學習本就是學生的事情,學生有學習的自由,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教師應該尊重規律、尊重事實、尊重學生。自由呼吸的教育還提倡要讓教師懂得自由呼吸。教師只有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自由呼吸才能明白學生需要怎樣自由呼吸的教育。

  閱讀是幫助教師走出封閉空間,呼吸到自由的不二法門。做會自由呼吸的教師就要學會如何透過閱讀來解放束縛自己思想的枷鎖。很多時候,我總是抱怨沒有時間閱讀,原因是我要批改很多作業,找很多學生談話,還要備數不完的課以及處理生活中無止境的瑣事。但,李希貴老師在結束部分寫道:做人做事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是啊,作為教師必須在亂麻重生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重心,有時候我應該捨得停下手中的活兒,靜下心來去閱讀幾段有關教育的體悟和經驗的文字,或許這樣會大大提高自己辦事的效率,因為方向明確了,思路清晰了。

  自由究竟是什麼樣的味道?我想,自由應當是我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知道如何得到;自由還是我知道自己不要什麼,並且知道應該斷然捨棄。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16

  寒假期間,我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受到了極大的啟迪。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講述的都是他曾經親身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給讀者帶來不同的感受,引發讀者不同的思考。

  “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做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裡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裡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寥寥幾句就把教育這個深奧的概念闡釋出來,簡單而易接受,是啊,教育就是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我深刻地感覺到我們要做幸福教師。

  幸福感從何而來,其實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幸福、快樂地活著,其實要真正地尋找幸福,我們該怎麼做呢?

  我自己深刻地找尋了原因:主要看自己的心態,教師的幸福是一種心態,一種健康的心態。當我們走進教室時面對的是一張張可愛的笑臉,一個個美好的期待;從工作壓力來看,讓生佩服,讓家長欣慰;從工資待遇來看,我們一點不比機關幹部少;從社會地位來看,我們在社會上享受的別人讚許的目光……所有的這些有什麼理由我們不幸福呢?

  我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反思自己這麼多年的教育工作稱職嗎?否也。靜下心來教書,這幾個字談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堅持再堅持。我缺的就是耐心,當我們面對孩子沒有耐心時,不妨想想此時面對你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什麼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不能改變環境的時候,不妨試著改變自己的態度。用一顆慈愛的心去對待我們的每一個孩子。把自己的學生當成最真誠的朋友,我們面對孩子時就不能靜下心來,容易衝動,主要取決於心態,我們把學生看作“花仙子”,學生就會無憂無慮地生活學習,自己也會生活在快樂的境界裡,反之把學生看作“仙人掌”,我們也會生活在恐怖的境界裡,所以教師的心態,完全掌控於學生的心態,要用自己的愛,感化學生,做學生喜歡的老師,才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要高標準嚴要求對待自己,在教學上認真備課、認真上課,開動腦筋、鑽研業務,虛心向同行請教,新形式下的教學不再是單純的死教課本的知識了,而是要求教師對於各學科知識的掌握都要做到胸有成竹,把教材靈活化、系統化。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地學習探索新的知識,做學生心目中的“超人”。

  每個學生都是開心快樂的,我們只有找到幸福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對待,再調皮的學生他也會被老師的愛感化的,時刻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和孩子們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時代在變遷,教育在改革,教師應該擁有很多的機遇,同樣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如何去面臨挑戰?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老師必須要,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靜下心來備好每一節課,靜下心來批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和每一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多讀幾本好書,靜下心來認真反思。讓我們大家齊勉之!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17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他曾經歷過的小故事,字裡行間流淌著教育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

  在他膝上型電腦的桌面上有這樣一句話:“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樣生活,否則你只能成為一般的人。”那麼,他如何讓自己“不像一般的人一樣生活”?李希貴老師說:“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不是簡單的一句話,而是改變我人生的哲學命題。”

  李老師辦學有著與眾不同的過人之處,正是他管理思想的靈魂所在。作為校長,李先生語重心長地說:“一個組織者,更應該欣賞才華,使才華最大限度地升值,這裡面有著管理的最高境界。”他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被人肯定,被人需要,是非常重要、非常快樂的事情。那麼,怎樣讓每個學生感受到自己重要呢?教師的根本目標是教書育人,關愛每一個學生既是教師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教書育人的歸宿。從這個目標出發,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眼中無差生,牢固樹立共同發展和差異發展相結合的觀念,正確處理分層教學與關注全體的關係,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尊重,建立信心,增強責任,走向成功”。

  但是,這種本應屬於每個學生都擁有的愛並非像陽光那樣均勻灑向每一個學生,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有問題的學生。班主任常常要處理學生出現的各式各樣的問題,佔用了班級管理中絕大多部分的時間和精力。任課教師上課最費心的不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如何維持好課堂紀律,如何讓問題學生上課認真聽講,不搞小動作,不交頭接耳。對問題學生的關心和教育,我們無可厚非,但對絕大多數同學的忽視卻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做的。我信奉教育要公平的原則,但面對教室裡幾十名生動活潑但性格迥異、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如何做到教育的公平呢?每個班級裡總會有那麼幾個學生,他讓你費心費力、焦慮不安。我們應積極想辦法應對,不忽略每一個小的進步,不放棄每一次積極的努力,坦誠相待,做到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

  在我們的班級中,往往都有一批“弱勢群體”,他們都有很深的自卑感和孤獨感。他們對學習失去信心和勇氣,在集體中缺少表現自我的資本,好像比別人矮了半截,平時少言寡語,不願合群。在不少老師、家長、同學甚至他們自己眼裡,他們不聰明,智力不如人。其實,這種看法是錯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慧領域,學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關注的不是哪一個學生更聰明,而是一個學生在哪些方面更聰明。因此,我們的教育必須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努力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智慧,提升每一個學生的弱勢智慧,從而為每一個學生取得最終成功打好基礎。

  首先,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主角。每個人都有展示自我的願望,以期待得到別人的承認和尊重,學困生也不例外。就如小雨同學,正是學校的“紙杯DIY社團”活動讓她有了展示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她是主角之一;在這個舞臺上,她的自信被喚醒,內驅力被激發。多給學困生展示自我的機會,使他們品嚐獲得成功喜悅的滋味。多給他們提供展示自我和獲得成功的機會時,點滴的進步就會使他們體驗到自尊、自信,從而逐步培養起樂觀進取的心理素質。

  其次,我們要敏銳地捕捉學生的閃光點,並以此為突破口促成學生的進步。學生的轉化過程,就是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不斷擴大的過程。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表揚,使其體會到自身的價值,及時對自己作出新的認識評價,從而消除自卑感的心理障礙,邁出前進的步伐。

  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我們應該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發光點,全面地,辯證地認識學生。不宜過早地給學生下結論,用過激的語言訓斥學生。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懂得欣賞,懂得欣賞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個性,欣賞豐富多彩的生活,善於發現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與成功,為他們的真誠喝彩,激發他們的生活熱情,支援他們充滿信心的走向下一個人生驛站。

  給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主角,我們的學校才能成為使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溫馨校園!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18

  閒暇之餘,虔誠地拜讀了李希貴《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我欽佩於李老師對教育改革的魄力與智慧,也欽佩於他對教育的深層次的獨到見解。掩卷沉思,李老師的一句話一直在腦海中呈現,“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是啊!沒有愛,哪有教育。

  正因為有愛,才會“教育,應該從平等開始”;才會“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才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才會“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因為有愛,才會把學生當人來看待,給予信任與尊重,才能讓老師和學生都真正擁有能夠“自由呼吸”的教育。

  如今的教育最大軟肋就是缺乏對學生的關愛,對人格的尊重,以及對錯誤的寬容。面對一個個鮮活而充滿朝氣的生命個體,我們教育者應該更多的是對生命本質的理解與感悟,而非自己的功成名就!

  愛的教育是寬容與尊重。把孩子當成活生生的人來看待,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保護他們的自信心,保護他們的求知慾。多一份寬容,就讓孩子多一份希望。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讓他們發自內心愛上學習,教育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愛的教育是賞識與激勵。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潛能,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願望,而教育的責任就是讓每一個孩子抬起頭來走路。莎士比亞說過“讚賞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都渴望得到陽光。教育應該多些賞識與激勵,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有被認可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首先要有愛,更要像李希貴老師一樣會愛,才能奏響愛的旋律,教育才能走上一條康莊大道。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19

  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韓愈說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的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但是,此刻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著。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十分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以前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裡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裡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期望學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長,更期望他們在最短的時光內成熟,不斷地把自我的養分無私地輸送給他們,期望他們全部吸收並強壯起來。但是肥胖並不等於強壯,孩子們不必須會你給什麼就吸收什麼,他們總是挑自我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著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千人一面的喪失個性的木偶,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個塑像。書中說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並不是基於課程本身的什麼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我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20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此書有三條線索,一條是教學線,主要是寫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線是教育線,主要寫了他對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線是管理線,主要寫了他從管理學校到管理全縣的教育,進而到管理全市的教育。這三條線都體現了人文化的管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學中,他從一個普普通通的語文老師做起,開始了對語文教育的實踐與反思。他在書中說:“長期以來,用數理化的教學方式進行語文教學,已經嚴重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律,訓練代替不了積累,沒有大量的誦讀、感悟和體驗,語文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提高。”書中還引用了東晉大詩人陶淵銘說過的話“好讀書而不求甚解”。“好讀書”,也就是廣覽博讀,正是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必由之路。而今天的語文教學實際情形卻走的是與之相反的路:不“好讀書”,而好求“甚解”,這正是當前語文教學的最大弊端。面對這種情形,他大膽實行了語文實驗室計劃,這種開放式的閱讀和寫作,把閱讀的權利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擁有了學習的自主權。

  身為一名教師,我也感同身受,為了所謂的提高學生成績,我們只顧眼前的利益,把學生大量的時間用在機械、重複的練習上,課堂上大量的講解擠佔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老師的辛勤付出換來的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作為一名學校的中層,作為一名教師,我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讓閱讀充盈學生的心靈,讓閱讀使學生成長的歲月充滿快樂,引領孩子們走進豐富多彩的世界,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責任。廣泛的閱讀是一種積澱,是一種積累,更是一種應用。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沒有帆,也沒有風。閱讀就是獨立地在知識的海洋裡航行。”

  讀完此書,我的另一個感受是:作為一名教師,除課本、教學用書和練習冊外,更應該博覽群書,心中沒有淵博的知識怎麼能夠在課堂上旁徵博引,引領學生進入知識的殿堂。

  李希貴老師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經談到:我真正的學習生活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閱讀不但可以改變教師匱乏、勞累、繁瑣的人生狀態,而且閱讀積累得越多,越是給孩子們攀爬的階梯搭建得更結實,更長遠。多讀教育理論書籍,廣泛閱讀名人著作,豐富自己的知識,歷練自己的語言,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

  尊重學生,相信學生,這是讀此書的又一收穫。李希貴老師在書中說:“學會用生態的多元的觀點來看我們的孩子,我們就會發現大樹有大樹的風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為生物的多樣性,才顯得如此生機勃勃、如此美輪美奐。”不要再用單一的學習成績去評價每個學生,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長,為孩子提供自由廣闊的發展空間,讓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夠自由呼吸。透過我們的學校教育,讓學生充滿自信,這是我們每一個做教師的責任。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