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民族文化盡顯風流遊記

民族文化盡顯風流遊記

民族文化盡顯風流遊記

  各位,你們參觀過夕佳山民俗博物館嗎?我去了,在世紀之交我和松濤文學社的同學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對它進行了考察。

  夕佳山民俗博物館位於四川江安縣城東南20公里的夕佳山壩上村、那裡雖沒有北京紫禁城的富麗堂皇,也沒有頤和園的雍容華貴,但它主體建築上妙趣橫生的裝飾,民間木雕藝術珍品的集錦,參天古榕樹與古棕樹環抱相依以及雲集枝頭的百鷺啼鳴,似乎向人們訴說著歷史,引起人們思古之幽情——這就是享有“巴蜀民間建築化石”美譽的夕佳山古典莊園。遙望這座古老的民居,給我一種返噗歸真的感覺。追溯歷史,這座民居始建於明萬曆40年,歷經清氏近300年的營造,在我國民居建築中儲存完好,實屬罕見。

  每逢春夏,只見上萬只白鷺雲集枝頭,遠遠望去,宛如綠茵上輕飄的白絮。它們在此繁衍生息已有幾百年歷史。鷺鳥每年都在“三·八”節上午如期而至,年年又同在中秋節第五天凌晨5時飛離夕佳山,這千古之謎,使多少中外遊客流連忘返,也讓夕佳山成為中國一絕。中國的園林藝術在世界上享譽久遠,由夕佳山便可窺見一斑。夕佳山莊園以它獨特的`構思和情調,充滿了詩情畫意。撫摸著莊園門外的石獅,登上九級臺階,我已將身心完全融人這奇妙的建築。大門上細緻入微的雕刻記載著無數傳奇的歷史,而紅木的磨損又顯示出幾多歲月的滄桑。我清楚地看見“漁樵耕讀”,看見了“獅滾繡球”,似乎看到俞伯牙與鍾子期在切磋琴藝,聽到了他高山流水失知音的感慨……一樓一亭,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無不怡人眼目,悅人精神,為我們的考察增添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回顧歷史的足跡,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長的文化積攢中,花木、禽鳥以及山水庭院都有了一種獨特的審美意義,它們為我們民族的心理營造了一種默契,一種生命本質與存在環境的古文化氛圍。走進夕佳山的庭院,便可欣賞園中園,園中景。夕佳山的庭院極為講究,分東花園、西花園、後花園及棗園,其中就以西花園著名,有“怡園”之稱。這裡有四季長青之樹,八節不謝之花,曲徑通幽,小橋流水,一株兩百多年的古黃桷蘭,使整個夕佳山浸潤在“香海”之中。更有趣者,在怡園的假山上,一株參天古榕樹與一株三丈有餘的古棕樹相抱依依,樹根相連,無不顯示出主人的獨具匠心,這是儒家“中庸之道”思想的借樹發揮,這種象徵性的融儒家哲理與園林藝術於一體的創舉,促進了民族傳統文化與自然景觀的深化和昇華。有位哲人說過,存在環境常常是存在者用心去構築的,用情感去佈置的,用審美的眼光去觀照的!

  正是在這種民族文化的薰染中,夕佳山古典莊園的幾行花樹,幾撮山石,幾多木雕,幾聲鳥鳴……都會變得趣味無窮,顯示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從川南民俗展中我似乎看見那端午、元霄、中秋、除夕等節俗,異彩紛呈,各具情態;我似乎觀看了提親、納聘、迎親、拜堂等婚俗,新奇別緻,耐人尋味。川南民俗的畫卷,一幕又一幕地撲入我們的眼簾,令我們目不暇接,不禁為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動不已。一種高遠的襟懷,一種曠達的精神,一個感覺豐富的世界,盡在心中。我要說,夕佳山,不虛此行!

【民族文化盡顯風流遊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