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菜根譚》讀後感

《菜根譚》讀後感

《菜根譚》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菜根譚》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菜根譚》讀後感1

  長久以來好書總經得起反覆推敲咀嚼,也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在一位好朋友的熱切推薦下,我閱讀了一本好書——明代洪應明的《菜根譚》。這是一本歷史都無法輕易忘卻的奇書,就連毛澤東同志都很喜歡這本書,並且對此書有很高的評價:“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可見這本書給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這本書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齊家,人世間的大道無所不包。政治家可以從中找到經邦治國的謀略,比如“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厲害之情;任事者自居事中,當忘厲害之慮。”商人可以找到以仁取勝的機智;僧侶則會發現它的博大寬宏,而我喜歡《菜根譚》,更多的是喜歡作者的思辯和處世哲學。

  書中充滿富有變通的處世哲學,比如“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可以節用,病可以保身,何憂非喜也?”有了這樣的辯證,生命就有了柔度和韌性。能用透視的眼光去看人生歷史,人活著才不至於輕得像一顆纖塵,隨世風飛揚,而是自始至終能保持頭腦的冷靜。

  對待世態炎涼,作者告訴我們:“我貴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帶也;我x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則原非奉我,我胡為喜?原非侮我,我胡為怒?”它讓我們用與世俗給予的外物決然分開的態度去看待榮辱,這不失為一種大智慧。如果為官作宰的人能看透這層意思,就不會被那些別有用心的吹捧者所迷惑,保持寵辱不驚的心態。

  對於天上掉餡餅的事,洪應明則說:“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此處著眼不高,鮮不墮彼術中矣。”假如大家都能領悟這個道理,就不會一時糊塗,做一些作繭自縛的事來。相反,可以提高警惕,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

  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淡泊、寬容、善良,以及由此透出的謀略和智慧,所有這一切,都讓人覺得自己豈止是在讀書,而是在與一位智者在交談,心中的疑慮會由此消失,留下的則是那份沉甸甸的還帶著暖意的警策。

  這就是《菜根譚》,一本經得起反覆研讀的好書,在它淡雅的眉目下藏著一雙透視人世的慧眼。

《菜根譚》讀後感2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慢隨天外雲捲雲舒

——題記。

  菜根譚這三個字藏在推薦書目的很後面,如同它自己一樣,是不喜歡招搖的性格,它如一個智者,等候願者上鉤。我就是那條笨魚。

  原本是等閒暇時候,當作小文翻翻,打發午後寂寞時光之用的。不曾料,拿起這本書以後,就不敢隨意放下。

  書作者叫洪應明,生平不詳,只道是明時絕意官場,匿跡山林的一位隱士。但我覺得洪應明更有可能並不是作者真名,應明,該是說要以一顆明辨是非的心面對世界,要以澄明的眼睛看清人際關係的複雜。以此警世而已。

  宋人汪信明有言,得常咬菜根,既做百事成。作者以此為名,寓意深遠,以最最樸實的方式,站在社會的最低點,似智者,將為人處世之大道緩緩道來。它是一味淡淡淺淺的中藥,於無形間讓箴言滲入血液。是一陣深深沉沉的驟雨,打磨掉被銅臭腐蝕的心靈。

  這本書是儒家思想的繼承發展和延伸。看似極散的三兩句話,卻將最深刻的本質點出。字字珠璣,句句箴言。它文字雋永,對偶工整,風格清新靈動,如行雲流水。書中提到: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僅一素字,妙極!

  有時候不僅捫心自問,漫漫長年,素質教育到底教會了什麼。倒不如品得菜根香。仍是少年,還年少輕狂,還夢鳳成凰,還血氣方剛,每有躁時,不吐不快。當以苦抑之。由烈火鍛就精金美玉的人品,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還須向薄冰上履過。雖也有其他被時光拋棄的觀點,但卻總能體現思想的睿智。

  雖則以前總認為文人的清高是由於落後於科舉,不能隨機應變,應景而生而只能躬耕於茅廬,嗟嘆餘獨愛蓮,與風共歌,舉樽與月相屬。憤世嫉俗罷了,以前總這麼想。現在發現那也是一種灑脫的生活方式。多年修樂,琴棋書畫兼達者,若投身金銀場,察言觀色,伴虎而行,恆惴慄,再美的山水也只能是一種風景。待到晚年,紅燭殘,萬念灰。縱然燕窩鮑魚補身,不如一碗米粥暖心。只有經歷過大風大雨,潮起潮落,陰晴盈虧,世界才能澄明。

  菜根譚,一本經歷過歷史的磨礪,時間的沉澱,人心的衡量的好書,是一本應該淨手焚香,細細琢磨的好書,是所謂人的最終歸屬。

《菜根譚》讀後感3

  最近一直在看《菜根潭》,一直就從圖書館借來相關係列的書來看!它是明朝末年隱士洪應明所著。菜根潭三個字說明啦“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講述啦作者對人生的的領悟,是一種以人生經驗的沉澱和累積,有超脫、有感慨、有體會,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義理的一本書。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讓你讀過後會豁然開朗。無論你身陷人際困局還是職場是非中,它都會給你一把鑰匙讓你開啟煩惱之門。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你開闊思想、修養身心、讓你成為一個懂事理、懂大義的人,我說的決不誇張哦。那就聽我細細道來。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隱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這就說明啦,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樣,人們都說“君子坦蕩蕩”“明人不做暗事”。對於才能來說呢,就不急於展示自己的才華,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時,我們是要帶面具的,帶不同的面具去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當然我們帶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之上。展現才華的時候不要不分時間,不分場合。這樣不僅僅不能讓你矚目,還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調些,大海之所以能成為大海,那是因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無甚高遠事業,擺脫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工夫,減除得物累,便臻聖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偉大事業,只要擺脫世俗的功名利祿,就能躋身於名流,做學問也沒有什麼訣竅,只要擯除外物的誘惑,便可以達到至高無上的境界啦。如果我們沒有被名利所左右,便專心致力與一項事業,只要能擺脫俗情物慾。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遠。如果追求華服美食,這些貪圖物質享受的做法還在繼續,那我們就是真的活著沒什麼意義啦。真的沒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隨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漏屋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身履薄處出。

  想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節操,是從貧困艱難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而扭轉大局的雄才偉略是從謹慎的行事態度中磨練出來的,我明白啦“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並且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來行事。

  當然啦,我還有很多的心得,就不一一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啦,我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看這本書!

《菜根譚》讀後感4

  閒來無事,筆者翻翻書,或是在網站上讀讀書,特別是喜歡讀些有關修身立業的書。《修身,在專業上增進知識是立業的基礎;而立業又為修身增進專業知識提供可靠的保障。

  而《菜根譚》正是一本關於修身立業的書,借這次談讀書心得體會的機會,筆者想說說自己讀過這本書後的一些個人感受。

  《菜根譚》的作者是明朝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菜根譚》是一本格言體寫成的集子,關於書名的由來,有人認為語出性定菜根香,有人認為由宋代儒者汪信民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這句話化用出來,另外也還有一種說法,明朝孔兼為《菜根譚》所作的題詞中有這麼一句話:譚以菜根名,固自清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裡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這句話大概意思說:這本書以菜根命名,是因為作者在人生清苦歷練中悟出道理來,而且悟出的這道理是作者經歷風波、坎坷的體現。菜根是一種清苦的東西,而菜葉的苦味卻全由菜根提供、生長出來,可見人生的樂境由苦境出來。

  《菜根譚》這本書包含儒家、道教、佛教三家的思想,但主要還是儒家思想,特別是儒家的中庸思想。所謂中庸思想,就是要提倡中正平和、通融豁達的精神。比如其中說道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以。就是要求我們要有理解包容的精神。再比如家人有過,不宜暴怒,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隱諷之;今日不悟,候來日再警之,如春風解凍,如和氣消冰,才是家庭的型範。也是要求我們要有豁達、大度、平和的精神。

  《菜根譚》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日本影響深遠。因為在中華民國時,日本就有對這本書不斷刊刻的先例。到了20世紀80年代,伴隨經濟的發展,日本企業界人士認為,在企業管理、用人制度、業務銷售、市場開發、員工自律諸多方面,菜根譚都有很大鞭策、警示作用。

  當你在苦惱鬱悶事業不得意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菜根譚》。它會讓你有豁達開朗的感覺,苦惱煩悶的感覺也伴隨著你領略體。

《菜根譚》讀後感5

  教育以育人為本,育人以育德為先。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有崇高的師德,為人師表、身正為範。這樣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讀書是我們為人的根本,也是發展自己、改變自己的力量源泉。雖然我書讀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種讀書的“境界”。一般說來,讀書的最高境界是一種無我的狀態。有一本書我經常喜歡讀,在書中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時也能找到一種人生的寧靜。見其文字就如同與他本人對話,一句話,一輩子。有時候書中的一句話就能夠改變你命運中的很多東西。這就是《菜根譚》,好書《菜根譚》。她淡雅的眉目下藏著的卻是一雙透視人世的慧眼,這是一部讓歷史永遠不能忘卻的奇書。據我所知,明代洪應明所著的這本書,被後人翻印過無數次,可見喜歡此書的人之多。新中國的創始人也喜歡此書,他對此書的評價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見這本書給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譚》全書,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無所不包。政治家可以從其中找到經邦治國的謀略。比如“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商人可以找到機智,一種進退的機智,一種以仁取勝的機智;僧侶則會發現博大和寬柔,而我喜歡《菜根譚》,更多的是喜歡作者的思辨和處世哲學。比如,“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可以節用,病可以保身,何憂非喜也?”有了這樣的辨證,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會適可而止,才不至於被逆境擊得粉碎。用這樣透視的眼光去看人生歷史,人才不至於輕得像一顆纖塵,隨世風飛揚,而是始終保持一顆冷靜的心。

  面對權貴呢?他是這樣說的,“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棲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

  何謂真君子?他告訴我們,“君子處患難而不憂,當宴遊而惕慮,遇權豪而不懼,對煢獨而驚心。”

  還有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淡泊、寬容、善良和智慧,所有這一切,讓我覺得自己豈止是在讀書,而是與一位智者交談,與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慮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還帶著暖意的警策。《菜根譚》靜靜的讀,細細的品,菜根才會越來越香,心智才會越來越高。可使人從浮躁到沉靜,從膚淺到深刻,從這種意義上可以說,知識改變命運。

《菜根譚》讀後感6

  性的工作態度。對名利更加不去在乎,只是想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於我來說,精神的境界比物質的境界要重要許多、做好每一件工作的成就感比任何的物質獎勵都受用。

  "憑意興作為者,隨作則隨止。"

  菜根本是尋常普通之物,甚至為很多人所不屑,它往往埋沒於泥土之中不為人眼所見,既沒有菜莖、菜葉的味美,也沒有菜花的豔麗,很容易被忽略。工作與菜根極像,因此必須要耐得寂寞,守得清貧,不怨天、不尤人,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菜根自有其無可替代的作用,工作亦是如此。價格工作一般都細水長流,不能立竿見影,因此工作的時候不能意氣用事。感性的熱情,只是乾柴上的火,響起來是比比剝剝,但片刻就會燒盡;而理智是沉默的.煤炭,能夠放出持久的光和熱。做事有始有終的人,依靠的是恆心和毅力。想成為一個平凡而不平庸的人,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更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為自己充電、加油!除了要學會順應時勢,要有責任心外,關鍵要用心去工作。淺水是喧譁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尋味的深水,厚積薄發,每一天能展現經過沉澱後的精華!

  讀《菜根譚》讓人明白:思想會被慾望矇蔽,太多對物質的慾望會阻止理想的完成,牽絆我們前行的腳步。有了工作,我們還希望工作是輕鬆的,能賺大錢的,其實手頭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樣樣都充滿意義;有了房子,我們還希望房子再大一點,再豪華一點,其實房子不過是休息的場所,能放下一張床足以,在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們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實,更遺忘了這份真實中我們擁有的幸福,於是,人生顯得越發不如意起來,在慾望的面前,我們成了一隻可憐的搖頭乞尾的哈巴狗,一個會說話的奴隸。其實,人生真正的滋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飯中,體會淡泊的美妙。

  "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街上流行的服飾,最時髦的往往最容易過時,而經久不變的,是那些式樣簡潔普通的衣服。對於一個人來說,物質。

《菜根譚》讀後感7

  最近一直在看《菜根潭》,一直就從圖書館借來相關係列的書來看!它是明朝末年隱士洪應明所著.菜根潭三個字說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講述了作者對人生的的領悟,是一種以人生經驗的沉澱和累積,有超脫、有感慨、有體會,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義理的一本書.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讓你讀過後會豁然開朗.無論你身陷人際困局還是職場是非中,它都會給你一把鑰匙讓你開啟煩惱之門.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你開闊思想、修養身心、讓你成為一個懂事理、懂大義的人,我說的決不誇張哦.那就聽我細細道來.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隱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這就說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樣,人們都說“君子坦蕩蕩”“明人不做暗事”.對於才能來說呢,就不急於展示自己的才華,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時,我們是要帶面具的,帶不同的面具去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當然我們帶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之上.展現才華的時候不要不分時間,不分場合.這樣不僅僅不能讓你矚目,還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調些,大海之所以能成為大海,那是因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無甚高遠事業,擺脫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工夫,減除得物累,便臻聖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偉大事業,只要擺脫世俗的功名利祿,就能躋身於名流,做學問也沒有什麼訣竅,只要擯除外物的誘惑,便可以達到至高無上的境界了.如果我們沒有被名利所左右,便專心致力與一項事業,只要能擺脫俗情物慾.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遠.如果追求華服美食,這些貪圖物質享受的做法還在繼續,那我們就是真的活著沒什麼意義了.真的沒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隨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漏屋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身履薄處出.

  想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節操,是從貧困艱難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而扭轉大局的雄才偉略是從謹慎的行事態度中磨練出來的,我明白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並且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來行事.

  當然了,我還有很多的心得,就不一一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了,我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看這本書!

《菜根譚》讀後感8

  最近大隊透過多種渠道進行了“薦書、讀書”學習《菜根譚》的活動。這是一本適合飛行人員及各個階層閱讀的書籍,是一本令人獲益匪淺的修身養性教材。其中講解的道理,猶如菜根一般,平時嚼起來平淡無味,如細細品嚐,則回味無窮。

  作為一名飛行員,在當今這個繽紛複雜的社會,我們需要辯證的對待心中的慾望。我們不能利益燻心,要保持心靈的純潔,對物質,對利益要做到淡然,方能做到無欲則剛。我們需要保持思想上的進步與追求。要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飛行,用智慧的心態對待喧囂塵世,用陽光的心態確保飛行安全。“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見其寂;虛其中者,涼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此句話講的是一個內心充滿慾望的人,即使平靜的心湖也能掀起驚濤駭浪,即使住進深山老林也無法平靜內心;而內心沒有任何慾望的人,即使在盛夏酷暑也會覺得涼爽,在鬧市也不會覺得喧囂。

  飛行是我畢生追求的事業,更是一條需要不斷付出努力的路。從最開始的招飛到地面理論學習,再到後來的航校學習,從一名飛行學員到飛行員,我們經歷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現在的我們可以說是飛行事業剛剛起步,對藍天都抱有熱情、憧憬和幻想,但我們更需要的是謹慎、刻苦、認真和鑽研的工作態度,方能讓世人“觀其末路”。“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這句話告訴我們對於那些事業失敗的人,要回想他們最初的本意是要奮發上進,想有一番作為;而對於事業成功的人,要看他們能否保住晚節。

  淺水喧譁,深水沉默,作為一名驕傲的山航人,作為一名翱翔藍天肩負百名旅客生命安全的飛行員,我更希望像深水那樣生活,這樣才能厚積薄發,在山航自強不息的發展道路上,在浩瀚的藍天書寫騰飛的詩篇。

《菜根譚》讀後感9

  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裡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著無限真味的存在,猶如暖春吹拂的微風逼退寒冬的冷意。

  一本《菜根譚》包含了人生的各種重大抉擇問題,但其根本也就是出世與入世的問題。讀完這一本書便像是經歷了一世,體味人生百種滋味,遇事時也可勉強達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豔處,著得眼高;路徑危險處,回得頭早”的境地。這是一部可以潤物一生的書,靜心閱讀,細細品味,菜根越嚼越香,心智自會越來越高。

  “糞土至穢,變為蟬而飲露於秋風”在糞土中生活的幼蟲是最為骯髒的東西,可是它一旦悅變成蟬,便在秋風中吸食潔淨的露水。潔淨的東西是從汙穢之中誕生的,而光明的東西也常常在晦暗中孕育。即使我們處於困境,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現狀,改變境遇。“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恩裡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人生而在世,難免遭受挫折,逆境之中的阻力不該成為自甘墮落的藉口,反而可以使人走上成功之路的動力。遭受不如意的事打擊時,不能輕易放棄,千萬不可罷休,依然要繼續奮鬥。

  人生而在世,豈能沒有執念,或為名利所奔波,或為情愛而不捨,或為心中大義而執著,得之為幸,不得則棄。昨日之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能。《菜根譚》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一句便是“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肝膽煦若春風氣骨清如秋水,持身涉世不可隨境而遷。立身處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安心做事。

  “貪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功名利祿並不如外人所視那般榮耀,不可過於趨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生活的質量本就取決於自己的生活態度,知足就好。山林息塵心讀書消俗氣,多讀書,可靜心。讀聖賢書可知世事,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栽花種竹,心境無我,摒棄執念。

  手捧一本《菜根譚》,其中各種良言猶如春風輕拂心田,細細讀之,慢慢思之,啟人心智,發人深省。

《菜根譚》讀後感10

  今天上午去參加了一個關愛陪伴腦癱患兒的育慈活動,志願者們需要做的主要是帶著孩子們跟著上課的老師完成一些列的學習、作業以及遊戲的環節過程。

  這幫孩子們或多或少有些生理方面的缺陷,有的智力看起來跟正常孩子一樣、只是肢體不便;有的肢體行動正常、智力方面有些缺失;還有的智力和肢體行動都有些異常。

  今天跟我一對一的是一對雙胞胎的弟弟,小傢伙就屬於智力和肢體行動都有缺陷的型別,我沒有詢問小傢伙的年紀,不過估摸著應該是四五歲的樣子。越跟他接觸,越發現跟我有緣,雖然他跟小時候的我有些不一樣:我認真聽課,他注意力特別不集中、搗亂課堂秩序;我規規矩矩的聽老師的話,他總是多動、一刻都不能安靜下來……但感覺骨子裡的東西是一樣的,似乎都是一直想要得到什麼、證明什麼。

  育慈機構的老師讓我不要太慣著小傢伙,並且告訴說他其實很多東西都會,可以自己做好,最開始我就放手了。放手後,發現他注意力不集中的更加厲害,多動症更加的“變本加厲”……他的雙胞胎哥哥好像並沒有他那麼“神經質”,我問旁邊的工作人員是否兩兄弟腦癱嚴重程度不一樣,工作人員告訴我,他們兩隻是一個外向張揚一點,一個內向安靜一些。

  後來,可能是我潛藏的那顆父愛的心開始氾濫了吧,我也開始無視課堂秩序了,陪著小傢伙一起瘋,開始摟著他、抱著他……他慢慢的就變的老實了,不那麼多動了。或許,他的多動以及注意力不集中,都是一種渴望被陪伴呵護的訊號吧。因為我發現,以前陪伴過他的志願者親他、抱他、疼他的時候,他會變的很溫順乖巧。

  我發現自己很喜歡7歲之前的小孩子,不管他們生理是否正常,要不是工作人員事先提醒我們一些注意事項時,我會覺得他就是正常的,他就跟我們家小外甥一樣的。

  7歲之前的孩子,性格認知等方面都不是很固定,他們特別的天真無邪、特別的純粹、無憂無慮……整個世界都是特別的簡單。其實,我們以前也是這個樣子的,只是後來,我們都變了,被現實社會汙染了。

  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想要回到小時候的原因,我想,我可以找回到原來的自己,大家也是可以的。

《菜根譚》讀後感11

  現在,對飯館裡的飲食自己有一種體會,不論是上點檔次的酒店,還是普通的飯館,食物的味道,吃的時候可能還覺得不錯,吃完了,往往胃裡或身體有感覺、不舒服,因為飯菜裡用了不少的調味品,我們吃的不是食物而是調料。

  相比而言,家裡做的粗茶淡飯、少鹽少油,也許吃的時候沒有太多的感覺,吃後卻覺得渾身舒服,身心滿足。

  從營養的角度說,味道只是滿足了口舌的需要,胃和身體真正需要的只是營養,而大魚大肉會增加胃腸的負擔,濃郁的味道則來自過多的新增劑,都對身體無益。

  所以,最難品味的味道不是酸甜苦辣鮮,而是淡味,能吃得淡味的口舌是敏感的、身心是舒暢的。至於什麼人才是最厲害的人,我們必須得見過很多人、體會過很多人給我們的感受後,才會有自己的答案。都說現在是一個看臉的時代,也有俗語說:師父不作怪、沒有徒弟愛,都是在說一個道理,一般人會喜歡追捧那些神奇卓異的人,而且我們看著那些財富、地位比我們高的人,的確是器宇軒昂、自帶氣場、非同凡響;而更多的人出於闖社會的需要,也常常會把自己包裝得特別一點。

  那怎麼理解“至人只是常”呢?依我個人比較淺薄的見識,見過一些財富、身份、地位很高的人,給人的感覺卻像普通人一般平易、平常,甚至比普通人還要安靜、平淡。沒有談自己的事業的時候,他們平淡得像普通人;而一旦談起事業,我所感受到的是他們濟世利民的胸懷、非一般人想象的視野。

  記得自己曾聽一位法師在一個不大的場所講經,他出現的時候,自己感覺身心沉浸在一種平靜和慈悲之中。我想這就是類似“至人是常”的一種體現吧。

  俗語講,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又講,大隱隱於世,小隱隱於山。現在社會越來越貌相一個人了,而如果我們真的有機緣遇到高人,也得有一雙慧眼才能真正認識。我的結論是既然慧眼一時半會我們還不能具備,那就不能輕視我們遇到的每個人。現代雞湯也會說,每個人的背後都有故事,每個人的身上都有我們可以學習的東西。

【《菜根譚》讀後感】相關文章: